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点.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313386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亲自增补版偶快不行了】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P428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P446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P462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463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P486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

2、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P4877.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P495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P500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P517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P51811.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P52312.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

3、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P572576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P612616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P62563216.自发消费:与

4、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即使收入为0,也需要的消费。17.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18.中间产品:指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用于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和劳务。19.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超过资本广化或人均储蓄在与补充原有资本折旧和配备新工人后)而导致人均资本上升的情况。1.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这主要从消费函数c=a+by中可以看出。其他影响因素还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收入

5、,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2.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G来自于等量的税收T(即G=T)。政府支出G和税收T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来反映。在四部门经济中,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要使平衡预算乘数1,应当是,即是在只有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或者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际市场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和进口。3.经济学家认为轻微的通

6、货膨胀对经济扩张有利,试说明理由?答:坚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节约交易成本,劳资双方喜欢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关系,原材料供求中喜欢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由于这种长期劳动合同和原材料供求合同存在,使厂商工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对稳定,而通胀又使产品价格上升,从而使使厂商的实际利润增加,刺激厂商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全社会产量和就业都增加。4、试说明图中A、B两点的经济涵义。2%BMsp=L2(r) 货币投机需求Msp答:A点:利率处于最高点,未来利率只降不升,债券价格只升不降,人们只愿意持有债券,不愿意持有货币,此时货币投机需求为0。B点:利率处于最低点,未来利率只升不降,债券价

7、格只降不升,人们只愿意持有货币,不愿意持有债券,此时货币投机需求为。不管有多少货币人们都愿意持有在手中,处于凯恩斯货币需求的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实效。5.向右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隐含的政策含义?答: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反向变动关系。政策含义是政府在进行失业与通胀治理时,先确立一个“临界点”(即失业率与通胀率的社会可接受程度)。如果失业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扩张性政策,以较高的通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如果通胀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以较高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胀率。6.什么是“内在稳定器”?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有哪些?答:内在稳定器也称自动稳定器,

8、是指经济系统(财政政策)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和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是政府“稳定经济的第一道防线”。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有:自动变动的税收(特别累进税制)、政府转移支付和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7.简述超额准备金产生的原因?并简要说明市场利率变化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答:超额准备金指“银行实际贷款低于本身贷款能力”,其差额部分就是超额准备金。产生原因在于:银行找不到可靠的贷款对象,或企业预期利润率太低不愿意借款,或银行认为利率太低不愿意贷出等等。对商业银行而言,吸收存款是负债业务,如果不能放贷出去

9、,同样要付出存款利息,增加成本。所以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将刺激商业银行放贷积极性,从而超额准备金减少。反之,准备金增加。8.画图用ADAS模型简要说明经济滞胀的成因?答:滞胀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如发生在上西方资本主义世界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经济滞胀,主要是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限产提价,石油依赖程度高的国家进口原油价格上升,导致国内生产成本提高,总供给下降的冲击。在总需求不变情况下,由于总供给刺激,AS1移动到AS2,均衡点发生移动,这时国民收入下降,有Y1到Y2,失业率增加;同时价格水平也上升,有P1上升到P2,出现通胀。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国民

10、经济循环流动模型1.两部门(私人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两部门经济是由居民户部门和厂商部门构成的经济(假设没有政府和对外贸易部门)。居民户部门与厂商部门通过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发生联系。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的公式表达:从宏观经济来看,总需求(AD)是购买者购买所有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货币总值,它包括居民户的消费需求和厂商的投资需求,它们分别用消费支出(C)和投资支出(I)来代表,即: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Y总供给是全部产品和劳务供给的货币总值。产品和劳务由各种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加以生产,因而可以用各种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总和(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来表示总供给。居民所得到的这些收入可分为

