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古代文学秦汉魏晋南北朝复习资料完整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292059 上传时间:2024-09-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秦汉魏晋南北朝复习资料完整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古代文学秦汉魏晋南北朝复习资料完整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古代文学秦汉魏晋南北朝复习资料完整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古代文学秦汉魏晋南北朝复习资料完整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古代文学秦汉魏晋南北朝复习资料完整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古代文学复习资料(第二卷)秦汉魏晋南北朝部分上卷秦汉文学一、秦汉辞赋1. 什么是“赋”?答:赋是诗经六艺之一,是一种艺术手法,即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汉代的赋是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性一种的文学样式,是诗歌和散文的结合。它是在远承诗经赋颂传统,近仿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肆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汉赋有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之分。(1)骚体赋:产生于西安初年。代表作家:贾谊。代表作品:贾谊的吊屈原赋和鵩鸟赋,淮南小三的招隐士等。特点:骚体赋篇幅一般较短,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在形式上也

2、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2)汉大赋:汉大赋是散体大赋,也叫体物大赋,是汉赋的典型形式,兴起于汉初,衰落于汉末,历时四百多年。代表作家:枚乘以及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代表作品:七发、子虚赋、上林赋等。其中七发是汉大赋正式形成的标志,子虚赋、上林赋是汉大赋成熟的代表作。特点:形式上篇幅长,结构宏大,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在内容上以写物为主;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和博富炫丽的辞藻,对事物做了穷形极貌的描写,使汉大赋呈现一种绵密细致,富丽堂皇的特征。(3)抒情小赋:兴起于东汉末年,盛行于魏晋南北朝,真正宣告抒情小赋的诞生并充分展示其迷人魅力的作品是张衡的归

3、田赋。代表作品:归田赋。特点:形式上体制短小;内容上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心志,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也有针砭现实之作;艺术上继承着大赋的铺排手法,但语言较汉大赋朴素得多,手法精巧灵活、风格多样,讲究韵律和节奏。汉末的抒情小赋还有诗意化的倾向。2. 什么是“九体”?答:贾谊之后,出现了一系列以悼念屈原为主体的骚体赋,其中有九怀、九叹、九思等作品,一脉相承,九章成篇,体制固定,主题相类,作为骚体赋的一种体制,虽然规模未大,却具有了独有的格局,与汉大赋中的“七体”互相辉映,是为“九体”。3. 什么是“七体”?答:“七体”是汉大赋的体裁之一,由枚乘首创,其特点是通过虚设的主客反复问答,按“始邪末正”的顺

4、序铺陈七事,新体赋在内容上改变为对君主的赞颂,劝百而讽一;形式上改变楚辞句中多用虚词,句末多用语气词的句式,进一步散化,成为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这种赋体引起后世作者的效仿,在赋中形成一种定型的主客问答形式的文体,号为“七体”。4. 汉赋对后代文学的影响。答:赋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中国文坛上兴起的一种新的文体,给文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汉末文人五言诗出现之前,它是两汉四百年间文人创作的主要文学样式。正面影响:汉大赋炫博耀奇,堆垛词藻,以至好用生词僻字,在丰富文学作品的词汇、锻炼语言辞句、描写技巧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建安以后的很多诗文,往往在语言、辞藻和叙事状物的手法方面,从汉赋得到不

5、少启发。从文学发展史上看,两汉辞赋的繁兴,对中国文学观念的形成,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负面影响:汉大赋在思想和艺术形式上表现了较多的局限性。西晋的挚虞认为它们“假象过大,则与类相远;逸词过壮,则与事相违;辩言过理,则与义相失;丽靡过美,则与情相悖”。这种批评,是切中要害的。5. 比较七发和子虚赋。答:相同点:都是汉大赋的代表作,篇幅长,结构宏大,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在内容上以写物为主,兼有讽喻劝谏;手法铺张扬厉,辞藻华丽,都对事物做了穷形极貌的描写,呈现一种绵密细致,富丽堂皇的特征。不同:气势上:后者更能体现汉大赋的巨丽之美和极致的追求。语言上:前者中少有三字句,而后者句法参差,节奏感和韵律强。

