收藏 分销(赏)

传统及其特点.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332720 上传时间:2024-09-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及其特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传统及其特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及其特点 资料来源:[美]爱德华•希尔斯著《论传统》,傅铿,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传统的涵义 代代相传的事物 传统意味着许多事物。就其最明显、最基本的意义来看,它的涵义仅只是世代相传的东西,即任何从过去延传至今或相传至今的东西。……决定性的标准是,它是人类行为、思想和想象的产物,并且被代代相传。 [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傅铿,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2. 传统——代代相传的事物——包括物体实体,包括人们对各种事物的信仰,关于人和事件的形象,也包括惯例和制度。 [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傅铿,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2. 它是现存的过去,但它又与任何新事物一样,是现在的一部分。 [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傅铿,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3. 它是人们在过去创造、践行或信仰的某种事物,或者说,人们相信它曾经存在,曾经被实行或被人们所信仰。 人们会把传统当作理所当然的东西加以接受,并认为去实行或相信传统是人们该做的唯一合理之事。 [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傅铿,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3. 相传事物的同一性 一连串象征符号和形象被人们继承之后都发生了变化。人们对所接受的传统进行解释,因此,这些符号和形象在其延续过程中就起了变化;同样,它们在被人们接受之后也会改变其原貌。 [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傅铿,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4. 即使只经过三代人这样短暂的延传,传统也很可能经历某些变化。它的基本因素保存了下来,并与其他起了变化的因素相结合,但是,使其成为传统的是,被认为是基本因素的东西,在一个外部观察者看来,在延传和承袭的相继阶段或历程中基本上保持着同一性。一个传统的继承人很少能够对他们的传统链的长度做出适当的判断。 [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傅铿,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4. 传统的持续性 一种范型要被延传和继承多长时间,才能作为一个持续的实体被看作是传统呢?……它至少要持续三代人——无论长短——才能成为传统。 世代的概念是表示传统持续性的一种方式。这一方式不太精确,因为世代本身长短不一,而且边界也模糊。 [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傅铿,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5-16. 传统的实质 几乎任何实质性内容都能够成为传统。人类所成就的所有精神范型,所有的信仰或思想范型,所有已形成的社会关系范型,所有的技术惯例,以及所有的物质制品或自然物质,在延传过程中,都可以成为延传对象,成为传统。 [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傅铿,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7. 传统社会 20世纪上半叶,人们对现代文明的憎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这一文明是科学的、理性的、个人主义的,也是享乐主义的;人们对资产阶级社会的责难之一是,资产阶级社会使人类‘脱离’了赋予存在以意义的秩序。传统被说成是那种秩序的组成部分。人们断言,传统是秩序的保证,是文明质量的保证。 [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傅铿,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0. 现代社会是以科学性、合理性、经验性、世俗性和进步性为特征的,这似乎注定了它们在与陈规旧俗的战斗中必然会取胜,从而摆脱了任何传统的痕迹。进步主义运动支持者对自己的认识使他们 不愿意承认或容忍自己的队伍中存在着任何传统性。 [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傅铿,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1. 理性的传统性 纯粹理性和科学知识的光芒为讨伐实质性传统的人们照亮了道路。一方面,分析推理和实证科学不相信任何不能被系统的观察和逻辑所证实的东西;另一方面则是世代的信仰,人们之所以将其奉为信仰,是因为它们过去就是信仰;而且这些信仰从未经过理性和科学的检验。这两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虽然还有大批荆棘需加清除,启蒙运动和19世纪自由派科学主义思潮中的伟大人物则已信心十足第希冀着,总有一天这片徒弟会被清扫干净。到那时,理性和科学知识将一统天下,人类再也不受传统的奴役。 [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傅铿,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2. 在西方各社会之中和之间,启蒙运动的观点愈来愈广第传播开来,在20世纪,又在非西方社会中漫延。然而,启蒙运动的观点在任何社会中都未取得全面胜利,即使是在最科学的社会中也是如此。它所取得的胜利也是有代价的。