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313469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21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学精品教案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活动主题一:图形的变换活动主题二:图案设计活动主题三:数学欣赏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图案,感觉图形世界的神奇。教学重点、难点: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准备教具:1、挂图;2、方格纸;3、七巧板;4、作图工具授课时数:6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轴对称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

2、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

3、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二、课内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三、教学画对称图形。例题2:(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2) 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3) 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1、课内练习一 -第1、2题。2、课外作业:板书设计: 轴对 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

4、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题:旋 转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重点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游乐园里各种游

5、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1、生活中的平移。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

6、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2、生活中的旋转: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3学习例题3:(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

7、,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4学习例题4: (1) 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5课内练习:2第6页2题。3第9页4题、课后作业:板书设计: 旋 转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课题: 欣 赏 设 计教学内容:教材第7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

8、称、平移、旋转等现象。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3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 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二、学习新课(一)图案欣赏: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三、巩固练习(一)反馈练习:完成

9、第8页3题。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2、 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四、全课总结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五、布置作业:教材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图案1 图案2图案3 图案4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反思:第四课时 课题:欣赏与设计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8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己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

10、鉴。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3.自己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重点难点 : 1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2加深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课件、方格纸、正方形白板纸、手工纸三张及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展览导入课前让学生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思考: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指名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思考说一说它的特点。二、学习新课(一)尝试创造:让学生做第8页第1、2题。1、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

11、美观的同学给予表扬和激励。(二)设计图案: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1、 提出三个步骤:(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3)动手绘制图案。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三、巩固练习(一)反馈练习: 1、制作“雪花”: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2作品展示。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练习课 图片1 图片2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1因数和倍数2

12、。2. 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合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教学重难点:质数与奇数的区别授课时数: 课题: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13、出示:因为26=12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 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二、新授:(一)找因数: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学生尝试完成:汇报(18的因数有: 1,2,3,6,9,18)师:说说看你是怎么

14、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师:你是怎么找的?举错例(1,2,3,4,6,6,9,12,18,36)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 ),而最大的一定是(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

15、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的因数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二)找倍数: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汇报:2、4、6、8、10、16、师:为什么找不完?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汇报 3的倍数有:3,6,9,

16、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三、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四、独立作业:完成练习二14题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1、掌握 2 、 5 倍

17、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是2 、5 倍数的数的特征。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提问。 说出 20 的全部因数。 说出 5 个 8 的倍数。 26 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因数是几?最小的倍数是几? 2、按要求在集合圈里填上数。二、 学习新课: (一)2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练习 2) 右边集合圈里的数与左边圈里的数是什么关系? 教师:请观察右边圈里的数,它们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 ( 个位上是 0,2,4,6,8。) 教师:请再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

18、符合这个特点? 学生随口举例。 教师: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口答练习:(投影片)请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圈内(是2的倍数,不是2的倍数) 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 学生口答完后,老师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板书:上面两个集合圈上补写出 “ 偶数 ”,“ 奇数 ”。 教师:上面两个集合圈里该不该打省略号?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老师说明: 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

19、省略号。 教师: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吗?习惯上称它们为什么数? (单数、双数。) 3、练习:( 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 说出5个2的倍数。(要求:两位数。) 说出3个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 说出 15 35 以内的偶数。 50以内的偶数有多少个?奇数有多少个? (二)5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集合圈,然后提出要求: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 5 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自己动手填数、观察、讨论。老师巡视过程中选一位同学板书填空。 教师: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请举几个多位数验证。 教师:再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 板书:个

20、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2、练习: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50以内5的倍数。 (投影片)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投影片)从下面的数中挑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12,25,40,80,275,320,694,720,886,3100,3125,3004。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个位数字是 0 。 教师随口说出数,请立即说出这个数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或者同时是2和5的倍数,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三、巩固反馈: 1 、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 )个,5

21、的倍数数有( )个。 2 、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 )。 3 、个位是( )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4 、用 0 , 7 , 4 , 5 , 9 五个数字组成 2的倍数;5的倍数;同时是 2 和 5 的倍数的数。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教学过程:一、提出课题,寻找3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

2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测一下? 生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生2: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定是3的倍数,如l 3、l 6、19都不是3的倍数。生3:另外,像60、12、24、27、18等数个位上不是3、6、9,但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揭示课题)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特征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

2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18的表。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生1:我发现10以内的数只有3、6、9是3的倍数。生2:我发现不管横的看或竖的看,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生3:我全部看了一下,刚才前面这位同学的猜想是不对的,3的倍数个位上09这十个数字都有可能。师: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生:也没有规律,1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生:我发现3的倍数

24、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很有规律。师:你观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生:从上往下观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数增加1,而个位数减少1。师:十位数加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我发现“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师: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其他斜线呢?生1:我发现“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生2:“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生3:我发现另外几列,除了边上的30、60、90两个数字的和是3、6、9,另外的数两个数字的和是12、15、18。师: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

25、征呢?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师:实际上3、6、9、12、1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师: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三、巩固练习:完成p19做一做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四课时课题:质数和合数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

26、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教学重点: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学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教学过程: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1、师:(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2、师: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想像后举手回答。3、师: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

27、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我看到许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指名说一说)4、师:同学们,如果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你觉得会怎么样? 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会越多。 师:确定吗?(引导学生展开讨论。)5、师: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 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并举例说明。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板书的3、13、7、5、11等数),在数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下面的这些数(4、6、8、9、10、12、1

