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文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法研究理本文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法研究理论框架论框架“语义语法语义语法”,即继承以吕叔湘、,即继承以吕叔湘、朱德熙等为代表的中国语法研究的优秀传朱德熙等为代表的中国语法研究的优秀传统,遵循从意义到形式的研究思路,主张统,遵循从意义到形式的研究思路,主张以语义为语法研究的出发点和重点。文章以语义为语法研究的出发点和重点。文章就语义语法的理论背景、形成、内涵以及就语义语法的理论背景、形成、内涵以及研究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阐述。研究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阐述。n n关键词关键词 语义语法;双向选择;语义的决定语义语法;双向选择;语义的决定性性n n“形式语法形式语法
2、以形式化为标志,以形式化为标志,“功能语法功能语法”以功能作用为标志,这些都是从国外引以功能作用为标志,这些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语法理论,当然在跟汉语研究结合以进的语法理论,当然在跟汉语研究结合以后,已经或多或少带有某些中国的研究特后,已经或多或少带有某些中国的研究特色。色。n n中国的汉语语法研究有自己的优秀传统,中国的汉语语法研究有自己的优秀传统,它吸收了传统语法、描写语法,以及格语它吸收了传统语法、描写语法,以及格语法、认知语法的合理因素,根据汉语的特法、认知语法的合理因素,根据汉语的特点和客观规律,逐渐形成以语义为研究的点和客观规律,逐渐形成以语义为研究的出发点和研究重点的语法研究理论。
3、出发点和研究重点的语法研究理论。n n正如王维贤先生正如王维贤先生(1991)指出的那样:指出的那样:“现代现代语言学有语义化的倾向,是指现代汉语语语言学有语义化的倾向,是指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重视语义研究及语义对结构的影响。法研究重视语义研究及语义对结构的影响。”n n由于这一研究取向特别重视语义对句法的由于这一研究取向特别重视语义对句法的决定性作用,是以语义解释作为其标志的,决定性作用,是以语义解释作为其标志的,我们不妨把它命名为我们不妨把它命名为“语义语法语义语法”。n n国内的汉语语法学家在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国内的汉语语法学家在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基础上,发现如果只是亦步亦趋地运研究基础上,
4、发现如果只是亦步亦趋地运用国外的有关语法理论来研究汉语语法,用国外的有关语法理论来研究汉语语法,往往会得出南辕北辙的结论,甚至于必须往往会得出南辕北辙的结论,甚至于必须改变汉语的语言事实来迁就这些据说是改变汉语的语言事实来迁就这些据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的理论。n n这不能不促使我们思考,我们的语法研究这不能不促使我们思考,我们的语法研究理论是不是应该充分考虑到汉语语法的特理论是不是应该充分考虑到汉语语法的特点,是不是应该在汉语语言事实研究的基点,是不是应该在汉语语言事实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若干理论与方法出来。础上总结出若干理论与方法出来。n n一句话,我们要致力于建立具有
5、中国特色一句话,我们要致力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法理论,而的语法理论,而“语义语法语义语法”理论正是这理论正是这样一种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语法理论。样一种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语法理论。n n一、一、一、一、“语义语法语义语法语义语法语义语法”的理论背景的理论背景的理论背景的理论背景n n(一一一一)汉语语法的总特点汉语语法的总特点汉语语法的总特点汉语语法的总特点n n现在关于汉语语法总特点的看法,主要是采用吕现在关于汉语语法总特点的看法,主要是采用吕现在关于汉语语法总特点的看法,主要是采用吕现在关于汉语语法总特点的看法,主要是采用吕叔湘先生在叔湘先生在叔湘先生在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汉语语法分
6、析问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里提出来的观里提出来的观里提出来的观里提出来的观点:汉语语法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长期以点:汉语语法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长期以点:汉语语法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长期以点:汉语语法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长期以来,这一看法得到了国内外许多语法学家的认同,来,这一看法得到了国内外许多语法学家的认同,来,这一看法得到了国内外许多语法学家的认同,来,这一看法得到了国内外许多语法学家的认同,现在几乎所有的语法专著或者语法教材都采用了现在几乎所有的语法专著或者语法教材都采用了现在几乎所有的语法专著或者语法教材都采用了现在几乎所有的语法专著或者语法教材都采用了这
