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政治经济学概论章.ppt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290083 上传时间:2024-09-03 格式:PPTX 页数:408 大小:71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概论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08页
政治经济学概论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08页
政治经济学概论章.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08页
政治经济学概论章.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08页
政治经济学概论章.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政治经济学概论政治经济学概论政治经济学概论政治经济学概论 第第第第1 11 1章第章第章第章第10101010章章章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 商品与货币商品与货币商品与货币商品与货币第一节 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政治经济学的分析从商品开始,对商品及商品经济关系的分析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一、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历史起点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最初是从商品经济关系中萌芽并发展的。二、分析商品经济关系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逻辑起点 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最普遍、最基本、最简单的经济现象,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商品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最普遍、最大量的现象,其中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

2、盾的萌芽。马克思资本论:商品(价值)货币 资本 运用科学抽象法,抛除经济发过程中的偶然现象,从最抽象,简单的规定开始,逐步上升到较具体,较复杂的规定,用本质说明现象,正确地反映了经济范畴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从而使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清晰的展现出来。三、逻辑再现了历史 从商品开始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经济范畴的逻辑顺序与它们所反映的生产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是完全一致的。并且是在排除了历史发展偶然因素的基础上清晰地表现了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客观规律。逻辑再现了历史。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二

3、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马克思关于商品的经典定义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基本规定:劳动产品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使用价值)通过市场交换(价值、等价)一、使用价值 定义: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1、使用价值是由物品的自然属性(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决定的;从使用价值质的方面看,不同种类的商品体,具有不同的自然属性,因而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一种商品体往往具有多种多样的自然属性,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因而具有多方面的使用价值。同一物品的多方面的使用价值,是随

4、着人们的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被发现和利用的。从使用价值量的方面看,任何使用价值都可用不同的计量单位,用数量来表示其大小、多少。计算不同使用价值的量时,往往用不同的计量单位。物品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取决于物品的性质和社会习俗。2、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它本身不反映任何生产关系。作为社会财富实体的使用价值是与人类社会同时存在的永恒范畴。因此政治经济学不直接把使用价值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3、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交换价值)的 物质承担者 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要把使用价值纳入研究范围,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与价值处于对立统一关系之中。二、交换价

5、值和价值 价值是商品本质因素,但价值是内在于商品的东西,因此,考察价值要从其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入手。1、交换价值(价值表现形式)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1 只绵羊=2 把斧子 在该等式中,2把斧子是1只绵羊的交换价值。交换价值的现代形式或一般形式:1只绵羊 =若干单位的货币 借助于交换价值,可以认识到内在于商品中的价借助于交换价值,可以认识到内在于商品中的价值属性值属性:2、价值: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无差别一般人类劳动 认识方法:思维抽象力 作为体力和脑力的耗费,不同商品只有量的不同,没有质的差别。商品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一般人类劳动。质上相同,从而可以在量上

6、互相比较。3、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商品的内在属性,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价值的统一表现形式:货币 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具有交换价值,是因为它们都凝结有相同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二因素,从表面上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本质上则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西方主流资产阶级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各种价值理论。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古典经济学不完善的劳动价值论;生产费用论;供求价值论;服务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均衡价格论;要素价值论等 这些都是经济学家长期探寻商品交换比例变动的背后究意由什么东西决定的各种努力。马克思科学劳动价值论证明了劳动是一切商品价值的唯一

7、源泉,从而是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基础。4、价值的本质 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等价交换其劳动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也是商品本质属性。商品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交换,实际上是不同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因此,一般人类劳动只有在商品经济关系下才能形成价值,劳动形成价值是商品经济关系赋予它的一种社会形式。“价值”作为理论范畴,表现人类经济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特定的劳动交换关系,因而是历史范畴,而非永恒范畴。价值概念价值概念小结小结价值实体:无差别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价值形式:交换价值(其他一定量商品或货币)价值本质:商品生产者之间等价交换劳动的 关系价值量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三、商品二因素

8、的对立统一系关系 统一表现在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缺一不能成为商品。一方面,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另一方面,一种物品必须具有价值属性,才能成为商品。矛盾表现在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互相排斥的:参与商品交换的双方,都不可能同时既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同时又得到商品的价值。商品生产者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购买者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这个商品的价值。这个矛盾在商品交易成功时得到解决;交换不能完成时,矛盾就充暴露出来,这对商品生产者来说意味着陷入困境。思考:商品二因素的矛盾与货币思考:商品二因素的矛盾与货币思考:商品二因素的矛盾与货币思

