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1一、学生情况的分析:本年级一个班,学生们经过三个半学年的品德课学习,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整体荣誉感,能关心他人,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对生活的充满热情。一个寒假的时间,让孩子们增长了一些社会见闻,同样也有利于品德课的学习。二、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第二单元“我看家乡新变化”,第三单元“好大一个家”,第四单元“共同生活的的世界”。四年级下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的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
2、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下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以家乡的老街和老屋、家乡的地名、风味饮食作为基本事实,把爱护家乡文化遗产教育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第四单元以世界之窗,节日大观,多彩服饰的发展作为基本事实,将从小关心国家大事,合理看电视等好习惯的培养蕴含在其中。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三、教学目标: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
3、系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四下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生产与生活的的关系,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中工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工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联系,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行业的不断变迁;通过探究交通与生活的的关系知道社会交通方式的多种多样,交通的变迁、交通与人们日常的生活的、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密切联系,交通发展引发出的新问题;通过探究通信与生活的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的种类、古代人们的通信方式、通过大众传媒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等方面的社会常识。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
4、,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的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的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的认识和了解。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的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下册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的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下册教材在处理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及知识与生活的之间的关
5、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地。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工农业生产常识、交通、通信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四年级下册教材仍注意了对学生活的动的引导,教材根据内容需要设计了许多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在本册教材中,设计了“我是小导游”“考察家乡街名和地名”“学做家乡风味小吃”“家乡新貌图片展”“家
6、乡文化节”“我是小小设计师”“我是小灵通”等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教材也注意了留白的运用。如教材第4页的留白是让学生自己画出家乡地图的轮廓;教材37页的留白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的经验来总结产品更新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43页的留白是让学生给行业分类;51页的留白是让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的特点等。四、教学措施: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的,突出课程的经验性。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2一、学生情况的分析:本年级一个
7、班,学生们经过三个半学年的品德课学习,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体荣誉感,能关心他人,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对生活的充满热情。一个寒假的时间,让孩子们增长了一些社会见闻,同样也有利于品德课的学习。二、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第二单元“我看家乡新变化”,第三单元“好大一个家”,第四单元“共同生活的的世界”。四年级下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的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下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
8、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以家乡的老街和老屋、家乡的地名、风味饮食作为基本事实,把爱护家乡文化遗产教育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第四单元以世界之窗,节日大观,多彩服饰的发展作为基本事实,将从小关心国家大事,合.看电视等好习惯的培养蕴含在其中。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三、教学目标: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
9、奠定基础。四下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生产与生活的的关系,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中工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工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联系,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行业的不断变迁;通过探究交通与生活的的关系知道社会交通方式的多种多样,交通的变迁、交通与人们日常的生活的、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密切联系,交通发展引发出的新问题;通过探究通信与生活的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的种类、古代人们的通信方式、通过大众传媒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等方面的社会常识。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的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
10、质。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的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的认识和了解。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的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下册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的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下册教材在处理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及知识与生活的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地.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
11、、工农业生产常识、交通、通信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四年级下册教材仍注意了对学生活的动的引导,教材根据内容需要设计了许多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在本册教材中,设计了“我是小导游”“考察家乡街名和地名”“学做家乡风味小吃”“家乡新貌图片展”“家乡文化节”“我是小小设计师”“我是小灵通”等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教材也注意了留白的运
12、用。如教材第4页的留白是让学生自己画出家乡地图的轮廓;教材37页的留白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的经验来总结产品更新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43页的留白是让学生给行业分类;51页的留白是让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的特点等。四、教学措施: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的,突出课程的经验性。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3春天万物复苏,我们也进入学的学期了,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制定了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帮助学生们初步形成道德判
