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营养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培养基培养基第一节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微生物的五种营养要素微生物的五种营养要素 营养物质是微生物生存的物质基础,而营养营养物质是微生物生存的物质基础,而营养是微生物维持和延续其生命形式的一种生理过程。是微生物维持和延续其生命形式的一种生理过程。营养物质营养物质:能够满足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能够满足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物质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物质.营
2、养营养:微生物获得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微生物获得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化学组成化学组成元素组成元素组成化合物组成化合物组成C、H、O、N、P、S、K、Mg、Ca、Fe、Mn、硼硼 Cl、Cu、Co、Zn、钼、硒等,其中、钼、硒等,其中C、H、O、N、P、S六种元素占六种元素占菌体干重的菌体干重的97%水水 有机物有机物 无机盐无机盐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二、微生物的五种营养要素二、微生物的五种营养要素碳源 氮源 无机盐 生长因子 水 营养物质按照它们在机体中的生理作用不同,可以将它们区营养物质按照它们在机体中的生理作用不同,可以将它们区分成五大类。分成五大类。凡是
3、能提供微生物细胞物质凡是能提供微生物细胞物质和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和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都称为碳养物质都称为碳 源源。碳 源碳源功能碳源种类碳源功能C素构成细胞及代谢产物的骨架 C素是大多数微生物代谢所需的能量来源 碳源种类无机C源:CO2、碳酸盐,只能被自养微生物利用有机C源:各种糖类,其次是有机酸、醇类、脂类和烃类化合物 对于为数众多的化能异养微生物来说,碳源是兼有能源对于为数众多的化能异养微生物来说,碳源是兼有能源功能营养物。功能营养物。目前在微生物工业发酵中所利用的碳源物质主要是糖类目前在微生物工业发酵中所利用的碳源物质主要是糖类物质、麸皮、米糠等。物质、麸皮、米糠等。实验室
4、常用的碳源主要有葡萄糖、蔗糖、甘露醇、有机实验室常用的碳源主要有葡萄糖、蔗糖、甘露醇、有机酸等酸等.凡是能提供微生物细胞物质和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都称为氮源。氮 源氮源功能氮源种类 为微生物提供合成细胞物质代谢产物的原料,氮源一般不做能源,只有硝化细菌利用铵盐,亚硝酸盐作氮源,同时也作能源。同时也做能源。氮源功能氮源功能氮源种类氮源种类有机态氮:蛋白质及其降解产物 a速性氮源:实验室常用牛肉膏、蛋白 胨、酵母膏做氮源 b迟速性氮源:生产用玉米浆、豆 饼、葵花饼、花生饼等。分子态氮:固氮微生物以分子氮为唯一氮源无机态氮:硝酸盐、铵盐几乎所有微生物能利用无无 机机 盐盐无机盐功能无机盐功能
5、 构成酶活性基的组成成分,维持E活性。Mg、Ca、K是多种E的激活剂 构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调解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PH值和氧化还原电 位作为某些自养微生物的能源和无氧呼吸的氢受体。Zn、Ca、Mn、Co、Mo等等微微量量元元素素,在在微微生生物物培培养养中中有有0.1PPM就就可可以以了了,自自来来水水原原料料中以够用,不需另加。中以够用,不需另加。无机盐种类无机盐种类 构成微生物细胞以构成微生物细胞以C、H、O、N、P、S六种元六种元素为主,约占细胞干重的素为主,约占细胞干重的95以上;以上;Ca、K、Mg、Fe为大量元素,以无机盐阳离为大量元素,以无机盐阳离子形式被吸收,配培养基进要加
