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附件1:
市级公司技术中心申请表
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代码
公司名称
公司法人
公司地址
邮政编码
中心负责人
联系电话
联 系 人
传 真
电子信箱
公司网址
主管部门
所属行业
行业代码
重要产品名称
上年年末数据
公司资产总值
万元
销售总额
万元
所有者权益
万元
利润总额
万元
固定资产原值
万元
税收总额
万元
固定资产净值
万元
职工总人数
万元
技术开发费用
万元
工程技术人员数
万元
县(区)经贸局或行业主管部门意见:
年 月 日
注:上年年末数据以公司年报数为准
附件2:
市级公司技术中心自查表
公司名称: (盖章)
填表日期:
温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制
三月
公司经营发展及技术中心建设情况表(定量部分)
序号
定量数据名称
单位
数据
1
当年公司产品销售收入总额
万元
(T-1年)公司产品销售收入总额
万元
2
当年公司利润总额
万元
3
当年公司技术开发经费支出额 (所有经费)
万元
(T-1年)公司技术开发经费支出额
万元
4
当年公司所有技术开发项目经费支出额
万元
其中:周期大于等于3年的中长期项目经费支出额
万元
其中:产学研合作项目经费支出额
万元
5
当年新产品销售收入
万元
6
当年新产品利润总额
万元
7
年末公司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
万元
8
当年公司出口创汇额
万美元
9
当年技术贸易收入
万元
10
公司职工人总数
人
11
公司全体职工年收入总额
万元
12
公司专职技术开发人员总数
人
13
技术中心职工总数
人
14
技术中心职工年收入总额
万元
15
技术中心高级职称人数
人
16
技术中心中级职称人数
人
17
当年技术中心科技人才引进数(从公司外引入)
人
18
当年技术中心科技人才流出数(调出公司)
人
19
当年技术中心总收入
万元
20
当年技术中心人员国内外培训费用
万元
21
技术中心在海外建立开发设计机构数
个
22
技术中心与高校和研究所合办开发的项目数
项
其中:合办开发机构当年完毕并应用的开发项目数
项
23
国家和国际组织认证的实验室(中心)数
个
其中:国际组织认证数
个
24
当年完毕新产品、新技术项目数
项
其中:国内领先项目数
项
25
当年授权专利数
项
其中:当年授权发明专利数
项
26
最近三年主持和参与制定的国际、国内、行业标准数
项
其中:当年制定的标准数
项
27
当年公司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奖励项目数
项
其中:特等奖、一等奖项目数
项
填表说明:当年—指记录年度(2023年);T-—1年--指记录年度之前一年(2023年);
表3—指技术开发的所有经费;
表5—工业类产品记录3年,消费类产品记录2年;
表12—指全公司从事技术开发的技术人员数;
表13—中心在册人数;
表14—涉及工资、奖金、补贴及项目提成;
表21~27要有附件的证明材料。
此外还需提供下列附件:技术中心人员基本情况表、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科技记录L107表。
公司经营发展及技术中心建设情况(定性部分)
序号
指标名称
档次A
档次B
档次C
公司
状况
1
技术中心的中长期规划
制定且有效执行
制定但未执行
尚未执行
2
技术中心的工作目的
目的明确且定期考核
目的明确但尚未考核
没有明确目的
3
技术中心的运营规范化、制度化
制度完善
运营规范
制度较完善、运营比较规范
制度还不完善
4
中心费用是否列入公司年度预算
列入
未列入
5
技术开发体系完善限度
完善
较完善
一般
6
技术中心或公司的网络建设情况
局域网并扩展成广域网,资源充足共享
局域网并扩展成广域网,资源未充足共享、信息孤岛
未建成全公司局域网及以下状态
7
检测分析设备完善限度
完善
较完善
一般
8
研发条件在行业中的地位
领先
较好
一般
9
公司中间实验条件
完善
较完善
一般
10
技术中心是否有项目前期评价制度
有
没有
11
中长期规划计划贯彻情况
贯彻
基本贯彻
未贯彻
12
是否在国内外建立研发机构
已建
未建
13
技术中心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方式
共建机构
合作开发
委托开发
14
主导产品关键技术知识产权拥有限度
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
拥有部分知识产权
未拥有知识产权
15
主导产品中自主技术的比重
大
一般
不大
16
公司销售收入的行业排名
17
公司利税总额的行业排名
四、 突出成效
注:填写本表,除前表规定的评价内容以外,技术中心取得的突出业绩及对公司发展有重大奉献的事例。评价时酌情给予加分。
附件3:
自查表填报说明和指标解释
1、公司技术中心评价自查表一律规定用A4纸打印,并与附件和
有关证明材料一起装订成册。
2、填报的数据必须与附件资料一致。
3、所属行业:综合性公司集团,因同时跨越多个行业,一般以最
重要的行业填报。当其它行业单计的销售收入占所有销售收入的20%以上时,可以同时填报该行业,但必须注明其销售收入所占的比重。例如:轻工、电子(25%)。
4、产品销售收入:按照工业产品和为工业产品配套直接服务的产
品,以公司技术中心所属公司通过合并后的产品销售收入填报。
5、出口产品销售收入:指公司出口自己生产的产品的销售收入(含
公司直接出口、委托出口等),规定折算成美元。
6、年度利税总额:按公司技术中心所在公司的利税总额填报。
7、年度利润总额:按公司技术中心所在公司的利润总额填报。
