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JJF 1261.12-2017 微型计算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高清版).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32011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48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JJF 1261.12-2017 微型计算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高清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JJF 1261.12-2017 微型计算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高清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JJF 1261.12-2017 微型计算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高清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JJF 1261.12-2017 微型计算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高清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JJF 1261.12-2017 微型计算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高清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 J F1 2 6 1.1 22 0 1 7微型计算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R u l e so fM e t r o l o g yT e s t i n gf o rE n e r g yE f f i c i e n c yo fM i c r o c o m p u t e r s 2 0 1 7-0 9-2 6发布2 0 1 8-0 3-2 6实施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 发 布微型计算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R u l e so fM e t r o l o g yT e s t i n gf o rE n e r g yE f f

2、 i c i e n c yo fM i c r o c o m p u t e r sJ J F1 2 6 1.1 22 0 1 7代替J J F1 2 6 1.1 22 0 1 3 归 口 单 位:全国法制计量管理计量技术委员会能效标识计量检测分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泰瑞特检测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委托全国法制计量管理计量技术委员会能效标识计量检测分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J J F1 2 6 1.1 22 0 1 7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武 彤(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杭晨哲(中国计量科学研

3、究院)安创文(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参加起草人:周登锦(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韩正涛(北京泰瑞特检测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李 诺(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J J F1 2 6 1.1 22 0 1 7目 录引言()1 范围(1)2 引用文件(1)3 术语和计量单位(1)3.1 关闭状态(1)3.2 睡眠状态(1)3.3 空闲状态(1)3.4 典型能源消耗(2)3.5 微型计算机能效限定值(2)4 概述(2)5 计量要求(2)5.1 能源效率标识标注(2)5.2 能效指标(能源消耗量)(2)5.3 能效等级(4)6 检测条件(5)6.1 环境条件(5)6.2 检测设备(5)6.3 测量不确定度

4、(5)7 检测项目和方法(5)7.1 抽样原则和方法(5)7.2 样本检测(5)7.3 原始记录(7)7.4 数据处理(7)8 检测结果(7)8.1 能效指标(能源消耗量)计量检测结果合格判据(7)8.2 检测结果评定准则(8)8.3 检测报告(8)附录A 微型计算机典型能源消耗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1 0)附录B 微型计算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抽样单(格式)(1 6)附录C 微型计算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原始记录(格式)(1 7)附录D 微型计算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报告(格式)(2 0)J J F1 2 6 1.1 22 0 1 7引 言 为了规范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管理的微型计算机的能源效率计量检测工作

5、,依据 用能产品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J J F1 2 6 1.12 0 1 7)的要求,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代替J J F1 2 6 1.1 22 0 1 3,与J J F1 2 6 1.1 22 0 1 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本规范主要变化如下:本规范名称由“微型计算机能源效率标识计量检测规则”改为“微型计算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5.1能源效率标识标注”增加“能效信息码”和“能效 领跑者信息”等要求;原始记录格式和检测报告格式做相应修改(附录C,附录D)。本规范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 J F1 2 6 1.1 22 0 1 3。J J F1 2 6 1.1 22 0 1 7微型计算

6、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台式微型计算机、具有显示功能的一体式台式微型计算机(简称“一体机”)和便携式计算机(以上统称“微型计算机”)的能源效率计量要求、计量检测程序、计量检测方法、计量检测结果评定准则和检测报告等内容。本规范适用于普通用途微型计算机,不适用于工作站及工控机;不适用于具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独立图形显示单元的微型计算机;不适用于电源额定功率大于7 5 0 W的微型计算机;也不适用于显示屏对角线小于0.2 9 46m(1 1.6i n)的便携式计算机及一体机。本规范适用于微型计算机能源效率计量监督检测,委托检测可参考本规范进行。生产和销售微型计算机产品的单位亦可参照本规

7、范进行检测。接受检测的微型计算机应是生产者自检合格的产品,或者是销售者进口、销售的商品。2 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J J F1 2 6 1.12 0 1 7 用能产品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G B/T2 8 2 92 0 0 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 B2 8 3 8 02 0 1 2 微型计算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3 术语和计量单位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 关闭状态 o f fm o d e微型计算机连接到电网电源上功率最低的状态

