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JJG 930-2021 基桩动态测量仪-(高清版).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31388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39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JJG 930-2021 基桩动态测量仪-(高清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JJG 930-2021 基桩动态测量仪-(高清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JJG 930-2021 基桩动态测量仪-(高清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JJG 930-2021 基桩动态测量仪-(高清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JJG 930-2021 基桩动态测量仪-(高清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 J G9 3 02 0 2 1基 桩 动 态 测 量 仪P i l eD y n a m i cM e a s u r i n gI n s t r u m e n t s 2 0 2 1-0 7-2 8发布2 0 2 2-0 1-2 8实施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发 布基桩动态测量仪检定规程V e r i f i c a t i o nR e g u l a t i o no fP i l eD y n a m i cM e a s u r i n gI n s t r u m e n t sJ J G9 3 02 0 2 1代替J J G9

2、 3 01 9 9 8 归 口 单 位:全国振动冲击转速计量技术委员会 起 草 单 位:湖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无损设备检测质量检验中心(湖北)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 本规程委托全国振动冲击转速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J J G9 3 02 0 2 1本规程起草人:陈炎明(湖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蔡晨光(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姚秋平 国家无损设备检测质量检验中心(湖北)徐爱华(湖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章 兵(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J J G9 3 02 0 2 1目 录引言()1 范围(1)2 引用文件(1)3 概述(1)4 计量性能要求(1)4.1 动测仪加速度测量系统(1)

3、4.2 动测仪应变测量系统(1)4.3 动测仪冲击力测量系统(2)4.4 动测仪的时间示值误差(2)4.5 动测仪的频率示值误差(2)4.6 动测仪的系统噪声电压(2)4.7 动测仪的动态范围(2)4.8 动测仪的通道一致性误差(2)5 通用技术要求(2)5.1 外观(2)5.2 其他技术要求(2)6 计量器具控制(2)6.1 检定条件(2)6.2 检定项目(3)6.3 检定方法(4)6.4 检定结果的处理(1 0)6.5 检定周期(1 0)附录A 检定证书内页格式(1 1)附录B 检定结果通知书内页格式(1 2)J J G9 3 02 0 2 1引 言本规程依据J J F1 0 0 22 0

4、 1 0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的要求和格式编写。参考G B/T2 0 4 8 5.2 12 0 0 7 振动与冲击传感器校准方法 第2 1部分:振动比较法校准、G B/T2 0 4 8 5.2 22 0 0 8 振动与冲击传感器校准方法 第2 2部分:冲击比较法校准和J G/T5 1 82 0 1 7 基桩动测仪对J J G9 3 01 9 9 8 基桩动态测量仪进行修订。与J J G9 3 01 9 9 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引言;增加了范围、引用文件、通用技术要求;将原附录1的内容移到了计量器具控制中;修改了原附录2的内容并改为附录A;修改了应变测量系统的检定

5、内容;删除了速度、动态力系统参考灵敏度的测量及相关内容;增加了冲击力测量系统的检定内容;删除了动测仪通道间窜扰的检定内容;删除了动测仪的时域、频域幅值检定内容;删除了动测仪微、积分幅值检定内容;根据J J F1 0 0 22 0 1 0的要求修改了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内页格式。本规程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 J G9 3 01 9 9 8。J J G9 3 02 0 2 1基桩动态测量仪检定规程1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基桩动态测量仪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2 引用文件本规程引用了下列文件:J J G6 7 6 测振仪J J F1 0 0 12 0 1 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 J F

6、1 1 5 62 0 0 6 振动 冲击 转速计量术语及定义G B/T2 0 4 8 5.12 0 0 8 振动与冲击传感器校准方法 第1部分:基本概念J G/T5 1 82 0 1 7 基桩动测仪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3 概述基桩动态测量仪(以下简称动测仪)是采用低应变或高应变基桩检测方法,在动力荷载作用下测得振动量并加以分析,对工程基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的仪器。动测仪测量系统可根据被测物理量的不同,分为加速度、应变和冲击力三种子系统。4 计量性能要求4.1 动测仪加速度测量系统