6、前者是汉大赋形成的标志,后者是汉大赋成熟的标志。二、秦汉诗歌6. 大风歌和秋风辞的比较答:“大风千秋气概之祖,秋风百代情致之宗。虽言语寂寥,而意象靡尽”。7. 什么是汉乐府?答:即汉代乐府诗歌。乐府原为秦、汉时期音乐官署之名,后演变为诗体名称。汉武帝时,扩大乐府机构规模,赋予采诗职能,派出人员搜集各地民间歌谣,配乐演唱,以观风俗、娱声色。乐府所采民歌及文人仿乐府体的诗作,后世亦即名之为乐府。宋郭茂倩有乐府诗集,辑录从传说中的陶唐氏之作直至五代的乐府诗,分成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等十二大类,为后来学者所沿袭。现存汉乐府诗歌有数十首,大多产生于东汉后期。“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思想艺术极具

7、特色。他们的内容面向广阔的社会人生,富有真情实感,诗歌艺术较之前代有了长足的发展,叙事成分加重,人物形象鲜明,对话生动,行止传神,以五言为主的句式也比古老的四言诗体增加了表现力。它是我国叙事诗的典范和成熟的标志。8. 汉乐府的艺术特色答:(1)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汉乐府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这些叙事诗大多有比较完整的情节,在叙述的过程中,注重详略得当。(2)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有的采用对话的形式,如陌上桑中罗敷和使君的对话,东门行中那个妻子和丈夫的对话,都能表现出人物机智、勇敢、善良等各自不同的性格。(3)语言朴素自然而带感情。汉乐府民歌的语言一般都是口语化的,同时还

8、饱含着感情,饱含着人民的爱憎,即使是叙事诗,也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4)形式的自由和多样,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以及杂言种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新兴的杂言和五言诗。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有助于表达复杂的思想内容。(5)押韵灵活自由,增加了诗的生动性,读起来朗朗上口。(6)善于运用比兴、拟人、夸张、铺陈和烘托手法。如白头吟以“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比喻女子的爱情纯洁。(7)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孤儿行通过主人公痛苦的自述,真实有力的暴露了旧社会哥嫂虐待孤儿的行为,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家庭奴婢的非人生活境遇。(8)浪漫主义的色彩。如抒

9、情小诗上邪那种如山洪暴发似的激情和高度的夸张,便是浪漫主义的表现。特别注意陌上桑,从精神到表现手法都具有较明显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因素。诗中的主人公秦罗敷,既是来自生活的现实人物,又是有蔑视权贵、反抗强暴的民主精神的理想形象,在她身上集中地体现了人民的美好愿望和高贵品质。“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人通过“行者”假装歇息,放担凝视、叹赏之至,忘情捋须;“少年”脱帽理巾,流波一转;在桑林旁的“耕”“锄”者乃至忘了劳作等诙谐而夸张的描写,侧面烘托、着力渲染罗敷之美丽动人。这样的侧面描写,可谓生花妙笔。它一方面使诗歌平

10、添了喜剧色彩,使叙事的场面、气氛显得无比活跃。另一方面,从虚处落笔,烘云托月,借助人类爱美的天性,对美丽异性的本能向往之情的抒写,不着罗敷容貌一字,而尽得其“风流”。9. 汉乐府的思想内容:答:汉乐府内容丰富,反映的社会面广,深刻地揭露了两汉的社会阶级矛盾,真实地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其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1)反映人民悲惨的生活境遇,表达对于阶级压迫的反抗和控诉。如东门行便是写一个贫农在严重的剥削和压迫下实在活不下去了,只得铤而走险去打开一条生路的情形。这也正是对统治阶级残暴与迫害无辜良民的深刻揭露。 (2)揭露战争和徭役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与痛苦,表达对战争和徭役的怨愤。如战城南写