8、。注:适用高级配置和电源管理接口(A C P I)的微型计算机其关闭状态对应A C P I中的S 5状态。3.2 睡眠状态 s l e e pm o d e微型计算机在不关闭情况下能耗较低的状态。该状态可由用户选择进入,也可由微型计算机一段时间不工作后自动进入。注:适用高级配置和电源管理接口(A C P I)的微型计算机其睡眠状态通常相当于A C P I中的S 3状态。3.3 空闲状态 i d l em o d e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已加载完毕、用户配置文件已创建、只提供系统默认的基本应用的状态。1J J F1 2 6 1.1 22 0 1 73.4 典型能源消耗 t y p i c a l e

9、 n e r g yc o n s u m p t i o n;T E C微型计算机按照本规范所规定试验和计算方法得出的年能源消耗量,单位为k Wh。3.5 微型计算机能效限定值 t h em i n i m u ma l l o w a b l ev a l u e so fe n e r g ye f f i c i e n c yf o rm i c r o c o m p u t e r s 在本规范规定试验条件下,微型计算机所允许的最大的典型能源消耗。4 概述微型计算机是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管理的产品。微型计算机是在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础上配置必要的外围设备和系统软件构成的实体,微型计

10、算机硬件系统以中央处理器(C P U)为核心,包括R AM、R OM和I/O接口电路以及实体内配接的外围设备电源或扩充单元等硬件设备。5 计量要求5.1 能源效率标识标注微型计算机的能源效率标识应加施在本体,或最小包装的明显部位。能源效率标识标注的信息包括生产者名称(或简称)、规格型号、能效等级、典型能源消耗(k Wh)、产品类型、依据的能源效率强制性国家标准编号、能效信息码和能效“领跑者”信息等内容。能源效率标识的样式应符合微型计算机能源效率标识标注的要求,计量单位的标注应符合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要求。注:能效“领跑者”信息仅针对列入国家能效“领跑者”目录的产品。5.2 能效指标(能源消耗量)

11、微型计算机的能效指标(能源消耗量)以典型能源消耗标注。能源效率标识的典型能源消耗标注值应符合G B2 8 3 8 02 0 1 2对典型能源消耗限定值的要求。微型计算机能效限定值为表1中能效等级的3级。表1中微型计算机的类型可以通过查表2确定,表1中微型计算机附加功耗因子之和(Ef a)可以通过查表3确定,表3中独立显示单元的分类可以通过查表4确定。微型计算机的典型能源消耗实测值应不大于典型能源消耗的限定值,且微型计算机的典型能源消耗实测值应不大于典型能源消耗的标注值。表1 微型计算机能效等级kWh微型计算机类型能源消耗1级2级3级台式微型计算机及一体机A类9 8.0+Ef a1 4 8.0+

12、Ef a1 9 8.0+Ef aB类1 2 5.0+Ef a1 7 5.0+Ef a2 2 5.0+Ef aC类1 5 9.0+Ef a2 0 9.0+Ef a2 5 9.0+Ef aD类1 8 4.0+Ef a2 3 4.0+Ef a2 8 4.0+Ef a2J J F1 2 6 1.1 22 0 1 7表1(续)微型计算机类型能源消耗1级2级3级便携式计算机A类2 0.0+Ef a3 5.0+Ef a4 5.0+Ef aB类2 6.0+Ef a4 5.0+Ef a6 5.0+Ef aC类5 4.5+Ef a7 5.0+Ef a1 2 3.5+Ef a 注:Ef a为微型计算机附加功能功耗因

13、子之和。表2 微型计算机分类类型配置说明台式微型计算机及一体机便携式计算机A类下列B类、C类、D类配置以外的台式微型计算机及一体机下列B类、C类配置以外的便携式计算机B类中央处理器(C P U)物理核心数为2,系统内存大于等于2G B具有独立图像显示单元(G P U)C类中央处理器(C P U)物理核心数大于2,且至少具有以下特征中的一条:a)系统内存大于等于2G B;b)具有独立图形显示单元(G P U)中央处理器(C P U)物理核心数大于等于2,系统内存大于或等于2G B,具有独立图形显示单 元(G P U)且 显 存 位 宽 大 于 或 等 于1 2 8位D类中央处理器(C P U)物

