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陆9井区呼图壁河组油藏双层完井排水采油油层厚度下限研究.pdf

上传人:yq****8 文档编号:42558 上传时间:2021-05-3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4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陆9井区呼图壁河组油藏双层完井排水采油油层厚度下限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陆9井区呼图壁河组油藏双层完井排水采油油层厚度下限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陆9井区呼图壁河组油藏双层完井排水采油油层厚度下限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陆9井区呼图壁河组油藏双层完井排水采油油层厚度下限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3 2 卷第4期 天 然 气 勘 探 与 开 发 陆 9井 区呼 图壁 河组油藏 双层 完 井排 水采油油层厚 度下 限研 究 彭得兵 唐海 吕栋梁 韩力2 王中武2 ( 1 西南石油大学2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陆梁作业区) 摘要底水锥进是导致薄层底水油藏开发效果差的主要原因, 双层完井排水采油技术可以解放油层生产潜 力。基于其原理并结合陆梁油 田陆 9 井区呼图壁河组 K 。 l l 2 油藏的储集层参数, 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理 想单井模型下有效排水采油油层厚度下限, 研究结果对类似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图5 表 3 参 3 关键词薄层底水油藏双层完井排水采油油厚 比

2、0 引言 陆梁油田陆 9 井区呼图壁河组 K h : 油藏为构 造幅度低、 渗透率高、 油水关系复杂的薄层底水油 藏 , 具有底水分布范围广 、 油层厚度薄 、 油水层物性 和连通性好等特点 ( 表 1 ) , 生产过程 中发生的底 水锥进降低了油藏的开发效果。 表 1 陆9井区呼图壁河组 K。 l l 2 。 油藏基本参数 双层完井排水采油技术 ( 图 1 ) 可以解决这一问 题, 其原理是: 油井同时钻穿含油区和底水层, 在油 区、 水区分开完井 , 中间用封 隔器隔开 , 油水界面以 上的原油从环空 中采出 , 油水界面 以下 的水从油管 中采出。下部水区产生的压降可以平衡上部采油造 成

3、的压降, 通过合理优化上、 下完井段的排液量, 使 油水界面成为一个油水分流面 , 达到保持油水界面 平稳 的目的 J 。 基于双层完井排水采油技术 的原理, 通过对 K 1 h 。 油藏地质特征的认识, 建立了相应的理想单 井模型, 研究了油厚比( 油层有效厚度 与渗 透性砂 岩总厚度之比) 对排水采油动态的影响。 采油 采水 I : : 一 油层顶部 又 又 水层 一 沉 枷 图 1 双层完井排水采油技术示意图 1 油井产液与油厚 比关系确定 结合 K h : 。 油藏初期 6 2口井投产 3个月的生 产资料, 选取有代表性的稳定值, 按构造分区进行比 较统计 , 结果见表 2 。 表 2

4、 K 。 h : 油藏砂顶构造分区与初期投产井产液量对比表 由表中数据分析得到油厚比与日产液量之间存 在以下关系 : 作者简介彭得兵。 男, 1 9 8 5年出生, 湖北仙桃人; 现为西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在读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油气藏工程研究。地址: ( 6 1 0 5 0 0 )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部硕士2 0 0 7级 1 班。电话: ( 0 2 8 ) 8 3 0 3 3 8 9 5 。E m e i l : p e n g d e b n g 1 6 3 t o m 4 g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学兔兔 w w w .x

5、 u e t u t u .c o m 天 然 气 勘 探 与 开 发 2 0 0 9年 1 0月出版 g l =1 5 3 1 3 b + 2 3 8 7 b-I- 1 3 4 2 4 ( R =1 ) 式中: q s 一油井日产液量, I n d ; 6 一油厚 比, 小数; 一 相关系数。 2 单井地质模型建立 基于K , h ; 油藏基本参数( 表 1 ) , 建立一个控制 半径为3 0 0 m 、 砂层厚度为 1 0 m的裸眼完井单井排水 采油地质模型。模型的平面网格步长为 5 m, 垂向网 格步长为 l m, 网格总数为 6 0 6 01 0= 3 6 0 0 0 。在网 格块(

6、3 0 , 3 0 ) 设置两 口生产井 Q 和 Q : , 其中 Q 开 采油层段, Q 抽排下部底水。设计 7种不同的油厚 比: 0 2 、 0 3 、 O 4 、 o 5 0 6 、 o 7和 o 8 , 按上述公式计 算出各自对应的日 产液量分别为 1 4 O m d 、 1 4 3 m d 、1 4 6 m 3 d 、 1 5 0 m3 d 、 1 5 4 r n 3 d 、 1 5 8 m3 d 和 1 6 3 m d , 彼此之 间并无 太大差别。为方便模拟对 比分析, 假定 各种 油厚 比下 油层段 日产液 量均 为 1 5 0 m d , 设 计 下 部 排 水 规 模 分