9、考:商品二因素的矛盾与货币 由于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因此内在于商品中的使见价值和价值都必须取得独立的存在形式,这种必要性使货币产生。货币产生的必要性隐藏在商品二因素的对立当中,随着商品交换规模和范围的扩大,货币由此产生。在货币产生之后,商品内在二因素的矛盾就发展为外在的对立,商品世界表现为对立的两极,在一极,所有的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在另一极,所有的货币都是价值的独立的存在形式。商品生产者出售商品(使用价值),获得货币(价值);购买者支付货币(价值),获得商品(使用价值)。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

10、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具有二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商品既然是二重物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那么,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也必然具有二重性”(马克思)。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一、具体劳动 定义: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特定种类和不同具体形式的劳动,叫具体劳动。具体劳动的形式是根据劳动的目的、对象、使用工具、操作方式及结果来区分的。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多样性是具体劳动多样性的表现。各种具体劳动,分门别类,形成社会分工。具体劳动作为经济范畴反映人与自然的永远存续的关系理论范畴,是永恒范畴。二、

11、抽象劳动 定义:从人类劳动力的耗费意义上考察的劳动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一般人类劳动。科学抽象法的运用 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人类劳动的凝结,就是指抽象劳动的凝结;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就是指抽象劳动构成价值的实体。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共同的一面,没有质的不同只有量的差别。正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的同一性,才使各种商品的价值可以互相比较。不同商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交换,就是指按照耗费劳动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抽象劳动作为理论范畴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它体现或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通过商品交换而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因而是一个历史范畴,而不是永恒范畴。所有经济时代的

12、劳动都是体力和脑力的耗费,但并非在所有的经济时代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都需要在抽象劳动的意义上来考察。抽象劳动是商品经济关系赋予人类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式,是实现商品经济关系的必要。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关系 1、统一性表现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商品具由二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马克思)。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商品生产

13、者所进行的具体劳动顺利地转化(还原)为抽象劳动,才能被当作社会承认的有用劳动。生产才能够继续进行下去,如果具体劳动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生产者则陷入困境。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是通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体现的。商品(使用价值)顺利地通过交换,实现其价值,具体劳动便还原为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得到解决;反之,则意味着矛盾得不到解决,这会使生产者陷入困境。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源于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进一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通过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反映出来。四、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四、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

14、纽四、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四、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首先批判地创立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虽然初步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但存在很大的缺陷,由于没有科学的区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也就不能了解什么劳动形成价值,由于其劳动价值理论的不完善,因此在其理论体系中充满着矛盾。无法科学的解释生产各种具体劳动生产的不同商品却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交换的问题;不能科学地解释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经济现象;不能科学地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关系的实质。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首先批判地创立的,并成为马克思全部经济理论的基础。第一、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

15、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二重性学说,科学地回答了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把劳动价值论建立科学的基础之上。第二,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论奠定了理论基础。运用了劳动二重性学说,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进而论证了雇佣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在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的同时,转移了原有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而抽象劳动形成了新价值,区分了资本的不同部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的实质。第三、劳动二重性学说还为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从科学的劳动

16、价值论出发,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进而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等等。马克思的全部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劳动二重性学说基础之上的。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社会性质二重社会性质二重社会性质二重社会性质:私人:私人:私人: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劳动与社会劳动劳动与社会劳动劳动与社会劳动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及其产生的根源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二重社会性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是社会分工和私有制。1、私人劳动性质及其表现 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商品

17、生产者都是独立地进行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都是他们自己的事,由他们自己来决定;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归他们自己所有和支配;商品能否卖出去,是赔是赚,也由他们个人承担风险,这就使得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私人性,并直接表现为私人劳动。2、社会劳动性质及其表现 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商品生产者是在社会分工体系中从事生产的,他们生产的商品都是由来满足社会需要的,因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劳动具有社会性,属于社会劳动。劳动社会性质不是直接表现出来,需要借助于交换得以表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及其表现 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性