14、理核心数大于或等于4,且至少具有以下特征中的一条:a)系统内存大于等于4G B;b)具有独立图形显示单元(G P U)且显存位宽大于等于1 2 8位 注:分类应具有唯一性,符合D类的不应划分到C类。3J J F1 2 6 1.1 22 0 1 7表3 微型计算机附加功能功耗因子kWh功能附加功能功耗因子台式微型计算机及一体机A类便携机B类便携机C类便携机附加功能说明内存1.0/(1 G B)(微型计算机总内存容量-基本内存容量)0.4/(1G B)(微型计算机总内存容量-基本内存容量)当微型计算机内存容量大于基本内存容量时,适用本因子,单位为G B。其中,A、B、C类台式微型计算机基本内存容量

15、为2G B,D类台式微型计算机基本内存容量为4G B,便携机基本内存容量为4G B具有独立显示单元(G P U)4 64G 1类独立显示单元7 01 2G 2类独立显示单元9 52 43 7G 3类独立显示单元1 4 03 64 9G 4类独立显示单元3 9 41 4 61 5 9G 5类独立显示单元内部存储2 5附加硬盘数3附加硬盘数附加硬盘数=微型计算机硬盘数-1表4 独立显示单元分类独立显示单元类型显存带宽(F B BW)/(G B/s)G 1F B BW1 6G 21 6F B BW3 2G 33 2F B BW6 4G 46 41 2 8独立显示单元显存带宽按式(1)计算:F B B

16、W=D RDW810 0 0(1)式中:F B BW 独立显示单元显存带宽,G B/s;D R 显存等效频率,MH z;DW 显存位宽,位。5.3 能效等级微型计算机使用的能源效率标识标注的能效等级应符合G B2 8 3 8 02 0 1 2对能效等级的要求。微型计算机的能效等级指标见表1。根据典型能源消耗实测值确定的能效等级应不低于标注的能效等级。4J J F1 2 6 1.1 22 0 1 76 检测条件6.1 环境条件6.1.1 环境温度:1 82 8。6.1.2 相对湿度:2 5%7 5%。6.1.3 大气压强:8 6k P a 1 0 6k P a。6.1.4 试验区域无明显空气对流

17、。6.1.5 不存在影响检测的机械振动与电磁干扰。6.2 检测设备6.2.1 数字功率计(具有有功功率积分功能)a)功率测量范围:0W10 0 0W;b)功率测量最大允许误差:(0.1%读数+0.1%量程);c)时基信号最大允许误差:0.0 5%;d)波峰因子:不小于3;e)测量频率范围:0H z 3k H z。6.2.2 供电电源(供微型计算机使用)电压:(2 2 02.2)V;频率:(5 00.5)H z;电源总谐波失真2%。6.3 测量不确定度微型计算机典型能源消耗计量检测结果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r e l(T E C)应优于3.0%(k=2)。7 检测项目和方法7.1 抽样原则和方法微型

18、计算机的计量检测样本应在生产者自检合格的产品或者是销售领域的商品中随机抽取。对检测批计量检测的,按照G B/T2 8 2 92 0 0 2中一次抽样方案抽取样本。在生产企业成品库内或生产线末端抽样时,批量原则上应不少于5 0台。随机抽样的样本量4台,其中2台用于检测,另2台用于备样。对样本计量检测的,在生产企业成品仓库内或生产线末端抽样时,批量可少于5 0台。随机抽样的样本量为2台,其中1台用于检测,另1台用于备样。在销售领域抽样时,批量应不少于2台,抽样的样本量2台,其中1台用于检测,另1台用于备样。抽样时应填写微型计算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抽样单(抽样单格式见附录B)。7.2 样本检测7.2.