6、磷酸盐、硫酸盐。子形式被吸收,配培养基进要加磷酸盐、硫酸盐。微生物生长所必需而且需要量很小,但微生物自身不微生物生长所必需而且需要量很小,但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的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微量有机能合成的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微量有机化合物化合物 称为称为生长因子。生长因子。生生 长长 因子因子根据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及其生理作用可分为:根据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及其生理作用可分为:维生素维生素 氨基酸氨基酸嘌呤或嘧啶碱基嘌呤或嘧啶碱基 水水 水水是是一一切切生生物物生生存存的的基基本本条条件件,微微生生物物的的生生命命活活动动也也离离不不开开水水,微微生生物物细细胞胞含含水水约约占占细细
7、胞胞鲜鲜重重的的7090,水作用是多方面的。,水作用是多方面的。水的功能 是是细细胞胞中中生生化化反反应应的的良良好好介介质质;营营养养物物质质和和代代谢谢产产物物都都必必须须溶溶解解在在水水里里,才才能能被被吸吸收收或或排排出出体(细胞)外。体(细胞)外。水水的的比比热热高高,能能有有效效的的吸吸收收代代谢谢过过程程中中放放出出的的热量,不致使细胞的温度骤然上升。热量,不致使细胞的温度骤然上升。维持细胞的膨压(控制细胞形态)。维持细胞的膨压(控制细胞形态)。第二节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第二节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能否进入细胞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营养物质能否进入细胞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
8、素:营养物质本身的性质(相对分子量、质量、溶解性、营养物质本身的性质(相对分子量、质量、溶解性、电负性等电负性等微生物所处的环境(温度、微生物所处的环境(温度、PHPH等);等);微生物细胞的透过屏障(原生质膜、细胞壁、荚膜等)。微生物细胞的透过屏障(原生质膜、细胞壁、荚膜等)。根据物质运输过程的特点根据物质运输过程的特点,可将物质的运输方式分为可将物质的运输方式分为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促进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主动运输基团转移基团转移自由扩散自由扩散原生质膜是一种半透性膜,营养物质通过原生质膜上的小原生质膜是一种半透性膜,营养物质通过原生质膜上的小孔,由高浓度的胞外环境向低浓度的胞内进行扩散。孔,
9、由高浓度的胞外环境向低浓度的胞内进行扩散。自由扩散特点:自由扩散特点:物质进入细胞的动力是细胞内外的浓度差。这种运输方式不消耗能量 没有特异性,被运输物质不与膜上物质发生任何反应,物质不发生化学变化。水是唯一可以通过扩散自由通过原生质膜的分子,脂水是唯一可以通过扩散自由通过原生质膜的分子,脂肪酸、乙醇、甘油、一些气体(肪酸、乙醇、甘油、一些气体(O2O2、CO2CO2)及某些氨)及某些氨基酸在一定程度上也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基酸在一定程度上也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自由扩散运输物质的种类:自由扩散运输物质的种类:促进扩散也叫协助扩散促进扩散也叫协助扩散促进扩散特点促进扩散特点 物质运输动力
10、是细胞外的浓度差。物质运输动力是细胞外的浓度差。运输过程不消耗能量。运输过程不消耗能量。有有膜膜载载体体参参加加,膜膜载载体体(渗渗透透酶酶)有有特特异异性性。运运输输葡葡萄萄糖糖的的载载体体只只运运输输葡葡萄萄糖糖。这这种种运运输输方方式式多多发发生生在在真真核核微微生生物物,原原核核生生物物少见。少见。促进扩散运输物质的种类:促进扩散运输物质的种类:通过促进扩散进入细胞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氨基酸、单糖、通过促进扩散进入细胞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氨基酸、单糖、维生素及无机盐等。一般微生物通过专一的载体蛋白运输相应维生素及无机盐等。一般微生物通过专一的载体蛋白运输相应的物质,但也有微生物对同一物质的运输