11、战争的惨烈,反映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恨与诅咒。 (3)反映富家荒淫生活,揭露和批判上层社会的淫侈、丑恶、腐朽,表达人民的爱憎。如鸡鸣一诗暴露了统治阶级贵族的盛衰无常。当其盛时,富贵显赫、荣华无比;一旦遭祸而衰,兄弟之间非但互不相救,而且推诿倾陷,各图苟全,极写其卑鄙自私的丑恶嘴脸。(4)更多的是以妇女的爱情与婚姻为题材的,其中有不少是反映她们受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压迫,对那个社会提出了血泪的控诉。 如怨歌行白头吟等一类诗,都反映了妇女在封建社会里地位低下,她们的命运完全掌握在男子手中,因而随时又被遗弃的危险。10. 孔雀东南飞:答:(1)名词解释: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

12、诗。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将它收入杂曲歌辞,题为焦仲卿妻。孔雀东南飞大致创作于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作者佚名。这首叙事诗340多句 ,1700多字 。诗中女主人公刘兰芝聪明美丽,勤劳善良,嫁到焦家后,为焦母所不容。被遣回娘家后,兄长逼其改嫁。兰芝在新婚之夜赴水自尽,以自己的生命对封建礼教进行最后的抗争,表现了至死不渝的爱情。 从汉末到南朝,孔雀东南飞在民间口头传唱中经过不断加工润色,成为汉代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2)艺术成就: 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成功塑造多种人物形象 结构布局独具匠心,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创作手法上现实主义和

13、浪漫主义的巧妙结合 语言质朴自然,生动流畅而又婉转优美11. 乐府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对后世诗歌的影响:答:地位:是继诗经、楚辞之后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高峰,它是我国叙事诗的典范和成熟的标志。影响:乐府民歌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是对诗经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也极大的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2)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第一次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3)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宣告叙事诗的正式成立。(4)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5)表现了生动活泼的想象力,这也是它们的普遍特

14、色。(6)形式自由和多样,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以及杂言种种,实现了由四言诗向五言诗和杂言诗的过渡,对古代诗歌样式的变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2. 古诗十九首答:一、名词解释:古诗十九首,作者佚名,此十九首古诗的部分作品,前人或推测为枚乘、傅毅等人所做,但均缺乏实证。近代学者则论断十九首非一人一时之作,创作年代大致是东汉后期建安前数十年间,作者属于当时社会中下层失意的知识分子。二、诗的基本内容,多咏写夫妇友朋间的离愁别恨、羁旅游宦者的抑郁彷徨,阐明人生哲理,染有感伤色彩。三、艺术特色:格调浑成,意蕴深厚,语言洗练精爽,善用比兴寄托,发展了古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成为中国文人诗进入成熟期的显著标

15、志,是中国古代抒情诗的典范。四、艺术成就:(1)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如明月皎夜光,诗人有感于深秋季节见物换星移,时序转变而产生朋友相交不终,世态炎凉的感叹,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增强了诗歌抒情性(2)通过生活细节抒写作者内心活动,以含有叙述成分的情节突出诗中主人公的形象,如迢迢牵牛星借织女的离愁,表现诗人脉脉不得语的相思之苦(3)比兴手法的大量运用,“深衷浅貌,语短情长”,含蓄蕴籍,几乎涵盖了所有十九篇诗章,典型的如涉江采芙蓉,冉冉孤生竹等。(4)语言不饰雕琢,浅近自然而又精练丰富,情味隽永。(5)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它下开建安诗歌,乃至唐诗,对我国诗歌发展产生过重大

16、影响。13. 汉乐府与古诗十九首的比较:答: 1.思想内容:汉乐府属于民歌,多直接反映现实,反映生活面广泛而深刻;古诗十九首属于文人诗歌,多咏写夫妇友朋间的离愁别恨、羁旅游宦者的抑郁彷徨,阐明人生哲理,故而是间接反映社会现实,内容较为狭窄单纯。2.艺术手法:汉乐府侧重叙事,客观性强;古诗十九首则以抒情见长,主观性强。3.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前者通过故事情节和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后者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周围的景物相融合来塑造人物形象。4.语言风格:前者多用口语,语言质朴、通俗,直抒胸臆,抒情炽热而直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后者语言典雅、凝练又无雕琢痕迹,词彩自然生动,情思深沉,抒情委婉含蓄。5.美

