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GBZ 26157.1-2010 测量和控制数字数据通信 工业控制系统用现场总线 类型2:ControlNet和EtherNet∕IP规范 第1部分:一般描述.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28278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30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Z 26157.1-2010 测量和控制数字数据通信 工业控制系统用现场总线 类型2:ControlNet和EtherNet∕IP规范 第1部分:一般描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GBZ 26157.1-2010 测量和控制数字数据通信 工业控制系统用现场总线 类型2:ControlNet和EtherNet∕IP规范 第1部分:一般描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GBZ 26157.1-2010 测量和控制数字数据通信 工业控制系统用现场总线 类型2:ControlNet和EtherNet∕IP规范 第1部分:一般描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GBZ 26157.1-2010 测量和控制数字数据通信 工业控制系统用现场总线 类型2:ControlNet和EtherNet∕IP规范 第1部分:一般描述.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GBZ 26157.1-2010 测量和控制数字数据通信 工业控制系统用现场总线 类型2:ControlNet和EtherNet∕IP规范 第1部分:一般描述.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 C S2 5 0 4 0N1 0a 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G B Z2 6 1 5 7 1 2 0 1 0测量和控制数字数据通信工业控制系统用现场总线类型2:C o n t r o l N e t 和E t h e r N e t I P 规范第1 部分:一般描述D i g i t a ld a t a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f o rm e a s u r e m e n ta n dc o n t r o l F i e l d b u sf o ru s ei ni n d u s t r i a lc o n t r o ls y s t

2、 e m s-T y p e2:C o n t r o l N e ta n dE t h e r N e t I P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P a r t1:G e n e r a ld e s c r i p t i o n2 0 11-0 1-1 4 发布(I E C6 1 1 5 8:2 0 0 3T Y P E 2,M O D)2 0 1 1-0 6-0 1 实施宰瞀职紫瓣警糌瞥鐾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况1 9G B Z2 6 1 5 7 1 2 0 1 0前言引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缩略语参考文献图1 与I S O O S

3、I 模型的对应关系目次I 1129n1刖吾G B Z2 6 1 5 7 1 2 0 1 0I E C6 1 1 5 8:2 0 0 3 测量和控制数字数据通信工业控制系统用现场总线包括了1 0 种现场总线类型:类型1:I E C 技术报告;类型2:C o n t r o l N e t 和E t h e r n e t I P;类型3:P R O F I B U S;类型4:P N e t;类型5:F FH S E;类型6:S w i f t N e t;类型7:W o r l d F I P;类型8:I n t e r b u s;类型9:F FA L;类型1 0:P R O F I N E

4、 T。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修改采用I E C6 1 1 5 8:2 0 0 3 测量和控制数字数据通信工业控制系统用现场总线类型2:C o n t r o l N e t 和E t h e r N e t I P 规范第1 部分:一般描述。由于I E C6 1 1 5 8 系列标准将1 0 种现场总线技术混合在一起进行编写,不便于国内的工程技术及相关人员对各种总线技术的阅读和理解,因此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采用国际标准时,只采用了其中在国内有广泛应用的类型2:C o n t r o l N e t 和E t h e r N e t I P 规范的相关技术内容,并根据技术开发人员的

5、习惯将其分为1 0 个部分进行编写。在技术内容上与国际标准没有差异,为方便我国用户使用,在文本结构编排上进行了适当调整,并按G B T1 1 的要求进行编写。G B Z2 6 1 5 7 测量和控制数字数据通信工业控制系统用现场总线类型2:C o n t r o l N e t 和E t h e r N e t I P 规范分为如下1 0 个部分:G B Z2 6 1 5 7 1 一般描述;G B Z2 6 1 5 7 2 物理层和介质;G B Z2 6 1 5 7 3 数据链路层;G B Z2 6 1 5 7 4 网络层及传输层;G B Z2 6 1 5 7 5 数据管理;G B Z2 6

6、1 5 7 6 对象模型;G B Z2 6 1 5 7 7 设备行规;G B Z2 6 1 5 7 8 电子数据表;G B Z2 6 1 5 7 9 站管理;G B Z2 6 1 5 7 1 0 对象库。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为第1 部分。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 T C1 2 4)归口。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起草单位: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清华大学、西南大学、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中国仪器仪表协会、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

