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历史第六册知识点整理.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287066 上传时间:2024-09-03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7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六册知识点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第六册知识点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第六册知识点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第六册知识点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第六册知识点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西安事变背景(原因):1)日寇侵华的日益加剧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2)中共为促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解努力。1935年8月,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1935年12月,中共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略方针;2、西安事变经过:1936年12月12日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影响):1)是中国由内战走向全国抗战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折的枢纽;2)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3)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与团结抗战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4、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日寇局

2、部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开始。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特点:党外合作)1)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为促进国共两党实现团结抗日,中共向蒋介石递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政治基础2)1937年8月,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10月,南方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3)1937年9月下旬,蒋介石公开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6、八一三事变时间:1937年8月13日。日军企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中国守军坚决回击,发起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两国间第一次大会战,它粉碎了日寇3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为沿

3、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推动了全国规模抗战的开展。7、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日寇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杀害达30万以上。8、太原会战和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日寇侵入山西,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会战中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抗战威望。9、徐州会战和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中日展开徐州会战。会战期间的台儿庄战役,毙伤日军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战果最大的一次胜利。它延缓日军对武汉的进攻,使日军围歼中国军队

4、主力的企图破产。10、武汉会战:1938年,日军进攻武汉,国民政府发起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是抗战初期规模最大的会战。1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后(武汉会战结束后)。12、百团大战时间和指挥员:1940年,几乎与英国不列颠空战同时;彭德怀。13、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目的:协助盟国作战;解除日军对中国西南大后方的威胁,保卫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时间:1942年初作用和意义: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给英缅军以有力地支支援,重新打通了中国西南的国际运输线,有力地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的进攻,为盟军在缅甸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14、中共七大时间与地点

5、:1945年,延安。内容:1)通过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2)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3)通过新党章,并规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4)选举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15、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6、台湾光复时间:1945年10月25日被定为“台湾光复日”17、抗战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1)国内意义:是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彻底打败的日本侵略者,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抗战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6、,中国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旗帜下,为实现彻底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2)国际意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产生重大影响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军的主要兵力,对打败日本侵略者起了决定性作用;中国抗战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为最终战胜法西斯势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18、重庆谈判时间:1945年8月10月 结果1945年10月10日签订会谈纪要(双十协定)19、内战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1947年3月以后,重点进攻的两个解放区: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20、战略反攻开始的标志:1947年6月,刘

7、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建立中原革命根据地;21、三大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解放地区:辽沈战役:解放东北淮海战役: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平津战役:华北全境(1949.1,北平和平解放)22、国民党统治的覆灭:1949.4.21解放区发起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统治的结束。23、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1945年召开1)战后成立联合国;2)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3)苏联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波兰领土西移;4)满足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势力划分要求。24、雅尔塔体制:二战后,

8、世界大国依据雅尔塔等国际会议已经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政治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制。25、对雅尔塔体制的评价:雅尔塔体制主张不同社会制度之间实行共处与合作,对战后的国际关系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体制沿用强权政治的惯例,承认并划分大国的势力范围,为满足大国的利益而损害了相关国家的权益,带有明显的局限性。26、联合国的成立: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宗旨:“和平、友好、合作、协调”27、布雷顿森林体系:1945年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

9、定。28、冷战形成的背景: (1)战后,美苏失去了合作的基础;(2)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3)战略目标、国家利益的冲突;(4)二战刚结束,人民厌战,和平成为时代潮流,美不敢贸然发动战争。29、冷战序幕拉开的标志:1946年,丘吉尔发表富尔敦演说30、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31、冷战的内容: 经济:马歇尔计划(1947)莫洛托夫计划(1947)(后建成“经互会”1949) 军事:北约(1949)华约(1955)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建立标志两大阵营对峙32、第一次柏林危机:二战结束后,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1948年春夏之交,西方占领当局宣布在西占

10、区推行币制改革,旨在分裂德国。苏联随即以保护苏占区经济为由,切断西德和柏林的水陆交通,对西柏林实行全面封锁,由此形成“第一次柏林危机”。1949.5苏联结束封锁,危机过去。33、美苏争霸的表现:第一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特点:美国凭优势打压苏联史实:1958年第二次柏林危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结果:苏联退让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 特点:苏联全面挑战美国史实:美国困于越南战争;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霸权达到顶点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 特点:美国强硬,苏联收缩;史实: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苏联在与美国的争霸和军备竞赛中被拖垮经济,被迫收缩。34、日本经济的崛起:196

