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年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强化训练试卷B卷 附解析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分钟,本卷满分为3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姓名:_考号:_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1、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A.勤奋感B.亲密感C.自我完善感D.自我同一感2、古风时代雅典青少年一边继续在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学习,一边为了接受体育训练进入( )A.斯多葛学校B.体操学校C.埃弗比D.体育馆3、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是:( )A指导教育实践
2、B.规范教育行为C.揭示教育规律D.制定教育方针4、下列相关系数值中,表明两个变量相关程度最高的数值是( )A.0.90B.0.10C.0D.505、中国近现代教育政府通令国民学校废止文言文教材,代之以现代语体文是在( )A.清末新政时期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C.北洋政府时期D.国民政府时期6、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的主题是( )A.返回基础B.普及科学C.天才教育D.大众教育7、“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命题所表达的观念,在知识的分类体系中属于( )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策略性知识8、下列关于学术论文的结论与讨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结论就是摘要的重复B.结论是围绕正
3、文所做的结语C.结论是对研究成果进行更高层次的精确概括D.讨论往往用于自然科学的学术论文9、为避免灌输与说教而大量使用道德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角色认取(roletaking)和主动思考的德育模式,除道德模式外,还有( )A.体谅模式B.价值澄清模式C.社会学习模式D.集体教学模式10、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政策,在中等教育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设置国立中学B.实施毕业会考C.中学西迁D.实行军训制度11、为研究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教育研究的情况,某研究者以新华文摘转载的教育类论文和篇目辑览的论文为研究对象。这些资料属于( )A.一次文献B.二次文献C.三次文献D.
4、四次文献12、在有指导的发现学习中,教师提示和指导学生思维以促进学生的理解,这种教学属于( )A.程序化教学B.支架式教学C.合作是学习D.讨论13、唐代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和崇文馆、弘文馆,属同类性质的学校,其设立体现了当时学校教育的( )A.系统性B.等级性C.制度化D.专门化14、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A.经验主义课程论B.学科中心课程论C.存在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15、结合功能主义者认为,结构良好的教育有助于社会流动,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平衡器,因此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这种观点强调的是( )A.正向显性功能B.正向隐性功能C.负向
5、显性功能D.负向隐性功能16、陶行知创立“小先生制”的主要目的在于( )A.解决普及教育额师资问题B.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C.发挥优秀学生的帮扶作用D.尽早完成儿童的社会化17、“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个体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社会性和历史性C.相似性和差异性D.现实性和潜在性18、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苏联在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过程中,曾出现把智育视为教育的中心任务、片面追求升学率、相对忽视
6、劳动教育的现象。此现象发生于( )A.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B.20年代的教育改革C.30年代的教育改革D.卫国战争时期的教育改革19、某校在实施一项帮助问题学生的特殊教育计划时,泄露了一些学生的家庭困难和个人生理缺陷的信息,导致这些学生的尴尬和不安,甚至有学生再也不愿意上学。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力公约,这所学校做法违背了( )A.儿童最大利益原则B.尊重儿童权利与尊严原则C.无歧视原则D.遵守儿童观点原则20、在教育宗旨问题上,梁启超主张通过教育培养( )A.政治家B.学术人才C.新国民D.实业人才21、1862年,美国林肯总统批准了莫雷尔法,要求各州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类学院。这类学院被称为(
7、 )A.初级学院B.社区学院C.赠地学院D.技术学院22、从20世纪30年代起,欧美掀起了一场主张恢复西方传统教育核心价值的取向,反对进步教育和新教育的运动,形成了“新传统教育”思潮。新传统教育主要包括( )A.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B.改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C.永恒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改造主义教育D.新托马斯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改造主义教育23、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斯宾塞认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其判断依据是他的( )A.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B.外在教育目的论C.教育准备生活说D.教育适应生活说24、1966年,受世界教育改革趋势的影响,苏联开始新
