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全章节教案分解.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313083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全章节教案分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全章节教案分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全章节教案分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全章节教案分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全章节教案分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三、德育目标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教学重难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3理解地球存在生

2、命的原因教学媒体与教具: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板书】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板书】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 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

3、明初期就开始了。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烁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 1此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

4、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 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板书】1、几种常见的天体【过渡】正是由于以上所述天体和星际物质构成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的各种天体是否为孤立的呢?经过科学家的实验证明: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我们称之为天体系统【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3图1.2及相关材料,举出一些天体系统的例子,并完成P4的上面的活动题。【学生回答】略【引导】 好,像同学们举出的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等都是天体系统。那么,这些系统内的天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形式的关系呢?(互相吸引;围绕旋转)【板书】 2、天体系统【

5、启发讨论】 天体系统有大有小,大的天体系统又可包含许多小的天体系统。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三个天体系统之间是如何包含的呢?(银河系含太阳系,太阳系含地月系)【学生回答】略【讲解】 (备注:投影课本P3图1.2讲解)地月系只有两个天体,地球和月球,它们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太阳系则包括太阳、九大行星、卫星及其它天体,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距离为1.5亿千米;而银河系是由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象太阳这样的恒星就有2000多亿颗,太阳就处于距银河系中心2.7万光年的位置上。【讲解】 银河系已如此庞大,是否就是最大的天体系统呢?是否就是我们的宇宙呢?还远远不是。利用天文望

6、远镜,我们可以观测到在银河系之外,还有约10亿个类似的天体系统,它们被统称为河外星系。【多媒体放映】 河外星系(仙女座星云,大、小麦哲伦云等)。人类目前所认识到的整个宇宙,科学家称之为总星系,是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当然,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必然还会进一步扩展。【讲解】 同学们刚才关于活动的回答很好,这里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多媒体投影)【板书】宇宙(总星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总结全课】第二课时【复习提问】 天体系统的概念及其层次结构?【新课导入】我们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那么太阳系中还有哪些行星哪?他们又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在

7、众多的行星中惟有地球存在生命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讨论的主要问题。【板书】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启发讨论】阅读教材P4图1.4太阳模式图思考太阳系周围有几颗行星,它们由近及远的排列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目前已知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在火星、木星之间夹有小行星带。【板书】1、九大行星【启发讨论】在太阳系中,九大行星就好像一个家庭中的九个兄弟,有许多共性,请结合有关材料完成P4P5活动题1、2,并总结九大行星在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上有哪些共同之处?【板书】2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学生回答

8、】略【总结讲解】1(1)九大行星在公转的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转,我们称为同向性。(2)各大行星的轨道倾角都很小,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的大一些,最大也不过17,说明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近似在同一个平面上,我们称之为共面性。(3)公转轨道椭圆的偏心率,即焦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决定椭圆的形状。偏心率越小,越趋向于圆,当偏心率为0时,轨道就是圆。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的偏心率都很小,说明它们的公转轨道都是接近于圆的椭圆,我们称之为近圆性。(4)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2(1)(启发引导)九大行星的质量、大小、化学组成等结构特征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由此,可以将九大行星划分

9、为三类与地球类似的称之为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和质量都大的称之为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第三类是距离太阳远的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称之为远日行星。现在,黑板投影一个表格,看看你能否根据所学的知识填出:类别包括行星距日远近体积质量平均密度表面温度卫星数目光环有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近远小大高低没有很少无巨行星木、土大小多有远日行星天、海冥介于前两者间介于前两者间较多有无边启发,边指导学生填上表。(2)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没有特殊的地方。【过渡】 通过以上我们对九大行星的了解,我们知道目前只有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这就是我们要讲的下一个问题。【板书】三、存在生命的星球【

10、启发讨论】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为什么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繁衍的行星呢?【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地球为生命物质的存在提供了三个最优越的条件,这也是其它行星不具备的条件【板书】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启发提问】 宇宙中是否只有地球上存在有生命物质?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具有上述两项条件就可以存在的生命物质,而在宇宙中,在其他的恒星系统中,是否也会存在像地球这样的天体?这是非常有可能的!因此,人们通过各种途径,正在不断地探索。【总结全课】【巩固练习题】(投影片,当堂完成) 1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分析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

