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章 旅游业发展背景与趋势
一、旅游业发展背景
1、世界旅游业发展背景
从五十年代初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和平发展,世界旅游业便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发展活力的朝阳产业之一。随着人类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旅游产业自身的不断完善,目前旅游的方式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和休闲旅游逐渐成为旅游发展的主流。2004年国际旅游人数达到7.6亿,为历史新高。
2、中国旅游业发展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突飞猛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国际上重要的旅游国家。1999年国务院下达《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通知》以后,旅游业正式列为经济发展的重点,第三产业的龙头和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2004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4874亿元,旅游经济总量由1978年的世界第48位上升到第5位,成为亚洲的旅游强国。
3、浙江旅游业发展背景
浙江是全国旅游大省。近十年来,浙江的国际国内旅游取得了显著的成就。2004年,全省国内旅游接待超过一亿人次,国际旅游接待超过2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028亿元。旅游总收入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9.8%,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浙江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浙江省人民政府2005年3月批准的《浙江省十一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指出:全省将按照“三带十区”旅游发展布局,建立三大旅游通道,打造六大旅游品牌,树立“诗画江南、山水浙江”旅游总体形象。
4、衢州旅游业发展背景
衢州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浙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新世纪以来,衢州凭借浙江旅游西进战略和东风,召开了浙闽赣皖四省旅游合作大会,确立了建设四省边际旅游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2004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42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1.84亿元,接待入境游客1.91万人次,外汇收入748.3万美元,旅游总收入比上一年增加31.9%。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7.92%。
开化县是浙西旅游发展的新秀。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相继开发了钱江源,中国根雕博览园、古田山、南华山,使开化旅游进入了规模发展阶段。特别是通过大规模的宣传促销,钱江源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凭借浙江旅游西进的发展战略,使开化旅游产业以旅游资源优势、社会经济优势加快开发,加速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开化的区位条件日趋改善。205国道拓宽,17省道拓宽,动工兴建的黄衢南高速和规划建设的杭新景高速使开化成为浙皖赣旅游金三角与长三角接轨的交通枢纽。交通区位的迅速提升为开化县旅游的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旅游业发展趋势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二十一世纪将是注重生活品质的休闲世纪。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和第三大客源输出国。我国旅游业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从世界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强国的跨越。我省的旅游业发展战略。到2010年,我省将成为全国的旅游强省,旅游总收入达到2500亿元,2015年成为世界著名旅游大省.
第二章 旅游业发展现状评估
一、开化县概况