28、4、15等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那究竟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略)6、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7、师: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1、师出示:73。让学生思考着它是不是质数。师: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同学们都说“是呀”。)师:这表从哪来呢?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

29、表?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2、让学生动手制作质数表。3、集体交流方法。三、练习巩固:完成练习四第1、2题。四、课题小结: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单元计划一、教学内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

30、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三、教学重难点:表面积与体积概念的建立四、授课时数:16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教学重点:1、建立体积概念。2、认识体积单位。教学难点:建立体积概念。教学用具:学具袋。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这其中有什么道理? 二、新授:1、体积的意义。(1)、准备:我们也来做一个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

31、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鹅卵石占了一定的空间。)(2)、每一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下面的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3、启发学生概括: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上面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4)、比较:用学生手中的文具比。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师:教室是一个较大的空间,课桌、讲台、同学、老师等占教室空间的一部分。整个学校是一个大空间,教师、办公室、操场、花池、领操台、旗座等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既有自己的体积。而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空间,地球只是宇宙空间的一部分,而地球上

32、的山、川、河流、一切建筑物、人等占地球的一部分。2、体积单位:(1)、讲: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测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板书)认识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可以分别写成( 2)、认识立方厘米:出示:棱长是厘米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说明: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谁的体积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色子或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3)、认识立方分米:(方法同立方厘米)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立方分米。(4)、认识立方米:出示立方米的棱长的教具。观察后总结:边长是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立方米。认识立方米的空间大小。立方米水约可以装满个暖瓶。立方

33、米的木材约可以做课桌张。小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哪个体积单位大?哪个体积单位小?体积单位的用途是什么?(5)、练一练:选择恰当的单位:橡皮的体积用( ),火车的体积用( ),书包的体积用( )。(6)、比一比:到现在为止,我们都了学哪些测量单位?(板书)长度、面积、体积三种单位的区别:(7)、练习:说一说:测量篮球场的大小用( )单位。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用( )单位测量一只木箱的体积要用( )单位。、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 ),表面积是( ),体积是( )。(你想怎样填?)、判断:一只长方体纸箱,表面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积大。( ) 3、体积初步认识:决定体积大

34、小,是看它含有体积单位的个数。A 、演示:用棱长1厘米的4个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说出它的体积是多少?B、说出下面物体的体积(3个体积单位,4个体积单位,)C 、摆一摆:请你也摆出一个体积是3立方厘米的物体。摆出体积是4立方厘米的物体。D、小结:怎样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同一个体积数,可以摆出不同的形状。动手摆一摆:请大家用手中的小正方体拼一个体积是8 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想一想你拼的物体体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摆?三、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推导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

35、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计算。教学用具:立方厘米学具。教学过程:一、复习:、什么叫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什么是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二、导入新课:、导入: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要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用将它切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数一数的方法。)说明:用拼或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如:冰箱, 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的

36、体积呢?他们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新课:(!)、请同学们任意取出几个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在小组里合作摆出一个长方体,边摆边想:你们是怎么摆的?你们摆出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板书学生的:(设想举例)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观察: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体积有什么关系?板书: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因为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厘米,所以,每排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几排,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4)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字母公式:三、练习:、一个长方

37、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导出正方体体积公式: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你能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3读作的立方3、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6分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4、看表计算:请同学们摆一个体积是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摆后说一说长、宽、高各是几厘米?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提问:长方体的长、宽、高不同,体积相同这是为什么?四、小结: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怎样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研究。作业: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1、在理解了长正方体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8、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求长正方体体积的其它计算公式。 2、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计算长正方体体积的其它公式。 2、逆向思维的题可以用方程方法解。 教学难点: 几何知识与一般应用题的综合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如何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及字母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二、新授: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怎样求呢?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底面积 底面积所以长正方体的体积也可以这样来计算: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 =sh 三、 巩固练习:1、长方体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高是5

39、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V=sh 245=120(立方厘米) 2、一根长方体木料,长5厘米,横截面的面积是0.06平方厘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理解横截面积的含义,体会长方体不同放置,说法各不相同。出示另一种计算方法:长方体体积=横截面积长3、家具厂订购500根方木,每根方木横截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长3米。这根木料一共是多少平方米?理解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要一致。但不可能相同。5、练一练 :用方程法。 (1)、一块长方体的木板,体积是90立方分米。这块木板的长是60分米,宽是3分米。这块木板的厚度是多少分米? (2)、一根长方体水泥柱,体积是1立方米,高是4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 (选择方法

40、解答) 1、学校要修长50米,宽42米,的长方形操场。先铺10厘米的三合土,再铺5厘米的煤渣。需要三合土和煤渣各多少立方米? 2、有一块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宽和高都是5厘米的长方体钢材,求长方体钢材的长。 3、用15根规格完全相同的木板堆成一个体积是3.6立方米的长方体。已知每根木板宽0.3米,厚0.2米,求每根木板的长。 四、小结:今天,我们又学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体积单位的进率教学目标:在认识体积单位,知道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和区别基础上,学习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学习计算重量的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计算物体的重量。 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的化聚。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计算体积用 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2、填空: 1厘米 1平方厘米 1立方厘米 单位 单位 单位说一说:计算长度用 单位,计算面积用 单位,计算体积用 单位。1米=( )分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1分米=( )厘米 1 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二、新课:1、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