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晋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推进思路近年来,我市以文化强市建设为目标,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并不断推进文化创意和旅游、饮食、制造等相关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努力打造文化旅游支柱性产业,全市文化产业得到长足发展。2016年,全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51.3亿元,比2015年增长48.3%。(我省暂未公布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一、 发展现状(一) 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量和企业行业分布。据市统计局数据,2016年,我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有1087个,较2015年增加91个。其中,规模以上单位24个,较2015年增加1个,分别是制造业3个,批发和零售业6个,服务业15个;规模以下单位1063个,较2
2、015年增加90个,分别是制造业68个,批发和零售业79个,服务业916个。按类别,文化服务业法人单位数量最多,占据主体地位,占全市文化产业总体单位85.65%,较2015年增加2.52个百分点;文化制造业与文化批发零售业单位占14.35%,较2015年下降2.52个百分点。(二) 文化产业增加值和占GDP比重。据市统计局数据,2015年,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9.51亿元,比2014年增加1.15亿元,现价增长6.3%;占GDP比重1.88%,比2014年提高0.1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五位,分别低于太原(3.49%)、晋中(3.04%)、运城(2.29%)与长治市(2.0%)。(三)
3、 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我市现已建成4家文化产业园区,分别是皇城相府文化旅游区、珏山文化产业园、吉利尔潞绸文化产业园、司徒小镇农业休闲园。正在建设的园区有4个,分别是金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娲皇文化旅游生态创意园、李寨戏曲文化生态园和大阳文化创意产业园。其中,李寨戏曲文化生态园已投入96万元,大阳文化创意产业园已投入1.3 亿元。(四) 文化特色节庆活动。我市现已连续举办四届太行山文化旅游节、六届棋子山国际围棋文化节、两届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旅游节。目前,上述三项节庆活动已经实现常态化,成为我市对外文化交流的品牌活动。二、主要措施 (一)不断提升文化产业法治建设。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我省系列
4、文化产业扶持优惠政策,结合实际,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地方规范性文件,主要有晋城市购买公益性文艺演出管理办法关于对全市网吧实现星级管理的通知关于强化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市场行政管理的决定晋城市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管理暂行办法晋城市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若干措施晋城市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晋城市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晋城市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等。各县(市、区)也出台了相应的地方规范性文件,其中泽州县出台了关于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若干措施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拟订了泽
5、州县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指导意见泽州县关于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二)高度重视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文化产业项目是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2014年以来,我局共挖掘、收集文化企业项目700余个,并建立了文化企业项目库。其中,还将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文化产业项目,进行了集中公示,并编辑成册以便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努力吸纳社会资本,积极培育市场主体。 (三)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项目。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市为数众多、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始焕发出新的活力。目前,我市有2个省级民族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基地,即皇城相府重阳节保护示范基地
6、、珏山中秋节保护示范基地;1个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即高平凤林刺绣厂。特别是曾经辉煌的晋城冶铸文明和丝麻文化也得到了很好复兴,62个传统技艺和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中,大部分已经发展成备受当地推崇的文化产业项目,保护单位也已经成为省内外知名的文化企业。如:琉璃烧制技艺、珐华陶瓷制作技艺、晋城传统彩塑、高平绣活、潞绸织造技艺、黑陶烧制技艺、布贴画等,并涌现出一大批全国知名品牌,如球墨铸管、泽州铁器、晋氏织造、吉利尔服饰、红萍服饰、侨枫陶瓷、东宅黑陶等。去年以来,我局为进一步加大非遗项目产业化转化,引导社会力量成立了晋城市传统技艺研究所,现已开发出漆器、银器、铁器、珐华、彩陶瓷、手工玻璃器皿、伏姜等
7、产品,并在我省第三届文博会上获得好评。 (四)积极引导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依据国家及省市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积极开展文化产业园区创建引导和扶持工作,充分发挥园区集聚效应、孵化功能和带动作用,着力培育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我市共有3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其中国家级1个,即阳城县皇城相府(集团)实业有限公司;省级2个,即山西泽州珏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山西吉利尔潞绸集团织造股份有限公司。着手开展本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命名工作,印发了晋城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办法。 (五)深化文旅融合,推动演艺进景区。积极开展“晋城市旅游文化示范项目”评选工作,支持专业艺术院团和重点旅游
8、目的地合作,打造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品牌。积极引导景区景点给予入驻景区景点的传统工艺、特色演艺、公益性演出、非遗项目等企业团体企业场地等优惠支持。同时,我局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演艺进景区情况摸底调查。目前,全市演艺进入景区的旅游景点有10个,分别是:城区司徒小镇、陵川凤凰欢乐谷、高平市炎帝陵景区、阳城县郭峪古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山西皇城相府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山西阳城蟒河生态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阳城县孙文龙纪念馆景区、阳城县天官王府、阳城县人民剧团、泽州大阳古镇;正在演出的旅游演艺剧(节)目21个,正在创排的12个,有意愿创排旅游演艺剧(节)目2个。 (六)努力践行“文化金融扶持
9、计划”,大力扶持文化企业。2015和2016年度,在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大项目申报中,我局通过多方努力,分别为高平市上党梆子剧团和泽州县上党梆子剧团争取到50万元的“优秀基层戏曲院团奖励”资金。2016和2017年度,在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大项目申报工作中,我局积极组织“晋城市乡村美景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申报,晋城市乡村美景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两度通过山西省文化厅组织的项目专家评审,并被推荐参加国家文化部参加评审。 (七)激活文化文物单位资源,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出台了晋城市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引导文化文物单位依托馆藏资源和智力
