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内钢板高强钢纤维混凝土井壁力学特性研究.pdf

上传人:jss****123 文档编号:42496 上传时间:2021-05-3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1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钢板高强钢纤维混凝土井壁力学特性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内钢板高强钢纤维混凝土井壁力学特性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内钢板高强钢纤维混凝土井壁力学特性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内钢板高强钢纤维混凝土井壁力学特性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4 8 卷 第3 期 煤炭工程 CO AL ENG I NE ER I NG Vo 1 4 8 No 3 do i : 1 0 1 1 79 9 c e 2 01 6 03 03 2 内钢板高 强钢纤维混凝土井壁 力学特性研 究 齐善忠 ,杨维好 ( 1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4 7 5 0 0 4 ; 2 中国矿业大学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 徐州2 2 1 0 0 8 ) 摘要 :针对特厚 ( 6 0 0 8 0 0 m) 冲击层 中煤矿立井井筒支护 问题 ,提 出了使 用 内钢板 一 高强 钢纤维混凝土复合井壁结构 ,为研究该井壁结构的水平承载特性 ,利

2、用相似理论推导 ,采用物理 模拟试验的方法,进行 了 4个模型井壁的破坏性试验 ,研究了该类井壁结构的水平承载特性和变 形特征。研究表明,内钢板一 高强钢纤维混凝土复合井壁属约束混凝土结构 ,是特厚 冲积层 中井 筒支护理想的井壁结构形式之一。 关键词 :特厚 冲积层 ;内钢板 ;高强钢纤维混凝土;复合井壁 中图分类号 :T D 2 6 5 3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 0 9 5 9 ( 2 0 1 6 ) 0 3 0 1 0 3 0 4 St u dy o f me c ha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h

3、i g h- 。 s t r e n g t h s t e e l fib e r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s h a f t l i n i n g wi t h i nne r s t e e l pl a t e Q I S h a n - z h o n g ,Y A N G We i - h a o ( 1 Y e l l o w R i v e r C o n s e r v a n c y T e c h n i c a l I n s t i t u t e ,K a i f e n g 4 7 5 0 0 4,C h i n

4、a ; 2 S t a t e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f o r Ge o me c h a n i c s a n d De e p Un d e r g r o u n d E g i n e e r i n g, C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a nd T e c h n o l o g y, X u z h o u 2 2 1 0 0 8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A i m i n g a t t h e s u p p o n p r o b l e m s o f

5、 t h e s h a f t l i n i n g i n e x t r a t h i c k ( f r o m 6 0 0 m t O 8 0 0 m i n d e p t h )a l l u v i u m r a n g i n g ,t h e p a p e r p r o p o s e s a c o mp o s i t e s h a f t wa l l s t r u c t u r e u s i n g h i g h s t r e n g t h s t e e l fi b e r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6、t e w i t h i n n e r s t e e l p l a t e T o s t u d y i t s h o r i z o n t a l b e a r i n g a n d d e f o r ma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4 s h a f t w a l l mo d e l d e s t r u c t i v e t e s t s a r e p e rf o r me d w i t h t h e p h y s i c al s i mu l a t i o n b a s e d o n

7、t h e s i mi l a rit y t h e o r y T h e r e s u l t s h o ws t h a t , i t b e l o n g s t o c o n s t r a i n t c o n c r e t e s t ruc t u r e w h i c h c a n g i v e f u l l p l a y t o t h e c a p a b i l i t y o f s t e e l p l a t e a n d s t e e l fi b e r c o n c r e t e , a n d s h o w s f

8、 a v o r a b l e b e a r i n g c a p a c i t y a n d t e n s i l i t y Ke y wo r d s : e x t r a d e e p a l l u v i u m ; i n n e r s t e e l p l a t e;h i g h s t r e n g t h s t e e l fi b e r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 c o mp o s i t e s h a f t w a l l 在特厚冲积层中建井 。为抵御强大的荷载作用 ,必须要 采用高强

