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GB 50869-2013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26460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PDF 页数:183 大小:9.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50869-2013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3页
GB 50869-2013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3页
GB 50869-2013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3页
GB 50869-2013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3页
GB 50869-2013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P GB 50869-2013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municipal solid waste sanitary landfill 2013-08-08发布2014-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municipal solid waste sanitary landfill GB 50869-2013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

2、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Z 0 1 4 年3 月1 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07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869-2013,自2014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3、4.0.2、8.1.1、10.1.1、1 1.1.1、1 1.6.1、11.6.3、11.6.4、15.0.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二2004同时废止。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3、2013年8月8日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文)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范。本规范共分16章和5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填埋物入场技术要求,场址选择,总体设计,地基处理与场地平整,垃圾坝与坝体稳定性,防渗与地下水导排,防洪与雨污分流系统,渗沥液收集与处理,填埋气体导排与利用,填埋作业与管理,封场与堆体稳定性,辅助工程,环境保护与劳动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

4、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华中科技大学负责日常管理,由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1037号,邮政编码:430074)。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参编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武汉市环境卫生科研设计院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 天津市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深圳市中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宁波市郭州

5、区绿州能源利用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陈朱蕾薛强冯其林刘勇杨列罗继武余毅王敬民齐长青田宇葛芳龙燕王志国郑得鸣刘泽军史波芬夏小红谢文刚曹丽史东晓俞瑛健主要审查人:徐文龙那志光秦峰张范吴文伟张益陶华王琦陈云敏潘四红熊辉.2.目次1总则.(1)2术语.(2)3 填埋物入场技术要求.(6)4 场址选择.(7)5 总体设计.(9)5.1 一般规定(9)5.2 处理规模与填埋库容(9)5.3 总平面布置(10)5.4 竖向设计(11)5.5 填埋场道路(11)5.6 计量设施(12)5.7 绿化及其他门幻6 地基处理与场地平整.(13)6.1 地基处理(13)6.2 边坡处理(13)6.3 场地平整门的7 垃

6、圾坝与坝体稳定性.(15)7.1 垃圾坝分类(15)7.2 坝址、坝高、坝型及筑坝材料选择门的7.3 坝基处理及坝体结构设计门的7.4 坝体稳定性分析U门8 防渗与地下水导排.口的8.1 一般规定门们8.2 防渗处理(18)1 8.3 地下水导排(24)9 防洪与雨污分流系统(2 6)9.1 填埋场防洪系统(26)9.2 填埋库区雨污分流系统(26)10 渗沥液收集与处理(28)10.1 一般规定门们10.2 渗沥液水质与水量(28)10.3 渗沥液收集(29)10.4 渗沥液处理门1)11 填埋气体导排与利用.(32)11.1 一般规定(32)11.2 填埋气体产生量(32)11.3 填埋气

7、体导排(32)11.4 填埋气体输送(3 4)11.5 填埋气体利用(3日11.6 填埋气体安全(35)12 填埋作业与管理(3 7)12.1 填埋作业准备门7)12.2 填埋作业(37)12.3 填埋场管理(38)13 封场与堆体稳定性.(40)13.1 一般规定川13.2 填埋场封场(40)13.3 填埋堆体稳定性(42)M 辅助工程(4 3)14.1 电气U14.2 给排水工程(4 3)14.3 消防(44)14.4 采暖、通风与空调.2 15 环境保护与劳动卫生16 工程施工及验收.附录A填埋库容与有效库容计算.附录B渗沥液产生量计算方法附录C调节池容量计算方法附录D惨沥液处理工艺参考

8、设计参数(53)附录E填埋气体产气量估算本规范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附:条文说明 3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1)2 Terms(2)3 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solid waste of landfill(6)4 Selection of Landfill site(7)5 General design(9)5.1 General requirements(9)5.2 Treatment scale and storage capacity(9)5.3 General layout(10)5.4 Vertical desig

