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333教育综合考研复习笔记要点汇总.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324721 上传时间:2024-09-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33教育综合考研复习笔记要点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333教育综合考研复习笔记要点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333教育综合考研复习笔记要点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333教育综合考研复习笔记要点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333教育综合考研复习笔记要点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33教育综合考研笔记汇总 中国 论语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论著一、 教育学发展阶段1) 实验教育学:用自然科学实验研究方法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关系理论;梅伊曼实验教育学刚要拉伊实验教育学2) 文化教育学:1.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2.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3.教育研究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方法;4.教育目的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培养完整人格5.培养完整人格的途径“陶冶”与“唤醒”建立对话的师生关系。3) 实用主义: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克伯屈“设计教学法”教育及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以学生为中心;4) 制度教育学:1.教育学首先研究教育制度;2.教育中的

2、官僚主义,师生与行政人员间的隔离由教育制度造成;3.教育目的是实现社会变迁;5)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凯洛夫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都是试图以马克思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1.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2.教育起源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3.教育的根本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5.在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又反作用它们,对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6.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研究教育问题。6) 批判教育学:目

3、的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要素敏感起来,即对他们进行“启蒙”达到意识“解放”的目的,从而积极的寻找克服教育及社会不平等和不公平的策略。多样化阶段捷克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近代最早一部教育学著作;“泛智”思想英国 洛克 教育漫话“绅士教育理论体系”法国 卢梭 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德国 康德 哥尼斯堡大学 开设教育学课程;瑞士 裴斯泰洛齐 林哈德与葛杜德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口号;德国 赫巴特 普通教育学现代教育学著作,“班级授课制”“三中心”教育学形式阶段理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特点:1)以习惯的认识为主;2)机械类比,比喻,寓言等思维

4、方式为主;3)没有专门教育语言;4)关于教育的论述包含于哲学或道德论述之中;独立阶段古希腊 柏拉图理想国古罗马 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萌芽阶段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布鲁纳教育过程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获得转化,评价”赞可夫 教学与发展发展性教学,教学要在学生的一般发展上获得尽可能大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 帕雷夫中学给教师的建议关于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观点;巴班斯基 教学过程最优化:预防学生学业不良的方法将现代系统论的方法引进教学的研究。深化阶段1) 教育是培养人为政治,经济服务的;2) 教育与生产关系是直接的,无条件的,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是以生产关系为中介的;

5、3) 教育总是存在于一定社会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教育的性质也发生变化,因此历史性,阶级性是教育的根本社会属性;4) 上层建筑也具有一定的继承成分;二、教育本质的观点1) 教育是通过培养人才来为社会服务的,教育的专门特点决定了它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联系;2) 教育本质是社会性,生产性,阶级性,艺术性,社会实践性等统一;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和社会实践活动1) 教育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制约;2) 教育本来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上产力的双重属性1) 教育劳动是生产劳动;2) 教育具有传递生产劳动经验的职能;3) 教育实

6、现劳动的再生产;4) 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5) 教育与生产力有着直接的联系,为生产所决定。教育即生产力教育即是上层建筑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1)教育的产生是由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决定的,同时也是为社会要求和个体心理水平间的矛盾所规定的。1) 教育的本质不归属与某一范畴,而是有自己的“特殊范畴”;2) 教育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教育是使可以劳动力转变为现实劳动力的基本途径教育的经济功能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的重要因素通过传递一定

7、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使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和完善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生政治建设教育的生态功能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1) 教育对文化的传递;2) 教育对文化的选择;3) 教育对文化的发展;教育的文化功能1) 教育控制人口数量;2) 教育提高人口质量;3) 教育是促进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的重要手段;教育的人口功能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当代的意义:1)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个人社会流动的基础;2)教育是社会流动的主要通道;3)教育的社会

8、流动功能关系人的发展权利的教育资源分配问题;含义: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人生抱负。四、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对教育的关系1)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着教育的性质;2)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的宗旨和目的;3)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4)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着受教育权;5)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政治人口1)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2)人口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3)人口结构对教

9、育结构的影响;4)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质量;文化文化知识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与水平;文化模式制约着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文化传统制约着教育功能与变革;五、教育如何契合现代社会发展1. 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2. 大力发展中职业教育;3.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六、影响人的发展的基础因素1.主要包括遗传-生理前提;环境-给定;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内部人身发展教育对人身心的发展的作用1)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 教育是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3)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学校教育的含义: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个体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身心加以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

10、社会服务的人的活动。七、个体个性化和个体社会化的关系1) 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2) 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3) 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1) 教育促进个体观念的社会化;2) 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3) 教育促进个体智力和能力的社会化;4) 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个体社会化个体个性化1) 教育目的应该是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来制定;2) 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3) 认为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的得到自然发展;代表人物:卢梭 裴斯泰洛齐 福禄培尔八、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1) 教育的目的应以社会需

