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4297233 上传时间:2024-09-04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8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回乡偶书教学设计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3、懂得热爱家乡。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教具学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检查预习情景创设导入新课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2、揭示课题:回乡偶书释题:回乡偶书(回到家乡,偶然遇到一件事,心中有些感想,就把它写下来。)新课传授探索研究二、初读古诗,读准生字词。1、自由地大声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2、生划出生字,师出示字卡。“同学们看看这些字词读准了没有?”指名读小老师带读齐读

2、3、指名读字;师:“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4、同桌互相读全诗:听一听字音读准了没有?5、指名读,生评议。及时表扬。三、再读古诗,运用自学方法,品词析句。1、说说哪些词的意思你不懂,师作上记号。2、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呢?(生自由说)3、师帮助归纳:老师给大家三条求助方法:1看课文插图,用心思考;2查学习古诗的工具书;3求助学习古诗的高手或者求助教室里的老师。4、生开始自主学习,老师也和你们一起学习。5、指名说说自己的收获,比比谁知道的.最多。重点词句教师板书。乡音:家乡的口音,方言。无改:没有改变。鬓毛:鬓角的头发。相识:互相认识。何处:什么地方,哪里。6、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行诗

3、的意思。四、自读感悟,体验作者的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1、想想作者贺知章此时的心情。师过渡:是呀,作者小的时候离开家乡,年纪大了才回来,家乡的孩子见了他都不认识,我们怎样能读出作者内心的感慨呢?2、生自由练习。3、指名读,生评议。(师提示,为了表达情感,我们还可以加上动作。)4、生再试读。可以站起来,自由加动作。五、学写本课生字。1、师指导书写“乡、改”;师范写“乡”,生仔细观察。想想它和我们学过的哪个部首有些相似。师范写“改”,生分析其字形。2、生描红书写。回乡偶书教学设计2一、创设情景,感情导入。1、我们今天学习一首古诗,回乡偶书,这首诗是谁写的?谁知道贺知章是个什么人?2、从题目知道了

4、什么?3、你现在多少岁?(十一二岁)但贺知章他阔别家乡五十多年了,人生能有几个五十年啊,你说,他心里是多么地怀念家乡啊,现在就要回到家乡来,心情会是怎样的?4、这首诗就如大家所说的,诗人带着喜悦、忧伤的复杂感情写了下来。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1、诗写了什么呢?下面自已先读读诗句,把诗中的每一个字音读准,诗中有三个生字,特别要把它们读好,读得流利了就可以停下来了。2、谁来读?检查个人朗读(四五个学生),教师从旁鼓励、指导。3、小组各读一句。4、有哪些字你要提醒同学们的?解决三个生字。鬓的写法(写一个错字对比),是指哪里?,衰的意思,你可以说是鬓毛衰吗?三、合作解决,读懂诗意。1、诗中描写了一件

5、什么事?2、你读懂了什么?在小组中说说诗句的意思,可以说读懂某一个字,某一句诗的意思,也可以提醒同学们特别要注意哪些字词。3、师生交流。解决第一二句诗。(1)哪个同学来读读第一二句诗?(2)从第一二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还要同学们注意哪些字词?为什么?(3)教师注意抓紧第二句诗讲解。谁能用一个关联词语放进这句诗中说说?(虽然-但是)(4)再读一读,把这句读好,可以在第二句诗前加上叹一口气再读。(4)五十多年了,现在就要回到家乡了,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心里是多么感慨啊!我们把作者的心情在朗读中表现出来吧,再把一二句诗读一遍。解决第三四句诗。1)哪个同学来读读第三四句诗?(2)谁知道这两

6、句诗说了什么?(3)第三四句我们不多讲了,用演吧。谁能来饰演一下诗中的贺知章?儿童?为什么小童问客人?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想象一下来表演。四、学过这首诗了,你可以感受到作者这次回到家乡是怎样的一番感受吗?五、我们背一背这首诗,可以背的用背,不能背的用读也可以。回乡偶书教学设计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读题目。读准“偶”字,问:我们在哪里见过?2.读作者名,背咏柳。3.朗读整首诗。(重点夯实诗句“乡音无改鬓毛衰”。指导读好“鬓”“衰”,了解“鬓毛”的意思)联系熟悉的词语复现,能强化生字的读音,加深“字不离词”的印象;以学生已学过的诗加深对

