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物理检测题.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280143 上传时间:2024-09-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检测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检测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声现象》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1~8小题为单项选择题;9~10小题为多项选择题)   1.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里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汽车禁鸣喇叭   2.医生用的听诊器是因为(  )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大,响度增大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到发声体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3.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响声        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响声   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          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响声   4.在音乐会上,我们能分辨出钢琴、小提琴、笛子等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它们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5.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也就不同   D.拨动吉它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6.下列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的一组是(  )   A.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B.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C.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   D.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7.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      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C.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       D.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也能传播声音   8.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扣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A.声音的音调    B.声音的响度      C.声音的音色    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9.有关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B.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C.射击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戴耳塞,是为了减弱进入耳朵的噪声   D.宇航员在月球上进行谈话时,听不到对方声音,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10.生活中,有人用眼睛看,更有人用耳朵“看”,因为声音向我们传递着很多信息。一位有经验的锅炉工发现,向瓶里灌开水,开始时,水的落差大,撞击力大,瓶里空气多,发出声音大的并且低沉的“咚、咚”声,水将满时情况相反,发出声音小的并且尖细的“吱、吱”声,则该工人判断灌水多少的依据是(  )   A.音色和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调   二、填空题   11.声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响度、_______和音色。“锣鼓声声震天响”是指声音的______较高。   12.小强在家里看书,突然屋外有人大声叫他,他一听便知道是同学小明,正所谓“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_____不同来判断的。小明说话“声音洪亮”,反映他说话声音的_________大。我们听到声音靠的是___________传播。   13.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有资料显示,噪声每经过一条100m宽的林带可降低20-25分贝,从减弱噪声的途径看,这是在________中降低噪声的。   14.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北京市区内禁止汽车鸣笛和燃放烟花爆竹,这是在   减弱噪声;在公路和住宅区内设置屏障墙和种草、植树,这是在        减弱噪声;听到巨大的响声,应立即捂住耳朵,张大嘴巴,这是在         减弱噪声。   15.渔民在捕鱼时常用木棒敲打船板发出声响,把鱼群赶到一定的方向去,以利于捕捞,这是利用了水能够______的原理。古代人们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这是应用了______的知识。   16.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震耳欲聋”说的是声音        大。   (2)“悦耳动听”说的是声音        美。   (3)“尖厉刺耳”说的是声音        高。   17.当你用手触摸正在发声的音响的音箱面板时,你手的感觉是        ,这种感觉表明          。   18.一艘快艇在平静的湖面上启动并向岸边驶去,水中鱼可听到马达声,岸边飞的鸟、散步的人也可听到,若距快艇的距离都相等,觉察快艇启动先后的是                。   19.元宵节晚上,小伟在家里阳台上看到一簇绚丽的烟花在空中开始绽放,3s后听到它在空中的爆破声,这声音是通过        传来的,小伟与烟花绽放的地方相距约        m。   20.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通过声获得信息,也就是说声能传递信息,请举出2个有关声传递信息的例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问答题   21.城市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控制措施有: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器设备的机车不得驶入市区;在市内规划安静小区,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等;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例如城市高架快速干道系统──上海市内环线上,采用质量轻、强度高、隔音性能好且耐腐蚀的先进建材──聚碳酸酯板作为隔音材料,能尽可能降低高架干道上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污染。此外,在市区有关地段如闹市区等处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对噪声的控制。同时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不制造噪声并增强自我健康保护。   (1)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阅读上述材料可知减弱噪声的方法是:在_______________处减弱;在____________过程中减弱;在__________________处减弱。   (3)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你至少提出两种减小噪声干扰的方法。   22.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如图1所示,几只鸟在树上“歌唱”,一个听觉良好的女孩在一间门窗紧闭的甲房间内,靠近单层玻璃她能听到室外鸟的“歌声”;她到另一门窗紧闭的乙房间内,靠近双层玻璃(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真空),她却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     (1)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女孩在乙房间内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   (2)女孩在两个房间都能看见室外树上的鸟,而只能在甲房间听到室外鸟的“歌声”。这说明光的传播和声的传播有什么不同?   23.利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直尺、音叉、吉他、梳子、塑料片、鼓、沙粒、细线、纸筒、橡皮槌等器材,可以进行很多物理实验。请选用其中的一些器材,探究一个声现象的物理问题。