8、一轮教育改革,矛头直指1958年教育改革的消极影响,即( )A.片面强调提高智力水平,忽视基础知识教案B.片面强调基础知识教案,忽视提高智力水平C.片面强调生产劳动教案,忽视理论知识教案D.片面强调理论知识教案,忽视生产劳动教案25、研究表明,人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充分尊重和利用这种发展特点的教育措施特有( )A.个别辅导,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B.个别辅导,分层教学,班级授课C.分层教学,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D.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个别辅导26、“你曾经在考试中作过弊吗?”这是某研究者在“关于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问卷”中的一个题目,这一题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过于书面化B.词义含
9、糊C.带有暗示性D.涉及敏感性问题27、某古籍研究所最近发现了一批古代教育文献,专家对这些文献的版式进行了鉴别和评价。按照文献评价的分类,这属于( )A.外部评价B.内部评价C.事实评价D.价值评价28、下列表述中,不符合贺拉斯曼关于美国公立学校教育目的与作用理解的是( )A.社会机器的平衡论B.社会人才的锻造炉C.社会差异的复印机D.社会意识的均衡阀29、“教育即生活”是杜威教育本质论的基本观点之一,其主要含义是( )A.教育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不是儿童生活的过程B.教育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是儿童生活的过程C.教育是学校的生活,而不是儿童的生活D.教育不是学校的生活,而是儿童的生活30、某
10、班一组学生在一次数学测试中的成绩是:72、80、56、87、61、94、76、92,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76B.78C.80D.8231、0世纪80年代日本国会批准成立的指导日本教育改革的领导机构是( )A.临时教育审议会B.中央教育审议会C.终身教育审议会D.地方教育审议会32、叶澜老师提出了“生态式”的教育,反对教育的农业模式、工业模式。有研究者基于此,在中国知网上以时间为序,按2015年、2014年、2013年的顺序查阅“生态式”教育的文献。该研究者所运用的查阅方法是( )A.顺查法B.逆查法C.引文查找法D.综合查找法33、以下传统识字教材按编写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11、急救篇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B.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急救篇C.三字经百家姓急救篇千字文D.急救篇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34、研究者想快速了解近年来国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研究动向,最便捷的办法是查阅( )A.教育辞书B.教育年鉴C.原始性文献D.综述性文献35、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看,赫尔巴特的研究处于( )A.直觉观察时期B.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C.形成独立学科时期D.教育研究的变革期36、依据统觉原理,赫尔巴特提出教学科目设置和教学内容组织的两项基本原则是( )A.“相关”与“集中”B.“平行”与“分配”
12、C.“均衡”与“差异”D.“连续”与“顺序”37、运用“心理胚胎期”和“敏感期”概念表述儿童发展过程阶段性特征的教育家是( )A.福禄培尔B.赫尔巴特C.第斯多惠D.蒙台梭利38、麦克菲尔的体谅模式中所使用的人际或社会问题情境教材是( )A.学会关心B.生命论C.中学道德教育D.社会与道德教育39、道德认知发展模式采取“道德两难法”和“公正团体法”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其依据是人的道德发展具有( )A.阶段性、顺序性、差异性B.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C.顺序性、差异性、不平衡性D.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40、泰勒原理由两条密切相关的基本原理组成,一条是课程编制原理,另一条是( )A.课程实施原
13、理B.课程设计原理C.课程评价原理D.课程组织原理41、凯M斯倡导的教育行动研究类型是:( )A.理论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B.技术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C.反思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D.批判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42、科尔伯格主张用“道德两难法”来促进学生的( )A.道德认知发展B.道德情感发展C.道德意志发展D.道德品格发展43、美国宪法修订案第10条规定:“凡是宪法未曾给予联邦而又未曾限制给予各州的权力,都是保留给各州或人民的。”在此规定基础上确立的美国教育管理体制是( )A.学区制B.中央集权制C.地方分权制D.混合制44、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是( )A.追求优异B.生计教育C.提高
14、效率D.教育公平45、在师生关系上倾向于“学生中心说”的教育学家是( )A.帕克B.布拉梅尔德C.赫钦斯D.梅伊曼 二、辨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1、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观无明显差异。2、英国公学即英国公立学校。3、马卡连柯倡导的集体教育即集体主义教育。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1、下图是根据耶克思-多得森定律绘制的,在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情况下学习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图,请简述三条曲线所表达的内容: 2、列举问卷设计中封闭式题目的三种答案格式,并各设计一个完整的题目。3、简述要素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4、简述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5