11、8年,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35、战后民族独立浪潮: 两个高峰: 二战结束-50年代末,中心区域:亚洲,延伸到北非 1960年-70年代中期,中心区域:非洲,扩及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亚洲太平洋地区 高涨原因: 殖民地宗主国国力衰弱及其在世界体系中地位下降 亚非拉国家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增强了民族意识,形成开展解放斗争的政治力量。 战后美苏两大阵营对峙36、不结盟运动:1961年、贝尔格莱德 宗旨:不与大国结盟,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形成37、东欧剧变和德国统一: 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联领导

12、人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外交”方针,给东欧各国提供了摆脱苏联控制的条件。 过程: 1989年,东欧各国先后发生国内政权更迭 1989年下半年,民主德国出现动荡 1990年10月3日,德国最终实现统一(雅尔塔体制瓦解的标志,冷战结束进程中的重要事件)38、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1922年1991年)。39、欧洲一体化的背景:(1)二战的影响;(2)美苏争霸的影响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国力衰落,地位下降,战后,在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中,西欧渴望加强经济合作,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重新发挥作用。40、西欧合作的关键:法德和解41、欧共体成立:(1)1951年,西欧六国成立

13、“欧洲煤钢共同体”。 (2)1957年罗马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3)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共体。 (4)1973年欧同体扩大进程开始,英国加入其中。42、欧盟与欧元:(1)欧盟正式成立的时间: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签署,决定把“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1993年该条约被批准,欧盟正式成立。 (2)欧元正式启用时间:2002年1月1日。43、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1967年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委内瑞拉于1960年联合成立 欧盟、东盟、石油输出国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

14、经济合作组织皆为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代表。44、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开始运作,它是独立于联合国的国际组织。2001年12月,中国加入该组织。4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9月,北平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制定共同纲领,通过了新中国的国名,国旗、国都(北平,改名为北京)、国歌等项决议,选举产生了毛泽东为主席的新中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会议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44、共同纲领作用: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4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间:1949年10月1日46、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5、,结束了帝国主义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历史;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内外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历史;开始了新的纪元。(推到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国际意义:是20世纪历史进程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47、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目的: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原则:耕者有其田,实行并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改地区:还未进行土改的新解放区(原国统区)土改的基本内容: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变地主

16、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意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为新中国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土地改革中形成的农民阶级队伍,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和人民政权,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48、一化三改造:(19531956年) 1953年,党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1953年开始执行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核心: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三改造:内容:

17、把个体农民、手工业者和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影响: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为我国家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了经济基础;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标志中国开始跨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9、一届人大的召开:1954年、北京;通过了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形成的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50、“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51、“文革”开始标志: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通过五一六通知,这是“文

18、革”十年动乱开始的标志;“文革”十年动乱结束的标志: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5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背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揭开了全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主要内容: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思想路线上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政治路线上作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组织路线上意义: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

19、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会的改革开放决策,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5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首次提出。54、1987年,中国十三大明确提出,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核心内涵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5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在全国农村推行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将“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写入宪法,作为农村的基本经营管理体制肯定下来。56、“经济特区”:1980年,中共

20、中央、国务院决定正式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4个“经济特区”。这是改革开放中的一项创举;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浦东开发开放的时间:1990年4月。57、一国两制的提出及其内涵: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本内涵: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

21、国。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5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世界处于冷战背景之下,为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为国内建设创造有利的政治环境,中国政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内容: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评价: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而且也反映了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指导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它适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是对当代国际关系的重大贡献。59、万隆会议及其特点:1955年周恩来率团参加亚非会议,因会议地点在印尼万隆,史称万隆

22、会议;会议特点: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万隆精神:和平共处,求同存异。55、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56、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和上海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57、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联合声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58、全方位外交: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推动地区区域合作。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注意:第1、3、6、7、8、13、1