7、有限公司、罗克韦尔自动化研究(上海)有限公司。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梅恪、郑旭、董景辰、阮于东、陈开泰、王锦标、彭瑜、刘枫、包伟华、夏德海、李百煌、王春喜、王玉敏。IG B Z2 6 1 5 7 1 2 0 1 0引言本确定性控制网络是用于设备间通信的一种串行通信系统,这些设备希望以确定性的并可预知的方式来交换有严格时间要求的应用信息。这些设备包括简单的I O 设备,如传感器执行器等,也包括复杂的控制设备,如机器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焊接器、过程控制器等。一般的通信网络采用基于向目的地交付信息的模型,本网络与其不同,它采用的是生产者消费者模型。生产者消费者模型允许在发送信息的设备(生产者

8、)和很多接收信息的设备(消费者)之间交换对时间有严格要求的应用信息的时候,不需要把同一数据多次地发送到多个目的地。它把要发送到网络介质上的每一个应用信息都附上一个唯一的标识符。任何需用这一个应用信息的设备只要按照此标识符进行适当的过滤,就可从网络介质上取用此信息。这样,许多设备可从单一的生产者设备接受它生产出来的同一个应用信息。本确定性控制网络采用一个隐含的令牌传递机制提供了很高的协议效率。这个机制允许网络上的所有设备同等地访问网络,而不需要网络再有额外的负担用以专门传送一个令牌给每个要被允许发送数据的设备。本网络协议采用基于时间的调度机制,它在防止网络碰撞的同时,使网络上的设备以确定和可预告

9、的方式访问介质。对时间有严格要求的数据通常要求以周期性的,可重复的并且可预告的方式来获取,本网络的调度机制允许以预先定义的时间计划来产生这种对时间有严格要求的数据,而不需要为产生这些数据而连续地请求或轮询,这样就减少了网络效率的损失。本网络协议支持另外一种机制,它允许利用网络的可用时间去传送本质上对时间没有严格要求的数据或只是偶然地需要的数据。这种非预定时间的数据是在对时间有严格要求的数据的生产已经完成之后及在下一个对时间有严格要求的数据的预定时间生产开始之前在网络上传递的。G B Z2 6 1 5 7 1 2 0 1 0测量和控制数字数据通信工业控制系统用现场总线类型2:C o n t r

10、o l N e t 和E t h e r N e t I P 规范第1 部分:一般描述1 范围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确定性控制网络上一个设备的一般要求。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其他部分都对应于G B T9 3 8 7 所定义的七层O S I(O p e nS y s t e m sI n t e r c o n n e c t i o n,开放系统互连)模型中一个特定的层。图I 表示每一部分在O S I 模型中的位置。O S I 参考模型的分层C o n t T o l N e t 网络的分层第6层2层1图中:L L C(L o g i c a lL i n kc o n t r 0 1)逻辑链

11、路控制;M A C(M e d i u mA c c e s sC o n t r 0 1)介质访问控制;P L S(P h y s i c a lL a y e rs i g n a l i n g)物理层信号收发;P M A(P h y s i c a lL a y e rM e d i u mA t t a c h m e n ts u b l 8 y e r)物理层介质附属子层。图1与i s o O S l 模型的对应关系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

12、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1G B Z2 6 1 5 7 1 2 0 1 0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G B T9 3 8 7 1 1 9 9 8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1 部分:基本模型(i d tI S 0 I E C7 4 9 8-1:1 9 9 4)G B T9 3 8 7 3 2 0 0 8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3 部分:命名与编址(I S O I E C7 4 9 8 3:1 9 9 7,I D T)G B T1 5 6 2 9 2 2 0 0 8 信息技术

13、系统问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2 部分:逻辑链路控制(I S O I E C8 8 0 2 2:1 9 9 8,I D T)G B T1 5 6 2 9 3 1 9 9 5 信息处理系统局域网第3 部分: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C S M A C D)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 d tI S O I E C8 8 0 2 3:1 9 9 0)G B T1 5 9 6 9 3 2 0 0 5 可编程序控制器第3 部分:编程语言(I E C6 1 1 3 1 3:2 0 0 2,I D T)G B T1 6 2 6 2 1 2 0 0 6信息技术抽象语法记法一(A S N

