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JJF 1880-2020 250 MHz~110 GHz口面天线增益校准规范(外推法)-(高清版).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31301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46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JJF 1880-2020 250 MHz~110 GHz口面天线增益校准规范(外推法)-(高清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JJF 1880-2020 250 MHz~110 GHz口面天线增益校准规范(外推法)-(高清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JJF 1880-2020 250 MHz~110 GHz口面天线增益校准规范(外推法)-(高清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JJF 1880-2020 250 MHz~110 GHz口面天线增益校准规范(外推法)-(高清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JJF 1880-2020 250 MHz~110 GHz口面天线增益校准规范(外推法)-(高清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 J F1 8 8 02 0 2 02 5 0MH z 1 1 0G H z口面天线增益校准规范(外推法)G a i nC a l i b r a t i o n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A p e r t u r eA n t e n n a sf r o m2 5 0MH z t o1 1 0G H z(E x t r a p o l a t i o nM e t h o d)2 0 2 0-1 1-2 6发布2 0 2 1-0 5-2 6实施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发 布2 5 0MH z 1 1 0G H

2、 z口面天线增益校准规范(外推法)G a i nC a l i b r a t i o n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A p e r t u r eA n t e n n a s f r o m2 5 0MH z t o1 1 0G H z(E x t r a p o l a t i o nM e t h o d)J J F1 8 8 02 0 2 0 归 口 单 位:全国无线电计量技术委员会 起 草 单 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委托全国无线电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J J F1 8 8 02 0 2 0本规范起草人:李进源(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宋振飞(中国

3、计量科学研究院)刘 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J J F1 8 8 02 0 2 0目 录引言()1 范围(1)2 引用文件(1)3 术语(1)3.1 口面天线(1)3.2 外推法(1)3.3 增益(1)4 概述(1)5 计量特性(2)6 校准条件(2)6.1 环境条件(2)6.2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2)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3)7.1 校准项目(3)7.2 校准方法(3)8 校准结果表达(6)9 复校时间间隔(6)附录A 原始记录格式(7)附录B 校准证书内页格式(1 1)附录C 天线增益校准不确定度评定示例(1 2)J J F1 8 8 02 0 2 0引 言 本规范依据J J F1 0

4、 7 12 0 1 0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 J F1 0 5 9.12 0 1 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要求进行编写。外推法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测量口面天线增益最准确的方法。本规范采纳了I E E ES t d1 4 91 9 7 9(R 2 0 0 8)I E E E天线标准测试程序中关于待校天线最大增益和天线塔高度方面的建议和要求。本规范为首次发布。J J F1 8 8 02 0 2 02 5 0MH z 1 1 0G H z口面天线增益校准规范(外推法)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频率范围2 5 0MH z 1 1 0GH z的标准增益喇叭天线、波纹喇叭天线、双脊喇叭天线等口面天线以

5、及开口波导探头的增益校准,其他频段口面天线增益校准也可参照本规范。2 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C I S P R1 6-1-6:2 0 1 4 关于电波骚扰与抗扰测量设备和方法的规范 第1-6部分:电波骚扰与抗扰测量设备 EMC天线校准(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r a d i od i s t u r b a n c ea n d i m-m u n i t ym e a s u r i n ga p p a r a t u sa n d m e t h o d sP a r t1-6:R a d i od i s t u r b a n c ea n

6、 di mm u n i t ym e a s u r i n ga p p a r a t u sEMCa n t e n n ac a l i b r a t i o n)I E E ES t d1 4 5:2 0 1 3 天线术语定义(D e f i n i t i o n so fT e r m s f o rA n t e n n a s)I E E ES t d1 4 91 9 7 9(R 2 0 0 8)I E E E天线标准测试程序(I E E ES t a n d a r dT e s tP r o c e d u r e s f o rA n t e n n a s)凡是注

7、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3 术语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 口面天线 a p e r t u r ea n t e n n a具有电大物理口径的天线。I E E ES t d1 4 5,43.2 外推法 e x t r a p o l a t i o nm e t h o d测量天线增益的一种方法,能够修正多路径和近距离效应对天线增益测量结果的影响。注:外推法也称三天线外推法或广义三天线法。I E E ES t d1 4 9,1 2.2.43.3 增益 g a i n天线在给定方向上的辐射强度与馈入