这一代价不仅是它曾毁弃了曾一度被实质性传统、基督教吸纳用那个以及对祖先的孝敬,对家庭和其他机构中的权威的尊敬所占据的大部分领域。这毕竟是他们的目的,代价也是由他们的对手来偿付的。然而,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代价则由胜利者自己偿付。这部分代价包括“自身也成为传统”。另一部分代价是,他们头痛地发现了许多出乎意料的困难。 [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傅铿,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2. 理性和科学知识纲领的发展必然会演成深厚的传统。人们对于理性和科学之力量的信任已成为一种传统;他们毫不质疑地接受这一传统,就像他们早先相信犹太—基督教对人来的起源和生存意义所作的解释那样。当然,地质学、考古学和天文学中的新发现不断地在涌现,各种理论又将零星的证据综合了起来,而这些理论如若没有严格的理性活动便无法形成。但对于哪些并未作出上述发现的大众来说,那些科学结果变成了类似于任何实质性传统的传统。就是发现者也是从传统出发;这些传统由过去的发现结果和科学发现的基本精神所构成;而这种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传统。 后来的研究者所继承、弘扬和依据的理性分析和科学观察的结果,以及科学发现的基本精神,形成了上述渊级传统。围绕着这些元级传统,有一种晦暗的科学主义传统,它把科学知识和科学态度看作是救世的力量。这种四处泛滥的科学主义传统之所以能得到其继承者知识,只不过是因为农业和医学方面的基础成就以及科学和科学家的普遍威望。如同习惯法中的任何先例一样,人们对于这一传统的支持也已成为惯例。 [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傅铿,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3-24. 传统中的规范因素 传授给人们的任何信仰传统,总有其固有的规范因素;发扬传统的意图,就是要人们去肯定它,接受它,然而,并非所有的传统都明确地具有规范性。许多传统明显第是事实性和描述性的。……除了被说成是真的,并要人们去接受它以外,这个传统不含有其他规范性暗示。不过它确实含有贬低富人和权势者的弦外之音。 [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傅铿,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4-25. 大多数信仰传统在这一意义上是规范性的,就是说,除了它们的事实正确性必须被承认之外,它们的意图是影响接受它们的大众的行为。 因此,传统远不止是相继的几代人之间相似的信仰、惯例、制度和作品在统计学上频繁的重现。重现是规范性效果——有时则是规范性意图——的后果,是人们表现和接受规范性传统的后果。正是这种规范性的延传,将逝去的一代与活着的一代联结在社会的根本结构之中。 人们一般认为,社会的内聚力是一种时间上的特殊运动的特征,是活着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内聚力。老年社会成员将他们从前辈哪里所继承的信仰和范型传授给年轻的社会成员。这样,死去的人仍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他们行使着传统的批评者所称的“死人的支配权”。死者成了活人的依恋对象,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作品和包含在他们的惯例之中deep规范,影响着他们毫不相识的后代的行为。传统的规范性是惯性的力量,在其支配下,社会长期保持着特定形式。 积存和沿袭 传统的持续时间长短不一。行为的传统——指导行为的范型、追求目标、人们对达到这些目的应采用何种合宜有效之手段的认识、行动所导致和维持的结构——比行动本身要来得持久。行动实施完毕立即消失,而指导行动的信仰范型以及人们对于关系和结构的认识则可以延传。公认的范型、理想、道德准则终有结束之日。 [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傅铿,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6. 在任何社会中,沿袭积存的传统都不是绝对一致的。在科学的每一专业领域内,沿袭科学和学术著作的方式都是高度专门化的。就一定的专业圈子来说,科学知识在相当高的程度上被一致沿袭。在学术上亦是如此。 [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傅铿,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7. 在任何时期的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传统,它们或者与人们的关注对象有关,或者是各个活动领域里所奉行的传统。人们沿袭一个传统——接受它、信奉它并拥护它——所采取的形式可能各不相同。某些沿袭者所沿袭的东西比他人更多、更明确。另一些沿袭者则仅仅从传统那里获得最为一般的倾向。即使对于“同一”个传统,也不仅仅存在着分化程度和专门程度不同的沿袭,而且,还有实质上的不同解释和重点。 [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傅铿,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8. 传统和非传统的交织 没有一个社会中人们可以完全受传统支配而生活;社会得以存在下去,也不仅仅是因为它有物体、信仰和范型的积存。人论在生活中有许多亟待处理的事情;每一个人都面临着一些任务,但没有现成的对付之策,即使有解决方法,也总不能尽如人意。对大多数人来说,尊重传统并非是他们主要的关心对象;在任何社会中,之后又很少的人——大约只有宫廷和外交部的礼宾司官员,以及一些守旧者——才会把严格遵循传统视为主要任务。大多数成年人为生活所迫,为抚养他们养育的后代而工作。 在教育界,甚至在古典著作的上升时期,希腊语就代替了作为主要课目的拉丁语;被广为研读的古典作家的重要性在学校的课程表上或突出了,或降低了。现在,人们更为强调的是,鼓励学生开发创造潜力。自发性、发现“真正的自我”、确立“自我的认同”,这些东西现在常被提出来作为教育的目的;人们这样做,意在与传统规则和观念彻底决裂。然而,在这些传统发难的行动以目前这样的规模开始之前,教育就已经历了变化。针对从五光十色的文化传统中应该吸取什么这一问题,人们形成了新的观念。生活的陈符合意外事件使人们的行为和信仰从未完全受制于传统。[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傅铿,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9. 