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历史必修1-2-3总复习-知识点-提纲.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292729 上传时间:2024-09-04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50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1-2-3总复习-知识点-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高中历史必修1-2-3总复习-知识点-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高中历史必修1-2-3总复习-知识点-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高中历史必修1-2-3总复习-知识点-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高中历史必修1-2-3总复习-知识点-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2夏商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设侯、伯。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内容: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3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扩大了统

2、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4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战国末年,分封制瓦解。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定义: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总结:中国早期(夏、商、周三代)

3、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二、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 1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2从中央机构的三公九卿(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到地方郡县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3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从而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对秦朝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

4、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对后世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列侯归郡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3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的权力越来越大,发展成为藩镇割据局面。 4宋太祖削弱地方节度使的权力,收兵权、财政权,又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加强了中央集权。5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边远民族地区由宣慰司管理,西藏

5、由宣政院管理。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武帝时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削弱相权。2隋唐三省六部制: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3宋:中书门下,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4元:设中书省,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察举制,举孝廉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3、隋朝:隋文帝时分科选拔,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第4课 明

6、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宰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朱元璋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中央:(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以后不许再立丞相,加强了君主专制)二、内阁的创立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朱棣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三、军机处的设立清朝君主制度达到顶峰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军机处(1)清初(皇太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国机要) 皇权(受限制) 设内阁,置六部(奏章票拟)(2)康熙:设南书房(参与机务,起草谕旨) 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南书房) 皇帝(集权)(3)雍正:军机处的设置(上传下达) 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希腊文明

7、的摇篮1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临爱琴海。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希腊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海岛星罗棋布。使得希腊的航海和海外贸易的条件得天独厚。2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约两百多个奴隶制小国,史称“城邦”。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是城邦的基本特征。3、公民的定义:根据传统,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1.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在雅典推行改革,主要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2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实行改革,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还设立了五百人会

8、议,成立十将军委员会,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3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是公元前5世纪的伯利克里改革时期,其内容有:扩大公民参政范围改革公民大会改革五百人会议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扩大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为参政公民发放津贴发放“观剧津贴”,鼓励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作用:这次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三、希腊城邦制度的衰落希腊城邦制度衰落的原因有: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根源)内部混乱,城邦间长期混战BC338年马其顿王国征服希腊。四、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希腊民主政治的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罗马法的内容:从形式上可以

9、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从整体结构上看,包括公民法、万民法等。核心内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实质(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利益作用:(对罗马)维系和稳定了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对欧美)是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对东方)对日本和中国也有很大影响。局限: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男女权利不平等。第三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的历史条件:113世纪,议会制度基本形成,当时它还是封建性的。议会由国王和上下院组成。21688年,英国议会中的 “托利党”人和“辉格党”人联合起来,他们邀请荷兰执政

10、者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这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被英国史学家称为“光荣革命”,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1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内容)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作用)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2. 代议制:议会由选举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所谓的代议制。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3.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适应工业革命需要,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责任内阁制是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18世纪前期

11、,内阁制开始形成。沃尔波尔是英国第一位首相。内阁的权力:主要表现为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内阁对议会或首相负责。首相的权力:首相是政府和内阁的最高首脑,拥有各部大臣和主教的提名权、高级文官的任免权、内阁会议主持权、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权,等等。内阁与首相的关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集体共进退国王的地位:国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没有实权。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作用特点:国王作为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议会掌权,是国家权力中心,最高立法机关。内阁(首相)是真正掌握实权(行政权)的。作用:1.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把政治斗争规定在一个相对有序

12、的状态中,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冲突。3.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模式。(或表述为:对欧美有深远影响。)【君主立宪制含义:是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美国1787年宪法的背景:独立战争胜利后的美国邦联制的松散和中央政府的软弱;联邦主义者和其他社会上层迫切要求强化资产阶级权力受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学说的启发2美国1787年宪法的目的: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美国31787年,北美各州代表在费城由华盛顿主持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一部联邦宪法,习惯上称为美国1787年宪法,使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4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分

13、权与制衡”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联邦政府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 5国会的权力:立法权、征税权、宣战权、审批权,众议院还有对总统的弹劾权。参议员由各州议会产生,每州两名,任期6年,参议院议长由副总统担任;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美国总统(行政)总统权力国家行政权归于总统。总统由民间选举产生,任期四年总统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的总司令,有权提名并经国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总统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权。美国的内阁只对总统负责。联邦法院权力美国最高司法权归联邦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但需经参议院同意。他们除非犯罪,终身任职;联邦法院对于在美国宪法、联邦法律及条约范围

