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杭州学军中学紫金港校区2018年选考复习资料选修六 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 环境概述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 A.按属性: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B.其他标准二、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 2.社会环境因素:人口、产业、交通、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三、环境质量 1.成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分类: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
2、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2.分类: A.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 B.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1.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危害:A.威胁生态平衡 B.危害人类健康 C.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全球性环境污染: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等。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特点:突发性;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一、人类与自然
3、环境的相互作用 A.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 B.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二、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对自然的态度:依赖自然1.采猎文明时期: 产生的环境问题:部分生物资源遭到破坏 对自然的态度:改造自然2.农业文明时期: 产生的环境问题:区域性环境问题出现 对自然的态度:征服自然3.工业文明时期: 产生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蔓延的全球 对自然的态度:善待自然4.后工业文明时期: 产生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问题亟待解决三、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和谐 1.尊重和善待自然 2.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 3.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第二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一、淡水资源短缺1、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
4、水资源的多少的指标-多年平均径流量2、淡水资源短缺的实质-供与需的不平衡问题淡水资源短缺地区分布:世界主要分布在中东与非洲。我国主要是分布在华北与西北地区(一)世界淡水资源短缺1、原因: 自然原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有限。(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湖泊,浅层地下水)淡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国家多年平均径流量排名: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人为原因:淡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增长快2、新加坡是热带雨林气候,但新加坡是缺水国家,试分析其原因陆地面积小,地表径流少 经济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淡水资源短缺带来的危害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粮
5、食生产安全损害生态环境损害人体健康引发国际冲突(二)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1、短缺原因:自然原因: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地区分布不均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增 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2、我国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时间: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我国不同地区差异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丰富,多水带水质型缺水。原因:水污染严重。华北地区:(黄河,淮河,海河)总量不丰富,过渡带,缺水最严重资源型缺水。原因:自然原因:降水量少,季节、年际变化大;流经本地区的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资源污染
6、,浪费严重。3、地下水超采的后果:地面沉降,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恶化(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开源: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节流:农业: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发展节水农业。工业: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发展清洁生产海水淡化目前,中东一些产油国建立了实用性海水淡化工厂2、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开源:修筑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跨区域调水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问题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节流:农业: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发展节水农业。工业: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
7、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发展清洁生产生态: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植树造林 其他:提高水价,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制定水法,调整产业结构二、耕地日渐减少(一)世界耕地需求趋势1、耕地资源供不应求,耕地资源不足。2、世界可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土地退化,使可耕地面积减少;人口急剧增加,所需耕地越来越多;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二)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1、我国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不大,人均耕地少;耕地分布不均,人均耕地水平差异大;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中低产田多,不合理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和耕地污染严重,加剧耕地不足。2、我国耕地比重