9、n(11)5.5 Landfill road(11)5.6 Measurement facilities(12)5.7 Greening and others(12)6 Foundation treatment and ground leveling(13)6.1 Foundation treatment(13)6.2 Slope treatment(13)6.3 Ground leveling.(14)7 Retaining dam and dam stability(15)7.1 Classification of retaining dam(15)7.2 Selection of sit

10、e,height,type and material of retaining dam(16)7.3 Ground treatment and dam structure design(16)7.4 Dam stability analysis(17)8 Leachate retention and groundwater management(18)8.1 General requirements(18)4 8.2 Lining system(18)8.3 Groundwater management(24)9 Flood control system and rainwater and s

11、ewage shunting system(2川队1Flood control system(26)9.2 Rainwater and sewage shunting system(2 6)10 Leachate collection and treatment(28)10.1 General requirements(28)10.2 Leachate quality and quantity(28)10.3 Leachate collection(29)10.4 Leachate treatment(3 1)11 Landfill gas diffuser and utilization(3

12、2)11.1 General requirements(32)11.2 Landfill gas generation(32)11.3 Landfill gas diffuser(32)11.4 Landfill gas conveying(34)11.5 Landfill gas utilization(3 5)11.6 Landfill gas safety(35)12 Landfill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37)12.1 Preparation for landfill operation(37)12.2 Landfill operation(37)12.3

13、 Landfill management(38)13 Closure of landfill and waste pile stability(40)13.1 General requirements(40)13.2 Closure of landfill(40)13.3 Waste pile stability.(42)14 Auxiliary engineering(43)14.1 Electricity(4 3)14.2 Water supt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4 3)5 14.3 Fire prevention(44)14.4 Heating su

14、pply、ventilationand air condition(44)15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occupational health(4 5)16 Landfill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46)Appendix A Calculation of landfill storage capacity and effective storage Capacity(47)Appendix B Calculation method of leachat generatlOn(4 9)Appendix C Cal

15、culation method of the column of equalization basin(5 1)Appendix D Design parameter requirement of leachate disposal technology(53)Appendix E Estimation of landfill gas generation(5 8)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6 1)List of quoted standards.(62)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6 5)6 1总则1.0

16、.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机为贯彻国家有关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政策,保证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简称填埋)处理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1.O.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的选址、设计、施工、验收和作业管理。1.o.3 填埋处理工程应不断总结设计与运行经验,在汲取国内外先进技术及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经充分论证,可采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提高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的水平。1.O.4 填埋处理工程的选址、设计、施工、验收和作业管理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 2术语2.0.1 卫生填埋sanit

17、ary landfill 填埋场采取防渗、雨污分流、压实、覆盖等工程措施,并对渗沥液、填埋气体及臭味等进行控制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法。2.0.2 填埋库区compartment 填埋场中用于填埋生活垃圾的区域。2.0.3 填埋库容landfill capacity 填埋库区填入的生活垃圾和功能性辅助材料所占用的体积,即封场堆体表层曲面与平整场底层曲面之间的体积。2.0.4 有效库容effective capacity 填埋库区填人的生活垃圾所占用的体积。2.0.5 垃圾坝retaining dam 建在填埋库区汇水上下游或周边或库区内,由土石等建筑材料筑成的堤坝。不同位置的垃圾坝有不同的作用(上游

18、的坝截留洪水,下游的坝阻挡垃坡形成初始库容,库区内的坝用于分区等)。2.O.6 防渗系统lining system 在填埋库区和调节池底部及四周边坡上为构筑渗沥液防渗屏障所选用的各种材料组成的体系。2.O.7 防渗结构liner structure 防渗系统各种材料组成的空间层次。2.o.8 人工合成衬里artificial liners 利用人工合成材料铺设的防渗层衬里,目前使用的人工合成衬里为高密度聚乙烯CHDPE)土工膜。采用A层人工合成衬里铺设的防渗系统为单层衬里,采用两层人工合成衬里铺设的防渗系统为双层衬里。2 2.O.9 复合衬里composite liners 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