9、井壁结构l 1 - 3 。对于冲积层厚度不超过 6 0 0 m的矿 井多采用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是当混凝土强度超过 C 6 0 后,其脆性将变得明显 ,破坏的突然性加大,增加了井壁脆 性破坏的危险性。井壁变厚将会降低掘进断面利用率( 井筒 净截 面积 掘进断面积 ) ,增加冻结和掘砌 费用 ,另外还会导 致井壁温度应力突出,增加温度裂缝的控制难度等 4 。 对于超过6 0 0 m的井壁结构,一是开发出新型井壁结构, 二是增加配筋率,掺加钢纤维以提高混凝土的延性 5 。由前 人研究成果可知 6 - 8 ,将来用于千米矿井抵御强大水平荷载 的理想井壁结构 为钢板 一 高 强钢纤维混凝 土井壁结构

10、 ,但这 种复合井壁结构在外荷载作用下其力学特性如何却少有研 究。作者通过模型试验,对 C F 9 0 、C F 1 0 0的内钢板高强钢纤 维混凝土井壁结构的水平承载特性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一 定 的数值模拟 为将来超 1 0 0 0 m的特厚 冲积层 中井壁结构设 计提供参考。 收稿 日期 :2 0 1 5 0 3 3 1 基金项 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8 6 3计划) 资助项 目( 2 0 1 2 A A 0 6 A 4 0 1 )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 目 作者简介: 引用格式 ( 5 1 1 7 4 1 9 4 ) ;河南 省 教 育厅 科 学技 术 重 点资 助

11、 项 目(1 3 B 4 4 0 1 2 4 ) ;黄 河水 院科 技 基金 资 助项 目 ( 2 0 1 4 K X J S 0 1 8 ) 齐善忠( 1 9 7 9 ) ,男,山东单县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岩土特殊施工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 作 。E - m a i l :q s z 0 2 1 9 1 2 6 c o n。 齐善忠,杨维好内钢板高强钢纤维混凝土井壁力学特性研究 J 煤炭工程,2 0 1 6 ,4 8 ( 3 ) :1 0 3 1 0 5 , 1 0 9 1 03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煤炭工程 2 0 1 6 年第3 期

12、1 模型设计 1 1 相似 准则的导 出 综合考虑影响内钢板一 钢纤维混凝土井壁极限承载力、 变形及稳定性 的因素可表示为下式 : r n ,t 。 ,t , ,P ,U , = , , ,s , , P )=0 式中,r n 为井壁外半径,m;t , 为混凝土厚度,m;t 为 内钢板厚度 ,m;P 为井壁竖 向应力 ,M P a ;P 为井壁径 向 极限荷载,MP a ;U为井壁径向位移,m; 为钢纤维混凝土 抗压强度,MP a ; 为钢纤维混凝土抗拉强度,MP a ; 为钢 板的屈服强度 ,M P a ; 为混凝土 的应变 ,无量纲 ;s 为钢 板的应变,无量纲; P为锚卡布置百分率,为定

13、值。根据经 验取 0 3 8 ,无量纲 。 几何准则: I t , r 0,丌2 t ,r o,仃3 Ur 0 力学准则 : 可4:P j k ,霄s:P H f k , 6:s 。 前1 ; ,耵 =f f k 1 2 模 型设计 试验模型井壁中混凝土、钢板、锚卡均采用同种材料, 锚卡布置的百分率与原型井壁相等。由准则 7 r ,7 r 可知对 模型施加的轴向荷载和侧压力与实际相同,这样模型井壁内 部 的应力与实际相 同。由准 则 7 ,7 r 知模型 与实际应 变量 相同,位移量为实际与模型几何比的倒数倍。模型试验是在 中国矿业大学的 “ 高压试验台”上进行 。 模型试验的几何尺寸根据试验

14、台的结构特征,兼顾试验 精度要求 ,确定模 型井壁的外半径统一为 r n =5 0 0 m m( 直径为 单位 l m,如果实际模型为 n H 1 则可以根据相似准则进行换 算 ) ,高度为 2 3 m( 考虑 端部 效应 ,高径 比取 2 3:1 ) 由 t c r 。 和t Jr 0 的值可以推导出 t 和 t 。根据正常使用范围和 在本文 中所要考虑的因素 ,确定模型井壁几何 尺寸见表 1 。 表 1 模 型试验几何尺寸详表 2 模型井壁制作与测试方法 模型井壁制作和处理顺序为:内钢板和锚卡加工 、布设 混凝土应变计、高强钢纤维混凝土浇筑、模型井壁的拆摸、 高温养护,以及井壁外侧与钢板内

