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6章 实数1、平方根:、定义:如果a=a,则a叫做a的平方根,记作“a”(a称为被开方数)。、性质: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算术平方根: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2、立方根:、定义:如果=a,则x叫做a的立方根,记作“”(a称为被开方数)。、性质: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3、开平方(开立方):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立方根)的运算叫开平方(开立方)。二、规律总结:1、平方根是其本身的数是0;算术平方根是其本身的数是0和1;立方根是其本身的数是0和1。2、每一个正
2、数都有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平方根,其中正的那个是算术平方根;任何一个数都有唯一一个立方根,这个立方根的符号与原数相同3、a本身为非负数,即a0;a有意义的条件是a0。4、公式:(a)2=a(a0);-=a-(a取任何数)。5、非负数的重要性质:若几个非负数之和等于0,则每一个非负数都为0二实数的概念及分类:(1).自然数(小学):数出物体个数的这样的数,如1、2、3、4、5.叫做自然数。(2).整数(小学):0和自然数叫做整数。(3)整数(中学):正整数、负整数和0统称为整数。(4)正数: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5)负数:小于0的数叫做负数。(6)分数(小学):形如1/2、5/3、7(3/5)这样的
3、数叫做分数。(7)分数(中学):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统称为分数。(8)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9)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具体表示方法为2、3这样的数。(10)实数: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第7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7.1不等式:一般地,用符号“”“”“ ”“”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7.2不等式的解:使不等
4、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7.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般地,关于同一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第8章 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8.1幂的运算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m,n都是正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
5、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 (其中m、n、p均为正数);公式还可以逆用: (m、n均为正整数)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 幂的乘方法则: (m,n都是正数)是幂的乘法法则为基础推导出来的,但两者不能混淆.2. .3. 底数有负号时,运算时要注意,底数是a与(-a)时不是同底,但可以利用乘方法则化成同底,如将(-a)3化成-a34底数有时形式不同,
6、但可以化成相同。5要注意区别(ab)n与(a+b)n意义是不同的,不要误以为(a+b)n=an+bn(a、b均不为零)。6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 (n为正整数)。7幂的乘方与积乘方法则均可逆向运用。同底数幂的除法1.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a0,m、n都是正数,且mn).2. 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 ,如 ,(-2.50=1),则00无意义.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
7、幂的倒数,即 ( a0,p是正整数), 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 当a0时,a-p的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的,如 , 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 8.2整式乘法1. 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单项式乘法法则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积的系数等于各因式系数积,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这时容易出现的错误的是,将系数相乘与指数相加混淆;相同字母相乘,运用同底数的乘法法则;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要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8、;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结果仍是一个单项式。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运算时要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在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要防止漏项,检查的方法是:在没有合并同类项之前,积
9、的项数应等于原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多项式相乘的结果应注意合并同类项;对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 ,其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等于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和,常数项是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积。对于一次项系数不为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mx+a)和(nx+b)相乘可以得到 8.3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1平方差公式: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即 。其结构特征是:公式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两个二项式中第一项相同,第二项互为相反数;公式右边是两项的平方差,即相同项的平方与相反项的平方之差。完全平方公式1 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
10、们的积的2倍,即 ;口决:首平方,尾平方,2倍乘积在中央;2结构特征:公式左边是二项式的完全平方;公式右边共有三项,是二项式中二项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项乘积的2倍。3在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时,要注意公式右边中间项的符号,以及避免出现 这样的错误。8.4整式的除法1单项式除法单项式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其特点是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成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所得商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同,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符号。8.5因式分