1、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开化县位于浙江省最西部,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处,钱塘江源头。区位坐标东经118°01′12″—118°37′50″,北纬28°54′30″—29°29′59″,北临安徽黄山,西依江西婺源,东连淳安千岛湖,南接常山,是浙西连接赣东北、皖南的交通要道。
区位交通:开化县距杭州320公里,衢州民航机场80公里,黄山机场115公里,三清山70公里,婺源70公里,杭金衢高速(常山)30公里。205国道贯穿开化南北,17省道经开化(南华山)入江西,实现了到杭州、黄山的三小时交通圈;动工兴建的黄衢南高速和规划中的杭新景高速穿越开化境内。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开化旅游创造了条件。
地形地貌:开化属浙西中山丘陵地形,山脉属南岭山系的天目山系,其中的三条支脉分布在县境四周,西南面为怀玉山脉,北部为白际山脉,东部为千里岗。由于县境的四周峰峦环列,形成了全县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势。西北部以中低山为主,东部为低山区,中部自北往南由低山向丘陵过渡。县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6座,最高为白石尖,海拔1453.7米,海拔最低处为开化县与常山交界处的华埠镇下界首,海拔90米,海拔极差1363.7米。
本县的地形受地质构造的影响,具有典型江南古陆强烈上升的山地地貌特点,地势抬升与切割作用明显,河谷深切多数成“v”字型,谷狭坡陡,山脊脉络清晰。
气候特征:开化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空气湿润、云雾缭绕。年平均气温16°C,年平均降雨量1901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平均日照时数1785.1小时。极端最高气温41.3°C,极端最低气温-11.2°C,,年平均稳定通过10°C的持续天数237.4天,≥10°C积温5125.4°C,天霜期250天。
河道水系:县境主要水系为钱塘江水系和长江水系。钱塘江水系有马金溪及其支流池淮溪、龙山溪、马王溪等,流域面积1947.16平方公里;长江水系有苏庄溪、下庄溪等,流域面积261.86平方公里。
开化水资源十分丰富,水资源量达28.44亿立方米,地表年径流量23.5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6613立方米,居全省前列。
植被状态:开化县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浙皖山区青冈苦槠植被区,植物区系较丰富,具有南北交汇过渡带的特色。主要林木有:马尾松、苦槠、甜槠、紫楠,及枫杨、映山红等,开化森林覆盖率达80.4%,素有“中国亚马逊雨林”之称。
2、历史沿革
开化历史悠久,辖区范围几经变迁。据1979年中村双溪口发掘的古遗址出土的石斧、石刀、印纹陶片等佐证,距今约4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开化境内定居、劳动、繁衍生息。开化春秋属越国,战国属楚,秦属会稽郡太末县。东汉初平三年(192)隶会稽郡,分太末置新安县(今衢县)。建安二十三年(218),孙权分新安置定阳县(现常山县),开化属定阳,仍隶会稽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后隶东阳郡。历两晋、南朝、宋、齐、梁不变,陈隶信安郡。
隋废定阳县入信安县(今衢县)开化地域属信安。唐武德四年(621),分信安置定阳县隶衢州。武德八年,废衢州定阳入信安,隶婺州。咸亨五年(674)分信安置常山县,隶婺州,开化属常山。武后垂拱二年(686),夏分婺州置衢州,开化仍隶衢州,至五代不变。北宋乾德四年(966),吴越王钱弘俶置开化场,“开化”一名由开源、崇化两乡各取一字而得。太平兴国六年(981)升场为县,隶属衢州。
建国初期,开化仍属衢州专区。1955年衢州专区撤消,开化划为建德专区。1958年12月,建德专区撤消,开化改属金华专区。1985年5月,金华地区撤消分置金华、衢州两省辖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开化属衢州市至今。
1958年至1960年,从新安江水库库区移居到开化的有3.6万人,分别安置在22个乡镇,144个行政村。
1992年开始撤区、扩镇、并乡、管辖26个乡镇,449个行政村。
3、社会经济
近几年来,开化县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全县总人口34.28万人,其中汉族占99.6%,少数民族有23个。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1.3人,全县总面积2236.61平方公里,辖10镇16乡。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9.5亿元,增长率为14.8%。在国内生产总值结构中,第一产业占25%,第二产业占42.5%,第三产业占32.5%。
开化地处浙西山区,是浙江人民的母亲河—钱塘江源头,近年来,开化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提出了“生态立县—生态经济强县”的发展新路子,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特色更加显著。