23、6,22,23,24课为重要内容,理解的内容为材料分析题的考核范围)第1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知道1、西安事变(1)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提出停止内战、共同救国主张。史称“西安事变”。(2)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赴西安参加谈判。(3)蒋介石承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2、七七事变(1)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宛平城外卢沟桥发动侵略。(2)标志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也标志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3、八一三事变和南京大屠杀(1)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规模会战。(2)南京大屠杀:1

24、938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屠杀中国军民达30万以上。理解1、西安事变的及其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影响背景:(1)(根本)中日两国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张、杨对蒋介石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十分不满,围剿红军又屡战屡败。(3)在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和杨虎城决定逼蒋抗日。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由内战走向全国抗战的转折点,成为时局的转折点,对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37年8月,西北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9月,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抗

25、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3、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它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为中国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进一步推动了全国规模抗战的开展。第2课 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知道1、平型关大捷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1)1937年9月,国民政府在山西组织太原会战,抵抗日军入侵。(2)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取得抗战以来第一次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2、徐州、武汉会战(1)1938年春,国民政府组织徐州会战,李宗仁指挥取得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战果最大的一次胜利。(2)1938年6月国民政府组织武汉会战。同年10月武

26、汉失守,标志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3、百团大战:1940年,八路军在彭德怀下对华北日伪军展开的大规模反击战。总结:中国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为主,四大会战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大捷)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武汉会战抗战进入相持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为主,主要战例:百团大战战略反攻阶段:日本投降第3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知道1、中共七大(1)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2)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3)制订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4)确立毛泽东思想为

27、全党的指导思想。2、台湾光复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这一天,被定为“台湾光复节”。3、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1945年8月15日理解中国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为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第4课 民主与独裁的较量知道1、重庆谈判(1)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到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2)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

28、协定)。2、内战爆发(1)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全面内战爆发。(2)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两个解放区。第5课 国民党统治的危机(略)第6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知道1、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大别山,拉开战略反攻的序幕。2、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宣告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结束。理解三大战役在国民党军队由“全面防御”转为“重点防御”情况下,人民解放军抓住有利战机,于1948年秋至1949年1月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决战。首战辽沈战役,解放东北。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一次规模最大的决战,基本解决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平

29、津战役胜利,基本解放华北全境,北平和平解放。第7课雅尔塔体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知道1、雅尔塔会议:(1)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首脑会晤。(2)讨论战后国际问题,决定建立联合国。2、联合国(1)1945年10月成立。(2)宗旨为“和平、友好、合作、协调”。3、布雷顿森林体系(1)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GATT),成为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理解雅尔塔体制的评价1945年雅尔塔会议的决定对战后世界产生重大影响,构成新的国际格局。它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合作共处,但沿用了强权政治惯例。实质就是:大国强权政治(美苏主导)第8课美苏冷战

30、的开始知道1、杜鲁门主义(1)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铁幕演说),拉开冷战的序幕。(2)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2、两大阵营的形成(1)“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目的是帮助西欧各国恢复经济。(2)1949年,美、英、法等12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军事集团。(3)苏联提出“莫洛托夫计划”,成立经互会。向东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4)为对抗北约,苏联为首联合东欧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华约)。理解冷战的背景二战后,美苏成为两大强国。双方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截然对立,在共同的敌人消除后,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的冲突取代了战时的友好与合作。第9课 殖民体系的瓦

31、解(略)第10课大国关系的重组知道1、美、欧、日关系的变化(1)欧洲推行独立外交(“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2)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3)美、欧、日三足鼎立,世界格局从两极向多极演变。2、古巴导弹危机、美国“星球大战计划“是美苏争霸的重要表现。第11课冷战的结束知道1、1990年德国的统一,标志着雅尔塔体制的瓦解。2、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标志冷战的结束。第12课 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略)第13课西欧的一体化进程知道1、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欧共体)。2、1991年“欧洲联盟”(欧盟)成立。执行共同的经济、

32、外交和防务政策。3、2002年启用欧元(统一的货币),现成为居美元之后的第二位国际货币。理解1、欧洲一体化的背景及关键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列强国力衰落,地位下降。在美苏主导的两级格局中,西欧国家渴望再度崛起而寻求联合之路。(联合自强,对抗美苏)煤钢联营是联合的第一步。历史上法德两国曾为“夙敌”,因此法德和解是西欧联合的关键。2、欧洲一体化的影响西欧一体化进程促进了整个欧洲的政治与经济的稳定发展,增强了欧洲人的“欧洲公民”意识,并在整体上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第14课 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发展(略)第15课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知道世界贸易组织(WTO)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诞生的国际贸易和仲