19、1 标识标注的检查根据5.1的要求对微型计算机使用的能源效率标识进行检查。7.2.2 能效指标(能源消耗量)的检测7.2.2.1 待测微型计算机设置待测微型计算机设置如下:5J J F1 2 6 1.1 22 0 1 7a)待测微型计算机应使用销售包装内配备的键盘、鼠标等配件。销售包装内未配备鼠标和键盘的台式微型计算机和一体机应配置无附加功能的鼠标和键盘;b)微型台式计算机(不包括一体机和便携式计算机)应配置外接显示器,外接显示器能耗不应包括在待测微型计算机能耗中;c)具有指点杆、触控板或触控屏的便携式计算机不需连接独立的键盘或鼠标;d)便携式计算机应采用销售包装内配备的外部电源,测试中不安装

20、电池组。当微型计算机不安装电池组无法工作或者电池组无法拆卸时,测试应在电池充满电的状态下连接外部电源进行;e)台式微型计算机显示器桌面背景为固定颜色位图 红绿蓝(R G B)值为1 3 0,1 3 0和1 3 0,分辨率设置为最高,但像素不超过19 2 012 0 0,显示器亮度设定为出厂设置。便携式计算机、一体机分辨率设置显示器分辨率对应的物理分辨率,应通过电源管理设置功能设定屏幕在进入空闲状态后1m i n内关闭;f)微型计算机进入睡眠状态的预设时间应关闭或设置为3 0m i n,避免微型计算机在空闲状态测试时进入睡眠状态;g)微型计算机采用生产者声明支持的操作系统。优先采用获得样本时预装

21、的操作系统,如果预装无法直接实施典型能源消耗检测的操作系统,则采取生产者声明所支持的操作系统中的任意一种;h)应安装微型计算机所附带的驱动程序,如果销售包装内没有附带驱动程序或者驱动程序不完整,使用官方网站最新公布的驱动程序,使微型计算机能够正常工作。7.2.2.2 典型能源消耗的测量微型计算机典型能源消耗按以下步骤进行测量:a)待测微型计算机初始安装完毕,接入活动的以太网,微型计算机的无线网络模块及设备间无线传输协议模块应关闭。当微型计算机只能提供无线网络或设备间无线传输协议接入时,应只连接一种活动的无线接入方式;b)连接测量设备和待测微型计算机,接通测量设备电源并处于规定的试验条件;c)启

22、动微型计算机并等待操作系统加载完毕;d)记录微型计算机基本数据,包括型号、操作系统名称及其版本、处理器类型和速度、内存及其最大容量、显示单元类型等;e)确保微型计算机设置与出厂配置相同,调整显示设置到7.2.2.1e)的测试要求;f)关闭微型计算机;g)连续记录微型计算机关闭状态的有功功率和测试时间,测试时间不少于5m i n,读数频率不小于1次/s,取算术平均得到Po f f,或者使用具备数字积分功能的功率计监测不少于5m i n,根据实测电能消耗计算得到Po f f;h)打开微型计算机,待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加载完毕后,设置微型计算机进入空闲状态,保持主硬盘为不关闭状态(但带有非易失性高速缓

23、存器的主硬盘应关闭),追加硬盘处于出厂设置状态,将测试设备读数清零,连续记录微型计算机进入空闲状态后5m i n到1 5m i n间的有功功率和测试时间,测试时间不少于5m i n,读数频率不小于6J J F1 2 6 1.1 22 0 1 71次/s,取算术平均得到Pi d l e,或者使用具备数字积分功能的功率计监测不少于5m i n,根据实测电能消耗计算得到Pi d l e;i)打开微型计算机,待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加载完毕后,设置微型计算机进入睡眠状态,将测试设备读数清零,连续记录微型计算机睡眠状态的有功功率和测试时间,测试时间不少于5m i n,读数频率不小于1次/s,取算术平均得到P

24、s l e e p,或者使用具备数字积分功能的功率计监测不少于5m i n,根据实测电能消耗计算得到Ps l e e p;关闭微型计算机。j)微型计算机典型能源消耗按式(2)计算:T E C=3 6 52 4h10 0 0Po f fTo f f+Ps l e e pTs l e e p+Pi d l eTi d l e()(2)式中:Po f f 微型计算机关闭状态功耗,W;To f f 微型计算机年关闭状态时间所占百分比,查表5获得;Ps l e e p 微型计算机睡眠状态功耗,W;Ts l e e p 微型计算机年睡眠状态时间所占百分比,查表5获得;Pi d l e 微型计算机空闲状态功