14、1)第1 部分:基本记法规范(I S O I E C8 8 2 4 1:2 0 0 2,I D T)G B T1 6 2 6 2 22 0 0 6信息技术抽象语法记法一(A S N 1)第2 部分:信息客体规范(I S 0 I E C8 8 2 4 2:2 0 0 2,I D T)G B T1 6 2 6 2 3 2 0 0 6 信息技术8 8 2 4 3:2 0 0 2,I D T)G B T1 6 2 6 2 4 2 0 0 6 信息技术(I S O I E C8 8 2 4 4:2 0 0 2,I D T)抽象语法记法一(A S N 1)第3 部分:约束规范(I S O I E C抽象语

15、法记法一(A S N 1)第4 部分:A S N 1 规范的参数化G B T1 6 2 6 3 1 2 0 0 6 信息技术A S N 1 编码规则第1 部分:基本编码规则(B E R)、正规编码规则(C E R)和非典型编码规则(D E R)规范(I S O I E C8 8 2 5 1:2 0 0 2,I D T)G B T1 6 2 6 3 2 2 0 0 6 信息技术A S N 1 编码规则第2 部分:紧缩编码规则(P E R)规范(I S o I E C8 8 2 5 2:2 0 0 2,I D T)G B T 1 6 6 4 6-1 9 9 6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局域网媒体访问控

16、制(M A C)服务定义(i d tI S 0 I E C1 0 0 3 9:1 9 9 1)G B T1 7 5 4 7-1 9 9 8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数据链路服务定义(i d tI S O I E C8 8 8 6:1 9 9 6)G B T1 7 9 6 7-2 0 0 0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 S I 服务定义约定(i d tI S O I E C1 0 7 3 1:1 9 9 4)I S O7 4 9 8 A D l:1 9 8 7 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无连接数据传输I s O T R8 5 0 9:1 9 8 7 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服务约定I S O

17、I E C8 8 0 2 4:1 9 9 0 信息处理系统局域网第4 部分:令牌一传递总线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A N S IX 3 1 5 9:1 9 8 9 信息系统美国国家标准可编程语言CE I AR S-4 2 2 一A:1 9 7 8 平衡电压式数字接口电路的电气特性E N1 2 2 1 2 0;1 9 9 3C E N E L E C 工业技术规格:射频同轴电缆连接器系列B N CM I L _ C _ 1 7 2 A(2)N O T2:1 9 9 3 可挠曲的射频同轴电缆,7 5n,M 1 7 2 一R G 6M I L C-1 7 2 9 C(1)N O T1:1 9 8 8 可

18、挠曲的射频同轴电缆,7 5o,M 1 7 2 9 一R G 5 9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3 1实际的信息包时间间隔a c t u a lp a c k e ti n t e r v a l;A P I一个特定的连接产生其数据时的频率的度量。3 2分配a l l o c a t e从一个公共区域取出资源并把此资源分配给一个特定的实体专门使用。2G B Z2 6 1 5 7 1 2 0 1 03 3应用a p p l i c a t i o n生产或消费数据的功能或数据结构。3 4应用对象a p p l i c a t i o no b j e c t s通过网络及在

19、网络设备内部,管理和提供运行期报文交换的多种对象类。3 5属性a t t r i b u t e一个对象外部可见的特性或性能的描述。一个对象的属性包含对象的可变部分的信息。属性一般提供状态信息或管理对象的操作。属性也可能影响对象的行为。属性可分成类属性和实例属性。3 6行为b e h a v i o r表示对象是如何响应特定事件的。它的描述包括属性值和服务之间的关系。3 7比特b i t由0 或1 组成的信息单位。这是能被传输的最小数据单位。3 8间歇或间歇时间b l a n k i n go rb l a n k i n gt i m e一个节点在发送数据以后并允许接收之前所要求的时间长度。