7、4.1.1 加速度测量系统的参考灵敏度系统参考灵敏度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r e l(k=2)应优于3.0%。4.1.2 加速度测量系统的幅频响应特性在频率为(250 0 0)H z范围内,动测仪的加速度测量系统灵敏度较参考点变化1 0%的频率范围。4.1.3 加速度测量系统的幅值线性误差加速度测量系统的幅值线性误差应优于5%。4.2 动测仪应变测量系统4.2.1 应变传感器的幅值线性误差应变传感器的幅值线性误差应优于0.5%F S。4.2.2 应变测量系统的幅频响应特性动测仪的应变测量系统灵敏度较参考点变化1 0%的幅频响应范围上限。1J J G9 3 02 0 2 14.2.3 应变测量系统的

8、幅值线性误差应变测量系统的幅值线性误差应优于5%。4.3 动测仪冲击力测量系统冲击力测量系统的幅值线性误差应优于5%。4.4 动测仪的时间示值误差时间示值误差应优于1%。4.5 动测仪的频率示值误差频率示值误差应优于1%。4.6 动测仪的系统噪声电压系统噪声电压有效值应不超过5mV。4.7 动测仪的动态范围动测仪的动态范围应不小于6 6d B。4.8 动测仪的通道一致性误差任意两通道间的通道一致性误差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 任意两通道间的通道一致性误差幅值/d B0.2延时/m s0.0 55 通用技术要求5.1 外观动测仪应标有清晰的名称、型号、出厂编号和制造厂。动测仪不应有影响性能的机械损

9、伤,其结构与控制器件应完整;传感器的安装面应光滑平整,安装螺孔与螺栓应完好无损。5.2 其他技术要求动测仪的开关、按键、旋钮等操作应灵活可靠,所附各种指示器的示值与示值单位应清晰、醒目;出厂技术指标中应说明仪器测量范围;所带附件,如专用电源、安装螺钉、专用软件、使用说明书等应完好齐全。6 计量器具控制计量器具控制包括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6.1 检定条件6.1.1 环境条件温度:(1 82 8);相对湿度:2 0%8 0%;电源电压应在额定电压的1 0%范围内;周围无强电磁场干扰,无腐蚀性气、液体,无振动、冲击源。2J J G9 3 02 0 2 16.1.2 计量标准及主要配套设备

10、a)振动标准装置,频率范围应不小于(250 0 0)H z。比较法振动标准装置技术指标见表2。表2 比较法振动标准装置技术指标一览表名称测量参数范围技术指标比较法振动标准装置f:(0.0 12 00 0 0)H za:(51 0-551 04)m/s2v:(11 0-30.4)m/sd:(11 0-80.5)m频率范围H z测量不确定度(k=2)22 05%2 020 0 02%20 0 050 0 03%动态应变频率上限不小于6 0 0H z,动态应变参考频率点测量不确定度不超过3.0%(k=2)。b)信号发生器,频率范围(150 0 0)H z,输出电压峰值不小于5V,频率准确度优于51

11、0-4,电压幅值稳定度优于0.5%,失真度优于0.2%。c)数字多用表(可选),频率范围1 H z2 0k H z,电压测量最大允许误差优于0.2%。d)动态信号分析仪(可选),分析带宽不小于5 0k H z,至少有2个同步采样通道,频率测量最大允许误差优于0.1%,幅值测量最大允许误差优于1.0%。e)冲击标准装置(可选),加速度范围不小于(1 0 011 04)m/s2。f)应变测量装置,静态应变范围不小于10 0 0,静态应变测量不确定度优于2%(k=2)。6.2 检定项目动测仪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项目见表3。表3 动测仪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项目一览表检定项目首次

