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9年诗歌鉴赏题材分类详细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329943 上传时间:2024-09-06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4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诗歌鉴赏题材分类详细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9年诗歌鉴赏题材分类详细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9年诗歌鉴赏题材分类详细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9年诗歌鉴赏题材分类详细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9年诗歌鉴赏题材分类详细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对近五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分析与思考李钦瑜诗歌鉴赏历来是高考重点考查的方向,其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对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也极具意义。因此,教师应该对高考的试题进行分析总结,让学生在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中能够寻找到突破口,更好地解决问题。所以,本文针对全国卷近五年高考(2013年至2017年)的诗歌鉴赏题进行分析研究,深入思考教学方案,以便让学生在高考中突破自我、稳定发挥,进一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一、关于全国卷诗歌鉴赏试题的特征分析1.朝代特征分析近几年来全国卷中命题率最高的就是唐、宋两个朝代,以唐宋诗词为主,尤其是宋朝。经过调查,自从运用新课程后,宋朝诗词就占了所有朝

2、代的56.34%,而唐朝则占据了26.76%,这说明了这两个朝代是受到高考诗歌鉴赏题型的极度青睐的。为何在高考诗歌鉴赏中如此重视这两个朝代呢?归其原因主要是这两个朝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同时无论是在整体的表现手法上还是思想内容的展示上,都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尤其是宋代诗词,继唐朝的诗歌发展后,宋人在其基础上进行拓展,并将自己的独特见解融入其中,另辟蹊径,进行多方面的尝试。2017年高考全国卷就选了欧阳修的律诗,由此可以预见2018年延续律诗和宋词,尤其是宋词的几率较大。2.作者特征分析通过将近五年高考语文卷中所出现的诗歌进行统计,笔者发现作者的重复率极高,其中不乏学生在高中课堂了解的著名

3、诗人,当然,也有高中课本中未出现过、未涉及的诗人。综合统计近五年的高考语文考题发现,全国卷不会避开名家名作,其中出现的诗人有杜甫、李白、岑参、欧阳修、苏轼、陆游等。这些诗人均是学生较为了解的、课本中也经常出现的,所以高中阶段教师应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作者。当然也有学生不熟悉的,如2014年全国卷就有无名氏的词,这也就说明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能只一味地对名家、名篇进行关注,不然则会导致常规思维陷入窘境。因此,为了避免在高考中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学生应该要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重视日积月累的功用,提前为高考做好准备。3.选材特征分析在近几年全国卷中,诗歌鉴赏的选材范围几乎将古代诗歌的所有类别都涵盖

4、了,而这其中,又以写景抒情居多。如2014年无名氏的阮郎归,2015年岑参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2016年李白的金陵望汉江等都是以写景抒情为主的。其中2014宋词是借眼前景,表现词人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2015全国I卷是盛唐边塞诗,既有忠君报国之志,又有思念故乡之情;2016全国I卷既有對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的伟绩的歌颂,同时,诗人觉得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2017年全国I卷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由此可见,这些诗歌既有对“小我”的情感表达,又有对“大我”的关照。综上可以预见,2018年将延续这三年的

5、情感方向,把个人置于家国之中,抒发文人踌躇满志,报效朝廷的爱国之情,或者是歌颂国家政治清明,或是和“一带一路”相关的边塞诗。4.体裁特征分析通过对高考语文卷中的诗歌调查,笔者发现律诗所考的次数较多,占总数的45.07%,律诗中包括五言、七言,紧接着则是词,占总数的26.76%,而绝句近五年仅出现过一次,2014年全国卷出现两首绝句的对比阅读。这也就说明了在高考语文卷中最常涉及的诗歌类型多是采用以上三种。通过这样的选择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既利于全面系统了解诗歌的类型,而且对于不同类型诗歌内容、形式的学习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助力。虽然曾经在高考中也出现过一些非主流体裁,但并未广泛普及,当然这一个偶然

6、为之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广泛、全面地掌握不同的诗歌体裁。这三年全国卷主要是以诗为主,可以就此大胆预测2018年考查词的几率大些,如辛弃疾词可作为备考的要点。5.题型特征分析通过近五年的诗歌题型分析发现全国卷注重对情感的分析,2013-2016这四年两道主观题均有一道涉及情感分析;其次是内容和手法的分析,值得注意的是2013和2016这两年都出现了典故分析;再次是对比阅读题型,2014年全国卷是两首绝句对比阅读,2015年是岑参两首边塞诗对比阅读,2017年全国卷主观题也是对比阅读。最后重点是今年的新题型,客观题和主观题一起考,这样的命题方式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时间,因2017年多了一篇阅