8、新产品销售收入:指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新产品所实现的销售
收入。新产品:指下列两种类型的产品,一是全新产品。其用途、技术设计和材料三者都有显著变化的产品。二是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性能得到提高或者改善的产品。若产品的改变仅仅是在美学上(外观、颜色、图案设计、包装等)的改变及技术上的较小的变化,属于产品差异,不作为新产品记录。生产资料类新产品自投产后记录三年,消费类新产品自投产后记录两年。
9、新产品实现利税:指公司在报告期内销售新产品所实现的利
税,涉及新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利税总额。
10、当年主导产品销售收入:指报告期内公司中某一项销售额最
高的产品所实现的销售收入。主导产品:指公司中某一项销售额最高的产品。
11、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指报告年度内本公司主导产品销售收
入/全国同类产品销售收入×100%。
12、技术中心实际到位经费:指报告期内技术中心实际筹集到的
经费。
13、公司技术开发经费支出额:指报告期内按照责权发生制的原
则核算。公司所发生的技术开发经费支出额其核算范围和办法,参照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财工字[1996]41号文的规定核算。
14、公司职工年均收入:按年末职工总人数计算,工资、政策补
贴、福利、奖金等各项收入总和的平均数。
15、公司专职技术开发人员:指全公司在记录年度内从事技术开
发活动的实际时间占制度工作时间90%以上的技术开发人员。
16、高级职称:指高级工程师、正、副专家,正、副研究员等。
17、中级职称:指工程师、讲师、助理研究员、技师、经济师、
会计师等。
18、专家:指国家、省、部和地方有突出奉献的专家和享受政府
专项津贴的专家。
19、授权专利数:指已经获得专利权属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
设计专利数。
20、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项目数:规定提供项目清单及相应的证
明材料。
21、购买国内技术支出额:指报告期内购买国内技术的支出额。
涉及用于科研、生产等方面的国内技术;也涉及从大学、研究机构和公司购买的技术。
22、年末科研仪器设备原值:指报告期内公司用于科研开发、检
测、实验等方面的仪器和仪表设备的原值。
23、年末科研仪器设备净值:指报告期内公司科研仪器设备原值
与科研仪器设备累计折旧的差。
24、产学研合作项目数:规定以附件形式提供有合作关系的研究机构名称、合作方式、合作内容、合作情况进展,产学研项目的成果、效益、存在问题及项目清单。保持经常联系的研究单位名单、专家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中外专家名单及简介、公司内部的技术带头人名单及简介、技术中心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
25、技术引进经费、技术改造经费、消化吸取经费、购买国内技术经费、产学研合作经费都按照收付实现制的原则核算,可参照国家记录局国统字[2023]30号文《工业公司科技活动情况》的相关数据填报。(L-107表)
26、“获国家级、省级科技奖励项目数”规定以附件形式提供获奖
项目清单。
注:公司应如实填报数据资料。温州市经贸委将组织人员审查企
业填报资料。如发现所报送的资料与实际不符或虚报数据的公司,将作扣分解决。对于规定提供的证明资料,假如公司没有提供有效的证明材料,则该项作0分解决;公司未按规定上报自查表,则作为不合格解决。
附件4:
公司技术中心年度工作总结撰写要点
一、公司概况
1、公司基本情况及所有制性质与从属关系。
2、重要产品及技术水平。
3、近三年(含当年预计)销售收入、利润总额情况。
二、技术中心概况
1、组织机构及职责制度。(另附制度文本)
2、技术中心人员的技术素质状况(列表:涉及姓名、年龄、
学历、职称)、重要技术带头人概况。
3、技术研究开发手段及基础设施状况,涉及检测分析设备、
中间实验条件方面的情况。(另附研发设备清单)
三、技术中心的研究、开发工作开展情况
1、发展规划及近中期目的(另附技术中心中长期发展规划);
2、技术开发取得的重要成就。
3、公司技术创新规划制定与实行情况,涉及在重点产品与工艺开发方面的工作情况及成效。
4、公司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与运营情况,涉及组织建设(组织结构图)、制度建设及创新环境及文化氛围的形成,以及在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方面的工作及成效。
5、公司及技术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及运营情况,涉及网络硬件建设、软件开发、信息技术在技术创新中的运用情况、数据共享情况及各模块的集成情况。
6、公司在技术创新人才(特别是青年技术带头人)的吸引、使用、鼓励、培养、评价方面的重要工作及成效。
7、公司在核心能力建设、主导产品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情况。
8、公司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所做的工作及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