7、一说法。这一说法。这一说法。这一说法。n n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实际上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实际上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实际上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实际上这一看法还是站在印欧语的立场上看问题,自觉这一看法还是站在印欧语的立场上看问题,自觉这一看法还是站在印欧语的立场上看问题,自觉这一看法还是站在印欧语的立场上看问题,自觉不自觉地以有没有形态变化作为衡量某个语言的不自觉地以有没有形态变化作为衡量某个语言的不自觉地以有没有形态变化作为衡量某个语言的不自觉地以有没有形态变化作为衡量某个语言的语法特点的标准。语法特点的标准。语法特点的标准。语法
8、特点的标准。n n什么叫什么叫什么叫什么叫“缺乏缺乏缺乏缺乏”?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1996)(1996)解释:解释:解释:解释:“(所需要的、想要的或一般应有的事物所需要的、想要的或一般应有的事物所需要的、想要的或一般应有的事物所需要的、想要的或一般应有的事物)没有或没有或没有或没有或不够不够不够不够”。用印欧语的眼光来观察汉语,汉语就是。用印欧语的眼光来观察汉语,汉语就是。用印欧语的眼光来观察汉语,汉语就是。用印欧语的眼光来观察汉语,汉语就是缺乏形态变化,因为在他们看来,凡是语言就应缺乏形态变化,因为在他们看来,凡是语言就应缺乏形态变化,因为在他们看来,凡是语
9、言就应缺乏形态变化,因为在他们看来,凡是语言就应该具备足够的形态,而汉语没有或者说很少这样该具备足够的形态,而汉语没有或者说很少这样该具备足够的形态,而汉语没有或者说很少这样该具备足够的形态,而汉语没有或者说很少这样的形态。我们从来也不会说,鱼缺了两条腿,也的形态。我们从来也不会说,鱼缺了两条腿,也的形态。我们从来也不会说,鱼缺了两条腿,也的形态。我们从来也不会说,鱼缺了两条腿,也从来不会说,人缺了一条尾巴。但是如果你是站从来不会说,人缺了一条尾巴。但是如果你是站从来不会说,人缺了一条尾巴。但是如果你是站从来不会说,人缺了一条尾巴。但是如果你是站在人的在人的在人的在人的n n立场上去看鱼,或者
10、站在鱼的立场上去看人,也立场上去看鱼,或者站在鱼的立场上去看人,也立场上去看鱼,或者站在鱼的立场上去看人,也立场上去看鱼,或者站在鱼的立场上去看人,也许就会得出类似上面这样的结论。同样的道理,许就会得出类似上面这样的结论。同样的道理,许就会得出类似上面这样的结论。同样的道理,许就会得出类似上面这样的结论。同样的道理,如果用朴素的眼光来看汉语,屏弃如果用朴素的眼光来看汉语,屏弃如果用朴素的眼光来看汉语,屏弃如果用朴素的眼光来看汉语,屏弃“凡是语言就凡是语言就凡是语言就凡是语言就必定会有形态变化必定会有形态变化必定会有形态变化必定会有形态变化”这样的成见,实事求是地认这样的成见,实事求是地认这样的
11、成见,实事求是地认这样的成见,实事求是地认识到汉语本来就不需要这样的形态变化,所以也识到汉语本来就不需要这样的形态变化,所以也识到汉语本来就不需要这样的形态变化,所以也识到汉语本来就不需要这样的形态变化,所以也就无所谓就无所谓就无所谓就无所谓“缺乏缺乏缺乏缺乏”。n n形态不等于形式,形态只是形式之一,语形态不等于形式,形态只是形式之一,语序、虚词、重叠,乃至重音、停顿、语调、序、虚词、重叠,乃至重音、停顿、语调、层次、变换等等都可以看作语法形式,虽层次、变换等等都可以看作语法形式,虽然它们不是严格意义的形态。我们现在是然它们不是严格意义的形态。我们现在是这样来理解汉语语法的总特点的:表现语这
12、样来理解汉语语法的总特点的:表现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汉语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汉语语法不依赖于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主要法不依赖于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主要借助于语序、虚词、重叠等其他语法手段借助于语序、虚词、重叠等其他语法手段来表现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只有这样的来表现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只有这样的表述才是真正摆脱了印欧语语法理论的束表述才是真正摆脱了印欧语语法理论的束缚。其基本出发点有三点:缚。其基本出发点有三点:n n1希望用朴素的眼光来看汉语语法,尽可希望用朴素的眼光来看汉语语法,尽可能地排除印欧语的干扰。能地排除印欧语的干扰。n n2把形态变化和语序、虚词、重叠等
