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社会问题社会控制.ppt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289542 上传时间:2024-09-03 格式:PPTX 页数:98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问题社会控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社会问题社会控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社会问题社会控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社会问题社会控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社会问题社会控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章第十章 社会问题社会问题一社会问题概述一社会问题概述n(一)什么是社会问题(一)什么是社会问题n1文献或日常用语中的文献或日常用语中的“问题问题”含义含义n(1)某一领域中的话题。)某一领域中的话题。n(2)某一领域中出现不寻常事情,一般具有负面意义。)某一领域中出现不寻常事情,一般具有负面意义。n2默顿的见解默顿的见解n(1)社会期望的事物被中断;)社会期望的事物被中断;n(2)社会规定的正当的东西被破坏;)社会规定的正当的东西被破坏;n(3)社会所珍视的社会模式与关系脱节。)社会所珍视的社会模式与关系脱节。n强调问题的社会价值。强调问题的社会价值。一社会问题概述一社会问题概述n3本书

2、的界定本书的界定n社会中发生的被多数人认为是不合需要或社会中发生的被多数人认为是不合需要或不能容忍的事件或情况,而需要运用社会不能容忍的事件或情况,而需要运用社会群体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群体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n(1)一定范围多数人遇到的问题。)一定范围多数人遇到的问题。n(2)给大多数人正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给大多数人正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n(3)动用多种社会力量解决。)动用多种社会力量解决。一社会问题概述一社会问题概述n(二)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二)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1破坏性破坏性n(1)打断人们的正常生活,降低人们的生)打断人们的正常生活,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活质量。n(2)给社会

3、带来麻烦,必须动用社会资源)给社会带来麻烦,必须动用社会资源解决,从而浪费了社会资源。解决,从而浪费了社会资源。n(3)给社会进步带来障碍,不利于社会发)给社会进步带来障碍,不利于社会发展。展。一社会问题概述一社会问题概述n2普遍性普遍性n(1)任何国家和社会都存在社会问题。表)任何国家和社会都存在社会问题。表现为人文关系失调,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现为人文关系失调,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和社会关系的失调。失调和社会关系的失调。n(2)一个国家和社会在其不同的时期都存)一个国家和社会在其不同的时期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社会问题。在解决社会问在这样或那样的社会问题。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题的过

4、程中不断发展。一社会问题概述一社会问题概述n3复杂性复杂性n(1)社会问题的成因复杂。经济、政治、文化原因;历)社会问题的成因复杂。经济、政治、文化原因;历史、现实原因。史、现实原因。n(2)社会问题的影响是复杂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社会问题的影响是复杂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n4时空特征时空特征n(1)时间性:社会问题所具有的社会进程的阶段性特征。)时间性:社会问题所具有的社会进程的阶段性特征。n(2)空间性:社会问题的地域空间和社会空间特征,不)空间性:社会问题的地域空间和社会空间特征,不同空间的社会问题各有特点,其表现方式、解决方式各同空间的社会问题各有特点,其表现方式、解决方式各有不同

5、。有不同。一社会问题概述一社会问题概述n(三)社会问题的认定(三)社会问题的认定n社会问题的广度和强度社会问题的广度和强度n1广度:广度:即多大范围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属个性问题,即多大范围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属个性问题,影响少数人生活,不成为社会问题。影响面相当大的问题影响少数人生活,不成为社会问题。影响面相当大的问题才是社会问题。才是社会问题。n2强度:强度:即对人们正常生活影响的严重程度。影响不大即对人们正常生活影响的严重程度。影响不大或软性问题,反映不剧烈。大问题带来社会的强烈反应。或软性问题,反映不剧烈。大问题带来社会的强烈反应。n影响的人口越多、面越大、程度越深,越认定是社会问题。

6、影响的人口越多、面越大、程度越深,越认定是社会问题。有地区性、全国性、全球性社会问题的区别。有地区性、全国性、全球性社会问题的区别。一社会问题概述一社会问题概述n(四)看待社会问题的不同角度(四)看待社会问题的不同角度1社会病理学的观点社会病理学的观点n19世纪末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社会问题大量涌现。世纪初,美国的社会问题大量涌现。n美国早期社会学受英国有机论的影响,一些学者美国早期社会学受英国有机论的影响,一些学者认为社会问题是一种社会病态。个人道德衰退,认为社会问题是一种社会病态。个人道德衰退,社会结构缺陷都是健康社会遇到的问题,并对社社会结构缺陷都是健康社会遇到的问题,并对社会整体造

