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思修复习提纲2018.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300421 上传时间:2024-09-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修复习提纲201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思修复习提纲201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思修复习提纲201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思修复习提纲201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思修复习提纲201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提纲绪论1. 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p3根本要求: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大学生要保持对理想信念的激情和执着,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内化为担当的自觉,外化为实际的行动,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大学生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历尽天华成此景

2、,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越是需要付出更为艰巨、艰苦的努力。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夯实综合素质基础,着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修养,展现新的面貌、新的姿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2. 思想道德与法律的作用和关系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方面存在很大不同,但是二者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发挥思想道德的引领和教化作用,又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强制作用。一方面,思想道德为法

3、律提供了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思想道德为法律的制定、发展和完善提供了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法律正当性和合理性的重要基础。思想道德能够促进人们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思想道德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和方式更加广泛灵活, 可以弥补法律调整的短板,与法律一道共同促进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另一方面,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法律通过对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予以确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国家强制力保障。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将思想道德有机融入法律体系,使法律具有鲜明道德导向,让法治成为良法善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弘扬真善美,打击假恶丑,使思想道德要求在实践中得到切实遵循。全民普法和全

4、民守法,有助于增强人们信守法律的思想道德水平,引导人们自觉履行义务与责任。第一章1.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观就是人民关于 人生目的(为了什么活着)、人生态度(如何活着)、人生价值(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人生目的: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态度: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人生价值: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包含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处理生命历程中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付出与收获、

5、生与死等一系列人生中的重大问题等,都与人生价值紧密相关。)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2. 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内涵和两者关系(重要、背)(1) 自我价值: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2)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3) 二者关系: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3.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使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

6、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前与后根本上一致,后是前实现的前提与基础,保障前的实现)4. 评判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人生的意义,需要从人生价值的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看一个人是否用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5. 人生矛盾,正确的幸福观“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首先,幸福是一个总体范畴。相对的,不是尽善尽美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标准。其次,实现幸福离不开

7、一定的物质条件,物质需要的满足、物质生活的富足是幸福的重要方面,还有精神需要的满足,精神生活的充实。再次,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损害社会整体和他人利益的基础上。只有在为社会做贡献,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才能获得幸福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产生更大的幸福感,实现个人幸福和社会进步的相互促进。第二章1. 理想的内涵和特征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超越性。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源于现实,超越现实。科学的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是在正确把握社会

8、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合乎社会发展要求、合乎人民利益的理想。实践性。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才能以实践为桥梁,化理想为现实。时代性。受时代条件的制约,也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2. 信念的内涵与特征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追求理想目标的精神动力。执着性。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多样性。不同的人不同的信念,同一个人也会形成不同类型、层次的信念。高-低“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3. 理想信念的作用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理想指引

9、方向,信念决定成败。(1)昭示奋斗目标。(2)提供前进动力。(3)提高精神境界。 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激发起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4.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如何看待: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1) 对立:二者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假如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 (2) 统一:理想的发展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现实孕育理想;理想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以及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如何处理:(1) 理想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要符合实际(2) 在现实艰苦奋斗.5

10、. 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重点、背)(可能出论述题)只有实践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二者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与“必然”的矛盾。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理想中也包含现实,包含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以及理想转为现实的条件。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变为现实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会遭遇波澜和坎坷。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骈足胝的艰苦奋斗。”1)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社会观念的变化赋予了艰苦奋斗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

11、践要求。2)为了实现既定的理想,不怕吃大苦、耐大劳,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2.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关系在理想层面的反映。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追求个人理想的实践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正确的个人理想从根本上说它是由正确的社会理想规定的。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练与升华。“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个人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3.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p42 例子大学生。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第三章1. 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p46 例子)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见解。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12、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对理想人格的推崇。2. 爱国主义的内涵定义: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极其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情感。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地位: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内容: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特点:历史的、具体的。3. 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p571)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 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2)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3)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p

13、59(4)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新时代弘扬面向世界的爱国主义精神,意味着我们要由更加宽广的世界胸怀和全球视野,为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4. 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重点/)p68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5. 如何做改革创新生力军p70青年时期是创新创造的宝贵时期。新时代的大学生。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夯实创新基础;培养

14、创新思维;投身创新实践。第四章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是对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重大问题的深刻解答。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重大问题,揭示了当代中国在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重大问题,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契合,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取

15、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p76-77(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2)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3)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道义力量(例子)历史底蕴p79:深深地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底蕴的集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现实基础:当今时代的中华民族所进行的人类

16、历史上最为宏伟而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道义力量:先进性:社会主义制度所坚持和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人民性: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最广大人民的价值诉求,引导最广大人民为实现美好社会理想而奋斗。真实性: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奠定了根本的制度前提和制度保障。第五章1. 道德的起源条件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利益关系的产生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意识到利益关系,调节利益矛盾的要求2. 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规范功能: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社会公共领域、职业领域

17、、家庭领域的行为,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引导并促进人们崇德向善。调节功能:通过评价,指导纠正人们饿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和能力。3.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1)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2)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3)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4)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5)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如何弘扬:(1)必须通过科学的分析和鉴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赋予传统美德新的时代内涵。(2)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丰厚的道德资源,赋予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以鲜明的民族特色。(3)发挥中华传统美德的人伦育化作用,使传统美德丰富人的精神,增强人的