14、内的一切案件都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后来,联邦法院逐渐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6美国是一个以“分权与制衡”为原则的、以国会、总统、联邦法院为主要机构的、以联邦制为国家结构形式的、以总统共和制为政体的资产阶级国家。7 美国1787年宪法的影响:A、积极意义:(1)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基础。(2)它保障了资产阶级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确立了联邦制,既避免了邦联制的松散,又防止了中央权力过于集中;既把各州团结为一个国家,又保留了地方一定程度的自治,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B、局限性:(1)没有反映人民的权益,经

15、过几年斗争后作为修正案才补充了人民权利进宪法。(2)它承认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8.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19世纪前期,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19世纪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以后,一般以“驴”代表民主党,“象”代表共和党。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发展一、法国1由于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又经历了近一个世纪,到1875年,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才从法律上正式确立共和制度。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行政权归总统,他是国

16、家元首及军队最高统帅,他由国民议会选出,任期7年; 立法权归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 31875年宪法的颁布的作用:共和派掌握实权;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促进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二、德国119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领导普鲁士,通过几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大业。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起来,同年春天,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2德意志帝国宪法主要内容:皇帝:作为国家元首,拥有宣战、媾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议会的权力以及统率权;首相:作为政府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分为两院: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其中帝国议

17、会权力较小,对政府没有监督作用。3.评价德意志帝国宪法积极意义: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制国家建立起来。德意志的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局限性:保留了普鲁士的君主制度和军国主义的传统,。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 第四单元复习提纲第10课 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1、鸦片前夕的中国和英国(背景)中国英国政治封建君主专制;朝政日益腐败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经济自然经济为主导;财政入不敷出商品经济发达;开展工业革命 军事装备陈旧,营务废弛船坚炮利外交闭关自守,愚昧无知殖民扩张综合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资本主义强国,迅速崛起2、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扩张性,使英国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必然性)直接原因:

18、中国的禁烟运动(高潮:虎门销烟偶然性)3、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主观原因:清王朝腐朽落后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抵挡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4、鸦片战争的影响(1) 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从国家主权来说。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实际上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是一种倒退。半封建,是从社会形态来说。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产生并不断发展壮大。客观上是一种进步。(2)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

19、生变化:鸦片战争前: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鸦片战争后:半殖半封社会,主要矛盾是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包括农民阶级、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3) 中国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发生变化: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双重任务;中国革命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分为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比较: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革命目标旧民主主义革命反侵略反封建资产阶级三民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4) 中国思想领域发生变化:“向西方学习”的

20、新思潮萌发。新思潮实质是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二、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性质非正义的侵略掠夺战争非正义的侵略掠夺战争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者英国英法发动,美俄帮凶侵略时间1840-18421856-1860开放区域东南沿海五口沿海沿江十一口且深入长江中下游签订条约南京条约及附件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结果及影响领土完整、国家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丧失更多领土、主权,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1、阶级矛盾尖锐(根源)2、外国侵略加剧了矛盾3、自然

21、灾害激化了矛盾二、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1、前期:金田起义永安封王建制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北伐、西征2、后期:天京变乱提拔青年将领,提出资政新篇后期防御天京陷落三、太平天国的纲领1、前期:天朝田亩制度(1)主要内容:土地分配原则: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分配方法:以户为单位,按人口来分,不论男女产品分配原则: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分配方法:每户只留口粮,其余归国库(2)目的: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天国(3)评价: 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 绝对平均主义不切实际,具有空想性; 绝对平均主义也不利于社会的前进和发展;维护的还是小农经济,与近代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潮

22、流相违背,具有落后性。2、后期:资政新篇(1)主要内容: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2)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当时中国的社会实际不具备实施的条件,未能实行。四、太天平国失败的原因: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启示: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五、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和意义1、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2、时代赋予了它反侵略的新任务3、后期提出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是时代赋予的新内容4、在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产生之前,农民阶级承担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任务,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六

23、、与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1、时代背景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2、起义原因新:有本国封建剥削,又有外国侵略加剧矛盾3、担负任务新:反封建同时反侵略4、起义理论新:利用外来宗教发动农民反封建5、治国方案新:发展资本主义方案资政新篇6、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甲午中日战争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1)19世纪晚期,列强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过渡,要求对外资本输出。列强默许和纵容日本侵略(国际背景)(2)日本的以侵华征韩为核心的大陆政策(根本原因)(3)清政府的腐败(4)朝鲜农民起义(契机)2、甲午中日战争

