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298327 上传时间:2024-09-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是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机体不断的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以合成为自身的物质(合成代谢),同时又不断的分解自身的物质(分解代谢),并将其分解产物排出体外。机体这种不断破坏和清除衰老的结构,重建新的结构的吐故纳新过程称为新陈代谢。物质的合成需要摄取和利用能量,而物质在分解过程中又会将蕴藏在化学键内的能量释放出来,作为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能量来源并维持体温。因此,新陈代谢包含着物质转变(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能量代谢)两个密不可分的过程。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建立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将随之终结。兴奋性: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刺激引起反应必

2、须具备三个条件:足够的刺激强度、足够的刺激作用时间和适宜的强度-时间变化率(单位时间内刺激强度的变化幅度)。 如果将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只改变刺激强度,则刚能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阈强度,简称阈值。 反应可概括为两类,即兴奋和抑制。 组织细胞兴奋性的高低与阈值的大小成反变关系。适应性: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和相互关系的功能称为适应性。它可分为两类:行为性适应常有躯体活动的改变。如在低温环境中机体会出现趋热活动;遇到伤害性刺激时会出现躲避性活动。在生物界普遍存在,属于本能性行为。生理性适应是指身体内部的协调性反应。如在高原低氧环境中生活的人

3、,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会增加,以增强运输氧的能力;在强光照射下,瞳孔缩小以减少光线进入眼内对视网膜的损伤。生殖: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时,可形成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生殖是人类得以繁衍后代,延续种系的基本生命特征。2、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通过多种方式有选择的摄入和排出代谢物,即物质跨细胞膜转运。单纯扩散转运,简称单纯扩散。物质顺其浓度梯度的跨细胞膜转移过程(高浓度流向低浓度)。如: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氮、氨气、脂肪酸、类固醇激素、乙醇、尿素、水分子等。物质的脂溶性高、质量小,其自然通透性就高。膜蛋白介导转运 易化转运:也

4、称易化扩散,是指物质借助膜转运蛋白顺浓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无需水解ATP。 载体转运:特点表现结构特异性(只可转运特定的化学结构的分子);存在饱和现象;具有竞争性抑制(如果某一转运体对两种结构类似的物质都有转运能力,则一种浓度更高时可能将通过竞争性地结合转运体而削弱后者对另一种物质的转运)。主要转运葡萄糖、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等亲水性物质。 通道转运,又称离子通道,有离子选择性和门控性。如: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氯离子等。快钠通道孔道转运,是非门控通道,即孔道处于常开状态,如:水通道。 主动转运,是指在膜蛋白参与下,细胞依靠自身耗能过程,逆电-化学势跨膜转运物质的过程。 原发性主动转运,

5、是指直接与细胞能量代谢相关联的主动转运过程。如钠离子钾离子泵。消耗1分子ATP可驱出3个钠离子,摄回2个钾离子。(内高钾,外高钠) 继发性主动转运,是指间接利用细胞代谢储备的生物能而实现的主动转运过程。多见于非离子物质的主动转运,如:小肠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等的机制。分为同向转运和反向转运,取决于所转运物质的方向与钠离子跨膜浓度梯度形成的电-化学势方向。膜泡转运 需要耗能 胞吐胞吞3、生物电现象和兴奋性生物电现象通常以两种方式表述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变化,即跨膜电位的大小和膜两侧电荷分布状态。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以绝缘的细胞膜为界膜两侧排布的正、负电荷两两对峙,呈现“内负外正”的状态

6、称极化。静息电位增大,表明膜两侧电荷分布密度加大,相对于极化状态称超极化。静息电位减小称去极化。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称复极化。“外负内正”的状态称超射或反极化。静息电位:原理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均匀(动力);静息状态下膜对不同离子有选择性通透,只有钾离子能自由通过,其它离子几乎不能;钾离子外流形成的电场力与浓度扩散力相等时,钾离子外流停止,形成钾离子平衡电位,即静息电位。 影响因素膜两侧的钾离子浓度差;膜对钾离子和钠离子的相对通透性;钠钾泵活动的水平(缺氧、低温,使某种代谢抑制剂或钠泵抑制剂-哇巴因等可使静息电位数值减小)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