要求写出:   (1)实验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所需的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探究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喇叭的纸盆上放一些小的泡沫塑料颗粒再用该喇叭播音,如图2所示,想一想,你能得到哪些与声音有关的物理结论,试举两例。   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 得出结论 1     2       25.小闵用一把钢尺来探究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结构的关系,她把尺子固定在桌面上,先把钢尺伸出桌子边沿多一些,使它振动发声;然后再把尺子伸出桌子边沿少一些,再使其发声,比较两次音调的高低。   (1)在她的两次实验中,应该保持           不变,实验的结果是:尺子伸出桌子边沿越多,它发声的音调越           。   (2)她若探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则应该保持        不变,改变尺子振动的          ,实验后得出的结论是:发声体结构不变时,            ,声音的响度越大。   四、计算与创新应用题   26.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若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如图3所示,经过4s后收到回声波。求此处海底有多深?(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     27.子弹在离人50m处以680m/s的速度离开枪口,问当人听到枪声时,子弹已经前进多少m?(假设此时空气的温度是15℃) 《声现象》基础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如图1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如图乙,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________可以传播声音。 图1   2.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_______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_______不同。   3.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一样,当温度相同时,在__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大。   4.敲打铜锣,因锣面________而发出声音,而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宇航员即使再用力敲打,他也不能直接听到锣声,这是因为________不能传声。   5.乐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响度、________和_______。女同学的声音较尖细,是指她声音的________较高。   6.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它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产生的。有资料显示,噪声每经过一条100 m宽的林带可降低20—25dB,从减弱噪声的途径看,这是在________中降低噪声的。   7.如图2,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其中听诊器是运用了声音________(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或“响度”). 图2   8.用牛皮纸刮动梳齿,纸片振动起来,并发出声音。快速刮动梳齿比缓慢刮动梳齿时纸片振动得________,这说明快速刮动纸片发出的声音音调________。   9.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m/s;声音在空气中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   10.贝多芬晚年失聪,将硬棒的一端抵在钢琴的盖板上,另一端咬在牙齿的中间,通过硬棒来“听”钢琴声,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1.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各一次,两次发出声音的(  )     A.音调不同   B.频率不同    C.响度不同       D.音色不同                                                           12.如图3是一种凹下道路的设计,它能起到控制行驶汽车产生的噪声对环境影响的作用。这种设计是采用了下列哪种途径来减弱噪声的(  ) 图3   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13.以下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  )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时,关上门窗                   B.市区里要种草植树   C.戴上防止噪声的耳塞                             D.市区里汽车喇叭禁鸣   1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15.我们平时所说的 “女高音”“男低音”,这里说的“高”和“低”指的是(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速度   16.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节奏不同   17.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   18.下列是小明同学观察到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污染的是(  )   A.小明的邻居在晚上听音乐时,将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   B.某清洁工人为了减少垃圾的运送量,将垃圾就地焚烧   C.某货车司机为了超车,不断地按喇叭   D.在高考、中考复习和考试期间,居民区附近的建筑工地晚间停止施工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源离我们越近,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   B.鼓面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也越大   C.棒击鼓面的力越大,鼓面振幅越大,音调越高,响度也越大   D.声源离我们越远,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小   20.科学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经用黑布将蝙蝠的双眼蒙上,发现蝙蝠也可以很好地飞行,没有受到一点影响,这是因为(  )     A.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B.蝙蝠的眼睛会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C.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D.黑布太薄会透光,蝙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   三、实验探究题   21.如图4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如图2-7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 图4   22.如图5所示,将一只小门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若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则铃声将会________,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你将会________,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 图5   23.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   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槽中的水,发现溅起水花;   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面,并置入烧瓶中,轻轻摇一摇瓶子,会听到清晰的“丁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里的响声比原来小很多;   实验三:支起自行车,一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则拿一硬纸片并让纸片的一头伸进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随着车轮转速的加快,纸片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尖。   以上三个实验中,实验        表明发声体在振动。另外两个实验分别表明           、             。   四、应用计算题   24.某人观察到某一工厂的锅炉汽笛出水后4s才听到汽笛发出的声音,当汽笛喷气发声时,这个人距离锅炉多远?   25.第一次测定铸铁里的声速是在法国的巴黎,测定的方法是: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由铸铁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931 m,两次响声相隔2.5 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求铸铁中的声速。