13、断力,促进学生更好发展,希望以下计划对广大学生起到一定效果。一、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一定的辨别能力,孩子对这门课比较感兴趣,乐于学习。但学生的自制力差,对课文中的一些要求能够理解,也能跟着做,但持久性不够,需要老师经常提醒、督促。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注意与四年级上册教材相衔接,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从了解和认识自己家乡的历史、为家乡做出贡献的名人开始,安排了“引以为荣的家乡”、“缩短时空的通信”、“四通八达的交通”三个主题单元。第一单元“引以为荣的家乡”。主要以山西省为切入点,逐步扩大到华北平原等地,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家乡曾出现的历史名人和革
14、命英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通过了解现在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引导学生学习家乡优秀人物的品质。同时,通过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为家乡做出贡献的人们,激发他们自觉为家乡做贡献的情感。第二单元“缩短时空的通信”。通过让学生了解通信的种类和通信的发展,引导学生感受通信的发展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电信的发展越来越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变化,人们之间生活的距离越来越小,人们的交往越来越频繁。邮政和电信作为通信的主要部门,辛勤工作着许许多多的人们,
15、教材通过展示“众人托起一封信”的过程,引导学生尊重在通信部门工作的人们,并通过案例的分析,教育学生爱护通信设施,遵守通信规范。第三单元“四通八达的交通”。通过学生对交通运输的发展、交通运输与我们生活之间关系的了解,感受交通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感受到社会的发展变化,培养自觉爱护交通设施和交通环境的责任感。通过对乘务员辛勤工作的认识,引导学生尊重他们的工作和劳动。同时鼓励学生对交通的未来发展进行大胆的想像,并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等,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引导学生从交通的变化中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为我们的国家而自豪。三、教学目标品德与社会课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
16、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人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四、教学措施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组织安排教学内容,构建学习主题,力求使学生通过学习,促进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良性发展,并为学生综合性学习其他课程提供有效的支持。1、教材中呈现的内容只是提供了一些话题和范例,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家乡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和创造。2、精心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启发学生观察图片和周围事物,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生活为主线,引导学生思考与自己生活密切
17、联系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拓展性的学习和探索。3、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分析和运用资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验、探究的尝试活动,激励学生在学习中有创见,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和成功的体验。4、改革教学方式。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
18、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五、教学进度周次日期教学内容第一周2月13日2月17日历史悠久的家乡第二周2月20日2月24日革命精神照后人第三周2月27日3月3日值得骄傲的家乡人第四周3月6日3月10日多样的风俗第五周3月13日3月17日大家共同出本书第六周3月20日3月24日单元复习第七周3月27日4月1日通信的种类和发展第八周4月54月7日天涯若比邻第九周4月10日4月14日感谢你们的服务第十周4月17日4月21日爱护通信设施遵守通信规范第十一周4月24日4月28日温情寄给希望小学第十二周5月2日5月5日单元复习第十三周5月8日5月12日交通运输与我们息息
19、相关第十四周5月15日5月19日交通运输与我们息息相关第十五周5月22日5月27日乘务员辛苦了第十六周5月31日6月2日爱护交通设施第十七周6月5日6月9日我心中的交通蓝图第十八周6月12日6月16日单元复习第十九周6月19日6月23日总复习第二十周6月26日6月30日考试第二十一周7月3日7月4日放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4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年级一个班,学生们经过三个半学年的品德课学习,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能关心他人,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对生活充满热情。一个寒假的时间,让孩子们增长了一些社会见闻,同样也有利于品德课的学习。二、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教材共四个
20、单元,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第二单元“我看家乡新变化”,第三单元“好大一个家”,第四单元“共同生活的世界”。四年级下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当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下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当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以家乡的老街和老屋、家乡的地名、风味饮食作为基本事实,把爱护家乡文化遗产教育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
21、中。第四单元以世界之窗,节日大观,多彩服饰的发展作为基本事实,将从小关心国家大事,合理看电视等好习惯的培养蕴含在其中。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三、教学目标: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四下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生产与生活的关系,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中工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工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联系,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行业的不断变迁;通过探究交通与生活的关系知道社会交通方式的多种多样,交通的
22、变迁、交通与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密切联系,交通发展引发出的新问题;通过探究通信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的种类、古代人们的通信方式、通过大众传媒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等方面的社会常识。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下册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
23、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下册教材在处理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工农业生产常识、交通、通信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
24、手和参与实践。四年级下册教材仍注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根据内容需要设计了许多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在本册教材中,设计了“我是小导游”“考察家乡街名和地名”“学做家乡风味小吃”“家乡新貌图片展”“家乡文化节”“我是小小设计师”“我是小灵通”等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教材也注意了留白的运用。如教材第4页的留白是让学生自己画出家乡地图的轮廓;教材37页的留白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总结产品更新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43页的留白是让学生给行业分类;51页的留白是让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的特点等。四、教学措施: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2