18、质既相联系:同一生产商品劳动二重社会性质。又相矛盾:生产商品的劳动是以直接私人劳动的形式存在的,它的社会性质不能直接的表现出来,而要经过一个转化过程。这使二者之间产生矛盾。矛盾主要表现在:商品生产者的产品虽然是为出卖而生产的,但如果产品不符合社会需要(花色、品种、规格、质量),那么私人劳动就不能在事实上转化为社会劳动(产品卖不出去)。即使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社会所需要的,但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也可能不是社会必要劳动:如果个别劳动耗费多于社会必要劳动耗费,或者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总耗费超过了社会需要的限度,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不能全部卖出去,私人劳动就不能在量上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换个角度看,这一矛盾

19、的两点表现实际上说明了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所需要的两个条件:一是私人劳动的产品必须是符合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二是私人劳动的耗费量必须符合和社会的需要量。解决矛盾的途径:交换私人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实现,即生产者生产的商品是社会所需要的产品,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也就是商品生产者顺利地出售商品。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产生于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同时又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的反映和在不同层次上的表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产生于社会发展一定阶段

20、特定经济条件的出现:社会分工和私有制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使得不同商品生产者必须在一般人类劳动耗费的意义上比较劳动量的大小进行等价交换。抽象劳动、价值是历史范畴:是对这一特定阶段商品生产者经济关系的理论概括。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如果交换成功,商品全部卖出,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矛盾得以解决,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劳动就全部得到社会承认,从而耗费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就能得到补偿,商品生产者就会赚钱;反之,若交换不成功,商品不能卖出或不能全部卖出,私人劳动就不能或不能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生产者的劳动耗费不能得到补偿或不能得到全部补偿,就可

21、能赔本甚至破产。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由于私有制和社会分工的出现,产生了简单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随着私有制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也随之发展,推动了简单商品经济规模的扩大,从而使简单商品经济发展为社会化的发达商品经济。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 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所以:商品的价值量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劳动量的大小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衡量的,因此: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的多少。但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劳动时

22、间,又不能是劳动时间的自然长度。在衡量同种商品价值量时,必须区分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比较不同商品价值量时,必须区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一、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个别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时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之间由于生产条件的差别形成个别劳动时间的差别是一种客观差别,个别时间不能决定商品价值量。社会衡量同种商品价值量必须是同一标准(社会必要劳动耗费)。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社会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强度和劳动熟练程度下生产某种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现时

23、某一生产部门平均的生产条件或大大多数产品的生产者所具备的生产条件;“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指劳动者的状况。l例:生产某种商品有三类生产条件不同的企业,个别劳动时间分别为 A类企业:1小时 B类企业:2小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类企业:3小时 如果大多数企业生产该商品耗费的时间是两小时,则构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3 3 3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对商品生、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对商品生、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对商品生、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对商品生产者的意义产者的意义产者的意义产者的意义 作为商品生产过程中价值决定的

24、规律:支配着生产者的行为。商品生产者必须使个别劳动时间符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要求(低于或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在竞争中处于强有力的地位。因而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与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决定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的地位乃至命运。在竞争中发展或被淘汰。第二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二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二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二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生产某种符合社会需要的商品总量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是否符合第二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着商品价值量的实现程度。两层涵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分两层涵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分两层涵义社会必要劳动时

25、间的区分两层涵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分 第一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单个商品生产上所耗费的必要劳动时间;反映了社会对效率的要求。第二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社会对某种商品的需要总量,决定的是某种使用价值总量的价值在市场上的实现程度,反映了社会对资源合理(比例)配置的要求。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在计量和比较不同商品价值量大小的时候,必须区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1、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区分 简单劳动:指不必经过学习和培训,每一个正常人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指必须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从事的劳动。简

26、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分是相对的,但就一定时期来说,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总是存在的。2、复杂劳动是自乘的简单劳动 在同一单位时间内,复杂劳动所创造商品的价值量,是简单劳动所创造商品价值量的若干倍。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换算比例,不是由商品生产者自觉进行的,而是“生产者背后由实际社会过程决定的”,即由社会条件决定的(供求、稀缺程度、体制等)三、商品价值量的变动规律三、商品价值量的变动规律三、商品价值量的变动规律三、商品价值量的变动规律l 商品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商品价值量也不变。l 但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劳动生产率

27、的变化而变化。1、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可用公式:劳动生产率=产品数量劳动时间 单位产品中耗费的劳动量 两种表达方式是一致的。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单位产品内耗费的劳动量就越少。反之则反。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诸多因素,主要是: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科技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 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形式 自然条件 各种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如自然条件对农业和采掘业影响大,对加工工业影响则较小。2 2 2 2、商品价值量的变动规律、商品

