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构造地质学考试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299037 上传时间:2024-09-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造地质学考试名词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构造地质学考试名词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构造地质学考试名词解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构造地质学考试名词解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构造地质学考试名词解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章绪论1. 地质构造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变形和变位,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各种线理和面理构造等。 2. 构造地质学研究地质构造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由内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 3. 构造尺度在对地质构造进行观察研究时,可按规模大小划分为许多级别,称为构造尺度。 第二章4. 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叫做岩层,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层叫沉积岩层。 5. 岩层的产状岩层的空间产出状态,常采用岩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的数值来表示。 6. 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即岩层的走向。 7.

2、倾向层面上与走向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真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方向,就是岩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 8. 倾角层面上真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的夹角。 9. 视倾向在层面上凡与该点走向线不直交的任一直线均为视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所指的倾斜方向,叫视倾向或假倾向。 10. 视倾角视倾斜线和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叫视倾角或假倾角。 11. 真倾角岩层的倾斜线及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就是岩层的倾角,又称真倾角。 12. 真厚度真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3. 视厚度在与岩层走向斜交的剖面上或在与岩面不垂直的任何方向的非直立剖面上测得的顶、

3、底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是视厚度。 14. “”字形法则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分布形态较复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呈交切关系,并有一定规律,即当其横过沟谷或山脊时,均呈“”字形态,根据岩层产状、地面坡向和坡度角不同,“”字形形态也有所不同,这种规律称为“”字形法则。 15. 露头宽度岩层顶、底面出露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16. 整合接触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的,其产状基本一致,它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 17. 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层序有间断,先后沉积的地层间缺失了某些地层。 18. 角度不整合上、下地层间既缺失地层,产状又不相同。 19. 平行不整合上、下地层间既

4、缺失地层,但产状基本相同。第三章 20. 应力单位面积上附加内力称应力。 21. 主应力剪应力为零的面上作用的正应力为主应力。 22. 应力状态经受力物体内任意点各个截面上的应力总和称应力状态。 23. 应力场任一物体或岩体中都存在着一个与该点对应的瞬时应力状态,一系列点的瞬时应力状态组成的空间称应力场。 24. 构造应力场指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 25. 应力椭球体当主应力123,且符号相同时,就可根据一点的主应力矢量为半径作出一个椭球体,该椭球体代表该点的全应力状态, 称应力椭球体。26. 应变椭球体设想物体和岩石变形前内部某一点为一小圆球体,变形后这个圆球体就会变为椭球体,

5、该椭球体称为应变椭球体。27. 变形当物体受力后,其内部各点之间相互位置的改变称变形。它的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或者同时发生改变。 28. 均匀变形指岩石的各个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都相同的变形。 29. 非均均变形指岩石各点部分变形的方向、大小和性质不同的变形。 30. 应变物体变形程度的量度。 31. 线应变指物体内某一方向单位长度的改变量。 32. 剪应变90内角度的变化量. 33. 剪裂角最大主应力轴1与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 34. 共轭剪切破裂角当岩石发生剪切破裂时,包含最大主应力轴1象限的共轭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 35. 单剪应变是一种特殊的恒定体积的均匀变形,它是由物体中质

6、点沿彼此平行的方向相对滑动而成。应变椭球体中两个主轴质点线方位,在变形前后是不相同的,故又称旋转变形。 36. 纯剪应变是一种均匀变形,应变椭球体中两个主轴的质点线,在变形前后具有同一的方位,沿应变主方向的质点线没有发生旋转,故又称无旋转变形。 37. 递进变形在同一动力持续作用的变形过程中,如果应变状态发生连续的变化,这种变形称为递进变形。 38. 蠕变指在应力不增加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增长变形继续缓慢增加的现象。 39. 松弛指当应变保持不变时,随时间的增长应力逐渐减小的现象。 第四章40. 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其核心部位的岩层时代较老,两侧岩层较新。 41.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其核心部位的