13、都看把形态变化和语序、虚词、重叠等都看作具有平等地位的语法手段、语法形式。作具有平等地位的语法手段、语法形式。n n3任何一种高度发达语言的语法,都是各任何一种高度发达语言的语法,都是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如果它多采用某种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如果它多采用某种语法手段,那么,就必然少采用其他的语语法手段,那么,就必然少采用其他的语法手段,这里不存在优劣、长短之分,只法手段,这里不存在优劣、长短之分,只显示其不同的取向和特点。显示其不同的取向和特点。n n(二二)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n n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语法研究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语法研究?语法研究的最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终目
14、的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语法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语法研究的意义和价值。n n目前有这么几种有代表性的说法:目前有这么几种有代表性的说法:n n(1)(1)怎样用有限的格式去说明繁简多方、变化无尽怎样用有限的格式去说明繁简多方、变化无尽怎样用有限的格式去说明繁简多方、变化无尽怎样用有限的格式去说明繁简多方、变化无尽的语句,这应该是语法分析的最终目的,也应该的语句,这应该是语法分析的最终目的,也应该的语句,这应该是语法分析的最终目的,也应该的语句,这应该是语法分析的最终目的,也应该是对于学习的人更为有用的工作。是对于学习的人更为有用的工作。是对于学习的人更为有用的工作。
15、是对于学习的人更为有用的工作。(吕叔湘吕叔湘吕叔湘吕叔湘汉语汉语汉语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语法分析问题语法分析问题语法分析问题)n n(2)(2)句子分析的终点是确定句型,但确定句型并不句子分析的终点是确定句型,但确定句型并不句子分析的终点是确定句型,但确定句型并不句子分析的终点是确定句型,但确定句型并不等于完成了析句的全部任务。句子里复杂的语义等于完成了析句的全部任务。句子里复杂的语义等于完成了析句的全部任务。句子里复杂的语义等于完成了析句的全部任务。句子里复杂的语义关系须通过进一步的句法分析加以阐明。关系须通过进一步的句法分析加以阐明。关系须通过进一步的句法分析加以阐明。关系须通过进一步的句法分
16、析加以阐明。(张斌胡张斌胡张斌胡张斌胡裕树裕树裕树裕树句子分析漫谈句子分析漫谈句子分析漫谈句子分析漫谈)n n(3)(3)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弄清楚语法形式和语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弄清楚语法形式和语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弄清楚语法形式和语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弄清楚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讲形式的时候能够得讲形式的时候能够得讲形式的时候能够得讲形式的时候能够得到语义方面的验证,讲意义的时候能够得到形式到语义方面的验证,讲意义的时候能够得到形式到语义方面的验证,讲意义的时候能够得到形式到语义方面的验证,讲意义的时候能
17、够得到形式方面的验证。方面的验证。方面的验证。方面的验证。(朱德熙朱德熙朱德熙朱德熙语法答问语法答问语法答问语法答问)n n这些提法应该说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认为这些提法应该说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认为这些提法应该说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认为这些提法应该说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认为还不够全面。现在流行的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理还不够全面。现在流行的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理还不够全面。现在流行的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理还不够全面。现在流行的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理论是指:语义平面、句法平面和语用平面。提出论是指:语义平面、句法平面和语用平面。提出论是指:语义平面、句法平面和语用平面。提出论是指:语义平