7、成危害。社会问题是违背社会道德期望会整体造成危害。社会问题是违背社会道德期望的非道德状态,是社会的非健康状态。的非道德状态,是社会的非健康状态。一社会问题概述一社会问题概述n2社会解组论社会解组论n社会上通行的社会规范、社会制度失败,人们之间关系社会上通行的社会规范、社会制度失败,人们之间关系松散,社会秩序混乱的现象。松散,社会秩序混乱的现象。“原子化原子化”状态。状态。19世纪世纪末末20世纪初,美国大规模城市化运动,出现这样的社会世纪初,美国大规模城市化运动,出现这样的社会问题,并成为社会解组论的背景。问题,并成为社会解组论的背景。n3价值冲突论价值冲突论n社会并不是整合的,而是存在着不同

8、的利益群体,各持社会并不是整合的,而是存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各持有自己的价值观念,互相对立和冲突时就产生社会问题。有自己的价值观念,互相对立和冲突时就产生社会问题。n理论基础是社会学中的冲突理论和亚文化理论,现实基理论基础是社会学中的冲突理论和亚文化理论,现实基础与美国的种族冲突有关。础与美国的种族冲突有关。一社会问题概述一社会问题概述n4偏差行为论偏差行为论n社会规范是指导人们的行为并实现社会整合的工具,人们社会规范是指导人们的行为并实现社会整合的工具,人们对社会行为规范的偏离就是对社会整合的破坏,这种危害对社会行为规范的偏离就是对社会整合的破坏,这种危害普遍的社会原则的现象蔓延开来就是社会

9、问题。普遍的社会原则的现象蔓延开来就是社会问题。n5标签论标签论n标签是指某些人给另一些人所施加的符号或固定性看法,标签是指某些人给另一些人所施加的符号或固定性看法,在标签论中是对被施加者不利的符号或污名。在标签论中是对被施加者不利的符号或污名。n一些群体(主要是弱势群体)的偏差行为是由于强势群体一些群体(主要是弱势群体)的偏差行为是由于强势群体的枉加标签而产生的。偏差行为不是问题的实质,施加标的枉加标签而产生的。偏差行为不是问题的实质,施加标签才是问题的实质。签才是问题的实质。一社会问题概述一社会问题概述n6批判取向的社会问题批判取向的社会问题n法兰克福学派创立,批判资本主义不合理现状为特征

10、的学派。站在人法兰克福学派创立,批判资本主义不合理现状为特征的学派。站在人道主义立场看待社会问题。道主义立场看待社会问题。n认为现代社会制度和结构导致了人们行为的不正常。而这种承受太大认为现代社会制度和结构导致了人们行为的不正常。而这种承受太大压力的不正常行为又是压力的不正常行为又是“病态社会病态社会”所要求的,是病态社会的正常功所要求的,是病态社会的正常功能的表现。能的表现。n7社会建构理论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社会建构理论对社会问题的看法n强调行动者在社会结构形成中的能动作用,认为行动者不是完全被动强调行动者在社会结构形成中的能动作用,认为行动者不是完全被动的,而是以自己对情境的理解,选择自己的

11、行为,对社会过程产生影的,而是以自己对情境的理解,选择自己的行为,对社会过程产生影响。响。n认为社会问题是各有关方面共同参与、共同建构的结果。强调不同参认为社会问题是各有关方面共同参与、共同建构的结果。强调不同参与者对社会问题形成过程的影响,在社会问题界定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与者对社会问题形成过程的影响,在社会问题界定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影响力的比较和互动。体影响力的比较和互动。二人口问题二人口问题n(一)人口问题的实质(一)人口问题的实质n1人口问题是世界性问题人口问题是世界性问题n人同自然环境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出现不协调甚至发生人同自然环境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出现不协调甚至发生严重失调时,就发

12、生了人口问题。严重失调时,就发生了人口问题。n世界人口问题世界人口问题20世纪中期以来日益突出。世纪中期以来日益突出。2000年世界人年世界人口已超过口已超过60亿。人口膨胀给人类生存带来沉重压力。亿。人口膨胀给人类生存带来沉重压力。n(1)地球上的资源和生存空间有限。)地球上的资源和生存空间有限。n(2)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平衡关)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系。n(3)通过科技对自然资源掠夺性开采更使生存环境恶化。)通过科技对自然资源掠夺性开采更使生存环境恶化。二人口问题二人口问题n2生产与消费关系是人口问题中的基本关系。生产与消费关系是人口问题中的基