11、后探究】阅读有关哥白尼、布鲁诺等的书籍,开一次班级天文学演讲会,讨论学习前人科学探索的精神,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感想。 【板书设计】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几种常见的天体宇宙(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2、天体系统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九大行星2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三、存在生命的星球1、日地距离适中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3、液态水的存在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太阳的基本特征及其外部结构;2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3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

12、影响。二、能力目标1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2.通过对各种资料的观察以及课前室外的观测,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宇宙观,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1.知道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知道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3.太阳的外部结构和能量来源【教学难点】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课时安排】1.5课时【教具设计】多媒体资料库(电脑动画、录像如太阳能量来源录象、文字资料、图片如太阳黑子、耀斑、日珥、极光图)【讲授过程】【复习提问】天体系统包括哪些

13、层次?试用简表形式表示出来。【用投影仪展示】【导入新课法一】从上述简表中可以看出,在宇宙中太阳是地球相依的非常重要的一颗恒星,它的光和热是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源泉,即为地球提供能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导入新课法二】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方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板书】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讨论】阅读教材和所学知识分析思考 1太阳大气的成分 2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的来源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多媒体资料展示,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图1.7)通过资料、地图及同学日常生活经验说明太阳辐射在哪些方面对地球产生影响?)【学生回答】略【板书】1太阳大气的

14、成分 2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的来源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介绍】1太阳大气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 000K。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3(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3)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4)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主要能量来源。【讨论】请你谈谈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学生回答】略【提问】阅读教材P9的阅读材料太阳能量的

15、来源,思考太阳巨大的能量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回答】略【总结】在高温高压下,太阳中心产生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板书】4太阳能量的来源【过渡】我们知道太阳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能量,但由于太阳的不稳定,即太阳活动时,也会给人类产生不利影响。 【板书】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启发引导】我们许多同学都听说过太阳黑子,这黑子到底是什么物质?事实上,人类对于太阳的了解还是太少了。太阳的内部结构,直到目前我们也知之甚少。【边介绍边画太阳结构板图】我们现在借助探测仪器可以直接观测到的,实际上是太阳的大气层外部构造,人们发现太阳大气从里向外分为三层。【启发提问】太阳大气分为哪三层呢? 请同学们观察P10太阳

16、大气层结构图、太阳黑子图及太阳耀斑图,以及P12图1.13,并阅读课文,回答:1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哪几层?2最里的一层厚度、温度如何?什么叫太阳“黑子”?太阳黑子的周期如何?3中间的一层有何特点?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什么?4最外一层有何特点? 【总结】太阳的外部结构我们能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往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太阳大气的一切活动总称太阳活动。(重点讲述)层次位置概念厚度亮度温度太阳活动光球里外明亮发光的太阳表面厚弱高黑子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色球光球外呈玫瑰色的太阳大气耀斑日冕色球外很稀薄的完全电离的太阳大气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射电干扰电离层 1)黑子、耀斑增多 影响无

17、线电通讯地磁场干扰 2)带电粒子流 产生“磁暴”现象捕获 3)带电粒子流 产生“极光”现象(两极地区)【小结】除此以外,太阳活动的影响还有很多,现在专门有人在研究“太阳活动与气候”、“太阳活动与人体健康”等,太阳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关键在于它有太多、太大的能量。【典型例题】太阳活动对地球的直接影响是 ( )(A)产生潮汐现象 (B)干扰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C)诱发火山喷发和地震 (D)产生“磁暴”现象【板书设计】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2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的来源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4太阳能量的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地球运动

18、的一般特点【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2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3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二、能力目标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教学重点】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教学媒体教具】投影片、投影仪、吹塑圆片一个(圆片上系一红绳)、地球仪、彩色墨水、滴管、椭球仪、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纸模型。教学过程【设疑引入】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

19、万里”,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是否相等呢?【学生回答】是【总结讲解】我认为这种说法要辨证的去对待,若位于赤道地区,说法很科学,但对于我们这个地区而言却不是很科学,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并不完全相等。这些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运动造成的,这节课我们就解决这些问题。【板书】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过渡】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形式,下面我们逐一学习。【板书】一、地球的自转1方向【提问】 教室的东西南北方向。【学生回答】略。【演示】 教师转动地球仪。【提问】 描述自转的方向。【学生回答】略。【演示】 转换地球仪的观察角度,分别从北极和南