7、诗人和诗作的认同,增加亲和力;这首诗大部分学生已经有基础,甚至耳熟能详,因此正音的重点就落到难读的第二句上,避免平均用力,凸显难点。二、扎实识字,端正书写1过渡:一首诗会读了,并不等于所有的字都认识了,有的字可能换一个地方就不熟悉了,敢不敢迎接挑战?2出示生字词语,以多种方法认读。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客”字。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不容忽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流程的方便,往往会将识字、写字环节后置,如果课堂时间把握不好,写字容易成为“家庭作业”,得不到教师的具体指导和师生的评价交流。为了扎实有效地识字、写字,将这一环节安排在课中,并在字形的指导上有所侧重,不面面俱到。三、猜

8、测年龄,理解诗意1过渡:生字会认、会写,让我们把它送回诗句,再正确、流利地读一读?(读全诗)2猜诗人年龄。小朋友能把诗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真不简单。现在请你猜一猜,诗人贺知章写这首诗的时候,大概是多少岁?(学生猜测年龄)3引导:猜要有根据。贺知章到底多少岁,黑板上哪个年龄最正确呢?请小组内互相合作,用心读一读课文,不要放过一个字、一个标点、一幅画面,找到一个理由就做上一个记号,试试看,看你能找出几处依据。(学生自学、小组内互学)4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以感情朗读来展现)“老大”说明年纪很大;“乡音无改”说明他家乡口音没有改变。即使离开了家乡,仍然很想念家乡,忘不掉,也说明他离开家乡很多

9、年啦;“鬓毛衰”指两鬓的头发已经稀稀疏疏,有的都变白了。(看插图:背都有点驼)说明人已经明显老了;“不相识”就是“不认识”。儿童见面了都不认识,也说明他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5解谜:通过大家的发言、讨论,我们知道,贺知章的年纪应该很大了,诗人到底多少岁呢?(补充资料:贺知章30多岁离开家乡去做官,直到85岁才告老还乡)6.评比。谁猜得最准?(请得胜者吟诵课文)猜年龄,是理解诗句的一个突破点,也是一个转折点,将学生从静态的写字中激活,课堂好玩了,学生就投入了。不过,“猜年龄”也容易造成信马由缰,为猜而猜的现象,考虑到教学效率,板书时写出年龄的区间,注意收放度的把握。激活思维后,让学生独自品读诗句,

10、观察插图,就是理解诗句、展示推理的过程。当学生有了交流的欲望,再进行同桌或小组合作,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处于愤悱状态的合作,才是真正的合作。推敲诗句的字里行间,都能品味到这是一位长者写的诗。如果学生通过“少小”“儿童”误以为贺知章是个孩子,可以引发争论,体现言语的冲突和智慧,促进对诗句的理解和领会。这样的猜测和揭底,让课堂充满了趣味,充满了挑战,语文课堂仿佛成了一部“开心辞典”。7口语交际:“笑问客从何处来。”如果你现在就是这个孩子,遇到这么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你会怎么问啊?(生问)如果你是诗人,你会说什么?这里的口语交际,一是明确“笑问”,二是活化诗句,让诗句读起来更可亲、更可感、更有味。

11、四、了解诗人,拓展补充1.过渡:一别就是五十多年,离开家乡的时候是年青人,回来已经“鬓毛衰”。这五十多年里,也许无数次梦回家乡,无数次凝神远望。可是,诗人为什么一直不回家,是不是不想家?(想象说话)2指导背诵:年纪大了,终于回到了家乡,你猜,作者会是什么心情?(激动、难过、高兴,百感交集)你能带着自己领悟到的心情背一背吗?3.省略回乡偶书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认识“偶、鬓、衰、客、何”等5个生字,会写“客、何”两个字。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真实情感。4、在读诗、悟诗的过程中,体会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浓浓爱乡之情。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12、,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真实情感。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据题质疑1、复习导入。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2、介绍背景。(出示课件)3、揭示题目: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师板书课题)4、据题质疑: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1、范读,听清生字的读音,听清停顿。2、自由读:(1)读准生字的字音,有节奏地读通诗句。(2)借助字典理解新词语的意思,想想每句诗大概讲了什么意思,实在不明白的划上横线准备提问。3、交流自学情况:(1)检查生字与古诗朗读情况。a、检查生字(幻灯片生字