7、产生的瞬时、可逆的跨膜电位波动。 要点快速、可逆、沿膜传导原理:刺激钠离子内流(少量)去极阈电位快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钾离子外流钠离子通道关闭,钾离子通道开放 钠离子平衡正反馈 去极动作电位特点:“全或无”在单一可兴奋细胞,阈下刺激不引起动作电位,而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则其幅度即达最大值,不会因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大。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传导时,其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有所衰弱,即呈不衰减传导。 冲脉式(即不可叠加)郎飞结跳跃式传导;可兴奋细胞兴奋的传导机制:局部电流学说 兴奋性兴奋的条件:刺激要素(一定的强度、一定的持续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刺激电流;阈电位局部电位及其特征 局部电位:阈

8、下刺激引起的小幅度膜电位变化特征:等级性反应:局部电位的去极化幅度随阈下刺激的强度而增减,不是“全或无”式的。电紧张扩布:局部电位仅发生在受刺激的部位,不能在膜上远距离的扩布,随扩布距离增加,这种去极化电位会迅速衰减,直至消失。总和:如果在距离很近的部位,同时受到数个阈下刺激,所引起的去极化电位可以叠加。细胞兴奋过程中兴奋性变化4、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一般规律5、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6、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一般规律 双重支配:一般组织器官都接受脚杆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它们的作用具有拮抗性(一个活动加强,另一个相对减弱)紧张性作用(如交感缩血管纤维的紧张作用,对产生外周阻力、维

9、持动脉血压具有重要意义)受效应器所处功能状态的影响(如消化道平滑肌原来紧张性较高时,刺激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均引起抑制效应;相反原来紧张性较低时,兴奋这两种神经均引起兴奋效应)对整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交感神经的活动一般比较广泛,常以整个系统参与反应,其主要作用在于促使机体动员体内许多器官的潜在力量,以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局限,其整个系统的活动主要在于保护机体、休整恢复、促进消化、积蓄能量以及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等方面。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在下丘脑,控制散热和产热过程。下丘脑前部有一区域与散热有关,能控制血管扩张、出汗和气喘,动物在冷环境

10、中尤为明显;下丘脑后部有一区域能控制血管收缩、寒战,即与产热有关。在摄食调节中的作用:摄食中枢或饥饿中枢,饱中枢。对生物节律的控制对水平衡的调节:抗利尿激素,饮水中枢(口渴中枢)对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7、瞳孔对光反射在强光照情况下,眼也可以通过与上述瞳孔近反射相同的过程,使瞳孔变小,此为瞳孔对光反射。其生理意义在于调节进入眼的光线量,在强光下避免造成视网膜受损,在弱光下可增加进入眼的光线量,以产生清晰视觉。瞳孔对光反射具有双侧效应,即一侧眼被强光照射时,除被照射眼的瞳孔缩小外,另一侧演的瞳孔也缩小,这种现象称为互感性对光反应,又称间接对光反射。与之相应,瞳孔对光反射又称为直接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

11、射的中枢在中脑,临床上常把瞳孔对光反射作为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部位、麻醉深度和病情危重程度的重要指标。由上述可知:动眼神经系统的副交感纤维不仅支配睫状肌,也支配瞳孔括约肌,其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因此临床上某些眼科检查时,常用M受体阻断药阿托品滴眼,以达到放大瞳孔的目的。8、视觉功能当外界物体的像清晰地呈现在视网膜上,就刺激到眼的感受器,继而通过其感光换能作用。最终将信息传到中枢而产生视觉。眼的感受器是位于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包括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网膜除具有感光换能的作用外,还对视觉信息具有初步的分析和整合功能。9、血液的组成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为体重的7%8%。血液是由液态的血浆和混