28、价值量的变动规律、商品价值量的变动规律、商品价值量的变动规律(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率成反比。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加但总价值量不变,从而单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即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表现在市场上,是商品的价格降低。3、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是就生产同种商品的整个部门而言的。是生产同种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在部门内部的不同企业之间,存在着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别所导致的个别劳动

29、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别。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个别劳动时间低于部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部门内部的竞争的结果导致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结果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 价值形态的发展。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价值形态的发展。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价值形态的发展。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价值形态的发展。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商品和货币构成商品经济的两个基本要素 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外化的产物,是商品交换价值的一般形式,是商品价值的独立化的形态。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一种商品的价值形式就是在交换中通过别的商品来表现

30、其价值的形式。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货币的产生过程就是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货币出现以后,商品的价值就都通过商品和货币的交换关系,用货币来表现了。(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与最初发生在原始公社之间的剩余产品的偶然的交换相适应,商品的价值表现也具有偶然性。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或简单的表现在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上,就是简单的价值形式。简单的价值形式可用公式表示为:1只绵羊=2 把斧子(物物交换、偶然发生的交换)在这个简单的价值形式中,等式两端的商品处在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等式左端的绵羊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等式

31、右端的斧子处在等价形式上,是用来表现绵羊价值的材料。l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是既相依存又互相排斥的关系:它们处于同一价值表现的两极。缺少哪一方,价值都无法表现;它们各自又必须分别处于等式的一方。一种商品,不能同时既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于等价形式上。相对价值形式相对价值形式l 相对价值形式是在一种商品(绵羊)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时使自己价值得到相对表现的形式。价值表现的相对性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去考察,即商品的价值属性的表现的相对性;价值量表现的相对性。从质的规定性看,绵羊的价值属性不能通过自身来表现,只能在同斧子的交换关系中,借助于斧子的使用价值得到相对的表现,斧子的使用价值成了绵羊价值的表

32、现形式(外在),即商品绵羊价值得到相对表现的形式。从量的规定性来看,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的内在价值量只能通过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的使用价值量相对地表现出来。商品的内在价值量与相对价值量商品的内在价值量与相对价值量商品的内在价值量与相对价值量商品的内在价值量与相对价值量 一个商品的内在价值量与它的相对价值量是有区别的,商品的内在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商品的相对价值量是由不同商品的价值量之间的比例决定的,是商品价值量的外在表现,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商品的内在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相对价值量可能会发生变化;在商品的内在价值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其相对价值量也可能不变。等价形式

33、等价形式l 等价形式是一种商品充当等价物并能够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即用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直接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形式。l 处在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叫等价物。l 等价形式的特点等价形式的特点l 等价形式具有的直接交换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如下特点: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处于等价形式上的斧子的自然形式成为 羊价值的表现材料。绵羊的价值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现在通过斧子而表现出来了。以斧子的使用价值成为绵羊价值的表现形式。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充当等价物的商品斧子,本来是制造斧子的具体劳动的产物,但它在和绵羊相交换时,它所处的地位,使它以抽象劳动的化身而显示出来。因此,生产斧子的

34、具体劳动在这里成为绵羊中所包含的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在简单价值形式中绵羊通过和斧子的交换,表现在绵羊身上耗费的劳动为社会所承认。斧子本来是私人劳动的产品,但是斧子具有能够直接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性质,所以制造斧子的私人劳动,就成为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l 简单价值形式是与最初的偶然出现的剩余产品交换相适应的价值形式。它使一种商品的自然形式和价值形式的表现分离开来。l 但与交换的偶然性相适应,价值表现带有个别性,对价值是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的属性,表现的还很不充分。l 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和经常化,价值形式会进一步发展。(二)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二)总和的或扩大的价

35、值形式l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入交换的商品增多了,商品交换成为经常性的现象。一种商品经常地和其它一系列商品相交换,其价值经常表现在其它一系列商品上,取得了扩大的价值形式。用公式表示就是:=2把斧子 =50斤小麦 1只绵羊 =2斤茶叶 (物物交换)=1两黄金 =其他商品 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价值表现充分了,简单价值形式中价值表现的偶然性消失了。其一,一种商品不只是同某一种商品偶然地发生交换关系,而是经常地同一系列商品发生交换关系,商品的价值作为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得到真正的和充分的体现;其二,商品价值量的确定排除了偶然性。一定量的商品(绵羊)与不同商品交换时形成不同

