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NY T13472007牛马子宫洗涤器.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331135 上传时间:2024-09-0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NY T13472007牛马子宫洗涤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NY T13472007牛马子宫洗涤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JC/T 6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批准 200×-××-××实施 200×-××-××发布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Pretensioned spun concrete piles (征求意见稿) (2007.11.10) GB 13476—×××× 代替 GB 13476-1999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1 GB 13476-××××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以下简称管桩)的产品分类、原材料及构造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产品合格证、贮存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港口、市政、桥梁、铁路、公路、水利等工程使用的离心成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700 碳素结构钢 GB/T701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GB1499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GB/T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5223.3-2005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 GB8076 混凝土外加剂 GB/T14684 建筑用砂 GB/T14685 建筑用卵石、碎石 GB/T1804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46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T50081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50164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1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JC/T540 混凝土制品用低碳冷拔钢丝 JC/T 947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 JC/T 950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用硅砂粉 JGJ63 混凝土用水标准 3 产品分类 3.1 产品品种和代号 管桩按混凝土强度等级分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代号:PC)和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代号:PHC)。 3.2 产品规格、型号 管桩按外径分为300mm、400mm、500mm、600mm、700mm、800mm、1000mm、1200mm、1300mm、1400mm等规格,按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值分为A型、AB型、B型和C型。A型、AB型、B型和C型管桩的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值分别为4.0N/mm2、6.0N/mm2、8.0N/mm2和10.0N/mm2,其计算值应在各自规定值的±5%范围内。 3.3 结构尺寸 3.3.1 管桩的结构形状和基本尺寸应符合图1和表1的规定。 3.3.2 管桩的长度应包括桩身和接头,不包括附加配件。 t—壁厚;L—长度;D—外径 图1 管桩的结构形状 3.4 标记示例 外径500mm、壁厚100mm、长度12m的A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标记为: PHC A500 100 12 GB13476 4 原材料及构造要求 4.1 原材料 4.1.1 水泥 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应符合GB175的规定。 4.1.2 骨料 4.1.2.1 细骨料宜采用天然硬质中粗砂或人工砂,细度模数宜为2.5~3.2(采用人工砂时,细度模数可为2.5~3.5),质量应符合GB/T14684的规定。 4.1.2.2 粗骨料宜采用碎石或破碎的卵石,其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且不得超过钢筋净距的3/4,质量应符合GB/T14685的规定。 4.1.3 钢材 4.1.3.1 预应力钢筋应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其质量应符合GB/T5223.3中低松弛螺旋槽钢棒的规定,且钢棒的抗拉强度不小于1420MPa、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不小于1280MPa,钢棒的断后伸长率应符合GB/T5223.3-2005表3中延性35级的规定要求。 