8、小的原因山地多,平原面积小,干旱面积大3、我国近年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自然原因:灾毁耕地人为原因: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4、我国耕地分布:主要分布在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的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黑龙江、内蒙古人均耕地最多。5、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世界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美国耕地供需矛盾实质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三)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耕地的利用与保护1、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2、我国土地利用核心问题-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3、我国在解决土地现状与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时,采取的措施:实行
9、耕地总量不减少的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耕地质量土地退化的防治1、土地退化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异常;全球变暖。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乱砍乱伐;水资源的不合利用;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污染。2、土地退化的表现-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土壤质量下降。3、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地区土地退化现象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北方地区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的盐渍化,土壤侵蚀南方地区土壤侵蚀,污染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为主青藏地区寒漠化4、我国三大生态问题:石漠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发生地-我国的云贵高原,两广丘陵地区(亚热带湿润,喀斯特地区)。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原因:
10、自然:坡度陡峻土层浅薄降水丰富,夏季降水强度大; 人为:过度砍伐毁林开荒陡坡开荒。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为例;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自然: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人为:破坏植被-农牧业方式的改易,营造宫殿,樵采,战争;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开矿中不注意环保;人地矛盾突出。荒漠化:西北地区为例; 外力作用-风蚀作用原因:自然: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覆盖深厚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生态环境脆弱;人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的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人地矛盾突出。5、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营造经济林;工程措施:修建水库,修梯
11、田,淤地坝;农牧业措施:等高耕作,使用有机肥,适时耕作,舍饲养畜。三、一些矿产资源频临耗竭1、中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的原因:总量虽丰富,而人均占有量低富矿少,贫矿多,加之开采中采富弃贫,使矿产品品位下降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与生产力的布局不匹配。2、能源分类:按形成和来源:与太阳有关的能源:太阳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地热能、温泉,与地球一月球一太阳相互联系有关的能源:潮汐按利用时间长短:常规能源:已大规模利用。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等新能源:正在研究开发和利用的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沼气)等按性质
12、: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3、化石燃料的分布(1)煤带:世界-欧亚大陆煤带:从我国的华北向西经新疆,横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法国直到英国;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南半球的煤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南非。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其中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的储量最多,南方除贵州外,均严重缺煤。4、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主要油田分布区世界东半球从地中海地区经中东到印尼中东,北非蕴藏量最丰富。中东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区西半球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美国西部、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到哥伦比亚中国东部大庆、辽河、大港、中原、胜利等油田和沿
13、海大陆架西部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三大盆地及吐鲁番-哈密盆地5、化石燃料的消耗与前景(1)发达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高;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低。(2)中国能源消耗总量仅次于美国(原因:人口多,利用率低),人均消耗能源水平很低。6、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以煤炭为例过程影响开采破坏地表,如露天开采会引发滑坡、崩塌,井下采煤会导致采空区地面塌陷;煤炭堆放要占地,废渣可能会自燃;矿山排水造成水土环境污染;等等。运输与存放运输过程可能会污染空气、水与土壤;煤炭的堆放要占地,可能破坏景观,造成污染。利用会产生大量的CO、粉尘以及多种芳烃化合物,污染空气;释放大量的CO2,造成全球增温;释放SO2
14、和氮氧化物,导致酸雨的形成,进而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并可能改变土壤性状,危害农作物与森林生态系统。7、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1)采用科学方法开采化石燃料资源。提高资源的回收率,改变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破坏矿产资源的现象,减少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严重耗损。(2)在能源资源开发与使用中,环境保护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要防止各种有机、无机污染物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进入大气、水体、土壤,引起环境污染问题。(3)在矿区生产中应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因开采能源而扰动、破坏土地,造成地面塌陷时,由采矿者负责进行复垦,恢复到可利用状态。(4)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