33、裁机构。第16课新中国的诞生知道1、人民政协和共同纲领(1)1949年9月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2)一届政协通过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西藏和平解放(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全国领土(除台湾、香港、澳门等少数地方外)全部获得解放;(2)1959年实行民主改革,实现了从封建农奴制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跨越。3、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理解1、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

34、的历史,结束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历史,结束了军阀割据、内战频繁、四分五裂的历史。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2、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为新中国的社会改革和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第17课 国民经济的恢复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1952年全国普遍实行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就是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农民。地主个人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改革 意义:(1)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2)为国民经济恢复、社会

35、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3)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政权,为以后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第18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知道1、“一化三改造”在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同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理解1、“三大改造”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是把资产阶级、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经济基础。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与人民代表

36、大会并存,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色。一届人大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第19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知道1、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2、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大跃进”、人民公社成为指导这一时期工作的“三面红旗”。3、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理解: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评价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超越历史发展阶段,过分夸大人的主观意志的作用,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使得以

37、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导致在经济建设中出现一次严重失误。加上当时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第21课 “文化大革命”知道1、1966年5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的发表是“文化大革命”发动的标志。2、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第22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知道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1978年12月召开(2)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

38、开放的战略决策。(3)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党的“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新时期改革、建设的指导思想。(2)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深远意义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纠正了长期“左”倾错误,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第23课 改革开放知道

39、1、经济特区的建立(1)试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2、1990年开发开放浦东。经过努力,浦东初步建立起国际经济、贸易、金融、航运中心的基本框架。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历史贡献1978年,安徽等地农民首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率先在农村取得突破。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199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基本经营管理体制写入宪法。第24课 一国两制知道1、“一国两制”构想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适用香

40、港、澳门和台湾。2、香港、澳门回归(1)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1997年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2)1987年中葡联合声明,1999年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3)建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是董建华、何厚铧。3、海峡两岸关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993年,“汪辜会谈”标志两岸关系的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2005年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理解:“一国两制”的提出及其内涵基本内涵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

41、民共和国。“一国两制”构想,为实现国家统一开辟了一条现实的道路,有利于保持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稳定和繁荣,也为和平时期解决某些相关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附:大事年表1936年 西安事变 1937年 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平型关大捷;“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 1938年 台儿庄大捷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4年 布雷顿森林会议 1945年 中共七大召开;重庆谈判 雅尔塔会议;德国、日本投降;联合国建立 1947年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 1949年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德国分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9501952年 土地改革 1

42、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西欧煤钢共同体建立 19501953年 朝鲜战争 1955年 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1967年 欧共体形成(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 1990年 德国统一 1991年 苏联解体;欧洲联盟成立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开始运作 2002年 欧元启用 历史第六分册c级考点整理(及供参考)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共中央向蒋介石送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1840年

43、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2)抗日战争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3)抗日战争的胜利,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反动势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3.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 (林彪、罗荣桓) 东北全境解放淮海战役 (刘伯承、陈毅) 中原地区平津战役 华北全境4. 雅尔塔体制作用:雅尔塔体制主张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实行共处

44、与合作,但是它沿用强权政治的惯例,承认并划分大国的势力范围,为满足大国的利益而损害了相关国家的权益。5. 联合国评价:联合国诞生于二战后,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基础上形成,其宗旨是“和平、友好、合作、协调”。它的出现,标志着世界整体化趋势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战后初期,联合国一度受到美国的操纵以及美苏冷战的影响,但是随着第三世界的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这种局面逐步得到改善。多年来,联合国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以及支持发展中国家争取国际经济新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具全球普遍性和影响力的国际组织。6. 马歇尔计划: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旨在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使之纳入到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中。 北约:1949年,美、英、法等12国外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此后,北约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军事集团,成为美国同苏联在全球争霸的主要工具。莫洛托夫计划:1947年,苏联为阻止东欧国家接受“马歇尔计划”,提出了“莫洛托夫计划”,由苏联同东欧各国缔结双边经济协定,向东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 华约:1955年,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