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算法实验报告一、 实验原理A*算法,作为启发式算法中很重要的一种,被广泛应用在最优路径求解和一些策略设计的问题中。而A*算法最为核心的部分,就在于它的一个估值函数的设计上: f(n)=g(n)+h(n) 其中f(n)是每个可能试探点的估值,它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g(n),它表示从起始搜索点到当前点的代价(通常用某结点在搜索树中的深度来表示)。另一部分,即h(n),它表示启发式搜索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即当前结点到目标结点的估值,h(n)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具有此种启发式函数的启发式算法的是否能称为A*算法。一种具有f(n)=g(n)+h(n)策略的启发式算法能成为A*算法的充分条件是:
2、1) 搜索树上存在着从起始点到终了点的最优路径。 2) 问题域是有限的。 3)所有结点的子结点的搜索代价值0。 4)h(n)=h*(n) (h*(n)为实际问题的代价值)。 当此四个条件都满足时,一个具有f(n)=g(n)+h(n)策略的启发式算法能成为A*算法,并一定能找到最优解。对于一个搜索问题,显然,条件1,2,3都是很容易满足的,而 条件4): h(n)g+1; if(lei=2) /如果是斜线走g_value=father-g+1.414;修改后的扩展结点数837三、 实验分析A*算法最为核心的过程,就在每次选择下一个当前搜索点时,是从所有已探知的但未搜索过点中(可能是不同层,亦可不
3、在同一条支路上),选取f值最小的结点进行展开。而所有“已探知的但未搜索过点”可以通过一个按f值升序的队列(即优先队列)进行排列。这样,在整体的搜索过程中,只要按照类似广度优先的算法框架,从优先队列中弹出队首元素(f值),对其可能子结点计算g、h和f值,直到优先队列为空(无解)或找到终止点为止。若修改地图该算法得到的路径是:算法依然有效其实该算法的启发函数是两点之间的欧式距离,即当前点到目标点的直线距离,对于此题目来说欧式距离启发信息相对太少,若将启发函数改为:chang=end_x-x;kuan=end_y-y;if(chang=kuan)distance=(int)1.414*kuan+chang-kuan;elsedistance=(int)1.414*chang+kuan-chang;即每次保证走的是四十五度,但与上图比较路径多了,代价多了,说明h函数并不合理,不满足可采纳性条件,即hg+1; if(lei=2) /如果是斜线走g_value=father-g+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