20、3 9类c l a s s类是一组对象,其中每一个对象都表示一个类似的系统组件。类是对象的抽象化,是定义变量和方法的模板。一个类中的所有对象有相同的形式和行为,但它们有不同的属性值。3 1 0类特定服务c l a s ss p e c i f i cs e r v i c e一个特定的对象类为执行一个要求的功能而定义的一种服务。该功能不能由公共服务执行。类特定服务对定义它的对象类是唯一的。注:原文中Ac l a s ss p e c i f i co b j e c t 似应是Ac l a s ss p e c i f i cs e r v i c e。3”客户c l i e n ta)借助另

21、外一个对象(服务器)的服务来完成一个任务的对象。b)一个报文的发起者,要求服务器响应。3 1 2通信对象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o b j e c t s管理和提供网络上在运行期报文交换的组件,诸如连接管理对象,无连接报文管理器(u n c o n n e c t e dm a s s a g em a n a g e r-U C M M),和报文路由器对象。3 1 3连接c o n n e c t i o n两个应用对象间的逻辑绑定。这些应用对象可以在同一设备内或在不同的设备上。3 1 4连接I Dc o n n e c t i o nI D;C I D为生产者和消

22、费者之间某一特定连接相关的传输指定的标识符。该标识符标明一个特定的应用信息。G B Z2 6 1 5 7 1 2 0 1 03 1 5连接路径c o n n e c t i o np a t h一个字节流组成的属性,它定义了一个连接实例指向的应用对象。3 1 6消费c o n s u m e从一个生产者接收数据的动作。3 1 7消费者c o n s u m e r正在从一个生产者接收数据的节点。3 1 8消费应用c o n s u m i n ga p p l i c a t i o n消费数据的应用。3 1 9C R C 出错C R Ce r r o r当循环冗余校验(c y c l i c

23、r e d u n d a n c yc h e c k,C R C)的值与发送器产生的值不相合时发生的错误。3 2 0循环c y c l i c描述以有规律的和可重复的方式反复发生事件的术语。3 2 1聋d e a f n e s s节点听不到协调帧,但能听到其他的链路通信。3 2 2设备d e v i c e连接到链路上的物理硬件。一个设备可以包含一个以上节点。3 2 3设备行规d e v i c ep r o f i l e提供同一设备类型中类似设备一致性的与设备相关的信息和功能性的集合。3 2 4分支电缆d r o pc a b l e将节点接入主干电缆的电缆(网络分接头的组成部分)。

24、3 2 5结束分隔符e n dd e l i m i t e r一组唯一的M A C 符号,用以标志一个M A C 帧的结束。3 2 6端节点e n dn o d e生产或消费的节点。3 2 7端点e n dp o i n t参与一个连接的通信实体之一。3 2 8误差e r r o r计算、观察、测量的值或条件与设定的、理论修正的值或条件之间的差异。G B Z2 6 1 5 7 1-2 0 1 03 2 9固定标签f i x e dt a g2 字节长的标签,用以指明由标签的第2 个字节指定的节点要执行的一个特定服务。标签的第2个字节包含目的地节点的M A CI D。3 3 0帧D a m e

25、在链路上传输的单一数据。3 3 1通用标签g e n e r i ct a g3 字节长的标签,用以指明一个特定的应用信息(如同连接I D)。3 3 2维护段g u a r d b a n d指派给协调帧传输用的时间槽。3 3 3隐性令牌i m p l i c i tt o k e n管理信息发送权的机制是隐含的(即没有实际的令牌报文在介质上传送)。每个节点保持着现在正持有发送权的节点的M A CI D。通过保持最后发送节点的记录,发送权在节点闻传递。允许用时隙时间跳过一个在轮转中丢失的节点。3 3 4隐性令牌寄存器i m p l i c i tt o k e nr e g i s t e r

26、包含持有发送权节点的M A CI D 的寄存器。3 3 5实例i n s t a n c e某类中一个对象的实际物理表示。标识了同一个对象类中多个对象之一。3 3 6已实例化m s t a n t i a t e d在一个设备中已创建的一个对象。3 3 7保持器k e e p e r负责对链路上所有节点分配链路配置数据的对象。3 3 8库元素I i b r a r ye l e m e n t在G B T1 5 9 6 9 中标准的或派生的数据类型、函数、功能块、程序或资源。3 3 9链路I L k具有唯一M A CI D 的节点的集合。由中继器连接网段组成链路;由路由器连接链路组成网络。3

