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代文学1. 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是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2. 三国演义最早的版本是嘉靖壬午刊本,书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影响最大的版本是毛纶、毛宗岗父子评改本。3. 神魔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三遂平妖传。4. 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是水浒传。5. 金瓶梅又叫金瓶梅词话,它的得名涉及到的三个人分别是潘金莲、李瓶儿和庞春梅,最早的版本学术界叫“词话本”或“万历本”(新刻金瓶梅词话)。6.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为毛批(毛纶、毛宗岗)、红楼梦是脂批(脂砚斋)、西游记是李批(李卓吾)、水浒传是金批(金圣叹)。7. 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清平山堂话本,以“三言”“二拍”为对象选编成的新的小说集子叫今古奇观。8.
2、明代中期的三大传奇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9. 昆山腔由魏良辅改造,第一部用昆山腔唱的戏叫浣纱记。10. 明清传奇繁荣的标志是梁辰鱼的浣纱记。11.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出自牡丹亭。12. 明代前七子诗文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13. 公安派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14. “童心说”的提倡者是李贽。德业儒臣后传的作者是李贽。15. 唐宋派的代表人物为归有光。16. 临川派的代表人物是汤显祖,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是沈璟。17. 中山狼的作者是康海。18. “三言”指(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指(凌濛
3、初)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19. “临川四梦”指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四声猿指狂鼓史、翠乡梦、雌木兰、女状元。20. 茶陵派的代表人物是李东阳。21. 猪八戒最早出现在那个剧本?1、 对三国演义中拥刘反曹的思想的理解。 (1)这显然在一定程度上宣扬了传统的正统观念。如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小说称刘备为刘皇叔,汉室出身成为小说“拥刘”的根据之一。相反,曹操不是汉朝刘姓天子的后代却又篡权,因而被称为“汉贼”。这是封建“家天下”的思想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体现三国演义的局限。(2)但这种思想,又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汉民族的爱国思想。受宋元时期北方少数族的侵扰,宋元时
4、代的许多文学作品将“汉家政权”视为”汉族政权”的象征,因此拥护“刘汉”,反映了人们维护汉族政权的愿望。(3)“拥刘反曹”倾向也反映了作者歌颂“仁政”反对暴政的思想,表现了作者“明君贤相良将”的政治理想。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是“仁君”的典范(如当阳败退,形势十分危急,但刘备并不因此抛弃随他而行的十几万百姓),曹操是奸诈之君的代表,“拥刘反曹”实际上就是“拥护仁义之君反对奸诈之君”,宣扬的是“得人心者得天下”的思想。在这一点上,三国演义具有明显的进步性。2、曹操的性格特点。毛宗岗评三国演义的人物时说曹操“是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同时被他称之为“奸绝”的曹操也是三国演义中刻画的最成功的人物。他“奸”