25、、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51、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为依据,树立”以人为本、培养能力”的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方法,积极营造&“和谐、平等、轻松&”的教学氛围,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长期的健康成长。2、现状分析(1)学生分析学生是非常喜欢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的,但由于家长对它不够了解,所以重视不够,这样影响了一些家庭作业的完成,以及一些实
26、践活动的开展,对本课程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教师力争减少一些负影响,努力提高活动质量,提高课堂效率。(2)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由三个单元组成。教科书在设计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贴近现实社会,将品德教育的内容和儿童的社会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是四年级上学期的第一单元的主题,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消费知识。教学方式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让学获取消费的初步感受。第二单元生活中的习俗单元以燃放礼花,悬挂彩灯的情景为背景,其目的为烘托节日的喜庆氛围。让学生通过探究节日的习俗,感受到人们节日中享受到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第三单元安全地生活
27、是让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学生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如何使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每一天,是家长,学校,社会一直关注的问题。设计本单元让学生在以有的安全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解,系统地掌握一些面对突发事件的自救自护本领,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各单元的设计围绕课程标准的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本教材以学生生活为主线,设置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主题,体现教科书内容的生活化和综合性。主要有学生的家庭,学校和社区生活的内容,家乡,世界的民族风情,习俗和传统节日等内容,让学生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有利于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的和谐发展。
28、3、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第二单元生活中的习俗第三单元安全地生活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6二(2)班现有学生54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3人。由于他们各自的家庭不同,家庭教育、经济基础等因素都不同,因此学习成绩也参差不齐。优秀的孩子较突出,学困生也占了相当的比例。但经过了一年的学习生活,学生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语文。而且在上一学年里通过阅读课外书,扩大了识字量,丰富了课外知识,并积累了很多词语,为学习语文知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依然有几位同学学习语文的态度不正确,不喜欢读书,认字的数量少。这部分同学也是我这学期需要监督的和帮助的对象。这个学期我
29、对语文教学更是充满信心,相信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全班同学有会有好成绩的。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年级一个班,学生们经过三个半学年的品德课学习,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能关心他人,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对生活充满热情。一个寒假的时间,让孩子们增长了一些社会见闻,同样也有利于品德课的学习。二、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第二单元“我看家乡新变化”,第三单元“好大一个家”,第四单元“共同生活的世界”。四年级下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
30、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下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以家乡的老街和老屋、家乡的地名、风味饮食作为基本事实,把爱护家乡文化遗产教育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第四单元以世界之窗,节日大观,多彩服饰的发展作为基本事实,将从小关心国家大事,合理看电视等好习惯的培养蕴含在其中。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三、教学目标: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
31、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四下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生产与生活的关系,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中工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工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联系,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行业的不断变迁;通过探究交通与生活的关系知道社会交通方式的多种多样,交通的变迁、交通与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密切联系,交通发展引发出的新问题;通过探究通信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的种类、古代人们的通信方式、通过大众传媒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等方面的社会常识。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
32、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与时俱时,教学相长,提高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学实效。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下册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
33、课程的特点。“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下册教材在处理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工农业生产常识、交通、通信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四年级下册教材仍注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根据内容需要设计了许多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
34、社会的认识和体验。在本册教材中,设计了“我是小导游”“考察家乡街名和地名”“学做家乡风味小吃”“家乡新貌图片展”“家乡文化节”“我是小小设计师”“我是小灵通”等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教材也注意了留白的运用。如教材第4页的留白是让学生自己画出家乡地图的轮廓;教材37页的留白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总结产品更新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43页的留白是让学生给行业分类;51页的留白是让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的特点等。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为中心的社会公德教育和社会常识教育,从小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四、教学措施: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
35、出课程的经验性。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充满兴趣地参与学校一天的生活,为自己是小学生感到快乐,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感受学习的愉快。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谢意与敬重,体会家庭带给人的快乐感受。愿意为美好的明天付出努力。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人任教的班级是初二(1)班他们在初一的社会课中对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对历史内容相对较为陌生,所以针对学生的这种状态,教师需要在近段时间内对学生的学习历史的习惯进行引导,以便他们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为了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学科知识以及学科特点,都需要我们教师花大力气去引导和点拨,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任务并没有丝毫的减轻,放松不得。5、实现