17、学特点:两者风格上都是自然之美,充满悲剧色彩,不同的是,前者之悲是悲壮,后者之悲是悲凉。6诗歌形式:汉乐府诗的形式多变,自由灵活,句式以杂言为主,参差错落,不拘一格;古诗十九首全都是五言,这是文人们受乐府诗的影响并向乐府诗学习的结果。7.艺术成就:前者是叙事诗成熟的标志;后者是抒情诗的典范。三、秦汉散文14. 什么叫吕氏春秋?答:吕氏春秋是秦统一以前,由秦相吕不韦召集他的门客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成书约在公元前239年左右。全书由十二纪、八览、六论组成,后又简称为吕览,共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吕氏春秋编著的目的,就是博采众说,为当时秦国正在进行

18、的统一天下的活动做理论上的论证。这部书文字简练朴素,和先秦其他子书一样,有不少地方都是借用寓言故事来说理,因而富有文学意味,书中还保留了大量的先秦时代的文献和遗闻轶事。15. 看李斯的生平及谏逐客书。作品选P65,文学史第一卷P145,这是最主要的秦朝散文16. 什么叫“汉文章”?答:汉文章即两汉散文,主要分为政论文和历史散文这样两类。两汉散文代表人物作品特点政论文贾谊、晁错贾谊的过秦论和陈政事疏,晁错论贵粟疏。鲁迅认为贾、晁为文皆疏直激切,尽所欲言,贾谊有文采而比拟疏阔,晁错则见识深远,他们的政论“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P147历史散文司马迁、班固史记、汉书P176、P2141

19、7. 什么史记?答: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作者是西汉史官司马迁。史记共一百三十篇,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余字,上自黄帝,下讫武帝太初,纵贯两千余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自述写史记的宗旨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十二本纪,主要记载国家大事和帝王事迹;十表以大事记的形式反映复杂的史实;八书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专门史的记载;三十世家主要记载列王侯各国之事;七十列传记录社会各阶层的人物活动。18. 什么是“纪传体”?答:这是史书体例的一种。封建时代正史多采用此体,特点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由司马迁首创。19. 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

20、术特点答:1.精妙的剪裁,司马迁写人总是选取几个典型事例,再于其中穿插细节。如项羽本纪就选取了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这三个典型事例,又穿插了霸王别姬等细节,从而表现出项羽复杂的性格。这样精妙的剪裁不仅缩短了篇幅,而且增强了表现力。2.人物的对比映衬和旁见侧出的方法。对比是司马迁写人的一大特色。在项羽本纪中,为了表现项羽的一意孤行和妇人之仁把他和刘邦、范增进行对比,为了表现他的正义把他和宋义进行对比在他们的对比之下,项羽的性格特点更加明显。除了与别人对比,还有项羽自身性格的对比,霸王别姬这个细节所显示的项羽的柔情的一面就与之前项羽的暴虐勇猛的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是所谓的旁见侧出的方法。

21、3.善于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项羽本纪载秦王游会稽,项羽在旁说“彼可取而代也”这一细节表现了项羽的雄心大志。4.在特定的情节中展现人物的形象。司马迁善于把笔下的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加以表现,在叙述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展示个人命运偶然性中所体现的社会必然性。如在彭城之战中,楚军围汉军三匝,本来刘邦必死无疑,但突然大风从西北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刘邦因此逃过一劫,仿若神助。 5语言明白晓畅,便于阅读 。20. 史记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答:地位: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它具有诗的意蕴和魅力,是传记文学名著。影响:史记为后世文学的发展

22、提供丰富的营养和强大的动力。1.史记一书大力弘扬人文精神,为后世作家树立起一面光辉的旗帜。2.是传记文学的典范,是古代散文的楷模。3.史记的许多传记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为后代小说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4.史记许多故事在古代广为流传,成为后代小说戏剧的取材对象。21. 汉书答: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汉书纪十二,表八,志十,传七十,共一百卷,上起高祖,下讫王莽之诛,网罗西汉二百三十年间事。由于时代的原因,汉书思想内容比史记要显得正统。汉书在写作上讲究文章的章法结构,言简意赅,有些篇章显得颇为生动传

