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6 -第一篇 总论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第一部分 管理与管理学一、关键名词:管理、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管理二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管理者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管理者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管理学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二、习题 (一)选择题1.从理论概念出发建立的模型称为_,从统计规律出发建立的模型称之为_,建立在经济归纳法基础上的模型称之为_。A.描述性模型 B.经济计量模型 C.解释性模型2. _职能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E.
2、创新3.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订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有_职能。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E.创新4.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_.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5.在_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6.在同不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的时候,管理者扮演的是_。A.企业家角色 B.干扰应对者角色 C.资源分配者 7.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_。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8._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不重要。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9._对于所
3、有层次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10.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是_.A.归纳法 B.试验法 C.演绎法11.著名的霍桑研究就是采用_研究管理中人际关系的成功例子。A.归纳法 B.试验法 C.演绎法12.作为_,管理者把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工作小组成员,作为_,管理者把信息传递给单位或者组织以外的个人。A.监督者 B.传播者 C.发言人13.投入产出模型、企业系统动力学模型等,都是建立在一定理论概念基础之上的,属于_。A.描述性模型 B.经济计量模型 C.解释性模型14.在做出是否收购其他企业的决策中,管理者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分析拟购企业的目前状况及可能的发展余
4、地等情况,这时管理人员需要的技能主要是 _ A.诊断技能 B.人际关系技能 C.概念性技能 D.技术技能 15.田力是某大型企业集团的总裁助理,年富力强,在助理岗位上工作得十分出色.他最近被任命为集团销售总公司的总经理,从而由一个参谋人员变成了独立部门的负责人.下面是田力最近参与的几项活动,你认为这其中的哪一项几乎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 _A.向下属传达他对销售工作目标的认识 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 C.召集各地分公司经理讨论和协调销售计划的落实情况 D.召集公司有关部门的职能人员开联谊会,鼓励他们克服难关 16. 关于管理的应用范围,人们的认识不同,你认为下列哪个说法最好?_
5、A.只适用于盈利性工业企业B.普遍适用于各类组织C.只适用于非营利性组织D.只适用于营利性组织17. 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_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18.企业管理者可以分成基层、中层、高层三种,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制定_A.日常程序性决策 B.长远全局性决策 C.局部程序性决策 D.短期操作性决策19. 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者,其对于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的需要,就越是按以下顺序排列_A.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B.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人际技能
6、,技术技能C.人际技能,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三)简答题1.简要介绍彼得德鲁克关于管理概念的观点。2.简要介绍西蒙关于管理概念的观点。3.简述系统论者关于管理概念的观点。4.归纳法有何局限性?5.运用归纳法进行管理问题的实证研究时,应当注意哪几点?(四)问答题1.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4.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5.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三、答案 (一)选择题1.C;B;A 2.E 3.D 4.A 5.C 6.B 7.A 8.C 9.B 10.
7、A 11.B 12.B; C 13.A 14.C 15.B 16. B 17. D 18. B 19. C (三)简答题1. 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管理与所有权、地位或权利完全无关;管理是专业性的工作;管理人员是一个专业的管理阶层;管理的本质和基础是执行任务的责任。这一观点淡化了管理的社会属性而片面强调了管理的自然属性。2. 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过程分成四个阶段:调查情况;制定方案;选择并执行方案;评价执行情况。3. 管理就是根据一个系统所固有的客观规律,施加影响于这个系统,从而使这个系统呈现一种新状态的过程。任何社会组织都是若干单元或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系统的发展变化表现出
8、一定的规律;管理职能就是根据系统的客观规律对系统施加影响;管理的任务就是使系统呈现出新状态,以达到预定的目的。4. 一次典型调查(或经验)只是近似于无穷大的总体中的一个样本,所以实证研究必须对足够多的对象进行研究才有价值;研究事物的状态不能人为地重复,管理状态也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得出的结论只能是近似的;研究的结论不能用通过实验加以证明,只能用过去发生的事实来证明,但将来未必是过去的再现。5. 要弄清与研究事物相关的因素,并尽可能提出各种不相关的因素;选择好典型,并分成若干类,分类标志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调查对象应有足够数量;调查提纲和问卷的设计要力求包括较多的信息数量,并便于作出简单明确