二、开化县旅游发展现状评估
1、发展成就
(1)旅游发展氛围浓厚,旅游兴县形成共识
开化拥有1024年的建县历史,是革命老区县,山川秀丽,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众多。近几年来,在全球旅游业快速发展和国内积极实行“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推动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紧紧围绕钱江源这一轴心,依靠社会力量办旅游,兴旅游。2004年实现旅游招商引资超过1亿元人民币。项目涉及钱江源、古田山、南华山、中国根雕博览园,圣潭沟等,为做大做强开化旅游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创新高
2004年虽然受205国道拓宽交通不便的影响,但是,开化县因其独特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康体生态旅游,旅游业的发展仍创历史新高。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5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国内旅游收入2.6亿元,增长20%,全年入境人数1500人次,比上年增长60%,实现旅游收入2.61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0.09%。
(3)旅游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到2004年底,全县旅游星级饭店7家,其中一星级3家,二星级4家,旅行社3家,旅游景点10家,其中2A级景区3家,旅游企业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初步形成了配套齐全的旅游产业格局。
(4)旅游管理力度加大,逐步走向规范化道路
1999年完成了《开化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年完成了《钱江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部分乡镇相继成立了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和旅游开发办公室,各风景旅游区(点)的保护、规划、开发和管理工作得到全面加强,逐步走上产业规范管理的轨道。
(5)风格突出,生态旅游产业形象鲜明
自2000年以来,开化在上海大都市成功地举办了六届“开化龙顶茶暨生态旅游推介会”,2000年举办了百名艺术家相聚钱江源活动,2002年举办了十名校,万名师,千学子走进钱江源“浙江省首届青少年绿色营活动”。推出了钱江探源游,古田山森林科考游,南华山康体休闲游,芹江风情游,民居古道游和龙顶品茗游六条旅游热线,进一步打响了“钱江源”、“古田山”、“根雕园”、“龙顶茶”四大品牌,丰富了开化的旅游产品。
2、存在问题
(1)旅游开发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旅游规划和项目策划总体水平影响了资源开发的效益和社会资金集聚能力,重大项目难以开发,不少产品对目标市场的把握、技术含量的追求和文化主题的塑造均感不足,生产成本高,旅游附加值不高。
(2)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欠活
乡镇部门的职责重复或交叉,特别是钱江源的问题更为突出,部分旅游企业产权不清晰,经营机制欠活,不适应市场经济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3)市场促销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①促销经费有限。
②市场调研力度不够:缺乏对主要客源市场,主要竞争对手,游客需求等基本资料的分析,导致市场促销的广度和深度的缺乏。
③整体促销意识不强:虽然每年都要参加省、市组织的大、小宣传促销活动,但由于参与度不够,各自为政,小打小闹,旅游整体形象的塑造形不成合力。
(4)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不够
根据目前的情况分析,开化虽然开发了一些较为成功的旅游特色商品如根雕、龙顶茶、蜜胺制品、竹制玩具、钱江源纸镇等,然而很多特色商品缺乏开发和包装,市场竞争力不强。
总体来说,开化的旅游仍是一种简约粗犷的起步阶段的发展水平和模式,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因而有进一步向原创发展水平状态转变的动力要求,在由起步阶段向发展阶段的演变过程中,开化旅游尤须实现质的飞跃,也即进一步做实、做大、做强钱江源生态休闲旅游这个品牌,而这显然难度更大,因而倍感任重道远。
第三章 旅游资源评价
一、旅游资源调查
开化县目前拥有国家森林公园1处,省级风景名胜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9处。是浙西地区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县之一。
全市旅游资源一览表 表3-1
地区