23、神。22. 史记与汉书的比较答:1.体制上:史记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卷,是纪传体通史;汉书纪十二,表八,志十,传七十,共一百卷,是纪传体断代史2.思想上:汉书的儒家正统思想比史记浓厚,班固曾批评司马迁“论是非颇谬于圣人”。这集中反映了两人的思想分歧。司马迁不完全以孔子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他的作品充满了批判精神和反抗精神,而汉书则有一些宣扬天道、迷信的内容。3.文章风格上:1)为文取材不同,史记是雅俗并收,而汉书则偏重于尔雅之文。2)感情色彩不同,史记和汉书都严格遵守史家“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原则,表现出历史学家的文章道德。但史记的爱憎感情,主观色彩相当明

24、显,而汉书常常是不动声色的客观叙述。3)叙事笔法方面,史记善于叙事,笔法千变万化,不拘一格,汉书中的人物不如史记中的人物生动传神,文学性亦不及史记。史记是文学历史化,而汉书是历史文学化。4)史记与汉书二者文字的大不相同,史记语言感情浓烈、气势奔放、简练畅达、生动形象,行文多用散体,完全是文学家的语言;汉书简洁整饬、典雅规范、准确严密、韵味深长,崇尚藻饰,堪称史家语言的典范。史家范晔所说的“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正指出史记和汉书不同的风格。4.史记记载了两千余年的历史,所记史事较简略,而汉书只载西汉一朝二百三十年余年的历史,加之有史记作参考,故所记史事较为详尽。23. 什么是淮南子?答:

25、淮南子是由汉代淮南王刘安招致门客编成的,共21章,十几万字,是西汉一部大著述,原称淮南鸿烈,“鸿”是广大之意,“烈”是光明之意。作者认为此书包含广大光明的道理,可出于诸子百家之上,为汉代治国法典,实际上是以道家思想为主而杂以孔、墨、申、韩之说,是汉初黄老思想的继续。东汉高诱说此书“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大体不差。作为一部理论著作,淮南子的论说博奥深宏,无所不包,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但它并非一部抽象论道之书,多用历史、神话、传说来明事说理,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下卷魏晋南北朝文学(公元196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文学特点及发展历程答: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建安文学、正始文学

26、、两晋文学及南北朝文学,历时394年。一、建安文学:24. 名词解释:1)建安文学:实际上包括了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学,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开端。建安文学指的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曹魏年间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的形式多样,内容富有现实主义精神,有所谓“风”、“骨”的风格特色,也在某程度上受到汉朝乐府诗的影响,代表人物是“三曹”、“七子”,蔡琰。2)建安风骨:又称魏晋风骨或建安风力。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形成了慷

27、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被称为“建安风骨”。 3)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4)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重点掌握王粲的登楼赋P169、七哀诗P203)5)悲愤诗:汉魏间著名女诗人蔡琰的代表作品。全诗五百四十字,自述在

28、汉末动乱中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整个汉末动乱时期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具有典型意义。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有强烈的感染力。6)建安辞赋:“建安文学”的一种。建安赋论重视赋的艺术功用、强调赋的抒情特征,主张对汉赋的“华丽”进行批判继承,要求在广阔的现实生活中拓宽选材领域。在中国辞赋文学史上,建安辞赋是一个承上启下,向骈文繁荣的过渡时期。25. 建安文学的内容:1)反映了当时动荡乱离的社会现实和民生的疾苦,2)抒发个人的理想、抱负与情感、心志,3)有一些游子思妇、游仙的题材。建安文学总的来说体现了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表达文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和对生命的珍惜,表现鲜明的个性。26.

29、建安文学的特点:1)建安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诗歌。它继承和发扬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的社会生活,具有充实的内容。反映动荡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形成了慷慨悲凉的主体风格,表现深沉的思想感情。2)建安文学总体上说境界比较开阔,自由通脱。诗歌主要是学习乐府民歌,在艺术上受到汉乐府叙事性的影响,又加强了抒情性,并向着文人化的诗歌转变。3)建安诗歌以五言为主,亦有四言、杂言等,而以五言成就最高,为五言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散文的体式多种多样,辞赋沿着汉末抒情小赋的创作道路,而题材更加广泛,抒情、咏物、感事、饮宴、游猎无所不至。诗风大都慷慨激昂,悲壮但刚健有力,史称“建安风骨”27. “三