36、的量的比例表明,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并由价值量调节不同商品的交换比例的性质得到充分的表现。扩大的价值形式仍然存在着局限性。扩大的价值形式所反映的商品交换与简单价值形式一样是直接的物物交换,每一种商品都有一个价值表现的无穷系列,形成一系列特殊等价物,但却没有一个社会公认的一般等价物,因而给商品交换带来困难,使交换成功的概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商品交换的范围越扩大,物物交换的矛盾就越突出,价值形式需要进一步发展。(三)一般价值形式(三)一般价值形式 适应商品交换发展的需要,从商品世界中逐渐地和自发地分离出一种商品,成为社会公认的、共同的等价物,其他一切商品都通过它来表现自己的价

37、值。l 一般价值形式: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得到表现。这种商品称为一般等价物。l用公式可表示为:2把斧子=50斤小麦=2斤茶叶=1只绵羊(一般等价物)1两黄金=其他商品=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 专门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在交换中自然产生的,随着交换的发展,为了解决交换的困难,会有一种商品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成为所有商品的共同等价物,这种商品就成了商品交换的媒介物或一般等价物。l 现在,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得到表现。价值表现:1、是简单的,因为都是表现在唯一的商品上;2、是统一的,因为都是表现在同一的商品上,它们的价值形式是共同的;因而是一般的。价值形式发展的

38、质变价值形式发展的质变l 由扩大的价值形式发展到一般的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史上的质的飞跃,是价值形式发展过程的关键阶段。l 一般等价物已经具备了货币的性质,它使物物交换发展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这样,不仅使商品的价值是一种社会属性得到进一步的表现,而且可以对商品的价值量进行统一的比较和衡量。l 扩大的价值形式发展到一般价值形式,克服了扩大价值形式的缺点,便利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一般价值形式的局限性:一般价值形式的局限性:一般价值形式的局限性:一般价值形式的局限性:充当一般等价物商品的充当一般等价物商品的充当一般等价物商品的充当一般等价物商品的不固定性不固定性不固定性不固定性l

39、在一般价值形式阶段,一般等价物还没有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往往因时、因地而异。l一般等价物的这种不固定性,使不同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仍然存在困难,有碍于商品经济的发展。l适应商品经济极其内在矛盾的发展,一般价值形式发展为货币形式。(四)货币(四)货币(货币形式)(货币形式)(货币形式)(货币形式)l 指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用一种特殊商品来表现的价值形式。l 从实际过程看,当贵金属(金银)从商品界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它就成了货币,价值形式就从一般价值形式发展到货币形式。l 2把斧子=50斤小麦=2斤茶叶=1两黄金(或白银)1只绵羊=(一般等价物)其他商品=货币形式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成熟的

40、和完备的形式。以后主要表现为货币形式的变化 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比较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比较l 从一般价值形式发展到货币形式并没有什么质的变化,货币形式和一般价值形式的区别,仅仅在于黄金或白银这种贵金属固定地取得了一般等价物的地位。l 贵金或银之所以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是因为它们本身是商品;之所以独占了一般等价物的地位,是因为它们天然的特殊性使它们最适合充当货币材料。所以,“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1只绵羊 =2 把斧子 =2把斧子 =50斤小麦 1只绵羊 =2斤茶叶 =

41、1两黄金 =其他商品 2把斧子=50斤小麦=2斤茶叶=1只绵羊 1两黄金=(一般等价物)其他商品=2把斧子=50斤小麦=2斤茶叶=1两黄金1只绵羊=(一般等价物)其他商品=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从价值形式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货币的起源和本质:l 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游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起源)。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经济关系的体现(本质)。充当货币的特殊商品充当货币的特殊商品 作为货币的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共同性)。作为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又具有不同于其他一般商品的特点:它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社会职能而产

42、生了形式上的或社会的使用价值,即它固定地充当一切商品价值的表现材料,作为价值的直接代表而存在,它本身直接体现社会劳动。二、货币的职能和货币形式的演变二、货币的职能和货币形式的演变(一)货币的职能l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商品经济中所起的作用l 货币的职能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备了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1 1、价值尺度、价值尺度、价值尺度、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 以货币作为衡量和计算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把一切商品的价值量表现为一定的货币量。货币的价值尺度的职能把一切商品的价值表现为质上相同的和量上可以比较的东西。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

