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教小学数学读后感及心得(精选多篇)我教小学数学读后感(精选多篇)第一篇:我教小学数学读后感我教小学数学读后感万尹净我教小学数学是李烈老师二十多年来教育教学实验研究的结晶。书中全面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和理性思考,提出了具有时代气息的、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深刻体现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书中那一个个源于教学实践的真实而令人折服的故事,那一行行铺满了平凡而又闪烁着智慧之光的创新足迹,更让我深深地佩服李烈老师的敬业精神,佩服她细致的教学艺术,更佩服她睿智的头脑与眼光。特别是书中讲述的“以爱育爱”和“以会教会”的教育教学观让我受益匪浅
2、。这本书贯穿“以爱育爱”的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良好的氛围,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朋友般地与学生交流,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各方面得到健康发展。而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过多的重视了知识目标的落实和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往往忽略了在课堂上与学生情感的交流,正是缺少了这点,所以我的教学尽管很努力但总觉得缺少了什么,看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教师的教学应该以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作为主线,伴随着教学的始终。所以,“以人为本”“以爱育爱”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真挚、神圣的爱,而且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尊重、赏识、接纳和宽容上。充分相
3、信学生、信任学生,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学论教,因材施教。真是因为具有这样的儿童观,使得李烈老师的教学能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学生成长的宽松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等,从而真正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生命体验过程。读了这本书,我才更加明白:爱不是空口号,而是发自内心真诚的行动,爱中融汇着教师的责任和技巧。向李烈老师学习,让自己的学生处于一个充满爱意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让爱滋润每一个孩子。“以会教会”是李烈老师从“以爱育爱”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出发,立足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本身,研究课堂教学活动,反思自身的教育、教育教学活动而提出的富有特色的教学观
4、。以会教会的核心是教师的会,这就是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地自觉提高自己的水平,只有发自内心地想方设法教好每一个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使学生学会。而我认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以及知识水平和教育素养等,都会对每一个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点点滴滴也都会成为学生的表率,因此,我们的工作便显得非同小可,来不得半点虚伪与马虎。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同样,学生怎样也可略知学生的老师如何。正因为学生的会就像一面明镜,可以反映出一个教师的全部或者某个方面,为此,我们都必须先达到“会”。而这个“会”不仅仅是指文化知识和各种学习能力,还包括着生活、做人做事等的方方面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小打好做人的基础,使他们
5、成为真正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在这本书中,李烈老师从数学课堂教学的细微处入手,揭示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学习、实践、研究、反思、总结,以自身的“会”引导学生“会”,提出了许多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心理活动特点、以及符合数学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她深厚的课堂教学功底和扎实细致的实践作风。书中的这些教育观、教学观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实在的事例来体现的,有血有肉,亲切自然。我想:这就是具体,这就是细节,细微处才能看出老师对教育、对学生的情有多深。从中可以看出李烈老师那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将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正如李烈老师所说:“这是严格要求也是爱”。是啊,爱学生就是要对学生负责。因此,我
6、将进一步把自己对教育事业、对孩子的爱,化做具体的行动,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如何深钻教材、如何以新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活动的思考中,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抓好细节,落实要求,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上不断学习实践,努力做一个有思想的行动者。第二篇:我是这样教数学读后感近日在长沙参加湖南省数学研讨会并拜读了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华应龙老师的课堂实录我是这样教数学一书。书中收录了华应龙老师12节教公开教学的课前思考、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和专家的评价,细细读来收获颇多。透过华老师的这些课,我看到了他课堂教学中独特的色彩和丰富而深层意蕴。他把学生真正推到了教学的核心地位,把枯燥的数学通过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