18、面、句法平面和语用平面。提出三个平面的理论的重要之处,就在于加强了语义三个平面的理论的重要之处,就在于加强了语义三个平面的理论的重要之处,就在于加强了语义三个平面的理论的重要之处,就在于加强了语义的研究和语用的研究。鉴于的研究和语用的研究。鉴于的研究和语用的研究。鉴于的研究和语用的研究。鉴于“平面平面平面平面”这一提法容这一提法容这一提法容这一提法容易误解为易误解为易误解为易误解为“平行的面平行的面平行的面平行的面”,所以不如叫,所以不如叫,所以不如叫,所以不如叫“层面层面层面层面”。对这三个层面,各人的理解虽然各不相同,对这三个层面,各人的理解虽然各不相同,对这三个层面,各人的理解虽然各不相
19、同,对这三个层面,各人的理解虽然各不相同,“仁仁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者见仁,智者见智者见仁,智者见智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区分这三个层面,但是,区分这三个层面,但是,区分这三个层面,但是,区分这三个层面,并且在研究时又要把它们结合起来,则是近二十并且在研究时又要把它们结合起来,则是近二十并且在研究时又要把它们结合起来,则是近二十并且在研究时又要把它们结合起来,则是近二十年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随着语法研究年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随着语法研究年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随着语法研究年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随着语法研究的深入,我们认为应该认真考虑第四个层面的存的深入,我们认
20、为应该认真考虑第四个层面的存的深入,我们认为应该认真考虑第四个层面的存的深入,我们认为应该认真考虑第四个层面的存在,这就是在,这就是在,这就是在,这就是“认知层面认知层面认知层面认知层面”。在我们看来,语法研。在我们看来,语法研。在我们看来,语法研。在我们看来,语法研究必须在语义、句法、语用以及认知各个层面都究必须在语义、句法、语用以及认知各个层面都究必须在语义、句法、语用以及认知各个层面都究必须在语义、句法、语用以及认知各个层面都得到价值的实现。得到价值的实现。得到价值的实现。得到价值的实现。n n我们认为,汉语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揭示我们认为,汉语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揭示我们认为,
21、汉语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揭示我们认为,汉语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揭示“语义的决定性、句法的强制性、语用的选择性以语义的决定性、句法的强制性、语用的选择性以语义的决定性、句法的强制性、语用的选择性以语义的决定性、句法的强制性、语用的选择性以及认知的解释性及认知的解释性及认知的解释性及认知的解释性”。n n其中其中其中其中“语义的决定性语义的决定性语义的决定性语义的决定性”是我们汉语语法研究的出是我们汉语语法研究的出是我们汉语语法研究的出是我们汉语语法研究的出发点和重点,鉴于长期以来,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发点和重点,鉴于长期以来,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发点和重点,鉴于长期以来,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发点和重
22、点,鉴于长期以来,句法结构中的语义研究没有得到充分的足够的重视,我们现在需要研究没有得到充分的足够的重视,我们现在需要研究没有得到充分的足够的重视,我们现在需要研究没有得到充分的足够的重视,我们现在需要特别强调这一方面的研究;特别强调这一方面的研究;特别强调这一方面的研究;特别强调这一方面的研究;“认知的解释性认知的解释性认知的解释性认知的解释性”则则则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追求的更高目标。是我们需要进一步追求的更高目标。是我们需要进一步追求的更高目标。是我们需要进一步追求的更高目标。n n对语法研究最终目的认识上的强化,将有助于今对语法研究最终目的认识上的强化,将有助于今对语法研究最终目的认识上
23、的强化,将有助于今对语法研究最终目的认识上的强化,将有助于今后语法研究向纵深发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句法后语法研究向纵深发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句法后语法研究向纵深发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句法后语法研究向纵深发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句法结构表层的切分与归类。结构表层的切分与归类。结构表层的切分与归类。结构表层的切分与归类。n n(三三三三)词语组合的双向选择性原则词语组合的双向选择性原则词语组合的双向选择性原则词语组合的双向选择性原则n n语义,当然可以有多种理解:语汇意义、语法意义、语用语义,当然可以有多种理解:语汇意义、语法意义、语用语义,当然可以有多种理解:语汇意义、语法意义、语用语义,当然可以