24、的经过:丰岛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3、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马关条约)及影响马关条约危 害 及 影 响割地割辽东半岛(后赎回)、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列强掀起了瓜分狂潮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赔款二亿两白银;三千万两赎辽费大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使日本侵略实力进一步增强开口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其他特权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工厂,产品免收内地税便利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4、列强对华侵略的阶段性特点: 列强对华的大规模侵略,从鸦片战争开始,以

25、马关条约为界,前后分为两个阶段:之前是以商品输出为主的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之后是以资本输出为主的帝国主义阶段。相同点: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本质都是为了实现列强掠夺中国财富的目的。不同点:商品输出:主要是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因此,在不平等条约中,体现为要求清政府开放口岸、降低关税,以便于对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资本输出:马关条约后,列强除继续进行商品输出外,还要求对华投资,通过对华政治贷款、开矿、修路、建厂、开银行等进行大规模资本输出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 起因: 镇压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农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口号:扶清灭洋评价:爱国性,落后性)2、经过:3、结果及影响:辛丑条约,使

26、清政府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北京条约:使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3课 辛亥革命一、辛亥革命的酝酿和爆发1、辛亥革命的酝酿(基础)经济基础: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十六字纲领),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组织基础:

27、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在此基础上中国同盟会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中心)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人民群众掀起收回利权和保路运动2、辛亥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1911.10.10)湖北军政府成立各省宣告独立二、辛亥革命的成果1、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主权在民、平等自由、公民权利、三权分立、议会内阁(总理负责)。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意义: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三、辛亥革命的结局及意义1、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开始了北洋军阀(对内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对外投靠帝

28、国主义)的统治,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袁世凯能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1)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和破坏(2)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发育严重不良,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强,软弱妥协3、辛亥革命的功绩(1)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4、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没能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五四运动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上

29、中国外交的失败2、经过阶段时间中心主力主要斗争形式结果第一阶段1919.5.4-6.5北京学生罢课、游行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陆;拒签和约。第二阶段6.5以后上海工人阶级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3、历史意义(1)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斗争精神)(2)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领导者。(3)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共的诞生奠定基础。(4)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中共成立的条件(1)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阶

30、级基础(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思想基础(3)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组织基础(4)共产国际的帮助外部因素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一大(1921年,上海)(1)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制定党的纲领: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确定党的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选举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书记陈独秀(2)补充说明:中共一大制定的革命纲领是不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实际的,因为当时中国的北洋政府并非资产阶级政权,所以中共首先应该推翻的不是资产阶级政权,而是北洋军阀及其靠山帝国主义国家。因此,1922年召开了中共二大,在分析了中国国情

31、后,制定了新的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列强除军阀!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共是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反帝反封、实现社会主义为目标。代表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国共合作与大革命(1924-1927)1、国共合作的实现(1)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反革命力量的强大使国共两党都无法单独战胜敌人。(2)国共合作的可能性:国民党是当时的革命政党;国共双方的革命纲领有相似之处。(3)国共合作的条件:共产党方面: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国民党方面:

32、孙中山的伟大转变。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推动。2、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改组后的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年1月,广州)3、国共合作的意义:推动了反帝反封的国民大革命迅速展开4、国民大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1)北伐的条件:国民大革命运动高涨;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2)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打倒列强除军阀)(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4)结果: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5)影响:推动了反帝反封的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5、大革命的失败(1927)(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2)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汪)国共合作全面破裂(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和宁汉合

33、流(4)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原因: 国民党右派蒋介石集团的背叛革命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右倾机会主义(投降主义)错误。教训:中共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和建立革命武装。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和土地革命一、中共领导的武装起义1、南昌起义:背景:吸取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时间:1927.8.1 领导人:周恩来 贺龙 朱德 叶挺 刘伯承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2、八七会议:1927.8.7 汉口主要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了发

34、动秋收起义。影响:给处于紊乱和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3、秋收起义:1927.9 毛泽东(由进攻长沙转向井冈山,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二、土地革命土地革命方针的确定:八七会议土地革命的准备:秋收起义土地革命实践的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土地革命(基础)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和中心任务 理论基础:“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武装斗争(关键) 民主革命的斗争形式 根据地的建设(保障)民主革命的基地和依托意义: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三、中共领导的革命力量的发展1、武装力量:1万多10余万2、根据地的发展:井冈山一块 全国十几块根据地3、军事斗争:粉碎国民党的三

35、次围剿(1930、101931、冬)4、政权建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1年冬(与国民党的南京国民政府对峙)四、红军长征1、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根本原因:左倾错误)2、长征经过:(1)长征开始(1934.10) 和初期窘况 (2)转折点:遵义会议(1935.1)主要内容:课本72页重大意义:课本72页;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3)长征胜利: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6.10)3、长征的意义:(转危为安、播种机、动力、抗日前线)第16课 抗日战争一、全民族的抗战1、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原因: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日本不断扩大侵华的史实:193