12、检定后续检定使用中检查外观检查与标志+加速度测量系统的参考灵敏度+加速度测量系统的幅频响应特性+加速度测量系统的幅值线性误差+应变传感器的幅值线性误差+(如适用)+(如适用)应变测量系统的幅频响应特性+(如适用)+(如适用)应变测量系统的幅值线性误差+(如适用)+(如适用)冲击力测量系统的幅值线性误差+(如适用)+(如适用)时间示值误差+3J J G9 3 02 0 2 1表3(续)检定项目首次检定后续检定使用中检查频率示值误差+(如适用)+(如适用)系统噪声电压+动态范围+通道一致性误差+注:“+”表示需检定项目,“”表示不需检定项目,“如适用”表示根据仪器功能进行检定项目。6.3 检定方法

13、6.3.1 外观检查与标志对动测仪外观、标志的检查应符合5.1和5.2的要求。6.3.2 动测仪加速度测量系统6.3.2.1 加速度测量系统的参考灵敏度和幅频响应特性动测仪加速度测量系统的幅频响应特性检定原理如图1所示。加速度幅值小于或等于5 0 0m/s2时,用振动法检定测量系统的参考灵敏度。将被检传感器与标准传感器背靠背刚性地安装在标准振动台的台面中心,标准振动台调到一定的频率和幅值(推荐参考频率点为1 6 0H z,标准振动幅值为1 0m/s2或1 0 0m/s2),读出动测仪的输出示值,其与标准振动幅值之比即为加速度测量系统参考灵敏度,结果应满足4.1.1的要求。检定结果单位为mV/(

14、ms-2)。改变振动频率,测量不同频率下动测仪的输出示值。在全频段内选择不少于7个频率点进行检定,推荐频率为2 H z,5H z,2 0 H z,4 0 H z,8 0 H z,1 6 0 H z,3 2 0H z,6 4 0H z,12 8 0H z,20 0 0H z,30 0 0H z,50 0 0H z。以参考频率点的幅值x0为参考值,测出其他频率点的幅值xi,将它们代入公式(1)计算,给出检定结果,结果应满足4.1.2的要求。1i=xi-x0 x01 0 0%(1)式中:1i 第i个频率点的幅值相对误差,%;x0 参考点的加速度幅值,m/s2;xi 其他频率点的加速度幅值,m/s2。

15、动测仪的幅频响应特性检定还可以用连续扫描法、白噪声激振法,结果应满足4.1.2的要求。4J J G9 3 02 0 2 1图1 检定原理示意图6.3.2.2 加速度测量系统的幅值线性误差6.3.2.2.1 振动法振动或冲击加速度幅值小于或等于5 0 0m/s2,动测仪的幅值线性误差的检定原理如图1所示。采用正弦信号激振,将被检传感器与标准传感器背靠背地刚性安装在标准振动台台面中心,标准振动台调到一定的频率和幅值(推荐参考频率点为1 6 0H z,标准振动幅值为1 0m/s2),同时选取不少于3个不同的标准幅值X0i,幅值按1,2,4,6,8乘以1 0n选取(n是整数),直至测量范围上下限。逐个

16、改变幅值X0i,同时读取动测仪的输出示值Xi。按公式(2)计算动测仪的幅值线性误差。检定结果应符合4.1.3的要求。2i=X0i-(a0+a Xi)XM1 0 0%(2)式中:i 1,2,3,n;a0 拟合直线的截距,a0=1nni=1x0ini=1x2i-1nni=1xini=1xix0ini=1x2i-n1nni=1xi 2;a 拟合直线的斜率,a=ni=1xix0i-1nni=1xini=1x0ini=1x2i-n1nni=1xi 2;2i 幅值线性误差,%;XM X0i中幅值的最大值,m/s2。6.3.2.2.2 冲击法加速度幅值大于5 0 0m/s2时,动测仪的幅值线性误差检定原理如