8、天线的净功率被向各个方向均匀辐射时所得辐射强度之比。当不指明方向时,默认为天线最大辐射强度方向。4 概述天线是无线电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用于实现空间电磁场与导波结构中电磁场的转换。天线被广泛应用在通信、导航、遥感、广播电视等领域中。增益是天线的重要参数1J J F1 8 8 02 0 2 0之一。口面天线是在微波频段常用的一种天线。常见的口面天线包括角锥喇叭天线、圆锥喇叭天线、波纹喇叭天线、双脊喇叭天线等。此外,开口波导探头有时也被作为口面天线处理,尽管其物理口径并不满足电大条件。图1给出了角锥喇叭天线、圆锥喇叭天线、开口波导探头的示例。a)角锥喇叭天线b)圆锥喇叭天线c)开口波导探头图1 口

9、面天线和开口波导探头示例5计量特性增益G:0d B i 2D2/,dm i n=dm a x/n。其中D为收、发天线的最大口径,为波长;n一般取3或4。通常选取相邻4J J F1 8 8 02 0 2 0测量点间距dm i n/8,其中m i n为待测频段的最小波长。若采用功率计方式测量,记功率计1示数为PTd(),功率计2示数为PRd()。用式(2)计算I Lf,d()。I Lf,d()=PRd()PTd()1K f()(2)若采用网络分析仪方式测量,假定发射端对应网络分析仪端口1,接收端对应端口2,用网络分析仪测量S参数得到S2 1。这种测量方式下I Lf,d()=S2 12/K f()。

10、在记录传输测量数据之前,需检查测量系统线性。在天线间距取最小值dm i n时,采用与7.2.3.1相同的方法,确保I Lf,d()的变化量小于0.0 5d B。若采用功率计方式测量,将测量得到的PR和PT记录到A.4的表中。若采用网络分析仪方式测量,将S2 1记录到A.5的表中。7.2.3.3 数据处理在不同间距d下测量得到一系列插入损耗以后,基于式(3)做数值滤波以去除收、发天线之间的多重反射,再做关于(1/d)的3项(或4项)多项式拟合,可得到拟合系数A1、A2、A3(和A4)。数值滤波和多项式拟合方法参见I E E ES t d1 4 91 9 7 9(R 2 0 0 8)中1 2.2.

11、4及其有关参考文献。I Lf,d()d2=A1+A2d+A3d2+A4d3+多重反射项(3)令d,从式(3)可得接收、发射天线增益乘积与系数A1的关系 见式(4):GTGRc4 f2=l i mdI Lf,d()d2=A1(4)式中:GT 发射天线增益;GR 接收天线增益;c 光速,m/s;f 频率,H z;d 天线口面间距;A1 拟合系数。从而可以得到发射、接收天线增益乘积G PT R 见式(5)。G PT R=A14 fc2(5)三副天线(a、b、c)两两组对,进行三组(a b、a c、b c)上述测量和数据处理过程,可得 天 线 两 两 之 间 的 增 益 乘 积G Pa b、G Pa

12、c、G Pb c,再 由 式(6)可 得Ga、Gb、Gc:Ga=G Pa bG Pa cG Pb cGb=G Pa bG Pb cG Pa cGc=G Pb cG Pa cG Pa b(6)5J J F1 8 8 02 0 2 0 对网络分析仪做全二端口校准,然后测量三副天线的端口反射系数、在接收天线端口处向接收端看去的负载反射系数、直通连接器(如果用到的话)的S参数,以及定向耦合器的S参数,将测量数据记录到A.1的表格中。再利用这些反射系数和S参数,对Ga、Gb、Gc做关于测量系统接收端和发射端所有网络端口的失配修正 参见I E E ES t d1 4 9-1 9 7 9(R 2 0 0 8

13、)的1 2.2.4,可得待校天线的增益。8 校准结果表达天线校准后,出具校准证书。校准证书至少应包含以下信息:a)标题:“校准证书”;b)实验室名称和地址;c)进行校准的地点(如果与实验室的地址不同);d)证书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e)客户的名称和地址;f)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g)进行校准的日期,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说明被校对象的接收日期;h)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时,应对被校样品的抽样程序进行说明;i)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j)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k)校准环境的描述;l)校准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