八大主类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620个)
人文旅游资源(950个)
A类
B类
C类
D类
E类
F类
G类
H类
总量
占全市%
开化县
62
30
36
13
14
80
13
24
272
17.32
柯城区
43
37
28
2
25
175
10
25
345
21.97
衢江区
99
26
23
0
9
75
12
6
250
15.92
常山县
53
9
26
2
9
109
11
20
239
15.22
龙游县
22
7
16
1
21
110
9
29
215
13.69
江山县
55
18
10
2
14
118
18
14
249
15.86
总计
334
127
139
20
92
667
72
119
注:A地文景观,B水域风光,C生物景观,D天气与气象景观,E遗址遗迹,F建筑与设施,G旅游商品,H人文活动。
1、旅游资源总量与类型
通过对全县26个乡镇的旅游资源进行普查和评定,开化县旅游资源共有273个旅游单体,确定等级的单体有214个,占全市旅游资源单体总数(1570个)的17.32%,单体分布密度(每平方公里所拥有的旅游资源单体个数)为0.1个/KM2。分属8个主类,25个亚类,67种基本类型。
开化各层次旅游资源数量统计 表3-2
系列
全国树目
开化县数目
占全国比例(%)
主类
8
8
100
亚类
31
25
80.65
基本类型
155
67
43.23
按资源单体拥有量高低,8个主类的序位依次是:建筑与设施(29.91%),地文景观(21.03%)、生物景观(14.95%)、水域风光(10.75%)、人文活动(7.48%)、旅游商品(6.07%)、遗址遗迹(5.14%)、天象与气候景观(4.67%)。
开化县旅游资源丰度 表3-3
主 类
全国基本
类型数目
开 化 县
基本类型数目
类型数占全国(%)
单体数目
单体占全县(%)
地文景观
37
15
40.54
45
21.03
水域风光
15
6
40
23
10.75
生物景观
11
5
45.45
32
14.95
天象与气候景观
8
3
37.50
10
4.67
遗址遗迹
12
4
33.33
11
5.14
建筑与设施
49
24
48.98
64
29.91
旅游商品
7
6
85.71
13
6.07
人文活动
16
4
25
16
7.48
合计
155
67
43.23
214
100
开化县旅游资源储量结构 表3-4
总计
地文
景观类
水域
风光类
生物
景观类
天象与气候
景观类
遗址
遗迹类
建筑与
设施类
旅游
商品类
人文
活动类
储量
531
124
51
83
28
23
145
49
28
比例%
100
23.35
9.6
15.63
5.27
4.33
27.31
9.23
5.27
序位
/
2
4
3
6
7
1
5
6
开化县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构成 表3-5
主类
优良级
单体数
五级
单体数
四级
单体数
三级
单体数
地文景观类
8
1
2
5
水域风光类
5
/
1
4
生物景观类
6
1
2
3
天象与气候景观类
2
/
/
2
遗址遗迹类
1
/
/
1
建筑与设施类
11
1
1
9
旅游商品类
3
2
/
1
人文活动类
2
/
/
2
合计
38
5
6
27
2、旅游资源调查
根据《开化县旅游资源普查报告》统计,共有优良级以上单体38个,其中:五级5个,四级6个,三级27个。
开化县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一览表 表3-6
序号
单体名称
主类名称
类型名称
类型代号
等级
行政位置
01
钱江源
地文景观
自然标志地
AAF
5
齐溪镇
02
古田山原始次生林
生物景观
林地
CAA
5
苏庄镇
03
霞山古民居
建筑设施
特色社区
FDC
5
霞山乡
04
开化醉根根雕
旅游商品
工艺品
GAE
5
城关镇
05
开化龙顶茶
旅游商品
农林产品
GAB
5
城关镇
06
莲花尖
地文景观
凸峰
ACA
4
齐溪镇
07
张湾茹山
地文景观
山丘型旅游地
AAA
4
张湾乡
08
祭坑瀑布
水域风光
悬瀑
BCA
4
齐溪镇
09
卓马坑瀑布
生物景观
林地
CAA
4
齐溪镇
10
古田山野生动物栖息地
生物景观
陆地动物栖息地
CDB
4
苏庄镇
11
南华山生态坞
建筑设施
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
FAB
4
杨林镇
12
莲花溪九曲十八滩
地文景观
滩地型旅游地
AAD
3
齐溪镇
13
伞老尖
地文景观
自然标志地
AAF
3
齐溪镇
14
古田山勃树坑
地文景观
谷地型旅游地
AAB
3
苏庄镇
15
古田山自然带
地文景观
垂直自然地带
AAG
3
苏庄镇
16
茹山圣潭生态沟
地文景观
谷地型旅游地
AAB
3
张湾乡
17
马金溪
水域风光
观光游憩河段
BAA
3
马金镇
18
莲花塘
水域风光
沼泽与湿地
BBB
3
齐溪镇
19
茹山望天涯瀑布
水域风光
悬瀑
BCA
3
张湾乡
20
芹江
水域风光
观光游憩河段
BAA
3
城关镇
21
南华山名贵林木
生物景观
林地
CCA
3
杨林镇
22
官台楠木群
生物景观
丛地
CAB
3
齐溪镇
23
青阳红豆杉
生物景观
林地
CAA
3
青阳乡
24
古田山阔叶混交林
天象气候
物候景观
DBE
3
苏庄镇
25
古田山避暑地
天象气候
避暑气候地
DBB
3
苏庄镇
26
福岭山
遗址遗迹
军事遗址
EBB
3
何田乡
27
霞山古驿道商铺
建筑设施
特色街巷
FDB
3
霞山乡
28