11、由一种以上的载体蛋的物质,但也有微生物对同一物质的运输由一种以上的载体蛋白来完成。白来完成。主动运输主动运输特点:特点:被运送的物质可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内被运送的物质可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内 要消耗能量,必需有能量参加。要消耗能量,必需有能量参加。有膜载体参加,膜载体发生构型变化有膜载体参加,膜载体发生构型变化 被运送物质不发生任何变化。被运送物质不发生任何变化。主动运输是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的一种主要的物主动运输是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的一种主要的物质运输方式。质运输方式。通通过过这这种种方方式式运运输输方方式式吸吸收收的的营营养养物物质质:有有糖糖类类(乳乳糖糖、半半乳乳糖糖、阿阿拉拉伯伯糖糖等等
12、)、氨氨基基酸酸、核核苷苷、钾离子等。钾离子等。主动运输运输物质的种类:主动运输运输物质的种类:基基 团团 转转 位位 基团转位:是在研究糖的运输时发现的一种主动运输方式。运输过程中需要能量,被运输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运输叫基团移位。许多糖就是靠基团移位进行运输的。这种运输方式是微生物通过磷酸转移酶系统(PTS)来运输营养物质的。E糖糖-P 膜外内EE-PP-HPrHPrPEP丙酮酸E糖基团移位磷酸转移磷酸转移E系统(系统(PTS)酶酶(非特异性)(非特异性)酶酶 酶酶 热稳定蛋白热稳定蛋白HPr(非特异性)(非特异性)在在PTS运输系统中,除运输系统中,除E 位位于细胞膜上外,其余三种成分都
13、于细胞膜上外,其余三种成分都存在于细胞质中。在糖的运输过存在于细胞质中。在糖的运输过程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上的磷程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上的磷酸通过酸通过E、HPr和和E 逐渐磷逐渐磷酸化,最后在酸化,最后在E 的作用下,的作用下,E 所携带的磷酸交给糖,生成磷酸糖释放于细胞质中。如大肠杆菌对葡萄糖吸收所携带的磷酸交给糖,生成磷酸糖释放于细胞质中。如大肠杆菌对葡萄糖吸收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乳糖吸收的结果表明,这些糖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了磷酸化。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乳糖吸收的结果表明,这些糖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了磷酸化。E磷酸化:磷酸化:PEP上的磷酸通过高能磷酸键结合到上的磷酸通过高能磷酸键结合到E的组
14、的组氨酸上氨酸上。PEP+E EP+P+丙酮酸丙酮酸磷酸糖生成:磷酸从磷酸糖生成:磷酸从E 转移到转移到E II,再转移到糖上,再转移到糖上,最后生成的磷酸糖释放到细胞质中。最后生成的磷酸糖释放到细胞质中。糖糖+E P-P-糖糖P P+E E HPr磷酸化:磷酸化:磷酸从磷酸从E转移到转移到HPr的组氨酸上。的组氨酸上。EP+P+HPr HPr P+P+E E 磷酸化:磷酸化:磷酸从磷酸从HPr转移到专一性的酶转移到专一性的酶E 上,以共上,以共价键与价键与E 的组氨酸或谷氨酸结合,的组氨酸或谷氨酸结合,E 的三个亚基同时被磷酸化。的三个亚基同时被磷酸化。HPr P+P+E E P+P+HPr
1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乳糖吸收过程概括如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乳糖吸收过程概括如下:基团转移运输物质的种类:基团转移运输物质的种类:基团转移主要存在于厌氧型和兼性厌氧型细胞中基团转移主要存在于厌氧型和兼性厌氧型细胞中,主要主要用于糖的运输,脂肪酸、核苷、碱基等也可以通过这用于糖的运输,脂肪酸、核苷、碱基等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运输。种方式运输。基团转移运输特点:被运送的物质可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内被运送的物质可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内 需要磷酸酶系统进行催化需要磷酸酶系统进行催化 被运输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被磷酸化被运输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被磷酸化 需要能量需要能量比较项目比较项目 单纯扩散单纯扩散 促进扩散促