13、):读生字卡片,重点记“鬓”的字音、字形。老师指自己的鬓毛,让学生加深印象。b、指名读古诗,评议要求:字音有没有读准?;停顿是否合适?齐读。(2)说说你已经理解了古诗中那几个词语的意思。(3)说说哪个词你实在想不明白了?4、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说一句,幻灯出示一句诗意)(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1.根据老师讲的平仄法试着先让学

14、生弄懂,然后试着读好。2、老师教学生诵读。在书上做上停顿的符号。3.感情朗读,带着悲喜交加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4.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5.诵读古诗。(五)吟唱古诗1.跟着老师初步学习吟唱。2.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反复吟诵,体验成就感。(六)拓展活动1.挖掘课程,欣赏佳作同学们,30多岁的贺知章离开家乡,80多岁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感触很深。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刚才我们学习的是第一首,现在请同学习们欣赏第二首,一起与作者体会回到家乡的那种感受。(出示课件,师诵读: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2、让学生吟诵。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15、5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诗中的5个生字,会写“客、何、音”三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过程与方法目标:紧扣识字教学,巧妙抓住“客”作为切入点,结合“何来”一词扩展开来,让学生思如泉涌,想象万千,再通过品读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读诗、悟诗中懂得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调动体验,激趣引入。刚才有个小朋友一脸兴奋地告诉我,本周六是他的生日,他想邀请几个小朋友到他家和他一起过生日。看来,这个小朋友是想干什么呀?(生:请客。)他想邀请小朋友到他家去(生:做客。)小朋友就是他的客人。“请客”

16、、“做客”、“客人”都有一个“客”字。对,现在我们就一起把这个“客”请到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来。(师范写,提醒“横撇”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才好看,生书空。)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客”字,然后生根据同学的发言再写写、记记“客”。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谈话,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自读全诗,巡视指导: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中恰恰也有一个“客”字,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不认得的字借助下面的小精灵的帮助来读准。也可以留心一下“客”字在哪里。开始!2生划出生字,师小黑板出示(偶、鬓、衰、客、何、音)。“同学们看看这些字读准了没有?”3指名读字;师:

17、“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4同桌互相读全诗:听一听字音读准了没有?5指名读,生评议。及时表扬。设计意图:(学生自读的目的,让学生读有所获并且懂得读的方法。)三、找准切入,读诗悟诗。1紧扣“客”字”,启发思考:师:老师刚才说这首诗中也有一个“客”字,发现它了吗?生:“笑问客从何处来”。师:再读读这句诗,思考一下:对这个“客”字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生提问:客是谁?从什么地方来的客?为什么要来?师:我们一起写“何来”,在“客”后板书:何来?)师:孩子们都很会动脑,提出了几个很好的问题。现在请孩子们仔细读诗或观察插图,去寻找答案。(生自读诗歌,勾画。)2品读诗句,分享感受:预设一:从诗中“

18、笑问客从何处来”这句来看,他是客,那些不认识他的孩子把他当作“客”了。师:你在诗歌中找到了答案,真会动脑筋!那你来读一读后两句诗吧!预设二:在插图中也看得出来这个人是“客”,因为他骑着马,马驮了一大包行李,这也是那些小孩认为他是“客”的原因。预设三:不对不对!他不是客。我查过资料,这首诗是贺知章写自己的回乡经历,他三十六岁外出做官,到八十五岁才告老还乡,你们看第一句诗“少小离家老大回”就是这个意思。师:真棒!把你的理解送进去读一读这句诗。生读。预设四:我还从第二句诗“乡音无改鬓毛衰”也知道了他不是“客”,他就是这个地方的人,还说着这里的话,几十年了都没改变乡音。师:乡音的“乡”就是(生:故乡、

19、家乡的“乡”)你的家乡是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如果将来你离开了家乡,你会想念家乡吗?(会!)师: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回”,你们明白了吗?生:预设一:因为他思念家乡;预设二:想回来看一看家乡的人;预设三:他想吃一吃家乡口味的饭菜;师:真应了那句“亲不亲,故乡人;甜不甜,家乡水”呀!(随机板书:想家乡!)带着这种心情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生读,语速稍快。)师:为什么诗人想念家乡,却要等五十年才回来?生:师:是呀!科学技术给我们现代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可诗人的年代就不同了。诗人三十六岁离开家乡,到八十五岁才回来,整整五十年哪!多少个日日夜夜啊!诗人时时刻刻都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可因为公务繁