11、消费(C)和储蓄(S)两部分,则,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YC+S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国民收入实现了均衡。也即,是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2.三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在两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中加上政府部门,就成为三部门的经济模型。为了保证三部门经济的正常循环进行,不仅储蓄等于投资,而且政府的税收()等于政府的支出()。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即Y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税收即Y三个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3.四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四部门的经济模型由居民户、厂

12、商、政府和对外经济活动所组成。要使四部门经济正常运行下去,不仅储蓄等于投资、政府税收等于政府支出,而且要出口(X)等于进口(M)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Y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税收+进口Y四部门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二、国民收入的概念对国民收入的研究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也是宏观经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国民收入,从广义上讲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及劳务价值的总和。它包括五个经济总量指标: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或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狭义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

13、个人可支配收入。1.国民生产总值(GNP)及国内生产总值(GDP)GNP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理解此概念需注意几个问题:第一,GNP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值,它不包括以前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所以GNP是一流量而不是存量概念。第二,GNP看的是“生产”的情况,计算的是当年生产的产品。如果去年生产的产品,但在今年销售,不能算进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第三,GN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因此计算时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第四,GNP不仅包括各种最终物质产品的价值,也包括各种劳务的价值。第五,GNP的统计都是

14、按当年的“市场价格”加以计算的。按市场价计算出来的GNP中包括价格变动因素,称为“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如果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得出的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第六,GNP不包括非市场交易(如家务劳动的价值)和非生产性交易(指纯粹金融市场交易)。第七,GNP是一个以人口标准做基础的概念,测度的是本国国民在国内和国外的生产产值。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GDP概念。GDP是指在一个国家的国土上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它是一个以地理标准为基础的概念。GDPGNP-本国国民在国外生产的部分+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部分。上而所述的七点注意事项除了第七点以外,其余六点也都适用于国内生产总值。2

15、.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PDI)NNPGNP-折旧(NDPGDP-折旧)NINNP-间接税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PDIPI-个人所得税三、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有异曲同工的三种核算GNP方法,即支出法、收入法和增值法,其中前两种是主要的方法。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称为消费函数,可记为CC(Y),这里C表示消费函数,Y代表收入,即个人可支配收入。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收入减少而减少。消费又称为消费倾向,凯恩斯把消费倾

16、向分为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以MPC表示。C表示消费增量,Y表示收入增量,则MPCC/Y凯恩斯认为MPC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递减,表示收入越增加,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增量的部分越来越小。MPC递减是凯恩斯提出的解释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心理规律之一。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以APC表示。C表示消费支出,Y表示收入水平,则APCC/Y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收入为零时,消费也要进行,或者动用储蓄或者依靠社会救济来保持一个起码的消费水准。因此,该部分是个常数,它是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消费,被称为自主消费。这样消费和收入的函数可表示为:CCb

17、Y其中,C为消费支出,b为MPC,Y为可支配收入,C为自主消费, bY是随可支配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消费,被称为引致消费。二、储蓄函数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消费,另一部分是储蓄,即:YC+S,SY-C由于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因此,储蓄也是可支配收入的一个函数,确立了消费函数,储蓄函数也就确立了。储蓄函数:储蓄与收入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或称为储蓄倾向。可表示为SF(Y),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随收入减少而减少。储蓄倾向也分为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公式为:APSS/Y边际储蓄倾向:是储蓄增量与可支配收入增

18、量之比。以MPS表示。S表示储蓄增量,Y表示收入增量,则MPSS/Y从消费函数CCbY中能够得出储蓄函数,即SSsY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互为补数,如下式:APC+APS1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互为补数,如下式:MPC+MPS1三、乘数效应1、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2、投资乘数:是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同KI表示投资乘数,Y表示国民收入增量,I表示投资增量,则KI=YI,投资乘数的计算公式为KI=11MPC,式中MPC为边际消费倾向。3、消费支出乘数:指收入增加量与消费增加量之间的比率。用KC表示消费支出乘数,则KC=CI四、三部门经济的收