15、加工,包括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实现脱硫,推广洁净煤技术等,减少在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5)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在化石燃料中尽可能使用天然气,用可再生能源的代替化石燃料资源天然气在三类化石燃料中所产生的污染物最少,是三者之中最清洁的能源。8、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一)太阳能-最重要的一种可再生能源1、太阳能的优缺点优点:能量巨大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用之不尽缺点:能量分散,密度低,利用困难受天气影响大,只能在晴天使用2、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光热转换光电转换3、影响太阳能分布的因素: 纬度: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天气:晴天多,获得的太阳辐射多;阴天多,则少;地势:地势高,大气稀
16、薄;地势低,大气层厚;大气透明度: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透明度差,则弱。4、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洁净,透明度好,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四川盆地太阳能贫乏的原因:雨多,雾多,晴天少。台湾、海南岛西南部太阳能丰富的原因: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晴天多(二)风能1、风能的优缺点:优点: 可再生清洁无污染风力发电,成本较低。缺点:能量密度低受季节限制,风速不稳定储存、输送困难。2、我国风能分布规律:空间:北方南方 ;从海边向内地迅速减弱,内陆又增强 时间:冬春夏秋3、风力发电站选址:年平均风速高,风力较稳定的地区(三)水能-使用最广泛的可再生
17、能源1、水电的优缺点:优点:可再生清洁,无污染发电成本低水电站建成后,兼有多种效益;缺点:建站周期长搬迁居民发电量受水量季节变化影响可能给库区及周围地区环境带来不利影响2、水能资源前五位国家:中国、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水电比重最大国家:挪威,巴西3、我国水能分布(影响因素:河流径流量,河流落差)西南:水量大;一二阶梯交界处,落差大;(四)潮汐能1、分布:狭窄的海湾,浅海,江河入海口2、优缺点:干净、无污染,阻碍船只和鱼类进出(五)生物能1、生物能传统利用方式-柴草,造成环境污染并且造成资源的浪费2、新的利用方式-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为新能源,制取受温度限制,南方利用时间长,北方利用
18、时间短。3、怎样解决我国农村能源不足问题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开发小水电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推广省柴灶(六)地热能1、优缺点: 优点:成本低廉可再生缺点:开发技术难度较大,所需费用较高可供开发的地点不多更新速度慢含有有毒物质,注意环保2、分布:板块交界处地热能丰富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森林的保护1、森林是陆地上最强大、最复杂、最能长久存在的生态系统。2、保护森林,植树造林是生态系统保护的核心。一、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1、森林破坏时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加速的,尤其是工业社会以来2、世界森林覆盖率30%,中国森林覆盖率16.55%3、原始森林:亚寒带针叶林:存在于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大陆北部热
19、带雨林:存在于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等洲4、我国森林的分布: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西南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和喜马拉雅山南坡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5、森林的生态价值: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吸收噪声,吸烟除尘,释放氧气,净化空气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农田美化环境森林的生态价值比经济价值更大,人们把森林比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首要价值:改善生态环境明确不同地区的森林所起的作用不同:三北防护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沿海防护林-防御台风、海啸侵袭,改善沿海生态环境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山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城市绿地的作用-吸烟除
20、尘,过滤空气,吸收噪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红树林-保护海岸,维护生物多样性6、森林破坏的后果:生态失调,环境恶化,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全球气温升高,物种灭绝7、森林破坏的原因:过度的焚耕开垦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商业性采伐采矿、水利、公路建设,城镇建设农业时代的毁林开荒,滥砍滥伐 战争,森林火灾8、我国森林保护有哪些措施加强法治,严禁滥砍滥伐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建自然保护区计划采伐,采育结合植树造林,积极营造人工林鼓励保护性开发,改变山区经济结构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草地退化天然草地的分布-降水不够丰沛的地带生态价值-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1
21、、草原地区环境特点:雨量较小,自然环境比较脆弱,易受外力破坏2、草地退化人为原因:人口增加-畜牧产品需求增加-超载过牧-草场退化 草地退化表现: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草地退化的后果:土地沙化、盐渍化,物种灭绝,气候恶化3、世界各地区牧场情况:世界各地牧场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不平衡欧洲:牧场载畜量比其他地区高几倍原因: (1)自然因素:欧洲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地形平坦,有广阔平原。(2)人文因素: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市场的需求量大;有发达的科技和工业作保障;细致的管理。4、我国草地退化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22、,降水减少鼠害,虫害严重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乱采滥挖滥捕滥猎野生动物人工管理少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治理措施:实行禁牧、轮牧制度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建立饲草料基地,建设“草库伦”优化畜群结构,合理放牧退耕还草,严禁滥牧,滥垦,滥挖湿地生态价值-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1、中国湿地现状 (1)面积:中国现有湿地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左右,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2)特点: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3)分布:东北三江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