16、进扩散 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基团移位基团移位特异载体蛋白特异载体蛋白 无无 有有 有有 有有运送速度运送速度 慢慢 快快 快快 快快溶质运送方向溶质运送方向 由浓至稀由浓至稀 由浓至稀由浓至稀 由稀至浓由稀至浓由稀至浓由稀至浓平衡时内外浓度内外相等平衡时内外浓度内外相等 内外相等内外相等 内部高内部高内部高内部高运送分子运送分子 无特异性无特异性 特异性特异性 特异性特异性特异性特异性能量消耗能量消耗 不需要不需要 需要需要 需要需要需要需要运送前后溶质分子不变运送前后溶质分子不变 不变不变 不变不变改变改变载体饱和效应载体饱和效应无无 有有 有有 有有与溶质类似物与溶质类似物 无竞争性无竞争性
17、有竞争性有竞争性有竞争性有竞争性有竞争性有竞争性运送抑制剂运送抑制剂 无无 有有 有有 有有运送对象举例运送对象举例 水、水、O O2 2 糖、糖、SOSO4 42-2-氨基酸、乳糖氨基酸、乳糖 葡萄糖葡萄糖 嘌呤嘌呤四种运送营养方式的比较四种运送营养方式的比较根据碳源、能源及电子供体性质的不同根据碳源、能源及电子供体性质的不同,可将微生物可将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分为:的营养类型分为:光能无机营养型光能无机营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化能无机营养型化能无机营养型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有机营养型第三节第三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微生物的营养类型1 1光能无机营养型(光能自养型)光能无机营养型(光能自养
18、型)特点:特点:能以能以CO2为主要唯一或主要碳源;进行光合作用获取生为主要唯一或主要碳源;进行光合作用获取生长所需要的能量;以无机物如长所需要的能量;以无机物如H2、H2S、S等作为供氢体或电子等作为供氢体或电子供体,使供体,使CO2还原为细胞物质;能够在完全无机的环境中生长。还原为细胞物质;能够在完全无机的环境中生长。例如,藻类及蓝细菌等和植物一样,以水为电子供体例如,藻类及蓝细菌等和植物一样,以水为电子供体(供氢体),进行产氧型的光合作用,合成细胞物质。(供氢体),进行产氧型的光合作用,合成细胞物质。CO2+2H2S光能光能光合色素光合色素 CH2O+2S+2S+H2OCO2+2H2O光
19、能光能叶绿素叶绿素 CH2O+O2 紫硫细菌和绿硫细菌含细菌叶绿素,以紫硫细菌和绿硫细菌含细菌叶绿素,以H2S、S、Na2S2O3为电为电子供体进行不放氧的光合作用,产生细胞物质。并伴随硫元素的产子供体进行不放氧的光合作用,产生细胞物质。并伴随硫元素的产生。利用生。利用H2S的反应如下:的反应如下:产生的元素硫或是积累到细胞内或是分泌到细胞外。产生的元素硫或是积累到细胞内或是分泌到细胞外。2 2光能有机营养型(光能异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光能异养型)特点:特点:具有光合色素,能利用光能具有光合色素,能利用光能。不能以不能以CO2CO2为主要或唯一为主要或唯一的碳源;以有机物作为碳源和供氢体,利
20、用光能将的碳源;以有机物作为碳源和供氢体,利用光能将CO2CO2还原为细还原为细胞物质;在生长时大多数需要外源的生长因子;胞物质;在生长时大多数需要外源的生长因子;例如,红螺菌属中的一些细菌能利用异丙醇作为供氢体,将例如,红螺菌属中的一些细菌能利用异丙醇作为供氢体,将CO2还原成细胞物质,同时积累丙酮。还原成细胞物质,同时积累丙酮。CHOH+CHOH+CO2H H3 3C CH H3 3C C2光能光能光合色素光合色素2 CH2 CH3 3C0CHC0CH3 3+CH2O+H2O光能自养型和光能自养型和光能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区别在于供氢体和电子光能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区别在于供氢体和电子供体来源
21、不同,光能异养型虽然能利用供体来源不同,光能异养型虽然能利用CO2但必须在有机物存但必须在有机物存在的情况下才能生长。他们都能利用光能生长。在的情况下才能生长。他们都能利用光能生长。3 3化能无机营养型(化能自养型)化能无机营养型(化能自养型)特点:特点:生长所需要的能量来自无机物氧化过程中放出的化学能;生长所需要的能量来自无机物氧化过程中放出的化学能;以以CO2或碳酸盐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进行生长时,利用或碳酸盐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进行生长时,利用H2、H2S、Fe2+、NH3或或NONO2 2-等作为电子供体使等作为电子供体使CO2还原成细胞物质。还原成细胞物质。这类细菌这类细菌包括硫细菌、硝