19、防渗材料复合铺设的防渗系统(HDPE土工膜十蒙古土复合衬里或HDP.E土工膜十GCL铀基膨润土垫复合衬里)。2.0.10 土工复合排水网geofiltration compound drainage net 由立体结构的塑料网双面粘接渗水土工布组成的排水网,可替代传统的砂石层。2.O.11 土工滤网geofiltration fabric 又称有纺土工布,由单一聚合物制成的,或聚合物材料通过机械固结、化学和其他粘合方法复合制成的可渗透的土工合成材料。2.0.12 非织造土工布(无纺土工布)nonwoven geotextile 由定向的或随机取向的纤维通过摩擦和(或)抱合和(或)粘合形成的薄片

20、状、纤网状或絮垫状土工合成材料。2.0.13 垂直防渗帷幕vertical barriers 利用防渗材料在填埋库区或调节池周边设置的竖向阻挡地下水或渗沥攘的防渗结构。2.0.14 雨污分流系统rainwater and sewage shunting system 根据填埋场地形特点,采用不同的工程措施对填埋场雨水和惨沥液进行有效收集与分离的体系。2.O.15 地下水收集导排系统groundwater collection and removal system 在填埋库区和调节池防渗系统基础层下部,用于将地下水汇集和导出的设施体系。2.0.16 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leachate colle

21、ction and removal system 在填埋库区防渗系统上部,用于将渗沥液汇集和导出的设施体系。2.0.17 盲沟leachate trench 位于填埋库区防渗系统上部或填埋体中,采用高过滤性能材 3 料导排渗沥液的暗渠(管)。2.0.18 集液井(池)leachate collection well(pond)在填埋场修筑的用于汇集渗沥液,并可自流或用提升泵将渗沥液排出的构筑物。2.0.19 调节池equalization basin 在渗沥液处理系统前设置的具有均化、调蓄功能或兼有渗沥液预处理功能的构筑物。2.O.20 填埋气体landfill gas 填埋体中有机垃圾分解产

22、生的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烧和二氧化碳。2.O.21 产气量gas generation volume 填埋库区中一定体积的垃圾在一定时间中厌氧状态下产生的气体体积。2.O.22 产气速率gas generation rate 填埋库区中一定体积的垃圾在单位时间内的产气量。2.O.23 被动导排passive ventilation 利用填埋气体自身压力导排气体的方式。2.0.24 主动导排initiative guide and extraction 采用抽气设备对填埋气体进行导排的方式。2.0.25 气体收集率ratio of landfill gas collection 填埋气体抽气流量与

23、填埋气体估算产生速率之比。2.O.26 导气井extraction well 周围用过滤材料构筑,中间为多孔管的竖向导气设施。2.O.27 导气盲沟extraction trench 周围用过滤材料构筑,中间为多孔管的水平导气设施。2.O.28 填埋单元landfill cell 按单位时间或单位作业区域划分的由生活垃圾和覆盖材料组成的填埋堆体。2.O.29 覆盖cover.4.采用不同的材料铺设于垃圾层上的实施过程,根据覆盖要求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日覆盖、中间覆盖和最终覆盖。2.0.30 填埋场封场clos ure of landfill 填埋作业至设计终场标高或填埋场停止使用后,堆体整形、不

24、同功能材料覆盖及生态恢复的过程。5 3 填埋物入场技术要求3.0.1 进入填埋场的填埋物应是居民家庭垃圾、园林绿化废弃物、商业服务网点垃圾、清扫保洁垃圾、交通物流场站垃圾、企事业单位的生活垃圾及其他具有生活垃圾属性的一般固体废弃物。3.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混合填埋处置时,应经预处理改善污泥的高含水率、高蒙古度、易流变、高持水性和低渗透系数的特性,改性后的泥质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海合填埋用泥质)GB/T23485的规定外,尚应达到以下岩土力学指标的规定:1 元侧限抗压强度二三50kN/m2;2 十字板抗剪强度二三25kN/m2;3 渗透系数为10-6