15、、简述操作技能学习中练习进程的一般规律。 四、分析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30分,共90分)1、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20世纪中期以来,学校教育受到来自多个方面的批评、质疑和挑战,或明或暗地主张“学校消亡”的观点不时出现。例如:(1)1971年,伊凡伊里奇厅发表非学校化社会,引起巨大反响。伊里奇以为,学习原本是个人的一种自主活动,是自律、自助、自我实现的过程。它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不必非得与别人的东西交换才有价值。他批评学校“把学习从一种活动变成了一种商品。”把只是证书(文凭)变成了一种财富形式,这不但从根本上剥夺了人独立自主的学习动机和能力,而且通过文凭、学历对人的社会地位进行分层,导致
16、更深刻的社会两极化,给整个社会都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学校的废除已不可避免”。(2)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越来越多的美国家长不再让孩子进入学校我上学,而是“在家上学(home school)”,主要由父母直接教育孩子。进入21世纪,全美已经有数以百万计的儿童“在家上学”。家长不送子女去学校接受教育的理由很复杂,包括:家长认为学校不能提供他们认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如宗教信仰)。家长不造成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家长认为教师的教育方式不适合自己孩子的特点,等等。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从教育功能的角度,评析伊里厅的观点。(2)结合学校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方面的作用,评析“在家上学”现
17、象。2、试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共同特点。3、某小学低年级新学期开学不久,班上来了一位插班生。这两天数学课学习“8加1”的计算,她没有学会。最后老师对其进行了个别辅导,一遍又一遍地连续重复了多个“8加1”的例题,她似乎回了,但当换成“7加1”、“9加1”等其它计算题时她又开始错了。老师越讲越生气,不知这学生到底怎么啦?试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理论,就如何改善这个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给该教师提出一些建议并思考该教利对教学的启示。第 19 页 共 19 页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1、D2、B3、C 4、D,解析:本题选D。相关系数用来描述两个变
18、量相互之间变化方向及密切程度的数字特征量称为相关系数,一般用r表示。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在-1.00到+1.00之间。5、C6、A,解析:经过二战后二十多年的发展,美国教育从数量上统计已跃居世界的领先地位。但是,在70年代美国教育又暴露出一些新的弊端,主要是中小学校学生缺乏社会适应能力,普通教育缺乏基础训练。针对存在的问题,7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出现了两个概念,即生计教育和返回基础,故本题选A。7、A8、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术论文中结论的构成。结论是围绕正文所作的结语,是对研究成果进行的更高层次的精确概括。结论的措辞要严谨,逻辑要严密。讨论往往用于自然科学的学术论文。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知识
19、模块:教育研究方法 9、A10、A 中小学都有BD,西迁是高校。A最合适,建议采用排除法。11、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文献的等级。教育文献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其中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二次文献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三次文献一般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和专题研究报告。D项的四次文献是干扰项。因此,问题的答案为B。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 12、B 支架式教学指的就是将教师的提示灯作为支架,当学生理解知识后,老师的提示就撤去了,即取消支架。13、C14、B15、B16、A17、B18、C19、B20、C21、C22、A23、C
20、24、C25、A26、D27、A28、C29、B30、B31、A32、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有: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逆查法,与顺查法正好相反,是按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查找。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 33、D34、B 只有教育年鉴有大量的各年份的数据。35、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包括四个阶段:直觉观察时期、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形成独立学科时期、教育研究的变革时期。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培根、笛卡尔、康德、夸美纽斯。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 知识模块:教育研
21、究方法 36、A,解析:赫尔巴特在课程论中根据统觉原理指出,新的观念和知识总是以原有观念和知识为基础产生的。这就必然要求课程的安排应当使儿童能够不断地从熟悉的材料逐渐过渡到密切相关但还不熟悉的材料,由此他提出了相关和集中原则,故本题选A。37、D,解析: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有四个特点:独特的心理胚胎期;心理具有吸收力;发展具有敏感期;发展具有阶段性。以此为基础提出来儿童心理发展具有节律性、阶段性、规律性等特征。故本题选D。38、A39、D40、C,解析: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经验最有可确定教育目标)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是:学校应该试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人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组织教育经验)选择学习