7、读,阅读量加大,考生做题时间较赶;二是适当降低理解的难度,考生可以借助选项初步把握诗歌内容,帮助读懂诗歌。由此可以预见,2018年会延续这样的题型。二、 关于全国卷诗歌鉴赏题的教学思考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的能力层级为D级,难度较大。那么高中阶段的诗歌教学该教给学生什么?学生能从相隔千年的文字中得到什么?这是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面对的。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懂文本、有效答题是诗词教学的重点。1.学会构思与理解诗歌中的画面、情感纵观这五年高考所选诗歌,大都是写景抒情诗,所以分析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是重点。诗歌意象是诗

8、人寄托情感的载体,诗歌意境主要来源于作者的情感、身处的环境,景物在诗人的主观情感下会被付以真实的感情,诗人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例如初高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意象就寄托着诗人特殊的情感。所以,要想最大程度理解诗人创造的意象意境,就应该根据诗歌的情感着手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旨。例1:2014年全国卷阮郎归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词的上片就通过春风吹雨,残红满地,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正是因为词中人物始

9、终有着无法排遣的愁绪,才会有如此沉闷凄凉的意境,而这种沉闷凄凉的意境又是诗人情感的外化。例2:2016年全国卷金陵望汉江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李白的这首古诗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是因为诗人要颂扬盛唐国运的兴盛,而正是诗人的这种积极昂扬的心态才能营造出如此气势宏大的景象。因此,高中阶段教师要注重分析景情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进行练习时,也应该在欣赏的过程中将诗歌的画面与情感环环相扣,尽快进入诗境。2.重视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众所周知,我国的诗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而选入高考的诗歌

10、文本通常具有叙事性,可以透過有效信息,即题目、诗人、注解和诗句来合理展开想象,进入诗境。但同时诗歌又具有特殊性,或情节跳跃,或有违常理。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具有想象力,并且将其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这样,才能够设身处地地去理解诗歌的内容,并通过想象力将诗歌的情景还原,站在作者的角度上进行诗歌鉴赏,把握诗歌的主旨。金陵望汉江中作者展开了江水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因此,学生在进行鉴赏时,首先要通过对题目的分析,了解金陵望汉江是以金陵为中心,眺望长江远去引发的感想;其次对作者李白的了解,盛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擅长夸张和想象;再次是注释,注释帮助理解诗歌内容,降低诗歌难度;最后通过对整首诗歌的阅

11、读、欣赏来展开对长江奔腾的雄壮气象的联想,全面想象作者所构造情境中的奇幻世界,并且经过自身的想象进行真实风景的构造,领悟、品味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所拥有的心情。所以,教师在进行诗歌鉴赏题练习上,应该要培养鼓励学生进行情景想象。3.重视题目的有效训练及分析综合近五年全国卷诗歌鉴赏出题方向,可以发现大都围绕内容、手法、情感这三方面来命题,所以平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梳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景法情三者的关系,同时注重对此类题型的训练。如2015年全国卷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就涉及景物描写手法的分析(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和情感的分析(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2、)。此外要特别关注今年高考的命题新方向,即主观加客观的方式,从去年的题目来看,客观题注重对内容的考查,主观题注重对手法和情感的考查。所以,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都不能忽略对这三者的训练。当然还应注重诗歌手法的归纳整理,写景的手法,抒情的手法及修辞手法,理清手法之间的关联及作用。总而言之,诗歌赏鉴是高考语文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一种较难掌握的题目类型。因此,学生要想在高考中稳定发挥,就应该充分掌握课文中的诗歌及作者,并借助课外阅读拓展自己的视野,同时进行诗歌鉴赏题目的有效训练,这样,在答题时,就能够做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迁移,从而从容、规范应答。【附 2018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相关链接:2019

13、年高考:山水田园类诗歌鉴赏山水田园派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歌咏田园生活,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各地高考试题中,山水田园诗是重中之重,复习时,应作为重点。一、题材阐释(一)山水田园诗知识(1)山水田园的具体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2

14、)山水田园诗常见意象:江水:时光的流逝。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 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云:游子飘泊。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 松柏: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梧桐:凄苦。 柳:送别、伤感、春天的美好。(3)山水田园诗常见主题: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二、解题技巧方法把握诗歌意象的特征和寓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

