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季延中学2016年秋高一年期中考试化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的原子量: 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 K 39 Zn 6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 44分)
1.下列各组物质中,依次属于单质、酸、盐的一组是
A.干冰、石灰石、氧化钙 B.氧气、盐酸、熟石灰
C.水、烧碱、食盐 D.液氯、硝酸、纯碱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SO2均属酸性氧化物
B.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
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D.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非电解质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混合物
3.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获诺贝尔医学奖。受东晋葛洪药典启发,屠呦呦用乙醚为溶剂在低温下从黄花蒿中成功提取青蒿素,成为目前国际高效抗疟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青蒿素是含有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B.青蒿素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5∶22∶5
C.从黄花蒿提取青蒿素发生了化学变化
D.提取过程中用到了萃取原理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是国际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B.摩尔质量等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C.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摩尔体积都约为22.4L
D.1mol某种微粒含有的微粒数等于0.012kg12C所具有的碳原子数
5.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有以下实验数据:①用托盘天平称取11.7 g食盐;②用量筒量取
5.26 mL盐酸;③用160mL容量瓶配制160mL 1 mol/L KCl溶液,其中数据合理的是
A.① B.②③ C.①③ D.②
6.通过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A.生成一种新离子 B.生成一种新分子
C.生成一种新核素 D.生成一种新单质
7. 下列物质中,均为纯净物的一组是
A.碘酒、干冰 B.石油、液氮
C.Na2CO3·10H2O、Na2CO3 D.石灰石、氨水
△
8. 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B .Cu(OH)2+2HCl=CuCl2+2H2O
C .2Na+2H2O=2NaOH+H2↑
D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9. 用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 NA
B.通常状况下,1 NA 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 L
C.常温常压下,1.06 g Na2CO3含有的Na+ 离子数为0.02 NA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 个数为1 NA
10.同温同压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C2H4气体,另一个装有C2H2和C2H6的混合气体,两瓶内的气体可能不相同的是
A.物质的量 B.原子总数
C.碳原子数 D.分子数
11. 下列对于胶体说法错误的是
A.用丁达尔效应区别溶液与胶体
B.橄榄油溶于水形成的液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C.Al(OH)3胶体可以用来净水,是因为胶体有吸附性
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m ~ 10-7m
12. 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W ü thrich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
A.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 B.13C的质子数为13
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13. 下列属于电解质并能导电的物质是
A.淀粉 B.溶液 C.FeCl3晶体 D.熔融的Na2O
14. 氯气可用于杀菌和消毒,这是因为
A.氯气有毒,可毒死病菌
B.氯气具有漂白作用
C.氯气与水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
D.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盐酸是强酸
1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及上层液体均从下口放出。
D.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16. 不外加任何试剂,鉴别下列5种物质的先后顺序是
① NaOH溶液 ② MgSO4溶液 ③ BaCl2溶液 ④ KNO3溶液 ⑤ CuCl2溶液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④①
C.⑤①②③④ D.⑤③②①④
17. 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下列操作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溶解后的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入容量瓶中
B.反复倒转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至液面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线相平
C.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转移入容量瓶中
D.定容时,眼睛仰视刻度线
18. 新制氯水与久置的氯水相比较,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颜色相同 B.前者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后者不行
C.都含有H+ D.加AgNO3溶液都能生成白色沉淀
19. 在Fe、Fe2+、Fe3+ 三种粒子中,具有相同的
A.电荷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核电荷数 D.核外电子数
20. 在漂白粉漂白时,不能使漂白粉更好发挥漂白作用的物质是
A.食盐 B.CO2和水蒸汽 C.盐酸 D.食醋(含醋酸)
21.某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原溶液中有CO32-
B
滴加盐酸酸化的
Ba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Ag+
或SO42-
C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
进行灼烧
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中有Na+、
无K+
D
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
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无NH4+
22. V L含有(NH4)2SO4和K2SO4的混合溶液,已知NH4+浓度为a mol·L-1 ;
SO42-浓度为bmol·L-1 。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b-2a) mol·L-1 B.(b-2a) /2mol·L-1
C.(2b-a)mol·L-1 D.(2b-a)/2 mol·L-1
二.填空题(共24分)
23(8分).(1)核电荷数小于18的2种元素A、B,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a ,次外层电子数为b;B元素原子第3层电子数为a-b,第2层电子数为a+b。则A是_________(填元素符号),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
(2)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原子X的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H原子组成HmX分子,在b克H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 mol。
(3)已知某二氧化碳中存在的微粒有12C、13C、14C、16O、17O、18O,则元素种类有__________种;核素有___________种;碳元素有_________同位素;碳、氧元素能够形成的一氧化碳有______________种
24(7分)、(1)质量比为11:6的两种气体CO2 、NO,分子个数之比为 _ ;氧原子个数之比为 __ ;相同条件下体积比为 ______ 。
(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里的电离方程式
①碳酸氢钠 ;
②硫酸铵 。
25.(9分)洪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
(1)写出氯碱工业制取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 。
(4)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5)反应(1)、(2)和反应(4)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填编号) 。
三.实验题(共24分)
26. (12分) 小刚、小军、小红对一久置的NaOH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探究.三位同学都作出以下的猜想:
Ⅰ.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Na2CO3;③可能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做出②③猜想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Ⅱ.为了验证①②③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
(1)小刚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再滴加稀HCl,有气泡产生,由此可推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可肯定猜想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是错误的.