12、悬于其中的血细胞组成的。将血液标本加入抗凝剂后进行离心,可以分离出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外观呈淡黄色,含有多种物质,其中水占92%左右;还包括蛋白质、电解质和小分子的有机化合物(称为溶质);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数量最多,占血细胞总量的99%以上。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正常成年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新生儿的血细胞数目较多,血细胞比容为55%。贫血或红细胞增多时,血细胞比容会相应减少或增多。10、血液的一般理化性质和一般生理功能一般性质:见上一题生理功能维持内环境稳态:血浆占细胞外液的1/5左右,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运输作用:将营养

13、物质从消化道或储存器官转运到各组织细胞,并将代谢废物转运到排泄器官。氧气的运输。缓冲作用:血液对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各种离子和营养物质的浓度、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pH、温度、渗透压)的某些变化具有缓冲作用。传递信息:如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下丘脑温度感受器等。免疫功能:血液具有处理侵入人体内的异物或病原体的功能,称为免疫功能。这种作用主要是由白细胞、免疫球蛋白、补体和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等完成的。它们通过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对入侵的细菌等异物及体内衰老、坏死的组织细胞进行吞噬、分解、清除。生理性止血:是一种自我保护功能。绝大多数凝血因子、抗凝物质、纤溶物质都是血浆蛋白。生理止血功能能正常运

14、行既可有效的防止失血,又可保持血管内流顺畅。11、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12、ABO血型ABO血型系统是1901年瑞典人Landsteiner发现的。 有两种抗原A抗原和B抗原存在于大多数人类的红细胞表面,因其可以引起血液凝集,也被称为凝集原。根据红细胞表面有何种凝集原,以确定红细胞的血型。红细胞表面既无A凝集原也无B凝集原的为O型;有A凝集原的为A型;有B凝集原的为B型;同时存在A和B凝集原的为AB型。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决定ABO血型。这两个基因是等位基因,其可以是三种不同类型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但是每个染色体上仅为一种。O型基因是无功能基因,或基本上无功能的基因,所以在细胞上

15、没有明确的O型凝集原。而A型或B型基因可以在细胞上形成抗原性非常强的凝集原。有6种可能的基因组合方式:OO为O型血;OA或AA为A型血;OB或BB为B型血;AB为AB型血。(前面的为基因型) 正常人A、B抗原的抗原性终生不变。13、心脏的射血和充盈功能射血和充盈的过程,功能暂缺14、动脉血压及其影响因素动脉血压的概念和正常值动脉血压是指流动的血液对动脉管壁单位面积上的侧压力,即压强。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升高,约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值,称收缩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降到最低值,称为舒张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称为脉搏压,简称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平均动脉压,约等

16、于舒张压+1/3脉压。一般所说的动脉血压是指主动脉压。由于大动脉中血压降落很小,故通常在上臂侧得的肱动脉压代表主动脉压。我国健康青年在安静状态时的收缩压为12.016.0kPa(90120),舒张压8.010.6kPa(6080)。动脉血压呈现明显的昼夜波动,称动脉血压的日节律,表现为凌晨23时最低,上午68时及下午1618时各出现一高峰,晚20时后缓慢下降。动脉血压的形成(以下四大点为基本条件)心血管内的血液充盈: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的血量充盈是血压形成的前提。循环系统中血液充盈的程度可用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表示。当心室颤动或停跳时,心血管管腔各处的压力都趋于相等,此时血管内的压力仍比大气压高出

17、7mmHg左右,称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的大小反映循环系统内血量和循环系统容积之间的相对关系,血量增多或循环系统容积减少,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升高;反之降低。心脏射血:心脏射血为血压形成提供能量外周阻力:主要来自小动脉和微动脉(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是缓冲要素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搏出量:每搏出量增加引起的动脉血压升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不多,顾脉压增大。心率:心率加快,心室舒张期明显缩短,在舒张期流向外周的血液就减少,故心室舒张末期主动脉内存留的血量增多,使舒张压升高。舒张压比收缩压升高的明显,脉压减小。外周阻力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循环血量和血管