11、要为根本或出发点;2) 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3) 人的本性是社会性,人的一切发展都依赖于社会;代表人物:孔德 涂尔干 凯兴斯泰纳社会本位论、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实现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1. 人的生产物质生活的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2. 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即个性自由发展;3. 人自身的全面发展;3)精神实质: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九、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实质1) 客观性(社会制约性)2) 规范性3) 历史性4) 强制性教育制度内涵十

12、、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1) 原始社会:没有专门的教育,也没有教育制度;2) 古代阶级社会:古代教育制度简单性,不完整性,非群众性;3) 现代教育:为生产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普及性,群众性,终身教育;广义: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规定的所有的学科综合十一、课程课程狭义:某一门学科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1) 行为主体;2) 行为动词;3) 行为条件;4) 表现程度;课程目标课程理论流派1) 教学科目:古代“六艺”“七艺”;2) 学习经验: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课程并非预先设定的目标,而是学生所体验的经验;3) 文化再生产:课程从一定的社会文化中选择出来的材料,即社会文化在学校生活中的反映

13、;4) 社会改造的过程:课程不是要使学生适应或顺从社会文化,而是要帮助学生摆脱社会制度的束缚;直接经验;间接经验;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内容设计方法直线式与螺旋式;横向式与纵向组织;逻辑顺序和心里顺序;课程内容的组织追求卓越的整体性课程目标;注重课程编制的时代性,基础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讲求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广义: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狭义:学校教学,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的,以特定的文化为对象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教学1) 评定学生操行;2) 了解和研究学生;3) 教导学生学好功课;4) 组织班会活动;5) 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

14、活动;6) 组织学生的劳动;7) 通过家访建立家校联系;8) 协调各方对学生的要求;9) 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班主任工作内容十二、学生学业评价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的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1) 学生认知学习的评价;2) 学生技能学习的评价;3) 学生情感学习的评价;学生学业评价领域十三、品德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品德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并通过价值判断给出相应的结论。 1) 整体印象评价法;2) 操行评价法;3) 操行计量评定法;品德评价的方法综合评

15、价实施的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公平性原则,过养性原则;可行性原则;1) 有利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 可以使课程,教学与教师真正融为一体;3) 也是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4) 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教师职业的价值感和尊严感;5) 有利于教师不断积累实践知识;教师教育研究意义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调查;观察;个案研究;收集研究资料;表达研究结果;十四、教学设计1) 行为主义教育理论:代表人物(桑代克 巴浦洛夫 斯金纳)教学目标: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使引起学生特定的反应;教学过程:在行为后有一定强化性的后果,倘若一种行为

16、得不到强化,它就会消失。2) 认知主义教育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 布鲁纳 加涅)教学目标:教育不仅是要培养成绩优异的学生,而且还要帮助每位学生获得最好的理智发展;3)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教学目标:培养对变化开放的,灵活和适应的人,学会怎样学习并且能够不断学习的人;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教学设计的概念: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1) 以交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2)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教学设计的模式十五、班级管理班级组织建设;班级指的管理;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班级管理内

17、容1) 班级组织的目标是使所有学生获得发展;2) 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3) 情感是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纽带;4) 班级组织中的师与生交往是全面的和多方面的;5) 班主任和教师的人格力量使班级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班级组织的特点班级管理:班主任和教师以关注每个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参与和成长为宗旨,以开放的而非外在控制的方式推进班级发展,共同建设一个和谐与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组织。1) 高度重视教育改革,突出教育的战略地位2) 教改重点转向提高教育质量3) 课程改革是教改的核心4) 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5) 重视提高师资水平6) 教育公平渐成教育改革的主题教育改革的共同特点

18、1) 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2) 从科学主义、经济主义到推崇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3) 从国家主义教育到国际主义教育;4) 从阶段性教育到终身教育当代世界教育思潮的演变1) 全民教育2) 教育民主化3) 教育信息化4) 教育全球化5) 教育个性化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1)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2)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3)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4)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5) 教师劳动的专业性;十六、教师与学生教师的特点“家长代理人”和“朋友”知己者的角色;“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管理者”角色;心里调节者角色;研究者角色;教师的角色扮演求生期:努力适应以求生存;强化期:对学生有了基本了解,把注意力放在有问题学生身上;求新期:开始寻找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成熟期:成为专业人员,能够对教育问题作出反省性思考;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策略了解和研究学社;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尊敬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尊师爱生,互相配合;民生平等,和谐亲密;共享共创,教学相长;良好的师生关系特征1) 生理成熟期提前;2) 学习且能够多元化,实用化;3) 价值观念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4) 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5) 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增多;中学生发展的时代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研究生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