22、经验),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能达到这些目标(以及评价编制的课程目标是否得以实现,。泰勒原理主要探讨了课程如何编制,(评价教育计划)在得以实现C项。41、C 42、A 科尔伯格主张发展道德认知(道德判断)。43、C44、B45、A 帕克是进步教育的代表人物之一。二、辨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1、答案要点: 错误。虽然皮亚杰和维果茨基都认为知识是个体对经验的建构,但在知识的实质以及知识的建构过程方面,两人仍存在着明显的理论上的差异。 通常将皮亚杰的知识建构观称为认知的或个体的建构主义。认知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以心理结构的形式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之中,这种知识是通过同化、顺化等过程,
23、为个体所建构起来的。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观则称为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在得以内化之前,以各种社会文化工具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之中,而知识的内化则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2、答案:错误。英国公学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属于英国富家子弟升入大学的预备教育,具有中等教育的性质,公学一般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的,培养一般公职人员,其教学设备、条件和教学质量等均高于同时期的文法学校。修业年限一般为5年,应该著名的公学有伊顿、温彻斯特、圣保罗等九大公学。因此,公学并不是公立学校。3、答案:错误。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集体首先是在有共同目的、劳动和斗争的前
24、提下,把人们团结起来的社会有机体。集体主义教育的原则:1)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2)平行教育影响原则。他说:“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结集体的一种影响。相反地,每当我们涉及集体的时候,同时也应当成为对于组成集体的每一个个人的教育。”因此,马卡连柯所谓的集体教育并不是我们社会主义教育过程中所提倡的“集体主义教育”。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1、答案要点:1.描述曲线内容。2.观点:通过动机的作用就是在总结适当的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过大的动机或许会产生焦虑,效率反而会降低。2、答案要点: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是教育研
25、究中最常用的资料搜集方法,特别是在教育调查研究中,它的使用更为普遍。问卷调查中的封闭式问卷也称结构型问卷,是把问题的答案事先加以限制,只允许在问卷所限制的范围内进行挑选。封闭式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是否式。 示例:你是班主任吗? A是 B否 (2)单项选择式。 示例:你最喜欢下列哪一类体育活动? A球类 B田径 C游泳 D体操 E武术 F其他 (3)多项选择式。 示例:你比较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限选三项) A新闻类 B影视剧类 C体育类 D广告类E谈话类 F歌舞类 G少儿类 H其他 (4)量表式(等级式)。 示例:我觉得我在班里很重要。 A非常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太符合 D非常不符
26、合 (5)排序式。 示例:请将下列行为依其对科学素质的重要程度由高到低排序,并把排序结果写在左边的括号内。 ( )能坚持观察活动。 ( )能将所学的科学知识用于生活实际。 ( )能动手进行科技制作。 ( )能识别迷信与伪科学的谬误。 ( )能从自己身边做起,参与科学知识的普及活动。 【评分说明】只要考生答出上述5种格式中的3种并举例恰当,即可得满分。每种格式答出名称给2分,视举例情况再酌情给13分。 3、答案:第一,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教育的最重要的功能是,使学生学习在人类文化遗产中所存在的那些永恒不变的、共同的、超时间和空间的要素,即一种知识的基本核心。学校的课程计划要保
27、证学生学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按逻辑系统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第二,教学过程必须是一种训练智慧的过程。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因此,学校要提高智力标准,注重思维能力的严格训练。学校还要注意天才的发掘和培养,发现最有能力的学生,激发他们最大的潜力。第三,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对学生的学习应该坚持严格的学业标准,促使学生刻苦和专心地学习。第四,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在系统的学习过程中,要树立教师的权威,加强教师的控制。但是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精通所教科目,具有很强的传授知识的能力,并全心全意地献身于自己的工作。4、参考答案:(1)主要观点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贾
28、德,通过“水中打靶”实验,贾德认为:在经验中学到的原理原则才是迁移发生的重要原因,迁移的发生不在于任务之间的表面相似性,而在于被试是否获得对有关知识的概括化理解。其主要观点包括:两种学习活动中的共同成分,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但迁移发生的关键在于对学习课题里共同因素的概括化;迁移不是自动发生的,它有赖于学习者对概括化了的结果两种学习活动中共同原理的掌握和运用;“概括化”一般由教师指导,因此迁移的产生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密切关系,概括化了的结果原理和法则要为学生掌握。因此,学习者应用原理、法则的“心向”也影响迁移。根据迁移的概括化理论,对原理了解概括得越好,对新情境中学习的迁移越好。但应,原则的概