15、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领会诗人写景

16、所表现的情感。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A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B把握和分析作者写景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动静结

17、合(以动衬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远近高低相结合、点面结合、明暗对比、以小见大、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比兴手法的运用。三、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下列小题。早发竹下范成大结束晨装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碧穗吹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清禽百啭但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注】作者绍兴二十四(一一五四)中进士,次被派到徽州(在今安徽省境内),当了六七州府下属的小官吏。竹下:地名,即黄竹岭,在今安徽休宁西。这首诗是这或之后二三内,离开竹下时写的。吹:通“炊”。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点题,写“破小寒”点出出行的时间,写“散皮顽”

18、暗指赶路时间之久,旅途之劳累疲困。B颔联中轻雾、重山,与诗中炊烟、树、溪水、小桥、禽鸟等意象,组合成一幅美丽的山村图。C尾联“正在有情无思间”承上“迎客”而来,写鸟儿婉转的呜叫声,貌似“无思”实则“有情”。D全诗有情有诗,情与景会,生动的描写使景物情态毕现,透漏出诗人观景时的愉悦心情。【答案】A【解析】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A项,“散皮顽”指繁忙工作之余到郊野散步,并非“暗指甘露时间之久,旅途之劳累疲困”。【名师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

19、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的A选项属于诗意理解错误。2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写山非常巧妙,诗人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运用叠词:用“轻轻薄薄”写雾的虚无缥缈,用“重重叠叠”写山的连绵不断,写出了山中黎明时的朦胧美。(2)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用“冲”字,写马在轻雾中穿行,恍若冲开一道轻纱似的帷幔,使流动的雾化为静态;用“放”字,仿佛一座一座山,从身边奔放而出,使静止的山化为动态。【解析】题干问“古人认

20、为这首诗的颔联写山非常巧妙,诗人是怎样做到的”,这是考查诗歌的艺术手法。题干已经给出提示“颔联写山非常巧妙”,作答时可以从描写和修辞的角度考虑,“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诗人清晨跨马山行的见闻和感受。“重重叠叠”,诗人运用叠词,写出了山的连绵不断,这两个叠词的使用,写出了山间清秋黎明特有的朦胧美。另外,颔联写诗人骑马在漫卷的薄雾中穿行,恍若冲开一道轻纱似的帷幔;那从轻雾中闪出的重叠连绵的山,仿佛诗从帷幔中放出来的,千姿百态地从身边掠过。“冲”,使流动的薄雾化动态为静态;“放”使静止的山化静态为动态。两者相互交映,构成扑朔迷离的、朦胧缥缈的意境。(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村

21、居【宋】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注】陂田:山田、水田。榆钱:即榆荚,形如钱,色白成串,故称榆钱。两两:成双成对。3本作品的体裁是A律诗 B绝句 C曲子词 D宋词【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词的体裁辨析。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排除C项、D项。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综合B项正确。4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榆钱落尽、

22、槿花稀疏、夕阳寒鸦写出了晚秋的宁静肃穆。B以平实质朴的语言客观描绘村居所见,情感内蕴不露。C语言绮丽、描摹细致,契合作者怡然、轻松、快乐的心境。D题为村居却写不写村内的自然与生活景象,不落俗套。【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赏析。B项,“客观描绘”错误。诗前两句采用当句对,以便于把很广泛的题材浓缩成集中的平面。诗说水田环绕的人家,篱笆外种满了竹子,院落里的榆树钱已经落尽,槿花也都稀疏了。写出晚秋季节里斜阳照耀着的农舍,水竹清华,落木萧萧的景色,充满了和平静穆的气氛。诗仅写了村居外围,而村居本身即可由此想象,成功地避开了熟见的茅檐、白门、蓬窗、桑圃等词,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同样,诗没有

23、写人,而通过环境,也可表现住在村居里的人的品藻趣味。5“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两句颇为人推赏,请从“动静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答案】牛缓缓行进,带得寒鸦而归,这一“动”愈衬出环境之“静”,构成一幅恬静清雅的村居图;/用“夕阳”、“牛背”、“寒鸦”的“静”的乡村生活的画面(牛的怡然自得、牛与鸦的和谐相处)渲染了静谧、清幽、乃至寂寥的村居氛围。【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赏析。“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结合题干提示“动静结合”角度,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涵容了

24、寒鸦之静,大小相映,动静相衬,构成新颖的画面。【名师点睛】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描写手法: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侧面描写;虚实结合;象征手法等。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初归石湖【南宋】范成大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注】范成大(11261193),宋