20、极上方观察转动的地球仪。【提问】 描述从北极看和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状态。【学生回答】略。【板书】 1.方向【提问】 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学生回答】略。【演示】 地球仪自转。【提问】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学生回答】略。【过渡】 刚才同学回答的很好,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随观测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我们一般以太阳和天空中的恒星为参照物,相应的周期我们分别称之为太阳日和恒星日。【演示和讲解】运用“太阳日和恒星日”(课本第13页)投影片分析“恒星日与太阳日图”中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关系【板书】 【引导看书】请学生看书中第14页图1.16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21、及右侧文字思考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的升高有什么变化规律?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多少?【同时展示模型】 展示与之对应的立体纸制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含义。150150150837千米1447千米1670千米30060000【板书】3地球自转速度【总结】通过对地球运动周期的分析得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3602415度/每小时【讨论】线速度:读图P15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思考各地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学生回答】略。【总结】A角速度全球(除南北极点)都相同B线速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注:纬度60度的地方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备注:有时间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分析)【过渡】以上我们分

22、析了地球的自转,实际上,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地球的公转【板书】二、地球的公转【指导看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5相关内容思考: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速度?B太阳 远日点(7月初) 近日点(1月初) 方向【学生回答】略。【讲解】1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可以简单讲述作为对地球自转方向的巩固2地球公转的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3地球公转的轨道和速度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速度:近日点(较快30.3km/s)和远日点(较慢29.3km/s)(备注:该部分可以补充右图讲解)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观察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关系(补充知识:开普勒三定律增加学

23、生对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理解)【板书】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3、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4、速度:近日点(较快30.3km/s)和远日点(较慢29.3km/s)【课堂总结】【探究性作业】P16活动3【板书设计】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一、地球的自转1方向3地球自转速度二、地球的公转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3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4速度:近日点(较快30.3km/s)和远日点(较慢29.3km/s)第二课时:地球自转与时差【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昼半球、夜半球、时区、地方时等概念2理解昼夜更替产生的原理;并

24、能画出晨昏线3理解地方时、区时的成因;并会计算不同地方的地方时和区时;二、能力目标1能在不同的光照图中画出晨昏线2能计算不同地方的地方时和区时【教学重点】昼半球、夜半球、时区、地方时的计算【教学难点】1、晨昏线的画法; 2、时间的计算;【教学媒体教具】投影片、投影仪、地球仪、时区和国际日期变更线图、或多媒体教具【讲授过程】【知识回顾】1地球自转的周期、方向2地球自转的周期、方向、轨道【新课讲授】【引入新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有昼夜变化,为什么回出现昼和夜的差别呢?我们在假期中可能看了雅典奥运会,若想看直播现场,大多数会在我们的晚上或夜间进行,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些都是由于地球自转与时差

25、造成的,下面我们便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第二课时:地球自转与时差【引导读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617内容思考什么是晨昏线?地方时又是如何计算的?【学生回答】略【板书】一、晨昏线(圈)【讲解】【板书】1晨昏圈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板书】2晨昏线的画法:【板图】 晨昏线的画法(图2)A【学生练习】 在上图中的B图和C图上绘出晨昏线。【学生回答】略【讲解】各种不同光照图中晨昏线的画法【学生活动】用地球仪演示晨昏线如何画侧面图和极地上空图当北京正对着太阳的时候,也就是说北京是12点时,纽约还是黑夜。古时候各地都把正午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刻定为12点,因而各地的12点是不

26、同的,所以其他时刻各地也不相同,这种因地而异的时刻,称为地方时。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下一个问题:【板书】二、时区和日界线(出示标明北京、纽约的地球仪)【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板书】1.地方时【讨论】请学生看教材P1617页思考:我们看雅典奥运会直播现场,为什么大多数会在我们的晚上或夜间进行?【学生回答】略【转折】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了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在会上创立了标准时制度,明确了世界上的时区划分、时间计算等问题。【板书】2.时区的划分和区时的确定(出示时区和国际日界线图) 【提问】1.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少小时?2.地球每小时转多少个经度?【教师指图讲解】 (让同学看书时区