29、括有着较大的年龄差异。同时,应注意到在对知识进行概括时,常会出现过度概括化,或者是由于错误的概括化造成学习定势,导致负迁移的产生。(2)对教学的启示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首先肯定了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其次,用经典实验总结了“概括化”让学生掌握一般知识原理、公式是产生迁移的关键这一观点;最后,指出了教师的教学方法运用,以及学习者学习心向(定势)两个因素对迁移的影响作用。这些看法都是可取的。但是,它把迁移仅看成是概括化了的结果学生掌握现存的原理、公式,而不是概括的过程学生运用思维,自己去把握理论知识的观点,却是片面的。因为,这是一种只满足于新旧课题里共同要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将学习
30、者置于被动学习地位的迁移理论。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对鼓励学生对核心的基本的概念进行抽象或概括,同时在进行概括过程中又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认识到概括化的经验只是影响迁移成功的条件之一,如果只抽取出两种情境中的基本原则,而忽略二者的差异,也无法正确地解决新问题。5、(1)练习是操作技能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2)练习含义:以形成某技能为目的的学习活动,是以掌握一定的动作方式为目标而进行的反复操作过程。(3)练习进程的一般规律:练习曲线:练习次数与工作量、所需时间、错误量的关系;练习成绩逐步提高(三种形式);练习中的高原现象(暂时停顿与突进);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四、分析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
31、30分,共90分)1、答案要点:这道题出的好,16年的教育学原理大题出的就是教育功能与学校教育。这个热点也是依据当前很多人去学校教育思潮的思想提出来了。凯程提示:第一问:尽可能中肯的说明学校教育的优点与缺点。学校教育不能主导个体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社会功能。有正向功能也有负向功能。在个体功能里学校教育不仅有学习知识的作用,还有个体个性化和个体社会化的作用。第二问:学校教育对个体有主导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个体社会性和个体个性化。 家庭教育也有这两方面的作用,但是相比较而言,在家上学不利于发展个体社会化。总结:在促进个体发展的过程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要形成合力。2、参考答案:陶行知“生活教育”
32、理论:1、“生活教育”实践(1)晓庄学校:从1926年起,陶行知专注于乡村教育运动,成立乡村教育研究会,筹建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培养乡村教师,为农民服务,他主张师范教育要下乡。其目标是培养“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2)山海工学团:30年代初,陶行知从事普及教育运动,发起“科学下嫁”运动,创办自然科学园和儿童科学通讯学校,1932年,在上海郊区创办山海工学团,以此来普及大众的教育,在国内及东南亚一带,影响很大。所谓工学团,即“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是一个“小工场,一个小学校,一个小社会”。实行军事、生产、科学、识字、运用民权、节制生育六大训练。(3)“小先生制”:
33、在教育实践中,陶行知推行了“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他认为“穷国普及教育最重要的钥匙是小先生。”发动小学生来充当教师。优点:有利于女子教育的普及;能使中华民族返老还童,使成人得到一种少年精神;不花钱便能接受教育;有利于学校与社会的沟通,白天学习,晚上教人。(4)育才学校:1939年7月,为了收容战争中流离失所的难童,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苦心兴学。2、“生活教育”理论体系(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什么是“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
34、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由上可知,“生活即教育”主张包涵了这样几层意思:一是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教育;二是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三是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与教育是同一过程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相一致,通过生活来进行,以满足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四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五是“生活即教育”是终身教育,是与人共始终的教育。(2)社会即学校 首先,“社会即学校”是指“社
35、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在陶行知看来,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的学校,生活是大众的教育,即主张以人民大众的生活场所为教育的场所,让整个社会都成为人民大众的学校。 其次,“社会即学校”是指“学校含有进步的意味”,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主张,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对象、内容和作用,让人民大众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是要以生活作为学校的中心内容;反对的是脱离社会生活的“死学校”,而不是主张取消学校。 (3)教学做合一“
36、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教学做合一”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结合陶行知的整个思想,“教学做合一”包含以下要点: 首先,“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手脑并用”,将传统教育下相互割裂的“劳力”和“劳心”联接起来; 其次,“教学做合一”是因为“行是知之始”,即“做”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身临其境,动手尝试,才有真知,才有创新; 再次,“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有教先学”是指教人者先教自己,为教而学;“有学有教”