25、代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淳熙年间,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不合,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写了晓光晨雾与天空的碧色相互烘染,色彩艳美的景象,同时点明了时间,也交代了石湖位置之所在。B颔联第一句中的“半出”一词写行人在茂密深秀的水稻中露出半截身子,表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C颔联第二句写一只白鹭在长满菱叶的池塘里夜宿,显得有些孤单落寞,暗合诗人此时的处境与心境。D颈联第二句写自己碰见老人,仔细辨认,吃惊的发现原来他们都是自己从前的邻居,表明诗人已与石湖阔别多年。【答案】C【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

26、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C项,“孤单落寞”错,应是一种“惬意”,“暗合诗人此时的处境与心境”一说于诗无据。7诗的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答案】诗的尾联写当年亲手所种于斜桥水畔的柳树,已是蝉声喧鸣,翠枝拂空了。“无数鸣蜩翠扫空”一句运用视听结合,有声有色,写出了柳树的高大葱茏;两句运用对比,表现了今夕变化之大,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似在惋惜自己没有早日回到石湖;以

27、景结情,表现出诗人对石湖美景的喜爱,让人回味无穷。【解析】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此题要求分析尾联的表现手法,首先答出尾联的内容,“当年亲手所种于斜桥水畔的柳树,已是蝉声喧鸣,翠枝拂空了”,然后分析手法,注意从艺术手写景的特征和抒情方式的角度分析,“无数鸣蜩翠扫空”一句运用视听结合,有声有色,写出了柳树的高大葱茏;两句运用对比,表现了今夕变化之大,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似在惋惜自己没有早日回到石湖;以景结情,表现出诗人对石湖美景的喜爱,让人回味无穷。【名师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

28、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四)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山居秋暝王 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客夜与故人偶集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注】偶集:偶然与同乡聚会。翻疑

29、:反而怀疑。翻,义同“反”。寒蛩:深秋的蟋蟀。羁旅:指客居异乡的人。8下列对这两首唐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A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极富诗情画意,宋代大文豪苏轼曾高度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从此,“诗中有画”就成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定评。B“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空山”两字点出此处山中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C王维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D“还作江南会,翻疑梦

30、里逢。”写的是诗人在家与同乡的如约聚会,实属难得。欣喜之中竟怀疑是在梦中相遇。E“相留畏晓钟”的“畏”字运用得恰到好处。“畏”字意谓害怕听到钟声,流露出诗人怕夜短天明,晨钟报晓,表现出诗人对同乡聚会的珍惜和同乡深厚的友情。【答案】AD【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项,“诗中有画就成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定评”错,应是“诗中有画”就成了王维诗的定评;D项,

31、“诗人在家与同乡的如约聚会”错,原诗句写的是诗人作客在外,偶然与同乡聚会。9这两首唐诗写的都是时令已值清秋或晚秋的景物,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各自的秋景特点及烘托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案】王维山居秋暝中的“雨、石、月、泉、松、竹、莲”等景物,勾勒出一幅清新、静谧、空寂而生机勃勃的山间秋景图,可以说都是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境界的写照。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中的“秋月、秋夜、秋风、露草、寒虫”等景物,到处都能感觉到秋的寒意和肃杀,在渲染气氛的同时也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生活的凄清,以及身世漂泊和宦海沉浮之痛。【解析】这是一道分析景物特征以及情景关系的题目,要求概括这两首诗各自的秋景特点及烘托了诗人怎样的

32、心情,概括景物特征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山居秋暝中的“雨、石、月、泉、松、竹、莲”等景物,勾勒出一幅清新、静谧、空寂而生机勃勃的山间秋景图;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中的“秋月、秋夜、秋风、露草、寒虫”等景物,到处都能感觉到秋的寒意和肃杀。分析情感注意从景物入手,结合注释等内容分析,此题注意第二首诗歌的注释“指客居异乡的人”由此概括山居秋暝是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境界的写照;客夜与故人偶集表达的则是诗人客居他乡生活的凄清,以及身世漂泊和宦海沉浮之痛。点睛:此题考核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主要概括诗歌的画面特征,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

33、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有时后面在加上情感。(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西 村陆 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注】耿:微明的样子。10“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月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