15、侧黏贴应变计 、模型井壁 两端部的密封处理等。 试验过程中,竖向荷载用荷重传感器与液压传感器量 测;围压用液压传感器量测:竖向和径向位移采用位移计量 测;由于井壁模型和施加荷载都是空间轴对称的,所 以轴 向 、切 向和径 向为 3 个 主应变方 向在井壁外侧和 内侧 的轴 向 、 切向2个方向粘应变计进行应变量测,钢纤维混凝土内 1 0 4 部应变采用预埋混凝土应变块 的方式进行监测 数据采集 由 D T 5 1 5和计算机组成。 3 试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3 1 试验加 载分析 整个试验加载过程可以分为j个阶段:试验装置预压阶 段 、竖向加载 阶段 、水平加载阶段 ( 即施加围压阶段 ) 。因

16、每 次试验过程所采用仪器和试验方式均相同,所以只对一个井 壁的试验加载进行分析 ,本文选 3 井壁进行分析 。分析过程 中以拉应变为 “ 正” ,压应变为 “ 负 ” 。 3 1 1 预压阶段 由预压阶段荷重传感器与油压传感器随时间 的变化 曲线 可知:千斤顶的油压传感器同步性好 ,平均为 3 8 2 M P a ,其 中最大为3 9 M P a ,最小为 3 7 2 MP a ,最大差与平均值相差约 2 6 ;荷重传感器平均为 2 4 5 5 t ,最大为 3 0 t ,最小为 l 8 t 最大差与平均值相差 6 5 5 t 。由此可见,在同样供压的情况 下 ,千斤顶也是很难获得同步 。 由

17、预压过程中井壁 的轴 向位移曲线可知 :在 开始轴 向位 移大约相差 0 1 mm,经过轴向反复预压,最后调到了轴向位 移的一致性 ,在预压过程中最 小轴 向位 移量 为 0 6 m m,换算 为轴向应变,完全在弹性范围内且传感器的同步性能得到 很好 的调整。 3 1 2 竖 向加载阶段 新型井壁一般都设有竖向可缩 装置因此井壁 的竖 向应 力不会超过可缩装 置的屈 曲应力 ,本试 验模拟井 壁 7 0 0 m 处 的自重应力取 1 7 5 M P a 加载过程中扣除模型井壁上反力设 备白重。每个千斤顶需加载大约为 7 0 t 。 由荷重传感器一 时间曲线可知:荷重传感器的平均值为 6 9 3

18、 t ,最大为 7 6 9 t ,最小为 6 0 4 4 t ,最大差约为平均值的 1 2 ( 差值较大原 因是加 压盖高强螺 栓 南人 T同定 ,松 紧程 度有误差) ,总荷载与计算值基本一致。南位移一 荷载曲线可 知,竖向荷载和位移呈线性关系,在轴压加到最大时,轴向 平均位移变化 0 9 3 2 m m极差约为平均值的 9 5 ,一致性 较好。由内钢板与钢纤维混凝土轴向应变曲线可知,内钢板 与钢纤维混凝土的轴向应变基本一致 ,二者相差约为 4 5 , 基本一致 。 同条件浇筑的钢纤 维混凝 土试件 弹性模 量 为 3 9 5 G P a , 内钢板弹性 模量取 2 0 0 G P a 根

19、据 内钢板 与钢纤 维混凝 土所 占井壁横 断面积百分 比可计算 井壁的 复合 弹性模 量为 4 7 5 G P a ,由E= P ( A h h ) 可计算复合井壁的弹性模量为 4 3 2 G P a ,与同条件的试件弹性模量相差近,说明其实验结 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3 2 水 平加 载阶段 水平加载采用在模型井壁与试验 台缝隙间注入液压油施 加轴对称围压,该压力大小使用液压传感器量测,同时使用 位移计测量模型井壁的轴向和径向位移,对于钢板和钢纤维 混凝土的应变 由布设的应变 片进行量测 。水平加载 阶段 3 井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 0 1