30、曹”风格的比较:1)题材:曹操擅长写为乐府古题诗和散文,他的作品一部分描写汉末战乱和人民苦难,另一部分表现统一天下远大抱负和顽强的进取精神;曹丕的诗成就最高的是写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具有“文人气”;曹植诗歌以曹操之死(建安二十五年)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品多抒写建功立业的慷慨抱负以及贵族公子的豪逸生活,后期虽仍怀报国之心,而笔下时有忧生之嗟与愤激之情流露2)体裁:曹操主要是以乐府旧题的四言诗,五言诗也有很大成就;曹丕诗形式多样,他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因此可以说他的七言诗成就最大;曹植擅长各种体裁,他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对五言诗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3)

31、语言:曹操诗语言质朴率真;曹丕诗语言平易清新;曹植诗描写细致,善用比喻,形象生动,词藻丰富华美,讲究对偶、炼字,语言绮丽而自然,韵律、色调和谐,讲究谋篇布局4)风格:曹操诗气韵沉雄,古直苍凉;曹丕诗风“便娟婉约,能移人情”;曹植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28. 曹植诗歌前后风格的比较答: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前期与后期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他贵族公子的优游生活,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前一类作品如斗鸡、公宴、侍太子坐等,描写游乐宴享之事,内容比较空虚浮泛。另一类作品有泰山梁甫行、送应氏等。有的表现了诗人对下层百姓的同情,有的

32、表现了建功立业的抱负。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望用世立功的愿望。其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七哀诗等。29.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1)政治理想的高扬,渴望建功立业2)人生苦短的哀叹,也表现了积极的人生观3)诗人创作个性高扬。三曹七子诗风各不相同,充满了鲜明的个性色彩。4)浓郁的悲剧色彩。建安诗人处在时代与个人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因而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30. 建安辞赋特点:1)有一个自觉主动进行辞赋创作的作者群。2)由于思想较自由,题材更广泛。3)其抒情性进一步加强。4)形式方面,成为汉赋向南北朝骈赋变化的开端。讲求辞藻和形式之美。5)抒

33、情性趋于强化。写人写物,抒情要素。如:王粲登楼赋、曹植洛神赋。6)其基本表现是:“两汉盛行的那种以铺写京都宫殿苑囿田猎等为主的体物大赋,逐渐为抒情小赋所取代,并在形式上出现了骈化的趋势。”31魏晋南北朝辞赋与汉赋的比较:1)抒情化的复归,并有明显的诗赋合流的趋势。汉赋不侧重抒情,魏晋南北朝辞赋中,咏物抒情小赋占了较大的比重,侧重抒情。2)语言趋向骈偶化,出现辞赋的一种新形式骈赋。3)艺术风格由汉大赋的堆垛板滞转变为清深绮丽。汉赋堆垛辞藻,注重“体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辞赋语言清新活泼,描写细腻,往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4)辞赋的题材大大扩展。汉大赋的题材,大都以宫殿、游猎、京都、歌舞为主,咏物

34、赋也多是写帝王贵族身边之物。到魏晋南北朝,辞赋的题材就大大扩展。32.曹丕的燕歌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答:燕歌行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古的完整的七言诗。这首诗中深秋的萧瑟景象与思妇的感伤情感水乳交融,叙述与抒情有机结合,节奏美妙,音韵和谐,体现了曹丕“诗赋欲丽”的主张。二、正始文学33.名词解释1)正始文学:“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8),在文学史上习惯用正始文学泛指魏朝后期文学。代表作家“竹林七贤”,其中阮籍嵇康成就最高。2)“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34.与山巨源绝交书:1)名词解释:文章篇名。山涛

35、与嵇康原是旧交,后投靠司马氏统治集团,当他举荐嵇康做官时,嵇康写了这封信同他绝交,表示决不屈节向司马氏妥协。是古代书信体文章的杰出作品,表现出超世独立、不随流俗的人格。这封信使司马昭非常痛恨,以致引来作者的杀身之祸。2)特点:全文析理绵密,议论风发,词锋犀利,语调峻切,文藻壮丽,寓意深远。3)嵇康的诗:嵇康成就最大的为四言诗,何焯文选评曰:“四言不为风、雅所羁,直写胸中语,此叔夜高于潘、陆也。”刘勰文心雕龙评为:“嵇志清峻”。他的四言诗以表现其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是继曹操之后又一批成功之作 。35.阮籍八十二首咏怀1)内容:这些诗非一时一地之作,是其政治感慨的记