19、入决定三部门经济的宏观均衡条件:i+g=s+t 计划投资+政府购买=计划储蓄+净税收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kg=y/g=1/(1-MPC)税收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kt=-MPC/(1-MPC)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ktr=MPC/(1-MPC)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重点:1.IS曲线与LM曲线的含义。 IS: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投资和储蓄相等,i=s,产品市场均衡。Y=(a+i)/(1-MPC), r=(a+e)/d-(1-b)y/d LM:满足货币市场的

20、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R=ky/h-m/h, 货币供给量m=ky-hr2.IS曲线与LM曲线的移动。(熟记各变量乘数,如投资乘数,储蓄乘数等)投资需求增加,IS右移。储蓄需求增加,IS左移。增加政府支出,IS右移。政府增税,IS左移。膨胀性政策,IS右移。名义货币供给量M增加,LM右下移。价格水平P上升,m减小,LM左上移。3.IS曲线与LM曲线的推导。4.ISLM模型的均衡及调节机制。难点:通过ISLM曲线理解最终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关系,以及两市场如何在相互影响中共同决定国民收入。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一、财政政策1.含义: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

21、和国民收入的政策。P5172.财政政策手段: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3.财政政策效果。P5195224.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P523二、货币政策1.含义: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P5182.货币政策手段:扩展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3.局限性P527528(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2)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3)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

22、策效果。(4)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4.货币政策的效果P524527三、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P529530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一、 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国家或政府为了曾静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第一目标是充分就业。1、失业与充分就业的含义失业指劳动力没有就业,但积极地寻找工作或等待返回岗位的一种状况,处于此状况的劳动力被称为失业者。充分就业指在一个经济中,在一定的工资率下,所有能工作而且愿意工作的人都能找到工作。失业与充分就业的概念,并不单纯指劳动力因素,也包括了对资本及其他资源的使用状况。因为劳动力的使用总是和资本及其他资源

23、连在一起的。2、失业种类(1)自愿失业;(2)摩擦性失业;(3)结构性失业;(4)非自愿失业。前三种失业被认为是正常的失业现象,因而虽被计入失业率,但并不算真正的失业。这种失业率被称为“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概念包含着一定程度的“自然失业率”。种类 定义 原因 解决的途径 摩擦性失业 由于工人在寻找工作时需要时间而产生的失业 信息不完全 构建与充实就业信息平台 结构性失业 在经济结构转型时产生的失业。 技能不吻合: 由于从衰退产业退出的工人所拥有的技能与新兴产业需要雇用工人所要求的技能不一致 对工人进行培训 周期性失业 由于经济衰退而产生的失业 短期周期进入衰退期 进行宏观调控,扩大需求,防止

24、经济衰退 二、 财政政策定义: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贷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1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2.自动稳定器的三种作用途径。(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三、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是指调节整个经济社会的货币供给量的政策。2.货币政策工具:(1)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债券市场上购买或出售政府债券,以

25、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调节货币供给的政策手段。(2)变动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时的利率。(3)改变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存款货币银行必须遵守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总供给: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愿意生产并销售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 2. 总需求: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愿意购买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包括家户部门的消费需求、企业部门的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的需求。3.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时,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依存关系。4.宏观生产函数(总量生产函数) :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它表示既定的资

26、本存量和技术水平下总量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5. 总供给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反映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重点:1、总供给曲线图。2、总需求曲线中包含的古典学派与凯恩斯主义的差异。3、总供给曲线中包含的古典学派与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派的差异。4、三重均衡模型:ASAD(凯恩斯的AS曲线与古典学派的AD曲线)与ISLM曲线的结合难点:三重均衡模型:ASAD(凯恩斯的AS曲线与古典学派的AD曲线)与ISLM曲线的结合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地上升。2.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