20、6 年第3 期 煤炭工程 壁的位移( 应变) 与围压关系分别如图 1 、2 所示。 薹 0 4 0 0 8 0 0 l 2 0 0 1 0 O 0 0 1 0 0 0 径向位移 x O O O I m m 轴向位移 x O O 0 1 mm ( a ) 径向位移一 围压曲线 ( b ) 轴向位移一 围压曲线 图 1 井壁位移一 围压曲线 3 0 0 0 2 0 O 0 1 0 0 0 0 5 0 0 2 0 0 0 1 0 O 0 0 l 0 0 0 应变 u e 应变 V a ( a ) 内钢板应变 阐压曲线 ( b ) 钢纤维混凝士应变一 嘲压曲线 图 2 应变一 围压 曲线 3 2 1

21、位移与应变规律 水平加载得到的径向位移曲线如图 1 ( a ) 所示,可以看出 井壁在水平加荷至井壁破坏前径向位移与水平荷载近似线性 增长当井壁进入塑性开始破坏时,荷载不变,而径向位移在 不断增大,这时可以认为井壁已经破坏。井壁径向位移在弹性 极限状态时为 n 6 0 ra m,由几何方程 =( r o - t 一 t ) 计算得到 井壁达到弹性极限状态时钢板内侧的应变为一 1 4 6 3 4 x 1 0 ,由 图 2 可 以看 出内钢板切向应变在一 5 0 0 x 1 0 一 l O 0 0 x 1 0 时产 生了突变现象,推测是高压下液压油渗透造成的( 这点可由试 验结束后取出的破坏井壁得

22、到验证) 。在约一 1 4 5 0 x 1 0 时内钢 板又发生一次突变现象,根据盯= e E可知,内钢板切向应力过 大,此时内钢板已经屈服 ,这点与 图 2 ( b ) 中实测 内钢纤维混 凝土切向应变一致由此可认为径向位移在 n 6 0 ra m时井壁达 到了弹性极限状态,井壁处于塑性变形阶段,试验得到的位移 和应变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在施加围压( 轴压保持不变) 过程中,井壁轴向表现为 伸长,由图 2 ( b ) 可知。井壁轴向伸长是随着围压的增加而 增大由受压状态逐渐转变为受拉状态。 井壁在进入塑限阶段后 ,由于液压油渗透造成内钢板 与钢纤维混凝土应变不一致 ,特别是围岩超过 1 9

23、MP a以后 , 钢纤维混凝土部分轴 向拉应变达到 8 0 0 x 1 0 ,混凝土部分 裂隙扩大 ,渗透性增强,围压直接作用于内钢板,由内钢 板应变可以看出,此时内钢板处于失稳状态( 这点可由拉断 的锚卡得到验证) 。而钢纤维混凝土由于失去了内钢板的约 束作用 ,由三维受压状态转为二维受压状态,超过一 2 5 0 0 x 1 0 的应变后破坏。 3 2 2 极限荷载与破坏特征 井壁极限承载力见表 2 。3 井壁在接近极限荷载时试验 台内发出连续的 “ 啪、啪、啪”声,将模型井壁从试验台 内吊出发现靠近井壁中下部发生破坏,与前面根据各类 传感器的异常情况所判断的破坏位置一致。从井壁外缘的 钢纤

24、维 混凝 土斜 向裂缝 可以看 出 钢纤维 混凝 土 的破 坏属 于斜剪破坏,高压液压油透过该裂缝直接作用于内钢板。 造成了内钢板失稳。割掉鼓包部位的钢板,可以看到钢纤 维混凝土表面已经剥落,观察其剥落方向属于切 向压力造 成的破坏,在破坏的钢纤维混凝土内还有被拉断的锚卡。 3 3试验 结 果分析 试验结果见表 2 ,各井壁混凝土部分的切向应变基本一 致,其中3 井壁轴向应变过大,一致造成井壁被拉裂,这可 能是因为密封法兰由人工拧紧螺栓的松紧程度不一致,造成 了井壁某一位置伸长过大:对于内钢板最大切向应变和轴向 应变差异过大是因为本试验为破坏性试验 。试 验过程 中只要 能加上围压就一直加 ,