5、: 小说通过他杀吕伯奢、借头示众、梦中杀人、杀杨修等情节,充分表现了阴险奸诈、忌贤妒能、虐杀人才,甚而不惜“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极端自私、阴险、残酷的奸诈性格。但他又“雄”: 雄才大略、为人洒脱、豪爽多智、处变不惊、爱惜人才、审时度势;有时还轻敛薄赋、爱惜百姓;甚而明知刘备胸怀大志,久必为患,但为“不失天下之心”而并不杀他;而当关公挂印封金、离曹奔刘时,他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都显得宽大仁德。第12回写曹操与吕布战于濮阳,中了陈宫之计,曹操却巧妙逃脱,这种处变不惊、临危不乱、险境中镇定自若的本领,就绝非一般奸诈小人所能为。曹操是 “奸”“雄”的有机结合体,汝南许劭评曹操为“治
6、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以说是对他的最好概括。可以说曹操是“奸雄”的典型。3.水浒传的思想内容:水浒传究竟写什么?目前学术界仍然争论不休。有说是写农民起义的,但具体又或曰歌颂农民革命,或曰宣扬投降主义;有说写市民阶层生活,反映市民喜怒哀乐,即“为市民写心”的;还有的说是写忠奸之争,歌颂忠义思想的。客观地说,水浒传的思想内容确实是较为复杂,因为它在漫长的成书过程中,融入了各种文化成分,但归纳起来,大致有:1、赞颂农民起义及农民起义英雄 (1)真实再现了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兴旺、失败的全过程。作品反映了农民起义发生是由于官逼民反,从而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通过农民起义的发展、兴旺过
7、程,反映了其星火燎原式的进程。而接受招安,功成被害,则是对农民起义某种规律的总结。 (2)热情歌颂了农民起义英雄 A寄托了农民起义英雄反抗黑暗、不畏强暴、追求正义的理想(如李逵的行为)。 B作品用相当数量的篇幅描绘了农民起义英雄个人反抗和大规模的反抗斗争。C歌颂了农民起义英雄的侠义精神。他们通常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如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劫富济贫的正义之举,如智取生辰纲。(3)写出了农民以及下层民众的社会理想。地位上要求平等,以兄弟相称等,经济上要求平均,财物平分等。如书中提出“八方共域,异姓一家”,“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劫夺不义之财后“纳库公用,其余些小,就便分了”。 2、表现了忠义思
8、想观念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忠义思想观念。这一点尤为突出地体现在宋江这个人物形象上。在一些事件的评判上也表现了忠义思想观念,如征方腊、接受招安等。 3、反映市民生活,表现市民思想意识水浒传用大量的笔墨细致生动地描绘了市井画卷,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市民的思想意识。如智取生辰纲,既是劫富济贫之举,也有谋求个人富贵的欲望。水浒英雄上梁山,有些是因官逼民反,有些是为了追求生活的快活与物质享受(所谓“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或两者兼而有之。4、某些方面表现了游民意识如劫富济贫,既是农民思想意识,也是游民思想意识;地位平等,财富均平的思想,既是农民、市民的思想,也是游民的思想;结义之情,知恩图报,是下层民众
9、普遍追求的为人相处准则,而拉帮结伙,挟私报恩,则是游民意识的体现。此外,对女性的恐惧与仇视、对于人的生命价值的忽视乃至藐视、血腥嗜杀等,这些也都表现了游民意识。4.西游记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浪漫主义) 采用了“三结合”的浪漫主义人物塑造方法 西游记塑造了一系列神奇的人物形象,其主要的艺术创作方法是“三结合”,即把人性、妖性、动物性三者融于一体,使人物形象既有人的社会属性,又有动植物的自然属性,还有神或妖的传奇性。如孙悟空,他本身是猴:一出世就五官具备,四肢俱全,屁股上有一根尾巴和两块红。与二郎神交战,变化时尾巴不好收拾,索性变作庙的旗杆;变作妖怪时,常常总是无意中露出尾巴和两块红来。悟空又
10、是“妖”(神):是仙胞石卵所化的石猴,刚一出世,就“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而惊动高天神界;接着飘洋过海,访仙求道,学到72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筋斗云以及伏虎降龙的本领;再后是大闹龙宫,得如意金箍棒;大闹冥府,勾生死簿;大闹天宫,战十万天兵。最后辅佐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伏怪。这些都是决非人力所能为的“妖”(神)性。但悟空又有人性:骄傲轻敌(如三调芭蕉扇),喜欢奉承,好胜心强而易中激将法(如八戒请他去救被黄袍怪所捉的唐僧即用此后两法见效)等,都是人性的反映。再如猪八戒:蒲扇耳,莲蓬嘴,腆着大肚子,贪吃且食量大,这些都是猪的外形与特点。但他又是天蓬元帅下凡,会36般变化,使奇特的九齿钉耙,有降妖伏
