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课 题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 建高塔课标要求将探索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进行反思,是培养探究能力的一个方面,希望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体会比较、反思的意义。同时,通过再思考使学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认识。教材分析本课将引导学生认识框架铁塔稳定不倒的形状结构特点。物体都有稳定性问题,研究这个问题,不但可以加深对框架铁塔的认识,也能够认识所有物体的稳定性问题。本课以铁塔为什么稳定不倒为起点和归宿,中间用塑料瓶做实验和制作“高塔”来探究物体稳定性问题。探究学习的过程为“推测探索和制作将探索结果与假设相比较”。本课有三个活动。第一,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让学生用塑料瓶和
2、沙,自主研究教科书提出的三个问题,初步认识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第二,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学生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是对前一个活动研究结论的应用和再检验,是一个继续研究的过程。这里不是制作框架式高塔,主要考虑是不与上课重复和教学时间的限制。第三,铁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将探索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进行反思,是培养探究能力的一个方面。这个活动希望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体会比较、反思的意义。同时,通过再思考使学生加深对框架铁塔不容易倒的道理的认识。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有着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学生在学习这课时,有这么几个知识作为基点:1.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机械与简单的力学知识,知道一些
3、物体的形状和结构的作用;2.学生已经学习了“框架结构”这一课,知道框架结构的特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能力目标: 1.用简单材料独立地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2.应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3.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情感目标: 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教学重点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方法。教学难点将探索结果与最初的猜想相比较进行反思。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吸管、胶带学生准备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水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提出问题,记录猜想三、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四、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
4、五、知识总结六、课后拓展 1.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同学们喜欢玩的玩具不倒翁,让学生说出它不倒的秘密。2.开课的第二个活动是让学生欣赏塔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塔的结构和它们的共同点来猜测塔不倒的原因。1.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教师:这些框架铁塔都建造的很高,不但框架结实不变形,还能保持在各种情况下都稳定不倒。就此提出问题:(1)这些高大的铁塔会受到哪些力的作用?(2)观察这些铁塔的形状结构,是哪些特点使它们不容易倒?2.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猜想。写下的猜想要清楚简明,分成若干条。3.把研究的结果与猜想相对照。体会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的意义。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用准备的材料制作
5、不容易倒的高塔。2.思考:(1)塑料瓶怎样放最容易倒?(2)塑料瓶怎样放不容易倒?(3)怎样做塑料瓶最不容易倒?1.教师提示:材料的搭配要有结构,能改变上下的大小,改变上下的轻重,能增大支撑的底面。2.学生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3.学生汇报。4.用扇风的方法测试学生建的“高塔”的抗风能力。教师:上小下大、上轻下重、风阻小的物体稳定性好。教师出示检测试题,学生做题。学生积极发言,说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学生根据塔的结构和它们的共同点来猜测塔不倒的原因。学生回答两个问题:(1)这些高大的铁塔会受到哪些力的作用?(2)观察这些铁塔的形状结构,是哪些特点使它们不容易倒?学生写出自己的猜想。写下的猜想要清楚简明
6、,分成若干条。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三个问题。学生说要想使物体不容易倒,可以用些什么方法?学生说出为什么要采用这些方法来制作高塔?学生汇报。第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为学生猜想塔不倒的原因作了铺垫,因为不倒翁不倒的原因就是上轻下重。猜想是由问题直接推测结果的一种直觉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科学探究态度。科学情景的创设,生活经验的提炼是猜想的重要铺垫,这一节课的几张常见塔的图片和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就为学生的猜测作了铺垫。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促使学生动脑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促使学生知识迁移,为下面的制作活动做铺垫。希望学生认识到框架铁塔的另一个特点风的阻力小。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板书设计建高塔底部越大越不容易倒底部越重越不容易倒框架结构抗风能力更强上小下大、上轻下重、三角形框架备课单位备课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