(2)小军又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小军结合小刚的实验,认为猜想③是正确的.小红却认为小军的所得结论不确切,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探究白色粉末是否含有NaOH,小红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沉淀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②在操作1中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操作2中,除要用到铁架台(带铁圈)、烧杯、滤纸、玻璃棒外,还需补充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刚认为小红的这个方案也有问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但只要对上述的探究稍加改进,就可以证明粉末中还含有NaOH,则小刚改进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刚对小红的实验作了正确的改进后进行了实验,实验现象和小红的一致,由此确定猜想③是正确的.
27.(12分)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氯气和验证氯气部分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如下图甲所示:
其中D处放有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E处放有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 F、G处依次放有喷上少量淀粉KI溶液、浓NaOH溶液的棉球。回答下列问题:
(1)在装置A中放入有关药品后,打开活塞K,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加入烧瓶中,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点燃酒精灯,请写出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2)B处饱和食盐水作用是: ______,C处浓硫酸的作用是: 。
(3)实验中可观察到颜色的变化:D处 ____________ ,E处 __________ ,
G处棉球的作用是 _ ,G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
(4)当F处棉球变色,立即关闭活塞K,可看到装置甲中的I瓶中液面上升,H瓶中充满黄绿色气体。甲中H—I装置的作用为 _________________ ,
若将甲中的H—I装置置换为乙装置,是否可行(填“是”或“否”):
_____,理由是 。
四.计算题(本题8分)
28.(8分)某同学用10mol·L—1的浓盐酸配制250mL 1 mol·L—1的稀盐酸,并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需要量取浓盐酸 mL。
(2)配制该稀盐酸时使用的仪器量简、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有 、
等。
(3)取所配制的稀盐酸100mL与一定质量的锌充分反应,锌全部溶解后,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896L,
①求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下同)
②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仍为100mL,则反应后溶液中H+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季延中学2016年秋高一年期中考试化学科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 4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D
C
C
D
A
C
C
D
C
B
B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C
D
C
B
C
A
A
C
A
B
C
二.填空题(共24分)
23(8分). (1)O 各1分 (2) [b*(a+m-N)/m+a] 2分
(3) 2 6 3 9 各1分
24. (7分,每空2分)
(1)5:4; 5:2; 5:4
(2)① NaHCO3 = Na++HCO3-
② ( NH4)2SO4 =2 NH4++SO42-
25. (9分,最后一空1分,其他每空2分)
(1)2NaCl+2H2O2NaOH+H2↑+Cl2↑
(2)2Cl2+2Ca(OH)2 = CaCl2+Ca(ClO)2+2H2O
(3)Ca(ClO)2
(4)Ca(ClO)2 + CO2 + H2O == CaCO3↓+ 2 HClO
(5) (4)
三.实验题(共24分)
26.(12分) Ⅰ. CO2+2NaOH=Na2CO3+H2O 1分
Ⅱ.(1)Na2CO3 1分; ① 1分
(2)溶液中存在Na2CO3也会使酚酞变红.2分
(3)①CaCO3 1分 ②搅拌加速溶解 1分;漏斗 1分 ③Na2CO3与Ca(OH)2反应后也有NaOH生成,因此这个方案不能证明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NaOH 2分
III.将滴加澄清石灰水改为过量的CaCl2(或Ba(NO3)2或Ca(NO3)2或BaCl2)2分
27.(12分)(1) 2分
(2)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1分 ;C处的作用是干燥氯气 1分;
(3)D处现象仍为紫色 1分 ;E处先变红后褪色 1分;
吸收多余的氯气 1分; G处发生:Cl2 + 2NaOH == NaCl + NaClO +H2O 2分
(4)储存多余的氯气 1分;
否 1分,因为乙装置是一个密封装置,体积不能改变,压强增大时有危险。1分
四.计算题(本题8分)
28.(1) 25.0mL 2分(2)250ml容量瓶 1分 、 胶头滴管1分
(3)2.6g 2分; 0.2 mol·L—1 2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