17、图2所示。按厂家提供的传感器灵敏度,设置好信号适调仪。采用能产生半正弦冲击脉冲波形5J J G9 3 02 0 2 1的冲击台,将传感器与标准加速度计安装在合适位置,通过毡垫、橡皮垫等调节合适的脉冲宽度和幅值,幅值推荐10 0 0m/s2,在选用的冲击幅值和脉宽下测出动测仪响应。检定结果单位为mV/(ms-2)。逐个改变冲击幅值X0i,同时读取动测仪的每一个输出示值Xi,检定方法参照6.3.2.2.1。检定结果应符合4.1.3的要求。图2 检定原理图6.3.3 动测仪应变测量系统6.3.3.1 应变传感器的幅值线性误差应变传感器的幅值线性误差的测量装置如图3所示。图3 应变测量装置1应变传感器

18、标距;2被测应变传感器;3位移测量仪表的支撑横梁;4位移测量仪表;5滑轨;6精密丝杠;7转动手柄将应变传感器固定在应变测量装置上,将应变传感器与应变数据采集器输入端连接。在传感器8 0%9 0%的量程范围内划分1 0级位移增量。按位移增量由低到高逐级依次记录应变数据采集器和位移测量仪表的输出。对应变数据采集器输出的电压值和由位移仪表测量的标准应变值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所拟合直线的斜率为应变传感器的系统灵敏度。按公式(3)计算应变传感器的幅值线性误差,检定结果应符合4.2.1的要求。=Ym a xY1 0 0%(3)6J J G9 3 02 0 2 1 式中:应变传感器的幅值线性误差,%;Ym

19、a x 实测曲线与拟合直线间的最大偏差,mV;Y 应变数据采集器的满量程输出,mV。6.3.3.2 应变测量系统的幅频响应特性应变测量系统的幅频响应特性检定原理如图4所示。将动测仪应变传感器安装于标准振动台上,进行动测仪应变灵敏度设置,选取某一合适频率(推荐1 6 0H z)和加速度值(推荐5m/s2、1 0m/s2)进行激振,动测仪测得的幅值与应变传感器承受的标准值之比为应变测量系统的参考灵敏度,按公式(4)计算。S0=4 2f2L EX01 06(4)式中:S0 应变测量系统的参考灵敏度,V/;E 动测仪应变系统的测量幅值,V;X0 振动台加速度值,m/s2;f 振动台振动频率,H z;L

20、 应变环标距,m。改变振动频率,在全频段内选择不少于7个频率点进行检定,推荐频率为2 0H z,4 0H z,8 0H z,1 6 0H z,3 2 0H z,6 4 0H z,15 0 0H z,20 0 0H z,分别测量不同频率下动测仪的应变测量系统灵敏度Si。将它们代入公式(5)计算,结果应满足4.2.2的要求。i=Si-S0S01 0 0%(5)式中:i 应变测量系统第i个频率点的灵敏度与参考灵敏度的误差,%;Si 动测仪第i个频率点的灵敏度,V/;S0 动测仪应变系统的参考灵敏度,V/。7J J G9 3 02 0 2 1图4 应变测量系统检定框图6.3.3.3 应变测量系统的幅值

21、线性误差应变测量系统的幅值线性误差检定原理如图4所示。将动测仪应变传感器安装于标准振动台上,进行动测仪应变灵敏度设置,标准振动台调到一定的频率和幅值(推荐参考频率点为1 6 0H z,标准振动幅值为1 0m/s2),同时选取不少于3个不同的标准幅值x0i,幅值按1,2,4,6乘以1 0n选取(n是整数)。逐个改变幅值x0i,同时动测仪读出每一个输出示值xi。按公式(2)计算动测仪的幅值线性误差。检定结果应符合4.2.3的要求。6.3.4 冲击力测量系统的幅值线性误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 a实现动态力的测量,将中心安装有标准加速度计的质量块用细线悬挂起来,用动测仪的冲击力测量系统敲击质量块,并

22、记录其采集到的电压;由标准加速度计采集到的加速度量值a和质量块的质量m,计算敲击所产生的的冲击力F,对动测仪冲击力测量系统输出的电压值和动态力F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所拟合直线的斜率为冲击力测量系统的系统灵敏度。按公式(6)计算冲击力测量系统的幅值线性误差,检定结果应符合4.3的要求。=Ym a xY1 0 0%(6)式中:冲击力测量系统的幅值线性误差,%;Ym a x 实测曲线与拟合直线间的最大偏差,mV;Y 冲击力测量系统的量程,mV。6.3.5 时间示值误差和频率示值误差本项检定可以和6.3.2.1同时进行。当振动频率为fi时,选取合适的采样频率读取动测仪显示时间域波形的5个振动周期T5(