7、和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之中。他的课堂里,学生兴奋、有激情、思维活跃、有创见。更重要的是,他把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结合在一起,统一在一起,因而得心应手,驾驭自如,期间充满着创造。他在课堂上,就是一个高效的组织者、探究的引领者、谦和的合作者。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他的课堂教学的特点,那就是:智慧的课堂。学科之间是相通的,教育的智慧是可以学习的。我将会把华老师的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应用到自己的语文教学中,求真、务实、创新,力争成为一名智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究者。我和所有读了这本书的老师都是带着诸多的思考与感叹,带着对华老师的敬佩走出这本书的。在老师
8、们的文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分别是:“感谢差错、善待差错”、“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千金难买回头看”、“圆的认识”、“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错误的,却可能是创新”、“课前的慎思”、“课后的反思”“细节成就完美”等等。很多老师被华老师渊博的知识、巧妙的课堂设计、爱思考,爱钻研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等等所折服,更为他高尚的为“人师”的品质所感动。有的老师准备再去细细品读这本书;有的老师感叹说当华老师的学生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呀;有的写道:读着他的故事,听着他的思考,我明白教育没有学科界限,只要心在教育,坚持学习与反思,教育的智慧就会和我们不期而遇;有的年轻老师表示:我将用这
9、篇文章鼓励自己,用农民种地的精神鞭策自己,努力做一个简单,平实和勤劳,快乐的种地人。读后感虽然写完了,但我就是这样教数学这本书带给大家的收获不仅改变着我们,更把这份收获变成教育教学方法的改变,带给孩子们!第三篇: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听过华应龙老师的课,他的课总给人一份启迪,他的深厚功底和教学创新让学生进行富有思考的学习。2014年,我在一次“千课万人”活动中买了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我又有幸仔细学习了华老师高超教学艺术,其中角的度量一课,相当精彩,给了我们一线老师很大的启示。在本节课中,华老师主要组织了以下教学活动:1、有效的情境创设从滑滑梯的角度引入,师问:角怎么量?你会
10、吗?会量的请举手!2、角与量角器华老师没有让学生马上量角,也没有让学生来认识量角器,而是组织学生在“纸”的量角器上画角。在画的过程中不段引发学生思考:怎样画?要注意什么?为什么有不同画法?让学生明白角的顶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边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3、认识量角器师:量角器上那么多东西是干什么用的?4、量角5、量角的应用球门的设计与量角、风筝飞的高低与量角、椅子的靠背与量角,让学生感悟数学的无穷魅力。给我的启发:1、我的数学课堂缺乏思考,总是为了教书而教。通过学习我明白,教和学是一回事,应当追问四个问题:第一,教(学)的是什么?第二,为什么教(学)?第三,怎么做?第四,为什么这么做?也许通过这样的
11、思考,我们的专业才得以提高,我们的学生才会收益。2、本色的课堂就是要使课堂教学显得扎实和有效,本节课教师没有只局限于用量角器来“教”学生学会用量角器,而是让学生先沟通角与量角器的关系,接下来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就更深层次了,好象量角器就是他们发明的,量角也就不成问题了。本节课中,学生的练习也较丰富,该练的还是要练,体现了本色不改。当然,要上出数学课的本色,我们必须要有良好的教学素养,要有真的教学功底。3、在本色不改的前提下,我们要不断进行创新。他让我们明白:坚守教学阵地的最好途径就是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想学生所想,不断地让学生学会思考。角的度量一课,情境创设(滑滑梯)和量角的生活应
12、用(射门、放风筝、椅子)这些都不是华老师的首创,但华老师却能在他的课中很好的运用,用得比我们好!更让我们没想到的是:他能想出通过让学生在“纸”的量角器上画角来沟通角和量角器的关系。看完全书,对照自己,真的是有些惭愧,华老师的专业奉献,理论素养,都是我自愧不如的。只有以他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历程中不断锤炼自己了。第四篇:关于如何教好小学数学的几点思考如何教好小学数学的几点思考数学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浅谈一下如何教好小学数学:一、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心理学研究认为:小学阶段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
13、渡,但这种抽象逻辑在很大程度上直接与感情材料相联系。在教学“圆柱认识”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表面形状,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立体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1、充分利用直观材料,促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北师大版”以背景教学为主线,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生掌握抽象的几何概念时,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使学生在充分感知中形成清晰的表象,进而帮助学生由具体向抽象过渡。在教学“圆柱认识”时,我先出示(课件)喝水杯、茶叶桶、通风管等外形是圆柱形的实物让学生观察,通过视觉感官建立圆柱的表象,接着让学生举出日常
14、生活中外形是圆柱的物体,使学生利用视觉感官的表象,联想以往所见过的圆柱的表象。这样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的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比较丰富的圆柱体的表象,为完成具体到抽象的过渡搭桥铺路。2、充分运用数学语言,帮助学生从具体感知过渡到抽象概括。教学中,在学生充分感知建立清晰表象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运用数学语言,帮助学生从具体感知过渡到抽象概括。在“圆柱认识”教学中,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硬纸、长方体、正方体萝卜块等,做成圆柱体,并且让他们说一说是怎么做的。接着看一看圆柱体有几个面,是怎样的面。再者想一想,圆柱有多少条高,都在那儿。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圆柱体,相互再说一说