25、cm/S 10-5 cm/s。3.0.3 填埋物中严禁混入危险废物和披射性废物。3.o.4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和医疗废物焚烧残渣经处理后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规定的条件,可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处置时应设置与生活垃圾填埋库区有效分隔的独立填埋库区。3.O.5 填埋物应按重量进行计量、统计与核定。3.0.6 填埋物含水量、可生物降解物、外形尺寸应符合具体填埋工艺设计的要求。有条件的填埋场宜采取机械一生物预处理减量化措施。6 4场址选择4.0.1 填埋场选址应先进行下列基础资料的搜集:1 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2 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3 附

26、近居住情况与公众反映;4 附近填埋气体利用的可行性;5 地形、地貌及相关地形图;6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7 设计频率洪水位、降水量、蒸发量、夏季主导风向及风速、基本风压值;8 道路、交通运输、给排水、供电、土石料条件及当地的工程建设经验;9 服务范围的生活垃圾量、性质及收集运输情况。4.O.2 填埋场不应设在下列地区:1 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水源保护区;2 洪泛区和泄洪道;3 填埋库区与敞开式潘沥液处理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的卫生防护距离在SOOm以内的地区;4 填埋库区与渗沥液处理区边界距河流和湖泊SOm以内的地区;5 填埋库区与潘沥液处理区边界距民用机场3km以内的地

27、区;6 尚未开采的地下蕴矿区;7 珍贵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地方自然保护区;8 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及生物学研究考察区;9 军事要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4.0.3 填埋场选址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z1 应与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协调一致F2 应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土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3 应交通方便,运距合理;4 人口密度、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均应合理;5 应位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的地下水流向下游地区及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6 选址应有建设项目

28、所在地的建设、规划、环保、环卫、国土资源、水利、卫生监督等有关部门和专业设计单位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7 应符合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4.O.4 填埋场选址比选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场址预选z应在全面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初定3个或3个以上候选场址,通过对候选场址进行踏勘,对场地的地形、地貌、植被、地质、水文、气象、供电、给排水、覆盖土源、交通运输及场址周围人群居住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宜推荐2个或2个以上预选场址。2 场址确定:应对预选场址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社会及环境比较,推荐一个拟定场址。并应对拟定场址进行地形测量、选址勘察和初步工艺方案设计,完成选址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审查确定场址。.

29、8.5总体设计5.1-般规定5.1.1 填埋场总体设计应采用成熟的技术和设备,做到技术可靠、节约用地、安全卫生、防止污染、方便作业、经济合理。5.1.2 填埋场总占地面积应按远期规模确定。填埋场的各项用地指标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及当地土地、规划等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填埋场宜根据填埋场处理规模和建设条件作出分期和分区建设的总体设计。5.1.3 填埋场主体工程构成内容应包括:计量设施,地基处理与防渗系统,防洪、雨污分流及地下水导排系统,场区道路,垃圾坝,渗沥液收集和处理系统,填埋气体导排和处理(可含利用)系统,封场工程及监测井等。5.1.4 填埋场辅助工程构成内容应包括z进场道路,备料场,供配电,给

30、排水设施,生活和行政办公管理设施,设备维修,消防和安全卫生设施,车辆冲洗、通信、监控等附属设施或设备,并宜设置应急设施包括垃圾临时存放、紧急照明等设施)。皿类以上填埋场宜设置环境监测室、停车场等设施。5.2 处理规模与填埋库睿5.2.1 填埋场处理规模宜符合下列规定z1 1类填埋场z日平均填埋量宜为1200t/d及以上z2 11类填埋场z日平均填埋量宜为500t/d 1200t/d(含500t/d);3 皿类填埋场z日平均填埋量宜为200t/d 500t/d(含200t/d);9 4 凹类填埋场:日平均填埋量宜为200t/d以下。5.2.2 填埋场日平均填埋量应根据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和该工程