9、的答案;对调查资料的分析整理,应采取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四)问答题1. 自古至今,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具有三个基本特点:目的性,依存性和知识性; 这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问题。2.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其基本特征为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中;协调的中心是人;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3.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每一项管理活动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和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
10、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又开始一轮新的管理循环。如此循环不息,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4. 管理具有自然属性,这种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它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管理是生产力。 管理具有社会属性,它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从来就是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服务的。管理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5. 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些角色可以归入三大类 人际角色:包括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11、信息角色:包括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 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干扰应对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第二部分 管理思想的发展一、关键名词: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亚当斯密、劳动分工、查理巴贝奇、利润分配制度、弗里德里克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泰罗制、动作研究、时间研究、差别计件制、计划职能、执行职能、亨利法约尔、统一命令、统一领导、等级链、人的秩序、物的秩序、林德尔厄威克、行为科学、埃尔顿梅奥、霍桑试验、人群关系论、社会人、非正式组织、亚布拉罕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弗里德里
12、克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激励因素、道格拉斯麦格雷戈、X理论、Y理论、超Y理论、Z理论、管理科学理论、系统管理理论、决策理论、赫伯特西蒙、程序性决策、非程序性决策、精益生产、muda、企业再造、扩大企业自主权、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租赁经营责任制、股份制、现代企业制度、民营化二、习题 (一)选择题1.“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_。A.泰罗 B.巴贝奇 C.甘特 D.福特2.梅奥通过霍桑试验得出,人是_。A.经纪人 B.社会人 C.理性人 D.复杂人3. 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以下属于保健因素的是哪一个_。A.工作上的成就感 B.提升 C.工资 D.责任4. 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
13、论,以下属于激励因素的有哪些_。A.与同事的关系 B.提升 C.个人发展的可能性 D.工资 E.受到重视5.威廉大内在分析研究了日本的企业管理经验之后,提出了_。A.X理论 B.Y理论 C.超Y理论 D.Z理论6. 根据麦格雷戈的理论,有人希望有正规化的组织与规章条例来要求自己的工作,而不愿参与问题的决策,这种人欢迎以_指导管理工作。A.X理论 B.Y理论 C.超Y理论 D.Z理论7. 根据麦格雷戈的理论,有的人需要更多的自治责任和发挥个人创造性的机会,这种人欢迎以_为指导的管理工作。A.X理论 B.Y理论 C.超Y理论 D.Z理论8. 根据麦格雷戈的理论,_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
14、的,两者的积极性可以融为一体。A.X理论 B.Y理论 C.超Y理论 D.Z理论9._即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A.精益生产 B.同步工程 C.敏捷制造 D.企业流程再造10.新经济时代表现出哪些基本特征_。A.信息化 B.网络化 C.知识化 D.全球化 E.科学化11.下面哪些是人群关系学派的主要观点_。A.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B.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C.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D.人的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E.企业应采用新型的管理方法。12.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
15、论,下列那一类人的主导需要可能是安全需要_。A.总经理 B.失业人员 C.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 D.工厂的一线操作工人13.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需要哪项是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_。就业保障。 上司对自己工作的赞扬。 工作的挑战性。 同乡联谊会。 满足标准热量摄入量的食品。A. B.C. D.14. 当代管理机构变革的一大趋势是:_。A.管理层次复杂化 B.组织结构扁平化C.管理幅度日益减少 D.锥型结构更受欢迎15.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指_。A.能影响和促进职工工作满意度的因素B.能保护职工心理健康的因素C.能影响和预防职工不满意感发生的因素D.能预防职工心理疾病的因素16现有
16、很多公司实行了弹性工作制,员工可以自行安排工作时间,甚至有的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可以利用公司提供的互联网等资源在家里办公。这样他们对工作和个人的家庭、社交生活也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当然也有一些人是必须每天去公司上班的。你认为该公司的管理者所持有的对人的认识主要是倾向于哪一种?_AX理论 BY理论CZ理论D社会人17某地新建一日用化工厂,当人们问及该厂厂长如何经营时,该厂长毫不犹豫地说:“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只要作廉物美,还怕卖不出去?”对该厂长的讲话应作何评价? _A.“酒香不怕巷子深”,该厂长的话很有道理B.该厂长的话反映了他的生产导向性,最终会害了这个厂C.该厂长的话反映了他的营销导向性
17、,最终会造福这个厂D.该厂长的话反映了他抓住了问题的要害18某国有企业的管理部门每月均对工程师们的工作进行分等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报酬挂钩。这样做最有可能产生的后果是什么? _A获得高等级的优秀工程师们会再接再厉,而等级低的则会努力改进工作以求提高B优秀工程师由于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而产生跳槽思想,差一些的则仍会留在企业C对这种严格控制,工程师们很有意见,致使今后工作难以分配D差一些的工程师,由于面子过不去而另谋职业出走,结果只留下优秀的工程师1980年代,面对日本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日本企业管理模式一时间引起了世界各国企业的关注和借鉴。但最近几年,特别是东南亚金融风暴出现之后,一方面显示了美国经