25、直到井壁失去承载能力 ,而 3 井 壁由 于围压直接作用于内钢板,并造成内钢板产生鼓包现象,因 此其应变明显大于其他井壁。2 井壁内钢板的切向应变明显 小于其他井壁。其原因是 2 井壁内钢板发生最终破坏的位置 并不在黏贴应变片的位置 ,而是偏于井壁的上部,因此并未 测到其过大的塑性变形。4 井壁内钢板和混凝土部分的应变 明显小于其他 3 个井壁,主要原因是井壁进入塑性后不久试 验台上法兰密封失效,造成无法施加围压,试验不得不提前 终止 表 2 试 验结果统计 注:( i 3 4 井壁因试验台上法兰密封失效,故未做到井壁破坏状态; 拉应变为 “ 正” 、压应变为 “ 负” 。 通过对 3 井壁的

26、深入分析,以及其他井壁的试验结果 说明了三点:一是 内钢板对钢纤维混凝土有约束作用;二 是钢纤维混凝土对 内钢板有稳定支撑作用:三是钢板与钢 纤维混凝土二者合理的组合结构更大程度的提高了井壁的 破坏延性和水平承载力 。 4 数值模拟结果 由篇幅所限,有限元模 型基本假设简化不详述,模型 中钢板、混 凝土 厚度 同表 1 ,外 直径 均 为 1 m,高度 为 0 2 m 弧 度 为 1 2 。 。 钢 板 与锚 卡选 用 同种 材 料 Q2 3 5 , 弹性 ( 下转第 1 0 9页) 1 0 5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 0 1 6 年第 3 期 煤炭

27、工程 3结语 本文基于先进的测振技术和实际采煤工况,对 MG 3 0 0 7 0 0 - WD型采煤机在割煤与割岩工况下振动数据进行 了时 域振动特性分析,从分析结果得出采煤机在多种截割状态 下的不同部位及不同方向的振动变化规律,并依此研究提 出了基于采煤机振动时域特性的煤岩识别的具体方法。本 文所得结论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提出了具体的基于 特征指标的煤岩识别方法,对煤岩识别技术的发展具实际 意义,同时对煤矿智能开采技术 的发展具有一定 的推动 作 用 参 考文献 : 2 3 4 任芳扭振 测量在 煤岩分界识 别 中的应用 研究 J 太 原理工大学学报 ,2 0 1 0 ,4 1 ( 1

28、):9 4 - 9 6 李晓豁采煤机 沿 工作 面推 进方 向振 动 的模 拟研 究 J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2 0 0 2 ( 6 ) :4 - 6 李晓豁采煤 机沿铅 垂方 向振 动的模拟 与分 析 J 黑龙 江科技学院学报 ,2 0 0 1 ( 6 ) :1 4 李晓豁采煤 机在牵 引方 向上 的动力学 行为 研究 J 黑 5 6 7 8 9 1 O 1 2 1 3 龙江科技学 院学报 ,2 0 0 2 ( 1 2 ) :1 4 张 建 文电牵 引 采 煤 机振 动 特 性 分 析 J 煤 矿 机 电, 2 0 0 6 ( 4) :3 5 3 7 刘强基于支 持向量机 的煤岩界 面识别

29、方 法 J 应用 技术 ,2 0 0 7 ( 8 ) :9 O 一 9 1 廉 自生基于切 割力 响应 的煤 岩界 面识 别技 术研 究 J 1 山西机 械,1 9 9 9 ( 6 ) :2 5 2 7 郝 明锐 ,任洁 ,吴淼变频法煤 巷超前探 测仪接 收模 块仿真 J 煤炭工程,2 0 1 4 ( 4 ) :1 2 6 1 2 8 任芳 ,晓燕 ,杨兆建煤岩界 面识别 的关 键状态 参数 J 煤矿机 电,2 0 0 6 ( 1 0 ) :3 7 - 3 9 张国军 ,章振海综放采 煤 自动化 煤岩识别传 感器 的研 究 J 传感器 与微 系统 ,2 0 1 1 ( 2 ) :1 4 1 6