36、录。这些诗书感慨,发议论,写理想,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咏怀诗的核心内容,是带有哲理性的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并且集中于个人的内在意志与外部力量相冲突,生命从根本上无法获得自由这样一个命题。2)特点:隐约曲折,“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风格“厥旨渊放,归趣难求”;运用大量比兴、象征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主题晦涩难懂;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批判 三、两晋文学及南北朝文学36.名词解释1)“太康文学”:“太康”是晋武帝的年号,时段大致上是西晋立国后的大约四十年的时间。这期间以潘岳、陆机、张载、张协、陆云等为代表。其诗讲究雕章琢句,追求词藻,流于轻靡,诗风

37、繁缛华丽,代表着当时诗坛的主流。2)“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指主要活动于西晋太康、元康年间的八位诗人的并称。他们是:张载、张协、张亢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及其侄潘尼,还有左思。3)左思风力:是对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他的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4)玄言诗:指东晋时期在玄学思想影响下,诗坛上流行的“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代表作家有东晋孙绰、许询。玄言诗以玄学思想方法体悟玄理,诗味不浓,但其中通过景物来表

38、现哲理的作品,为山水诗的出现起到了催化作用。5)游仙诗:两晋之际诗人郭璞的代表作游仙诗十四首,将老庄思想与道教神仙之说相混合,寄寓仕宦失意、惧祸避世的情绪和苦闷情怀。名为“游仙”,实为咏怀,抒发怀才不遇和对现实的不满之情。郭璞的诗形象鲜明,比喻贴切,词采清新,气势挺拔,寄兴深远,较之当时盛行的“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要高出一筹。6)永明体诗: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和对偶,增加了诗歌的艺术形式之美,为唐朝格律诗时代的到来形成了良好的基础。代表作家是沈约、谢朓、王融、范云等“竟陵八友”。7)“宫体诗”:又叫“徐庾体”,指南朝梁后期和

39、陈代所流行的一种诗歌流派。主要作家徐摛、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主要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形式工巧,声律严整,刻意追求。最大的贡献在于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8)“颜谢”:“颜”指颜延之,“谢”指谢灵运。二者皆为东晋著名山水诗人,但谢灵运的艺术成就比颜延之的要高得多。37.西晋太康前后文坛的主要创作倾向如何?代表作家是谁?答:主要创作倾向一是模拟古人的风气大盛;二是雕章琢句,追求词藻华美与对偶工整。只有左思独树一帜,以矫健的笔力抒写了寒士的不平,直接继承了建安风骨。代表作家即“三张二陆两潘一左”。38.试述左思咏史八首的艺术特点?答:左思咏史八首是中古咏史

40、诗的杰作。其艺术特点,1)八首诗各自独立成章又互相承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组诗的形式可以容纳更丰富的内容;2)继承了建安诗人抒情与言志相结合的传统,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将咏史与咏怀更紧密地结合起来;3)表现上更加富于变化,如比喻、对照、比兴、议论等多种手法兼用,进一步丰富了咏史题材的艺术表现力。39.田园诗与山水诗的比较。答:田园诗是陶渊明开拓的新题材,主要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是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风格平淡自然,将自然艺术推向了极至;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创作目的是呈现耳目所及的山水状貌声色之美,山水诗鼻祖是谢灵运,脱胎于玄言诗。40. 陶渊明。(1)诗歌的内容:陶诗的题材主要

41、可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其中以田园诗成就最高。陶渊明的两大思想,一是安贫乐道,一是崇尚自然。(2)陶诗的特色:最大的特点是平淡自然,没有雕琢的痕迹。进一步的展开分析,陶诗的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情、景、事、理的浑融。如饮酒结庐在人境中前四句讲了“心”与“地”也就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只要“心远”,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受尘俗喧嚣的干扰。全诗把情景事理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2)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陶诗描写的对象,都是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等最平常的事物,而且一切从实说来,特别平淡朴素。但又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3)精当而不露痕迹的语言锤