36、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这四个单元教育主题是:第一单元主要是在爱的阳光下;第二单元主要是我们共欢乐;第三单元主要是生活不能没有他们;第四单元主要是寻路和行路。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课堂上在认真学习教科书的知识之外,精心设计课外阅读资料:如国家大事,身边模范等,用品德与社会的眼光给予学生拓展训练,打开他们的思路,使课本知识得以有效的补充。让它们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与辉煌,感受社会,感
37、受历史,让它们对社会中的是与非,善与恶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样潜移默化地指导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7一、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为依据和原则,树立以人为本、培养能力的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方法,积极营造”和谐、平等、轻松”的教学氛围,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长期的健康成长。二、现状分析(1)四年级学情分析本年级共有150名新入学儿童,他们个个活泼可爱,天真烂漫。他们懂礼貌,文明习惯较好;经第一天培训后发现,绝大多数孩子不仅识字量大,而且非常乐于助人,理解能力也较强。学
38、生是非常喜欢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的,但由于家长对它不够了解,所以重视不够,这样影响了一些家庭作业的完成,以及一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本课程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教师力争减少一些负影响,努力提高活动质量,提高课堂效率。相信在品社课上,他们会认真听课,收获更多的好习惯及更好的品德行为。期待他们的进步!(2)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
39、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本教材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由三个单元组成。教科书在设计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贴近现实社会,将品德教育的内容和儿童的社会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第一单元我们在一起第二单元成长不烦恼第三单元聪明的消费者,各单元的设计围绕课程标准的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本教材以学生生活为主线,设置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主题,体现教科书内容的生活化和综合性。主要有学生的家庭,学校和社区生活的内容,家乡,世界的民族风情,习俗和传统节日等内容,让学生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有利于他们的情感
40、,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的和谐发展。三、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第一单元我们在一起。第二单元成长不烦恼。第三单元聪明的消费者。四、教学工作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本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律、乐观向上、勤劳朴素的态度。2、爱亲敬长,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3、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崇尚公平与公正。4、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
41、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5、具有关爱自然的情感,逐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能力与方法1、养成安全、健康、环保的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2、初步认识自我,掌握一些调整自己情绪和行为的方法。3、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人的心情和需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集体生活。4、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和现象,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5、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能够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说明问题。(三)知识1、
42、理解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礼貌,了解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懂得规则、法律对于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影响。3、知道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了解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4、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了解一些我国历史常识,知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了解影响我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5、初步了解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事件,知道不同环境下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懂得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相
43、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五、保障措施1、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激发学生喜爱艺术,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欲望3、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的方法,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8一、指导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
44、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扎实的基础。二、学情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而且,他们的求知欲十分强烈,这是完成品德与社会教学任务的有利因素。四年级的学生仍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合作和奉献助人的精神。同时,他们也处于自我中心向他人发展的阶段,他们开始喜欢交友,但在人际交往中,有的表现为比较封闭、退缩,有的表现为比较放任、攻击,往往因为不会与人沟通而与他人发生冲突,其社会化发展的能力有一定的障碍。儿童许多良好的品质都是通过他
45、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起来。因而,正确引导学生结交朋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与人交往的观念,掌握良好的交友技能,学会交往沟通的技巧尤为重要。四年级的学生对于事情的是非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是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自主性和自立能力都不是很强。在学习和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也相应出现了许多的烦恼,一些不良倾向不仅使学生们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会影响其性格和道德行为的发展。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有困难,我不怕、我们的快乐大本营、做聪明的消费者、公共生活讲道德、大自然发怒的时候,在个人学习、集体生活、社
46、区生活多个场景中,对学生进行了挫折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本册教材的内容也变得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教材内容充分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五个单元主题都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基本的道德观,指导行为,并使知识意义化、价值化。例:做聪明的消费者。教材形式则活泼多样,版式新颖富于流动感,采用了各种图画、照片、学生作品,既富于变化又从多角度丰富学生的感知,对话式的儿童语言、主持人式的旁白人物使教材更富有亲切感。例:我们的快
47、乐大本营。四、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发展的重要影响。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五、提质措施:在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