22、化细菌、包括硫细菌、硝化细菌、H细菌、铁细菌等,硫细菌和硝化细菌与细菌、铁细菌等,硫细菌和硝化细菌与生产密切相关。生产密切相关。如如FeO硫杆菌可把可将硫杆菌可把可将S或硫代硫酸盐氧化成硫酸和将氧化亚铁氧化成高铁的或硫代硫酸盐氧化成硫酸和将氧化亚铁氧化成高铁的能力,氧化率达能力,氧化率达95100并放出能量并放出能量 2FeS2+7O2+2HO2 2FeSO4+2H2SO4 2FeSO4+2H2SO4+1/2O2 Fe2(SO4)+HO2 生成的生成的Fe2(SO4)是强氧化剂和溶剂,可溶解矿石。如溶解铜矿()是强氧化剂和溶剂,可溶解矿石。如溶解铜矿(CuS),),从中浸出铜元素。从中浸出铜元
23、素。CuS+Fe2(SO4)Cu SO4+2FeSO4+S 溶出的溶出的Cu SO4 液再加入铁屑、废铁等便可将铜置换出来。生成的液再加入铁屑、废铁等便可将铜置换出来。生成的FeSO4和和S还还可在这类细菌作用下再次氧化成可在这类细菌作用下再次氧化成H2SO4和和Fe2(SO4),而循环使用。),而循环使用。用这类微生物来开矿冶金称为细菌冶金,是开采贫矿和尾矿的有效用这类微生物来开矿冶金称为细菌冶金,是开采贫矿和尾矿的有效办法,用细菌浸出办法,用细菌浸出Fe的速度比完全氧化快的速度比完全氧化快5660倍。倍。4 4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异养型)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异养型)特点:特点:生长所需要的
24、能量均来自有机物氧化过程中放出的化学生长所需要的能量均来自有机物氧化过程中放出的化学能;能;生长所需要的碳源主要是一些有机化合物,如淀粉、糖类、生长所需要的碳源主要是一些有机化合物,如淀粉、糖类、纤维素、有机酸等。有机物通常既是碳源也是能源纤维素、有机酸等。有机物通常既是碳源也是能源;以有机或无以有机或无机含氮化合物为氮源,合成细胞物质机含氮化合物为氮源,合成细胞物质 大多数细菌、真菌、原生动物都是化能有机异养型微生物;大多数细菌、真菌、原生动物都是化能有机异养型微生物;所有致病微生物均为化能有机异养型微生物;所有致病微生物均为化能有机异养型微生物;由于栖息场所和摄取养料不同,可将异养微生物分
25、为腐生型和寄由于栖息场所和摄取养料不同,可将异养微生物分为腐生型和寄生型两大类。生型两大类。腐生型:利用无生命的有机物获得营养物质。腐生型:利用无生命的有机物获得营养物质。寄生型:从活的寄生体内获取营养物质,如病毒。寄生型:从活的寄生体内获取营养物质,如病毒。中间类型(兼性腐生或兼性寄生)如结核杆中间类型(兼性腐生或兼性寄生)如结核杆 地菌、痢疾杆菌地菌、痢疾杆菌就是兼性寄生菌。就是兼性寄生菌。以上四种营养类型划分不是绝对的 红螺菌既可利用光能,也可利用(黑暗)氢单胞菌是异养和自养的过渡型(称兼性自养型)自养与异养的区别不再能否利用CO2,而在于是否以CO2式.碳酸盐为唯一的碳源。自养型以无机
26、碳化物为碳源,异养型虽然也可利用CO2,但必须在有机碳存在情况下。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微生物的营养类型第四节第四节 培培 养养 基基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任何培养基都应该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六大营养要素:任何培养基都应该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六大营养要素:碳源、氮源、无机盐、能源、生长因子、水碳源、氮源、无机盐、能源、生长因子、水一、配制培养基的基本原则一、配制培养基的基本原则 (一)目的明确(一)目的明确 (二)(二)营养协调营养协调 (三)理化条件适宜(三)理化条件适宜 (四)经济节约(四
27、)经济节约(一)目的明确(一)目的明确 培养什么微生物培养什么微生物 为了得到菌种还是代谢产物为了得到菌种还是代谢产物 用于实验室还是发酵生产用于实验室还是发酵生产(二)营养协调(二)营养协调 1 1 培养丰富培养丰富 2 2 营养物质的浓度要合适营养物质的浓度要合适 3 3 营养物质之间的配比要适中营养物质之间的配比要适中 碳氮比(碳氮比(C CN N比)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比)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产物的积累。长繁殖和代谢产物的积累。(三)理化条件适宜(三)理化条件适宜 1pH值值 细菌细菌 放线菌放线菌 酵母菌酵母菌 霉菌霉菌 最适最适pH 范围范围 78 7.58.5 3.86.