36、1:九一八事变1932:一二八事变1932:建立伪满洲国1935:华北事变1937: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2、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的建立3、全民族抗战的表现国共联合抗日战术抗战路线战绩作用地位关系国民党正面战场正规战片面抗战:单纯 依靠政府军队四次会战大片国土沦陷,但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主战场相互配合共产党敌后战场游击战全面抗战:即人民战争路线: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敌后抗日根据地把抗战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配合 战场4、全民族抗战的胜利:(1)百团大战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中共领导的敌后根据地成为抗日的中流

37、砥柱。(2)中国军队远征缅甸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1945、8、15 日本无条件投降。5、全民族抗战胜利的原因(1)中国的抗战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2)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根本保证;(3)中共在统一战线中起了中流砥柱作用;(4)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上广大爱国将士英勇作战;(5)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和爱国华侨的配合和积极支持。6、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二、日军的滔天罪行1、抗战期间: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731部队等2、战后贻害:遗留的化学武器伤人事件、靖国神社问题、历史教科书问题等第17课 解放战争一、抗战胜利后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国民党“假和平、

38、真内战”的策略2、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1945年8-10月)(1)国共重庆谈判的原因: 国民党方面:一是国际国内的舆论压力;二是蒋介石尚未完成内战的全部准备工作。 共产党方面:为争取和平,揭露美蒋阴谋。(2)重庆谈判结果:签订双十协定(主要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3)重庆谈判的意义:中共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扩大了影响。国民党如果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在政治上就陷于被动地位。3、政协会议的召开(1946年)和通过的决议: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二、内战爆发和解放军的战略防御1、全面内战爆发标志: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194

39、6年夏2、解放军的战略防御阶段:解放军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展开运动战,先后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三、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和决战1、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原因:经过一年作战,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解放军具备了发起进攻的条件。2、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3、战略决战(1)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战役(2)意义: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北平和谈2、渡江战役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国内意义: 国际意义: 思想意义:第五单元提纲第18

40、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1)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弊病和基本矛盾也日益暴露:劳资间阶级矛盾尖锐,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2)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基础(3)法英德工人运动阶级基础(4)马克思、恩格斯所作的努力主观条件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课本85页(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二、巴黎公社1、背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第二帝国被推翻,第三共和国建立,临时政府对

41、外屈膝投降,对内镇压巴黎人民起义2、巴黎公社的性质:无产阶级专政3、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政治方面:经济方面:4、巴黎公社的失败及其原因(1)主观原因:缺乏先进政党领导;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乘胜追击,给了敌人可乘之机。(2)客观原因:巴黎公社寡不敌众。(3)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仍然是符合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巴黎公社具有偶然性)5、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和教训。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革命前的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1)客观条件俄国进入帝国主

42、义阶段,但沙皇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矛盾尖锐复杂。沙皇专制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国际环境有利于革命。(2)主观条件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主义的正确领导广大农民成为革命同盟军二、革命进程1、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推翻沙皇专制(罗曼诺夫王朝)(2)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2、四月提纲:列宁提出:下一阶段革命应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即要推翻资产阶级政权)3、“七月事件”临时政府血腥镇压工人和士兵,表明无产阶级企图和平过渡和夺取政权是不可能的。4、十月起义(1)1917年11

43、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先后发布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3)成立人民委员会(苏维埃政权正式建立)。概括:二月革命掘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三、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1)世界意义(2)对俄国的意义(3)思想意义第六单元提纲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前提: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的胜利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1、确立和发展的历程:(1)民主革命时期:民主党派与中共并肩战斗(基础)(2)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召开(标志着初步建立)(3)1954年以后: 全国人大召开后,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

44、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4)1956年以后: 八字方针和爱国统一战线(发展)(5)1982年: 十六字方针和政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完善)2、政协的性质:统一战线3、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1954年 一届人大召开前还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4、我国实行政治协商制度的原因:(1)历史原因:民主革命时期,民主党派与中共并肩合作战斗(2)现实原因:有利于团结、统一;有利扩大民主;有利于科学、民主执政;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有利于廉政建设5、特点:(1)前提:多党合作是以坚持中共领导为前提(2)目标: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3)关系:各民主党派和共产党共同参加国家政权和政府工作,不存在轮流执政的问题(4)地位:各民主党派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享有宪法范围内的思想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召开(1) 中国人民政协会议召开:1949年9月 北平(2) 大会主要内容:筹备新中国的成立选举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确定了: 国都 国旗 国歌 纪年法 (3) 大会的意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