10、资源,积极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不断加大文化产品有效供给,努力促进文化文物单位服务能力增强、服务内容丰富,力争到2020年,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和市美术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每年开展重要展览、青少年教育活动等配套文化创意产品不低于2批,并逐步形成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文化创意产品体系。 (八)开展特色节庆活动,打造地方文化名片。通过发掘传统节庆的文化内涵和提升新兴节庆的文化品质,形成了一批群众参与度高、影响力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好的节庆品牌。目前,城区举办了音乐节、旅游节、风筝节、桃花节、美食节、文化庙会等一批特色乡村活动;泽州县举办了“古韵泽州”主题灯展、民间八音会大赛、
11、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展示谁不说俺泽州好魅力乡镇电视竞演活动,举办了两届山西泽州“秋风古韵畅游泽州”文化旅游节;高平市举办了中国高平神农炎帝文化节、梨花节、蝴蝶节等文化活动;阳城县连续两年在皇城相府庄园举办了农业嘉年华活动;陵川承办了“中国晋城棋子山国际围棋文化艺术节”“山西省首届王莽岭杯电视艺术精英大赛暨陵川县2017年文化旅游系列活动”“王莽岭休闲避暑节”,与山西电视台合作举办了“请你来挑麦”文化旅游节。 (九)支持“文化+科技”,加快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利用数字、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对文化内容进行开发和利用,推动文化产品数字化生产,使优秀文化产品传播数字化、网络化,把我市优秀文化
12、资源利用多媒体、多平台传播出去。其中,以晋城本土文化“二十八星宿”为题材的500集原创动漫片大耳朵爷爷历险记与央视动画成功合作,现已播出50集。同时,二十八宿公司与珏山文化产业园合作,建成了星宿动态壁画馆和4D电影院,成为我市大型文化产品数字化“第一人”。 (十)强化人才培养和扶持。以高端创意研发、经营管理、营销推广人才为重点,加强了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和扶持,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后邀请了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创始人马达、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农业产业化中心教授闫旭临来晋城授
13、课。批准成立了“晋城市文化创意企业联盟”,聘请中央美院、故宫博物院、国家旅游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设计产品、指导生产、拓展市场。多次组织推荐文化企业骨干人员到北京大学、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山西省文化厅、四川大学、平遥县参加各类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和投融资知识培训。组织文化企业(产品)参加西博会、北博会、中博会、上创会、深博会、省博会等国家、省级文化盛会10多次,使企业经营者深入了解掌握国家和省的文化产业政策,提高了他们在企业管理、品牌塑造、金融信贷、市场推广等方面的能力。三、存在问题 (一)对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性认识还有待提高。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
14、有知识密集和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成本低、无污染、可重复开发等特点,在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推转型、促跨越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我市一些地方和部门还存在以煤兴市、以煤富市的“恋煤情结”,还存在着重发展事业,轻培育产业的传统观念,没有把文化产业当做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行培育。一些新兴文化产业,如影视传媒、软件开发、策划创意、动漫创作等,在我市仍处于起步阶段。 (二)文化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从文化产业单位行业分布结构看,我市文化产业单位主要集中在文化服务业。2016年,全市文化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占全部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的85.65%,而文化制造业单位、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单位仅占14.35%。结构表象反映
15、出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发展滞后的问题依然突出。 (三)文化产业集约化水平低。我市文化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有活力、有潜力的企业。但从整体来看,文化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实力弱、经营散、产业集约化水平低。首先是文化企业规模不大,结构性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单位数偏少,全市2016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1087个,仅占全省总数的5.99%;二是文化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其次是文化骨干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盈利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大企业少,2016年我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为24个,仅占全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的2.20%,占全省的6.78%;二是单位规模普遍偏小,盈利水平低
16、。2016年,我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平均每个单位只有11人,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8.57%。从经营情况来看,我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平均每个单位主营业收入仅有1762万元,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四)文化产业科技含量严重不足。我市文化产业的科技投入和科技含量都很低,集中体现在没有“必购品”“必需品”,大大降低了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能力,削弱了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市尚无高科技武装的文化产业产品,文化资源数据化和互联网文艺工作都处在起步阶段。 (五)文化企业融资艰难。文化企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企业最需要资金支持。但因为资产较轻、难于评估、无法抵押等原因导致缺乏足够的融资途径。国家、省、市出台了
17、各种优惠政策扶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但我市此类配套政策跟进明显滞后。 (六)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和管理团队严重缺乏。目前,我市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激励和流动机制还不健全,缺乏高素质、高水平的行政管理人才、文化经营人才和文化专业人才,缺乏经验丰富、资源广泛的专业管理团队。四、推进思路和努力方向“十三五”期间,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及省、市相关措施,积极融入中原城市群,主动发挥晋城市位于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优势,落实好省政府“做好黄河、长城、太行三篇旅游大文章”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思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全力发展文化旅游支柱
18、产业,努力推动我市经济发展走出“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之路,为我市加快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位协同产业体系、着力完善、“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做出应有的贡献。具体如下: (一)推进文化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整合晋城全境资源,通过跨县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培植有规模、效益好的优势文化企业。整合现有文化企业资源,探讨组建晋城市演艺集团公司、晋城市影视集团公司、晋城市文化发展集团公司、晋城市文化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晋城市文化投资公司等专业文化企业。 (二)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小微文化企业充分发挥在调整产业
