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地理期末试卷分析一、试卷特点1、注重图表考查;图表考查是永恒的重心,全卷14幅图和2张表格(其中有一个出现在答题中),每一组试题都以图表资源为命题素材,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图表应用能力特色。其中图2、图3、图6注重图表的判读、分析能力;图9、图12、图13,注重图表的分析、归纳能力等。2、知识点的覆盖面比较全面;知识覆盖了必修1中: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上温度适宜的原因、地球上昼夜温差较小的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气候成因的分析、常见天气系统的判断、过境后的天气变化、全球气候变化;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以及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自然界的水循环等。必修2中
2、区位分析的思想:如18题自然条件对铁路选线的影响,28题第(2)中人口、城市的区位分布的原因分析;29题第(4)中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等。必修3中:热带雨林的分布、全球环境效益、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及其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等。区域地理中:中国重要地形区的分布,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分布、准噶尔盆地水汽来源,日本的能源情况,日本渔场的分布以及成因分析,巴西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分析等。海洋地理:海底的地形类型、分布、特点、成因;海洋重要渔场的分布位置、形成原因、开发利用中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分析;海洋空间资源的概念、利用方式、开发原因分析;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分析等。3、关注时事、关注热点、体现地理学科
3、的实用性特点。试题紧扣重点和难点,关注热点,试题设计巧妙;考点的参透性强,融合性强,同时突显出地理学科源于生产和生活,关注生产与生活的实用性特点。将人们关心的一些自然灾害(洪涝灾害与天气系统的关系、地质构造识读)、科学考察(神舟9号太空探索、)、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第3题)、污染的迁移(第10题)等)、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洋地理部分则紧紧切合我国周边国土资源问题,考查了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及海洋地理相关问题。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以高二(8)班为例分析,参考人数41人、平均分72.5分、分96分、最低分45分)(一)、得分情况统计1、选择题(总分60分、平均得分:39
4、.7分、得分率:66.2%)题号123456789得分率()46.37380.565.96141.568.36180.5题号101112131415161718得分率()97.697.665.9563914.690.23934题号1920212223242526得分率()97.687.831.785.436.673.280.592.72、综合题(总分60分、平均得分:32.8分、得分率:54.7%)题号27(12分)28(18分)29(12分)30(18分)平均得分6.99.86.29.9得分率()57.554.252553、达B情况(溧阳前70%)达B分数达B人数达B率64分33人80.5%
5、(二)、答题暴露出来的问题1、没有形成科学的审题习惯;学生很多题目做完、做错是因为没能抓住题干或材料里或图表里的有效信息(关键词)就来答题而导致结果错误。平时我们在课堂上一再强调审题要仔细、下笔要谨慎。但是还是未能改变部分同学的审题习惯。比如单选题的第3题学生未能抓住关键词:最“环保”小岛;而导致错选A较多。第18题问:“铁路”穿越山地丘陵时的线路选择及其考虑的主要理由,学生错选C:沿等高线修建-线路起伏小较多,可能是受“盘山公路”沿登高线修建的影响,不过也刚好说明学生没能抓住关键词:“铁路”。第23题图片上的b旁边的“海洋”一词被多人忽略,如果注意到“海洋”一词应该会推断出b处是河流入海口处
6、得地貌:河口三角洲,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同学错选B选项:b为流水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综合题中27题的(1)问:24小时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上区域的分布特点,关键词:“区域分布特点”,不少同学答成:“区域分布”,而导致这样的答案出现:“集中分布在华北地区”,“分布在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平原地区”。27题的(2)要求答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不少同学答成了省级行政中心的名称:石家庄、太原等。综合题29题中的(4)中“气候特征”,不少同学写成了“气候类型”,这里也包括个别地理成绩非常优秀的同学。29题中的(4)中的对农业生产的有利、不利影响,有部分同学答错位置(将有利与不利的位置互换了)。2、读图、析图
7、的能力有待加强;我们这次试卷中一共出现了14幅图和两个表格。目前江苏地理高考试题的特点是:“有题必有图、无题不成图”。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比较注重图表的分析,但是还是有不少同学不善于读图、分析图表,其中尤以女生为主。可以说能不能、会不会“读图、析图”已经成为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性因素。如第1题,多人做错,就在于学生不能利用图1中的纬度位置(25N-30N)而分析出控制该地区的大气环流为“东北信风”。第45题、学生不能利用图2中的地势、太阳辐射、7月均温来进行区域定位。第1315中学生不能利用题干中的信息甲地(46.3N、83.7E)和乙地(42.1N、87.5E)以及图6信息:风由甲地吹向乙地,来推
8、断出甲地在乙地的西北方、因此盛行风向为西北风。第17题等分率只有:39%,就在于学生不能利用图7中的地形特点来判断流域面积的大小。综合题29题中(1)题和30题中(2)中的第一空错误较多、在于学生缺少区域的概念、空间定位能力较差。第30题中海沟的位置答错较多、其实从图上完全能够分析出海沟分布于洋盆的边缘。3、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不牢;第1题错误较多、暴露出学生对于基本知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位置没能掌握或者说不能灵活的迁移运用。第21题错误较多、暴露出学生对于基本规律:地球与其他的天体相比:上昼夜温差小的原因没能真正的理解并灵活运用。第27题的(5)的答题暴露出对于黄河秋季凌汛的成
9、因学生没能真正的理解与运用。第30题的答题暴露出学生对于基本的概念:“空间资源”没能搞清楚;学生对于基本的原理:海沟的形成没能理解透彻而出错。很多同学不能答出“大陆”与“大洋”板块的碰撞或者是不能答出是大洋板块向下“俯冲”。4、地理语言不够规范;在综合题答题中学生常会出现不能用专业的地理术语来答题。如30题中第(1)中问洋盆中的矿产资源应该是“锰结核”,很多同学写成:“锰结构、锰、结构锰、金属结核”等;以及大陆架的地形特点:浅缓,其中的坡度平缓、很多同学写成地形平坦;渔场开发利用中的问题:过度捕捞,很多同学写成捕捉、捕杀等。三、对下阶段高三地理教学的建议与思考1、提高学案编写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10、我们每天的教学都要围绕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反馈展开,怎么提高学案编写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我觉得编写之前必须认真研究考纲和近5年或3年的江苏高考地理试题、确定每一节课复习的重点、难点,提高课堂复习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如在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前统计最近3年江苏地理高考:有关整体性与差异性的知识点年份分值题型涉及知识点20144分综合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的名称、影响因素20152分单项选择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影响因素20164分双选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根据考点与考纲确定复习内容重点围绕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展开。2
11、、课堂上留足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图表判读训练与纸笔训练。图表考查、能力考查是江苏高考地理目前命题的重心,针对目前的“3+2”模式,学生课后在选修上的时间几乎为0,针对这种情况以及学生做题存在的问题,必须立足课堂、每节课针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图表判读训练与纸笔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审题习惯、以及读图分析能力、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习惯。3、精心编写习题、并要及时进行统计分析与试题的评讲。江苏高考试题形式与内容上其他省区要很大的差异性、老师在选题时必须要精选习题,训练之后根据统计分析情况及时的讲评。上学期的周练由于时间关系,很多时候没能进行及时的讲评,特别是综合题讲评较少,导致这次期末考试中学生的综合题得分较低,而且也反应出学生的地理语言的规范性表达要待加强以及综合题的答题思路有待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