7、岩层时代较新,两侧岩层较老。 42. 背形褶皱层层序不明,或层序倒转,或变形面不是层理面而是其它构造面,则将向上弯曲的叫背形。 43. 向形褶皱层层序不明,或层序倒转,或变形面不是层理面而是其它构造面,则将向下弯曲的叫向形。 44. 枢纽在褶皱的各个横剖面上,同一褶皱面的各最大弯曲点的联线称枢纽。 45. 轴面又称枢纽面,指相邻褶皱面上的枢纽联成的面。 46. 轴迹轴面与地面或任一平面的交线。 47. 槽线向斜或向形的同一褶皱面的各横剖面上的最低点为“槽”,它们的联线为槽线。 48. 脊线向斜或向形的同一褶皱面的各横剖面上的最高点为“脊”,它们的联线为脊线。 49. 倾伏角线状构造的倾伏角是指

8、在直立面上量得的该构造线与它的水平面投影线间的夹角。 50. 侧伏角是指在线状构造所在的构造面上量得的该构造线与与构造面走向线之间的锐夹角。 51. 等倾斜线指褶皱层的上、下褶皱面倾角相等的切点的联线。 52. 同沉积褶皱在岩层形成的同时逐渐变形而形成的褴皱。 53. 底辟构造地下高韧性岩体如岩盐、石膏、粘土或煤层等,在构造力的作用下,或者由于岩石物质间密度的差异所引起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流动并挤入上覆岩层之中而形成的一种构造。 54. 穹窿岩层自褶皱的脊向四周作放射状倾斜的背斜。 55. 构造盆地岩层从四周向中心倾斜。 56. 隔档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间组成,其中背斜是紧闭的,而向

9、斜较开阔。 57. 隔槽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间排列的褶皱组成的,其中向斜较紧闭,而背斜较开阔。 58. 滑脱构造沉积盖层顺基底剪切滑动所形成的隔档式或隔槽式褶皱称滑脱构造。 59. 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褶皱,称纵弯褶皱作用。 60. 横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与层面垂直的外力作用而发生褶皱,称横弯褶皱作用。 61. 弯滑作用指一系列岩层通过层间滑动而曲成为褶皱的作用。 62. 弯流作用纵弯褶皱作用使岩层弯曲变形时,不仅发生层间滑动,而且某些岩层内部还出现物质流动现象。 63. 剪切褶皱作用又称滑褶皱作用,这种作用使岩层沿着一系列与层面不平行的密集劈理面而发生差异滑动

10、而形成“褶皱”。在这种褶皱作用中层理面已不起控制作用,只是反映滑动结果的标志,故又称被动褶皱作用。 64. 柔流褶作用指高韧性岩石(岩盐、石膏和煤层等)或岩石处于高温高压环境下变成高韧性体,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发生类似粘稠的流体那样的流动变形,从而形成复杂的褶皱。 65. 膝折作用是一种兼具弯滑褶皱作用和剪切褶皱作用两种特征的特殊褶皱作用。 66. 节理断裂两侧岩块沿破裂面未发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节理。 67. 剪节理由剪应力作用形成的节理。 68. 张节理由张应力作用形成的节理。 69. 节理组指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产状呈规律变化的一群节理。 70. 节理系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

11、应力场中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理组,称节理系。 71. 纵节理节理走向与褶皱枢纽平行的节理。 72. 横节理节理走向与褶皱枢纽垂直的节理。 73. 斜节理节理走向与褶皱枢纽斜交的节理。 74. 走向节理节理走向与所在岩层走向大致平行的节理。 75. 倾向节理节理走向与所在岩层走向大致垂直的节理。 76. 斜向节理节理走向与所在岩层走向大致斜交的节理。 77. 顺层节理节理面与所在岩层层面产状大致相同的节理。 78. 纵张节理主要发育于背斜转折端上,在褶横截面上呈扇状排列,单个节理为尖向下的楔形。 79. 横张节理发生于岩层弯曲前的横张节理,常追踪早期平面x节理呈锯齿状延伸.岩层弯曲变形后形成