4.1.3.2 螺旋筋宜采用冷拔低碳钢丝、低碳钢热轧圆盘条,其质量应分别符合GB/T701、JC/T540的有关规定。 4.1.3.3 管桩一般不设端部锚固钢筋,当需要采用端部锚固钢筋时,宜采用低碳钢热轧圆盘条或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其质量应分别符合GB/T701、GB1499的规定。 4.1.3.4 端板、桩套箍宜采用Q235钢板。端板质量应符合JC/T947的规定,桩套箍质量应符合GB/T700的规定。 表1 管桩的基本尺寸 外径D /mm 型号 壁厚t /mm 长度L /m 预应力筋最小配筋面积/mm2 外径D /mm 型号 壁厚t /mm 长度L /m 预应力筋最小配筋面积/mm2 PC、PHC PC、PHC 300 A 70 7~11 240 700 A 130 7~15 1151 AB 369 AB 1663 B 490 B 2239 C 621 C 2855 400 A 90 7~12 451 800 A 110 7~30 1387 AB 624 AB 1888 B 7~13 846 B 2437 C 1097 C 3404 500 A 100 7~14 624 A 130 7~30 1463 AB 7~15 900 AB 1987 B 1214 B 2631 C 1534 C 3529 A 125 7~14 694 1000 A 130 7~30 2068 AB 7~15 1052 AB 2851 B 1420 B 3703 C 1796 C 4972 600 A 110 7~15 814 1200 A 150 7~30 2734 AB 1205 AB 3791 B 1630 B 4938 C 2070 C 6866 A 130 7~15 903 1300 A 150 7~30 2968 AB 1367 AB 4217 B 1850 B 5948 C 2344 C 7389 700 A 110 7~15 1088 1400 A 150 7~30 3117 AB 1502 AB 4496 B 1960 B 6134 C 2706 C 7697 注:根据供需双方协议,也可生产其他规格、型号、长度的管桩。 4.1.4 水 混凝土拌合用水的质量应符合JGJ63的规定。 4.1.5 外加剂 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GB8076的规定,严禁使用氯盐类外加剂。 4.1.6 掺合料 4.1.6.1 掺合料不得对管桩产生有害影响,使用前必须对其有关性能和质量进行试验验证。 4.1.6.2 掺合料宜采用硅砂粉、矿渣微粉、粉煤灰等,其质量应分别符合JC/T950、GB/T18046、GB/T1596中的有关规定。 4.2 构造要求 4.2.1 预应力钢筋的加工 4.2.1.1 钢筋应清除油污,切断前应保持平直,不应有局部弯曲,切断后端面应平整。同根管桩中钢筋长度的相对差值:长度≤15m时不大于1mm,长度>15m时不大于2mm。 4.2.1.2 钢筋镦头部位的强度不得低于该材料标准强度的90%。 4.2.2 钢筋骨架 4.2.2.1 预应力钢筋应沿其分布圆周均匀配置,最小配筋率应符合GB50010中的有关规定,钢筋截面积之和应大于表1中的规定,并不得少于6根。钢筋的间距不小于2倍钢筋直径,且应大于粗骨料最大粒径的4/3。 4.2.2.2 螺旋筋的直径应符合表2的规定。螺旋筋的螺距:管桩两端2000mm范围内不大于50mm,其余不大于100mm。 表2 螺旋筋直径 外径D /mm 管桩型号 螺旋筋直径 /mm 外径D /mm 管桩型号 螺旋筋直径 /mm 300~400 A、AB、B、C 4 1000~1200 A、AB、B 6 500~600 A、AB、B、C 5 C 8 700 A、AB、B、C 6 1300~1400 A、AB 7 800 A、AB、B、C 6 B、C 8 4.2.2.3 钢筋骨架焊接成型后,与螺旋筋焊接处钢筋的强度损失不得大于该材料标准强度的5%。 4.2.2.4 钢筋骨架成型后,各部分尺寸应符合如下要求: a)预应力钢筋间距偏差为±5mm; b)螺旋筋的螺距偏差为±5mm。 4.2.2.5 端部设置锚固筋时,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5 技术要求 5.1 混凝土 5.1.1 混凝土质量控制应符合GB50164的规定。 5.1.2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60,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80。 5.1.3 放张预应力筋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得低于35MPa,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得低于40MPa。 5.2 混凝土保护层 5.2.1 预应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应符合GB50010的有关规定,其厚度不得小于40mm(外径300mm管桩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5mm)。 5.2.2 用于腐蚀环境下的管桩,应根据设计要求采取增加保护层厚度等措施。 5.3 外观质量 外观质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5.4 尺寸允许偏差 管桩各部位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3 管桩的外观质量 序号 项 目 外 观 质 量 要 求 1 粘皮和麻面 局部粘皮和麻面累计面积不大于桩总外表面的0.5%;每处粘皮和麻面的深度不大于10mm,且应修补。 