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甘罗》教案设计三篇.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293363 上传时间:2024-09-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4.95KB 下载积分: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甘罗》教案设计三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甘罗》教案设计三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甘罗》教案设计三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体会甘罗的聪明机智,感受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2、理解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积累“不慌不忙”“胡言乱语”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能通过表演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体会甘罗的聪明机智。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动做,语言感悟甘罗的聪明机智。   教学准备事先收集相关甘罗的资料   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甘罗这个人吗?甘罗是中国历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年仅十二岁时就已经是秦国的宰相,并且凭着自己的智慧周旋于王侯之间,很受秦王的赏识和重用。是一个才能出众的小神童。同学们,想了解甘罗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甘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中出现了几个人物?(甘罗的爷爷甘茂、甘罗、秦王)   2、 围绕着这三个人发生了什么事。   (甘茂是秦国的宰相,有一次秦王要吃公鸡下的蛋难为大臣们,甘茂的孙子甘罗听说后想出了个办法,解救了大家。)   3、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4)事情的起因   (5-9)事情的经过   4、 默读课文,快速圈出本课要学的生字,小组内汇报学习情况,对于不理解的字词能够提出来,全班共同解决。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深入理解内容,感受甘罗的聪明、机智、勇敢。   1、学习第一部分   (1)请学生合作读1-4自然段   (2)通过这个部分内容,你了解到秦王是个怎样的君主?甘罗的爷爷甘茂又是一个怎样的臣子?   (3)甘罗得知秦王难为百官的事后,他又是怎么说的?可见甘罗是个怎样的人?   (4)再读第一部分。甘罗真的有办法协助爷爷和大臣们吗?接着学习第二部分。   2、学习第二部分   (1)请学生读5-9自然段。用“——”画出甘罗的动作、语言的句子。   (2)练习读5自然段。   (3)第二天甘罗替爷爷上朝了。他是怎么做的?这里你想对甘罗说点什么?   (4)当秦王看到甘罗后,这个国之君的反应怎样?   请同学们读第6自然段。   (5)秦王听了甘罗的话后有什么反应?   (6)甘罗看到秦王哈哈大笑时他心里在想些什么?甘罗又是怎样回答秦王的?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容。(那公鸡怎么能下蛋呢?)这是个什么句子?说明了什么?   3、给课文编结尾。   二、甘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幽默的语言解决了大臣们的难题,你还想了解甘罗的其他故事吗?感兴趣的同学能够查找并整理。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查找甘罗的其他故事。   四、板书设计: 甘 罗   聪明 机智 幽默 篇二   教学目标   ★理解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的特点。   ★感受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水平。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特点。   ★理解甘罗的巧妙之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陶行知的《小孩儿不小歌》吗?我们一起背诵一遍。   2.背得真好,虽然我们的年龄尚小,但是我们的聪明才智不容每一个成年人忽视。就拿我国古代来说吧,就曾涌现出很多聪明的孩子。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吗?   3.教师补充;四岁让梨的孔融,五岁属文的方仲永,六岁咏《鹅》的骆宾王,七岁称象的曹冲,八岁砸缸的司马光。--------   4.今天我们要理解一位聪明的小男孩甘罗。(板书课题:甘罗)   二.检查预习情况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就想考考你们。   1.请几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黑板出示习题:读准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宰相 唉声叹气 教唆 代替 宫殿 施礼 捣乱   3.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主要人物?围绕上面几个人物发生了什么事?   (2)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事情的起因,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事情的经过?   学生汇报交流。   4.预习中,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教师板书问题)   三.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其中的成语来。   (2)学生找出“唉声叹气”并用自己的话说明意思,再用这个词造个句子。   (3)指导学生用关切的语气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爷爷,到底为什么事发愁呢?   (4)从文中哪个自然段能够知道,画一画。请学生汇报。   (5)你能体会爷爷此时的心情吗?教师适当指导,让学生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评价。   教师板书:公鸡下蛋   (6)得知爷爷唉声叹气的原因,甘罗什么表现,他说了什么?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出什么呢?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部分   过渡:甘罗真的有办法协助爷爷和大臣们吗?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呢?   (1)请同学读第五自然段,找出一个成语“不慌不忙”体会出什么?(胸有成竹)   甘罗对于什么胸有成竹呢?请一名同学读第六自然段。   (2)看到甘罗,秦王为什么不高兴?学生汇报交流。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不高兴的秦王会做出什么事情来呢?学生汇报交流。   秦王并没有杀甘罗,这在甘罗的预料之中。   联系实际:如果班级里有同学缺席,老师发现会问什么呢?学生回答。   爷爷没来上朝,秦王也问了相同的问题,这也在甘罗的预料之中。   甘罗是如何回答秦王的话的?齐读课文。   (3)甘罗说爷爷没来上朝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男人生孩子   听到这个原因,你感觉怎样?学生汇报,   秦王听了以后是什么反应,学生汇报。   和同学们的反应一样,秦王笑话甘罗,认为男人生孩子是胡言乱语,这是很自然的事情,这更在甘罗的预料之中。   (4)秦王难为群臣用的是“公鸡下蛋”这种手段,甘罗用的是同样的手段“男人生孩子”对付秦王,这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事情的发展,都在按照甘罗的计划实行着,所以甘罗胸有成竹。甘罗最后是怎样说的?   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5)提问:这是个什么句子?能否换一个肯定的说法?学生汇报。   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呢?学生讨论汇报。   过渡:故事发展到这,结果会是什么呢?相信每个人都翘首期盼,那就让我们给这个故事续编个结尾吧!   请四名同学为一个小组讨论,然后选出一个代表汇报。   (6)代表讲故事。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生活中难免有很多困难,但只要我们像甘罗一样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就一定能够战胜它。   板书设计:   幽默   甘罗   聪明   勇敢   公鸡下蛋  男人生孩子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篇三   【学习目标】   [知识与水平目标]   学习积累文言知识点,掌握重点实词“相、 使、强、难、事”和“于、其、以”等虚词和特殊文言句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熟读并翻译文本,概括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悟人生智慧   学会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采取巧妙的方式以获得成功的人生智慧   【学习难点】   目标1和目标2 【学习重点】   目标3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 朗读分析法   【预习方法指导】   一、阅读理解文本之外的故事,把握文学常识   ①《樗(chū)里子甘茂列传》   战国时期秦国武王时樗里子任右丞相,甘茂任左丞相。本传即是樗里子和甘茂的合传,并附甘茂之孙甘罗传。   樗里子和甘茂在对韩、赵、魏、楚等东方各国用兵方面颇有功绩,二人并显于秦而境遇大不相同。樗里子是惠王兄弟“以骨肉重”,故秦王信而不疑。他在惠王时受封,历任武王、昭王两代秦相,秦人称他为“智囊”。甘茂则是由楚入秦的“羁旅之臣”,即使他是个“非常之士”,任为左丞相后,却得不到秦王的真正信任,因而他事事小心、提防,最后仍遭谗逃往齐国,最终死于魏。 ②少年宰相   甘罗幼时聪慧过人,12岁那年,祖父甘茂因力阻秦王兴土木而招致秦王极为不满,秦王就令其上贡“公鸡蛋”来刁难他。翌日一早,甘罗则随满朝文武官员进了金殿。秦王一见就问:“小孩子来做什么,你爷爷呢?”甘罗镇定地说:“爷爷在家生孩子。”秦王拍案斥道:“一派胡言,男人怎么能生孩子?”甘罗也不甘示弱地回答:“既然男人不能生孩子,那公鸡怎么能下蛋呢?”秦王一听恍然大悟,称赞道:“小小顽童却有宰相之才!”   《樗里子甘茂列传》之所以久传不衰,主要是它生动地记写了一位少年政治家甘罗的事迹。甘罗年仅十二,却能洞察时局,利用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解决了丞相吕不韦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使秦国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了赵国五个城池。甘罗少年有为,十二岁成为秦国上卿。   二、阅读文本疏通生字词并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   三、文本内重点基础知识预习掌握   【温馨提示】请写出答案并把以下知识点圈点勾画到课本上,并把难点标记   在学案上。   1. 通假字   ①女焉能行之 通“ ” 翻译:   ②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通“ ” 翻译:   2. 古今异义词   ①令秦有十一 古义: ;今义:十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②以为上卿 古义: ;今义:认为   3. 一词多义   ①相   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名词)   秦使张唐往相燕 (动词)   燕、秦不相欺者 (副词)   ②与   欲与燕共伐赵 (介词)   得唐者与百里之地 (动词)   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语气词)   与强赵攻弱燕 (动词)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动词)   失其所与,不知 (动词)   ③之   今之燕必经赵 (动词)   卿之功孰与武安君 (结构助词)   臣请行之 (代词)   ④请   臣请行之 (表敬副词)   我身自请之而不肯 (动词)   ⑤为   臣尝为秦昭王伐赵 (介词)   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 (动词)   ⑥其   君其试臣 (副词 )   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代词)   ⑦于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 (介词)   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介词)   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 (介词)   ⑧以   以广河间之地 (目的连词)   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介词)   ⑨强   未有以强也 (动词)   武安君南挫强楚 (形容词)   ⑩而   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承接关系连词   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 转折关系连词   4. 常见实词   ①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动词) .   ②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 (动词) .   ③欲与燕共伐赵。 (动词) .   ④何遽叱乎 (形容词) .   ⑤孰与文信侯专(形容词) ⑥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动词) .   ⑦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 (名词) .   ⑧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 (动词) .   ⑨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 (动词) .   5.词类活用   ①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名词活用作动词) .   ②臣请行之 (使动用法) .   ③武安君南挫强楚 (名词做状语) .   ④赵襄王郊迎甘罗 (名词做状语) .   ⑤欲攻赵而广河间 (使动用法) .   ⑥请归燕太子 (使动用法) .   6.特殊句式   ①甘罗者,甘茂孙也   ②得唐者与百里之地   ③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④应侯之用于秦也   ⑤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预习结果】   一些难点实词和句式做的不好,把其归纳到课中改进中去集中突破。   课中改进环节   目标:夯实文言基础知识完成目标一的学习并突破预习中出现的难点   【新课导入】   学习了第一单元,我们理解了廉君、蔺君、晁错等爱国志士,是他们让我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以国家利益为先;学习了第二单元,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忠义之士。侠肝义胆的程婴、公孙杵臼,美貌如花的如姬,白发苍苍的侯生,力大无比的朱亥等英雄人物,他们告诉我们什么是义薄云天,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文本的第三单元把握现实的智慧,去理解历有名的智慧之士。首先去理解一位12岁的丞相小甘罗。   【一读】----------夯实基础字词   阅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温馨提示: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三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点评   齐读幻灯片上基础字词:   秦使张唐往相( )燕(   ) . 昭( )王   . 未有以强( )也   女( )焉能行之   大项橐( )   何★遽( )叱乎   破城堕( )邑   武安君难( )之   五乘( ) 赍( )臣五城   【二改】----------针对预习结果   1,乃封甘罗★以为上卿   2,臣★请行之   3,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   4,★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5,张唐称★疾不肯行   6, ★应侯(范睢)之用于秦也(句式)   【三译】---------训练文言翻译水平   ①四名同学逐段翻译课文(温馨提示:准确翻译出自主预习中勾画出的疑难知识点)   ②其他同学纠错   ③教师点拨翻译难点   【四读】------齐读课文,教师针对再次出现的问题即时点拨   【五测】---------高考文言难点测试达标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 赏赐   B. 孰与文信侯专 权重,专擅   C. 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离开   D. 武安君南挫强楚 挫败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燕、秦不相欺者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B. 请因孺子行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C. 以广河间之地   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D. 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   权,然后知轻重   3.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封甘罗以为上卿”原因的一组是( )①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②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③令装治行 ④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⑤秦归燕太子 ⑥(赵)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③④⑥   4.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秦始皇派蔡泽到燕国,三年后燕国国君派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秦国准备派张唐去协助燕国,来扩张河间一带的领地。张唐因为惧怕经过赵国,不肯前往。   B. 吕不韦因张唐之事不太愉快,当甘罗请求去做说服工作时,吕不韦表现出了不信任。甘罗反驳说服了丞相吕不韦,表现出一位少年政治家年少气盛,敢想敢   说敢做的鲜明性格。   C. 甘罗面对张唐,先实行了两组对比,向张唐陈以利害,让张唐意识到不出使就有可能死无葬身之地的危险。于是张唐答应了此事,收拾行装准备出行。   D. 张唐行期已经确定,甘罗又请求出使赵国,他先向赵襄王讲明秦燕联合的目的在于得到赵国的河间地。赵王考虑到献出五城能打破秦燕联盟,就听从了甘罗的计策。   5.翻译句子达标(10分)   ①卿之功孰与武安君?(2分)   ②臣不知卿所死处矣。(2分)   ③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3分)   ④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3分)   小组讨论环节   目标:概括故事情节   (温馨提示:可根据情节发展六要素,用几个四字短语概括,各小组讨论后,把答案写到黑板上,根据答案评出小组前三名)   小组讨论问题:   1、故事中秦国遇到了什么样的连文信侯吕不韦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开端)   2、画出文中甘罗的三次对话,分析甘罗是怎样把握现实矛盾并妥善解决问题的?(发展)   ① 与文信侯的对话:   弦外之音:   结局:   ② 与张唐的对话:   弦外之音:   结局:   ③ 与赵王的对话:   弦外之音:   结局:   3、故事的大结局如何?(结局)   师生合作探究归纳:   1.归纳故事情节,教师做相关补充如下:   开端:秦欲扩地 联燕攻赵   发展:遣唐相燕 称疾拒行 文信不快   **:毛遂自荐 陈以利害 分析形势   结局:秦得城池 破燕赵盟 拜为上卿 复得田宅   2.弦外之音:   ①他行,我也一定行?   ②你不去,一定不行?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