25、耗,W;Ti d l e 微型计算机年空闲状态时间所占百分比,查表5获得。表5 微型计算机各状态所占时间百分比状态台式微型计算机及一体机便携机关闭状态5 5%6 0%睡眠状态5%1 0%空闲状态4 0%3 0%7.2.3 能效等级的确定根据微型计算机典型能源消耗的实测值,按5.3的要求确定能效等级。注:应用典型能源消耗实测值确定能效等级时,应考虑计量检测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7.3 原始记录计量检测的原始记录应包含微型计算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所要求的必要信息,记录中列出的项目应准确填写。测量结果、数据和计算应在检测时予以记录。记录应包括检测人员和结果核验人员的签名。原始记录格式见附录C。7.4 数

26、据处理按本规范规定的样本检测要求测量微型计算机的典型能源消耗并按以下要求进行数据修约:典型能源消耗测量值结果用kWh表示,数据修约后保留一位小数。8 检测结果8.1 能效指标(能源消耗量)计量检测结果合格判据8.1.1 合格判据原则微型计算机典型能源消耗计量检测结果的合格评定采用宽限判据原则。7J J F1 2 6 1.1 22 0 1 7采用宽限判据时,微型计算机典型能源消耗的标注值、限定值有效位数按增加一位处理。8.1.2 合格判据微型计算机典型能源消耗计量检测结果的合格评定考虑测量结果扩展不确定度U(k=2)的影响,实测值位于下述区间的判定为合格:典型能源消耗:实测值限定值+U(T E

27、C)且实测值标注值+U(T E C)。8.2 检测结果评定准则8.2.1 能源效率标识标注评定准则能源效率标识标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评定为能源效率标识标注不合格:a)能源效率标识不符合5.1对微型计算机能源效率标识要求的;b)未按规定的标识样式进行标注的;c)未按规定要求正确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d)根据实际配置确定的产品类型与表2不符合的;e)标注的典型能源消耗大于根据其实际配置计算出的典型能源消耗限值的。8.2.2 典型能源消耗评定准则典型能源消耗标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评定为典型能源消耗不合格:a)典型能源消耗标注值不符合5.2对典型能源消耗能效限定值要求的;b)典型能源消耗实测值不

28、符合8.1.2规定的。8.2.3 能效等级评定准则能效等级标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评定为能效等级不合格:a)标注的能效等级不符合5.3对能效等级要求的;b)根据典型能源消耗实测值确定的能效等级低于标注的能效等级的。8.2.4 检测批评定准则根据G B/T2 8 2 92 0 0 2,取不合格质量水平R Q L=4 0,判别水平I,选择一次抽样方案,确定合格判定数A c=0,不合格判定数R e=1。2个检测样本中有1个不合格的,评定为检测批不合格。8.2.5 备用样本检测当样本检测不合格时,允许对备样进行检测,检测结论按备样检测结果做出。8.3 检测报告应准确、客观和规范地报告检测结果,出具检测

29、报告。检测报告应包括足够的信息,报告中的结论应按8.2检测结果评定准则的规定出具。检测报告应由检测人员、报告审核人员和报告批准人员签名(检测报告格式见附录D)。检测报告中的总体结论应根据检测结果并按下列情况给出:a)能源效率标识的标注、能效等级标注值、典型能源消耗标注值均评定为合格的,则总体结论为合格;b)能源效率标识的标注、能效等级标注值、典型能源消耗标注值有不合格的,总体结论判定为不合格,但应分别标出合格项和不合格项。检测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8J J F1 2 6 1.1 22 0 1 7a)标题;b)检测机构名称和地址;c)报告的唯一性标识,每页及总页的标识;d)受检单位、生产单位的

30、名称和地址;e)被检样本的描述;f)被检样本的接收日期,进行检测的日期;g)样本的来源,如抽样、送样等;h)检测依据的技术规范;i)检测所用的测量仪器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j)检测结论(样本、检测批);k)检测环境的描述;l)检测结果及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m)检测执行人员、报告审核人员和报告批准人员的签名;n)检测结果仅对被检测批有效的声明;o)未经检测机构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报告的声明。9J J F1 2 6 1.1 22 0 1 7附录A微型计算机典型能源消耗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依据本规范的测量方法,以台式微型计算机为例对微型计算机的典型能源消耗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A.1 能源效率测