14、度的说明;m)对校准规范的偏离的说明;n)校准证书签发人的签名、职务或等效标识;o)校准结果仅对被校对象有效的说明;p)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证书的声明。9 复校时间间隔复校时间间隔由用户根据使用情况自行确定,推荐为1年。6J J F1 8 8 02 0 2 0附录A原始记录格式A.1 端口反射系数端口频率/GH z实部虚部A.2 直通测量数据(功率计方式)频率f/GH z发射功率PT 0/W发射功率PR 0/WA.3 直通测量数据(网络分析仪方式)频率f/GH zS参数|S2 1|7J J F1 8 8 02 0 2 0A.4 传输测量数据(功率计方式)第一组发射天线序列号接收天线

15、序列号距离d/m频率f/GH z发射功率PT/W发射功率PR/W第二组发射天线序列号接收天线序列号距离d/m频率f/GH z发射功率PT/W发射功率PR/W8J J F1 8 8 02 0 2 0第三组发射天线序列号接收天线序列号距离d/m频率f/GH z发射功率PT/W发射功率PR/WA.5 传输测量数据(网络分析仪方式)第一组发射天线序列号接收天线序列号距离d/m频率f/GH zS参数|S2 1|9J J F1 8 8 02 0 2 0第二组发射天线序列号接收天线序列号距离d/m频率f/GH zS参数|S2 1|第三组发射天线序列号接收天线序列号距离d/m频率f/GH zS参数|S2 1|

16、01J J F1 8 8 02 0 2 0附录B校准证书内页格式B.1 校准条件测量方式(功率计或网络分析仪)待校天线工作状态(发射或接收)天线对准参考平面(例如口面)外推测量距离范围/m外推测量距离步进/mB.2 校准结果频率/GH z增益/d B扩展不确定度(k=2)11J J F1 8 8 02 0 2 0附录C天线增益校准不确定度评定示例C.1 测量模型在三天线外推法测量中,假定待校天线作为天线c,其增益测量模型见式(C.1)和式(C.2)。Gc=G Pa cG Pb cG Pa bMCAA(C.1)G Pi j=G Pi jM CF AU KM KD PM FR FT SL AR(C

17、.2)式中:G Pi j 天线i和天线j的增益乘积,i j可取a b、b c、a c;MC 阻抗失配修正因子;AA 大气吸收修正因子;G Pi jM 直通测量和传输测量数据经过数值滤波、多项式拟合和距离外推后得到的天线i和天线j的增益乘积,参见7.2.3;CF 射频线缆形变造成的影响量;AU 天线对准的影响量;KM 系统直通测量重复性的影响量;KD 直通校准因子漂移的影响量;PM 极化失配的影响量;FR 多项式拟合随机误差的影响量;FT 多项式拟合截断误差的影响量;SL 系统非线性的影响量;AR 吸波材料反射的影响量。将式(C.1)和式(C.2)两边取1 0l o g1 0(),转换为以d B

18、为单位,可得式(C.3)和式(C.4)。Gc=12G Pa c+G Pb c-G Pa b()+MC+AAd B(C.3)G Pi j=G Pi jM+CF+AU+KM+KD+PM+FR+FT+SL+ARd B(C.4)将测量重复性在G Pi jM中评估,可假定式(C.2)等号右边各输入量和MC、AA相互间 均 不 相 关。在 式(C.3)和 式(C.4)两 边 计 算 不 确 定 度,将 式(C.4)代 入式(C.3),考虑式(C.3)中G Pi j之间的相关性,可以计算得到各输入量的灵敏系数。然后基于各输入量不相关的假定,可计算天线c增益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见式(C.5)。21J J F1

19、 8 8 02 0 2 0u2cGc()=622u2G Pi jM()+622u2 CF()+622u2 AU()+122u2 KM()+322u2 KD()+322u2 PM()+322u2 FR()+522u2 FT()+522u2 SL()+522u2 AR()+u2MC()+u2AA()d B(C.5)式中,各灵敏系数的计算过程将在以下介绍各个输入量的不确定度评定过程中进行解释。C.2 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C.2.1 基于测量数据得到的天线增益乘积G Pi jM(即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G Pi jM)G Pi jM的测量重复性由传输测量得到的接收与发射功率比来评估。多次连接

