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析当代大学生视角下的“一国两制”.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324735 上传时间:2024-09-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当代大学生视角下的“一国两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析当代大学生视角下的“一国两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析当代大学生视角下的“一国两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析当代大学生视角下的“一国两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析当代大学生视角下的“一国两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析当代大学生视角下的“一国两制” 摘要:为了实现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在内的国家统一,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一国两制”的提出,是从考虑如和解决台湾问题开始的。“一国两制”构想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以来,到现在已经经过了三十余年的发展变化。本文以一个大学生的视野,对当代大学生视角下的“一国两制“进行简要论述。关键词:“一国两制”内涵 台独 “三段论” 政治制度改革 正文: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实现了正常化,这就为和平统一祖国创造了内部和外部的必要条件。尤其是中美实现正常外交为台湾回归祖国提供了有利时机。“当时已经开始的太平洋的大两岸关系中美两国

2、关系的正常化为台湾海峡的小两岸关系的突破提供了历史性的契机。”同时,我国政府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调整了对台政策,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新时期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1981年国庆节前夕,叶剑英委员长发表的谈话中进一步阐述了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即九条声明)。1982年1月,邓小平指出:“九条方针是以叶副主席的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一国两制”

3、概念的正式提出,到1984年5月,在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政策,表明这个政策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它标志着新中国对于台湾问题的政策已经开始走出武力或和平解放、一国一制的传统模式,向和平统一和以制度不变为核心内容的一国两制的新思维嬗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基本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北京。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也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论,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一国两府”,反对一切可能导致“台湾独立”的企图和行径。第二,两制并存

4、。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行长期共存,共同发展,谁也不吃掉谁。两岸实现统一后,台湾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诸如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华侨和外国人投资等,一律受法律保护。第三,高度自治。统一后,台湾将成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它拥有在台湾的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党、政、军、经、财等事宜都自行管理;等等。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台湾各界的代表人士还可以出任国家政权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全国事务的管理。第四,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和平统一,两岸应尽在接触谈判

5、。在一个中国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和平统一是中国政府既定的方针。然而,每一个主权国家都有权采取自己认为必要的一切手段包括军事手段,来维护本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所以,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始终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应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香港、澳门问题的成功实践为我们解决台湾问题有重要示范作用。但是,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围绕台湾问题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国际上,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国加紧利用台湾问题对我国进行牵制。在台湾岛内,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李登辉继任台湾当

6、局领导人。此后,台湾主政者逐步背弃一个中国原则,顽固拒绝和谈统一,公开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同时,支持、纵容“台独”势力及其活动,使“台独”势力膨胀、“台独”思潮蔓延。与此同时,两岸关系跌宕起伏,经历了复杂的变化。1987年底,长达38年之久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人员往来不断扩大,经济、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开启了两岸事务性商谈。1993年4月,两岸举行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反对和遏制“台独”成为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

7、的任务。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尤其是台湾当局领导人的“台独”分裂活动,中国政府的对台政策也进行了调整变化。其中,最主要的变化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解释一个中国内涵的三个三段论”。 在“一个中国”问题上,海峡两岸执政党一直存在着重大的分歧和争执。中国共产党坚定地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台湾当局则不接受“一个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000年民进党执政后,公开拒绝接受“一个中国”,形成中国大陆与台湾当局在国家主权方面的对立。“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共历代领导集体在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国家统一上坚守的基础或底线。但“一个中国”之内涵则随着情势的变化而有不同的解读。“中共第一、二代领导人对一中

8、内涵的解释是一致的,可以用一个三段论来归纳,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1999年7月18日,江泽民在同美国总统克林顿的谈话中重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绝对不容分割。这就是解释一个中国内涵的第二个三段论。 在第二个三段论提出一年后,对一个中国内涵的探讨又有了新的进展。2000年8月24日,钱其琛在会见台湾联合报系访问团时说:我们主张的一个中国原则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2002年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使用了这一表述。从而形成了解释“一个中国”内

9、涵的第三个“三段论”。与前两个“三段论”相比,“新三段论”将“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国)的一部分“的提法改为“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是一个重要的改变。这一改变体现了我国政府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智慧和想象力。同时,这一改变更加说明“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性和包容性,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重要主张。其次,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拖延。早日结束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台湾前途之所系。“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 对于台湾问题,我们需要有一定耐心,但是必须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上,

10、1982年党的十二大曾把“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三大任务之一。 1998年6月27日,江泽民在同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会谈中,首次提出解决台湾问题要有“时间表”:“台湾问题马上解决有困难,但不解决是不行的,早解决比晚解决好。坦率地讲,台湾问题不可能一直拖下去,要有一个时间表。”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世纪中国的三大历史任务,其中之一就是解决台湾问题、完成国家的完全统一。另外,“从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到寄希望于台湾人民。”自李登辉在台湾主政以来,“台独”势力和言论愈演愈烈,对台湾人民不断煽动。在这种形式之下,我们对台湾政策的重点,“应当从寄希望于台湾某

11、一政党或执政当局转向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或争取台湾民众。”我国政府对台湾政策进行了调整变化,但仅仅政策上的改变并不能有利地解决台湾问题,如何把政策落到实处,才更为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寄希望于台湾人民”问题上,如何使得台湾人民的思想倾向于两岸统一,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各种调查显示台湾岛内主流民意支持维持现状、发展两岸关系, 其中支持“先维持现状再统一”和“维持现状再独立”的都是少数,绝大多数人还是主张“先维持现状以后再说”。调查表明台湾人民对于他们生活现状还是比较满意,认为他们现在所处的局面对于本地区的发展还是有利的,而统一之后的生活水平是在此基础上提高还是下降,经济是否能持续繁荣发展等问题,都

12、是一个未知数。 但是,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持包容的态度,只要在“一个中国”大前提下实现台湾回归,那么其他的一切问题都可以以和谈的方式解决。所以,台湾在回归之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在我看来是非常乐观的。所以,如何得到台湾民众的支持,让他们对国家统一充满期待,充满信心,是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我国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公信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常常说社会主义制度有其优越性,但是近年来发生的许多问题使得政府公信力不断丧失,社会主义制度是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这以论断已经使民众持怀疑态度。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治制度改革显得至关重要。反腐倡廉、提高行政效率、扩大政府信息的透明化、改革

13、选举制度、倾听底层民众的真实心声、加强食品安全等等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中国各方面现代化的发展,都与台湾回归祖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演变路径看,党中央历代领导集体都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的前提下,与时俱进,不断注入新的思维,并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形成了今天两岸关系向和平稳定方向发展、有利于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积极因素不断增长的局面。进入新世纪,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成为时代的潮流,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两岸加快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也使两岸面临严峻的挑战。“一国两制”是伟大的决策,如何在台湾问题把它落到实处,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14、归根到底,大陆的现代化和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的全面发展,是争取台湾民众的最首要的“工作”,也是抑制“台独”最有力的保障。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展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的向心力提升,两岸必将水到渠成地走向政治统一。参考文献:1、 齐鹏飞 ,1979年3月邓小平与麦理浩的“北京会谈” ,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part2,2008年第01期 2、 孙代尧,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演变论析,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part22007年第03期3、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0页。4、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54页。5、中国现代史 ,王桧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第三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