霞山郑松如故居
建筑设施
名人故居
FDD
3
霞山乡
29
霞田汪氏宗祠
建筑设施
传统建筑
FDA
3
霞山乡
30
霞山钟楼
建筑设施
楼阁
FCC
3
霞山乡
31
马金老街
建筑设施
特色街巷
FDB
3
马金镇
32
华埠商贸街
建筑设施
特色街巷
FDB
3
华埠镇
33
古田山庄
建筑设施
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
FAB
3
苏庄镇
34
古田山珍稀植物圆
建筑设施
教学科研实验场所
FAA
3
苏庄镇
35
古田山生态茶圆
建筑设施
建设工程与生产地
FAF
3
苏庄镇
36
何田清水鱼
旅游商品
水产品及制品
GAC
3
何田乡
37
开化龙顶茶道
人文活动
明间演艺
HCC
3
城关镇
38
开化龙顶茶旅游节
人文活动
旅游街
HAD
3
城关镇
二、旅游资源分布
开化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主要集中在西北部。
北部:
拥有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莲花景区、钱江源大峡谷、枫楼景区、水湖景区、卓马坑景区、何田清水鱼大观园、福岭山红色之旅,共同形成钱江源砂北部旅游区。
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开化县北部,距县城40公里,距黄山市100公里,距千岛湖40公里,距三清山70公里。该景区西起莲花尖,东至齐溪水库大坝,总面积4500公顷,著名莲花尖海拔1145米,是钱塘江的发源地。205国道穿境而过,旅游车直达景区。有木本植物720余种,鸟类80余种,素有“鸟的故乡”之称。经济兽类40余种,森林覆盖率高达97%,是浙西地区森林旅游资源最丰富的森林·生态旅游胜地之一。
莲花景区:座落于钱塘江发源地莲花尖下。由莲花塘和莲花溪两大部份组成,总面积1137.5公顷。突出钱江源头之主题,具有观光浏览、科学考察、江河寻源、边界风情探源、江源探险,度假休闲、生态农业学习等功能。该景区有传奇的七彩莲花塘、一脚踏三省的界碑、莲花福地、彩虹飞瀑、卧牛石、船仓头、源头碑等景点。
钱江源大峡谷:位于莲花溪景区景观带南侧,是钱江源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份,该景区由杜鹃戏水、墨池、戏溪观瀑区、景物观赏区、休闲度假区等组成。景区内有一神龙飞瀑尤为壮观,从120余米高空直泻而下,常年奔流不息。瀑布上段约30多米处有一巨石腾空而立,远眺如神龙见首不见尾,近观只见水花飞溅,不知水从何来,人们称之为江南第一大瀑布——“神龙飞瀑”。瀑布下段刻有原全国人大委员长乔石的亲笔题字“钱江源”。瀑布顶端为祭上,视野开阔,植被茂盛,空气清新,站在此地可遥望钱江源秀美山川,沿游步道而下,可观赏古树名木等自然景观。
枫楼景区:座落于水湖景区北侧,从水湖码头乘游船至枫楼坑口,乘电瓶车或沿游步道步行而入。该景区由枫楼坑和枫楼田组成,总面积225公顷。景区以岩崖奇石、溪潭瀑布、生态环境为主要特色,具有观光游览、修习与露营等功能。森林植被以枫香、乌桕、红枫等阔叶杂木林为主,体现枫红秋浓之意境。景区内潭、瀑众多,有九瀑十八潭、潜龙潭、三星潭、月亮潭、罗汉潭、双龙壁等。大为奇特的是从枫楼田到枫楼坑,海拔高度相差300多米,却形成9级瀑布,其中6级瀑布紧紧相连,形态各异,有的临空而下,气势壮观;有的层层叠叠,轻纱曼舞;有的分合多变,秀丽多姿。到此一游但见陡壁垂白练,一步一景,险中见幽,令人乐而忘返。
水湖景区:座落在钱塘江源头第一库——齐溪水库北侧。南面是波光粼粼的水库库面——即水湖;湖中有孤岛;北面是大龙山、千斤塔顶、松明岭和天山等数座千米高山拱围;龙山神泉下205国道旁建有水湖山庄,是森林公园管理处和旅游接待中心。水湖景区总面积1350.5公顷,其中湖面218公顷,有餐饮、住宿、会议、歌舞厅、购物、游泳池、停车场、垂钓长廊、划艇、汽艇、孤山香榭、龙顶茶苑等配套设施和娱乐项目。
卓马坑景区:座落于莲花溪外岗,总面积845公顷,具有森林探险、观光浏览、科学考察等功能。该景区有天子坟,天子湖、仙人池、卓马飞瀑等景点,特别是外溪岗下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上有1200多亩黄山松,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何田清水鱼大观园:位于何田乡,距县城35公里,以何田乡村庭院式清水鱼养殖为基础,开辟多处渔业旅游休闲参观点,开发休闲渔业旅游,形成渔业养殖、渔业观赏、休闲垂钓、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农业休闲度假区。
福岭山:位于何田乡柴家村,海拔500多米,境内崇山峻岭,地势险要,林木葱葱,风景秀丽。它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之一,是中共开婺休中心县委,中共浙皖特委,浙皖军分区,开化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机关所在地。省文物保护单位,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福岭山不仅地理条件独特,而且革命文化底蕴深厚,有革命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许多红军遗迹和革命文物,开发建设福岭山革命文化村,可以让游客在此参观、休闲、娱乐,体验红军生活,是一处理想的革命纪念旅游地。