18、济的强大活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日本经济脆弱的一面。此时,许多人又下结论,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已经过时,美国企业管理模式更加有效。对于这种情况,你赞同以下哪种说法?_A对管理模式的评价必须随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变B每种管理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环境适应性与局限性C美国的管理模式长期以来都比日本的更优秀D日本的管理模式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20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一条船不能有二个船长。从管理的角度看, 对这些话的如下解释,你认为哪一种最恰当? _A在领导班子中如果有多个固执己见的人物最终会降低管理效率。 B对于需要高度集权管理的组织不能允许有多个直线领导核心。 C一个组织中的能人太多必然会造成内耗增加从而
19、导致效率下降。 D组织中不能允许存在两种以上的观点,否则易造成管理混乱。 (三)简答题1. 1.泰罗所提出的科学管理制度有哪些主要内容?2.如何客观评价泰罗制?3.简述法约尔所提出的管理原则。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论点。5.简述Z理论的主要内容。6.试比较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7.简述超Y理论的主要观点。8.简述ERP思想的主要内容。9.新经济时代,管理出现了哪些新的原则?10.学习型组织有何标准?(四)问答题1.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内容,并思考对现代企业经营有何启示。比如,中国古代法制思想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 1.请综合分析斯密与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3.理解
20、我国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4.新经济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理解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原则的变革。5.解释厄威克的管理理论综合概念结构图。6.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7.理解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三、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1.A 2.B 3.C 4.BCE 5.D 6.A 7.B 8.D 9.A 10.ABCD 11.ABCE 12.D 13.A 14.B 15.C 16.B 17.B 18.B 19.B 20.B (三)简答题1. 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对工人进行科学的
21、选择、培训和提高;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使管理和劳动分离。2. 它冲破了百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管理领域,是管理理论上的创新;由于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把工人看作会说话的机器,是资本家最大限度压榨工人血汗的手段,对人的认识片面。3. 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集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4. 马斯洛将需要分为五级,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
22、实现的需要。 他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另一个需要才出现。5. 企业对职工的雇佣应该是长期而不是短期的;上下结合制定决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实行个人负责制;上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长期评价和稳步提升。6. x理论指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有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仅用奖赏的方法不足以战胜其厌恶工作的倾向,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并惩罚进行威胁,才能使他们付出足够的努力去完成给定的工作目标;一般人都胸无大
23、志,通常满足于平平稳稳地完成工作,而不喜欢具有“压迫感”的创造性的工作。 y理论指人并不是懒惰的,他们对工作的喜欢和憎恶取决于这工作对他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在正常情况下人愿意承担责任;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 对比x理论和y理论,可以看出,它们的差别在于对于工人的需要看法不同,因此采用的管理方法也不相同。按x理论来看待工人的需要,进行管理就要采取严格的控制、强制方式;按y理论来看待个人的需要,管理者就要创造一个能多方面满足工人需要的环境,使人们的智慧、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以更好地实现组织和个人的目标。7. 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是不同的。有人希望有正规化的组织与规章条例来要求
24、自己的工作,而不愿参与问题的决策,这种人欢迎以X理论指导管理工作。有的人却需要更多的自治责任和发挥个人创造性的机会,这种人欢迎以Y理论为指导的管理工作。此外,工作的性质、员工的素质也影响到管理理论的选择。不同的情况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8.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9 对等的知识联网;集成的过程;对话式工作;人类的时间与计时;建立虚拟企业和动态团队。10 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组织中的学习
25、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四)问答题1.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可以概括为以下要点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2. 斯密在分析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时,特别强调了分工的作用,他认为,分工的益处主要是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减少由于变换工作而损失的时间;使劳动简化,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 巴贝奇赞同斯密的劳动分工能够提高劳动效率的论点,但认为斯密忽略了分工可以减少支付工资这个好处。他提出“边际熟练”原则,即对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的依据。3.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