13、本关系。n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类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上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类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上出现严重失调,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出现严重失调,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n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两种生产两种生产”理论。人类社会的存理论。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以两种生产为基础,二者应该协调。在和发展以两种生产为基础,二者应该协调。n通俗讲,人口问题实质是通俗讲,人口问题实质是“口口”与与“手手”的关系严重失调。的关系严重失调。n人类生产能力不足:(人类生产能力不足:(1)生产资料不足,主要是自然条)生产资料不足,主要是自然条件的限制;

14、(件的限制;(2)人口结构不合理,主要是生产人口与消)人口结构不合理,主要是生产人口与消费人口比例失调;(费人口比例失调;(3)人口素质低,人口数量和人口质)人口素质低,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失调是重要表现。量失调是重要表现。二人口问题二人口问题n(二)人口理论(二)人口理论1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n(1)两个公理)两个公理食物为人类生活所必须,两性间的性食物为人类生活所必须,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都是人类本性。欲是必然的。都是人类本性。n(2)两个基数)两个基数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长,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长,1、2、3、4;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1、2、4、8;

15、出;出现人口过剩,饥饿与贫困。现人口过剩,饥饿与贫困。n(3)两个抑制)两个抑制“积极抑制积极抑制”。用贫困和罪恶限制人。用贫困和罪恶限制人口增长,形式是战争、灾荒和瘟疫。口增长,形式是战争、灾荒和瘟疫。“道德抑制道德抑制”。无力。无力养活子女的人不要结婚。养活子女的人不要结婚。n站在贵族阶级的立场上,敌视下层阶级,没有看到资本主站在贵族阶级的立场上,敌视下层阶级,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制度对贫困的影响,受到许多学者和思想家的严厉批评。义制度对贫困的影响,受到许多学者和思想家的严厉批评。二人口问题二人口问题n2适度人口论适度人口论n(1)不同看法)不同看法n能使工农业生产达到能使工农业生产达到“最大

16、收益最大收益”的人口即适度人口。的人口即适度人口。n能提供人均最大收益的人口是适度人口。能提供人均最大收益的人口是适度人口。n能保证人种最大幸福的人口是适度人口。能保证人种最大幸福的人口是适度人口。n(2)概括)概括n适度人口是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保持某种适度人口是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保持某种特定标准或指标达到最高水平所需要的人口数量。特定标准或指标达到最高水平所需要的人口数量。n法国索维认为适度人口目标包括:个人福利满足;总体财法国索维认为适度人口目标包括:个人福利满足;总体财富增长;充分就业;增加集体力量,即实力;提高寿命;富增长;充分就业;增加集体力量,即实力;提

17、高寿命;提供文化知识;增加福利总量以及社会和谐。提供文化知识;增加福利总量以及社会和谐。二人口问题二人口问题n3人口过渡理论(人口转型理论)人口过渡理论(人口转型理论)n诺特斯坦诺特斯坦20世纪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后来学年代首先提出,后来学者发展。者发展。n(1)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n(2)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n(3)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n发达国家已进入第三阶段,发展中国家尚发达国家已进入第三阶段,发展中国家尚处在第二或第一阶段。处在第二或第一阶段。二人口问题二人口问题n(三)中国的人口问题(三)中国的人口问题1中

18、国人口的发展、现状与问题中国人口的发展、现状与问题n(1)发展与现状)发展与现状n基本特点:数量大,分布差异大,性别比、年龄结构、文基本特点:数量大,分布差异大,性别比、年龄结构、文化程度问题。化程度问题。n(2)人口问题)人口问题nA人口规模过大抑制社会发展人口规模过大抑制社会发展nB年轻人口比重高、规模大,带来巨大就业压力。年轻人口比重高、规模大,带来巨大就业压力。nC人口总体质量不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人口总体质量不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nD未富先老带来严重挑战。未富先老带来严重挑战。n2中国人口问题的成因中国人口问题的成因n(1)历史及文化原因)历史及文化原因n浓厚的多

19、子女生育文化,农耕文化崇尚大家庭制度。浓厚的多子女生育文化,农耕文化崇尚大家庭制度。n历代奖励耕战,促进人口发展。历代奖励耕战,促进人口发展。n(2)政治方面原因)政治方面原因n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政府没有抑制甚至赞赏,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政府没有抑制甚至赞赏,客观上鼓励了人口增长。客观上鼓励了人口增长。n1957年马寅初遭批判。年马寅初遭批判。1972年才开始推行计划生育。年才开始推行计划生育。n(3)人口惯性)人口惯性n年轻人口比重大,决定了人口规模扩大。年轻人口比重大,决定了人口规模扩大。n受已往生育高峰的影响,我们国家人口增长表现一定的周受已往生育高峰的影响,我们国家人

