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情绪和情感的关系区别:情绪具有鲜明的情境性和短暂性,往往随着情境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较快地减弱或消失;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情绪经常具有冲动性和比较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是以内心体验的形式稳定的蕴藏在人的人格当中。情绪多与人的自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情感多与社会需要相联系。联系:情绪和情感是彼此依存,相互交融的。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同时又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情绪的变化往往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发生过程中,常常有情感的内涵。2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人的能力的个别差异可以从质和量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质的差异表现在能力类型方面,能力由不同的成分和因素构成,它们可以按
2、不同方式结合起来,构成了结构上的差异能力的类型差异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的人同一活动时可能采取的途径不同;二是不同的人在完成同一活动时能力的组合因素不同。量的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在人群中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的常态分布,即能力很高或很低的人很少,绝大多数人能力都接近平均水平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的能力发挥有早有晚,如“早慧”和“大器晚成”。5医学心理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大脑通过神经系统将全身各系统、组织、器官、细胞、蛋白质、分子、基因等部分统一起来。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身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心
3、理因素在调节和适应内外环境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3标准化心理测试的基本条件施测条件:测量环境的好换及各种条件是否一致会给测量结果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实测条件要标准。主试者因素:即测验的主持人。前面提到的施测条件的方法都要靠主试者来掌握,因此测量的准确与否与主试者有很大的关系,主试者应经过严格训练。受试者因素:包括应试动机、测验焦虑及心理状态。应充分发挥应试动机,适宜程度的测验焦虑及良好的生理状态。信度、效度及常模:军事标准化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信度指一个测验工具对同一对象的几次测量中所得结果的一直程度。效度指一个测量工具能够测量出其所需要测的东西的真实程度。常模指某种测验在某种人群中测查结
4、果的标准量数,即可比较的标准。所以应选信度高,效度高,常模规范的工具。4测验的标准化涉及的几个方面在测试的编制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套标准的程序建立测验内容,制定评分标准,固定试验方法所编制的测验需要具备心理测量学的技术指标,并且达到一定的标准测验实施过程中施测人员要严格按照测验的操作规程执行。6心理健康的标准:国外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计自己的能力生活理想,切合实际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的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的发挥个性在不违背社会规范前提下,能适当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国内智力正常情绪良好
5、人际和谐适应环境人格完整。8简述医学模式转变的动因死亡谱的结构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约有半数死亡直接或间接与包括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有关,而这些行为与心理社会因素直接有关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对人的内部适应能力包括保持心理的健全和情绪的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意识到心理活动的操作和调节对维持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其中也包括要求心理上的舒适和健全.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他将人的需要按照发展顺序及层次高低分为五大类,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以上需要不是并列的,而是按次序逐级上升的。最基本的生理、安全
6、需要得倒满足后,后面的三个层次需要才能依次出现并得到满足。当下一级需要获得基本满足以后,追求上一级的需要就成了驱动行为的动力。需要层次理论揭示了人的需要存在着不同的层次,重视人的自我价值和内在潜能的实现。但忽视了社会因素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忽视了人的多种需要往往是同时存在、相互制约的。心身疾病一般具有的特点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和情绪反应有关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心神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信赖性原
7、则:指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以真诚一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通情与患者建立彼此接纳、相互信任的工作联盟以确保心理治疗顺利进行整体性原则:指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有整体观念发展性原则:指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以发展的严管看待患者的问题,不仅在问题的分析和本质上的把握上,而且在问题的解决和效果的预测上都要具有发展的观念个性化原则:指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者既要注意患者与同类人的共同表现和一般规律,又不能忽略每个患者自身的具体情况,即每个心理治疗法案都应具有其特殊性中立性原则:要求治疗者在心理治疗过程中保持中立的态度和立场保密性原则:要求治疗者尊重患者的权利和隐私。发展的基本观点发展是毕生
8、的发展是多维、多向的发展是获得(成长)与丧失(衰退)的结合。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本我,本能我,遵循快乐原则。是人的原始本能需要自我,现实我。遵循现实原则。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起调节作用,一方面要尽量满足本我的要求,另一方面有制于超我的约束超我,道德我。遵循道德原则。抑制本我冲动,对自我进行监督。临终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否认期:当病人得知自己的疾病已进入晚期时,最初的心理反应就是否认愤怒期:否认期是短暂的,随病情的发展,疾病的症状越来越明显,病人会产生焦虑、愤怒和克制力下降协议期:当病人感到愤怒怨恨于事无补,相反可能加剧疾病进程,病人试图用合作的态度和良好的表现来换取延续生命或
9、其他愿望的实现抑郁期:随身体状况日益恶化,病人逐渐意识到医疗技术已无力回天,自己即将丧失生命,因而陷入深刻的悲哀和绝望接受期:死亡已是即将发生的事,病人被疾病折磨的虚弱无力,病人无可奈何地默认了残酷的事实。癌症病人常见的心理变化:当病人得知癌症的诊断消息后,会出现显著的心理变化,其心理反应大致分为四期休克-恐惧期:当病人初次得知自己身患癌症的消息时,反应剧烈,表现为震惊和恐惧,同时会出现一些躯体反应否认-怀疑期:当病人从剧烈的情绪震荡中冷静下来时,长借助否认机制来应对由癌症带来的紧张和痛苦,并怀疑医生的诊断愤怒-沮丧期:当病人不能改变癌症的诊断时,情绪变得易激惹、愤怒,同时悲伤和沮丧的情绪油然
10、而生接受-适应期:患病的事实无法改变,病人最终会接受和适应患病事实。潜意识理论:分为三个层次意识,是指与语言密切相关,是心理活动与现实联系的那部分,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意识是个体保持对环境和自我状态的知觉,对人的适应有重要的作用潜意识:是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这部分的内容通常指不能被外部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事件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只暂时不被意识的心理活动。7心理测验按功能分类智力测验:主要应用于儿童智力发育的鉴定以及作为脑器质性损害及退行性病变的参考指标,此外也可作为特殊教育或职业选择时的咨询参考。常用工具有比奈-西