18、系统容积的比例因素列表: 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 脉压差(PP)搏出量(SV) 心率(HR) 外周阻力 大A弹性 充盈压 15、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肺通气:肺与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即气体经呼吸道出入肺泡的过程。动力:气体进入肺的直接动力来源于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压力梯度;原动力即根本动力是呼吸肌的活动。阻力:肺通气的阻力约70%来自弹性阻力,约30%来自非弹性阻力。弹性阻力在气流停止的状态下仍然存在,属于静态阻力,包括肺弹性阻力和胸廓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是在气体流动时形成的,属于动态阻力,包括气道阻力、惯性阻力和黏滞阻力,其中以气道阻力为主。16、肺容量和肺通气量肺容量:是肺容积

19、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组合气体量。包括深吸气量、功能余气量、肺活量和肺总量等。深呼吸量:平静呼气末做深吸气,所能吸入的最大气量为深吸气量。 功能余气量:平静呼气末仍存留在肺内的气体量为功能余气量,相当于余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健康成年男性约为2500ml,女性约为2000ml。功能余气量的生理意义是稀释每次吸入肺泡的氧气和排入肺泡的二氧化碳,以缓冲呼吸过程中氧分压(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变化幅度,保证PO2和PCO2的相对稳定。 肺活量:尽力深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称为肺活量,相当于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正常成年男性3500ml,女性约为2500ml。为静态

20、指标。 用力肺活量和用力呼气量:在尽力深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称为用力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略小于不受时间限制的肺活量。在一次尽力深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在特定的时间段所呼出的气体量称为用力呼气量。肺总量:肺最大扩张时所能容纳的最大气体量称为肺总量。相当于肺活量和余气量之和。其大小与性别、年龄、身材和体育锻炼等有关。成年男性约为5000ml女性约为3500ml。肺通气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包括每分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17、影响肺气体交换的因素气体分压差:肺泡气与血液间气体分压差增大,可使驱动气体扩散的动力增强,肺部气体交换效率提高。通常状态下肺泡气体的更新率约为14

21、%。呼吸幅度加深,潮气量增加,可使气体更新率提高,反之降低。 呼吸膜:气体扩散速率与气体扩散面积成正比,与气体扩散距离成反比,所以呼吸膜面积的大小和厚度也是肺换气的基本条件。 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称为通气/ 血流比值(VA/Q),健康成年人比值约为0.84。VA/Q比值增大,意味着通气过剩,血流相对不足,部分肺泡气不能与血液气体充分交换,导致肺泡无效腔增大,如肺动脉栓塞;比值减小,则意味着通气不足,血流相对过多,部分血流流经通气不良的肺泡,混合静脉血中的气体不能得到充分更新,即未转化为动脉血就流入了左心,犹如发生了功能性动-静脉短路,如支气管痉挛。无论VA/Q

22、比值增大或减小,都会降低肺换气效率。18、胃的运动和分泌功能运动胃在消化期和非消化期具有不同的运动功能,消化期运动的主要功能是接纳和储存食物,对食物进行机械性消化,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成为糊状的食糜,然后以适当的速率排入十二指肠。非消化期的运动则主要是清除胃内残留物。根据胃运动功能的特点可将为分为头部和尾部两部分:头部是指胃底和胃体上1/3部分,其运动较弱,主要功能是接纳和储存食物,调节胃内压以及促进液体的排空;胃体其余的2/3和胃窦称为尾区,有较明显的运动,主要功能是混合、磨碎食物形成食糜,并加快固体食物的排空。胃运动的主要形式 容受性舒张 紧张性收缩 蠕动 胃排空及其控制 食糜的理化形状和

23、化学组成 胃内促进胃排空的因素 十二指肠内抑制胃排空的因素非消化期的胃运动 呕吐 胃的分泌胃的分泌功能主要由胃黏膜内三种管状外分泌腺和多种内分泌细胞共同完成。胃液由外分泌细胞的分泌物构成。 胃的外分泌腺:贲门腺:胃与食管连接处的宽14cm的环状区,主要由颈黏液细胞组成,分泌碱性黏液;泌酸腺:分布在胃黏膜约2/3的胃底和胃体部,由壁细胞、主细胞和颈黏液细胞组成,它们分别分泌盐酸、胃蛋白酶原和黏液;幽门腺:分布在幽门部,主要分泌碱性黏液和少量胃蛋白酶原。胃黏膜内还含有多种内分泌细胞,如分泌促胃液素的G细胞、分泌生长抑素的D细胞以及分泌组胺的肠嗜铬样细胞等。 (其余见手机)19、小肠和大肠内消化吸收

