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296125 上传时间:2024-09-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 名词解释 第一章 绪论 u 农业技术经济学:是研究农业技术应用的经济效果评价及其实现的经济条件,并进行综合分析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计量经济学科。 第二章 经济效果论 u 经济效果:在物质资料生产中,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与取得的有用效果之间的比例关系。 u 生产资源:按服务能力,生产资源可分为贮藏的生产资源(种子)和流动性生产资源(土地,劳动) u 有用效果:人们在生产中所发明的所有使用价值量或价值量,如产量、产值、净收入、利润等等。 u 劳动消耗:产品生产过程总实际消耗的劳动量,涉及活劳动消耗和物化劳动消耗,如成本指标,它涉及物质费用、人工消耗、固定资产折旧、管理费等等。 u 劳动占用:生产过程中实际占用的物化劳动量,涉及生产用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占用和为了保证生产正常运营所需要的原材料设备,如种子,化肥等流动资产占用。 第四章 边际分析理论 u 边际分析:是以增量的概念来研究农业生产中的投入产出问题,用增量的比率研究农业生产中的投入产出变化规律就是边际分析。 u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不变、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长,起初,增长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是增长的,但过了一定点之后,增长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就会越来越小,甚至为负数。这一经济现象被称作边际报酬递减法则。 u 平均产量:是指在各种不同的投入水平下,平均每一单位变动要素所取得的产品数量。 u 边际产量:是指在连续向某项生产追加要素的过程中,每增长一单位变动要素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化量,或者说最后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取得的产品数量。 u 生产弹性系数:是指产品数量变动率(Δy/y)与资源数量变动率(Δx/x)之间的比率,用EPC或者EP表达。用公式表达为: EP=产品数量变动率/资源数量变动率=边际产量/平均产量 u 边际平衡原理:在一项生产中,能取的最大经济效益的最适投入水平,不是得到最大总产品的水平,也不是能得到最大边际产量的水平,而是通过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对比,能得到补偿水平,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稍大于边际成本)的水平。 u 生产也许性曲线:又称作等要素线、生产机会曲线、等资源曲线和转化曲线。是将不同的产量配合绘制成一条曲线,确切的说,是既定要素用于两种产品生产的所有也许组合。 u 生产资源边际替代率:当产品的数量不变时,资源间施用量的增减比率。 u 产品边际替代率:在同一条生产也许性曲线上,若增长某一产品的产量,就必须减少另一产品的产量,通常把增长一单位的某产品所需要减少的另一产品的数量称为产品的边际替代率。 u 目的函数:是由若干变量组成的可以求得极值的线性函数,它是一次多元函数。 u 等产量曲线概念:是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 u 资源边际替代率:表达同样的产品可以用两种不同的资源配合比例来生产,当产品数量不变时,资源间施用量的增减比率称为资源边际替代率。 u 生产也许性:以一定量要素用于两种产品生产时,由于对要素进行各种不同的分派,使得两产品的产量有多种也许的配合,即为生产也许性。将不同产量的配合绘制成一条曲线,即为生产也许性曲线。 二、 简述题 1、 线性规划模型的构成? 解1:线性规划问题通常由三部分构成:①求解的目的:经常是最大收益或者最小成本,这两类问题可用数学形式表达为目的函数。目的函数是由若干变量组成的可以求得极值的线性函数。②为达成一定生产目的的所存在的各种约束条件。约束条件涉及土地、劳动、资金等客观约束条件和有决策人员规定主观提出的一些主观约束条件。③为达成一定生产目的的可供采用的种种途径或活动方式。 解2:模型的建立:根据生产活动的具体内容以及投入产出系数建立目的函数以及约束方程,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经济行为。 模型的求解: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取得在限定条件下目的函数及各项生产活动的最优值。 结果分析:对于计算得出的模型最优值,还需进行优化后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此外,为了进一步掌握投入产出系数和投入要素拥有量的变动对最优结构的影响,还需要对原模型的求解结果进行灵敏度分析,以减少实际执行情况的风险,保证生产活动取得最大收益。 2、 生产函数三个阶段的划分和合理阶段的判别? 根据产出弹性的大小,将生产函数分为三个阶段:①生产弹性大于1的要素投入区域为生产函数的第一阶段,即从原点起到平均产量最高点止;②生产弹性大于0且小于1的要素投入区域为生产第二阶段,即从平均产量最高点起到总产量最大止;③生产弹性小于0的要素投入区域为生产函数的第三阶段,即总产量下降区域。 合理阶段的判别:产出弹性Eo>1,意味产出增长的比例大于要素投入量增长的比例大于要素投入量增长的比例,说明要素投入有利可图,要素转化率高,应尽也许增长要素投入,以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益。