2 桩身合缝漏浆 漏浆深度不大于10mm,每处漏浆长度不大于300mm,累计长度不大于管桩长度的10%,或对称漏浆的搭接长度不大于100mm,且应修补。 3 局部磕损 局部磕损深度不大于10mm,每处面积不得大于50cm2,且应修补。 4 内外表面露筋 不允许 5 表面裂缝 不得出现环向和纵向裂缝,但龟裂、水纹和内壁浮浆层中的收缩裂纹不在此限。 6 桩端面平整度 管桩端面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镦头不得高出端板平面。 7 断筋、脱头 不允许 8 桩套箍凹陷 凹陷深度不大于10mm,面积不得大于10 cm2。 9 内表面混凝土塌落 不允许 10 接头和桩套箍与桩身结合面 漏 浆 漏浆深度不大于10mm,漏浆长度不大于周长的1/4,且应修补。 空洞和蜂窝 不允许 注:用于腐蚀环境下的管桩,外观质量均不允许有1~10项的缺陷。 表4 管桩的尺寸允许偏差 mm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1 L ±0.5%L 2 端部倾斜 ≤0.5%D 3 D 300mm~700mm +5 -2 800mm~1400mm +7 -4 4 t +20 0 5 保护层厚度 +5 0 6 桩身弯曲度 L≤15m ≤L/1500 L>15m ≤L/3000 7 端 板 外侧平面度 0.5 外 径 0 -1 内 径 0 -2 厚 度 正偏差不限 0 5.5 抗弯性能 5.5.1 A型、AB型、B型和C型管桩的抗弯性能指标不得低于表5中的规定。 表5 管桩的抗弯性能 外径D /mm 型号 壁厚t /mm 抗裂弯矩 /kN·m 极限弯矩 /kN·m 外径D /mm 型号 壁厚t /mm 抗裂弯矩 /kN·m 极限弯矩 /kN·m 300 A 70 25 37 700 A 130 275 413 AB 30 50 AB 332 556 B 34 62 B 388 698 C 39 79 C 459 918 400 A 90 58 88 800 A 110 392 589 AB 69 116 AB 466 780 B 79 143 B 540 971 C 95 191 C 638 1275 500 A 100 103 155 A 130 408 612 AB 125 210 AB 484 811 B 147 265 B 560 1010 C 167 334 C 663 1326 A 125 111 167 1000 A 130 736 1104 AB 136 226 AB 883 1479 B 160 285 B 1030 1854 C 180 360 C 1177 2354 600 A 110 167 250 1200 A 150 1177 1766 AB 206 346 AB 1423 2384 B 245 441 B 1668 3002 C 285 569 C 1962 3924 A 130 180 270 1300 A 150 1334 2000 AB 223 374 AB 1670 2760 B 265 477 B 2060 3710 C 307 615 C 2190 4380 700 A 110 265 397 1400 A 150 1524 2286 AB 319 534 AB 1940 3200 B 373 671 B 2324 4190 C 441 883 C 2530 5060 5.5.2 管桩应按6.3进行抗弯试验,当加载至表5中的抗裂弯矩时,桩身不得出现裂缝。 5.5.3 当加载至表5中的极限弯矩时,管桩不得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 a)受拉区混凝土裂缝宽度达到1.5mm; b)受拉钢筋被拉断; c)受压区混凝土破坏。 5.5.4 管桩接头处极限弯矩不得低于桩身极限弯矩。 6 试验方法 6.1 混凝土抗压强度 混凝土拌合物应在搅拌站或喂料工序中随机抽取,制作标准尺寸试件,并与管桩同条件养护;试件拆模后放入标准养护室养护28d(采用压蒸养护工艺时,出釜后放入标准养护室养护1d)。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应符合GB/T50081的有关规定。 6.2 外观质量和尺寸的检验 外观质量和尺寸的检查工具和检查方法见表6。 表6 外观质量和尺寸的检查工具和检查方法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工具和检查方法 测量工具分度值 /mm 1 长 度 用钢卷尺测量,精确至1mm。 1 2 外 径 用卡尺或钢直尺在同一断面测定相互垂直的两直径,取其平均值,精确至1mm。 1 3 壁 厚 用钢直尺在同一断面相互垂直的两直径上测定四处壁厚,取其平均值,精确至1mm。 0.5 4 桩端部倾斜 将直角靠尺的一边紧靠桩身,另一边与端板紧靠,测其最大间隙处,精确至1mm。 0.5 5 桩身弯曲度 将拉线紧靠桩的两端部,用钢直尺测量其弯曲处的最大距离,精确至1mm。 0.5 6 保护层厚度 用深度游标卡尺在管桩的中部同一圆周的二处不同部位,精确至0.1mm。 0.02 7 漏浆长度 用钢卷尺测量,精确至1mm。 1 8 漏浆深度 用深度游标卡尺测量,精确至0.1mm。 0.02 9 裂缝宽度 用20倍读数放大镜测量,精确至0.01mm。 0.01 6.3 抗弯试验 6.3.1 管桩的抗弯试验采用简支梁对称加载装置,如图2所示,其中,P的方向可垂直于地面,也可平行于地面(管桩的轴线均与地面平行)。外径300mm~700mm时,a=0.5m;外径≥800mm时,a=D。 6.3.2 抗弯试验用的管桩,单节桩长不宜超过表1中相应外径规定的长度上限值,也不得小于表7中规定的最短单节桩长。 6.3.3 两根管桩焊接接头的抗弯试验方法与6.3.1相同,且两根管桩焊接后长度不得超过表1中相应外径规定的长度范围,也不得小于表7中规定的最短单节桩长,接头应位于最大弯矩处。 