24、20、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原尿)的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GFR)。肾小球滤过率与体表面积有关,据测定,体表面积为1.73m2的正常人,其肾小球滤过率为125ml/min左右。照此计算,两侧肾一昼夜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总量将高达180L,此值约为体重的3倍。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正常成人肾血流量约为1200ml/min,肾血浆流量为660ml/min,则滤过分数为:125/660100=19%。滤过分数的值表明,流经肾的血浆约有1/5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是衡量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两个重要指标。肾小球滤过率的

25、大小取决于有效滤过压、滤过膜的面积及其通透性等因素。21、滤过膜及其通透性滤过膜的面积:正常人体两侧肾全部肾小球毛细血管总面积约在1.5m2以上,这样大的滤过面积有利于血浆的滤过。正常情况下,人两肾的全部肾小球的滤过面积保持稳定。但在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管腔变窄或完全堵塞,致使有滤过功能的肾小球数量减少,有效滤过面积也随之减少,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可出现少尿甚至无尿。滤过膜的通透性:通透性可用血浆中物质通过滤过膜的情况来衡量。 物质分子的大小:随着有效半径增大,滤过量就不断减少。滤过膜上存在着大小不同的孔道。(有效半径小于2.0nm-即分子量小于1000的中性物质如葡萄糖,可

26、以被自由滤过;有效半径大于4.2nm-即分子量大于70103的大分子物质则不能滤过。)物质带电性质:这些带负电荷的物质排斥带负电荷的血浆蛋白,限制它们的滤过。在病理情况下,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可减少或消失,就会导致带负电荷的血浆蛋白滤过量比正常时明显增加,从而在尿中出现蛋白,称为蛋白尿。,又是分子电荷的选择性过滤器,从而形成了滤过的电子屏障。滤过膜由三层结构组成:内层是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内皮细胞上有许多直径50100nm的小孔,称为窗孔,可防止血细胞通过,但对血浆蛋白的滤过可能不起阻挡作用。中间层是非细胞性的基膜,是滤过膜的主要滤过屏障。外层是肾小囊的上皮细胞综上,肾小球滤过膜的结构和特

27、性,使其既是分子大小的选择性过滤器,构成了滤过的机械屏障,又是分子电荷的选择性过滤器,从而形成了滤过的电学屏障。22、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是促进肾小球滤过的因素,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受动脉血压及入球、出球小动脉舒缩状态的影响。囊内压:是阻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在正常情况下,肾小囊内压是比较稳定的。当肾盂或输尿管结石、肿瘤压迫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输尿管阻塞时,都可使肾盂内压显著升高,此时囊内压也将升高,致使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是阻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其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浓度。若全身血浆蛋白的浓度明显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将降低,此时有

28、效滤过压将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也随之增加。肾血浆流量:主要通过影响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的速度而影响滤过平衡的位置。当肾血浆流量增大时,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上升速度减慢,肾小球滤过率将随之增加。23、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主要有肌肉活动、精神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和环境温度四个方面。另外,身高、体重、体表面积、性别、年龄、体温以及循环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也影响能量代谢。肌肉活动:影响最为显著。机体耗氧量的增加与肌肉活动的强度呈正比关系。肌肉活动的强度称为肌肉工作的强度,也就是劳动强度。进行能量代谢测定时应避免肌肉的活动,尤其剧烈活动后因供氧不足

29、产生氧债,即运动后一段时间内,骨骼肌仍处于相对缺氧的状态,机体耗氧量仍处于较高的水平。精神活动:主要通过肌紧张及激素的作用增加产热量。脑的重量只占体重的2%,但在安静状态下,却有15%左右的循环血量进入脑循环系统,说明脑代谢水平很高。在安静状态下,100g脑组织的耗氧量为3.5ml/min,此值接近安静状态下肌肉组织耗氧量的20倍。在精神活动中,中枢神经系统本身的代谢率增加是很少的,但当人处于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如:烦恼、恐惧、焦虑)时,能量代谢可以显著增加。其机制有二:一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状态,通过神经途径,使骨骼肌紧张性增强,产热量明显增多;另一方面,中枢神经的高度紧张使一些促进机体