31、服务范围的生活垃圾现状产生量及预测产生量和使用年限确定。5.2.3 填埋库容应保证填-埋场使用年限在10年及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8年。5.2.4 填埋库容可按本规范附录A第A.0.1条方格网法计算确定,也可采用兰角网法、等高线剖切法等。有效库容可按本规范附录A第A.O.2条计算确定。5.3 总平面布置5.3.1 填埋场总平面布置应根据场址地形(山谷型、平原型与坡地型),结合风向(夏季主导风)、地质条件、周围自然环境、外部工程条件等,并应考虑施工、作业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5.3.2 总平面应按功能分区合理布置,主要功能区包括填埋库区、渗沥液处理区、辅助生产区、管理区等,根据工艺要求

32、可设置填埋气体处理及利用区、生活垃圾机械一生物预处理区等。5.3.3 填埋库区的占地面积宜为总面积的70%90%,不得小于60%。每平方米填埋库区垃圾填埋量不宜低于10m3。5.3.4 填埋库区应按照分区进行布置,库区分区的大小主要应考虑易于实施雨污分流,分区的顺序应有利于垃圾场内运输和填埋作业,应考虑与各库区进场道路的衔接。5.3.5 渗沥液处理区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处理构筑物间距应紧凑、合理,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要求,并应满足各构筑物的施工、设备安装和埋设各种管道以及养护、维修和管理的要求。2 臭气集中处理设施、脱水污泥堆放区域宜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

33、。5.3.6 辅助生产区、管理区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辅助生产区、管理区宜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与 10 填埋库区之间宜设绿化隔离带。2 管理区各项建(构)筑物的组成及其面积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5.3.7 填埋场的管线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雨污分流导排和填埋气体输送管线应全面安排,做到导排通畅。2 渗沥液处理构筑物间输送渗沥液、污泥、上清液和沼气的管线布置应避免相互干扰,应使管线长度短、水头损失小、流通顺畅、不易堵塞和便于清通。各种管线宜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别。5.3.8 环境监测井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jT18772的有关规定。5.4竖向设计5.4

34、.1 填埋场坚向设计应结合原有地形,做到有利于雨污分流和减少土方工程量,并宜使士石方平衡。5.4.2 填埋库区垂直分区标高宜结合边坡土工膜的锚固平台高程确定,封场标高与边坡应按本规范第13章封场与堆体稳定性的规定执行。5.4.3 填埋库区库底渗沥液导排系统纵向坡度不宜小于2%。在截洪沟、排水沟等的走线设置上应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坡度应使雨水导排顺畅且避免过度冲刷。5.4.4 调节池宜设置在场区地势较低处,地下水位较低或岩层较浅的地区,宜减少下挖深度。5.5 填埋场道路5.5.1 填埋场道路应根据其功能要求分为永久性道路和库区内临时性道路进行布局。永久性道路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

35、2中的露天矿山道路三级或三级以上标准设计;库区内临时性道路及回(会)车和作业平台可采用中级或低级路面,并宜有防滑、防陷设施。填埋场道路应满足全天候使用,并应做好排水措施。5.5.2 道路路线设计应根据填埋场地形、地质、填埋作业顺序,各填埋阶段标高以及堆土区、渗沥液处理区和管理区位置合理布设。5.5.3 道路设计应满足垃圾运输车交通量、车载负荷及填埋场使用年限的需求,并应与填埋场竖向设计和绿化相协调。5.6计量设施5.6.1 地磅房应设置在填埋场的交通入口处,并应具有良好的通视条件。5.6.2 地磅进车端的道路坡度不宜过大,宜设置为平坡直线段,地磅前方10m处宜设置减速装置。5.6.3 计量地磅