11、解这种吧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因式分解,也叫作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方法:因式分解没有普遍的方法,初中数学教材中主要介绍了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而在竞赛上,又有拆项和添减项法,分组分解法和十字相乘法,待定系数法,双十字相乘法,对称多项式轮换对称多项式法,余数定理法,求根公式法,换元法,长除法,除法等。注意三原则 1分解要彻底2最后结果只有小括号3最后结果中多项式首项系数为正(例如:-3x2+x=-x(3x-1))基本方法提公因式法各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
12、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具体方法:当各项系数都是整数时,公因式的系数应取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字母取各项的相同的字母,而且各字母的指数取次数最低的;取相同的多项式,多项式的次数取最低的。如果多项式的第一项是负的,一般要提出“-”号,使括号内的第一项的系数成为正数。提出“-”号时,多项式的各项都要变号。例如:-am+bm+cm=-m(a-b-c);a(x-y)+b(y-x)=a(x-y)-b(x-y)=(x-y)(a-b)。注意:把2a2+1/2变成2(a2+1/4)不叫提公因式公式法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方法叫公式法。 平方差公式:a2-b2=(a+b)(a-b);
13、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注意:能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必须是三项式,其中有两项能写成两个数(或式)的平方和的形式,另一项是这两个数(或式)的积的2倍。立方和公式:a3+b3=(a+b)(a2-ab+b2);立方差公式:a3-b3=(a-b)(a2+ab+b2);完全立方公式:a33a2b3ab2b3=(ab)23公式:a3+b3+c3=(a+b+c)(a2+b2+c2-ab-bc-ca)例如:a2+4ab+4b2=(a+2b)第九章 分式基本知识点分式 分式的通分分式的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同分母分式(分式值不变)。分式的通分最主要的步骤
14、是最简公分母的确定。最简公分母的定义: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确定最简公分母的一般步骤: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单独出现的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幂的因式连同它的指数作为一个因式;相同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幂的因式取指数最大的。保证凡出现的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为底的幂的因式都要取。注意:分式的分母为多项式时,一般应先因式分解。 分式的约分定义: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步骤:把分式分子分母因式分解,然后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注意: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为单项式时可直接约分,约去分子、分母系数的最大
15、公约数,然后约去 分子分母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分子分母若为多项式,约分时先对分子分母进行因式分解,再约分。分式乘除法则分式的乘方分式的加减法法则遇到分式相加减,首先观察比较,辨别是同分母分式相加减,还是异分母分式相加减;若是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即若是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再加减,即运算的结果,能约分的一定要约分,将结果化为最简形式分式的混合运算分式的四则运算与分式的乘方常用公式分式方程意义与解法分式方程的意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分式方程的解法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最简公分母:系数取最小公倍数出现的字母取最高次幂出现的因式
16、取最高次幂),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若遇到互为相反数时。不要忘了改变符号;按解整式方程的步骤(移项,若有括号应去括号,注意变号,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求出未知数的值;验根(求出未知数的值后必须验根,因为在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可能产生增根).一般地验根,只需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等于0,这个根就是增根,否则这个根就是原分式方程的根。若解出的根是增根,则原方程无解。 如果分式本身约分了,也要代进去检验。列分式方程基本步骤审-仔细审题,找出等量关系。设-合理设未知数。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解-解出方程(组)。注意检验答-答题。
17、解分式方程的步骤去分母,把方程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产生增根的过程)解整式方程,得到整式方程的解。检验,把所得的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中:如果最简公分母为0,则原方程无解,这个未知数的值是原方程的增根;如果最简公分母不为0,则是原方程的解。产生增根的条件是:是得到的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后值为0。初一知识点:与分式有关的条件第十章相交线 平行线与平移10.1相交线: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
18、做另一条的垂线。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补充;垂线的性质: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10.2平行线的判定: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
19、定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3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0.4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第十一章 频数分布频数:一般地,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组数和组距:在统计数据时,把数据按照一定的范围分成若干各组,分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叫做组距。欢迎您的光临,Word文档下载后可修改编辑.双击可删除页眉页脚.谢谢!希望您提出您宝贵的意见,你的意见是我进步的动力。赠语; 1、如果我们做与不做都会有人笑,如果做不好与做得好还会有人笑,那么我们索性就做得更好,来给人笑吧! 2、现在你不玩命的学,以后命玩你。3、我不知道年少轻狂,我只知道胜者为王。4、不要做金钱、权利的奴隶;应学会做“金钱、权利”的主人。5、什么时候离光明最近?那就是你觉得黑暗太黑的时候。6、最值得欣赏的风景,是自己奋斗的足迹。7、压力不是有人比你努力,而是那些比你牛几倍的人依然比你努力。 Word完美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