20、待测天线,测量接收与发射功率比,选择测量频段内最大实验标准偏差作为该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为获得天线c的增益值,外推法测量按照天线a和天线b(以下简称a v b)、天线a和天线c(以下简称a v c)、天线b和天线c(以下简称b v c)的配对顺序进行测量。在计算天线c的增益时,天线a连接重复性的影响被抵消掉;天线b被连接2次,且两次连接重复性的影响不相关;天线c连接重复性的两次影响完全正相关。因此该输入量不确定度的灵敏系数为12 12+12+22=621.2 2 5。该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典型值为u(G Pi jM)=0.0 0 4d B 适用于功率计方式和网络分析仪方式。C.2.2 射频线

21、缆形变造成的影响量 CF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CF)人为多次弯曲系统内的射频微波线缆,不改变其他系统状态,以相同距离和位置处收发天线插入损耗的最大变化量作为误差界。该影响量服从矩形分布,包含因子k=3。为获得天线c的增益值,外推法测量按照a v b、a v c、b v c顺序进行测量。在计算天线c的增益时,天线a连接电缆的影响被抵消掉;天线b被连接2次,且两次连接电缆的影响不相关;天线c连接电缆的两次影响相同(即完全正相关)。因此该输入量不确定度的灵敏系数为12 12+12+22=621.2 2 5。若采用网络分析仪方式,该影响量误差界的典型值为0.0 1d B;若采用热敏功率计方式,该影响量

22、的影响很小,可忽略。因此,若采用网络分析仪方式,则u(CF)=0C.2.3 天线对准的影响量 AU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AU)天线对准误差有两个来源,一是角度偏差,包括俯仰和旋转,二是平移偏差。其中31J J F1 8 8 02 0 2 0平移偏差在外推至无限远处时可被忽略;角度对准误差可以通过光学测量仪器测量天线安装角度偏差,扫描天线E面方向图,获取在该角度偏差范围2倍3倍内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量。假定该影响量服从正态分布,取接收信号的最大变化量作为该影响量的扩展不确定度(k=2)的估计值。外推法测量按照a v b、a v c、b v c顺序进行测量。在计算天线c的增益时,天线a对准的影响被

23、抵消掉;天线b被连接2次,且两次对准的影响不相关;天线c对准的两次影响相同(即完全正相关)。因此该输入量不确定度的灵敏系数为12 12+12+22=621.2 2 5。对于高增益标准增益喇叭天线,该影响量的扩展不确定度(k=2)典型值为0.0 3d B,适用于功率计方式和网络分析仪方式。因此:u(AU)=0.0 3d B2=0.0 1 5d BC.2.4 系统直通测量重复性的影响量 KM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KM)做至少1 0次直通测量,选择测量频段内最大实验标准偏差值作为影响量的标准不确定度。三组传输测量使用同一组直通校准因子值,因此该不确定度分量的灵敏系数为1/2。该影响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典

24、型值为u(KM)=0.0 0 4d B 适用于功率计方式和网络分析仪方式。C.2.5 系统漂移的影响量 KD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KD)比较三天线法测量前后直通校准值的变化量,以全频段内最大变化量作为该影响量的误差界。该影响量服从矩形分布,包含因子k=3。假设系统飘移对单组测量结果影响相同,且对三组结果的影响不相关。因此该不确定项分量的灵敏系数为3/20.8 6 6。使用网络分析仪测量时,该影响量误差界的典型值为0.0 2d B;使用热敏功率计测量时为0.0 0 2d B。因此,使用网络分析仪测量时:u(KD)=0.0 2d B3=0.0 1 2d B 使用功率计测量时:u(KD)=0.0 0

25、 2d B3=0.0 0 12d BC.2.6 极化失配的影响量 PM引入的标准确定度u(PM)用天线极化效率描述极化失配对增益测量的影响,见式(C.6)。选取三次组合的最大值作为该影响量的误差界。41J J F1 8 8 02 0 2 0=(1+r2w)(1+r2r)+4rwrr+(1-r2w)(1-r2r)c o s2(1+r2w)(1+r2r)(C.6)式中:天线极化效率;rw和rr 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轴比;收、发天线极化椭圆主轴夹角。该影响量服从反正弦分布,包含因子k=2。假设极化失配对三组测量的影响相同,且不相关,则该不确定度分量的灵敏系数为3/20.8 6 6。收、发天线均为轴比