36、宜采用动静态电子地磅,地磅规格宜按垃圾车最大满载重量的1.3倍1.7倍配置,称量精度不宜小于贸易计量皿级。5.6.4 填埋场的计量设施应具有称重、记录、打印与数据处理、传输功能,宜配置备用电源。5.7 绿化及其他5.7.1 填埋场的绿化布置应符合总平面布置和竖向设计要求,合理安排绿化用地,场区绿化率宜控制在30%以内。5.7.2 填埋场绿化应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填埋场永久性道路两侧及主要出入口、库区与辅助生产区、管理区之间、防火隔离带外、受西晒的生产车间及建筑物、受雨水冲刷的地段等处均宜设置绿化带。填埋场封场覆盖后应进行生态恢复。5.7.3 填埋库区周围宜设安全防护设施及不少于

37、8m宽度的防火隔离带,填埋作业区宜设防飞散设施。5.7.4 填埋场相关建(构)筑物应进行防雷设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要求。12 6 地基处理与场地平整6.1地基处理6.1.1 填埋库区地基应是具有承载填埋体负荷的自然土层或经过地基处理的稳定土层,不得因填埋堆体的沉降而使基层失稳。对不能满足承载力、沉降限制及稳定性等工程建设要求的地基应进行相应的处理。6.1.2 填埋库区地基及其他建(构)筑物地基的设计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及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的有关规定执行。6.1.3 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时,应经过实地的考察和岩土

38、工程勘察,结合考虑填埋堆体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6.1.4 填埋库区地基应进行承载力计算及最大堆高验算。6.1.5 应防止地基沉降造成防渗衬里材料和渗沥液收集管的拉伸破坏,应对填埋库区地基进行地基沉降及不均匀沉降计算。6.2边坡处理6.2.1 填埋库区地基边坡设计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的有关规定执行。6.2.2 经稳定性初步判别有可能失稳的地基边坡以及初步判别难以确定稳定性状的边坡应进行稳定计算。6.2.3 对可能失稳的边坡,宜进行边坡支护等处理。边坡支护结构形式可根据场地地质和环境条件、边坡高度以

39、及边坡工程安全等级等因素选定。13 6.3场地平整6.3.1 场地平整应满足填埋库容、边坡稳定、防渗系统铺设及场地压实度等方面的要求。6.3.2 场地平整宜与填埋库区膜的分期铺设同步进行,并应考虑设置堆土区,用于临时堆放开挖的土方。6.3.3 场地平整应结合填埋场地形资料和竖向设计方案,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土方量计算。填挖土方相差较大时,应调整库区设计高程。14 7 垃圾坝与坝体稳定性7.1 垃圾坝分类7.1.1 根据坝体材料不同,坝型可分为(蒙古)土坝、碾压式土石坝、浆砌石坝及混凝土坝四类。采用一种筑坝材料的应为均质坝,采用两种及以上筑坝材料的应为非均质坝。7.1.2 根据坝体高度不同,坝高可

40、分为低坝(低于5m)、中坝(5m15m)及高坝(高于15m)。7.1.3 根据坝体所处位置及主要作用不同,坝体位置类型分类宜符合表7.1.3的规定。表7.1.3 坝体位置类型分类表坝体位置平原型库区周围山谷型库区上游山谷型或库区与调节池之间填埋库区内坝体主要作用形成初始库容、防洪拦截库区外地表径流并形成库容形成库容的同时形成调节池分隔填埋库区7.1.4 根据垃圾坝下游情况、失事后果、坝体类型、坝型(材料)及坝体高度不同,坝体建筑级别分类宜符合表7.1.4的规定。表7.1.4垃圾坝体建筑级别分类表建筑坝下游存在的建坝体级别(构)筑物及自然条件失事后果类型坝型(材料)坝高I 生产设备、生活管对生产