20、口增长表现一定的周期性。期性。二人口问题二人口问题二人口问题二人口问题n(四)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途径(四)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途径n1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数量通过计划生育。通过计划生育。n2提高人口素质提高人口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n3大力发展经济大力发展经济n(1)缓解两种生产的矛盾)缓解两种生产的矛盾n(2)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n(3)创造就业机会,缓解劳动力过剩压力。)创造就业机会,缓解劳动力过剩压力。三劳动就业问题三劳动就业问题n(一)劳动就业的概念与类型(一)劳动就业的概念与类型n1

21、劳动就业的概念劳动就业的概念n就业,是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事某种劳动或就业,是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事某种劳动或工作,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以维持生活的活动。工作,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以维持生活的活动。n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非劳动年龄人口不在此列。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非劳动年龄人口不在此列。n某种劳动或工作并取得报酬,无报酬的家务劳动不属于就某种劳动或工作并取得报酬,无报酬的家务劳动不属于就业之列。业之列。n就业是持续相对长时间的有报酬劳动,偶尔为之的不属于就业是持续相对长时间的有报酬劳动,偶尔为之的不属于就业。就业。n广义地说,就业是将劳动能力与生产资料相

22、结合创造社会广义地说,就业是将劳动能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动。农业社会是自然就业,国家不负责,所以没财富的活动。农业社会是自然就业,国家不负责,所以没有就业问题。工业社会以后才出现就业问题。有就业问题。工业社会以后才出现就业问题。三劳动就业问题三劳动就业问题n2劳动就业的类型和状态劳动就业的类型和状态n(1)稳定就业和临时性就业)稳定就业和临时性就业n稳定就业稳定就业有劳动能力的人的职业活动有劳动能力的人的职业活动就是就业,这实际上稳定的就业。就是就业,这实际上稳定的就业。n临时性就业临时性就业分阶段、甚至不是全时间分阶段、甚至不是全时间的灵活的就业方式。如打短工(季节性)、的灵活

23、的就业方式。如打短工(季节性)、家庭教师、兼职工作。家庭教师、兼职工作。三劳动就业问题三劳动就业问题n(2)充分就业、不充分就业、就业率)充分就业、不充分就业、就业率n充分就业充分就业绝大多数人实现了劳动能力绝大多数人实现了劳动能力与生产资料结合,即从事了劳动和工作。与生产资料结合,即从事了劳动和工作。n不充分就业不充分就业相当数量的人没有实现劳相当数量的人没有实现劳动能力与生产资料结合。动能力与生产资料结合。n就业率就业率就业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总数就业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总数的比重。说明就业是否充分,高是充分,的比重。说明就业是否充分,高是充分,不高是不充分。不高是不充分。三劳动就业问题三劳动

24、就业问题n3劳动就业的意义劳动就业的意义n(1)社会角度看)社会角度看创造社会财富,满足创造社会财富,满足人的需要;为社会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人的需要;为社会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社会秩序稳定。n(2)个体角度看)个体角度看获得正当收入的手段,获得正当收入的手段,是他及其供养人生存的物质基础;劳动者是他及其供养人生存的物质基础;劳动者社会地位的肯定过程。社会地位的肯定过程。三劳动就业问题三劳动就业问题n(二)失业及其成因(二)失业及其成因1失业及其表现形式失业及其表现形式n(1)什么是失业)什么是失业n失业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希望,但找不到劳动或失业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希望,但找不到劳

25、动或工作岗位,无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的价值,而使工作岗位,无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的价值,而使劳动力资源处于闲置状态的现象。劳动力资源处于闲置状态的现象。n可以从个体和群体两个角度考察,即个体失业和可以从个体和群体两个角度考察,即个体失业和社会失业现象。社会失业现象。三劳动就业问题三劳动就业问题n(2)表现形式)表现形式nA属于劳动年龄的人口失去原有职业岗位,处属于劳动年龄的人口失去原有职业岗位,处于待顾状态,本来意义上的失业。于待顾状态,本来意义上的失业。nB成长起来的劳动者未能实现就业,为待业。成长起来的劳动者未能实现就业,为待业。如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如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nC劳动者虽然在

26、职,但不能发挥劳动能力,处劳动者虽然在职,但不能发挥劳动能力,处于无事可干的状态,也是失业。于无事可干的状态,也是失业。n前二种是显性失业,后一种是隐性失业。我们主前二种是显性失业,后一种是隐性失业。我们主要讨论的是显性失业。要讨论的是显性失业。三劳动就业问题三劳动就业问题n2失业的类型失业的类型(1)正常性失业)正常性失业n在劳动力市场开放情况下,总有人换工作在劳动力市场开放情况下,总有人换工作或找工作,这些尚在找工作的人实际上处或找工作,这些尚在找工作的人实际上处于失业状态。即使劳动力供求不存在缺口,于失业状态。即使劳动力供求不存在缺口,也会存在失业。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失业也会存在失业。西