15、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圆柱体,接着师生归纳总结出圆柱体的特征。最后让学生看课本上的内容。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利用有效的直观材料,使学生的思维实现从感性象理性的跨越,不断提高思维水平,从而促使学生学数学的自主性二、小学数学教学要向生活靠拢众所周知,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概念、原理、法则)是比较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走出去回归自然,讲进来现身说法等动态课型,要不断更新手段,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抽象的数学知识“物化”。1、走出课,回归自然。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课内外的界限,把数学知识放在社会大环境中去学习,使课内学习与课
16、外实践得以沟通。如:教学“利息”一课,我把银行的贷款、存款知识运用到教学当中,先把学生分成四组,选好组长,联系好参观地点及帮助我们释疑的校外辅导员(在银行工作的)。再带领学生参观调查,积累些金融方面的感性知识,了解利息、利率、本金、本息、活期、整存整取等银行所用的专用名词,最后引导到怎样求利息上来,学生掌握方法后,立即帮银行叔叔算一算利息,看看结果是否正确。这样的课堂模式使了解、领会、掌握、应用一条龙,学生学得既高高兴兴又扎扎实实。2、请进课堂,现身说法。语文教学中有个表演法,语文老师常常请学生把课文中的词、句、片章表演出来,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让学生借助动作来理解文章内
17、容,体会课文意境。我常把表演法请进数学课堂,来个现身说法,让学生耳濡目染。表演可以是个体表演或集体表演,也可以音项表演或综合表演,要根据研究的数学对象而定。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我采用单项集体表演,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大家就举起右手,方向指右边,一个、二个、三个手指来表示。举起一个、二个、三个左手指,就表示把一个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儿童一般是依靠形象、色彩、声音和触觉来思考的。”我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各种手段,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做一做,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学习,化时少,效果好。数学教学,向生活靠拢,我们教
18、师首先要拥有数学意识,数学的思维方式,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是基础和前提,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是关键。让我们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变禁锢、封闭的数学小课堂为开放的与社会天地相接壤的数学大课堂。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人类的社会实践产生了数学,并且促进了数学的发展;而数学又服务于社会,成为人们认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现代社会,一个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是定量化和定量思维,它的基本语言是数学。数学将成为21世纪每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素养、知识和技能的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的数学课堂教学刚愎自用须也只有向生活靠拢,才能使课堂活充满活力,才能培养新世纪的合
19、格的公民。三小学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即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自主探索;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自主领悟新知;通过指导多种训练,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生动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我们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1、引导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对哪门功课感兴趣,对哪门功课不感兴趣。平时常
20、常听到一些家长感叹道:“我们的孩子一学数学就头痛?”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本人根据多年教学实践观察,学生对某一门功课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学习数学,平时都是好不费力地解答数学题,并且成绩比较好,与此相联系的是经常得到教师和父母的夸奖,也相应地巩固了他对这门功课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把每一堂课讲生动,让学生学懂弄通,使其对你所讲授的课程感兴趣。同时还要注意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有了进步及时给以表扬,不断激励求知欲,从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在测量圆的周长时,学生以前所接触的平
21、面图形都能用直尺准确量出它的周长,而对测量闭合曲线就不能用同样的方法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安排教学活动。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以用直尺直接测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同学们可用直尺和布条去测量,具体有几种测法?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是人人参与,你搞那个实验,我搞这个实验,气氛十分活跃,之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有的说:“我是用滚动办法测出这几个圆的周长”,有的说:“我认为滚动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假使遇到无法滚动的圆,我想还是用绳测的方法比较好”。教师先肯定他们的思维方法,然后因势利导,提出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一个实验:用细绳
22、的一端系着纽扣,手拿细绳的另一端,绕动细绳,纽扣在空中划出一个圆。“象这个圆你能用绳测、滚动的办法量出它的周长吗?我们能不能找到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电脑演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圆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至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知识,促进了知识的内化。2、营造探索氛围,激励自主探索要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学习并获得不同的发展,就必须营造一种自由的轻松的开放的探索氛围,促进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