41、设备造成严混凝土坝、浆砌理区重破坏,对生活管理C 石坝二,20m区带来严重损失土石坝、教土坝二三15mH 生产设备仅对生产设备造A、B、混凝土坝、浆砌二dOm成一定破坏或影响C 石坝土石坝、教土坝二,5m皿农田、水利或水影响不大,破坏较混凝土坝、浆砌10m 环境小,易修复A、D石坝土石坝、秸土坝CJJ50及相关标准的技术要求。防洪标准应按不小于50年一遇洪水水位设计,按100年一遇洪水水位校核。9.1.2 填埋场防洪系统根据地形可设置截洪坝、截洪沟以及跌水和陡坡、集水池、洪水提升泵站、穿坝涵管等构筑物。洪水流量可采用小流域经验公式计算。9.1.3 填埋库区外汇水面积较大时,宜根据地形设置数条不

42、同高程的截洪沟。9.1.4 填埋场外无自然水体或排水沟渠时,截洪掏出水口宜根据场外地形走向、地表径流流向、地表水体位置等设置排水管渠。9.2 填埋库区雨污分流系统9.2.1 填埋库区雨污分流系统应阻止未作业区域的汇水流入生活垃圾堆体,应根据填埋库区分区和填埋作业工艺进行设计。9.2.2 填埋库区分区设计应满足下列雨污分流要求:1 平原型填埋场的分区应以水平分区为主,坡地型、山谷型填埋场的分区宜采用水平分区与垂直分区相结合的设计。2 水平分区应设置具有防渗功能的分区坝,各分区应根据使用顺序不同铺设雨污分流导排管。3 垂直分区宜结合边坡临时截洪向进行设计,生活垃圾堆高达到临时截洪沟高程时,可将边坡

43、截洪沟改建成渗沥液收集盲沟。9.2.3 分区作业雨污分流应符合下列规定:1 使用年限较长的填埋库区,宜进一步划分作业分区。2 未进行作业的分区雨水应通过管道导排或泵抽排的方法排出库区外。3 作业分区宜根据一定时间填埋量划分填埋单元和填埋体,通过填埋单元的日覆盖和填埋体的中间覆盖实现雨污分流。9.2.4封场后雨水应通过堆体表面排水沟排人截洪沟等排水设施。27 10 渗沥液收集与处理10.1一般规定10.1.1 填埋场必须设置有效的渗沥液收集系统和采取有效的漳沥液处理措施,严防渗沥液污染环境。10.1.2 渗沥液处理设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技术规范)CJJ150的有关规定。10.2

44、 潘沥灌水质与水量10.2.1 渗沥液水质参数的设计值选取应考虑初期渗沥液、中后期渗沥液和封场后渗沥液的水质差异。10.2.2 新建填埋场的渗沥液水质参数可根据表10.2.2提供的国内典型填埋场不同年限渗沥液水质范围确定,也可参考同类地区同类型的填埋场实际情况合理选取。表10.2.2国内典型填埋场不同年限渗沥液水质范围(mg/L)(pH除外)以1填埋初期渗沥液5年)填埋中后期渗沥液5年)封场后渗沥液COD 600020000 2000 10000 10005000 BOD5 300010000 10004000 3002000 NH3-N 6002500 8003000 10003000 ss

45、 5001500 5001500 2001000 pH 58 68 69 注:表中均为调节池出水水质。10.2.3 改造、扩建填埋场的渗沥液水质参数应以实际运行的监测资料为基准,并预测未来水质变化趋势。10.2.4 渗沥液产生量宜采用经验公式法进行计算,计算时应充分考虑填埋场所处气候区域、进场生活垃圾中有机物含量、场内生活垃圾降解程度以及场内生活垃圾埋深等因素的影响。渗沥液产生量计算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10.2.5 渗沥液产生量计算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指标应包括最大日产生量、日平均产生量及逐月平均产生量的计算;2 当设计计算凄沥液处理规模时应采用日平均产生量;3 当设计计算渗沥液

