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教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体会四月底,新课标正式发布,这是双减政策下的第一个课标,意义深远而重大,相信我们一线教师都在认真的研读和体会。新修订的课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突出实践育人,发展素质教育。新课标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对于“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有了更明确的指导。新课标核心素养强调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属于一个整体。这一点令我印象深刻。学生在此素养内涵下应具备以下能力:1.认同并热爱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懂得去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2.具备良好的语感,会积累梳理整合中国的语言文字,能在具体语境中有效沟通,对国家的语言文字有深厚的情感;3.具有积极思考的习惯,思维有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还要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4.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的能力,还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意识。我们要谨记思维能力的提升、文化的传承、审美能力的培养都是建构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上。这些核心素养其实大部分都在学校的教学体系里才能体现,和家庭教育的关系不大,因此,它给我们一线教师指引了新的方向。首先,我们在小学的六年时间里,要带领学生好好认字,读熟课文,再引导读百十本高品质的书籍,书写几十篇洋洋洒洒
3、的文章,当然,还要诵读大量的诗词和古文,最好是熟读成诵,充分感受祖国的传统文化。书读多了,视野就会开阔,积累就会增多,思维也会活跃,语感也会得到提高。低年级从薄薄的绘本开始,过渡到中年级一周一两本的桥梁书,再到高年级两周一本的经典名著。随着年级升高,书也要越来越厚重,越来越耐人寻味,一定要逐步改善那种快餐化、碎片化、网络化的阅读习惯。当然,我们也要利用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定期的开展读书交流会,分享读书心得,如果再有一些激励机制会更能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想要和同学们在读书上有共鸣,我们作为语文老师也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积累。新课标在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这个版块也提到了语文教师要坚持
4、终身学习,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其次,语文占了百分之二十的课时量,那我们应该有充足时间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训练上注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注意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渗透,提升文化自信。和平年代的少年儿童毕竟不了解战争年代的艰苦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辛酸,体会不到革命英雄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鸿鹄之志。那么,我们要利用机会扩展教材和延伸课堂,比如讲小英雄雨来,我们要联想到王二小、刘胡兰讲钱学森,我们要拓延到袁隆平、屠呦呦我们在备课的时候除了精心钻研教材,我们还得注重相关知识的衔接,以及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所以,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涉猎的知识要更全面而深刻,多去关注时事,多去了解历史,天文地理争取样样熟知
5、。阅读训练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语言学习与运用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升审美品味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阅读训练感受美,通过写作训练创造美,四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同时也是新的挑战。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实践探究,不断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学习能力体系,努力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初中教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体会2021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年版)这部凝聚着无数专家学者和一线广大教师心血和智慧的厚重文本,是针对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总结这十多年来课改的经验,同时按
6、照国家教育规划的总体要求,面向未来,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标准。主要立足于为学生打好三个基础:1、那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2、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个性与人格打好基础;3、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我在寒假期间对该标准进行了仔细的研读通过与实验稿比较、分析,我收获良多。总体感觉上新课标有以下几个变化:一是内容更加充实。新课标变厚了由原来的29页变为80页, 内容有了大篇幅增加,显得更加厚实。特别是在附录中增加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使得课标文工结构显得更加完善,化随意力规范,增强了课标的科学感。二是同中有异。虽然总体结构没有变化,仍由
7、“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附录”四个部分组成,但在每部分中内容都有变化或是增删,或是修改,或是顺序调整,全篇修改点多达200余处。虽然课程标准体现的基本理念基本没有变化,但是在对具体问题的认识与处理上,在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与操作上都有明显调整,从内容到形式变得更加合理、科学。三是文字表述更加简明准确。文本中对概念的阐释更加准确全面具体,减少了模糊性,提高了可操作性。总之,通过吸收十余年来课改和教材实验的成果经验,吸取方方面面好的意见建议,修订后的课标更加逼近语文课程的本质、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更加贴近教学实际,因而更加有利于指导语文课程深度改革和教材教法深
8、入实验,更好地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实验稿相比较,我认为新课标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重视:一、课程性质明确定位一一”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长期以来,关于“语文课程性质”这一概念,没有科学、明晰、统一的阐释,从而衍生出许多自说 自话的、无谓的争论,最终导致语文课程的研究和实践陷入了混乱。现在理论研究者 普遍认同将“言语性”作为语文课程教学最核心、最本质的属性。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言语习得” ,因为语文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包括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两个方面)。新课标以现代语言学的 理论为指导明确提出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实践性的课程。”并
9、重申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言文字运用”仅在前言中就出现了四次,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新课标从语言领域、规范、能力等角度进行了全面论述,这是实验稿中所没有的。这些论述,表明了语文课程应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加贴近了语文的本质,学科特点更加凸显,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和明晰。二、凸显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多读、多写、多积累在前言部分,新课标将原来的“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改为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并在课程设计思路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 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
10、用规律”。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 究竟有哪些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呢?具体言之,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和语言的积累;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作文,在作文中学会观察、思考、表达。此外,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I”这是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以教师的讲解取代学生的感悟、一统的解读取代多元的思考以及集体讨论多、个人阅读少的现象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阅读教学包括课外
11、阅读重在养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 ,发掘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这是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的。三、高度重视识字写字一-识字减数量、写字提质量随着电脑的广泛应用人们日常大量使用键盘输入文字使人们对汉字的读写和识记长期处在模糊化和替代化的状态中,久而久之,错别字随处可见全社会汉字书写水平每况愈下也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就语文教学而言,有的教师认为指导学生写字是软任务,不但每周上一节写字课形同虚设,就是识字课中的写字指导环节也常常是指导多、练写少,学生真正写字的时间少得可怜!有的教师教学中习惯用播放课件指导写字,即使有教师板书范写,其书写水平也难如人意。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识字、写字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为了有效
12、地进行书面交流的需要而掌握字形的过程,同时也是体认民族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理解的过程。 写字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此相应 ,在世界各民族文字之林中,唯有汉字的书写才能形成人类最伟大的艺术门类之书法。新课标,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给予了我许多的思考: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 地融进课堂,重 视研究性学习。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 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 到充分的调动。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中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语文教学才会真正的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