7、别 为 0 m。 d 、 1 5 0 m d 、 3 0 m d 、 4 5 m d和 6 0 m d共 3 5套方案。 模拟生产 1 8年 , 各方案生产动态指标见表 3 。 3 油厚 比对排水 采油动态影响 不同排水规模和油厚 比对上部产油量 、 含水率、 下部产油量和采收率影响的动态模拟结果见表3 ( 4 表 3 排水规模和油厚 匕 对 生产 动态 指标 的影响 个指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均 以油厚比为 0 5的情况 为例) 。下面分别对这4 个指标进行分析。 ( 1 ) 排水规模和油厚比对上部产油量的影响 分析模拟结果( 图2 ) 可知: 不排水时, 产油量 前期迅速下降, 之后下降幅度不

8、大; 排水规模一 定 , 油厚 比从 0 2增 大到 0 8 , 初期 产油量 迅速增 大; 当排水规模为( 3 0 6 0 ) m d时, 对于 b I 0 7 的厚油层 , 初期产油量可增大到 1 5 m d , 且油厚 比 5 0 越大, 达到该值所需要的排水量越小; 油厚比一 定, 随着排水规模的增大, 初期产油量也不断增大。 ( 2 ) 排水规模和油厚比对上部含水率的影响 分析模拟结果( 图3 ) 可知: 不排水时, b 0 5的地层, 其 初期含水率也超过 3 0 ; 对于 b0 6的地层 而言 , 即使排 水量为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学兔

9、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3 2卷第 4期 天 然 气 勘 探 与 开 发 1 5 m 3 d , 其初期含水率也低于 3 0 ; 当排水规模 一 定时, 无论油厚 比多大 , 随着生 产程度 的加深 , 含 水率都会不断增大。 一油厚比0 5产渡排水量比1 5: 0 _ 卜一油庳 比0 5 产 液排水量 比1 5: 1 5 一油 厚 比0 5 产液捧 水量 比1 15: 3 0 - 一油厚比0 5 产液排水量比1 5: 4 5 _一油厚 比0 5 产液排水量比1 5: 6 0 l OC 8 0 主 6 o 、 一 将 蔷 抽4 0 20 2 0 0 2 2

10、 0 0 4 2 0 0 6 2 0 0 8 2 Ol O 2 o 1 2 2 o1 4 2 0 1 8 2 o1 8 2 0 2 0 时 间 ( 年 ) 图2 不同排水规模对上部产油量影响动态图 一油 厚比0 5 产液排水 量 比1 5: 0 一油厚 比0 5 产敞 排水量 比1 ,5: 1 5 呻一油厚比0 5 产液排水量比1 ,5: 3 0 一 油厚 比0 5 产液排水 量 比1 5: 4 5 一油 庳 比0 5 产液排 水量 比1 5: ,5 0 图 3 不 同排水规模对上部 含水率影晌动态 图 ( 3 ) 排水规模和油厚 比对下部产油量 的影响 分析模拟结果( 图4 ) 可知: 根据

11、油水界面不 形成锥进 ( 水锥或油锥 ) 的原则 , 则下部不应 产油。 下部产油意味着排水规模过 大, 形成 了油锥。由表 中数据可知 : 当油厚 比分别 为 0 8 、 0 7 , 0 6 、 0 5和 0 4时, 合理 排水 量应 分 别小 于 1 5 m3 d 、 3 0 m 。 d 、 3 0 m d 、 4 5 m d 和 6 O d , 而 b 0 7的地层 而言 , 排水 规模 达到 ( 3 06 0 ) m 。 d以后 , 其排水过程实质上演变成 了强化采油过 程, 从保持地层驱动能量角度考虑, 排水规模过大不 利于油藏稳产。 ( 4 ) 排水规模和油厚比对采收率的影响 分析

12、模拟结果( 图5 ) 可知: 不排水时, 无论油 厚比多大, 其采收率都比较低, 仅能达到 1 2 9 一 2 2 5 3 ; 排水规模一定, 油厚 比越大, 采收率越 大; 油厚比一定, 排水规模越大, 采收率也越大, 且增 长更为显著, 即排水规模对采收率的影响程度比油 厚比对采收率的影响程度要大; 以油藏能够达到 的合理采油速度 1 5 为标准, 则开发 1 8 年的采收 率为2 7 。根据这一标准, 则 b 0 4的地层, 其排 水规模应在 1 5 m 。 d以内, b O 4的地层, 其排水规 模应在 3 0 m d以内。 0 0 20 0 0 00 0 0 图4 不同排水规模对下部