42、炼。如“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中的“掩”字是很常用的词,看似平淡却很精彩,易则不佳。(3)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地位:1)陶渊明的出现,打破了玄言诗对东晋文坛的垄断,给文坛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诗歌 所能达到的高度。2)陶渊明是一位创新的先锋,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开创了田园诗派,他不仅总结了魏晋古诗,而且也启发了宋以后的新体。影响:1)促成田园诗派的形成和发展。2)人品诗品同受仰慕,成为后世效法典型。不为五斗米折腰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3)赋予后世诗词曲小说戏剧书法美术新素材。

43、4)引起后世极为热烈之研究风气。5)扩大了诗歌体裁,推动了文学发展。41. 陶渊明与谢灵运的比较答:(1)从题材和内容上看:陶诗以田园诗成就最高,主要描写农村的生活以及农夫和农耕;谢诗以山水诗最为出色,主要写诗人主体对山水客体的审美感受,(2)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陶诗追求神似,注重意境,诗风平淡自然,浑然一体;谢诗追求形似,注重摹象,诗风鲜丽清新,他的诗一般分成记游、写景、析理三部分,很难达到陶诗那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3)陶诗注重言外的效果,即“言有尽而意无穷”,注意发挥语言的启示性,以调动读者的联想。谢诗注重描摹,侧重写实性。(4)二者的语言都经过锤炼,但陶诗显得自然而不著痕迹,而

44、谢诗雕琢的痕迹较明显。42.鲍照(1)文学成就: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诗、赋、骈文皆不乏名篇,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尤其是七言诗。(2)诗歌内容:主要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之士倍遭压抑的痛苦,其中充满着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与抗争精神,代表着寒士的强烈呼声。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1)描写边塞战争、反映征夫戍卒的生活。2)描写游子、思妇、弃妇的诗。3)统治者横征暴敛和百姓疾苦的诗。4)描写山水的诗也很有特色。(3)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1)思想内容与情调上:抒发贫寒之士的强烈呼声表现为昂扬激越、慷慨不平之气和难以抑制的怨愤2)从诗歌的艺术风格、表现技巧以及风格特征等方面看

45、,鲍照的诗歌尤其是乐府诗,多得益于汉魏乐府和南朝民歌的艺术经验。辞采浓烈,节奏奔放,感情强烈,形象鲜明。感情饱满而厚重,措词不精雕细刻,诗歌浑然一体。(4)影响:鲍照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他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七言体的形式,并且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同时还可以自由换韵,从而为七言体诗的发展开拓了宽广的道路,对李白、高适、岑参等人有较大的影响。43.南北朝民歌的比较答:南北的对峙和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南北文风不同。南方清绮,北方质朴,粗犷豪放。南方优越,北方落后。庾信的北上促进了南北方文风的交流,而他也成为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44.魏晋南北朝小说:1、名词解释:(1)小说:“小

46、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以“小说”和“大达”对举,是指那些琐屑的言谈、无关政教的小道理。魏晋南北朝的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是文言小说,在当时被认为是难登大雅之堂的。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为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2)志怪小说:1)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2)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地理博物:如东方朔神异经;鬼神怪异:如东晋干宝搜神记;佛法灵异:如王琰的冥祥记。3)影响:为后世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后世小说中鬼

47、狐一派有直接影响;为后世小说发展提供了艺术借鉴。(3)志人小说:1)是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著名的有笑林、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和其他小说一起,开启了后世小说之先河。2)内容:笑话:邯郸淳的笑林 ,对世态有所讽刺。笑林 开后世俳谐文字之端;野史:西京杂记;遗闻轶事,这是志人小说的主要部分,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4)世说新语:1)唐时叫新书,五代、宋改称新语,后世为了与刘向所做的新语区别,称此书为世说新语。全书主要拾掇汉末至东晋的士族阶层人物的遗闻轶事,尤详于东晋。全书按内容分类系事,计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三十六篇,生动的反映了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与生活方式。作者刘义庆,世说新语应该是他招致门客编纂的,属于志人小说。2)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