23、湿地之一(成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广布,阻碍地表水下渗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积水河流泛滥);青藏高原上有着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三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哪三江?)2、日益减少的湿地(1)湿地减少的原因自然原因(时间漫长):沉积物充满湖泊,沼泽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人为原因(时间短暂):土壤侵蚀,导致泥沙大量沉积围湖围海造田,导致湖泊和海滨滩涂面积缩小环境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水灌溉、河流的该向,导致水量减少(2)我国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过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围湖造田(3)产生的影响:将使湖泊水体调节气候(调温,增湿)、调蓄水量(减少洪水)、美化环境(旅游圣地)、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湖
24、泊面积缩减、水面缩小还往往导致湖水矿化度增加。(4)案例2 :洞庭湖面积缩小的原因:泥沙淤积;围湖造田中亚咸海面积、青海湖面积缩小的原因: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降水减少,蒸发加剧饮水灌溉,汇入湖泊水量减少;3、保护湿地的措施:恢复和重建已退化和受损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地,退耕还湖基本建设,水利工程注意湿地保护确定世界湿地日,国际合作,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1、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表现2、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热带雨林和珊瑚礁3、人类社会不同时期导致物种灭绝的原因:早期-狩猎和采集;现在-污染和破坏生态4、怎样保护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建动物园,植物园离体保
25、护,建基因库,种子库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和成因1、现状:总体恶化,局部改善,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2、原因:自然原因:我国地域广大,且受季风气候的影响,自然灾害多。我国地形复杂,多山地、丘陵,平原面积少,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人为原因:巨大的人口压力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二、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特征1、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环保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2、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区域自然背景主要防治措施森林破坏东北、西南、华南林区中温带、亚热带边远山区封山育林
26、、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草原退化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属半干旱干旱草原区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湿地萎缩三江低地、湖滨海滨属湿润低平原湖泊海洋边缘地区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生物多样性锐减林区、草原、近海海域物种资源丰富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土壤侵蚀(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东南丘陵半湿润湿润丘陵地区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荒漠化西北、华北半干旱区属半干旱内陆或春旱严重地区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第四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一、水污染1、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
27、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天然水的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2、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3、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在风力较小,阳光充足,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而导致大量营养物质富集。(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化肥、农药等(4)危害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水质变坏湖泊变沼泽(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4
28、、海洋石油污染(1)污染源: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污染物:石油(2)危害: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间接危害: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3)常发区域: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上油井周围5、水污染的危害:危害人体健康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制约工业的发展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造成经济损失6、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29、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促进工业废水与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二、固体废弃物污染1、城市垃圾的特点 :数量大 、品种多 、变化大2、固体废弃物的危害: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占用耕地影响环境卫生危害人体健康3、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固体废物减量化;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三、大气污染1、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1)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
30、扩散(2)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与危害来源:学科网ZXXK主要污染物主要来源危害碳氧化合物,主要指CO50来自汽车尾气有毒氮氧化合物,NO和NO2汽车尾气来源:学科网造成酸雨(硝酸型酸雨)碳氢化合物汽车尾气与氮氧化物形成光化学烟雾氯氟烃化合物制冷剂,发泡剂破坏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颗粒物矿物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采矿,建材,冶金等工业企业和人类的农耕活动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硫氧化物(SO2)含硫煤的燃烧造成酸雨(硫酸型酸雨)2、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物直径小于10微米(1)可吸入颗粒物的利弊:利: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弊:如果颗粒物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出现免疫功