26、背景。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全面学习苏联的管理模式;探索中国现代管理模式。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质改革。第一阶段,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经济责任制和利改税;第二阶段,以推行各种经营责任制,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主要内容;第三阶段,以理顺产权关系,转化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内容。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新趋势,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变;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变。4. 人类已经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时代表现出如下特征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全球化。
27、 新经济时代的上述特点影响着现代企业的管理,使企业管理正在朝着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管理思想创新;管理原则创新;经营目标创新;经营战略创新;生产系统创新;企业组织创新。5. 图见P62,从图中可以看出,厄威克认为管理过程是由计划、组织和控制三个主要职能构成的;科学调查和分析是一切管理职能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与主要职能相适应的三项指导原则预测、协调和指挥;厄威克还归纳出了管理的间接目标,即秩序、稳定、主动性和集体精神。 6.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企业应采取新型的领导方法
28、。 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通过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找出不同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控制人的行为以达到预定目标。7. 管理科学学派的主要观点为生产和经营管理各个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好坏为评价标准;使衡量各项经济活动效果的标准定量化,并借助于数学模型找出最优的实施方案;依靠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特别是强调使用先进的数量方法及管理手段。 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第三部分 管理的基本原理一、关键名词:管理原理、系统、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权利、责任原理、效益、效益原理、伦理、伦理原理二、习题 (一)选择题1.系统有哪些特征_。A.客观性
29、 B.集合性 C.层次性 D.相关性 E.稳定性2.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是_。 A.集合性 B.层次性 C.相关性3.责任原理要求_。A.权利尽可能集中,管理者必须加强对企业的控制B.明确每个人的职责C.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D.管理者要尽可能授予下属权利,以激发积极性E.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4._指单位时间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A.效益 B.效果 C.效率 D.效用5._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A.效益 B.效果 C.效率 D.效用6.伦理具有哪些特性_。A.非强制性 B.非官方性 C.普适性 D.扬善性7.下面哪些不是人本管理的观点_。A.职工是企业的主体B.人是“经纪人”,所以
30、是要给予足够的物质激励,就能让他为企业卖力C.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D.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E.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对此管理者要给以压制8.职责界限要清楚,一般来说,在生产第一线的,应负哪些责任_。A.直接责任 B.间接责任 C.实时责任 D.事后责任 9.大多数研究表明,企业的伦理经营和长期效益之间有_。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10.职责和权限、利益、能力之间的关系遵循等边三角形定理,_是三角形的三个边,它们是相等的。A.权限、利益、能力 B.职责、权限、利益 C.职责、权限、能力 D.职责、利益、能力11.系统原理的要点包括_。A.整体性原理 B.动态性原理 C.开发性原
31、理 D.环境适应性原理 E.综合性原理12“三个和尚没水喝”说明的是,人浮于事可能反而不如人少好办事。但是反过来,如果三个各尚都很负责,结果也许会造成水满为患。这两种不同的说法表明:_A.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需要考虑内外部环境各部分的整体效应B.即使管理无方,人多还是比人少好办事C.在不同的心态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群体合作结果D.纵使管理有方,也不一定是人多好办事(三)简答题1. 1.简要分析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2.简述研究管理原理有何意义。3. 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原理。4.系统原理有何要点?5.什么是系统的综合性原理,有何含义?6.人本管理有何主要观点?7.简述实现有效管理有何途径,并比较其差别
32、。8.分工明确,职责是否也会明确?要注意哪几点?9.列宁曾说:“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一定的人对所管的一定的工作完全负责。”怎样才能做到完全负责?(四)问答题1.什么是系统?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管理者可以从系统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2.如何理解责任原理?责任原理的本质是什么?管理者可以从责任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3.何谓“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又如何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4.何谓效果、效率和效益?人类一切活动为何要遵循效益原理?5.管理有效性的实质是什么?管理者如何追求自身工作的效益?6.与法律相比,伦理有哪些特征?伦理与法律及效益的关系各是怎样?三、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1.BCD 2.A 3.BC
33、E 4.C 5.A 6.ABCD 7.BE 8.AC 9.A 10.B 11.ABCDE 12. C(三)简答题1. 客观性,管理原理是对管理的实质和客观规律的表述,因此,它与管理工作中所确定的原则有严格区别。概括性,管理原理是对包含了各种复杂因素和复杂关系的管理活动客观规律的描述,或者说,是在总结大量管理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舍弃了各组织之间的查别,经过高度综合和概括得出的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结论;稳定性,因此,管理原理能够被人们正确认识和利用,从而指导管理实践活动取得成效;系统性,管理的实质,就是在系统内部,以人为本,通过确定责任,达到一定的效益。2. 掌握管理原理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34、避免盲目性;研究管理原理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对于管理原理的掌握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3. 整体性原理指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实际上就是从整体着眼,部分着手,统筹考虑,各方协调,达到整体的最优化。当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4. 管理者理解系统原理要掌握以下要点,整体性原理指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实际上就是从整体着眼,部分着手,统筹考虑,各方协调,达到整体的最优化。动态性原理,系统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其
