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和经验.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322842 上传时间:2024-09-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和经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和经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和经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和经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和经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和经验姓名:xxx 学号:201401008单位:xxxx日期:2018.12.28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促其发展,它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前进的道路。认真总结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启示。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经验1.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着如何理解它、对待它的争论。在

2、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既长期存在着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企图修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倾向,也长期存在着不顾各国的具体实际,抽象地谈论、搬用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理论原则或具体结论的倾向。可以说,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只有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土地上成长、发展、壮大。1.1.全面深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自近代中国以来,许许多多的先进分子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曾经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政治主张和思想主义,却无一成功。只有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探索中国的

3、前途与命运,发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并引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断走向胜利。可以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探索和付出代价后做出的正确抉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共同理论基础,是引领我们立党兴国的“老祖宗”。完全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论,防止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犯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的错误。尽管现在世界情况有很多新变化,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越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基本规律。所以,无论何时,都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个“老

4、祖宗”绝不能丢弃。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途径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既是在我国胜利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又是正确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规律的重要途径。正如邓小平所言:“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具体说来,做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应坚持:首先,大兴调查之风,真正了解和掌握国情、民情和民意。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仅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5、把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前提,而且还需要通过调查研究,弄清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践基础,即中国的基本国情。调查研究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没有调查研究就不可能产生科学理论。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求真务实,带头进行调查研究,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只有认真地研究中国的实际,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其次,在正确认识和判断中国基本国情和民情的基础上,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建立在对当代中国社会性质和发展水平的

6、科学判断基础上的。认清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一切问题的根本依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形成了一整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中国走上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如果没有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准确认识和把握,我们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就会脱离当代中国实际,从而失去赖以形成的条件和基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也是不可能的。实践表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中国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

7、新问题,得出新结论,用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2.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动力曾任总书记的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是一个前后相继、不断开拓的连续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可以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2.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实际上就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地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与实践

8、过程。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革命都在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前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坚决斗争,对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加以科学地理论概括,从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创立者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而形成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结合起来,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成

9、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分别以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推进理论创新,产生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成为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这些理论都是创造性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中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解决了中国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性的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2.2与时俱进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动力与时俱进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与时

10、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坚持做到与时俱进,才能让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共同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生命线。中国共产党 90 年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理论成果,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指引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行动

11、指南。3.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要与中华文化相融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华文化相交汇的过程。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相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的理论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也必然是一个不断适应和融合的渐进过程,这里面会有斗争、冲突和矛盾,也会在实践中不断的磨合、适应和融合。3.1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融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仅意味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放到中国社会现实中加以运用、检验和发展,把科学社会

12、主义的理想追求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而且还意味着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同中华民族精神相贯通,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更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具有更鲜活的民族表达方式,具有更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多层次、多方面的复合体,其中最深层的、具有永久价值的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是推动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文化相结合,从根本上讲,就是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相结合,就是吸取、融入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同时又赋予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以新的活力和新的内容。只有做到民族精神方面的结合,马克思主义才真正内化成了中华

13、民族的灵魂,才真正地中国化了。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实现民族化,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发展运用带有中国民族的特点。离开了这一点,就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依托,无法成功用其来指导中国的实际。3.2马克思中国化的过程要谨防中国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渗入任何民族、国家的文化都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中国传统文化也不例外。它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有优良传统,也有不良传统。即使是精华、优良传统,也受到历史条件和阶级的限制,不可照搬、照抄,全盘继承。在当今社会上一种尊孔读经热、国学热,其主流是好的、积极的。但是我们一定要警惕中国传统文化中某些消极因素对马克思主义的渗入。做到这一点的重

14、要前提,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要有一个全面的、清醒的、实事求是的认识,要防止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历史文化,防止把糟粕当精华。在高扬民族精神、继承优秀传统时,不要忘记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现代化的负面因素,有了这种警惕,头脑就会更加清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可以得到健康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过程的最终结果就是马克思主义这种来自西方环境的文化通过与中华文化的碰撞、调适与结合,最后使马克思主义更适合中国的基本国情,成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总的说来,向来追求“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主张多样性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和谐。从“和同之辨”到“同归殊途”,形成了中华文化一种海