27、4 0低字节优先模式l i t t l ee n d i a n一种存贮管理模式,它把最低有效字节放在最低的地址。在网络介质上,最低的字节最先发送。3 4 1链路信息包L p a c k e tL p a c k e t(或l i n kp a c k e t)是包含大小、控制字节、标签、链路数据的应用信息。对等数据链路层用L p a c k e t 对O S I 协议栈的上层发送和接收服务数据单元。5G B Z2 6 1 5 7 1 2 0 1 03 4 2M A C 帧M A C f r a m e在介质上传输的M A C 符号的集合。它包含前同步码(p r e a m b l e)、起始

28、分隔符、源M A CI D、L p a c k e t、C R C、结束分隔符。3 4 3M A C 符号M A Cs y m b o l表示要被物理层编码和传输的数据比特的符号。3 4 4最大调度节点m a x i m u ms c h e d u l e dn o d e能在链路上使用预定时段的具最高M A CI D 的节点。3 4 5最大非调度节点m a x i m u mu n s c h e d u l e dn o d e能在链路上使用非预定时段的具最高M A CI D 的节点。3 4 6报文路由器m e s s a g er o u t e r节点内的对象,它把报文传送要求分配给

29、适当的应用对象。3 4 7协调器m o d e r a t o r最低M A CI D 的节点,它负责发送协调帧。3 4 8协调帧m o d e r a t o rf r a m e最低M A CI D 节点发送的M A C 帧,目的是使节点同步和分配链路配置参数。3 4 9多播连接m u l t i e a s tc o n n e c t i o n从一个节点到多个节点的连接。多播连接允许单一的生产者被多个消费者节点接收。3 5 0网络n e t w o r k用某类通信介质连接起来的一系列节点。在任何一对节点之间的连接路径可能包括中继器、路由器和网关。3 5 1网络访问端口n e t w

30、 o r ka c c e s sp o r t;N A P允许一个临时节点通过连接到永久节点的N A P 而连接到链路上的物理层类型。3 5 2网络地址或节点地址n e t w o r ka d d r e s so rn o d ea d d r e s s一个节点在链路上的地址(也称为M A CI D)。3 5 3网络状态指示器n e t w o r ks t a t u si n d i c a t o r s节点上用来指示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状态的指示器。3 5 4网络更新时间n e t w o r ku p d a t et i m e;N U T数据送到链路上去的重复时间间隔。3

31、5 5节点n o d e对链路的一个连接,它要求一个单一的M A CI D。6G B Z2 6 1 5 7 1 2 0 1 03 5 6非合作n o n-c o n c u r r e n c e从一个未预期的M A CI D 接收到一个传输。它可能破坏了基于时问的访问协议。把两个工作着的彼此不同步但有着相同的配置信息的链路连接起来时可能发生这种情况。3 5 7非数据符号n o n-d a t as y m b o l不符合曼彻斯特双相L(M a n c h e s t e rB i p h a s eL)编码要求的物理层符号。3 5 8对象o b i e c ta)计算机性能的抽象表述。对象

32、可以包括下列部件的任何部分或全部:1)数据(随时间变化的信息);2)配置(行为参数);3)方法(用数据和配置可以完成的事)。b)相关数据(以变量形式)和操作这些数据方法(过程)的集合,该集合的接口和行为已被明确定义。3 5 9对象特定服务o b j e c ts p e c i f i cs e r v i c e一个特定的对象类为执行一个公共服务不能执行的服务功能而定义的一种服务。对象特定的服务对定义它的对象类是唯一的。3 6 0光电隔离器o p t i c a li s o l a t o r s;o p t o s位于节点物理层收发器内的一个部件,它把电流转换成光,然后转回成电信号。3