37、即会者教人学,能者教人做,只要有学识、有能力的人都可以教别人; 第四,“教学做合一”还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主张“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从被动受教的地位,转变到自觉主动学习的地位。陈鹤琴“活教育”理论:1、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陈鹤琴是中国近代学前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创者,他一生致力于从中国国情出发,学习和引进西方教育思想和方法,建设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现代儿童教育。2、担任南京高师教育学、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授。1920年,他以自己的长子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儿童个案追踪观察研究。1923年他在南京利
38、用自己的住宅里办起了南京鼓楼幼稚园,开始探索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体系。1925年,该幼稚园扩建为东南大学教育科学实验幼稚园,成为中国第一个幼稚教育实验中心。1940年,他在江西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幼稚师范学校,并附设小学和幼稚园,开展“活教育”实践。1941年1月,创办活教育杂志。标志着有全国影响的“活教育”理论的形成和“活教育”运动的开始。1943年,“活教育”实验已形成包括专科部、幼师部、小学部、幼稚园和婴儿园五个部门非幼儿教育体系 ,并在教育目标、教学原则与方法、德育原则、课程与教学大纲等方面进行了改革,造就了一所有崭新气息的新型学校。1945年,陈鹤琴到上海任职,并在那里继续着他的“活
39、教育”实验。2、“活教育”思想体系(1)“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要具备健全的身体; 要有建设的能力; 要有创造的能力; 要有合作的态度; 要有服务的精神。(2)“活教育”的课程论 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 活教育的课程在本质上是活动课程。(3)“活教育”的方法论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 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根据儿童生活的需要及儿童的学习兴趣,组织儿童活动场所,重视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共同特点: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都受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
40、想的影响,并且都是建立在对近代中国“传统教育”和“洋化教育”的弊端的批判之上,批判传统的教育忽视儿童的主体性,学校和课堂脱离了生活实际,对待“洋化教育”的全盘吸收。在充分考虑到中国的时代背景和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改造,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在他们二人的思想中,不仅体现出批判吸收西方先进教育理念的理论尝试,也积极融入了在办学实践中所得到的宝贵经验,同时也体现了中国“身体力行”的古老教学思想,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很多观点对当今教育改革仍有启发作用。他们二人的理论既有共通之处,相互影响,相互补充。3、答案:(1)根据学习层次理论,加涅提出了八类学习:信号学习学习对某种信号做出某种反应。经
41、典性条件反射即是一种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即操作性条件作用或工具性条件作用。其中强化在该学习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个体首先是要习得每个刺激-反应联结,并按照特定的顺序反复练习,同时还应接受必要的及时强化。言语联想学习:也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但它是由言语单位所联结的连锁。如将单词组合为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辨别学习:即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特征的异同并对之作出相应的不同的反应。它既包括一些简单的识别,也包括复杂的多重识别,如对相似的、易混淆的单词做出正确的反应。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并对同类刺激做出同样的反应,这种反应是基于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而作出的,如圆
42、的概念和质量的概念的学习。规则学习:亦称原理学习。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概念之间的联合。解决问题的学习:亦称高级规则的学习。即在各种条件下,应用规则或规则的组合去解决问题。该学生处连锁学习与言语联想学习阶段。老师在这个阶段不断指导学生,对同一个刺激-反应,即“8加1”进行巩固,而没有进行辨别学习阶段的辅导,学生只能识别已经掌握的一个刺激-反应的联合。不能对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引导。具体教学策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法的加工,力求使所传授的内容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从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联系的旧知识来作为掌握新知识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结合。 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3)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在认知策略中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在复述策略的基础上,要学会精细加工策略,它是指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寻求字面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正确的学习策略,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