15、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明、宽容的优秀文化传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基本路径,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能离开中国的传统文化,必须从中华文化内涵与特质的挖掘出发,深入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融合共生,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进程,以民族化、本土化的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4. 群众是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实践主体。一切无产阶级政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实现人民群众的解放,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是否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地位的保证,是无产阶级

16、政党先进性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终目标,就是要通过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从而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过程,归根到底要以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为源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过程,归根到底要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相结合。简言之,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被群众掌握并运用到实际的行动中,才能凸显理论的巨大力量,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4.1用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群众,优质化的队伍是重要前提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首先要用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群众、引导提高群众。推

17、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全党的重要任务,是全社会的重要工作,其前提是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进行准确的把握和运用,又要结合新的实践,在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推进理论创新。如果没有素质过硬的队伍,就无法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因为如果没有优秀的政治品质,说一套,做一套,讲的再好,群众也不会相信,宣传教育就是白费力。如果没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就不可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好、宣讲好,从而也不能达到教育群众的目的。从国家到地方,都需要创造条件,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可靠、功底扎实、熟悉基层、善于运用群众语言进行理论阐释、理论宣讲和理论普及教育的人才队伍,做到既能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进行准确

18、把握和阐释,又能结合实践,在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推进理论创新。这支队伍要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用灵活多样的宣传普及形式,特别是与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联系起来,让群众从内心感到马克思主义就在他们身边、感到马克思主义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在争取群众信任中宣传马克思主义。4.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要不断拓展理论宣传形式和方法提出理论的目的,最终是要影响社会、引领大众,其前提是,理论必须武装群众,被群众接受并掌握。因此,经由“理论化”的理性认识、规范表述而转为“通俗化”的解读和阐释,就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走向大众的必经之途,这样才能实现唤醒大众、启迪大众、教育大众、引领大众的目的。马克

19、思主义中国化主要体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是理论的创新发展和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让人民群众所接受,是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最终归宿,也是让理论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一方面,理论宣传工作要在通俗化、形象化、现代化上下功夫,全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一,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拓展传播渠道,出版一系列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理论刊物,推出一批读者愿看、爱看的文章和书籍,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广播电视理论宣传品牌,在进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普及过程中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各展所长。第二,要重视现代网络技术的运用,打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传播的新平台,办好重

20、点新闻网站理论频道和微博,创建一批思想理论类网站,夯实思想引领的网上阵地。第三,还要注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方式方法,突出重点、简明扼要,依事论理,寓教于乐,寓教于情,透彻地解决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努力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和宣传方式的多样化。另一方面,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考虑广大群众特别是城乡基层群众的接受能力和思维习惯,把深邃的理论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说明白,善于用大实话诠释大道理,使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化为形象的生活逻辑,让科学理论从书斋走进人民大众,融入人们的心灵。可见,大众化离不开

21、通俗化,通俗化是大众化的重要前提。只有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由规范的理论化表述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大众表达,才易于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掌握。当然,决不能把通俗易懂的大众化传播手段简单理解为一味“迎合”所谓“社会的需求”而有意“曲”解科学理论,也不能把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理论简单地等同于生产生活中的某种具体现象而误解科学理论,更不能将严肃、深刻的科学理论进行庸俗化的演绎而扭曲理论。总之,理论只有掌握群众,才有战斗力。“应当大大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使之群众化,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深入到群众中去,找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

22、现实的利益问题,依靠人民群众解决这些问题,便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经之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重而道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处理坚持和发展、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创造;要以宽广的眼光密切观察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积极借鉴吸收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要坚持不懈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头脑,不断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坚信,中国共产党人一定会以新的探索谱写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辉煌。参考文献1 张国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问

23、题研究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2 周有志、贺培育.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哲学M. 南京:红旗出版社,2007.3 陈登才、郑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 北京:我们党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4 张国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5 袁久红.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 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6 李新泰.胡锦涛同志重要论述学习辑要M. 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7 汪青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M. 天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8 丁俊萍、熊启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概论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9 梅荣政、熊启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座丰碑M.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10 杨奎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M. 天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1 侯树栋.我对解放思想的认识和体会J.北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2)12 田克勤.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东北: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