33、6 1发起者o r i g i n a t o r负责建立一个到目标的连接路径的客户机。3 6 2永久节点p e r m a n e n tn o d e不使用网络访问端口(N A P)物理层类型即可接入网络的节点。该节点可选择支持一个N A P 物理层类型以允许临时节点接入网络。3 6 3点对点连接p o i n t-t o-p o i n tc o n n e c t i o n仅存在于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连接可能是点对点的也可能是多播。3 6 4生产p r o d u c e发送数据到消费者的动作。3 6 5生产者p r o d u c e r负责发送数据的节点。3 6 6冗余介质r e

34、 d u n d a n tm e d i a系统采用一个以上的介质,有助于防止通信失败。3 6 7中继器r e p e a t e r具两个端口的有源的物理层设备,它把一个网段上所有的数据流重构并重新发送到另一个网段。7G B Z2 6 1 5 7 1 2 0 1 03 6 8请求的数据包时间间隔r e q u e s t e dp a c k e ti n t e r v a l;R P I发起应用要求目标应用发送数据的频度。3 6 9游离节点r o g u e一个节点,它收到了一个协调帧但其中的链路配置与此节点的链路配置不同。3 7 0预定时间的s c h e d u l e d按预先定

35、义的网络更新时间以确定的可重复的方式发生的数据传输。3 7 1网段s e g m e n t通过分接头连接的在两端有终端器的主干电缆段;网段中没有有源部件并且不包括中继器。3 7 2序列号s e r i a ln u m b e r制造商指定给它生产的每个设备的唯一的3 2 位整数。此数只需要对每个制造商是唯一的。3 7 3服务器s e r v e r为其他对象(客户机)提供服务的对象。3 7 4服务s e r v i c e一个对象按照另一个对象的请求执行的操作或功能。3 7 5时隙时间s l o tt i m e探测一个传输的响应所需要的最大时间。当隐性令牌传递过程中出现一个丢失节点时,每

36、一个节点同时等待一个时隙时间。3 7 6起始分隔符s t a r td e l i m i t e r特定的一组M A C 符号,它标明了一个M A C 帧的起点。3 7 7超级节点s u p e r n o d eM A CI D 为零的节点。这个节点是为特定的数据链路层功能保留的。3 7 8标签t a g一小片特定的应用信息的简称。标签可有2 或3 个字节长。3 7 9分接头t a p从一个节点的物理层同轴电缆到主干同轴电缆的接人点。使用分接头可容易地拆除一个节点而不断开链路。3 8 0目标t a r g e t要与之建立一个连接的端节点。3 8 1临时节点t e m p o r a r

37、yn o d e同短暂节点(t r a n s i e n tn o d e)。8G n z2 6 1 5 7 1 2 0 1 03 8 2终端器t e r m i n a t o r安装在网段两端上的电阻(装在一个B N C 插头内)以防止物理层同轴电缆终端处发生反射。3 8 3T m i n u s 符号T m i n u s在新的一组链路配置参数被使用前的网络更新时间(N U T)数目。3 8 4“T o n e 信号”t o n e表示两个网络更新时间的边界的时刻。3 8 5工具t o o l与用户相互作用以实施某种功能的可执行软件程序。3 8 6事务I Dt r a n s a c

38、t i o ni dU C M M 报文头中的一个字段,用于匹配响应到请求。服务器在响应报文中简单重复这个字段。3 8 7收发器t r a n s c e i v e r节点内的物理部件,它提供把信号发送到介质上和从介质接收信号的功能。3 8 8短暂节点t r a n s i e n tn o d e临时接入网络的节点,是通过把它的物理层介质N A P 连接到一个永久节点N A P 来实现接入网络的。3 8 9主干电缆分段t r u n k-c a b l es e c t i o n在任意两个分接头间主干电缆的长度。3 9 0主干电缆t r u n kc a b l e总线或电缆系统的中心部

39、分。3 9 1未连接报文管理器u n c o n n e c t e dm e s s a g em a n a g e r;U C M M节点内的组件,它发送和接收未连接显式报文并把它们直接送到报文路由器对象。3 9 2未连接服务u n c o n n e c t e ds e r v i c e不依赖于设备间连接的建立而允许交换信息的报文服务。3 9 3非调度的u n s c h e d u l e d调度传输完成后,利用网络更新时间中余留的时间进行的数据传输。4 缩略语4 1A C M4 2A P I4 3A S C I Ia c c e s se o n t r o lm a c h