23、多让学生去做,例如: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自学;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结论让学生概括;规律让学生发现;知识结构让学生构建;在引导学生探索时,教师要注意树立学生的信心,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数学。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质疑问难、发表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尝试操作,先做先为,自己决定探索方向,要诱导联想,捕捉灵感,在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始终以学生组织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空间。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先找一找身边圆形的物体,然后用圆形物体画一个圆,并剪下来,教师拿着这个圆,提问:“你已经知
24、道了圆的哪些知识?”学生有的说:“我知道生活中哪里有圆,如车轮、碗口、钟表等。”有的说:“圆有大小。”教师进一步引导:“圆中还有哪些知识?你能不能用手上的材料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剪一剪,从中你能发现什么?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学生独立探究,生动地探索新知,这样可以使学生有自由探究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激励学生自主探索。3、挖掘认知潜能,推动自主探索学生的认知结构既包括已掌握的知识,也包括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一些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认知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经验,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模糊的认识明朗化,具体的对象概括化,成为学习新知中可利用的认知条件,这不仅利于学
25、生主动投入到对问题的探中,同时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让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报出了一些是3的倍数的数,然后把其中一些多位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例如:327372,732723,273237,让学生检验变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惊奇地发现:“奇怪,怎么和原来的数一样,个个都是3的倍数呢?”“新数和原数间有什么联系?这里面有什么奥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教师提供的新知背景中,此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已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产生了“愤”“悱”的强烈情绪,这样学生们主动深入探究,并从相互联系中概括出“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学生
26、动脑思考后概括出的知识结构不仅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深化,而且还从中挖掘了学生认知潜力,促进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推动学生自主探索。4、加强意志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师经常对学生在学习上提出严格的要求,这是学习数学本身的需要,学习数学离不开良好个性品质的参与,要求学生付出艰辛的劳动,对解决问题有顽强的意志力。现代数学课堂教学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自主探索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之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使他们真正地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例如:在讲三角形三边关系时,首先让学生拿出10cm、8cm、7cm长的
27、三根小棒,在桌子上摆出三角形,学生非常轻松自如地摆出了三角形,接着老师又让学生拿出10cm、4cm、5cm长的三根小棒摆三角形,结果学生怎么摆也摆不出来。然后教师提出疑问:“同样都是三条边,为什么后三根小棒摆不出三角形呢?”请同学们讨论。通过讨论,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要大于第三边”,这个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学生动手、动脑自己总结的。总之,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始至终地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能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以上就是我对如何教好小学数学的三点思考,是对数学教学想法的一个总结,由于新教师正是一个教育教学方法形成的关键时
28、期,把自己想到的东西总结一下,对于以后的教学可能会一些帮助第五篇:我教小学数学我教小学数学有感暑假中,我认真的拜读了李烈老师的我教小学数学一书,它让我经历的是教育灵魂的洗礼,是教育理念的更新,是先进的教育科研论、科学有效的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再次输入。“我教小学数学”与我们的工作很贴近。我手捧李烈老师的我教小学数学很快就读完了,还意犹未尽,一点一滴,好像就在我们身边,那么亲切自然,她犹如一杯好茶,品一口,浓香四溢,回味无穷。掩卷凝思,只觉得思绪万千,获益非浅,让我深知要当好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刻苦研究与数学学科有关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更要研究如何调动孩子学好数学的积极性,要研究如
29、何真诚地爱孩子,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创设宽松、健康的氛围。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让我找到了新时代的数学教师应符合的要求。一、以爱育爱,爱如土壤尊重与爱护学生是每一个教师的天职。这本书贯穿“以爱育爱”的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良好的范围,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朋友般地与学生交流,促进孩子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各方面得到健康发展。所以,在李老师看来,“以人为本”“以爱育爱”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真挚、神圣无暇的爱;而且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尊重、赏识、接纳与宽容上。充分相信学生、信任学生,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学论教,因材施教。正是