即使人们要达到前任已达到的目标,他们也需要去作新观察和新决定,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在不断第变化。因此,人们即使要坚持遵循已被确立的范型,也需要设计新范型,因为环境要经历各种不同的变迁;虽然,由传统传递下来的范型在那些环境中曾经是完满的。[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傅铿,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30. 第一章 在过去的掌心中 一、现存事物中的过去事物 过去毕竟冲破了生与死的障碍而在今天重现。拥有旧事物的人去世了,旧事物留了下来而无人沿袭,除非后人受人教导去接受它们;因为这些后人一开始并没有沿袭这些旧事物。代与代的更替构成了变动着的生物基础,在此基础上,过去延展至今,或者,它随着沿袭者的变化和死亡而逐渐中断。 世代 世代的更替使文化和社会组织的变化成为可能,而在这种变化中许多事物产生了。……而人类与生俱来的除了他们自身过去的遗传和生物特征之外,其他一无所有。 [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傅铿,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38. 每一代人似乎都有机会重起炉灶,阻止过去的事物进入现代,并且使他们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然而,其他许多人已经落入过去的掌心之中,在这种情况下,这一代人便要饱尝虚弱、鼓励和无援之苦。 代与代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没有自然界限可言。一代人始于何年,另一待人终于何日?这个问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出身与死亡的变化节律爱几年和几十年之间。为了统计的目的,人们武断地限定了年龄组。人们对信仰的某些不同感受和不同的接受方式,以及行为上的差异,都与年龄差别有关。在属于同一年龄组的人们中间存在着一种同类意识。他们感到自己不同于其他年龄组的人。 意识到自身的“一代人”为他们自己作了界定,然而,他们决不会将所有同代人都包括在内,即使那些同年出生的人也不例外。 新一代接受过去的东西不多,所以他们有可能逃脱过去的掌心,来一次跃进。但是,他们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虽然在19世纪和20世纪里,有些年轻人大肆宣称要这样做。现代社会比昔日社会更热切第注重“世代”这一概念,因为现代社会较为重视“年轻人”。“年轻”已经成为要求特权和摆脱过去范型的理由。“一代人”,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已成为一种与社会中老一代的某些信仰和惯例进行斗争的战斗队伍;这些老一代人保持了大量旧事物。年轻一代没有成功地重建世界,但他们确实引起了一些变化,他们确实作出了创新,并在这方面迫使历史遗留处于一个更小的空间内,或进一步削弱了他们取代了的那股势力。然而,需要更换的事物太多,任何有作为的一代人都无力取代大多数已有的东西。 [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傅铿,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39-40. 世代的链环 根据老式的界定和估算,一个世纪约有3代人至4代人,按照这种成问题的计算模式,自人类奠定农业和家畜养殖业以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已有300至400代人。在西方社会和中东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大约有120代人。在这一过程中已形成了一些主要的信仰和行为范型。这几百代人所做的改革创新,在数量和规模上很可能极不平衡。几代人从生到死,社会环境一成不变;而另几代人在信仰、惯例、制度以及技术装备的种类等各方面经历了众多的变化。然而,如果我们说,一个世纪前的西方社会的许多信仰和行为范型如今依然存在,并且占有重要地位,那么这种说法似乎也不无道理。当代西方社会与一个世纪前的西方社会因为存在着相似之处而联结在一起;它们的相似之处表现在政治生活模式、大学组织、宗教制度、信仰和仪式的种类,以及法律系统之中。有时人们说,我们的社会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已经全部改头换面,实际上,这是言过其实。这些社会固然起了一些变化,但是这些变化是在过去设定的路线上发生的变化,而且某些社会特征变化甚微,乃至依然如故。 [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傅铿,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40. 我在这里想要强调的是,我们对待传统应该相当慎重,传统不应仅仅被当作是障碍或不可避免的状况。抛弃传统应该看成是新事业的一种代价;保留传统则应算作是新事业的一种收益。这种代价-收益分析并不总是可以应用的,除非只是非常笼统的。我希望着重指出,传统应该被当作是有价值生活的必要构成部分。在现代,人们提出了一种把传统当作社会进步发展之累赘的学说,这是一种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错误。如此断言是对真理的一种歪曲,认为人类可以没有传统而生存,或只消仅仅按照眼前利益、一时冲动、即兴理智和最新科学知识而生存,同样是对真理的歪曲。不管这种错误的动机多么高尚,也无论这种错误如何有助于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它毕竟是错误的。启蒙传统中仍有生命力和已经过时的东西,将是一种了不起的甄别传统的能力。其中许多过分发展的东西已经失去了活力,并成立一种障碍。有活力的东西是值得保存下来的。实质性传统就值得保存、积极培植和精心保护。将某些启蒙传统与启蒙运动后继人试图加以抛弃的某些传统结合起来,是一项需要充分耐心谨慎和天衣无缝的高超技巧的任务。 [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傅铿,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354-35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