27、方经济学家认为,失业率不超过率不超过5%就属于正常。就属于正常。三劳动就业问题三劳动就业问题n(2)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n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与被压缩或调整掉的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与被压缩或调整掉的产业直接相关的工人会失业;由于生产技产业直接相关的工人会失业;由于生产技术和工艺更新,一些工人不适应而被排挤术和工艺更新,一些工人不适应而被排挤出就业行列;或因为工厂搬迁而使一些工出就业行列;或因为工厂搬迁而使一些工人失业。人失业。n结构性失业带有群体性特点。结构性失业带有群体性特点。三劳动就业问题三劳动就业问题n(3)技术性失业)技术性失业n由于引进节省劳动力的技术,代替人力劳由于引进节省劳动力的技

28、术,代替人力劳动而导致的失业。动而导致的失业。n技术排挤工人的现象是经常出现的。技术排挤工人的现象是经常出现的。n技术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密切相连,二者技术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密切相连,二者侧重点不同。侧重点不同。三劳动就业问题三劳动就业问题n(4)季节性失业)季节性失业n由于季节变动,某些部门被迫停止而导致由于季节变动,某些部门被迫停止而导致的失业。的失业。n在农业、林业、矿业等受自然条件直接影在农业、林业、矿业等受自然条件直接影响的行业中较多出现。那些受时令影响的响的行业中较多出现。那些受时令影响的行业也可能发生。如秦、承旅游,夏季是行业也可能发生。如秦、承旅游,夏季是旺季,冬季游客很少。旺季

29、,冬季游客很少。三劳动就业问题三劳动就业问题n3失业的成因及影响失业的成因及影响(1)成因分析)成因分析nA个体原因个体原因个体自身特点。如某些生理缺陷,没有个体自身特点。如某些生理缺陷,没有专长,品德不佳。专长,品德不佳。nB经济原因经济原因如结构性、技术性问题。如结构性、技术性问题。nC社会原因社会原因社会制度、社会结构和文化因素社会制度、社会结构和文化因素n如企业领导玩忽职守而使企业倒闭,对某些企业的政策如企业领导玩忽职守而使企业倒闭,对某些企业的政策性关闭,顾主有意保持一支后备军对就业者产生压力,性关闭,顾主有意保持一支后备军对就业者产生压力,单位刻意缺岗以便吃空额。单位刻意缺岗以便吃

30、空额。n社会学主要关注失业的社会因素。社会学主要关注失业的社会因素。三劳动就业问题三劳动就业问题n(2)失业的影响)失业的影响nA使当事人限制了对生活资料的获取,影响他使当事人限制了对生活资料的获取,影响他及家人正常生活和发展。及家人正常生活和发展。nB限制他对更广泛社会生活的参与,影响他们限制他对更广泛社会生活的参与,影响他们社会经济地位。社会经济地位。nC对劳动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对劳动资源的闲置和浪费。nD积蓄失业群体对社会的不满,影响社会秩序。积蓄失业群体对社会的不满,影响社会秩序。n失业是不幸,充分就业是理想。失业是不幸,充分就业是理想。三劳动就业问题三劳动就业问题n(三)我国的劳动就

31、业问题(三)我国的劳动就业问题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就业问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就业问题n城镇是有计划的充分就业,农村是自然就城镇是有计划的充分就业,农村是自然就业。造就一个普遍劳动的社会,保障了人业。造就一个普遍劳动的社会,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民的基本生活。n但存在着劳动者积极性和生产率问题。隐但存在着劳动者积极性和生产率问题。隐性失业,低效率。性失业,低效率。三劳动就业问题三劳动就业问题n2当前我国的劳动就业问题当前我国的劳动就业问题n(1)劳动就业压力大。城镇平均每年新增劳动力)劳动就业压力大。城镇平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还有大量农村劳动力。新增岗位不能满足,必然出万,还有大量农

32、村劳动力。新增岗位不能满足,必然出现失业。现失业。n(2)就业制度改革使隐性失业显性化,带来下岗和失业)就业制度改革使隐性失业显性化,带来下岗和失业问题。企业倒闭、破产、待岗、失业严重。中年人比例问题。企业倒闭、破产、待岗、失业严重。中年人比例大。大。n(3)产业结构调整给就业带来极大压力。产业调整和技)产业结构调整给就业带来极大压力。产业调整和技术转换,不适应要求而出现大量失业者。术转换,不适应要求而出现大量失业者。n(4)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巨大压力。年轻的农村劳动力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巨大压力。年轻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给城镇就业格局带来多方面影响。城务工经商给城镇就业格局带来多方面影响。