20、忙、交通不便就没能回到自己的家乡。而今,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想了多少年,梦了多少年,家乡的一切还如我想像中的一样吗?大家一起来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生读诗句,读得较好,“老大”一词拖得较长。)师小结:原来这个看似“客”的人其实(生:并不是客!)不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来”了!而是离乡多年的游子(生:“回”到这里了!)不是“来”而是(生:“回”呀!)师:不是“来”(生:而是“回”呀!)再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生有滋有味地读起来,“回”字咬得特别重。)回归全诗:五十年了,许多的事情都已经改变了,难怪家乡的小孩子会把我当做客人,笑着问我从哪里来?诗中哪两句说的是这个意思。生:儿

21、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师:好,我们一起读全诗。四、以情引读,读中悟情。师:有人说一首好诗就是一首动听的歌曲,那么这首诗究竟是欢快的歌曲,还是忧伤的歌曲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放进诗中,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预设一:我认为盼了几十年终于回家了,应该高兴才是。所以我要这样读,生以欢快的语调读诗。师引导同学们以欢快的语调一起读一遍诗。预设二:诗人终于回家乡了,家乡的儿童是那样热情好客,诗人一定感到非常亲切。我想这样读,生以愉悦舒畅的语调读。预设三:我想用忧伤的语调来读。诗人回家时已经八十五岁了,家乡的许多事都改变了,当年的朋友大都已经去世了,还被家乡的小孩子当做客人,所以我想诗人的心里一定会有

22、些伤感。生读诗。师:认为他说得有理的.跟他一起读全诗。师:大家读得真好!能读出自己的感悟就是读懂了诗,读出了诗的韵味。看着大家读得这样投入,我也想读一读,愿意给我这个机会吗?(生笑:愿意!)设计意图:(围绕“客”字做文章:是“客”吗?“客”从何而“来”?不是“客”!“客”为何“回”来?既触发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又落实了诗歌语言的训练点,从而让学生在反复涵咏品味诗歌语言中悟诗情、品诗意,并将这些感受内化成丰富的情感。)四、背诵诗歌,深情永驻。贺知章那份浓浓的热爱家乡的深情也深深地打动着我们,让我们把这首诗、这份情永远记在心中。生配乐吟诵。设计意图:(在深入领会古诗的意境之后,背诵则变得轻而易举。

23、)五、拓展阅读,加深感悟。就在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唐代贺知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分享了大家对这首诗的感悟。其实,热爱家乡这一千古不变的情怀,还体现在许多的古诗佳作中。我们熟悉的有李白的静夜思,张继的枫桥夜泊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相信读了这首诗,大家对回乡偶书一定会有新的感受。设计意图:(以“热爱家乡”为整合切入点进行拓展,使学生多维度地获取信息,并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回乡偶书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认识“偶、离、鬓、何、衰、客”六个字,会写“音、客、何”三个字。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3理解诗人

24、久别家乡后归来的悲欣交集之情。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情境导入播放少儿歌曲静夜思,你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李白)静夜思是李白客居他乡时写下的一首思乡之诗,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首和家乡有关的诗,他的作者不是李白,但和李白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饮酒作诗,你知道他是谁吗?(贺知章)多媒体介绍贺知章。贺知章三十多岁离乡做官,直到八十多岁才再次回到故乡,五十年过去了,当再一次回到故乡的时候,他的心中感慨万千,于是提笔写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诗,回乡偶书(齐读课题)。二、初读古诗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三、精读古诗这是一首古诗,学习古诗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老师这儿有一颗苹果树,树上有四个苹果,如果你能

25、把四个苹果都摘下来,那这首诗你就学会了。我们来看看四个苹果分别是什么?(我会认、我会解、我会读、我会想)有信心把它们摘下来吗?1我们首先来看看第一个苹果能不能摘下来,多媒体出示生字,带拼音齐读,去拼音指名读。2让我们来看看第二个苹果,我会解。解,是什么意思?(理解)很好,你已经知道了解释古诗的第一个方法,那就是“扩词”。怎样去理解这些跟我们隔了一千多年之远的古人说的话呢?别急!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的名字回乡偶书,我想请人再给这四个字扩扩词。(回到、家乡、偶然、书写)我们把扩的词联合起来看看,这句话能读的通吗?不能,那我们给它补一补,回到家乡偶然写下的一首诗,这样通不通?理解了吗?(齐读一遍)你看