11、蒙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成人和儿童智力量表、丹佛发育筛选测验(DDST)等人格测验:目前在临床上多用于某些心理障碍冰人的诊断和病情预后的参考,也可用于研究科研或心理咨询时对人格的评价等。常用量表有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神经心理学测验:可用于脑器质性损害的辅助诊断和脑与行为关系的研究。主要包括一些个别能力测验,如感知运动测验,记忆测验,联想思维测验等,还有一些成套测验,主要以H-R神经心理学测验为代表。评定量表:对临床工作以及科研等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应用价值。目前在临床和心理卫生工作中,还应用一些评价精神症状及其他方面的评定量
12、表,如抑郁量表、焦虑量表、生活事件量表,认知功能量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心身健康调查表等。心理评估的一般过程确定评估目的明确评估问题与方法了解特殊问题结果描述与报告。心理现象的基本内容:分为基本的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觉和知觉、记忆、注意、思维与想象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人格过程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人格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自我意识系统:自我意识。性格与气质区别在于从性质上看,性格是指由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性。而气质是表现在人心理过程和行为中的动力特点从形成机制看,气质较多地受个体生理条件,主要是高级神经活动类
13、型的影响,在社会评价上无好坏、优劣之分。性格主要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发展起来,更多的受到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在社会评价上有好坏之分差别从表现看,气质形成的早,表现在先,可塑性小,变化慢。性格形成的晚,表现在后,虽然具有稳定性,但在社会生活的作用下,它与气质相比较,具可塑性较大,变化较快联系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从而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的色彩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如粘液质的人容易形成自制的性格,而胆汁质的人则需付出更大的努力性格也可以影响气质,在一定的程度上掩盖和改造着气质。10精神分析学派: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行
14、为主义心理学派,产生于1913,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人本主义心理学派,20世纪5060年代,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认知心理学派:20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奈瑟和西蒙。11.MMPI: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病理心理研究,临床诊断EPQ:艾森克人格问卷,自陈量表,实施方便,团体测验16PF: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确定和测量正常人的基本人格特征,评估某些次级人格因素SCL-90:90项症状自评量表,最踪性调查,以观察病情发展和治疗情况SAS:焦虑自评量表,反映有无焦虑症和其程度,适用于焦虑症状病人和社会调查SDS:抑郁自评量表,门诊病人粗筛,情绪状态评定,调查科研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由弗
15、洛伊德在19世纪末创立 内容潜意识理论: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活动遵循“现实原则”,朝我按“至善原则”行事性欲理论:口欲期(出生18个月),肛欲期(18个月3岁),性器官欲期(36岁),潜伏期(612岁),生殖期(12至成人期)释梦理论自我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形式:升华,幽默,压抑,合理化,退行,反向作用 方法:自由联想,释梦,阻抗,移情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美国心理学家毕生 来源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20世纪初发现行为学习理论:华生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和斯金纳
16、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社会学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创建,也提出了另一种学习形式:观察学习(模仿学习),过程为: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确立过程方法:行为观察和记录,系统脱敏疗法,冲击疗法,厌恶疗法人本主义心理学派:20世纪中期美国兴起,代表者:马斯洛,罗杰斯 “人性本善”和“需要层次论”理论“自我实现”理论认知心理学派:美国心理学家贝克 自动性想法功能失调性图示非理性信念(1.过分概括化2.非黑即白的绝对化要求3.糟糕透顶的夸大)方法:理性情绪疗法,贝克认知行为疗法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
17、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医学模式: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并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使之带有一定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局。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受性:也叫感觉的敏锐程度,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阈值:衡量感觉能力的客观标准。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错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是不正确的知觉。记
18、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的事物的反映。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注意: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性集中。情绪和情感:指人们对客光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求的态度的体验。心境:是指微弱而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意志: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以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人格:一个人的真个精神面貌,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需要:是个体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的反应,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动力: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能力:人格的重要组成,使人
19、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气质: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性格: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社会化:指一个人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成为社会人,同时也积极地反作用于社会环境的双向过程。心理健康:就是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功能,并由此不断的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心情。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为了对抗来自本能的冲动及其所诱发的焦虑,保护自身不受潜意识的冲突困扰,而形成的一些无意识的,自动起作用的心理手段。心理评
20、估: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做出的鉴定。所谓心理品质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特征等内容,如情绪状态、记忆、智力、性格等。心理应激:个体在应激源的作用下,通过认知、应对、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中间多因素的影响或中介,最终以心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应激源:就是引起应激的刺激,也就是应激的原因。应对:又称应付。由于应对可以被直接理解成是个体解决生活事件和减轻事件对自身影响的各种策略。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等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等社团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能力及行为能否产生预期结果所抱有的信念。心神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