表7 抗弯试验用的管桩的最短单节桩长 外径D /mm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1000 1200 1300 1400 最短单节桩长 /m 5 6 7 8 9 10 12 14 15 16 1──管桩; 2──滚动铰支座; 3──固定铰支座; 4──支墩; 5──分配梁; 6──分配梁固定铰支座; 7──分配梁滚动铰支座; 8──U型垫板 图2 管桩的抗弯试验示意图 6.3.4 加载程序 第一步:按抗裂弯矩的20%的级差由零加载至抗裂弯矩的80%,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为3min;然后按抗裂弯矩的10%的级差继续加载至抗裂弯矩的100%。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为3min,观察是否有 裂缝出现,测定并记录裂缝宽度。 第二步:如果在抗裂弯矩的100%时未出现裂缝,则按抗裂弯矩的5%的级差继续加载至裂缝出现。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为3min,测定并记录裂缝宽度。 第三步:按极限弯矩的5%的级差继续加载至出现5.5.3所列极限状态的检验标志之一为止。每级荷载弯矩的持续时间为3min,观测并记录各项读数。 6.3.5 弯矩计算公式 实测弯矩按式(1)~式(6)计算。 6.3.5.1 垂直向下加载 a)外径≤700mm: ………………………………………… (1) b)外径≥800mm: ……………………………………… (2) 6.3.5.2 垂直向上加载 a)外径≤700mm: ………………………………………… (3) b)外径≥800mm: ……………………………………… (4) 6.3.5.3 水平加载 a)外径≤700mm: …………………………………………………… (5) b)外径≥800mm: ………………………………………………… (6) 式中:M──抗弯弯矩,kN·m; W──管桩重量,kN; L──管桩长度,m; P──荷载(垂直加载时,应考虑加载设备的重量),kN; D──管桩外径,m。 6.3.6 抗裂荷载和极限荷载的确定 6.3.6.1 当在加载过程中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应取前一级荷载值作为抗裂荷载实测值;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内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与前一级荷载值的平均值作为抗裂荷载实测值;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结束后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作为抗裂荷载实测值。 6.3.6.2 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结束后出现5.5.3所列的情况之一时,应取此时的荷载值作为极限荷载实测值;当在加载过程中出现上述情况之一时,应取前一级荷载值作为极限荷载实测值;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内出现上述情况之一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与前一级荷载的平均值作为极限荷载实测值。 7 检验规则 7.1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 7.1.1 检验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龄期依据下列规定执行: a)采用压蒸养护工艺时,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龄期为出釜后1d; b)采用其它养护工艺时,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龄期为28d。 7.1.2 检验混凝土质量的试件的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当混凝土配合比调整或原材料发生变更时,应制作三组试件; b)每拌制100盘或一个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应制作三组试件。其中:一组试件检验预应力钢筋放张时混凝土抗压强度,一组试件检验28d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采用压蒸养护工艺时,检验出釜后1d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另一组备用或检验管桩出厂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 7.1.3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应符合GBJ107的有关规定。 7.2 出厂检验 7.2.1 检验项目 包括混凝土抗压强度、外观质量、尺寸偏差(不包括保护层厚度)、抗裂性能的检验。 7.2.2 批量和抽样 7.2.2.1 外观质量:逐根检验。 7.2.2.2 尺寸偏差:同品种、同规格、同型号的管桩连续生产300000m为一批,但在三个月内生产总数不足300000m时仍作为一批,在成品中随机抽取10根进行检验。 7.2.2.3 抗裂性能:在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2根进行抗裂性能的检验。 7.2.3 判定规则 7.2.3.1 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若所抽10根中有8根以上管桩同时符合5.3条、5.4条规定,则判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为合格。 7.2.3.2 抗裂性能:若所抽2根全部符合5.5.2条规定,则判抗裂性能合格;若有1根不符合5.5.2条规定,应从同批产品中抽取加倍数量进行复验,复验结果若仍有1根不合格,则判抗裂性能不合格。 