西部:
拥有古田山,南华山,圣潭沟,库坑等景区。
古田山:位于苏庄镇境内,距县城45公里,总面积8107公顷,与江西婺源县、德兴市毗邻。主峰青尖海拔1258米,水流经德兴市的乐安江流入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再汇入长江水系。2001年6月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古田山分布着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生物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生物的多样性十分突出。根据历年来各专家科学调查资料统计有高等维管束植物244科897属1991种;珍稀濒危植物32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4种;昆虫有22目191科759属1156种。古田山不仅景色秀丽,古木参天,大小瀑布十余处。珍禽怪兽的尖叫声,动听悦耳的鸟鸣声,真可谓古书《广屿》所载“古田名山为东南之名胜,为七十二洞天之一也”。而且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曾在古田山安寨扎兵,指点江山,有他亲手栽下的“吴越古樟”;方志敏率领的红军在古田山一带活动的“红军洞”,栗裕率领的北上抗日挺进师也曾在此撒下革命的种子;古田三怪(蛇不蛰、螺无尾、水有痕)。古田山是科学考察,避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南华山:位于杨林霞光村,它集山、林、溪、石、云、雾、花、草、鸟、兽、鱼虫与一区,融圣、神、奇、秀、特于一体。堪称镶嵌在浙赣边境17省道华白线上一颗绿色明珠。南华山不仅古木参天,绿荫环抱,更是生物的基因库,自然植被的“博物馆”。“二战”时期,方志敏率领红军在此爬雪山,过冰川,回旋南华山,血战菜刀岗。南华山有三奇(小坞有蟹无螺、大坞有螺无蟹、鲫鱼身上长韭菜)。娃娃鱼在清澈的溪水中摇头摆尾,形态奇异煞是好看。
圣潭沟:位于张湾乡塘林,距县城20公里,星下线穿境而过。景区古树参天,森林茂盛,集中连片。瀑布满山川、云雾四处飘,神奇的歇洞、祈寿桥、发财潭、鸳鸯潭、状元路、蟹王守龙门、龙须瀑、圣潭、鸿运池、劈山救母、女娲补天石、瑶池、望天涯瀑布、龙王庙、圣旨等素有“人间、仙境、天堂”之美称。
库坑:位于长虹乡境内,距县城35公里,是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根据地。1935年5月,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关英带一个突击队来到库坑开展游击战争。成立了中共开(化)婺(源)休(宁)中心县委。1935年7月,闽浙赣省委委员、宣传部长涂振农,带领皖南独立团的一个连从皖南大茅山、三十里岗转战来到库坑。是月,关英率领省委一小部分人,从婺源三十里岗又转战至库坑一带,与涂振农和先期在开化指导工作的邵长河及开婺休中心县委书记赵礼生会合。建立了中共闽浙赣省委秘密机关。
南部:
拥有中国根雕博览园、南湖岛、灵山禅寺、芹江风情、龙顶茶苑等景区。
中国根雕园:位于县城。是集“五百罗汉园”、“盆景奇石园”、“巨型古树名木园”、“珍稀植物园”、“谷青根艺展示厅”、“集趣斋”,同时配套土特产总汇,特色餐饮服务等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
南湖岛:位于县城。是集“水上乐园”,“游乐宫”,“垂钓长廊”,“茶吧”,特色餐饮娱乐业于一体的旅游休闲地。
灵山禅寺:群山环抱,自然环境优美,交通便捷,距县城1.5公里。近年来开发建设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西方三圣殿等。它是集观光游览,佛教文化欣赏,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芹江风情:是集“滨江文化长廊”、“龙潭风光”、“西渠”、“龙顶茶苑”、“商贸中心”、“玉屏公园”、“凤凰山”、“蟠桃山”、“岙滩新区”、“全国青少年举重训练基地”,吃、住、娱乐为一体的旅游休闲中心。
龙顶品茗:是集开化龙顶名茶市场、十里铺生态茶园于一体,以名茶采摘、加工制作、品茶赏茶、茶道表演等为旅游项目的“龙顶品茗”休闲中心
东部:
拥有:霞山古民居,宋村十八洞,犀牛化石遗址等景区。
霞山古民居:距县城25公里,205国道穿境而过,文化底蕴深厚,有十华里唐代古驿道,300多幢明清古建筑,境内的郑松如故居,爱敬堂,汪氏宗祠,钟楼,青楼,槐里堂,永锡堂,中将堂等一大批风格独特的徽派建筑,白墙黑瓦,砖雕,木雕形象栩栩如生,花格窗棂浮雕玲珑剔透,鬼斧神工,令人叹绝。
宋村十八洞:位于菖蒲乡宋村,距县城19公里,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九月,进士方豪游此刻石提名。该洞相传由十八个洞衔接而成。主要景点有宋村十八洞,摩崖石刻,宋村石林,将军石,雄狮岩等。
犀牛化石遗址:位于塘坞乡洪村,距县城35公里。出土的犀牛牙齿,上、下颌骨,腿骨等化石,经专家鉴定距今以有一万多年。
三、旅游资源评价
开化县境内群山逶迤,沟壑纵横,森林浩瀚,云海茫茫,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有自然旅游资源,而且还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