31、能障碍,危害健康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可能引发传染病长期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2)为什么北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以北京为例)?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燃煤;机动车尾气;建筑工地扬尘。(3)怎样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3、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PH值小于4.5的为重酸雨(1)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分
32、别形成硫酸型酸雨和 硝酸型酸雨(2)污染源: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有色冶金工业排放酸性气体。(3)危害: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农作物减产腐蚀树叶,毁坏森林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损坏在某些情况下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损害。(4)分布:世界三大酸雨区是欧洲、北美洲和我国南方(有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南方比北方严重的原因:南方有色冶金工业发达,排放大量酸性气体南方土壤为酸性,大气中尘埃为酸性南方大城市燃烧高含硫量的煤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风速小,
33、酸性气体不易扩散南方阴雨天气多(5)我国怎样防治酸雨:建立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限制高硫煤的开采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加强废气中SO2的回收与利用4、臭氧层破坏(1)原因:自然:太阳活动等自然因素人为: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消耗臭氧的物质(例如:氟氯烃类化合物)(2)危害:臭氧层破坏使其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大大减弱,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3)治理措施:减少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加强国际保护臭氧层的合作。5、全球气候变暖(1)原因:自然:全球气温处于波动上升期人为:人类活动(矿物燃料的燃烧、森林的破坏尤其是热带雨林
34、的破坏)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增多,CO2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2)影响:引起海平面上升;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3)解决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6、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八大公害事件名称时间地点发生原因主要后果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12月15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工业区处于狭窄盆地中,12月15日发生气温逆转,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近地层积累,一般认为是几种有害气体和粉尘对
35、人体的综合作用三天后有人发病,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一周内有60多人死亡.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同时有许多家畜死亡多诺拉事件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该镇处于河谷中,10月最后一个星期大部分地区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2630日持续有雾,使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二氧化硫及其氧化物的产物与大气中尘粒结合是致害因素.发病者5911人,占全镇总人口43%.其中轻度患者占15%,症状是眼痛,喉痛,流鼻涕,干咳,头痛,肢体酸乏;中度患者占17%,症状是痰咳,胸闷,呕吐,腹泻;重患者占11%,症状是综合性的,死亡17人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40年代初美国洛杉矶全市25
36、0多万辆汽车向大气排放大量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该市临海依山,处于50公里长的盆地中,一年约有300天出现逆温层,510月阳光强烈,汽车排出的废气在日光作用下,形成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患者症状是眼睛红肿,流泪,喉痛,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头痛,胸痛,疲劳感,皮肤潮红,心脏障碍和肺功能衰竭等.还可使大面积的植物受到损害,65岁以上老人死亡400多人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伦敦几乎全境为烟雾覆盖,温度逆增,逆温层在40150米低空,致使燃煤产生的烟雾不断聚集.烟雾中的三氧化二铁促使二氧化硫氧化产生硫酸泡沫,凝结在烟尘或凝源上形成烟雾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多4千多人
37、,45岁以上的死亡最多,约为平时3倍;1岁以下死亡的,约为平时的2倍.一周内因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和心脏衰弱者死亡分别为前一周同类死亡人数的9.3倍,2.4倍,5.5倍和2.8倍.肺炎,肺癌,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病患者死亡率均成倍增加四日市哮喘病1961年以来日本四日市1955年以来,该市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城市空气.全市工厂粉尘,二氧化硫年排放量达13万吨.500m厚的烟雾中悬浮着多种有毒气体和有毒金属粉尘、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1961年哮喘病发作患者中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呼吸道病持续攀升。1964年,连续三天烟雾不散,气喘病患者
38、开始死亡.1967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杀.1972年全市共确认哮喘病患者达817人,死亡10多人,到1979年10月底,确认患有大气污染性疾病的患者人数为775491人熊本县水俣事件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1953年以来,该县工厂大量排放含甲基汞废水,造成水俣湾水体被污染,水生生物鱼,虾等体内汞含量严重增加最初出现的症状是四肢末端或口周围有麻木感,随之出现动作障碍,小脑性语言障碍,视觉和听觉障碍,最终导致全身瘫痪,痉挛以至死亡,中毒者1400人,死亡60多人爱知县米糠油事件1968年3月日本爱知县1968年3月,日本爱知县一带,由于生产米糠油工业管理不善,造成多氯联苯混入米糠油
39、中患者症状是皮疹,色素沉着,浮肿,无力及呕吐等,严重者可导致肝脏损坏,出现黄疸,肝昏迷,甚至死亡.多氯联苯还可通过胎盘,母乳进入婴儿体内,引起中毒,造成13000多人中毒,数十万只鸡死亡的严重污染事件富士山痛痛病事件19551972年日本富士山地区本世纪四十年代以来,日本富士山地区铅锌矿工厂的含镉选矿废水和尾矿渣外排污染了上游河流,使其下游用河水灌溉的稻田土壤受到污染,产生了”镉米”,人们因长期食用”镉米”和饮用含镉的水而得病患者多为女性,初期是腰背痛,然后肩,膝,髋关节痛,并逐渐扩至全身.由于髋关节活动受限,行走困难,活动时疼痛加剧,咳嗽或轻微的外伤即可引起病理性骨折,四肢弯曲变型最终可因长期卧床,营养不良,消瘦,合并症并发而死亡.到1972年3月,造成患者有280多人,死亡81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