19、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多元化多渠道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鼓励小微文化企业走“专、精、特、新”路子,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兴化,重点支持有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小微文化体育企业进入创业板上市融资,逐步做大做强。努力做好: 依托晋城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存量较大、存续良好的实际,挖掘、整理、筛选传统手工工艺的基础上,通过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开发出具有广阔市场和高额附加价值的文化产品,组织农村富余劳力利用农闲和空余时间分散生产,实现劳动增值、服务增值、文化增值,带动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进一步促进我市非遗全民传承,更好地推进全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1
20、7年,我局组织了非遗项目生产技艺培训,其中高平马良刺绣厂培训特困户50余人,社会效益良好;引导社会力量开发文创产品2个,康熙字典(简明本)和“兴远堂”漆器,其中康熙字典(简明本)成功试销1000册,市场反响良好。 (三)加强要素市场建设。有序发展文化产权、版权、人才、技术、信息等文化产业生产要素市场,建立健全文化资产评估体系和文化产权交易体系,发展以版权交易为核心的各类文化资产交易市场。推进文化资本市场建设,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源有效对接,充分利用国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推进文化产权市场建设,加快制定完善著作权、企业品牌等无形资产评估、登记、质押、投资、托管、流转
21、、变现等管理办法,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依法进行股权、版权、商标、品牌等方面的交易。 (四)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在已放宽社会资本准入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门槛,减少不合理的准入限制,在国家许可范围内,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以技术、品牌、知识产权等生产要素作价参股,或采取投资、控股、收购、兼并、承包、租赁、托管等形式参与国有文化企业重组,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并在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对外贸易和申请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与国有资本投资同等支持,努力构建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五)扩大非公有
22、制文化企业准入领域。允许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允许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改制经营,进入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博物馆、展览馆、文化艺术中介、旅游文化服务、艺术品经营、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动漫和网络游戏、电影院和电影院线及出版物分销等领域,并享受与国有文化企业同等待遇,切实发挥好、引导好、保护好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积极性。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服务和管理,引导投资方向,抑制无序竞争,促进其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做好: 积极推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高文化遗产地的知名度及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地位,使一些传统文化、历史遗迹通过文化旅游业的开发、利用而得到
23、保存、发展和传播。如,炎帝文化遗址群申遗工作、沁河流域古堡群申遗工作、融入“中华文化促进会万里茶道协作体”及联盟城市向联合国申报“中俄蒙万里茶道”文化遗产工作,在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同时,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六)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社会保障、土地使用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改进政府支持文化产业的方式,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扶持文化创新和精品生产、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文化产业项目研发,以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研究和改进政府采购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办法,逐步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政
24、府采购制度,实行多种形式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继续执行和逐步完善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贯彻落实和逐步完善人员分流安置、人才使用培训、技术创新应用等方面的鼓励政策,大力优化有利于文化市场发展的政策环境。 (七)推动文化产业升级换代。加快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着力提升文化产业各门类创意和设计水平及文化内涵,鼓励原创文化产品和服务。到2020年,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文化及相关产业成为我市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做好:认真落实晋城市关于推动文化文物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依托
25、我市丰厚的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文化内容,积极进行创意设计和开发,制订出台相关法律或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以专业人士和机构为主、全社会普遍参与的文化创意设计和服务新格局,大力培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支柱和优势产业,更好地促进文化和相关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推动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八)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十三五”期间,紧紧抓住“园区建设”这个牛鼻子,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政策环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扶持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强化孵化功能,增强面向全社会的服务能力,培育和做大做强文化企业集团。统筹规划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继续支持国家级、省级文化
26、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集聚产业,突出特色,促进文化资源集聚和合理配置。努力做好:深入挖掘文化遗产内涵,充分利用好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资源,围绕7大文化旅游片区主要景点,努力做好箕子围棋文化、商汤祈雨文化、舜帝徳孝文化、炎帝农耕文化的深度挖掘和运用设计,提炼创造并全力打造晋城独特的文化符号,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晋城文化旅游。如,沁河古堡风情区、炎帝农耕文化区、太行太岳英灵园、围棋文化休闲园,以及在太行陉、白陉沿线建成体量较大、辐射较广的民俗风情、工匠技艺体验基地。其中,努力将沁河古堡打造成全国知名的明清文化体验基地,将海峡两岸神农炎帝农耕文化节打造成全球华人祭祖盛典。 2017年12月22日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