33、n(5)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农村进城务工者遇)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农村进城务工者遇到的问题更为严重。到的问题更为严重。三劳动就业问题三劳动就业问题n3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n(1)发展经济是根本途径。外资、私企对解决)发展经济是根本途径。外资、私企对解决就业有积极作用。就业有积极作用。n(2)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培训,提高技术)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转换能力。水平和转换能力。n(3)发展服务业,开辟新领域。)发展服务业,开辟新领域。n(4)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劳动力市场建设、劳动保障制度建设,同工同酬,维

34、护劳动者合法劳动保障制度建设,同工同酬,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权益。四、贫困问题四、贫困问题n(一)贫困的界定和类型(一)贫困的界定和类型n1什么是贫困什么是贫困n(1)经济学对贫困的定义)经济学对贫困的定义A由于收入不足而导致的由于收入不足而导致的生活匮乏的状态。生活匮乏的状态。B贫困是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平的能力。贫困是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平的能力。C贫困是个人或家庭的经济收入不能达到所在社会可接受贫困是个人或家庭的经济收入不能达到所在社会可接受生活标准的那种状况。生活标准的那种状况。n所谓贫困线,是指社会中家庭平均收入的一半,人均收所谓贫困线,是指社会中家庭平均收入的一半,人均收入低于这个水平

35、的家庭即为贫困家庭。入低于这个水平的家庭即为贫困家庭。n还有市场菜篮子法还有市场菜篮子法制定出一系列生活必需品和服务,制定出一系列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作为人们每月生活必不可少的需要,从而计算出在市场作为人们每月生活必不可少的需要,从而计算出在市场上购买这些必需品所要支付的金额。家庭收入低于这个上购买这些必需品所要支付的金额。家庭收入低于这个水平的为贫困。水平的为贫困。四、贫困问题四、贫困问题n(2)社会)社会-经济定义经济定义n英国汤森德英国汤森德:那种缺乏获得各种食物、参加社会活动和最:那种缺乏获得各种食物、参加社会活动和最起码的生活和社交条件的个人、家庭和群体就是贫困的。起码的生活和社交条件

36、的个人、家庭和群体就是贫困的。n欧共体:贫困应理解为个人、家庭和群体的资源(物质、欧共体:贫困应理解为个人、家庭和群体的资源(物质、文化和社会的)如此有限,以至他们被排除在他们所在的文化和社会的)如此有限,以至他们被排除在他们所在的成员国的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的生活方式之外。成员国的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的生活方式之外。n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家庭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用于食品支:家庭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用于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比重越大,就越贫困。出在家庭总支出比重越大,就越贫困。60%为贫困线标为贫困线标准。当家庭用于食品的支出达到或超过准。当家庭用于食品的支出达到或超过60%时,属于贫时,

37、属于贫困。也可以用于测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甚至更大范围的贫困。也可以用于测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甚至更大范围的贫困程度。困程度。四、贫困问题四、贫困问题n2贫困的类型贫困的类型(1)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n绝对贫困绝对贫困收入不足以维持人的最基本收入不足以维持人的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的状态。营养、穿衣和住房。的生存需要的状态。营养、穿衣和住房。n相对贫困相对贫困是与某一生活标准比较而呈是与某一生活标准比较而呈现的贫困状态。收入虽然能维持基本生存现的贫困状态。收入虽然能维持基本生存需要,但与一般的生活水平相比仍然较低。需要,但与一般的生活水平相比仍然较低。四、贫困问题四、贫困问题n(2)个

38、案贫困与群体贫困)个案贫困与群体贫困n个案贫困个案贫困个人和家庭处于贫困状态,是相对个人和家庭处于贫困状态,是相对于周围的个人、家庭的贫困。由于个别、特殊的于周围的个人、家庭的贫困。由于个别、特殊的原因造成。如灾病、突发事件引起。原因造成。如灾病、突发事件引起。n群体贫困群体贫困一定范围内某一类社会单位普遍处一定范围内某一类社会单位普遍处于贫困的状态,也叫普遍性贫困。共同的原因造于贫困的状态,也叫普遍性贫困。共同的原因造成。如自然条件恶劣的农村、残疾人群体、下岗成。如自然条件恶劣的农村、残疾人群体、下岗工人群体、农民工群体。工人群体、农民工群体。四、贫困问题四、贫困问题n(3)结构性贫困)结构