28、0 4.05.8常用的缓冲物质常用的缓冲物质:磷酸盐磷酸盐 碳酸钙碳酸钙 2渗透压渗透压 3.氧化还原电位氧化还原电位(四)经济节约(四)经济节约 遵循以粗代精,以野代家,以废代好,以遵循以粗代精,以野代家,以废代好,以简代繁,以纤代糖,以国产代进口等原则。简代繁,以纤代糖,以国产代进口等原则。培养基的类型及应用培养基的类型及应用培养基种类繁多,根据其成分、物理状态和用培养基种类繁多,根据其成分、物理状态和用途可将培养分成多种类型。途可将培养分成多种类型。按按成成分分不不同同划划分分天然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含用化学成分还不清楚或化学成含用化学成分还不清楚或化学成分不恒定的天然有
29、机物分不恒定的天然有机物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麦芽汁培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麦芽汁培养基养基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成的培养基高氏高氏1 1号培养基、查氏培养号培养基、查氏培养基基半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化学成分部分了解化学成分部分了解,部分为天然的物部分为天然的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豆马铃薯蔗糖培养基、豆芽汁蔗糖培养基芽汁蔗糖培养基按按物物理理状状态态不不同同划划分分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凝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凝固剂,使其成为固体状态,琼脂含剂,使其
30、成为固体状态,琼脂含量一般为量一般为1.5%-2.0%1.5%-2.0%固体培养基常用来进行微生物的分固体培养基常用来进行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活菌计数及菌种保藏离、鉴定、活菌计数及菌种保藏 琼脂含量一般为琼脂含量一般为0.2%-0.7%观察微生物的运动特征、分类鉴观察微生物的运动特征、分类鉴定及噬菌体效价滴定定及噬菌体效价滴定 不加任何不加任何凝固剂凝固剂大规模工业生产及在实验室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及在实验室进行微生物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方面的微生物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研究 特殊营养物质包括血液、血清、酵特殊营养物质包括血液、血清、酵母浸膏、动植物组织液等母浸膏、动植物组织液等按按用用途途不不
31、同同划划分分基础培养基基础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需的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用来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用来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培养基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质制成的一类营养丰富的培养基物质制成的一类营养丰富的培养基微生物产生某种代谢产物,与培养微生物产生某种代谢产物,与培养基中的特殊化学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基中的特殊化学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变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变化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的
32、培养基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最常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最常用的基础培养基用的基础培养基加富培养基加富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特殊营养物质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生长,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三、培养基的制备步骤:三、培养基的制备步骤:原料(天然原料或药品)称量原料(天然原料或药品)称量混合溶解(加热沸腾)混合溶解(加热沸腾)过滤过滤分装容器分装容器调整调整PH备用备用定容定容消毒或灭菌消毒或灭菌保温实验保温实验小小 结结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
33、成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微生物的六种营养要素微生物的六种营养要素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促进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主动运输基团转移基团转移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光能无机营养型光能无机营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化能无机营养型化能无机营养型 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有机营养型培养基培养基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培养基的类型及应用培养基的类型及应用本章拓展思考题本章拓展思考题1 1、根根据据本本章章所所学学理理论论知知识识,利利用用葡葡萄萄糖糖作作为为唯唯一一碳碳源源和和能能源源的的微微生生物物应应属属于于哪哪一一类类营营养养类类型型?利利用用元元素素硫硫作作为为能能源源的的微微生生物物属属于于哪哪一一类类营营养养类类型型?若若后后一一种种微微生生物物利利用用COCO2 2作为唯一碳源生长,又属于哪一类营养类型?作为唯一碳源生长,又属于哪一类营养类型?2 2、你你如如何何根根据据本本章章学学到到的的知知识识去去选选用用及及配配制制不不同同的的培培养养基基从从自自然然界界中中分分离离、纯纯化化不不同同类类群群或或具具有有不不同同特特性性的的微微生物菌株?生物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