11、魔的本事,这又是“妖”(神)性的表现。他有爱攒私房钱,自私,懒惰,好色,爱在唐僧面前说悟空坏话,又极易动摇,动不动就要回高老庄作女婿过小日子,这又是人性的折射。牛魔王也是如此:他有牛性,又有法力惊人的神性,同时还有人性:娶铁扇公主为妻,但又娶玉面狐狸为妾,同一般人一样喜欢小老婆冷落大老婆等。罗汉菩萨(如观音) 佛祖等,都有神奇的法力,因而是神,但他们一样有人性:如唐僧到了西天佛国,如来命阿傩、伽叶传经,但二人竟向唐僧索要“人事”即钱财,唐僧没有因而未给,二人便传与无字之经。仅此一笔,就使清净的佛国世界因此而染上了浓浓的世俗人性的味道。“三性”的巧妙融合,使西游记的人物形象颇能激发了读者的奇思妙
12、想从而魅力无穷。5、 金瓶梅的思想内容 金瓶梅开头借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节而演化开来,写潘金莲与西门庆皆未被武松杀死,潘氏遂嫁西门庆为妾。第十回至第七十九回,主要写西门庆的暴发暴亡和以金、瓶为主的妻妾间的争宠妒恨。最后2回,是写众妾流散,一片“树倒湖狲散”的衰败景象。金瓶梅初看是写西门一家的日常琐事,但西门一家上通文武百官,下连贩夫走卒,是这个社会矛盾的集中点和缩影,写了它,就写出了当时普遍的社会现状。不但如此,小说还通过苗青害主,贿赂蔡京,结交蔡状元等一系列故事,从西门一家而写及了“天下国家”。蔡状元西门庆蔡京、翟谦西门庆升省级副提刑官山东各级官员结交(巴结)。金瓶梅通过这种“点面”结合的
13、写法,主要表达了两个方面的内容:1、金瓶梅通过西门庆一人、一家、一县甚而是“天下国家”的人、事的描绘,暴露了当时(背景为北宋时代,但可以看成明代)社会政治黑暗,经济腐败,世道浇漓,人心险恶,道德沦丧,人欲横流等等现状。同时,小说还对其中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集团横征暴敛贪污受贿,特别是对以西门庆为首的商人势力依仗金钱官商勾结、淫人妻女、贪赃枉法、杀人害命的丑行给予了揭露和抨击。2、金瓶梅还通过对于“财”、“色”的贪欲的描写,客观上告诫人们,如果过度的无节制的贪财贪欲,那人性将与兽性没有区别,而且也没有好的结果(因果报应思想)。对此,可结合张竹坡金瓶梅读法对其任务的评价来理解:“西门是混账恶人,吴
14、月娘是奸险好人,玉楼是乖人,金莲不是人,瓶儿是痴人,春梅是狂人,敬济是浮浪小人,娇儿是死人,雪娥是蠢人,宋蕙莲是不识高低的人,如意儿是顶缺之人。若王六儿与林太太等,直与李桂姐辈一流,总是不得叫做人。而伯爵、希大,皆是没良心的人,兼之蔡太师、蔡状元、宋御史,皆是枉为人也。”6、金瓶梅在小说史上的地位。 金瓶梅是古代小说发展的里程碑,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具有非常高的地位。具体表现为:第一,金瓶梅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此前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长篇小说,但都是通过世代累积然后由某一两人最后写定而非由文人独立完成的。金瓶梅除由水浒传潘金莲、西门庆的故事生发出来之外,均是由“兰陵笑笑生”独
15、立完成。因为现存的金瓶梅词话虽然存在着的一些话本故事、时曲小调等,但它们也只是“镶嵌”其中的个别片段而不是金瓶梅的雏型作品。直到现在,也始终未见一个金瓶梅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曾经“世代”流传过。因此现在几乎没有材料能证明金瓶梅是累积型集体创作的作品。第二,金瓶梅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以前,长篇小说的题材不是取材于历史,就是取材于神话(或民间传说),内容主要是朝代兴衰、英雄争霸等大事,人物多为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神仙鬼怪,而金瓶梅所描写的内容,则是普通的、琐碎的家庭日常生活与平凡普通的人物。这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是第一部。第三,金瓶梅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以暴露为主的小说。以前的