39、性贫困n由于社会结构、分配制度不平等造成的相由于社会结构、分配制度不平等造成的相当数量社会成员的贫困现象。如农民贫困当数量社会成员的贫困现象。如农民贫困问题,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工人贫困问题,问题,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工人贫困问题,分配不平等造成。分配不平等造成。四、贫困问题四、贫困问题n(二)关于贫困的理论(二)关于贫困的理论1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n基本上从经济的投入基本上从经济的投入-产出的角度分析。经产出的角度分析。经济学家的观点。济学家的观点。n发展中国家:贫困发展中国家:贫困-投资不足投资不足-低产出低产出-低收低收入入-消费不足消费不足-不能刺激生产不能刺激生产-产量和

40、生产率产量和生产率低低-低收入。低收入。四、贫困问题四、贫困问题n2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人力资本投资理论n正规教育、培训、健康和迁移。美国正规教育、培训、健康和迁移。美国舒尔舒尔茨茨提出。提出。n个人和群体之间收入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个人和群体之间收入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人力资本投资上的差异造成的,上是由于在人力资本投资上的差异造成的,贫困的主要根源之一是在人力资本投入上贫困的主要根源之一是在人力资本投入上的不足。解决贫困的关键是提高人力资本的不足。解决贫困的关键是提高人力资本的投资。的投资。四、贫困问题四、贫困问题n3社会不平等理论社会不平等理论n(1)马克思解释:贫困根源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41、。)马克思解释:贫困根源是生产资料私有制。n(2)冲突理论:贫困是各个群体在利益分配上)冲突理论:贫困是各个群体在利益分配上的结果。由于各个群体所拥有的权力和占有的资的结果。由于各个群体所拥有的权力和占有的资源不等,利益争夺中所得利益也不同,无力者陷源不等,利益争夺中所得利益也不同,无力者陷入相对贫困。(缺乏经济竞争力、政治上没有权入相对贫困。(缺乏经济竞争力、政治上没有权力、又不能表达诉求)力、又不能表达诉求)n(3)基尼系数:基尼系数:反映社会财富不平均程度。社反映社会财富不平均程度。社会的实际收入分配状况对理想的绝对平均状况的会的实际收入分配状况对理想的绝对平均状况的偏离程度。基尼系数越

42、大,越不平均。偏离程度。基尼系数越大,越不平均。0.4四、贫困问题四、贫困问题n4贫困文化理论贫困文化理论n美国美国刘易斯:刘易斯:穷人因贫困而居住形成独特生活方式,促进穷人因贫困而居住形成独特生活方式,促进穷人之间集体互动,与其他人相对隔绝,产生出一种脱离穷人之间集体互动,与其他人相对隔绝,产生出一种脱离社会主流文化的亚文化。处于贫困文化中的人有独特的文社会主流文化的亚文化。处于贫困文化中的人有独特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这种亚文化通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这种亚文化通过“圈内圈内”交往而得到交往而得到加强,并且制度化,进而维持贫困的生活。这种环境中长加强,并且制度化,进而维持贫困的生活。这种环境

43、中长成的下一代自然习得贫困文化,世代传递。贫困文化塑造成的下一代自然习得贫困文化,世代传递。贫困文化塑造的人的特点和人格,使他们即使遇到摆脱贫困的机会也难的人的特点和人格,使他们即使遇到摆脱贫困的机会也难以利用走出贫困。以利用走出贫困。n这种理论基本上属于贫困的个人责任论,遭到许多批评。这种理论基本上属于贫困的个人责任论,遭到许多批评。四、贫困问题四、贫困问题n5功能主义的贫困观功能主义的贫困观n(1)贫困是社会分层的必然结果。有天赋的人占据重要)贫困是社会分层的必然结果。有天赋的人占据重要位置,高报酬。贫困是天赋和素质低造成的。功能主义的位置,高报酬。贫困是天赋和素质低造成的。功能主义的观点

44、。观点。n(2)社会运行中有积极意义)社会运行中有积极意义n美国学者甘斯:美国学者甘斯:nA贫困保证有人做廉价工作,甚至做贫困保证有人做廉价工作,甚至做“肮脏的工作肮脏的工作”。nB穷人购买他人不愿意购买的商品(如二手货),增加穷人购买他人不愿意购买的商品(如二手货),增加商品的使用寿命。商品的使用寿命。nC穷人被作为反面典型而激励他人勤奋努力,提高非穷穷人被作为反面典型而激励他人勤奋努力,提高非穷人的社会地位。人的社会地位。四、贫困问题四、贫困问题n(三)我国的贫困问题(三)我国的贫困问题n1我国贫困问题的历史与变化我国贫困问题的历史与变化n古代生产力低和制度原因,贫困一直困扰人民生活,所古