18、精神力量。4. 中华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p104(1)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2)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4)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什么是中国革命道德: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修身自律,保持节操。5. 集体主义的基本内涵 p109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主义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6. 公共生活的内涵公共生活是相

19、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四个方面的特征。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开放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7.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重要)从本质上说,网络交往依然是人与人的现实交往,网络生活也是人的真实生活。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社会公德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对于信息正确与否的辨识能力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网络自我保护意识,网络交往不能代替现实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合理安排上网时间,约束上网行为,避免沉迷网络加强网络道德自律 自律而不“逾矩”,促进网络生活的健康与和谐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带头引导网络舆论,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纠正

20、,积极营造清朗网络空间。8. 劳模精神的内涵(重要)p117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职业道德,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9. 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 p127学思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省察克治。“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慎独自律。 自觉按照道德要求行事,不因无人监督而肆意妄为。”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知行合一。 君子学以致其道。 思考与实践。积善成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10. 如何在道德实践中引领社会风尚,对于大学生而言(重要)P133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

21、作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和引领者。知荣辱,荣辱观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动力、导向和调节作用。社会风尚与荣辱观紧密相连,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讲正气,坚持原理、坚持原则,坚持同一切歪风邪气作斗争。洁身自好,严于律己,自觉远离低级趣味,积极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作奉献,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传递社会温暖,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稳定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促和谐,用和谐的态度对待人生实践,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第六章1. 法律的运行环节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

22、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包括:法律制定,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立法贯穿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表达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诉求。法律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中央及地方政府及其下属行政机构),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法律适用,国家司法机关(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国家检察机关,国务院)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法律遵守,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指

23、一切组织和个人严格依法办事的活动和状态。2. 宪法的发展p1451954年 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5年 1978年1982年 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部宪法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全国人大分别对我国宪法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修正,使我国宪法在保持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不断与时俱进。2018年1月,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根据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建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3. 全面依法治

24、国的基本格局p164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十六字方针。法律是治国之重器,立法时法治的龙头环节。科学立法以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为目标。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严格执法以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活动最高的价值追求。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全民守法以增强全民法制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为目标。4. 立法遵循的原则p162-164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贯穿立法的过程。依宪立法: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第一点

25、可以包括在第二点中)依法立法:一切立法权的存在和行使都应当有法的根据,立法活动的绝大多数环节都依法运行,社会组织或成员以立法主体的身份进行活动,其行为应当以法为规范,行使法定职权,履行法定职责。民主立法:这是实现人民主权所必需。也是反映人民意志和客观规律所必需。坚持立法的民主原则,也是对立法实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防止滥用立法职权、个人独断或不尽立法职守所必需。科学立法:实现立法的科学化、现代化问题。5. 如何推动法治德治相互促进(重要)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都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法治具有根本性、决定性和统一性,它强调对任何人都一律平等,任何人都

26、必须遵守法律。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以德治国就是通过在全社会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对不同人群提出有针对性的道德要求。(法治德治的地位)法治和德治的实现方式和实施载体不同。法治主要依靠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推进和实施,国家要保护什么、不保护什么,倡导什么、禁止什么,都得有明确的 法律依据,实行法有禁止不得为,体现的是规则之治。德治主要依靠培育和弘扬道德等途径来推进和实施,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以价值、精神和理念等形式表现出来,引导人们自觉地在行动上符合道德才可为,违反道德不可为。(法治德治的作用)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应重视发挥道德的教

27、化作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在道德体系中体现法治要求,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努力使道德体系同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衔接、相协调、相促进;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法治内涵,注重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全社会都讲法治、守法治的文化环境。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道德才有可靠制度支撑。法律法规要树立鲜明道德导向,弘扬美德义行,立法、执法、司法都要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要把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引导全社会崇德向善。要坚持严

28、格执法,弘扬真善美,打击假恶丑。要坚持公正司法,发挥司法断案惩恶扬善功能。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要加强相关立法工作,依法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失德行为的整治。比如,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对见利忘义、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要加大执法力度,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惩治、付出代价。6. 法治思维的含义及内容(重要)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法治思维包含以下几层含义:p171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

29、值和法治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因此,法治思维是一种融法律的价值属性和工具理性于一体的特殊的高级法律意识。法治思维的内容:p174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权利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7. 法律权威的含义、四个基本要素及基本要求含义: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四个基本要素:法律在国家和社会

30、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法律占主导地位和起决定作用,法律才具有权威。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只有法律反映客观规律和人类理性,法律才具有权威。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只有法律在实践中得到严格实施和遵循,法律才具有权威。法律背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只有法律反映人民共同意愿并且为人民真诚信仰,法律才具有权威。基本要求: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8.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简答、多选)p185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相互依存,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相应法律义务的履行为条件。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离开了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就失去了履行的价值和动力,离开了法律义务,法律权利也形同虚设。有些是复合性的关系,即一个行为可以同时是权利行为和义务行为。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平等,是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方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实现要体现平等。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一致的情况下,一个人无论是行使权利还是履行义务,实际上都是对自己有利。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