27、和国际日界线图)【提问】北京、东京、莫斯科、开罗、伦敦、纽约、华盛顿各在哪个时区?【提问】东九区和西五区的标准经线各是多少度?【学生回答】 135E 75W【转折】请同学们做一做教材P17读图思考题5(备注:教师指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学会计算时间)(出示投影片:区时计算图解)【教师指图讲解计算方法】东加西减教师带学生解题:【提问】1.伦敦、莫斯科各在哪个时区? 2.伦敦和莫斯科相差几个时区?几个小时?3.伦敦在莫斯科的东边,还是西边? 4.伦敦的时刻比莫斯科的早还是晚?5.当莫斯科是五点时,伦敦是几点(华盛顿同理)【教师总结计算方法】1.求区时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2.东边的时刻总比

28、西边的时刻早。求东边的时刻加时差,求西边的时刻减时差。(备注:出示投影片:练习题当北京是21点时,东京、开罗、纽约各是几点?)【课堂小结】【提问】1.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2.已知某区区时,如何计算另一时区的区时?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地球自转地方时时差时间混乱时区的划分和区时计算。【探究性作业】教材P18活动题。板书设计第二课时:地球自转与时差一、晨昏线(圈)1晨昏圈概念:2晨昏线的画法:二、时区和日界线1. 地方时2. 2.时区的划分和区时的确定第三课时:地球公转与季节【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及由其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移动,并能正确画图表示。2使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9、并会画图表示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3使学生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教学重点】1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2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3阅读和画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教学难点】1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2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教学媒体】投影仪、投影片、小地球仪(描出回归线)每组学生四个,教师两个,黄道面及支架每组一个,灯泡和试管架各一个、黄赤交角模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运动的形式自转和公转,对于二者对地球的影响是否孤立的呢?答案是否定的,自转和公转的叠加构成地球的运动,那么二者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地球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板书】第

30、三课时:地球公转与季节【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可以用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关系表示。【演示】地球公转和二分二至时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读图】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与黄赤交角【讲解】地球公转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地轴与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保持6634的交角;二是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延长线指向北极星。因此,地球自转形成的赤道平面和公转形成的黄道平面构成2326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它是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相互叠【板书】一、黄赤交角:2326【讲解】 地球上的光热来自太阳,冷热的变化也与接收到的太阳光热密切联系。地球比太阳小得多,因此我们一般把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线看成是一组平行光。【投影片】

31、 平行光照射球体时直射点的图形特征【提问】 地球表面有几个直射点,在示意图上如何表示?学生观察回答。【小结】 球面上只有一个直射点。在图上表示的这条直射光线恰好可以把圆心和直射点相连。【演示】 演示步骤:(1)一个小地球仪在灯泡照射下,高光(最亮)点就是直射点;(2)在小地球仪相对位置摆放另一个地球仪,利用指图杆连接两个小地球仪的直射点,指图杆恰好通过光源中心位置,三点一条直线;(3)旋转指图杆一周,说明所有直射光线都在一个平面上。【展示圆盘】 说明圆盘含义。圆盘表示黄道面,圆盘与地球仪的每一个接触点都是某一天太阳的直射点位置。盘面上的四个红箭头代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光线。【演示实验】学生四

32、人一组演示实验。学生操作步骤:(1)用一个地球仪从A位置开始演示公转,注意观察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怎样变化的,变化范围是什么?(2)分别用四个地球仪摆在ABCD四个位置;(3)学生将观察结果用“*”号填入表1直射点移动一栏中。【教师指导】 【板图】 教师用箭头表示直射点移动过程。【讨论】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地球公转与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关系【教师指导】 教师在学生讨论期间到下面跟踪指导,点拨。【学生回答】略。【板书】【总结讲解】二、地球公转与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关系12月22日 3月21日 6月22 9月23日 次年12月22日