27、上涨。3.菲利浦斯曲线:是用来指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反向交替关系的曲线。4.牺牲率:是指(作为反通货膨胀政策结果的)GDP损失的积累百分比与实际获得的通货膨胀的降低量之间的比率。5.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6.失业率:劳动大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动反映就业的波动情况。7.摩擦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转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8.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由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

28、补现有的职位。其他重点概念1、通货膨胀(1)含义和度量通货膨胀是指多种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的上涨的过程,或者说是货币价值持续下跌的过程。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数主要有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GDP冲减指数。(2)分类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可划分为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失调型和预期助动型等几种类型。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公开型和隐蔽型两种。按物价水平上涨的程度可分为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和恶性通货膨胀。(3)通胀对经济的影响它对财富和收入起着重新分配的作用;它对产量、就业和经济增长也能发生影响。2、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明显持续下跌的过程。通货紧缩时期抑制消费和投资,失业规模扩大

29、,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并由于企业偿债能力和贷款意愿不强,银行呆坏账增多,加大金融风险。3.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从高涨到低潮上下反复波动的循环过程。种类:(1)“长周期”或“长波”,其长度平均约50年左右,由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耶夫提出,故又称为“康德拉耶夫周期”。(2)“建筑周期”。其长度平均约15年到20年左右,由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故又称为“库兹涅茨周期”。(3)中长期或中波。其长度平均约8年到10年,由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故又称为“朱格拉周期”。(4)短周期或短波。其长度平均约40个月,由美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故又称为“基钦周期”。此外,还有两种经济的波动形式:季节性波动和不

30、规则波动。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外生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4.经济增长(1)经济增长的定义: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经济活动能力的扩大,其衡量标准就是一国商品和劳务总量,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状况,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状况。经济增长不同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指一国由不发达状态转入发达状态。经济发展不仅包括了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结构等的变化。(2)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是劳动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资本存量的增加,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3)经济增长模型: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重点在于研究经济稳定增长的长期条件,也就是在长期内如何达到较低的失

31、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以及在适当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率这一目标,注重研究如何控制各种经济变量使其满足稳定增长条件。为了表述、说明各经济变量间的关系,经济学家们建立起各自的教学模型,并用它来概括经济增长的理论。这些模型主要有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及新剑桥模型。(4)经济增长极限理论:又称“零经济增长论”。产生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70年代美国学者梅多斯等人出版了增长的极限一书,建立一个“世界模型”,研究以下五个方面的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1)加速的工业化;(2)快速的人口增长;(3)广泛的营养不良;(4)有限资源的耗竭;(5)日益恶化的环境。他们认为为避免世界经济的崩溃

32、,就要采取措施,建立一个持续的生态平衡环境,控制经济发展,实行“零经济增长”。5.奥肯定律: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负相关关系,这被称为奥肯定律。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如果超过充分就业的界限(通常以4%的失业率为标准)时,每使失业率降低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则必然增加3%。(也有的经济学家提出为2.5%),反之,失业率每增加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则会减少3%。以g代表代表超过自然失业率之上的失业率给实际GNP带来损失的百分比,以U代表自然失业率,一般为4%,以u代表实际失业率,以a代表超过自然失业率之上的失业率和实际GNP之间负向关系的系数,按奥肯的

33、计算,该系数为3。因此,超过自然失业率之上时每增加1%的失业率而使实际GNP下降的百分比的公式是:g=a(uu)6.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1958年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绘制的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在一个坐标图形上,如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则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大体上可呈现为一条负向倾斜的曲线,它表示:货币工资上涨率越高,失业率越低,反之亦然。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工资是产品成本主要构成部分,从而对产品价格有决定性影响,因此他们把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那种关系延伸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替代关系:失业率高,通胀率就低;失业率低,通胀率就高,并认为二者之间这种替代关系可为政府进行总需求理论提供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即通胀率或失业率太高时,可用提高失业率的紧缩政策或提高通胀率的扩张政策来降低通胀率或降低失业率,以免经济过分波动。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