但生产要素投入量停留在此阶段,便会使固定要素的生产潜力得不到充足发挥导致相对浪费,因此这是不合理阶段;产出弹性Eo<0,这一阶段随着要素投入量的增长,总产量不断下降,说明变动要素的投入量超过了固定要素所需要的比例量,因此这也是不合理阶段;产出弹性0<Eo<1,随着变动要素投入量的增长,总产量不断上升,说明变动要素的增长对生产起着积极作用。这阶段总产量上升幅度在不断下降,直至上升幅度为零,达成最大产量。这一阶段对于变动要素而言是合理阶段。 3、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体系重要由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衡量指标、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分析指标和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目的指标这三部分构成。其中,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衡量指标是主体指标,涉及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利润等;农业技术经济分析指标是辅助指标,涉及经济分析指标、技术效果分析指标(生产产值、劳动消耗)和生态效果分析指标;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目的指标有产量、产值、利润构成情况、农产品商品率等。 4、 经济效果指标和经济分析指标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者都是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体系的组成部分,经济效果指标是主体指标,经济分析指标是辅助指标。 区别:经济效果指标同时反映经济效果两方面(投入与产出)的内容,而经济分析指标只反映一方面的内容。 5、 讲求经济效果的客观必然性 ①讲求经济效果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②讲求经济效果是价值规律的规定;③讲求经济效果是公司节约原则的规定;④讲求经济效果是公司利润原则的规定。 6、 投入与产出生产函数变动趋势 投入与产出生产函数的四个变动趋势: ① 固定生产力(固定报酬):增长每一单位产品所需成本完全相同,故总成本成一直线。 ② 递增生产力:在资源与产品生产函数中,单位资源所能生产的产品随资源施用量增长而递增,而产品的单位成本则随产品数量的增长而递减,因此,总成本曲线呈递减趋势。 ③ 递减生产力:当资源生产力递减,单位资源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随着资源施用量增长而以递减的比率上升,但随产品数量的增长,每单位产品所需成本不断递增,总成本曲线向下凸出而上升。 ④ 负数生产力 7、 生产函数的类型 第一种类型:反映资源投入量与产品产出量的数量变化关系,直接称为投入与产出关系或资源与产品的关系,或者称为“X-Y”型生产函数。 第二种类型:反映生产一定量产品时,资源间配合的数量关系,称为资源与资源关系,也称这种生产函数为“X-X”型生产函数。 第三种类型:反映运用一定量的生产资源时,各种产品间的数量配合关系,称为产品与产品关系,也称为“Y-Y”型生产函数。 第四种类型:反映产品与成本的关系,产品为自变量,成本为因变量,严格讲这称为成本函数。 8、 等成本线的性质 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具有以下三个性质:①若生产成本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等成本线,离原点越远,代表的成本水平越高。②同一条等成本线上的不同点表达两种要素的不同数量组合,但每一种组合所花费掉的成本额是相同的。③等成本线斜率等于生产要素价格之比,其值为负值,即K=-P1/P2。 9、 等收益线的性质 等收益线是指在产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可以带来同等收益的两种产品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点的轨迹。它表达线上任何一点所代表的两种产品的不同组合带来的收益都是相等的。等收益曲线具有以下特点:①等收益线由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②等收益线的位置越高,收益水平也越高;③等收益线是互相平行的。等收益线的构成方式与等成本线同样;④等收益线的斜率是两种产品价格的比率(PX /PY)。在一组等收益线中,每条线表达的收益大小,与该线离原点的距离成正比。 10、 等产量曲线的性质 等产量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具有以下特点:①等产量线向右下方倾斜;②等产量线离原点越远,表达产量越高;③任意两条等产量线是不会相交的;④等产量线凸向原点。 11、 生产也许性曲线的性质 生产也许性曲线也称为生产也许性边界,用来表达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性。生产也许性曲线具有以下特性:①生产也许性曲线凸向原点且斜率为负 ②在生产也许性曲线以内的任何一点,说明生产尚有潜力,即生产资源未得到充足运用,存在闲置;在生产也许性外的点表达现有的生产资源和农业技术条件还打不到,;再生产也许性线上的点,说明资源得到有效率的配置;③假如投入的生产要素x总量增大,生产也许性曲线离原点越远;④假如要素可用量减少,生产也许性曲线会远离原点; 12、 经济效果与技术效果的关系 技术效果是经济效果的基础或者组成因素;经济效果是技术效果的归宿或者综合概括。 13、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影响因素 ① 生产条件与资源的运用 ② 农业公司的经营管理 ③ 农业公司的经营方针 ④ 国家的技术和经济政策 三、 计算题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