24、有多种理解:语汇意义、语法意义、语用意义意义意义意义 ,我们这里所讲的语义,则专指语法意义,是指,我们这里所讲的语义,则专指语法意义,是指,我们这里所讲的语义,则专指语法意义,是指,我们这里所讲的语义,则专指语法意义,是指语法标志、语法结构、语法成分、语法位置以及语法变化语法标志、语法结构、语法成分、语法位置以及语法变化语法标志、语法结构、语法成分、语法位置以及语法变化语法标志、语法结构、语法成分、语法位置以及语法变化所带来的语义上的概括以及互相的区别和对立。总之,语所带来的语义上的概括以及互相的区别和对立。总之,语所带来的语义上的概括以及互相的区别和对立。总之,语所带来的语义上的概括以及互相
25、的区别和对立。总之,语法意义是需要在形式上加以验证的。它根本上区别于有些法意义是需要在形式上加以验证的。它根本上区别于有些法意义是需要在形式上加以验证的。它根本上区别于有些法意义是需要在形式上加以验证的。它根本上区别于有些人所说的人所说的人所说的人所说的“意合法意合法意合法意合法”,因为他们打的虽然是语法的旗号,因为他们打的虽然是语法的旗号,因为他们打的虽然是语法的旗号,因为他们打的虽然是语法的旗号,而实际上是取消了语法,在他们的手里,语法是一团泥巴,而实际上是取消了语法,在他们的手里,语法是一团泥巴,而实际上是取消了语法,在他们的手里,语法是一团泥巴,而实际上是取消了语法,在他们的手里,语法
26、是一团泥巴,可以任意捏来捏去,是不需要在形式上加以证明的。因此,可以任意捏来捏去,是不需要在形式上加以证明的。因此,可以任意捏来捏去,是不需要在形式上加以证明的。因此,可以任意捏来捏去,是不需要在形式上加以证明的。因此,这种所谓的语法根本就不是语法。词与词的组合不是随意这种所谓的语法根本就不是语法。词与词的组合不是随意这种所谓的语法根本就不是语法。词与词的组合不是随意这种所谓的语法根本就不是语法。词与词的组合不是随意的,而是由双方的选择性所决定。事实上,每一个词都具的,而是由双方的选择性所决定。事实上,每一个词都具的,而是由双方的选择性所决定。事实上,每一个词都具的,而是由双方的选择性所决定。
27、事实上,每一个词都具有一个可供组合的个体选择网络,你选择人家,人家也选有一个可供组合的个体选择网络,你选择人家,人家也选有一个可供组合的个体选择网络,你选择人家,人家也选有一个可供组合的个体选择网络,你选择人家,人家也选择你,从而构成一个综合选择网络。这种选择关系择你,从而构成一个综合选择网络。这种选择关系择你,从而构成一个综合选择网络。这种选择关系择你,从而构成一个综合选择网络。这种选择关系n n主要是语义在起作用。主要是语义在起作用。主要是语义在起作用。主要是语义在起作用。n n句法语义的选择性原则至少应该由三个子原则构句法语义的选择性原则至少应该由三个子原则构句法语义的选择性原则至少应该
28、由三个子原则构句法语义的选择性原则至少应该由三个子原则构成成成成(邵敬敏,邵敬敏,邵敬敏,邵敬敏,1997)1997):一是语义的一致性原则。即两:一是语义的一致性原则。即两:一是语义的一致性原则。即两:一是语义的一致性原则。即两个词语如果能够组合成为一个语言结构,那么,个词语如果能够组合成为一个语言结构,那么,个词语如果能够组合成为一个语言结构,那么,个词语如果能够组合成为一个语言结构,那么,它们必定具有某个或某些相同的语义特征。否则它们必定具有某个或某些相同的语义特征。否则它们必定具有某个或某些相同的语义特征。否则它们必定具有某个或某些相同的语义特征。否则两者是无法组合起来的。这样也就能够
29、合理解释两者是无法组合起来的。这样也就能够合理解释两者是无法组合起来的。这样也就能够合理解释两者是无法组合起来的。这样也就能够合理解释一些比较难以解释的语言现象。一些比较难以解释的语言现象。一些比较难以解释的语言现象。一些比较难以解释的语言现象。n n二是语义的自足性原则,即在一个句法结构中,二是语义的自足性原则,即在一个句法结构中,二是语义的自足性原则,即在一个句法结构中,二是语义的自足性原则,即在一个句法结构中,词语的组合必须在语义上得到自足,否则,即使词语的组合必须在语义上得到自足,否则,即使词语的组合必须在语义上得到自足,否则,即使词语的组合必须在语义上得到自足,否则,即使形式上两者是
30、可以组合的,但是实际上却是不合形式上两者是可以组合的,但是实际上却是不合形式上两者是可以组合的,但是实际上却是不合形式上两者是可以组合的,但是实际上却是不合法的。法的。法的。法的。n n三是语义的决定性原则,即区别一个句法结构属三是语义的决定性原则,即区别一个句法结构属三是语义的决定性原则,即区别一个句法结构属三是语义的决定性原则,即区别一个句法结构属于什么性质,决定性因素是语义,而不是形式。于什么性质,决定性因素是语义,而不是形式。于什么性质,决定性因素是语义,而不是形式。于什么性质,决定性因素是语义,而不是形式。n n当然,不同的人对当然,不同的人对“语义语法语义语法”的理解存的理解存在着
31、许多差异。我们必须声明:我们这里在着许多差异。我们必须声明:我们这里所谓的所谓的“语义语法语义语法”,要解读为:以语法,要解读为:以语法意义为研究出发点和重点的语法理论。它意义为研究出发点和重点的语法理论。它既不是单纯的语义的研究,也不是语义加既不是单纯的语义的研究,也不是语义加上语法的研究。上语法的研究。n n国外的语法研究非常喜欢,也比较善于打出旗号,国外的语法研究非常喜欢,也比较善于打出旗号,国外的语法研究非常喜欢,也比较善于打出旗号,国外的语法研究非常喜欢,也比较善于打出旗号,动辄标榜自己是动辄标榜自己是动辄标榜自己是动辄标榜自己是“某某语法理论某某语法理论某某语法理论某某语法理论”,