31、量不确定度评定A.1.1 测量模型以台式微型计算机为例进行评定,微型计算机的典型能源消耗按照式(A.1)计算:T E C=3 6 52 4h10 0 0Po f fTo f f+Ps l e e pTs l e e p+Pi d l eTi d l e()(A.1)式中,To f f、Ts l e e p、Ti d l e为常数,将常数0.5 5、0.0 5和0.4 0代入式(A.1),则微型计算机的典型能源消耗可以按式(A.2)计算:T E C=Po f f4.8 1 8+Ps l e e p0.4 3 8+Pi d l e3.5 0 4(A.2)式中:T E C 微型计算机典型能源消耗值,

32、kWh;Po f f 微型计算机关闭状态功耗,W;Ps l e e p 微型计算机睡眠状态功耗,W;Pi d l e 微型计算机空闲状态功耗,W。A.1.2 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根据不确定度的合成原理,考虑到各输入量均为同一台数字功率仪测量,取相关系数为1,微型计算机典型能源消耗的标准不确定度计算公式为:u(T E C)=u2A(T E C)+4.8 1 8u(Po f f)+0.4 3 8u(Ps l e e p)+3.5 0 4u(Pi d l e)2(A.3)式中:u(T E C)典型能源消耗标准不确定度;uA(T E C)典型能源消耗A类评定标准不确定度;u(Po f f)关机状态功率

33、测量标准不确定度;u(Ps l e e p)睡眠状态功率测量标准不确定度;u(Pi d l e)空闲状态功率测量标准不确定度。A.1.3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A.1.3.1 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微型计算机典型能源消耗的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按A类评定。对一台配置如表A.1的微型计算机进行1 0次独立的典型能源消耗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见表A.2:01J J F1 2 6 1.1 22 0 1 7表A.1 被测微型计算机配置部件型号、规格C P U型号AMDS e m p r o nX 21 9 8C P U最高主频/MH z24 9 5.7 5C P U物理核心数量2G P U类型独立G

34、 P U型号NV I D I AG e F o r c eG T4 2 0硬盘个数1硬盘大小/G B3 2 0表A.2 微型计算机典型能源消耗测量结果测量次数典型能源消耗,T E C/(kWh)11 7 4.6 821 7 2.5 231 7 4.5 441 7 3.9 951 7 3.7 661 7 3.3 671 7 4.8 381 7 4.1 391 7 4.1 81 01 7 3.2 7T E C1 7 3.9 3uA(T E C)0.7 2用贝塞尔公式计算测量结果,可得A类方法评定的标准不确定度,计算公式如下:uA(T E C)=ni=1(T E Ci-T E C)2n-1=0.7

35、2kWh(A.4)式中:uA(T E C)典型能源消耗标准不确定度A类分量;T E Ci 第i次独立测量得到的典型能源消耗;T E C n次独立测量得到的典型能源消耗的平均值;n 独立测量次数,此处n=1 0。11J J F1 2 6 1.1 22 0 1 7则A类评定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uA r e l(T E C)=0.7 21 7 3.9 31 0 0%=0.4 2%A.1.3.2 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a)空闲状态功率测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微型计算机空闲状态功率使用具备数字积分功能的数字功率计测量,按照式(A.5)计算得到:Pi d l e=Ei d l eti d l e(A.5)式中

36、:Pi d l e 微型计算机空闲状态功率,W;Ei d l e 实际测量的耗电量,Wh;ti d l e 实际测量的持续时间,h。根据不确定度合成原理,微型计算机空闲状态功率测量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ur e l(Pi d l e)=u2r e l(Ei d l e)+u2r e l(r e s)+u2r e l(ti d l e)(A.6)式中:ur e l(Pi d l e)微型计算机空闲状态功率测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 e l(Ei d l e)数字功率计电能量测量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r e l(r e s)数字功率计分辨力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r e l(t

37、i d l e)积分时间测量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1)数字功率计电能量测量不准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根据数字功率计检定/校准证书和说明书,数字功率计电能量测量最大允许误差为(0.2%读数+0.2%量程),数字功率计电量测量平均值为3.9 7 9 Wh,量程为3 0 0V/0.5A,测试时间5m i n,按矩形分布估计,k=3。则数字功率计电能量测量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ur e l(Ei d l e)=0.2%3.9 7 9+0.2%3 0 00.556 03.9 7 9 3=0.4 8%2)数字功率计分辨力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数字功率计电能量测量的分辨力为0.0 0 1W