7.2.3.3 总判定:在混凝土抗压强度、抗裂性能合格的基础上,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全部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 7.3 型式检验 7.3.1 检验条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均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投产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当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时; c)当同一规格的管桩连续生产600000m或在六个月内生产总数不足600000m时; d)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合同规定时; g)国家或地方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7.3.2 检验项目 包括混凝土抗压强度、外观质量、尺寸偏差、保护层厚度、抗弯性能的检验,必要时由双方协商,还可增加试验项目。 注:管桩接头处抗弯试验如无特殊要求可以不检验。 7.3.3 抽样 在同品种、同规格、同型号的成品中随机抽取10根进行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检验。10根中随机抽取各2根进行抗弯性能的检验。抗弯试验完成后,在2根中抽取1根,在管桩中部同一圆周的2处不同部位测量保护层厚度。 7.3.4 判定规则 7.3.4.1 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若所抽10根中有8根以上管桩同时符合5.3条、5.4条规定,则判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为合格。 7.3.4.2 抗裂性能:若所抽2根全部符合5.5.2条规定,则判抗裂性能合格;若有1根不符合5.5.2条规定,应从同批产品中抽取加倍数量进行复验,复验结果若仍有1根不合格,则判抗裂性能不合格。 7.3.4.3 保护层厚度:若所抽1根中的2个数值全部符合5.2条的规定,则判保护层厚度为合格。若有1个数值不符合5.2条的规定,应从同批产品中抽取加倍数量进行复验,复验结果若仍有1根不符合5.3条的规定,则判保护层厚度不合格。 7.3.4.4 总判定: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保护层厚度、抗弯性能合格的基础上,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全部合格时,则判该批产品为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 8 标志、产品合格证 8.1 标志 8.1.1 应在管桩表面距端头1000mm~1500mm处标志。 8.1.2 标志内容:制造厂的厂名或产品注册商标、管桩标记(不包括标准编号)、制造日期或管桩编号。 8.2 产品合格证 产品合格证应包括下列内容: a)合格证编号; b)采用标准编号; c)管桩品种、规格、型号长度及壁厚; d)产品数量; e)混凝土强度等级; f)抗弯性能; g)管桩编号; h)制造厂厂名、制造日期、出厂日期; i)检验员签名或盖章(可用检验员代号表示)。 9 贮存、运输 9.1 贮存 9.1.1 管桩堆放场地应坚实平整。 9.1.2 管桩堆放:长度≤15m的管桩,最下层宜按图3所示的两支点位置放在垫木上;长度>15m的管桩及拼接桩,最下层应采用多支垫堆放,垫木应均匀放置且在同一水平面上。 注:若堆场地基经过加固处理,也可采用着地平放。 9.1.3 管桩吊装 9.1.3.1 长度≤15m且符合表1规定长度的管桩,宜采用两点吊(见图4)或两头勾吊法。 9.1.3.2 长度>15m、≤60m的管桩或拼接桩,应按图5采用四点吊。 9.1.3.3 吊点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20cm。除两端钩吊外,吊索应与管桩纵轴线垂直。 9.1.3.4 管桩装卸应轻起轻放,严禁抛掷、碰撞、滚落。 图3 两支点法位置示意图 图4 二点吊吊点位置示意图 图5 四点吊吊点位置示意图 9.2 运输 9.2.1 管桩吊运应符合9.1.3条的规定。 9.2.2 管桩在运输过程中的支承要求应符合9.1.2条的规定,各层间也应设置垫木,垫木应上下对齐材质一致,同层垫木应保持同一平面。 9.3 管桩应按规格、类型、壁厚、长度分别堆放,堆放层数不宜超过表8的规定。堆放和运输过程中应采用可靠的防滑、防滚措施。 表8 管桩堆放层数 外 径 /mm 300~400 500~600 700~1000 1200 1300~1400 堆放层数 9 7 5(4) 4(3) 3(2) 注:管桩及拼接桩长度超过15m时采用括号内数字。 资料性附录A 不常用管桩规格及其力学性能指标 除表1中规定的管桩基本规格外,不常用管桩规格及其力学性能指标见表A.1。 表A.1 不常用管桩规格及其力学性能指标 外径D /mm 型号 壁厚t /mm 长度L /m 预应力筋最小配筋面积/mm2 抗裂弯矩 /kN·m 极限弯矩 /kN·m 抗剪力 /kN PC、PHC 350 A 80 7~11 317 36 54 129 AB 484 44 73 148 B 655 51 92 166 C 827 61 122 181 450 A 95 7~12 539 79 120 204 AB 764 98 165 230 B 1052 117 210 259 C 1322 132 265 283 550 A 110 7~15 668 125 188 262 AB 1007 154 254 302 B 1358 182 328 337 C 1721 211 422 369 550 A 125 7~15 783 137 207 316 AB 1187 169 279 364 B 1610 200 361 407 C 2032 232 464 445 资料性附录B 管桩的抗剪性能 B.1 管桩的抗剪性能 管桩的抗剪性能见表B.1。 