32、或者说,或者说,或者说,或者说“新新新新创建了某某语法理论创建了某某语法理论创建了某某语法理论创建了某某语法理论”,所以新的时髦的语法理,所以新的时髦的语法理,所以新的时髦的语法理,所以新的时髦的语法理论满天飞,虽然有的理论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而论满天飞,虽然有的理论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而论满天飞,虽然有的理论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而论满天飞,虽然有的理论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而我们的研究传统我们的研究传统我们的研究传统我们的研究传统 不屑于也不善于,或者更加准确不屑于也不善于,或者更加准确不屑于也不善于,或者更加准确不屑于也不善于,或者更加准确地说,是不敢打出旗号。说地说,是不敢打出旗号。说地说,是不敢
33、打出旗号。说地说,是不敢打出旗号。说“不屑于不屑于不屑于不屑于”,是因为,是因为,是因为,是因为心里有个误区,以为我们重要的是做实际研究,心里有个误区,以为我们重要的是做实际研究,心里有个误区,以为我们重要的是做实际研究,心里有个误区,以为我们重要的是做实际研究,打旗号有自吹自擂的嫌疑;说打旗号有自吹自擂的嫌疑;说打旗号有自吹自擂的嫌疑;说打旗号有自吹自擂的嫌疑;说“不善于不善于不善于不善于”,是指,是指,是指,是指我们的学术品牌意识不够,总以为酒香不怕巷子我们的学术品牌意识不够,总以为酒香不怕巷子我们的学术品牌意识不够,总以为酒香不怕巷子我们的学术品牌意识不够,总以为酒香不怕巷子深。至于说深
34、至于说深。至于说深。至于说“不敢不敢不敢不敢”,则是总觉得我们这些研究,则是总觉得我们这些研究,则是总觉得我们这些研究,则是总觉得我们这些研究还没有达到建立理论的高度,而且中国的学术研还没有达到建立理论的高度,而且中国的学术研还没有达到建立理论的高度,而且中国的学术研还没有达到建立理论的高度,而且中国的学术研究传统历来主张只做不说或少说,老先生们都没究传统历来主张只做不说或少说,老先生们都没究传统历来主张只做不说或少说,老先生们都没究传统历来主张只做不说或少说,老先生们都没有打什么旗号,我们行吗有打什么旗号,我们行吗有打什么旗号,我们行吗有打什么旗号,我们行吗?n n其实,这种观念在现时显得
35、非常陈旧,显然已经其实,这种观念在现时显得非常陈旧,显然已经其实,这种观念在现时显得非常陈旧,显然已经其实,这种观念在现时显得非常陈旧,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我们认为:旗号还是需要的,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我们认为:旗号还是需要的,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我们认为:旗号还是需要的,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我们认为:旗号还是需要的,这就好比商品要树立这就好比商品要树立这就好比商品要树立这就好比商品要树立“品牌意识品牌意识品牌意识品牌意识”一样重要。理一样重要。理一样重要。理一样重要。理论提出来的时候可能还比较稚嫩,还存在着这样论提出来的时候可能还比较稚嫩,还存在着这样论提出来的时候可能还比较稚嫩,还存在着这
36、样论提出来的时候可能还比较稚嫩,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不管什么理论,她总是在研究那样的缺陷,但是不管什么理论,她总是在研究那样的缺陷,但是不管什么理论,她总是在研究那样的缺陷,但是不管什么理论,她总是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没有开始,也就过程中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没有开始,也就过程中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没有开始,也就过程中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没有开始,也就没有发展和成熟。没有发展和成熟。没有发展和成熟。没有发展和成熟。n n我们提倡的我们提倡的我们提倡的我们提倡的“语义语法语义语法语义语法语义语法”是继承了以吕叔湘、朱是继承了以吕叔湘、朱是继承了以吕叔湘、朱是继承了以吕叔
37、湘、朱德熙为代表的语法研究思想。这实际上正是中国德熙为代表的语法研究思想。这实际上正是中国德熙为代表的语法研究思想。这实际上正是中国德熙为代表的语法研究思想。这实际上正是中国语法研究的优秀传统。从吕叔湘、朱德熙、胡裕语法研究的优秀传统。从吕叔湘、朱德熙、胡裕语法研究的优秀传统。从吕叔湘、朱德熙、胡裕语法研究的优秀传统。从吕叔湘、朱德熙、胡裕树、张斌到陆俭明、邢福义等学者,都为这一理树、张斌到陆俭明、邢福义等学者,都为这一理树、张斌到陆俭明、邢福义等学者,都为这一理树、张斌到陆俭明、邢福义等学者,都为这一理论的建立做出了自己独特而重要的贡献。论的建立做出了自己独特而重要的贡献。论的建立做出了自己