46、导排系统时应采用最大日产生量;4 当设计计算调节池容量时应采用逐月平均产生量。10.3 渗沥班收集10.3.1 填埋库区渗沥液收集系统应包括导流层、盲肉、竖向收集井、集液井(池)、泵房、调节池及渗沥液水位监测井。10.3.2 渗沥液导流层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导流层宜采用卵(砾)石或碎石铺设,厚度不宜小于300mm,粒径宜为ZOmm60mm,由下至上粒径逐渐减小。2 导流层与垃圾层之间应铺设反滤层,反滤层可采用土工滤网,单位面积质量宜大于ZOOg/mZ。3 导流层内应设置导排盲沟和渗沥液收集导排管网。4 导流层应保证渗沥液通畅导排,降低防渗层上的渗沥液水头。5 导流层下可增设土工复合排水网强

47、化渗拥液导流。6 边坡导流层宜采用土工复合排水网铺设。10.3.3 盲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盲沟宜采用砾石、卵石或碎石CCaC03含量不应大于10%)铺设,石料的渗透系数不应小于1.0 X 10-3 cm/s 0主盲沟石料厚度不宜小于40cm,粒径从上到下依次为ZOmm30mm、30mm40mm、40mm60mm。2 盲沟内应设置高密度聚乙烯CHDPE)收集管,管径应根据所收集面积的渗沥液最大日流量、设计坡度等条件计算,HDPE收集干管公称外径Cdn)不应小于315mm,支管外径Cdn)不应小于200mm 3 HDPE收集管的开孔率应保证环刚度要求。HDPE收集管的布置宜呈直线。E类以上填

48、埋场HDPE收集管宜设置高压水射流疏通、端头井等反冲洗措施。4 主盲沟坡度应保证渗沥液能快速通过渗沥液HDPE干管进入调节池,纵、横向坡度不宜小于2%。5 盲沟系统宜采用鱼剌状和网状布置形式,也可根据不同地形采用特殊布置形式(反锅底形等)。6 盲沟断面形式可采用菱形断面或梯形断面,断面尺寸应根据渗沥液汇流面积、HDPE管管径及数量确定。7 中间覆盖层的盲沟应与竖向收集井相连接,其坡度应能保证渗沥液快速进入收集井。10.3.4 导气井可兼作渗沥液竖向收集井,形成立体导排系统收集垃圾堆体产生的渗沥液,竖向收集井间距宜通过计算确定。10.3.5 集液井(池)宜按库区分区情况设置,并宜设在填埋库区外侧

49、。10.3.6 调节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调节池容积宜按本规范附录C的计算要求确定,调节池容积不应小于三个月的渗沥液处理量。2 调节池可采用HDPE土工膜防渗结构,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3 HDPE土工膜防渗结构调节池的池坡比宜小于1:2,防渗结构设计可参考本规范第8章的相关规定。4 钢筋1昆凝土结构调节池池壁应做防腐蚀处理。5 调节池宜设置HDPE膜覆盖系统,覆盖系统设计应考虑覆盖膜顶面的雨水导排、膜下的沼气导排及池底污泥的清理。10.3.7 库区渗沥液水位应控制在渗沥液导流层内。应监测填埋堆体内渗拥液水位,当出现高水位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水位。30 10.4 藩沥班处理10.4.1

50、 渗沥液处理后排放标准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规定的指标或当地环保部门规定执行的排放标准。10.4.2 渗拥液处理工艺应根据渗沥液的水质特性、产生量和达到的排放标准等因素,通过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进行选择。10.4.3 渗沥液处理宜采用预处理十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的工艺组合,也可采用预处理十物化处理或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的工艺组合。10.4.4 渗沥液预处理可采用水解酸化、混凝沉淀、砂滤等工艺。10.4.5 渗册液生物处理可采用厌氧生物处理法和好氧生物处理法,宜以膜生物反应器法(MBR)为主。10.4.6 渗沥液深度处理可采用膜处理、吸附法、高级化学氧化等工艺,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机械/制造/汽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