12、的横线节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发育在向斜核部,往往是追踪晚期平面x节理呈锯齿状延伸;另一种是发育在褶皱有明显倾伏的部位,其方位垂直于枢纽方向,节理与所在岩层面垂直,与枢纽的倾伏向相反,其倾角与枢纽倾伏角互为余角。 80. 断层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明显位移的破裂构造称断层。 81. 滑距指断层两盘实际的位移距离,是根据错动前的一点,错动后被分成两个对应点间的实际距离。 82. 断距指被错断岩层在两盘上的对应层之间的相对距离。 83. 正断层指上盘沿断层面相对向下滑动,下盘则相对向上滑动。 84. 逆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向上滑动,下盘则相对向下滑动。 85. 平移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相对移动。 86.

13、 地堑地堑是由走向大致平行、倾向相反、性质相同的两条(或数)断层组成,它们中间共用一个下降盘。 87. 地垒地堑是由走向大致平行、倾向相反、性质相同的两条(或数)断层组成,它们中间共用一个上升盘。 88. 枢纽断层指以断层面上某点法线为旋转轴,两盘绕轴作旋转运动。 89. 阶梯状断层由若干条产状大致相同的正断层组合而成。 90. 叠瓦状断层由若干条产状大致相同的逆断层组合而成. 91. 裂谷指在区域隆起背景上以断陷谷为特征的大型复杂地堑系,它在地质和地球物理等方面均具一定特征。 92. 断层效应指斜向断层和横断层引起标志层的视错动。 93. 深大断裂规模大,延伸可达数百甚至上千公里,切割深。向

14、下切割可达硅镁层,甚至切穿地壳或岩石圈。常常上地质构造和发展演化不同的区域构造单元的分界线。 94. 同沉积断层又称生长断层,主要发育于沉积盆地边缘。在沉积盆地形成发育过程中盆地不断下降,沉积不断进行,盆地外侧不断隆起,这些作用都是由于控制盆地边缘断层的不断活动而发生的。 95. 擦痕断层两盘岩块相对错动时在断层面上因摩擦和碎屑刻划留下的痕迹,表现为一组平行均匀的细纹。据此可判断断层的存在和相对运动方向。 96. 阶步断层两盘岩块相对错动时在断层面上因摩擦和碎屑刻划留下的痕迹,表现为一组与擦痕大致垂直的微小陡坎。由局部阻力差异或断层间歇性运动的顿错而成。 97. 韧性断层又称韧性剪切带,是岩石

15、塑性状态下剪切作用形成的强烈变形带。具断层状位移,但无明显的破裂面。 98. 型俯冲发生于大洋板块前缘,表现为大洋板块向岛弧下俯冲面消减,即顺着毕鸟?夫带俯冲消减。 99. 型俯冲发生于大陆克拉通边缘,表现为褶造山带向前陆逆冲,大陆板块于此消减。表现为大陆基底滑脱和褶皱逆冲构造。 100. 薄皮构造是指前陆沉积熏层在主滑脱面上滑脱变形,形成一套褶皱逆冲构造,而基底没有被卷入变形,盖层变形与基底变形呈显著的不协调关系。 101. 劈理是一种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 102. 流劈理是由片状、板状或扁圆状矿物或其集合体的平行排列构成的. 103. 破劈理指岩石中密

16、集的(间距小于10mm)且平行排列的一系列破裂面,其力学性质与剪节理相同. 104. 滑劈理又称应变滑劈理、折劈理(褶劈理),是一组切过早期形成的劈理(流劈理)的破裂面,并沿破裂面发生滑动,使早期片理产生微型褶皱。 105. 轴面劈理指产状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褶皱轴面的劈理。主要发育在强烈褶皱的岩层里。 106. 线理线理是一种描述性术语,泛指岩石内部或表面上的各种平行线状构造。 107. 拉伸线理由拉长的砾石、鲕粒、岩屑、矿物颗粒或矿物集合体等平行定向排列构成的。 108. 石香肠构造又称布丁构造,是在不同性质的岩石相间成层,其之间有明显的韧性差的条件下,受到垂直岩层挤压而形成的一种构造,其部