30、 陈惠英 ,田幕琴 ,陆 秀芬 ,等基 于多传感器 信息融 合的 煤岩界 面识别 J 煤矿机 电,2 0 0 8 ( 3 ) :7 5 - 7 6,7 8 张丽丽 ,谭超 ,王忠宾 ,等基于遗 传算法 的采煤 机记 忆截 割路径优化 J 煤炭工程 ,2 0 1 l ( 2 ) :1 1 1 1 1 3 薛光辉 ,柳 二猛 ,赵新赢 ,等基于声 压信号 时域特 征的 综放 工作面煤 岩性 状识别方 法研究 f J 煤 炭工程 ,2 0 1 5 ( 6 ) :1 1 9 1 2 2 ( 责任编辑赵巧芝) ( 上接 第 1 0 5页) 模量为 2 1 0 G P a ,泊松比为0 3 ,屈服强度为

31、2 3 5 MP a 。混凝 3 )井壁的破坏首先是锚卡失效导致内钢板失稳 ,进而 土泊松 比取 0 2 ;弹性模量 、屈服强度 、抗拉 强度 根据混凝 混凝 土发 生破 裂 ,最终 井壁 失去承载能力 。 圭 竺 , 由 算 : 荨 参 考 文 献 : 不 考 虑 脆 性 折 减 系 数 对 表 1 中 的 四 个 模 型 井 壁 分 别 模 拟 。 水平极限承载力,其结果见表 3 。 表 3 模 型试验与数值计算结果对 比 由表 3可以看出模型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较为 一 致。通过数值模拟和物理试验的相互印证,证明数值模 拟该井壁的水平极限承载力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可以为该 井壁结构设计

32、提供有力参考。 5结论 1 )内钢板高强钢纤维混凝土井壁承载力较高 ,水平荷 载作用下表现出 良好的延性,掺钢纤维对改善高强混凝土 脆性具有明显作用 ,钢纤维混凝土达到塑性变形后应变可 超 过- 2 5 0 0 x 1 0 一。 2 )内钢板对高强混凝土井壁内侧有明显的约束作用, 内钢板失稳后混凝土处于压一压一拉的受力状态。内表面 有明显的剥落现象。 姚直 书 ,桂建 刚 ,程桦 ,等内层钢 板高强 钢筋混凝 土 复合井壁数值模拟 【 J 广西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 0 1 0 ,3 5 ( i ) :3 5 3 8 姚直 书 ,程桦 ,荣传新深冻结 井简 内层钢 板高强 钢筋 混

33、凝 土复合 井壁 试 验 研 究 J 岩 石 力学 与工 程 学 报 , 2 o o 8 ,2 7 ( 1 ) :1 5 3 1 6 0 姚 直书 ,秦一 雄 ,程桦 ,等,双层钢 板混凝 土复合 井壁 设计 计 算 方法 研 究 J 安徽 理 工 大学 学 报 (自然 科 学 版) ,2 0 0 8 ,2 8 ( 3 ) :1 4 1 8 陈晓祥 ,杨维好新型单层冻结井壁水平极限承载特性试验研 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 0 1 3 , 3 2 ( s 2 ) :1 8 1 1 8 6 韩涛 ,杨 维好 ,任彦龙 ,等钢骨混 凝土井 壁水平 极限 承载特性的试 验研 究 J 采 矿与

34、安全 工程 学报 ,2 0 1 1 , 2 8 ( 2 ) :1 8 1 1 8 6 洪伯潜 约束混凝土结构在井简支 护中的研究与应用 J 煤炭学报 ,2 0 0 0 ,2 5 ( 2 ) :1 5 0 1 5 4 姚直 书 ,荣传新 双层 钢板高强混 凝土复合 井壁强度 的数 值模 拟 J 辽 宁 工 程 技 术 大 学 学 报 ,2 0 0 4 ,2 3( 3) : 3 21 - 3 2 3 姚直 书 ,余 贵华 ,程桦 ,等特厚 表土层钢 板混凝 土复 合井壁 竖 向承 载 力试 验 研 究 J 岩 土 力 学 ,2 0 1 0,3 1 ( 6 ) :1 6 8 7 1 6 9 1 G B 5 0 0 1 0 -2 0 1 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S ( 责任编辑郭继圣) 1 0 9 引 rl rl rl rl rl r l r l rl rL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建筑论文/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