45、代生产力低和制度原因,贫困一直困扰人民生活,所以有农民起义。以有农民起义。n近代人口急剧增加,生产发展缓慢,贫困仍是最大社会近代人口急剧增加,生产发展缓慢,贫困仍是最大社会问题。问题。n新中国成立,贫困问题格局有所改变。城市贫困问题不新中国成立,贫困问题格局有所改变。城市贫困问题不突出,农村比较突出。与人口大量增长,人均耕地少和突出,农村比较突出。与人口大量增长,人均耕地少和生产力水平低,以及城乡二元结构有关。生产力水平低,以及城乡二元结构有关。n经济体制改革缓解了农村贫困问题。经济体制改革缓解了农村贫困问题。n2当前我国的贫困和反贫困当前我国的贫困和反贫困n贫困问题重点还在农村。贫困问题重点

46、还在农村。“三农三农”问题,中西部与东部差问题,中西部与东部差距问题。近年农村收入增长缓慢,贫困率回升。距问题。近年农村收入增长缓慢,贫困率回升。n(1)特点不同)特点不同n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主要是残缺家庭的儿童、妇女、非法移民、主要是残缺家庭的儿童、妇女、非法移民、无家可归者。原因是城市中心区衰落,经济结构转换,无家可归者。原因是城市中心区衰落,经济结构转换,“福利过度福利过度”、贫困文化等。、贫困文化等。n其他发展中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农村移民、老年人等。原因是主要是农村移民、老年人等。原因是过度城市化、就业机会不足、住房及其他福利供应不足。过度城市化、就业机会不足、住房及其他福利供应不

47、足。n我国我国主要是下岗失业者、老年人等。制度转换和产业主要是下岗失业者、老年人等。制度转换和产业调整是主要原因。进城务工的要复杂一些。调整是主要原因。进城务工的要复杂一些。四、贫困问题四、贫困问题四、贫困问题四、贫困问题n(2)措施)措施n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扩大就业和再就业。n实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包括最低工资标准、失业实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包括最低工资标准、失业救济、养老和医疗保险等。救济、养老和医疗保险等。n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n库茨涅兹的库茨涅兹的“倒倒U型曲线型曲线”,即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腾飞时,即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腾飞时期收入分配差距加大也可能在中国出现。期

48、收入分配差距加大也可能在中国出现。思考题:思考题:n详细分析人口、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详细分析人口、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n我国当前社会问题分析?我国当前社会问题分析?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社会控制一社会控制的涵义与社会功能一社会控制的涵义与社会功能n(一)社会控制的涵义:(一)社会控制的涵义:n运用社会力量对人的行为实行制约和限制,运用社会力量对人的行为实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程。n基本上是在约束人们的、损害社会秩序的基本上是在约束人们的、损害社会秩序的行为的意义上被使用的。行为的意义上被使用的。(二)社会控制的类型(二

49、)社会控制的类型n1.统治与制约统治与制约n(1)统治:建立在外在的强制力量基础上的控制方式。)统治:建立在外在的强制力量基础上的控制方式。运用强制手段迫使人们去遵守既定规范,就是统治。运用强制手段迫使人们去遵守既定规范,就是统治。n阶级统治是以政治压迫为基础。现代社会阶级对立不明显,阶级统治是以政治压迫为基础。现代社会阶级对立不明显,仍然有统治行为。统治的方式是普遍的。仍然有统治行为。统治的方式是普遍的。n(2)制约: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由于人们认同某种规范)制约: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由于人们认同某种规范而产生,约束人的行为的社会控制方式。而产生,约束人的行为的社会控制方式。n制约也是一种外在压

50、力,但不是靠强力推行。制约是社会制约也是一种外在压力,但不是靠强力推行。制约是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约束,不是单向管束和制裁。成员之间的相互约束,不是单向管束和制裁。(二)社会控制的类型(二)社会控制的类型n2.正式控制与非正式的控制正式控制与非正式的控制n(1)正式控制:利用比较成型,正规的规)正式控制:利用比较成型,正规的规范来约束人的控制方式。文字表达,正式范来约束人的控制方式。文字表达,正式发布,如法律、条例,规章。发布,如法律、条例,规章。n(2)非正式控制:使用不那么成型的规范)非正式控制:使用不那么成型的规范约束人的控制方式。不成文、非系统化的。约束人的控制方式。不成文、非系统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