26、 4 0d B的线极化天线时,该影响量误差界的典型值为 0.0 0 4d B。因此:u(PM)=0.0 0 4d B2=0.0 0 28d BC.2.7 多项式拟合随机误差的影响量 FR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FR)采用数值方法进行天线对增益乘积多项式拟合时,通常在某一位置处拟合数据和实际测量数据之间存在偏差,称这种偏差为拟合残差。假定该影响量服从正态分布,选取三组测量所有测量位置点拟合残差的均方根值的最大值作为该影响量的标准不确定度的估计值。多项式拟合引入的误差为随机误差,假设对每组天线对增益乘积拟合的影响相同,且不相关,因此该影响量的灵敏系数为3/20.8 6 6。该影响量的标准不确定度的典

27、型值为u(FR)=0.0 0 6d B 适用于功率计方式和网络分析仪方式。C.2.8 多项式拟合截断误差的影响量 FT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FT)使用有限阶数的多项式拟合测量结果时,忽略高阶项的截断误差构成增益结果的一个影响量。该影响量的误差界可以通过拟合项数、拟合系数以及多项式拟合残差计算获得。假定该影响量服从正态分布,选取三组测量中所有频点误差界的最大值作为该影响量的标准不确定度的估计值。校准天线c时,通常选择两个相同型号的辅助天线(a和b)进行两两组对测量。外推法测量按照a v b、a v c、b v c顺序进行,由于辅助天线a和b近似相同,因此增益乘积多项式拟合截断误差的影响对a v

28、c和b v c两组测量近似完全正相关,但和a v b不相关。因此该不确定度分量的灵敏系数为12 22+12=521.1 1 8。该影响量的标准不确定度的典型值为51J J F1 8 8 02 0 2 0u(FT)=0.0 0 3d B 适用于功率计方式和网络分析仪方式。C.2.9 系统非线性的影响量 SL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SL)测量系统的非线性对增益测量结果造成影响。在直通测量和传输测量时,分别评估非线性的影响。通过调节信号源输出功率,比较调节前后接收信号的变化,以最大变化值作为该影响量的误差界。该影响量服从矩形分布,包含因子k=3。校准天线c时,通常选择两个相同型号的辅助天线(a和b)进

29、行两两组对测量。外推法测量按照a v b、a v c、b v c顺序进行,由于辅助天线a和b近似相同,因此系统非线性对a v c和b v c两组测量的影响近似完全正相关,但和a v b不相关。因此该不确定度分量的灵敏系数为12 22+12=521.1 1 8。使用网络分析仪测量时,该影响量误差界的典型值为0.0 2d B;使用热敏功率计测量时,误差界的典型值为0.0 0 2d B。因此,使用网络分析仪测量时:u(SL)=0.0 2d B3=0.0 1 2d B 使用功率计测量时:u(SL)=0.0 0 2d B3=0.0 0 12d BC.2.1 0 吸波材料反射的影响量 AR引入的标准不确定

30、度u(AR)吸波材料的非理想性对收、发天线插入损耗测量有直接影响,距离天线较近的吸波材料影响较大,因此可建立天线附近吸波材料布局模型,基于吸波材料的反射率指标,评估吸波材料对增益测量的影响。该影响量服从反正弦分布,包含因子k=2。校准天线c时,通常选择两个相同型号的辅助天线(a和b)进行两两组对测量。外推法测量按照a v b、a v c、b v c顺序进行,由于辅助天线a和b近似相同,因此吸波材料对a v c和b v c两组测量的影响近似完全正相关,但和a v b不相关。因此该不确定度分量的灵敏系数为12 22+12=521.1 1 8。该影响量误差界的典型值为0.0 1d B,适用于功率计方

31、式和网络分析仪方式。因此:u(AR)=0.0 1d B2=0.0 0 71d BC.2.1 1 阻抗失配修正因子MC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MC)天线馈电端口以及测量系统内各连接端口处的阻抗失配会直接影响增益测量结果,因此需要对增益值进行阻抗失配修正。该修正值基于实际测量的各端口复反射系数计算61J J F1 8 8 02 0 2 0获得。反射系数测量不确定度一方面来源于端口连接随机效应,另一方面也来源于网络分析仪校准系统误差,其中前者可以通过蒙特卡罗方法进行评估,后者的评估方法可参考E URAME T c g-1 2G u i d e l i n e so nt h e E v a l u a