23、s),读取动测仪的测量频率fx i。按公式(7)计算动测仪的时间示值误差,按公式(8)计算动测仪的频率示值误差,结果应满8J J G9 3 02 0 2 1足4.4、4.5的要求。t i=T5/5-1/fi1/fi1 0 0%(7)式中:t i 第i个频率点动测仪时间示值误差,%。f i=fx i-fifi1 0 0%(8)式中:f i 第i个频率点动测仪频率示值误差,%。6.3.6 系统噪声电压动测仪选定合适增益,将传感器连接到动测仪输入端,不给振动信号,测量动测仪的最大系统噪声电压幅值Xn(去掉直流分量)。按公式(9)计算动测仪的系统噪声电压有效值。结果应满足4.6的要求。Vn=Xn/k(

24、9)式中:Vn 动测仪的系统噪声电压,mV;Xn 动测仪的最大系统噪声电压有效值,mV;k 动测仪的增益倍率。6.3.7 动态范围动测仪动态范围的检定方法如下:在不改变增益条件下,动测仪连接传感器后的输出端噪声电压有效值为xm。动态范围按公式(1 0)计算。结果应满足4.7的要求。D=2 0l gxFxm(1 0)式中:D 动态范围,d B;xF 满量程幅值,按照6.3.2.2测得的幅值线性误差优于5%的上限值,mV;xm 动测仪输出端电压有效值,mV。6.3.8 动测仪的通道一致性误差由信号发生器给出参考频率1 6 0H z和峰值2V的参考电压,同时输入给动测仪各测量通道。各通道同时采集信号

25、波形,分别读取这两个波形同一个周期过零点的时间T1和T2(m s)。按公式(1 1)计算动测仪通道一致性延时误差。结果应满足4.8的要求。=T1-T2(1 1)式中:延时误差,m s;T1 动测仪第一通道过零点的时间,m s;T2 动测仪第二通道过零点的时间,m s。9J J G9 3 02 0 2 1分别读取这两个通道的波形幅值x1和x2,按公式(1 2)计算动测仪的通道一致性幅值误差。结果应满足4.8的要求。x=2 0l gx1x2(1 2)式中:x 通道一致性幅值误差,d B。x1 动测仪第一通道的波形幅值,m/s2;x2 动测仪第二通道的波形幅值,m/s2。6.4 检定结果的处理按照规

26、程的规定和要求,对检定合格的动测仪发给检定证书;对检定不合格的动测仪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并注明不合格项目。检定证书和检定结果通知书的内页应包括检定条件、检定项目、检定结果等内容。其格式分别见附录A和附录B。6.5 检定周期动测仪的检定周期不应超过1年。01J J G9 3 02 0 2 1附录A检定证书内页格式送检单位:,检定日期:;温度:;相对湿度:%;仪器型号:,编号:,生产厂家:。计量标准器信息:。一、外观检查:;二、动测仪加速度测量系统a)系统参考灵敏度:mV/(ms-2);b)幅频响应范围:;c)幅值线性误差:;三、动测仪应变测量系统a)应变传感器的幅值线性误差:;b)应变测量系统的幅频响应范围上限:;c)应变测量系统的幅值线性误差:;四、动测仪冲击力测量系统的幅值线性误差:;五、动测仪的时间示值误差:;六、动测仪的频率示值误差:;七、动测仪的系统噪声电压:;八、动测仪的动态范围:;九、动测仪的通道一致性:;十、其他:11J J G9 3 02 0 2 1附录B检定结果通知书内页格式检 定 结 果经检定共有 项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序号项目名称规程要求检定结果21J J G9 3 02 0 2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测绘测量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