38、h,则区间半宽为0.0 0 05Wh,视其服从矩形分布,k=3,数字功率计电量测量平均值为3.9 7 9 Wh,则数字功率计分辨力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ur e l(r e s)=0.0 0 053.9 7 9 31 0 0%=0.0 1%3)空闲状态功率测量积分时间测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根据数字功率计说明书,数字功率计电能量测量积分时间最大允许误差0.0 5%,按照矩形分布估计,k=3,则数字功率计积分时间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21J J F1 2 6 1.1 22 0 1 7ur e l(ti d l e)=0.0 5%3=0.0 3%4)空闲状态功率测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合成

39、根据不确定度合成原理,把以上结果代入式(A.6),可以得到空闲功率测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ur e l(Pi d l e)=(0.4 8%)2+(0.0 1%)2+(0.0 3%)2=0.4 8%空闲功率的标准不确定度为:u(Pi d l e)=3.9 7 9Wh(1/1 2)h0.4 8%=0.2 3Wb)睡眠状态功率测量的标准不确定度睡眠状态功率Ps l e e p按式(A.7)计算:Ps l e e p=Es l e e pts l e e p(A.7)式中:Ps l e e p 睡眠状态功率,W;Es l e e p 实际测量的耗电量,Wh;ts l e e p 实际测量的持续时间,

40、h。根据不确定度合成原理,微型计算机睡眠状态功率测量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ur e l(Ps l e e p)=u2r e l(Es l e e p)+u2r e l(r e s)+u2r e l(ts l e e p)(A.8)式中:ur e l(Ps l e e p)睡眠状态功率测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 e l(Es l e e p)数字功率计电能量测量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r e l(ts l e e p)积分时间测量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r e l(r e s)数字功率计分辨力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1)数字功率计电能量测量不准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根据

41、数字功率计检定/校准证书和说明书,数字功率计电能量测量最大允许误差为(0.2%读数+0.2%量程),数字功率计电量测量平均值为0.1 4 6 Wh,量程为3 0 0V/1 0 0mA,测试时间5m i n,按矩形分布估计,k=3。则数字功率计电能量测量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ur e l(Es l e e p)=0.2%0.1 4 6+0.2%3 0 00.156 00.1 4 6 3=2.1 0%2)数字功率计分辨力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数字功率计电能量测量的分辨力为0.0 0 1Wh,则区间半宽为0.0 0 05Wh,视其服从矩形分布,k=3,数字功率计电量测量平均值为0.1 4 6

42、 Wh,则数字功率计分辨力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31J J F1 2 6 1.1 22 0 1 7ur e l(r e s)=0.0 0 050.1 4 6 31 0 0%=0.2 0%3)睡眠状态功率测量积分时间测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根据数字功率计说明书,数字功率计电能量测量积分时间最大允许误差0.0 5%,按照矩形分布估计,k=3,则数字功率计积分时间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ur e l(ts l e e p)=0.0 5%3=0.0 3%4)睡眠状态功率测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合成根据不确定度合成原理,把以上结果代入式(A.8),可以得到睡眠状态功率测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ur

43、 e l(Ps l e e p)=(2.1 0%)2+(0.2 0%)2+(0.0 3%)2=2.1 1%根据式(A.7)可以计算得到睡眠状态测量的标准不确定度为:u(Ps l e e p)=0.1 4 6Wh(1/1 2)h2.1 1%=0.0 4Wc)关机状态功率测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关机状态功率Po f f按式(A.9)计算:Po f f=Eo f fto f f(A.9)式中:Po f f 关机状态功率,W;Eo f f 实际测量的耗电量,Wh;to f f 实际测量的持续时间,h。根据不确定度合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关机状态功率测量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ur e l(Po f f)=u2