35、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开放性原理,对外开放是系统的生命。在管理工作中,任何试图把本系统封闭起来与外界隔绝的做法,都只会导致失败。环境适应性原理,环境可以施加作用和影响于系统,系统也可施加作用和影响于环境。综合性原理,所谓综合性就是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系统的综合性原理包括的含义,一方面是系统目标的多样性与综合性。另一方面是系统实施方案选择的多样性与综合性,还要由综合而创造。5. 所谓综合性就是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系统的综合性原理包括的含义,一方面是系统目标的多样性与综合性。另一方面是系统实
36、施方案选择的多样性与综合性,还要由综合而创造,管理者既要学会把许多普普通通的东西综合为新的构思、新的产品、创造出新的系统,又要善于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最简单的单元去解决。6. 人本原理主要包括下述主要观点: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7. 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实现有效管理有两条完全不同的途径。高度集权、从严治厂,依靠严格的管理和铁的纪律,重奖重取得企业目标统一,行动一致,从而实现较高的工作效率。适度分权、民主治厂,依靠科学管理和职工参与,使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结合,使企业全体职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自觉地努力奋
37、斗,从而实现高度的工作效率。 两条途径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把企业职工视作管理上的客体,职工处在被动被管的地位;后者把企业职工视作管理的主体,使职工处于主动地参与管理的地位。当企业职工受到饥饿和失业的威胁时,或受到政治与社会的压力时,前一种管理方法可能是有效的;而当职工经济上已比较富裕,基本生活已得到保证,就业和流动比较容易,政治和社会环境比较宽松时,后一种方法就必然更为合理、更为有效。8. 一般说来,分工明确,职责也会明确。但是实际上两者的对应关系并不这样简单。这是因为分工一般只是对工作范围作了形式上的划分,至于工作的数量、质量、完成时间、效益等要求,分工本身还不能完全体现出来。所以,必须
38、在分工的基础上,通过适当方式对每个人的职责,作出明确规定。职责界限要清楚;职责中要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职责一定要落实到每个人。9. 一定的人对所管的一定的工作能否做到完全负责,基本上取决于三个因素。权限,明确了职责,就要授予相应的权力;利益,任何管理者在承担风险时,都自觉不自觉地要对风险与收益进行权衡;能力,这是完全负责的关键因素。职责和权限、利益、能力之间的关系遵守等边三角形定理,职责、权限、利益是三角形的三个边,它们是相等的,能力是等边三角形的高,根据具体情况,它可以略小于职责。这样,就使得工作富有挑战性,从而能促使管理者自觉地学习新知识,注意发挥智囊的作用,使用权限也会慎重些,获得利益时
39、还会产生更大的动力,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但是,能力也不可过小,以免形成“挑不起”职责的后果。(四)问答题1.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就其本质来说,系统是“过程的复合体”。 系统具有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 从系统原理的要点中管理者可以得到如下启示,整体性原理,当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动态性原理,研究系统的动态规律,可以使我们预见系统的发展趋势,树立起超前观念,减少偏差,掌握主动,使系统向期望的目标顺利发展。开放性原理,明智的管理者应当从开放性原理出发,充分估计到外部对本系统的种种影响,努力从开放
40、中扩大本系统从外部吸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环境适应性原理,作为管理者既要有勇气看到能动地改变环境的可能,又要冷静地看到自己的局限,才能实事求是地作出科学的决策。综合性原理,管理者既要学会把许多普普通通的东西综合为新的构思、新的产品、创造出新的系统,又要善于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最简单的单元去解决。2. 管理是追求效率和效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挖掘人的潜能,就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这些部门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与此相应的责任。 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奖惩要公正、分明而及时。3. 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这是管理理论发展到20世纪末的主要特点。
41、 人本原理主要包括下述主要观点: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4. 效益是与效果和效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效果,是指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有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但在实践中,效益与效率并不一定是一致的。效益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可从社会和经济这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管理应把讲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效益是管理的根本目的。管理就是对效益的不断追求。5. 效益是管
42、理的永恒主题,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效益的追求是有规律可循的。 在实际工作中,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到表现的。综合评价管理效益,必须首先从管理主体的劳动效益及所创造的价值来考虑。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体管理思想正确与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管理效益总是与管理主体的战略联系在一起的。追求局部效益必须与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确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6. 伦理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而法律是指一整套前后一致的,公开的、披广泛接受的、带有强制性的昔遍规则,这些规则规定人们应该或不应该如何行动。而为了了解伦理的特性,需要对伦理与法律进行比较。非强制性,伦理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起作用,体现了自觉性和内在性。非官方性 伦理是约定俗成的,不像法律那样需要通过行政命令或法定程序来制定或修改。个人的伦理评判也无须官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