26、,我们把书写换成了写下,又补上了“的一首诗”这几个字,回乡偶书的意思就出来了,这就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二和三种方法,学会了运用“扩、换、补”的方式,那么你学任何一首古诗就都不难理解了。是不是真的呢?我们进入诗文你就知道了!出示“少小离家老大回”,先给加点字扩词(离开、家乡、回来)。我们还有少小和老大的意思还不知道,老师说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小儿子离开家,大儿子回来住”对不对?哦,不对,那应该是什么意思呢?嗯,有些字的意思古代和现代可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换一换,我把少小换成“年轻的时候”,老大换成“年老的时候”,现在能不能解释的通?能了,再补上一个“才”字就更完整了,“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到年老了才

27、回来。”我们就用上了刚刚讲的三种方法,扩换补。再来看看下面的,这三种方式是不是真的那么神奇。课件出示“乡音无改鬓毛衰”,给加点的字扩词(家乡、口音、改变)。家乡的口音你知道是什么吗?(演示)“无”是什么意思?没有!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可是“鬓毛衰”,衰在这儿指的是“又白又稀疏”,那“鬓毛”指的是什么你知道吗?(耳边的头发)耳边的头发都已经又白又少了,这说明他年纪大不大呀?齐读释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但我的头发已经又白又少了。我都已经这么老了,离开家乡也有五十年了,可我仍然记得我的家乡话,这说明什么呀?(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怀着对家乡的如此情深,五十年后,作者回来了,然而回来后看到的是什么呢?

28、出示“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扩词“识”,把“儿童”换个更常用点的词(小孩子),“相见”谁和谁相见呀?贺知章和小孩子相见,不相识。这句说的是:村里的小孩子见了我都不认识我。(“我”指的诗作者贺知章)五十年没回来啦,村里的小孩子没见过我,都不认识我,还怎么样呀?“笑问客从何处来。”给“笑”“客”扩扩词,(笑嘻嘻)(客人),把何处换一个现代的话你会吗?(何处:哪里)很好,那这句话就不难理解了,扩一扩,换一换再补一补,“还笑嘻嘻地问我这个客人是从哪儿来的”。好了,这首诗我们已经解完了,现在你知道它全部的意思了吗?我想请一位同学完整的说一说。3第二个苹果我们也顺利摘下了。我们来看看第三个苹果

29、,“我会读”,你们会读吗?那你们读来听听看!我看你们有点在吹牛,读诗要读出节奏,读出感情,我问你们你觉得贺知章写这首诗的心情是高兴的还是难过的?我说既高兴又难过,而且高兴少难过多,不信我给你们找出证据来,“少小离家老大回”高兴,“乡音无改鬓毛衰”难过,你还能从哪儿看出来难过吗?(“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自己回到家乡,却被当做是外乡的客人,别人都不认识他了,他难不难过?所以说他的心情是即高兴又难过,而且高兴少难过多,我们读的时候,高兴的地方我们要读出高兴,难过的地方我们也要读出难过的感觉。除了这个,我们再学一招,划节奏,看,老师划斜杠的地方代表着停顿,一条斜杠就停顿短一些,两条横岗就

30、停顿长一些,看明白了吗?我想请一位同学按照老师刚刚说的感情和节奏读一读,谁试试?读的好不好?大家一起来试试吧!4我觉得你们能成功拿下第三个苹果,祝贺你们,还有最后一个苹果,“我会想”,有没有信心?好,我们看到书上这幅图,图上有些什么?(小孩子、贺知章、马)图上为什么会有马呢?(拓展知识,交通工具)你们试着扮演一下图中的小孩子,我来扮演一下贺知章,想想看你会问贺知章什么问题呢?非常棒,我们在学诗的时候要学会动脑筋思考,多问一些问题。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学习解释诗歌有三种方法,哪三种?(扩、补、换)还有朗读古诗一定要读出感情和节奏,我们再试着一起读一读这首回乡偶书吧!(齐读)

31、贺知章不止写了这一首回乡偶书,还有另一首一样名字的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多媒体出示回乡偶书其二,齐读。回乡偶书教学设计7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1、介绍背景。(出示课件插图)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老爷爷,他的名字叫贺知章,这位老爷爷啊活了85岁,相传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去求学,离开家乡后,和父