13、产油量影响动态图 6 0 4 0 3 0 、 一 番 菩 2 0 镁 l 0 0 图 5 不同排水规模对采收率影响动态图 4结论 ( 1 ) 排水只能使油水界面尽可能地保持平稳, 而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含水率的上升。 ( 2 ) 较之油厚 比对采收率的影响, 排水规模对 其影响更大 。 ( 3 ) 油厚比越小, 消锥需要的排水规模越大, 对 排水采油泵有一定的要求。故排水规模不应大于 6 0 m 。 d , 则对应的油厚比不应低于0 4 。因此, 有效 排水采油油层厚度下 限为 4 m( 总砂层厚 l O m) 。 ( 4 ) 对于低幅度、 中高渗透、 薄层底水油藏的开发, 由于底水锥进的影响,

14、不能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开采。 ( 5 ) 本文研究的双层完井排水采油技术能够有 效地改善开发效果, 对于类似陆梁薄层底水油藏的 51 0 0 0 5 0 5 1 l O 0 0 O 0 0 0 一 p , E 舞 皿 枷 伽 p , 1 ) =I舞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I _ _ _ 一 天 然 气 勘探 与 开 发2 0 0 9 年1 o 月 出 版 ( 上接第4 8页) ( 8 ) 注水周期 在周期注水初期, 裂缝中含水饱和度与基质含 水饱和度的差别大, 毛管力高, 渗吸量大, 停注期间

15、 达到渗吸平衡点的时间短; 随间歇次数的增加, 渗吸 量逐渐减小 , 停注期间达到渗 吸平衡点 的时间逐渐 延长。因此, 对于裂缝性砂岩油藏, 随开发时间的延 长, 注水和停注周期应逐渐延长。 4 结论与建议 ( 1 ) 周期注水提高采收率机理: 宏观上通过周 姗 I生地注水方式 , 在油层中建立不稳定的压力降 , 使 流体在地层中不断地重新分布, 使由于非均质造成 原来注入水未波及到 的低渗透层 和部位启动; 微观 上促进毛管渗吸作用, 使水将油从微细孔隙中驱替 出来, 提高注入水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 从而改善非 均质、 微裂缝低透透油藏水驱油效果 。 ( 2 ) 改向注水提高采收率机理:

16、改变层 内流体 的液流方向, 提高波及效率。 ( 3 ) 影响不稳定注水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油层岩 石的润湿性、 储层非均质性、 油层内部水动力连通 性、 地层原油粘度、 各小层的不连通程度、 水滞留系 数、 周期注水时机、 注水周期等八方面因素。 ( 4 ) 针对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实际情况, 建议 5 2 将具体油藏地质资料、 生产动态结合起来 , 通过示踪 剂、 开发地震的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 确定不稳 定注水 的注水参数 ( 周期数 、 总注水量 、 周期方式 、 注水量以及注水压力等 ) 。 参考文献 1 沙尔巴托娃 层状非均质油层的周期注水开发 M 北 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 1

17、9 8 9 2 F F 克雷格 油田注水开发工程方法 M 北京: 石油工 业出版社 1 9 8 2 3 孟立新, 田云, 吴建文 多油层砂岩油藏特高含水期脉冲 注水效果分析 J 油气采收率技术, 2 0 0 0, 7 ( 4 ) : 2 32 7 4 张煜, 张进平, 王国壮 不稳定注水技术研究及应用 J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 0 0 1 , 2 3 ( 1 ): 4 9 5 2 5 秦积舜, 李爱芬 油层物理学 M 东营: 石油大学出版 社, 2 o o 1 , 1 6 21 7 1 6 何芬, 李涛, 周期注水提高水驱效率技术研究 J 特种油 气藏, 2 0 0 4 , 1 1 ( 3 ): 5 3 6 1 7 姜泽菊, 安申法 , 于彦, 等注水油 田转周期注水开发影 响因素探讨 J 石油钻探技术 , 2 0 0 5 , 3 3 ( 6 ): 5 4 5 6 8 殷代印, 翟云芳, 张雁 裂缝性砂岩油藏周期注水数学模 型及注水效果的影响因素 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 2 O 0 0 , 2 4 ( 1 ): 8 8 9 0 ( 修改回稿 日 期2 0 o 9 0 5 0 8 编辑景岷霉)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设备安装设计/排水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