16、三国、水浒、西游等长篇小说,总体立意无非歌颂,即歌颂明君、贤相、良将与英雄豪杰,而金瓶梅则着意暴露,通过日常生活中假、丑、恶的描绘,暴露了以西门庆、潘金莲为首的一些人的丑恶面目与灵魂。这种写法,为后世的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等小说所继承和发展。第四,金瓶梅又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多运用方言写作的小说。此前之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半文半白,而水浒传、西游记虽然在语言上更加通俗化与口语化了一些,但基本上还是一种经过加工的规范的“普通话”。但是金瓶梅多用“市井之常谈,闺房之碎语”(欣欣子金瓶梅词话序),方言、行话、谚语、歇后语、俏皮话比比皆是,使其带有浓厚的“方言”色彩。(如三十回中,李瓶儿临产
17、时,孟玉楼前去探望,潘金莲不但不去,还不停地骂道:玉楼道:“我也只说他是六月里孩子。”金莲道:“这回连你也韶刀了!我和你恁算:他从去年八月来,又不是黄花女儿,当年怀,入门养。一个婚后老婆,汉子不知见过了多少,也一两个月才生胎,就认做是咱家孩子?我说差了?若是八月里孩儿,还有咱家些影儿;若是六月的,踩小板凳儿糊险神道还差着一帽头子哩!失迷了家乡,那里寻犊儿去?”)此后之醒世姻缘传、海上花列传等则重在方言上下功夫,显然受了金瓶梅的影响。7、牡丹亭的题材渊源学术界一般认为牡丹亭取材于明朝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因为两者间确实有“取材”和“被取材”的关系,特别是“惊梦”的情节甚而部分语句都相同。但即使如此
18、,证据仍嫌不足。(1)可以确知早于牡丹亭的有文言小说杜丽娘记,见胡文焕序刻稗家粹编(嘉靖间宝文堂书目有杜丽娘记,当即此作品)。杜丽娘记和牡丹亭有明显的“取材”和“被取材”,而且可以确知至少早出牡丹亭四年,应是牡丹亭直接取材的对象(当然“所取”的内容极为有限)。(2)作者自叙说:“传杜太守事,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如此说来,晋武都守李仲文故事(法苑珠林)、广州守冯孝将儿女故事(幽冥录、搜神后记)、汉睢阳王收考谈生(搜神记),虽然不是牡丹亭直接的取材对象,但至少也对其创作产生过影响。8.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分析。 (1)
19、杜丽娘是一位淑静温顺的娇小姐。她貌美才高,聪慧超凡,而且“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家庭教育极好,并且还孝顺父母,尊重老师。(2)但是,杜丽娘更是一个无情世界中的有情形象,一个敢于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反抗封建礼教、封建婚姻的,要求个性解放的贵族少女。她的爱情原本生长在不允许其生长的环境之中她出生名门望族,受的是正统的封建教育,她所能见到的,只有用礼教束缚她的所谓严父杜宝与慈母甄夫人,只会教她“思无邪”、“收放心”的迂腐的老师陈最良以及年幼的婢女春香;她除了空寂的闺阁,似乎是哪里都不能去,哪怕是自家的花园。但即使如此,封建礼教仍然束缚不了她对爱情的渴望的正当天性,所以她仍然坚定地走上了背叛封建礼
20、教、追求爱情自由的道路。在游园与惊梦两场戏中,她大胆地与心上人私自结合,表现出她对传统道德礼教的蔑视与挑战,表明此时的她在反抗封建婚姻、追求爱情自由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寻梦的徒然虽然使她为情而死,但她又是一往情深的,即使死后,面对阎罗王仍然据理力争,即使身为鬼魂仍然对情人柳梦梅深情相待并以身相慰,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她终在冥誓回生两场戏中与柳梦梅结合。这又使她的叛逆反抗的性格得到进一步升华。不仅如此,当历经劫难的爱情遭到父亲的反对的时候,杜丽娘更是挺身捍卫与保护,这又使她的反抗性格最终成熟。(3)可以说,杜丽娘在反抗的道路上的每一个行动都晃动着沉重的精神镣铐,这既表明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婚姻自主的艰难,尤其是他们追求个性解放同封建礼教之间存在着的尖锐矛盾,同时也深刻暴露出了封建礼教、封建婚姻扼杀人性的腐朽本质。9牡丹亭的思想内容 (1)剧作歌颂杜丽娘为追求理想婚姻所进行的出生入死的斗争,体现了作者反对理学束缚、要求个性解放的进步倾向。 (2)作品歌颂的情,还被提到超越生死的高度,它既指男女爱情,也指人的自然本性、合理的生存需求,因此牡丹亭歌颂的情实际上是要人们爱自然、爱人生,要求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