30、因为具有这样的儿童观,使李老师的教学能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积极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关注儿童的情感体验,创设儿童成长的宽松环境,尊重儿童的个体发展差异等,从而真正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生命体验过程。读了这本书,对李老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会震撼人的心灵,会激起一种强烈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真挚的爱,而这份爱,又将化做巨大的工作热情,促使你为了学生的发展去努力、去奋斗。是啊,当好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研究数学学科的有关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更要研究如何调动孩子学好数学的积极性,要研究如何真诚地爱孩子,为学生的成长创设宽松、健康的氛围,只有这样做了,你才会成为一名学生欢迎的数学教师
31、。李老师在“以爱育爱”这部分中,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儿童观、教学观,以及对事业的爱、对孩子们的爱,她不仅有爱的情感,更有爱的行动和爱的能力,书中很多鲜活生动的案例让我深深赞叹。读了这本书,才更加明白:“爱”,不是空口号,“爱”就是自然真诚的行动,“爱”中融会着的教师的责任与技巧。向李老师学习,让自己的学生处于一个充满爱意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让“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二、以会教会,会似明镜以会教会的核心是教师的会,这就是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地自觉提高自己的水平,只有发自内心地想方设法教好每一位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使学生学会。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以及知识水平和教育素养等,对每一
32、个孩子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每点每滴都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这样一来,我们教师的工作便显得非同小可,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马虎。古语说“有其师必有其徒。”这就充分地说明了有怎样的老师就教出怎样的学生,不防我们今天也可以反过来看,知其徒略知其师,就是说知道学生怎样也略知学生的老师如何。正因为学生的会就像一面明镜,可以反映出一个教师全部或某个方面。为此,我们都必须先达到“会”,所指的“会”,不仅是文化知识和各种学习能力,还包括会合作、会关心、会健体、会审美、会劳动、会创造、会生活、会做人等。这样才能使孩子从小打好做人的基础,使他们将来成为真正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以爱育爱”和“以会教会”是相辅相
33、成的,如果老师没有对孩子、对学科、对事业的爱,是不会努力提高自己,高标准的去“教会”学生的。学生如果不是处于一个充满爱意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之中,也就不能很好的去思考,去“学会”的。同时,老师的爱是通过教学生“学会”来体现的,而学生是通过“学会”来回报老师的爱。“以爱育爱”和“以会教会”也是互动的,老师通过对学生的“爱”,激起学生对学科的“爱”;学生对学科的“爱”,又激起学生“学会”的积极性,而学生在学习上的成果,更进一步激起对学科的“爱”,同时也更进一步激起对老师的爱。“亲其师,信其道”,在“爱”和“会”的良性循环中,老师和学生得到了同步提高。“爱”和“会”也需要在创新中求得发展。只有创新,才会
34、不断有新的体验,才会有所进取,有所发展。三、课堂教学实录与教案,促我成长看到一篇篇精彩的课堂教学实录与教案,让我犹如身临其境,让我看到了真实、具体的课堂,让我有了学习的参照。细细研读李烈老师的每一篇课堂教学实录与教案,使我了解到她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合理安排每一个练习,尽心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必要准备。在教学中,又不断运用问题、探讨、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书中的这些儿童观、教育观、教学观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实在的事例体现的,有血有肉,亲切自然,首先小标题就富有个性,就能激起你读的欲望,如“第一印象不可忽视”、“站到学生中来”、“低起点,高终点”、“我也有生气的
35、时候”、“此时无声胜有声”等等。对每一条经验,李老师不仅论述了其理论依据,而且还非常具体地介绍了具体做法及感受,操作性、可读性都很强。感受很深的是李老师很关注细节,比如:作业设计:书写格式要求写上“日期”、“作业出处”,划上边线,左边写题号,右边写题,要求有写草稿纸的地方(草稿和正文往往把作业一分为二),没有草稿的题重做一遍,养成边列式,边在旁边计算的习惯,对学生作业要求分等级,对有错题的作业只写批改日期,把修改的权利留给孩子?我想:这就是具体,这就是细节,细微处才能看出老师对教育、对学生的情有多深,情有多专?可以看出,李老师具有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将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正如李烈老师说:“这是严格要求也是爱。”是啊,爱学生就是要对学生负责!在小学,关键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关注个体差异,要把再次学习的权利给学生,要培养学生自批自改的能力和自学能力。读了这本书,我在想:在自己的工作中,还有很多很多要学习思考的东西?进一步将自己对教育事业、对孩子的爱,化做具体的行为,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如何深钻教材、如何以新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活动,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抓好细节(更多请搜索:),落实要求,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上不断学习实践,努力做一个有思想的行动者。23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