17、面形态似肠,故取名石香肠。 109. 窗棂构造是强烈褶皱岩层中一种大型线理,外形呈一系列圆柱体或呈波状起伏的浑圆状棂柱。 110. 铅笔状构造是褶皱的泥质板岩或粉砂质板岩中常见的一种构造。成因解释之一是由二组或两组以上平行面状构造交切分割而成。有的是层理与劈理交切,有的是劈理与劈理交切。 111. 杆状构造由石英、方解石或其它成分单一的强硬岩石所构成,成束成带地在一定变质岩层中出现。其杆的成分与所在岩石不同。常是垂直于枢纽方向辗滚作用的结果,其延伸方向平行于枢纽而与运动方向垂直(属b轴线理)。 112. 流线由柱状、针状、板状矿物或析离体、捕虏体平行定向排列而形成的定向构造。 113. 流面由

18、片状、板状、柱状等矿物或扁平状或析离体、捕虏体平行定向排列而形成的定向构造。 114. 枕状构造是水下基性熔岩表面具有的一种原生构造。单个岩枕的底面较平坦,顶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凸形曲面,表面浑圆。 115. 柱状节理是玄武岩中常见的一种原生破裂构造。柱状节理面总是垂直于熔岩的流动层面,在产状平缓的玄武岩内,若干走向不同这种节理将岩石切割成无数个竖立的多边柱体,因而称柱状节理。 116. 构造置换是指岩石中的一种构造在经过递进变形后被另一种构造所代替的现象。 117. 叠加褶皱是一种已经褶皱的岩层再弯曲形成的褶皱。 118. 构造解析就是分析和解释地质体内部结构构造规律及其演化的方法。 119.

19、构造样式指一群有成因联系的构造总体的几何特征,正象一座建筑物总体风格那样独具特色。 120. 表生构造指并非由构造运动直接形成的各种构造,其发育仅局限于地壳的表层。 121. 蠕动构造是常见的表生构造之一。在山坡上,由于残积物和坡积物在重力作用下长期缓慢地向下蠕动。使基岩发生蠕变,从而使产状发生膝状变曲甚至形成平卧式弯曲。 122. 滑坡斜坡上的基岩由于断裂和软弱夹层的发育而降低了岩体的内部结合力,当坡脚被外力侵蚀(如河流的侵蚀)或人工挖掘而破坏时,岩块会失去平衡,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岩体内部一个或几个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这种现象称滑坡。 123. 上薄褶皱又称压实褶皱,它不同于顶薄褶皱,是由于松

20、软沉积物之下有埋藏的残丘、潜山、暗碓礁或较难压实的砂岩透镜体,在成岩压实过程中,由于残丘等之上的松软沉积物厚度小,而在盆地里的松散积物厚度较大,因而表现出差压实现象。 124. 鱼尾状构造是两种岩石过渡带上交互穷穿插的构造,常见于煤系地层中。 125. 撞击构造是由外来的陨石对地壳撞击而形成的一种圆形或卵形构造凹地,也称其陨石坑(陨击坑)构造或星疤构造。 126. 撞击熔岩撞击熔岩是由于陨石撞击产生的高压高温使被撞击岩石熔化而成的熔融岩石。 127. 撞击玻璃是指当陨石爆炸而被喷射出的熔融物质在空气中急速冷却而形成球粒状、纺缍状、哑铃状等各种形状的撞玻璃。 128. 撞击角砾岩是指由撞击玻璃、气泡以及撞击产生的岩石碎块胶结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岩石。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