44、r e l(Eo f f)+u2r e l(to f f)+u2r e l(r e s)(A.1 0)式中:ur e l(Po f f)关机状态功率测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 e l(Eo f f)数字功率计电能量测量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r e l(to f f)积分时间测量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r e l(r e s)数字功率计分辨力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1)数字功率计电能量测量不准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根据数字功率计检定/校准证书和说明书,数字功率计电能量测量最大允许误差为(0.2%读数+0.2%量程),数字功率计电量测量平均值为0.1 0 1 Wh,量程为3

45、 0 0V/1 0 0mA,测试时间5m i n,按矩形分布估计,k=3。则数字功率计电能量测量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ur e l(Eo f f)=0.2%0.1 0 1+0.2%3 0 00.156 00.1 0 1 3=2.9 7%41J J F1 2 6 1.1 22 0 1 72)数字功率计分辨力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数字功率计电能量测量的分辨力为0.0 0 1Wh,则区间半宽为0.0 0 05Wh,视其服从矩形分布,k=3,数字功率计电量测量平均值为0.1 0 1 Wh,则数字功率计分辨力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ur e l(r e s)=0.0 0 050.1 0 1 3

46、1 0 0%=0.2 9%3)关机功率测量积分时间测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根据数字功率计说明书,数字功率计电能量测量积分时间最大允许误差0.0 5%,按照矩形分布估计,k=3,则数字功率计积分时间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ur e l(to f f)=0.0 5%3=0.0 3%4)关机功率测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合成根据不确定度合成原理,把以上结果代入式(A.1 0),可以得到关机功率测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ur e l(Po f f)=(2.9 7%)2+(0.2 9%)2+(0.0 3%)2=2.9 8%根据式(A.9)可以计算得到关机功率测量的标准不确定度为:u(Po f f)=0.

47、1 0 1Wh(1/1 2)h2.9 8%=0.0 4WA.1.3.3 合成的标准不确定度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见表A.3。表A.3 测量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输入量Xi标准不确定度u xi()灵敏系数uA(T E C)0.7 2kWh1Po f f0.0 4W4.8 1 8k hPs l e e p0.0 4W0.4 3 8k hPi d l e0.2 3W3.5 0 4k h根据式(A.3)可得典型能源消耗(T E C)的标准合成不确定度为:u(T E C)=0.7 22+(4.8 1 8 0.0 4+0.4 3 8 0.0 4+3.5 0 4 0.2 3)2k Wh=1.2 5k WhA.1.4

48、 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取包含因子k=2,则典型能源消耗测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T E C)=21.2 5kWh=2.5 0kWh取T E C=1 7 3.9 3kWh,典型能源消耗测量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Ur e l(T E C)=2.5 0kWh1 7 3.9 3kWh=1.4%51J J F1 2 6 1.1 22 0 1 7附录B微型计算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抽样单(格式)编号:任务来源检测类别检测规范J J F1 2 6 1.1 22 0 1 7 微型计算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受检单位单位名称法人代表联系地址联 系人邮 编电 话Em a i l传 真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生产单位单位名称法人

49、代表联系地址联 系 人邮 编电 话Em a i l传 真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样本信息样本名称生产日期批 量产品编号抽样日期商 标规格型号样 本 量封样状态抽样地点寄送样要求抽样单位单位名称联 系 人单位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传真/Em a i l需要说明的事项:受检单位(公章):受检单位负责人(签名):年 月 日生产单位(公章):生产单位负责人(签名):年 月 日抽样单位/承检单位(公章):抽样人(签名):年 月 日 说明:1.此抽样单一式四份,分别留存承检机构、受检单位、生产单位和任务下达部门。2.检测类别分为:定期监督检测、不定期监督检测、复查监督检测、委托检测。61J J F1 2 6 1

50、.1 22 0 1 7附录C微型计算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原始记录(格式)编号:1.样本信息样本名称型号规格产品编号抽样单号受检单位生产单位抽样地点抽样时间批 量样 本 量送检日期接收状态委托单号检测日期委托单位检测类别2.测量设备测量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不确定度测量范围设备编号证书编号3.检测依据检测依据J J F1 2 6 1.1 22 0 1 7 微型计算机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4.标识标注的检查检查项目检查要求检查结果能源效率标识标注生产、销售的微型计算机产品本体或最小包装的明显部位应粘贴能源效率标识,标识标注的信息应当包括生产者名称(或简称)、规格型号、产品类型、能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动力工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