33、(冬至) (春分)(夏至)(秋分) A B CD1直射点的季节移动2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 节变化3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 化【总结归纳】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直射点位置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纬2326(北回归线);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纬2326(南回归线)。夏至日和冬至日之间的时段,太阳直射点作往返运动。太阳直射点的这种周期性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板书】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春秋分直射赤道【讲解】 回归线的意义。【学生讨论、回答】略。【练习】 在下图中画出ABCD四个位置地球的晨昏线

34、、用斜线表示夜半球,注明日期和节气,标出自转和公转方向。【学生回答】略。【提问】阅读教材P21页最后两段及P22阅读部分,回答:欧美国家和我国在四季的划分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哪种四季划分方法与我国气候更加吻合,对农业更具指导意义。【学生回答】略【讲解】【板书】四季的划分 我国: 以“四立”划分欧美: 以“二分二至”划分 北温带国家: 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第四节:地球的图层结构【教学目标 】一、知识要求: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2使学生了解各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二、能力要求:1使

35、学生了解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的方法,从而认识人类对未知事物所进行的探索实践,激发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2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观念。3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三、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鼓励学生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教学重点】1地震波的波速及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特别是地壳的特点。3岩石圈概念,软流层知识。4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地球系统观念的形成。【教学难点】1“地幔”的有关知识。

36、2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形成地球系统观念。【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设计】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投影片(或多媒体、图片)。【教具设计】【讲授过程】【导入新课】“谈天”是为了“说地”,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主要讲述这几大圈层,【板书】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过渡】首先我们学习地球的内部圈层:【引发思考】地球内部因地壳的阻挡,对人类来说始终是神密的,我们怎么会知道地球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的呢?【讨论】学生讨论人类用什么方法可以了解地球?【学生回答】略。【讲解】钻探取样分析,火山喷发带来的地球内部信息;地震波带来地球内部信息等。【提问】哪种方式能将地心的信息

37、也传递出来呢?【学生回答】地震波。【讨论】你知道其机理吗?【学生回答】略。【归纳讲解】【板书】一、划分依据对地震波的研究地震波特点 1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 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只通过团体传播2物质密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快【板书】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读投影片“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分析: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的物质性质而变化。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的研究,人们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几个圈层结构。分析P、S波的波速变化情况,由波速的突然变化引入不连续面的存在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两条波速变化曲线,区别出P、S波(依据:同一物质中P波速较S波快)总结

38、P、S波速变化情况,归纳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层次及大致深度。定义不连续界面:霍面(平均地下33Km),古登堡界面(地下平均2900Km) 【板书】(板图边讲边绘边讲述)通过分析图表总结(利用表解对比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备注:此部分可以用投影或电脑投到黑板上)【注意】总结知识点时特别要落实岩石圈、软流层范围。【板书】【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回答地球的外部圈层的主要层次及各自范围和作用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略。【归纳讲解】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板书】三、地球外部圈层结构【课堂小结】【探究性作业】P25活动【板书设计】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划分依据对地震波的研

39、究地震波特点 1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 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只通过固体传播2物质密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快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三、地球外部圈层结构1大气圈2水圈3生物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2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3使学生要会叙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理解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原动力和直接原因。4使学生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环

40、流的形成。5在等压线图上表示实际大气中的风向。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生要会运用简单的等压线分布图,分析、判断风向。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观察力、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三、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2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明确人类活动应如何趋利避害。3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教学重点】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2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教学难点】1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的等压面的弯曲方向。2影响大气

41、水平运动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设计】投影仪、投影片、多媒体、海平面气压场分布挂图、板图、纸箭头【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我们学习了行星地球,知道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为什么说地球是一个普通的天体?(学生回答:因为地球作为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与其他行星一样,是物质的和运动的,所以地球是一个普通的天体) 为什么说地球是颗特殊的天体?一(学生回答:地球是太阳系中惟一有生命物质的天体,也是整个宇宙中惟一确知有生命物质的天体) 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大气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我们从这节课开始探讨

42、地球上的大气。【板书】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板书】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指导读书】(备注:采用投影的形式展示)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请阅读教材P30大气的受热过程部分,思考: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2复述大气的增温原理?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4物体的温度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的关系?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分别为何种类型?5何为大气逆辐射?【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2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这种辐射热交换是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图21)。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而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得却比较多,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能够被大气截留下采。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4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越长。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比太阳低得多,所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