30、代谢活动的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多,通过体液的途径,促进细胞代谢活动,从而增加产热量。因此,在测定能量代谢率时,受试者必须摒除精神紧张的影响。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在安静状态下摄入食物后,人体释放的热量比摄入的食物本身氧化后所产生的热量要多,即摄食会产生“额外”的产热效应。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称为特殊动力效应。如:摄入能产100KJ热量的蛋白质后,人体实际产热量为130KJ,额外多产生了30KJ。切除肝后这种效应就会消失,所以认为该种效应可能与肝内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有关。环境温度:人(裸体或只穿单衣)在安静状态时的能量代谢,以在2030的

31、环境中最为稳定。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可使机体的能量代谢率升高。寒冷刺激反射地引起肌肉紧张性收缩加强,机体发生寒战,使能量代谢增高;环境温度过高代谢率会增加,因为体温升高,体内酶的活性提高,细胞生化反应速度加快,以及发汗功能旺盛、呼吸和循环机能增强等因素的作用。24、基础代谢25、机体的产热和散热26、内分泌和激素的概念内分泌:是指内分泌细胞将所产生的的特殊成分(激素)直接分泌到体液中,并以体液为媒介对靶细胞功能产生调节效应的一种分泌形式。内分泌细胞集中的腺体统称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不需要类似外分泌腺的导管结构,因此也称无管腺。广义的内分泌概念现指机体的一种调节活动方式。激素:经典的激

32、素概念定义为由内分泌腺体所分泌的微量生物活性物质,经血液远距递送到靶细胞(或者靶组织、靶器官)而发挥特定作用。 广义的激素概念认为,激素是由机体某些特殊细胞所分泌的、在细胞间递送调节信息的化学物质,既可从这一细胞经体液传递到另一细胞,也可从细胞的这一部分传递到同一细胞的另外一部分。这一概念除了强调激素是一类化学物质外,更强调激素特具的“化学信使”效能。27、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促进生长发育:“微型蛙”;甲状腺分泌不足或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表现为以智力迟钝和身材矮小为特征的呆小症(又称克汀病);T3对骨骼生长盘中软骨细胞活性的作用可能是通过IGF的生成和活性,还能通过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刺激生长,其缺乏将

33、影响生长激素正常发挥作用,导致长骨生长缓慢以及骨骺延迟愈合;甲状腺激素也刺激矿化的成熟骨骼的重建;此外,牙齿的发育和萌出、毛囊的更新、表皮细胞的脱落等都依赖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先天甲状腺发育不全的患儿,出生时身长基本正常,但脑发育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耗氧、产热和自由基生成的作用:提高机体基础代谢率是甲状腺激素最显著的效应。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基础代谢率较常人高60%80%。甲状腺激素增加全身绝大多数组织的基础氧耗量,增大产热量,体温也将因此升高。对物质代谢的影响:甲状腺激素可影响物质代谢中多种酶的活性,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可加速外周组织蛋白(尤其是肌肉)分解,肌肉瘦弱无力,尿酸含量增加。甲状腺

34、激素缺乏时,蛋白质合成减少,且细胞黏蛋白增多,吸附水分和盐,出现粘液性水肿。对交感神经活动的作用:甲状腺激素能增加心肌、骨骼肌、脂肪细胞、淋巴细胞中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数量,减少心肌细胞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数量,增强靶细胞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 对器官系统功能活动的影响28、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不仅是促进物质合成代谢、维持血糖水平的关键激素,还影响生长发育和电解质平衡,也是参与能量平衡调节的重要激素。胰岛素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对生长的影响 对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参与能量平衡调节胰岛素的中枢作用29、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对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的影响 对皮肤、肌肉、结缔组织的作用 对炎症与免疫反应的影响 参与应激 影响器官系统功能及其他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