32、亲两人生活十分艰苦,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贺知章克服困难坚持读书,因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他和爱喝酒的李白是好朋友,两人常常在一起喝酒、作诗,相处得十分融洽。八十三岁那年,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子,回到了家乡。瞧。这就是他回到村口遇到孩子们时的情景。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些什么?2、揭示题目:此时贺知章十分激动,于是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回乡偶书。读题回乡偶书。3、据题质疑:读了题目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重点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1、师:自由读诗,读准生字新词,并边读边观察,想想你从诗

33、中读懂了什么?2、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3、检查反馈:(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再齐读生字新词。指名读诗;分组读诗;齐读古诗。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1、师:小朋友,刚才在老师的介绍中已经了解到贺知章在10岁那年就离开了家乡,直到82岁才回到家乡,古诗中哪个诗句向我们介绍了这个内容?2、引出并学习诗句一:(课件)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意思吗?师:贺知章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乡。这就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意思。那么,第一个诗句的后半句“乡音无改鬓毛衰”你又是怎么理解的.?或者你有什么疑问吗?引导理

34、解:乡音:小朋友,咱们班有乍浦人、四川人,安徽人,你知道不同地方的人讲的话一样吗?老师给大家一句话,请你们用自己家乡的话来说说。秋天到了,天气变冷了,我们要多穿点衣服。指名用家乡话说,理解“乡音“一词。鬓毛:头发衰:白了师:小朋友们,贺知章在回到家乡时头发都白了,可见模样发生了改变,可是什么没有改变呢?(乡音)指名说说诗句一的意思:贺知章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乡。这时,他的家乡话没有改变,但是头发白了,模样变老了。知道感情朗读诗句一。3、引出并学习诗句二:(课件图片)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是贺知章牵着马儿回到家乡来到村口时的情景。请你读读诗句二(出示句子二)并联系图片,猜猜

35、他们在干什么?交流并小结:孩子们看见贺知章却都不认识,于是笑着问贺知章:“老爷爷,您是从哪儿来的?”指导感情朗读。4、感情朗读整首古诗。5、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古诗的意思。四、故事续编。1、小朋友们,82岁的贺知章老爷爷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离开了那么多年,此时此刻,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激动)孩子们遇到这位老爷爷,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高兴)2、看图进行想象,孩子们和诗人贺知章还会说些什么,作些什么?贺知章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乡。这时,他的家乡话没有改变,但是头发白了,模样变老了。孩子们看见贺知章却都不认识,于是笑着问贺知章:“老爷爷,您是从哪儿来的?”贺知章也笑着

36、激动的说:“我呀也是这个村的人,很小的时候离开了家乡,现在回来了,你们欢迎我回来吗?”孩子们听了,高兴的说:“欢迎您回来,老爷爷去我家做客吧!”贺知章老爷爷看着孩子们那么热情,就更加激动了,激动得流着眼泪说:“谢谢你们,家乡真好啊!”(等等)3、师:小朋友们,这么动人的你会忘记吗?你愿意把它讲给家长听吗?(要求学生把古诗背给家长听,并用自己的话把古诗变成故事讲给家长听。)五、小结。小朋友们,你听说过“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这句诗句吗?我们的贺知章老爷爷在回到家乡时就有着这样深切的感受,离开家乡多年,又重新回到家乡,这种心情是激动的,又是喜悦的。让我们带着贺知章老爷爷的那种心情把古诗背一遍吧。

37、教学反思:古诗回乡偶书是唐诗中的极品,这首诗中的“乡音无改鬓毛衰”在教学中孩子们显得有点难以捉摸,却对“笑问客从何处来”产生出会心的微笑。在这首古诗教学中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手段,使孩子们感受到“易”“趣”“活”,比如,我以著名诗人李白的静夜诗引出贺知章,并且让孩子们知道李白与贺知章是好朋友,他们都是很有名的诗人,以及简单介绍贺知章的一些情况,让孩子们知道贺知章的一些生活经历,从而对贺知章产生一种敬仰和敬佩之情,有了这种情感来学习对于理解诗句很有帮助。其次,在课堂上我不再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把学生引入古诗描绘的情景中,以其中的儿童身份把学生融入之中,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