43、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有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可以是观念的或想像的货币 货币是商品价值量的外在尺度:商品价值量的内在尺度是劳动,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价值量的外部尺度。价格: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格标准:包含一定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叫价格标准(确定货币自身的计量单位或计量标准)。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衡量商品价值的;价格标准作为计算货币量的标准,是规定和衡量货币金属自身的量的。价格标准是从货币的价值尺度的职能中由于技术上的必要性而派生出来的。2、流通手段、

44、流通手段定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W G W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而不能的观念的或想像的货币。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在货币产生以后,物物交换发展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物物交换(W W)商品交换 商品流通(W G W)货币流通: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在不同所有者之间不断转手的运动。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关系: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并为商品流通服务的。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区别:商品的流通的有止境的;货币流通是无止境的运动。在货币流通中,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始终停留在流通领域,在不同的所有者不断的转手,形成无止境的运动。流通手段的职能对商品经济发展和运行

45、的影响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借助于货币的流通手段的职能打破了物物交换中存在的个人和地方、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促进了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加深,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使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割成两个阶段会导致买卖脱节,从而加深了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蕴涵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3、贮藏手段、贮藏手段定义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产生原因货币的贮藏手段的职能的出现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引起的:商品经济中货币的一般等价物的性质激发了人们贮藏货币的欲望: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生产者对市场的依赖性的加

46、强,为了应付生产和交换中各种偶然情况的发生和再生产的需要,也有必要贮藏一部分货币。货币作为贮藏手段的条件 必须是实在的、足值的货币(金银条块、金银铸币)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纸币的持有者可随时用它换取任何商品,因此纸币也能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因此也能充当贮藏手段。但纸币只是一种价值符号,只是代表一定的价值量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而纸币本身所代表的价值却是可以变化的(升值或贬值),因此纸币充当贮藏手段的条件是币值的稳定,进一步决定于政府的信用和经济发展情况。贮藏手段职能的作用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金属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纸币作为贮藏手段是不能发

47、挥这种自发调节作用的。这是因为纸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只是代表一定的价值量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4、支付手段、支付手段定义货币的支付手段是职能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职能。(一定时点货币价值的单方面转移)起因适应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最初出现在商品流通领域,起因起因于商品的赊购赊销。以后又越出流通领域,充当价值的独立存在,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间进行价值的转移(发展)(发展)。用货币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就属于这种情况。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作用:一方面减少了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方便了商品交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货币支付手

48、段的职能又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使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增大(债务链条、信用危机)。5、世界货币、世界货币 定义:当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叫做世界货币,或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货币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是随着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换和其他贸易活动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而产生的,实际上是货币的上述职能在世界市场上的延伸。世界货币的主要职能:一是作为一般购买手段,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别国商品;二是作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平衡)国际收支差额;三是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如支付战争赔款、输出货币资本等。在当代,世界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平衡国际收支差额以成为其最重要的职能。

49、从理论上说,作为世界货币一般只限于贵金属(金或银)。各个国家的铸币、纸币都不能执行这一国际清算职能。但在当代,随着货币形式的发展和国际经济联系的加深,黄金作为世界货币形式的作用大大减弱。现实中,往往是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的纸币,在国际经济交往中起着世界货币的职能。但是,这些货币形式,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在范围上,都不具有完整的“世界性”。因此,即使在纸币已与黄金完全脱离的今天,各国还会保持一定的黄金储备。货币职能小结货币职能小结货币职能小结货币职能小结货币的五种职能共同表现了货币的一般等价物的本质。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是货币一经产生就有的职能其它职能都是在基本职能的基础上,随着商品经

50、济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之间产生的。“一种商品变成货币,首先是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换句话说,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马克思)。五种职能的产生顺序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进程:五种职能的排列顺序(范畴系列)反映了它们产生的历史顺序及其相互关系,体现着历史和逻辑(理论)的统一。(二)货币形式的演变(二)货币形式的演变l 自货币产生以后,货币的具体形式就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就货币的具体形式演变的总过程来看,一般经历了非金属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这几个阶段。l 货币形式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1、非金属实物货币: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货币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