表B.1 管桩的抗剪性能 外径D /mm 型号 壁厚t /mm 抗剪力 /kN 外径D /mm 型号 壁厚t /mm 抗剪力 /kN 300 A 70 96 700 A 130 435 AB 111 AB 498 B 124 B 556 C 136 C 610 400 A 90 171 800 A 110 468 AB 191 AB 521 B 214 B 573 C 236 C 652 500 A 110 239 A 130 526 AB 271 AB 584 B 302 B 648 C 331 C 725 A 125 284 1000 A 130 695 AB 327 AB 779 B 364 B 858 C 399 C 1262 600 A 110 316 1200 A 150 950 AB 362 AB 1065 B 404 B 1175 C 443 C 1334 A 130 362 1300 A 150 1018 AB 417 AB 1149 B 465 B 1302 C 510 C 1408 700 A 110 390 1400 A 150 1092 AB 437 AB 1236 B 481 B 1385 C 545 C 1511 B.2 抗剪试验方法 B.2.1 管桩的抗剪试验采用图B.1所示对称加载装置,其中,P的方向可垂直于地面,也可平行于地面(管桩的轴线均与地面平行)。剪跨a取1.0D,试件悬出长度l1取(1.25~2.0)D。 图B.1 管桩的抗剪试验示意图 B.2.2 加载程序 第一步:按抗剪力的20%的级差由零加载至抗剪力的80%,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为3min;然后按抗剪力的10%的级差继续加载至抗剪力的100%。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为3min,观察是否有裂缝出现,测定并记录裂缝宽度。 第二步:如果在抗剪力的100%时未出现裂缝,则按抗剪力的5%的级差继续加载至裂缝出现。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为3min,测定并记录裂缝宽度。 B.2.3 抗剪力计算公式 实测剪力按式(7)计算。 …………………………………………………………… (7) 式中:Q ── 抗剪力,kN; Pc ── 剪跨内产生斜拉裂纹时的荷载,kN。 B.2.4 抗剪荷载的确定 当在加载过程中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应取前一级荷载值作为抗剪荷载实测值;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内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与前一级荷载值的平均值作为抗剪荷载实测值;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结束后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作为抗剪荷载实测值。 目 次 前言--------------------------------------------------------------------------------------------------------------------Ⅱ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产品分类------------------------------------------------------------------------------------------------------------- 4 原材料及构造要求------------------------------------------------------------------------------------------------- 5 技术要求------------------------------------------------------------------------------------------------------------- 6 试验方法------------------------------------------------------------------------------------------------------------- 7 检验规则------------------------------------------------------------------------------------------------------------- 8 标志、产品合格证------------------------------------------------------------------------------------------------- 9 贮存、运输---------------------------------------------------------------------------------------------------------- 10 资料性附录A 不常用管桩规格及其力学性能指标------------------------------------------------------- 11 资料性附录B 管桩的抗剪性能------------------------------------------------------------------------------- Ⅰ 1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