34、夏午睡起二绝句)【答案】B【解析】题干要求选出“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这是对诗歌写景技巧设题。首先明确题干中的选择要求,“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声色兼备”,这就要求选出的诗句中要包含视觉和听觉两种感官,要有“声”有“色”。B项,“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横笛闻声”为听觉,“红旗”和“雪”为视觉,体现了“声色兼备”;A项,“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歌馆”和“铃”只是体现了听觉,没有体现视觉;C项,“春来茗叶还争白,腊月尽梅梢尽放红”,“争白”和“放红”只是体现了视觉,没有体现听觉;D项,“梅子

35、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留酸软齿牙”体现了味觉,“分绿”体现了视觉,并没有体现听觉。1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答案】相同点:都描写到了幽静偏远山环水绕的山村自然风光,村庄的地理位置都较偏远,或是“山重水复”或者“乱山深处”;村庄或是高柳茂林或是柳暗花明,清幽和恬静,表现作者对山村的喜爱之情。不同点:西村侧重于对自然风光的描写,通过“风送禽语”和“苔侵墨痕”表现山村风光的幽静,游山西村除却自

36、然风光外,更侧重描写山村的风土人情和风俗,通过对“萧鼓追随”的春社情景的描写和“衣冠简朴”的村民的描写,表现山村生活的淳朴和作者的喜爱之情;西村通过“往岁”和“今夕”的对比表现世事的变换,游山西村主要侧重今日之景,同时写景之外还蕴含哲理,表现出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的希望。【解析】题干要求学生陆游游山西村“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是考查比较理解诗歌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能力。首先要分别理解两首诗歌的内容,整体把握,然后加以比较,答题时,要分开回答。理解诗歌的内容要抓住诗中所写的主要事情及景物来综合概括。先看西村所写的内容,首联由西村思往事。西村群山环绕,仿佛是桃源世界。他还清楚记得当

37、年游赏时敲门求水解渴的情景。颔联写进山时的情况:走过柳树簇拥的小桥,就要勒转马头拐个弯,前面临水数户人家便是西村。对于摆脱尘世喧嚣的山水深处,诗人是心向往之的。这两句富于动感,景物组合巧妙。“高柳簇桥”,似乎尚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而在“初转马”以后,眼前便是“数家临水自成村”,就进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颈联写入西村后所见所闻:周围树木茂密,不见啼鸟,但闻鸣声。当年来游之处,已是坏壁颓垣,自己醉书于上的诗句,也已斑斑驳驳,布满青苔。诗人觉得,眼前这情景很动人,值得怀恋,应当写一首诗留作纪念。于是转入尾联。正当诗人吟哦之际,抬起头来,只见空中有几缕纤云,一弯新月。在此风景清佳的黄

38、昏时刻,清诗自会涌上心头。再看游山西村,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

39、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

40、情。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最后对两首诗歌进行比较,两首诗歌中都写乡村风光和表达对乡村的热爱之情,这是两首诗歌的共同点;只是西村中侧重写自然风光,

41、而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且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明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的希望。分享: 边塞战争类诗歌鉴赏一、什么是边塞战争诗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42、读边塞诗应注意的几点:赏析边塞诗,他们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二、边塞战争诗的特点:1反映主题:(1)抒发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2)揭露将领的腐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3)作战艰苦“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轮台九牛二虎之力月风夜吼,一川啐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4)反映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2表现手法:(1)直抒胸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2)对比“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信知

43、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3)烘托“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三、边塞战争诗特点最能体现国运兴衰1初唐诗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2盛唐之诗风: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3中晚唐诗风: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44、李益)(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4宋代之诗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四、边塞战争诗常见思想主题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李益的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借边塞人欢马叫的壮丽景象,赞美将

45、士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必胜信念。2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如岑参的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在无处投宿的沙漠里行走,更激起作者的思乡之情。题苜蓿峰寄家人“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闺中只是空思想,不见沙场愁杀人。”以家人的思念来反衬征人思乡的愁苦。3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卢纶的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色入金疮。”借个饥、寒、疲、病、伤的退伍军人形象控诉了扩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体现了诗人对良将的期待,对无能边将的

46、嘲讽。王维的老将行、陇头行贝反映了将军有功不赏的不平。4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是常用粗犷的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出苍茫雄浑的边塞风光作为背景。高适的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环境,表现边地少数民族的骑射生活。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描写了边塞和平宁静开朗壮阔的景象。总的来说是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写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总体归纳如下: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家乡思乡念亲将士艰苦私生活、报国豪情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当然,很多边塞诗的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有些诗歌是兼有以上思想内容。五、艺术风格有的豪迈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六、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七、常用意象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从地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