1、自然旅游资源
开化县自然旅游资源主要以奇山秀水、森林植被、洞穴瀑布、珍稀动植物等为特点和主体。
(1)森林风光
开化是浙江省林业重点县之一。森林覆盖率高达80.4%,全县林木蓄积量600万立方米,峰峦重叠、山岭连绵,素有“浙西林海”之称。
座落在苏庄镇、齐溪镇范围的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是开展森林科考、修学和观赏、休闲和避暑的理想场所。张湾、杨林、华埠等旅游资源较集中的乡镇,都拥有大面积的原始次生林,“森林浩瀚”构成了开化县最具特色,分布最广的景观。
(2)生物奇观
开化境内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植物区系丰富,具有南北交汇过渡带特色,生物物种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全县有维管束植物244科897属1991种,藓类33科103属236种,蕨类34科66属166种。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25种,食用植物456种,饲料植物599种,药用植物1307种,生物农药植物156种,观赏植物588种,纤维、芳香、淀粉等工业用植物657种。其中一级保护的有南方红豆杉、二级保护的有连香树、香果数、长柄双花木,鹅掌楸、黄山栏、银杏、凹叶厚朴、长序榆等12种。全县有古树名木27科、64种、2996株。列入国家保护的动物34种,列入省级保护的动物30种。其中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黑麂、豹、云豹、白颈长尾雉等4种,二级保护的有30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19种,有“鸟的故乡”之美称。
(3)奇山秀水
全县林地总面积18.95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85%。千米以上的山峰有46座,最高为白石尖,海拔1453.7米,具有典型江南古陆强烈上升的山地地貌特点,地势抬升与切割作用明显,河谷深切多数成“V”字型,谷狭坡陡,山脊脉络清晰。
县内还广泛分布着各类瀑布。齐溪镇、苏庄镇范围内的瀑布尤为集中,瀑布水量丰富,垂直变化剧烈,如彩虹飞瀑、神龙飞瀑、枫楼阶梯瀑、古田飞瀑等。
开化的洞穴主要有:杨林的李家坦溶洞、音坑的明廉溶洞、马金的柴坑黄龙洞、霞山的石川关公洞岩、大溪边阳坑西岩洞、姚村老虎洞、桐村徐家村溶洞、塘坞犀牛化石遗址、林山下江花桥石、张湾潭头白马洞、张家湾歇洞、潭头鸡公岩、菖蒲宋村十八洞、胡坑石柱、村头浪浪洞、齐溪溪天子坟、戏猴台、枫楼坑隐龙壁、石龟饮源、奕仙棋石、卓马坑百丈悬崖、巨磨石、船仓头听经石等。
开化县有大小水库95座,大部分座落在崇山峻岭,起伏岗峦之中,四周群山环绕,环境幽美,景色宜人。最大容量在1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有十座。位于西北部的齐溪水库最大库容量达4575万立方米,有“浙西第一库”之誉。
开化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奇山秀水还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气象景观。变化多端的高山云雾,经冬不化的冰凌,雨洗青山,雪拥翠筱,都别有风姿。
2、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开化不仅历史悠久,古迹众多,而且人杰地灵,文化昌盛。据1979年中村双溪口发掘的古遗址出土的石斧、石刀、印纹陶片等佐证,距今约4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开化境内定居、劳动、繁衍生息。古老的开化历代尊师重教,人才辈出。宋代后,先后创办了一封、包山、钟峰、天香、崇化、敬修、福山、涤尘、南峰、崇文等书院。宋代理学家朱熹、吕祖谦等曾在包山书院讲学,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和优美动人的传说。自宋至清,开化共有进士214名,有著作存世者约80人,其中程俱、江少虞、吾衍、方豪等20余篇(部)作品被列入《四库全书》。
开化境内徽、赣、闽南、客家等地风俗与当地的吴越习俗相互交融,徽语、闽南语、与本地的吴语互为交汇,既独立又相互影响。乡村建筑以江南派系的徽式建筑为主,古朴自然。沿江两岸分布着众多的历史人文景观,如犀牛化石遗址、双溪口古文化遗址、霞山古村落、古驿道、包山书院、灵山寺、石人石马、锡赉庵、华严古刹等,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开化人民勤劳、勇敢、富有革命传统。南宋绍兴三年(1133),本县摩尼教徒余五婆率领农民起义。元代红巾军和清代太平军都在开化进行过活动。二战时期,开化是方志敏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是开婺休中心县委、浙皖特委和开化县委所在地。1938年,一支红军游击队在陈毅率领下,在开化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
3、社会旅游资源