40、i n ea c t u a lp a c k e ti n t e r v a lA m e r i c a nS t a n d a r dC o d ef o rI n f o r m a t i o nI n t e r c h a n g e访问控制机实际数据包时问间隔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编码9G B Z2 5 1 5 7 1 2 0、Q4 4B N CB a y o n e tN e i l lC o n c e l m a n同轴电缆B N C 接头4 5C Ac l o c ka c c u r a c y时钟精度4 6C I Dc o n n e c t i o n1 1 3连接

41、标识符4 7C I Pc o n t r o la n di n f o r m a t i o np r o t o c o lG B Z2 6 1 5 7 4 2 0 1 0 定义的控制和信息协议(c P 协议)。C I P 包括连接的和非连接的报文传输4 8C R Cc y c l i cr e d u n d a n c yc h e c k循环冗余校验4 9D L LD a t a L i n kL a y e r数据链路层4 1 0L E Dl i g h te m i t t i n gd i o d e发光二极管4 11L L Cl o g i c a ll i n kc o

42、n t r o ls u b l a y e r逻辑链路控制子层4 1 2M A Cm e d i aa c c e s sc o n t r o ls u b l a y e r介质访问控制子层4 1 3M A C I Dt h ea d d r e s so fan o d e节点地址4 1 4N A Pn e t w o r ka c c e s sp o r t网络访问端口4 1 5N Dn o n-d a t as y m b o l非数据符号4 1 6N U Tn e t w o r ku p d a t et i m e网络更新时间4 1 7O S Io p e ns y s t

43、 e m si n t e r c o n n e c t i o n开放系统互连(见G B T9 3 8 7)4 18P D Up r o t o c o ld a t au n i t协议数据单元4 1 9P L SP h y s i c a lL a y e rs i g n a l i n gs u b l a y e r物理层信号收发子层4 2 0P M AP h y s i c a lL a y e rm e d i u ma t t a c h m e n t物理层介质附属子层s u b l a y e r4 2 1P Tp r o g r a m m i n gt e r m

44、i n a l(at e m p o r a r y 编程终端(临时的网络连接)n e t w o r kc o n n e c t i o n)4 2 2R c vr e c e i v e接收4 2 3R G-6 R G-5 9R G-6 R G-5 9同轴电缆标准4 2 4R Mr e p e a t e rm a c h i n e中继器机4 2 5R P Ir e q u e s t e dp a c k e ti n t e r v a l请求的数据包时间间隔4 2 6R xr e c e i v e接收4 2 7R x L L Cr e c e i v el o g i c a

45、ll i n kc o n t r o l接收逻辑链路控制4 2 8R x Mr e c e i v em a c h i n e接收机4 2 9S D Us e r v i c ed a t au n i t服务数据单元4 3 0S E Ms t a t ee v e n tm a t r i x状态事件矩阵4 3 1S M A XM A CI Do ft h em a x i m u m最大的调度节点的M A CI Ds c h e d u l e dn o d e4 3 2S T Ds t a t et r a n s i t i o nd i a g r a m,u s e dt o用

46、来描述对象行为的状态转换图d e s c r i b eo b j e c tb e h a v i o r4 3 3T xt r a n s m i t发送4 3 4T x L L Ct r a n s m i tl o g i c a ll i n kc o n t r o l发送逻辑链路控制4 3 5T x Mt r a n s m i tm a c h i n e发送机4 3 6U M A XM A CI Do fm a x i m u mu n s c h e d u l e d最大的非调度节点的M A C1 Dn o d e4 3 7X m i tt r a n s m i t发送1 0参考文献G B Z2 6 1 5 7 1 2 0 1 0 1 I 实时系统规范策略,D J H a t l e ya n dI A P i r b h a iE 2 A N S IX 3 J 1 6 I S O 第2 1 工作组关于c+标准的草案文件 3 C E N C E N E L E C 内部法规第3 部分:欧盟标准起草和制定(P N E 规则),1 9 9 1 年9 月版本 4 R F C1 0 3 5:1 9 8 7 域名执行和规范 5 R F Cn i 7:1 9 8 9I n t e r n e t 编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工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