38、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除此,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使得那种回乡之情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因为学生爱表演,这是他们的天性。在深入理解古诗的语言之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续编故事孩子们编得很好,表演的也很好。但遗憾的是,对于贺知章的那种回乡之情领悟得还不是很深刻。回乡偶书教学设计8设计理念诗歌是最精炼的语言艺术。如何让孩子们有滋有味地品读诗、悟诗、赏诗?让“诗”浸润孩子们的心灵,丰厚他的情感世界,积淀他们的文化底蕴?这是我设计回乡偶书这一古诗教学的出发点。教学目标1、认识“偶、鬓、衰、客、何”等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39、,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真实情感。3、在读诗、悟诗的过程中,体会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浓浓爱乡之情。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难点:理解诗意,领会作者的感情,培养想像力。教学方法采用讲读法,即讲解的阅读,由学生自己多读、熟读和背诵,让他们在读中自己感悟,思考、分析、概括、巩固、运用所学内容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谈话导入。让学生说说想家的体会,老师引入诗题:你们离开家几天就开始想家,那么,一个人离开家几十年后又回到故乡,该是怎样一种心情

40、啊!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样一首诗。2、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3、解释课题,理解重点字。偶:偶然书:写4、介绍诗人(播放课件)。贺知章不但是个大诗人,而且还是个大学问家。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回乡偶书就是写他辞官告老回乡,回到阔别几十年的家乡时的感情。二、自主读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通诗文,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2、认读生字,纠正字音。(重点纠正“鬓、衰”的读音)3、指名朗读,老师指导朗读。4、你体会到诗人这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三、交流学习,感悟诗情。1、学习第一、二行诗。指读诗句。找出句子中意思相对应的词语。少小老大离回“老大”具体在哪里表现出来?(鬓毛衰)让学生指指“鬓毛”在哪里

41、,说说“衰”指什么。除了“鬓毛衰”之外,诗人的模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么多年不变的是什么?引发学生想象:诗人“少小”时的样子(活泼可爱,充满青春活力),再看插图(播放课件),用几个词语来形容诗人“老大”时的模样。(老态龙钟、步履缓慢、两鬓斑白)引发学生思考:诗人不变的是什么?乡音思乡之情解释“乡音”:家乡的话。让学生说说家乡的话。(借不变的乡音和衰老的容貌进行明显对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情感。)介绍贺知章回乡的背景。(播放课件)贺知章在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辞去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86岁,这时,距他年轻时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让学生想象一下家乡

42、会有怎样的变化,诗人会发出怎样的感慨。(物是人非,同龄的人几乎都不在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于是,写下此诗。)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诗人年轻时候离开家乡,86岁才回来,离家时风华正茂,回来时却老态龙钟。他的心情如何呢?带着这种感慨的心情朗读诗句。2、学习第三、四行诗。过渡:诗人没有忘却故乡,而故乡还认得这回归的游子吗?齐读三、四行诗。想象这群嬉闹的儿童看见诗人会问些什么话,带上表情问一问。“笑”能改成“请”吗?为什么?儿童的“笑问”使诗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抓住“笑问”这一关键词,通过想象、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与诗人,文本对话,体会诗人的情感。)指导朗读。读出儿童的天真、热情。想

43、象一下诗人与嬉戏的孩童碰见时的场面,并演一演。(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诗的内容,深入理解诗的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四、配乐吟诵,升华诗情。(播放课件)1、播放优美的古筝曲,老师充满深情地吟诵。2、指句学生吟诵,老师指导吟诵的节奏。3、师生共同满怀感情地吟诵。五、阅读续篇,深化感情。(播放课件)出示: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1、老师感情朗读,感动学生。2、学生自由练读,集体朗读。3、在这首诗里,你又体会到诗人的何种心情呢?板书设

44、计:教学反思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品质之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古诗精炼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从学生想象“贺知章”与儿童的对话,可以看出,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加入了自己合理的想象,创造性地把古诗的意境形象地表达出来了。以读代讲低年级的古诗教学是很难把握的,弄不好就会“高段化”,也会陷入讲解、分析的泥潭。回乡偶书这首诗写回乡的感慨。写一个离开家乡半个多世纪的老人的回乡感概,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要完全地理解这份情感确有难度。所以,在教学中要“以读代讲”。这是许多专家的主张,也是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当然,朗读不是傻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兴趣盎然、有效的解读,那才是有意义的朗读。回乡偶书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客,何,赠,汪,舟,欲,踏,潭”8个生字,会写”舟,乘,音,客,何,汪”6个生字。2、情感目标:理解领悟诗意,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3、能力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悲喜之情。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