38、独特而重要的贡献。论的建立做出了自己独特而重要的贡献。n n吕叔湘先生在吕叔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中国文法要略的的“重印重印题记题记”里指出:里指出:“语法书可以有两种写法,语法书可以有两种写法,或者从听和读的人的角度出发,以语法形或者从听和读的人的角度出发,以语法形式式(结构、语序、虚词结构、语序、虚词)为纲,说明所表达的为纲,说明所表达的语法意义;或者从说和写的人的角度出发,语法意义;或者从说和写的人的角度出发,以语法意义以语法意义(各种范畴、各种关系各种范畴、各种关系)为纲,说为纲,说明所赖以表达的语法形式。这两种写法各明所赖以表达的语法形式。这两种写法各有短长,相辅相成。有短长,相辅相成
39、1982)。n n中国文法要略中国文法要略历时五十余年,长兴不历时五十余年,长兴不衰,其主要魅力就在于下卷衰,其主要魅力就在于下卷“表达论表达论”有有关语义范畴和语义关系的精细分析。当然,关语义范畴和语义关系的精细分析。当然,从现代的眼光来看,语义的分析可以做得从现代的眼光来看,语义的分析可以做得更加深入,特别是在跟形式的沟通上还有更加深入,特别是在跟形式的沟通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是,它毕竟已经构拟出许多工作要做。但是,它毕竟已经构拟出“语义语法语义语法”的雏形。历史已经并且必将的雏形。历史已经并且必将继续证明,那种从形式出发的语法研究起继续证明,那种从形式出发的语法研究起码对汉语这样
40、的语言是很不合适的。或者码对汉语这样的语言是很不合适的。或者客气一点说,用处不是很大,特别对汉族客气一点说,用处不是很大,特别对汉族人自己来说。人自己来说。n n朱德熙先生深受结构主义语法理论的影响,朱德熙先生深受结构主义语法理论的影响,早年偏重于形式的分析,后来他的思想有早年偏重于形式的分析,后来他的思想有了重大的飞跃,对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了重大的飞跃,对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关系在三个方面有重大发展关系在三个方面有重大发展(1982):n n第一,提出第一,提出“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对应关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对应关系说系说”,认为:,认为:“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就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弄清楚语法
41、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是弄清楚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关系”。n n第二,提出第二,提出“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结合渗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结合渗透说透说”,认为,认为“语法研究应当把形式和意语法研究应当把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义结合起来”,“真正的结合是要使形式真正的结合是要使形式和意义互相渗透和意义互相渗透”。n n第三,提出第三,提出“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互为验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互为验证说证说”,认为:,认为:“讲形式的时候能够得到讲形式的时候能够得到语义方面的验证,讲意义的时候能够得到语义方面的验证,讲意义的时候能够得到形式方面的验证。形式方面的验证。”应该承认,吕叔湘关应该承认,吕叔湘关
42、于于“从形式到意义,从意义到形式从形式到意义,从意义到形式”的路的路子,朱德熙关于子,朱德熙关于“形式和意义相互验证形式和意义相互验证”的观点奠定来语义语法的理论基础,此外,的观点奠定来语义语法的理论基础,此外,胡裕树、张斌关于胡裕树、张斌关于“三个平面三个平面”的理论,的理论,胡明扬关于胡明扬关于n n“句法语义句法语义”的论述,陆俭明关于语义特征的论述,陆俭明关于语义特征和语义指向的研究,邢福义关于复句各种和语义指向的研究,邢福义关于复句各种语义的研究。对我们也都具有极大的启发语义的研究。对我们也都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意义。n n三、语义语法的内涵三、语义语法的内涵n n(一一)形式与语义
43、可以互为研究的出发点形式形式与语义可以互为研究的出发点形式和意义是相互渗透、依存、制约的关系。和意义是相互渗透、依存、制约的关系。在研究语法形式的时候,不忘记意义的解在研究语法形式的时候,不忘记意义的解释;在研究意义的时候,不忘记形式上的释;在研究意义的时候,不忘记形式上的验证。形式和意义可以互为起点和终点,验证。形式和意义可以互为起点和终点,也就是说是个也就是说是个“双通道双通道”,所以我们反对,所以我们反对语法研究只能从形式人手这种曾经流行然语法研究只能从形式人手这种曾经流行然而不够全面的提法。形式和意义是双向的,而不够全面的提法。形式和意义是双向的,而且在语法研究时往往是多次双向,反复而
