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为于希贤教授对风水的支持看法,摘录供读者参考,于希贤教授长期痴迷风水学理论研究。建筑学界多数人员对风水持肯定态度,部分建筑师甚至痴迷风水研究,比如天大建筑学院的王其亨、亢亮等人。 也有部分人持反对态度,如清华大学的陈志华、中国地质大学陶世龙教授等。风水的反对者和支持者,各自的发言都有自己的道理,也反应了风水学说在追求真理过程中,如影随形的的某些缺点。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从多角度来审视风水学说。陈益峰整理【于希贤】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文史馆馆员。1940年出生,中国著名风水文化学者。现任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长城学会常务理事。于希贤教授长年从事中国古代地理学、城市规划、旅游规
2、划、景观设计、方志学及中国文化地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原文如下(摘自华夏时报):问:说起风水,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迷信、玄学,您作为“中国第一风水学大师”,能不能简单地告诉大家究竟什么是风水?风水所追求的价值取向何在?于希贤:风水追求的目标就是人与环境的和谐。“孤阴不长、独阳不生”,阴阳要协调,世界才能生生不息,调节人和他生活的环境使之气场和谐,这是风水理论里最核心的观点。什么是好风水,怎样来调节风水,就是调整人与自然环境的气场,人与社会环境的气场,人与人的气场,使之和谐。和谐就会吉祥,就会逢凶化吉。风水并不是建立在鬼神的概念之上,而是以“气”和“气场”为核心的理念,这种“气”的概念和西方讲的
3、空气不一样。中国风水不仅包括物质的空气,它也是一种活力、活体,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生物波、电磁波、可见光形成的一种能量。生命的本源就是气。人生一口气,一旦无时万事休矣。这种“气”看不到,但能感觉到。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气场在中间起了很大的作用。有些人睡觉老睡不好,挑床,也是因为气场不对。最早在中国风水书里提到气场的就是郭璞,他是风水理论的祖师爷。问:风水追求的根本目标是和谐,阴阳平衡。这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医文化是完全契合的,这其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和区别?风水文化与其他传统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于希贤:风水文化和中医文化的最高哲学理论来源都是易经和黄帝内经。风水追求人与环境的和
4、谐与平衡,这个环境可分为大环境、中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包括人与整个自然界的协调发展,中环境包括人与城市的和谐共处等,小环境包括人们家居住宅、墓地选择等。中医文化也是建立在阴阳、五行的整体有机理论之上,以辨别和调节人体的阴阳、虚实、表里、寒热为要务,从而协调人体内部和人与环境的关系,这是中医的独特之处。风水本来就是一种传统的建筑文化、一门科学,在文化地理、建筑规划、景观设计等研究领域都发挥着很多作用。其实,在上世纪20年代西方的景观设计、规划设计、建筑学等一套理论传入中国以前,中国的哪一座城市,哪一个乡村,哪一个有名的建筑不是在风水思想指导下建造的呢?风水出现的时候,也就是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青龙
5、、白虎、天圆地方的时候,约距今6500年前,世界上还没有什么封建社会,所以说风水是“封建的”是不顾历史事实的,上面已述风水不是建立在鬼神的观念上而是建立在中国文化“气”和“气场”的观念之上,所以它与迷信也无关。它是中国原创的建筑文化艺术。问:目前社会上有很多人打着风水师的名号,在外面装神弄鬼,招摇撞骗,您对此有什么看法?于希贤:现在民间虽然有不少真知灼见的风水工作者,但也有不少一知半解的假风水先生,甚至有的装神弄鬼、招摇撞骗。一些人甚至连最基本的关于风水文化的典籍都没有看过。一提风水,人家就想到这些人。这种情况下,要让人们不把风水当成迷信,那倒真是难了。其实,从中国文化上讲风水,是建立在气和气
6、场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鬼神意志基础上的。它对鬼神的态度是“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敬鬼神而远之”。这与孔子对鬼神的态度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既不否认也不承认,心存敬畏之心,但又不过分依赖和迷恋。它对客观世界的态度也是既不唯心也不唯物,因为唯心唯物的思维方式本来就是外来的观念,我们抱以“心物交替”的态度来认识客观世界。所以,风水文化研究应该求真务实,应该以易学经典为理论基础,以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为实践来源,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问:我们都知道,于老师作为现代版的徐霞客,一生游历甚广,见识颇多。不知道在您心目中哪些地方可以称得上是“风水宝地”,哪些景观建筑给您的印象比较深刻?于希贤:其实每个地
7、方、每座城市都有其“圣山、母亲河”,保护好每个地域的圣山、母亲河,也就是在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使得这个地域持续发展的根脉不断。比如中国的五岳圣山、北京的香山、玉泉山,杭州的凤凰山,广州的白云山,昆明的轿子雪山。至于具体的景观建筑,以北京为例,奥林匹克公园的“龙凤呈祥”设计就非常符合我国的风水思想,在原有龙形水系基础上创造了龙凤呈祥这一建筑造型,以体现龙凤呈祥的主题;这是建筑师李祖源邀请我去看的。至于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个别新型建筑,存在一种一味求新求异的设计理念,这与中国几千年来追求方圆规整的建筑文化理论是相悖的。我们应该在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之上追求创新和突破。问:风水文化诞生于中国,后来
8、经过逐步发展,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反倒存在一种“西方热捧,中国冷遇”的畸形现状。那么,在中国土生土长的风水文化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与西方国家的结合会不会出现“水土不服”?于希贤:风水文化所讲的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的理念以及”九宫八卦“等时空观念是全世界都适用的,这种文化理念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是风水文化也要因地制宜、因民化俗。因地制宜,即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周易大壮卦提出“适形而止”。先秦时的姜太公倡导因地制宜,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泻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渔盐。”因民化俗,即根据当地人的习惯和风俗,本着天地人相统一的原
9、则调整风水。问:现在网络上关于您“首开风水课程”的新闻有很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风水文化在我国的普及度和理解深度还有待提高。您觉得目前影响风水文化发展和普及的制约因素或瓶颈何在?您个人未来有什么样的打算?于希贤:第一,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审视风水文化,风水本身是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民俗文化,我们应该本着保护、继承的态度来对待民俗产物;第二,不要用固有的思维方式划分传统文化;第三,在风水研究领域应该树立求真务实的态度,抵制那些破坏风水名声,招摇撞骗的假风水先生,还原风水文化一个真实、洁净的天空。至于我个人,我一直不赞成别人称我什么风水“大师”。我只是一位风水文化领域的探索者,我也在不断学习、摸索,只不过是想把中国建筑风水文化的根脉传承下去,不要让祖宗留下的珍贵遗产在我们这代成为“绝学”。每一个人头上都有一块天,我是一个很普通的学人,自己知道在风水领域中仅仅是探索,自己的学识修养还不够,自己的头上不应当有过大的光环。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在风水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结合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尤其是在城市规划、风景旅游、保护文化遗产、人与环境关系等方面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北京风水师、风水术数学传人陈益峰整理于希贤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