社会资源以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军事成果等为旅游吸引物,包括现代社会中存在并正在创造的一件社会条件、活动和现象。开化这几年的变化和发展和发展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社会旅游资源
钱江源头第一库——齐溪水库,中村茅岗水库、长虹碧家河水库、杨林王山水库等,水库总库容量都在1000万立方米以上,四周青山连绵,视野开阔,宏伟壮观。整个工程是集科普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理想旅游场所。
除此之外的荷花广场、开元广场、龙顶名茶市场、商贸城、玉屏公园、滨江文化长廊以及享有盛名的浙皖赣三边艺术节、生态文化旅游节、民间艺术(龙灯)节等,都是开化县具有吸引力的社会旅游资源。
4、开化县旅游资源优势
(1)、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旅游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依托
●开化旅游资源类型较为丰富,门类较为齐全,空间分布较为集中,基本具备发展旅游所需的资源基础和资源要素。
●开化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高达80.4%,被人们称之为—中国亚马逊雨林,生态开化、养生天堂,生态开化、天然氧吧。这就为开化创造了一个现代旅游发展特别所需的自然生态环境基础。
(2)、旅游资源集聚组合较为恰当,山水自然与历史人文有机揉合
● 山水自然景观结合紧密
开化自然景观的最大特点是:山地、森林、水景风光俱全,山水景观结合紧密。北部和西部的山区,森林茂密,天然瀑布、溪流和一系列人工湖泊分布于山地峡谷之中,如齐溪水库、茅岗水库、王山水库、碧家河水库等,这些水景融于山体之中,形成青山绿水的自然胜景。特别是马金溪绿色长廊,自然山水结合十分突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绿色旅游线。
●自然与人文景观结合紧密
开化拥有许许多多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内涵深厚的历史人文景观。如钱江源风景名胜区,层峦叠嶂,茂林修竹,飞瀑碧潭,行兽鸣鸟,景色蔚为壮观。还有莲花福地、汪公庙,以及红军洞、莲花尖、莲花塘、天子坟等附有传说故事的人文景观。另外还有朱熹讲学的包山书院、佛教胜地天童山、苏庄的姜氏宗祠、古佛庵、锡赉庵、灵山禅寺等。是发展观光旅游和特色旅游的好地方。
(3)、中国龙顶名茶之乡,中国根雕艺术之乡,全国生态示范县,三大品牌突出
开化龙顶茶选用一芽一叶初展为鲜叶原料,经精湛工艺制作而成,具有“干茶色绿,汤水清绿,叶底鲜绿”的三绿特征。在明崇祯四年(1631)被列为贡品。自85年被许为中国名茶以来,曾41次获得部省级以上奖项,为历届中国国际农博会金奖、历届中国国际茶博会“国际名茶”金奖获得者。2003年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
开化根雕自80年代发展壮大以来。产品远销国内外。开发建设的五百罗汉园、盆景奇石园、古树名木园、珍稀植物园、集趣斋精品屋,工艺独特形象逼真,美观大方,具有较高的欣赏、收藏价值。
开化系浙江省林业重点县,全国南方48个重点林区县之一,森林覆盖率高达80.4%,居全省首位。广裹的森林,为野生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场所,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据调查,有两栖类7科26种,爬行类9科51种,鸟类30科104种,兽类21科5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4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麂、白颈长尾雉的主要分布中心。开化县在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率先确立走生态之路,做特色文章、借资源优势、促经济发展的“生态立县”战略,并在全省率先实施生态县建设。
应充分利用三大品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开化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4)、旅游资源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旅游资源特色显著
开化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纯朴的山地民风,孕育出了具有特色鲜明的钱江源头文化,生态旅游文化,龙顶名茶绿色食品文化,根雕艺术文化,举重文化,边界文化,老区文化,其内涵深刻,具有独特的产品特色和吸引力。
5、开化旅游资源劣势
开化县属浙西山区,经济欠发达,景区较为分散,部分景区缺乏统一的规划,资金投入不足,市场认识度低,影响了产品的连网成线,未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旅游资源与周边的黄山、千岛湖、三清山、存在着一定“相似性和雷同性”,个性不强,缺乏重量级。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大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