32、 t i o n o f V e c t o r N e t w o r k A n a l y s e r s(VNA)。该影响量服从正态分布,取测量频段内最大实验标准偏差作为该影响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该影响量的灵敏系数为1,其标准不确定度典型值为u(MC)=0.0 0 6d B 适用于功率计方式和网络分析仪方式。C.2.1 2 大气吸收修正因子AA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AA)2 5 0MH z 1 1 0GH z信号存在两个明显的大气吸收窗口,分别是2 2GH z附近氧分子吸收和6 0GH z附近水分子吸收。进行这两个频段的天线测量时,需要对测量获得的插入损耗进行修正。修正模型很多,如H a

33、 n sL i e b e的经典MPM模型。由于很难准确评估修正因子引入的不确定度,可选择修正因子的值作为该影响量的误差界,并假定该影响量服从矩形分布,包含因子k=3。该影响量的灵敏系数为1。6 0GH z处大气吸收修正因子典型值为0.0 8d B。因此:u(AA)=0.0 83=0.0 4 6d B 在没有显著大气吸收效应的频点,不做大气吸收修正,即该项为0。C.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C.3.1 功率计方式表C.1是采用功率计方式进行外推法测量,对某8.0GH z 1 2.5GH z标准增益喇叭天线增益校准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根据式(C.5)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uc=0.0 2 3d

34、 BC.3.2 网络分析仪方式表C.2是采用网络分析仪方式进行外推法测量,对某7 5GH z 1 1 0GH z标准增益喇叭天线在6 0GH z处增益校准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根据式(C.5)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uc=0.0 5 4d B71J J F1 8 8 02 0 2 0表C.1 采用热敏功率计方式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输入量不确定度来源标准不确定度d B概率分布灵敏系数增益不确定度分量d BG Pi jM天线增益乘积测量值(测量重复性)0.0 0 4正态1.2 2 50.0 0 5 CF线缆形变0矩形1.2 2 50 AU天线对准0.0 1 5正态1.2 2 50.0 1

35、8 KM直通测量重复性0.0 0 4正态0.50.0 0 2 KD系统漂移0.0 0 12矩形0.8 6 60.0 0 1 PM极化失配0.0 0 28反正弦0.8 6 60.0 0 2 FR多项式拟合随机误差0.0 0 6正态0.8 6 60.0 0 5 FT多项式拟合截断误差0.0 0 3正态1.1 1 80.0 0 3 SL系统非线性0.0 0 12矩形1.1 1 80.0 0 1 AR吸波材料反射0.0 0 71反正弦1.1 1 80.0 0 8MC阻抗失配修正0.0 0 6正态10.0 0 6AA大气衰减修正0矩形10表C.2 采用网络分析仪方式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输入量不确定度

36、来源标准不确定度d B概率分布灵敏系数增益不确定度分量d BG Pi jM天线增益乘积测量值(测量重复性)0.0 0 4正态1.2 2 50.0 0 5 CF线缆形变0.0 0 58矩形1.2 2 50.0 0 7 AU天线对准0.0 1 5正态1.2 2 50.0 1 8 KM直通测量重复性0.0 0 4正态0.50.0 0 2 KD系统漂移0.0 1 2矩形0.8 6 60.0 1 0 PM极化失配0.0 0 28反正弦0.8 6 60.0 0 2 FR多项式拟合随机误差0.0 0 6正态0.8 6 60.0 0 5 FT多项式拟合截断误差0.0 0 3正态1.1 1 80.0 0 3 SL系统非线性0.0 1 2矩形1.1 1 80.0 1 3 AR吸波材料反射0.0 0 71反正弦1.1 1 80.0 0 8MC阻抗失配修正0.0 0 6正态10.0 0 6AA大气衰减修正0.0 4 6矩形10.0 4 681J J F1 8 8 02 0 2 0C.4 扩展不确定度取包含因子k=2,扩展不确定度为:对于C.3.1功率计方式的例子,U=kuc=0.0 5d B;对于C.3.2网络分析仪方式的例子,U=kuc=0.1 1d B。91J J F1 8 8 02 0 2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施工管理/施工技术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