44、且在语法研究时往往是多次双向,反复双向,不要试图一次验证就会解决问题。双向,不要试图一次验证就会解决问题。n n因此,语法研究要重视相互交叉渗透性的因此,语法研究要重视相互交叉渗透性的研究,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正达到研究,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正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水乳交融的境界。n n(二二)汉语语法研究更适合于从语义出发语法汉语语法研究更适合于从语义出发语法研究当然可以从形式出发,但是,我们更研究当然可以从形式出发,但是,我们更主张从语义出发去寻求形式的验证,事实主张从语义出发去寻求形式的验证,事实已经一再证明:汉语语法研究从语义出发已经一再证明:汉语语法研究从语义出发是一条捷径。是
45、一条捷径。n n从这个意义上讲,语义研究也就具有了相从这个意义上讲,语义研究也就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语义对的独立性。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语义出发去研究形式的表现,研究语义的表达出发去研究形式的表现,研究语义的表达手段,研究语义的细微差别所引起的句法手段,研究语义的细微差别所引起的句法上的变化,以及语义对句法的决定作用。上的变化,以及语义对句法的决定作用。(三三三三)语义是我们语法研究的重点相对印欧语来讲,语义是我们语法研究的重点相对印欧语来讲,语义是我们语法研究的重点相对印欧语来讲,语义是我们语法研究的重点相对印欧语来讲,汉语语法是不太讲究形式的,也就是说,汉语语汉语语法是
46、不太讲究形式的,也就是说,汉语语汉语语法是不太讲究形式的,也就是说,汉语语汉语语法是不太讲究形式的,也就是说,汉语语法的形式往往很难把握:法的形式往往很难把握:法的形式往往很难把握:法的形式往往很难把握:n n一是形式比较隐蔽,比较难于发现;一是形式比较隐蔽,比较难于发现;一是形式比较隐蔽,比较难于发现;一是形式比较隐蔽,比较难于发现;n n二是形式并不具备普遍性,往往只适应某些语法二是形式并不具备普遍性,往往只适应某些语法二是形式并不具备普遍性,往往只适应某些语法二是形式并不具备普遍性,往往只适应某些语法现象,却解释不了另外一些语法现象;现象,却解释不了另外一些语法现象;现象,却解释不了另外
47、一些语法现象;现象,却解释不了另外一些语法现象;n n三是形式往往不带有强制性,它不具备印欧语语三是形式往往不带有强制性,它不具备印欧语语三是形式往往不带有强制性,它不具备印欧语语三是形式往往不带有强制性,它不具备印欧语语法那样的法那样的法那样的法那样的“刚性刚性刚性刚性”,而是富于,而是富于,而是富于,而是富于“弹性弹性弹性弹性”,或者叫,或者叫,或者叫,或者叫“柔性柔性柔性柔性”。n n四是相同的形式常常表示不同的意义,因此,形四是相同的形式常常表示不同的意义,因此,形四是相同的形式常常表示不同的意义,因此,形四是相同的形式常常表示不同的意义,因此,形式很难作为一种衡量的标准。而语义对以汉
48、族为式很难作为一种衡量的标准。而语义对以汉族为式很难作为一种衡量的标准。而语义对以汉族为式很难作为一种衡量的标准。而语义对以汉族为母语的人来讲,却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这样,母语的人来讲,却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这样,母语的人来讲,却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这样,母语的人来讲,却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这样,跟形式相比,语义就成了我们研究的重点。跟形式相比,语义就成了我们研究的重点。跟形式相比,语义就成了我们研究的重点。跟形式相比,语义就成了我们研究的重点。n n(四四)语义研究应该有相对的独立性应该允许语义研究应该有相对的独立性应该允许语法形式研究相对的独立性,同时也应该语法形式研究相对的独立性,同时也
49、应该允许语义研究相对的独立性。特别是当一允许语义研究相对的独立性。特别是当一时找不到形式的验证时。因此特别要加强时找不到形式的验证时。因此特别要加强对句法结构中语义的独立研究,为此,我对句法结构中语义的独立研究,为此,我们提出语义研究的六大课题,特别是其中们提出语义研究的六大课题,特别是其中前两项,语义范畴和语义关系构成了汉语前两项,语义范畴和语义关系构成了汉语的语义系统的基本框架:的语义系统的基本框架:n n1重建语义范畴。这主要指在句法结构中重建语义范畴。这主要指在句法结构中通过某些词语体现出来的语法意义的概括通过某些词语体现出来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和集中,即语义范畴,它主要是指一种聚和集中,即语义范畴,它主要是指一种聚合。包括方所、时间、数量、否定、肯定、合。包括方所、时间、数量、否定、肯定、人称等。人称等。n n2梳理语义关系。这主要是指词、短语或梳理语义关系。这主要是指词、短语或者分句,乃至小句之间所形成的语义关系,者分句,乃至小句之间所形成的语义关系,这主要是指一种组合。包括并列、递进、这主要是指一种组合。包括并列、递进、选择、目的、补充、因果、转折、让步、选择、目的、补充、因果、转折、让步、条件等。条件等。n n3分配语义角色。即指出不同的词语在句分配语义角色。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