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人说话和唱歌时的发声靠的是声带的           ,声音是靠         来传播的。一台好的音响设备,不仅要起到“扩音”的作用,而且应该有较高的“保真度”。从声学上讲,“扩音”是使声音的              变大,较高的“保真度”中要求较好地保持原声的              。   2.如图1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3.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严;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              中减弱;第三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   4.2004年12月26日,南亚、东南亚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引发了罕见的大海啸,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后来人们在清理现场时很少发现有猫、狗、老鼠等动物的尸体,人们猜测可能是地震时产生的         声波,动物可以听到,而人听不到。   5.为了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小丽同学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索.把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电铃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她听到的电铃声音逐渐变小,这种现象表明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在做实验时虽然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但始终都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晚上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音像里传出来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点亮后放在音箱前面。过了一会儿通电了,交响乐又响起来了。小吴从挂在墙上的镜子里发现音箱前面的烛焰在摇曳,仔细观察还发现当音箱音量突然变大时,烛焰摇曳得更明显。   (1)烛焰没有受到风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发现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                 的影响所致。   (2)上述现象中,除与响度的声知识外,相关的声的知识还有(写出两例):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7.如图3是一种凹下道路设计,它能起到控制行驶汽车产生的噪声对环境影响的作用.这种设计是采用了下列哪种途径来减弱噪声的(   )   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8.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刚竣工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觉,原因是超声波的(   )   A.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C.频率太高      D.频率太低   9.如果用手按在自行车车铃的金属盖上,无论你怎样用力打铃,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手按在车铃上时(  )   A.影响了车铃的正常振动   B.车铃就不会振动   C.没有铃声传出   D.车铃周围就没有了传声介质   10.下雨打雷时,每一次雷电后,雷声总是隆隆不绝于耳,这是因为(    )   A.声音的反射   B.多次打雷的原因C.双耳效应    D.雷声分裂所致   11.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   A.音色好坏         B.音调高低         C.响度大小         D.乐音三要素   12.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最小的是(   )   A.钢轨       B.纯水       C.木材       D.空气   13.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14.针对图4中的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15.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16.如图5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17.下列实验与实例中,不能探究出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   A.用手机拔打放在真空中的BP机,BP机显示手机号,却听不到BP机呼叫   B.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   C.在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见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交谈   18.下面是一些正在振动着的物体:甲:手臂以每秒2次上下挥动;乙:蝙蝠的小嘴发出频率为105Hz的振动;丙:被小锤敲击的频率为265Hz的音叉,对以上一些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B.丙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甲、乙不是声源,人耳听不见它们发出的声音   C.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   D.甲、乙、丙都不是声源,人耳听不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三、实验与探究题(19题4分,20题4分,21题6分,共14分)   19.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           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20.300多年前,意大利的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内自由飞行。第一次没有对蝙蝠做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内的铃铛响了。   (1)下列问题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是(    )   A.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   B.眼睛对蝙蝠的飞行是否起到作用   C.耳朵对蝙蝠的飞行是否起到作用   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   (2)人们对蝙蝠这种高超的飞行本领提出了如下四种猜想,你认为科学家的实验支持了哪种猜想(    )   A.蝙蝠的视力特别好   B.蝙蝠对空间的状况有极强的记忆力   C.蝙蝠能发射并接收超声波   D.蝙蝠的嗅觉系统特别灵敏,凭嗅觉可以判断前方有无障碍物   21.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速度/m·s-1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1)请你在图6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像。   (2)请你根据所作图像找出温度为15℃时声速为__________m/s。   (3)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你能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吗?   四、创新与应用(22题6分,23题6分,共12分)   22.据2008年3月15日出版的《现代快报》报导,德国卡塞尔市现年58岁的英裔男子艾德里安?麦克莱什耳朵太“灵敏”。耳朵能够听到自己身体发出的任何声音,包括自己的眨眼声,而艾德里安胸腔中的心跳声,有时甚至让他感到“震耳欲聋”。当艾德里安用餐时,他咀嚼食物的声音听起来就像搅拌机一样响,几乎要令他发狂。附近汽车或火车开过时的颤动声,几乎令他感到无法忍受。直到后来,艾德里安才通过互联网亲自查出了自己的罕见病因,去年,他终于彻底治愈了这一困扰他多年的“神耳”怪病。   (1)“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哪一方面的特征?   A.音调高  B.响度大  C.音色好  D.以上三个方面都有   (2)心脏跳动时发声吗?为什么?正常人不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可能原因是什么?想一种听到自己心跳的方法。   (3)艾德里安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这些声音对他来讲是         (选填“乐音”或“噪声”),因为                      。   23.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测7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0.6s后被探测仪器接收。   (1)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什么声波?为什么?   (2)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   (3)通过计算说明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