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轮驱动” 打造基层治理新引擎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实施“四治”。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而“四治联动”则是开启基层善治的一把“金钥匙”。四川省筠连县结合县域实际,坚持壮大四个驱动力,不仅跑得快,更跑得稳,推动基层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搭建平台,群管群治,激发“自治”活力。依托“有事来协商”平台,把现场设到村(社区),围绕民生实事开展专题协商,面对面沟通,凝聚共识,提出意见建议,达到商以求同、协以成事的目的,提高群众积极性和参与度,促进群众自治;实施“信义币”基层治理模式,建立“一户一档”诚信档案,推动自治组织、邻里中心、星级创评、
2、党员先锋、社会服务、智慧信息“六进”聚居点,提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水平,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自治活力;健全“一约五会”治理机制,规范村民议事会、老年协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发挥乡贤、党员、村民代表等的率带作用,开好乡村干部会、村组干部会、群众院坝会;制定完善依法履职事项清单、依法协助工作事项清单、负面清单,明确城乡社区工作事项准入流程,进一步厘清自治组织权责边界,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壮大基层自治力量和效能。用活载体,工程铸魂,培育“德治”源力。聚焦“五大文明”创建,全覆盖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不断发展
3、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的思想文化载体。目前,已打造33个实践所(站),建成18个综合文化站、172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建设、15个惠民书吧、7个二进农家示范点、12个乡镇文化馆分馆、图书馆分馆、3所复兴少年宫。抓实“五大工程”,拓展精神文明建设,从道德文化工程、乡风文明工程、细胞创建工程、德育实践工程、文明实践工程五个维度,组织开展道德模范、“文明示范村镇”、“新时代好少年”等评选评议活动,深入挖掘村(社区)先进典型,充分发挥老党员、乡贤、返乡创业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开展党史宣讲、科普宣传、文体活动、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产业发展和应急救助等志愿服务实
4、践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培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时代新风尚。系牢准绳,笃行致知,增强“法治”定力。打好“13”基层监督组合拳,规范基层权力,以强化小微权力监督为主线,以建设村(社区)“廉洁细胞”为抓手,集合乡镇党委、县纪委监委和县委巡察“三支力量”,织密法纪监督网,为基层治理法治化赋能;全面规范履责程序,力促村级纪检委员抓实村级纪检监督工作,列出一张履职清单,围绕“一肩挑”后廉政风险和村组务公开两个工作重点,紧扣履行宣传员、信息员、监督员“三员”职责,采取“一会二访三汇报四反馈”四种工作方式;推进“一栏一群一响”村(组)务公开平台,开展“阳光面对面评议”院坝会,促进村(组)务公开,全力打
5、造阳光、透明村务;深化访廉问廉、绘制民情地图,运用好民心民意收集、问题分级处置、解决反馈、跟踪督查等机制,实现问题收集、处置、反馈、跟踪四个关键环节“百分之百”,强化群众监督;推动法治宣讲、服务进课堂、进社区、进村庄,建立健全社区“一区一警两辅”和农村“一村一辅警”,推行“一村(居)一法律顾问”,构建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思想引领,汇聚众智,激发“智治”动力。开展蹲点调研,以“解剖麻雀”的手法找准问题、剖析原因、研究对策,形成研究成果,为基层治理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提升“理论之治”;聚焦基层干部培训需求,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实现理论技能培训分层分类全覆盖,提升基层干部基层治
6、理能力水平,夯实“人才善治”;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全力保障系统应用、软件服务、队伍建设等,确保设施不落后、技术不断档、人员不落伍,推动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多头管理向协同治理转变,线上线下协同处置的一体化综合治理模式,高效衔接网络综合治理与基层治理的高效衔接,营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环境,实现“网络之治”;建设互联互通、业务协同、数据共享的“政务数据融合平台”,积极推进“一网通办”向乡村延伸,完善承载功能,增加覆盖点,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城乡基层治理大数据应用水平,促成“数据之治”。党建五项小制度 基层治理大智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
7、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要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湖南省衡东县以开展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为契机,鼓励各乡镇、部门大胆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着力硬解基层治理难题。其中,该县霞流镇以构建集成化的党建引领组织体系为目标,着力强化党委领导核心和干部队伍建设,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推行周例会、坐班值班、小黑板、一人一档、一事一评等党建五项“小”制度,以“小切口”做活“大文章”、“小黑板”玩转“大执行”、“小制度”实现“大作为”。“小切口”做活“大文章”。“大”与“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基层治理是大课题、大文章、大体系。该县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共
8、确定了105项共性任务,这些任务内容庞杂、相互交织、串联杂糅,少数乡镇不知从何处入手。霞流镇以“小切口”破局,从最日常、最基本的工作例会、值班坐班抓起,以小见大,推动村支“两委”干部作风持续好转,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推行周一村、社区工作例会制度,驻村干部、村干部总结点评上周工作的“得”与“失”,分析研判问题不足和风险隐患,会商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想法,安排部署本周工作。推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值班制度,每天2名村干部在村便民服务中心坐班值班,负责做好群众来访接待、事项办理、值班日志登记、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值班安排表和联系方式在村务公开栏上长期公开。镇纪委、党建办、综治办不定期通过明察暗访、综治
9、视联网视频对话等方式对各村周例会和值班坐班制度落实情况随机抽查,每月通报,年底汇总。“小黑板”玩转“大执行”。村一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干部是森林防火、民政救助、医保征缴、社保核查、环境卫生、疫情防控等很多重要工作的直接执行者,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力军”,其执行力强弱直接关乎工作成效和事业成败。为提升村干部的执行动力,确保工作不遗漏、任务不堆积,霞流镇推行小黑板制度。各村配备小黑板,每次周例会后,由党建专干在上面逐条列出本周工作任务,标明责任人、完成时限。每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即在小黑板上擦除一项;未按时完成任务的,由驻村干部、村党组织书记予以督促提醒,确保每周工
10、作按期高质完成。“小黑板”悬挂在便民服务中心醒目位置,准确记录每项工作的实时进展,谁的工作效率高、谁落下的功课多,一目了然,群众的眼睛可是雪亮的,每个干部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赢得群众的真心认可与点赞。“小制度”实现“大作为”。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霞流镇通过实行信访“一人一档”和工作“一事一评”制度,抓好底线工作,抓实中心工作。推行信访工作“村为主”机制,充分发挥村级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优势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和初信初访化解,对信访人员建立一人一档,详细记录基本情况、主要诉求、调处情况、社会关系等,对信访诉求合理性、问题解决症结点、案结事了难易度进
11、行分析研判,将问题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年头到年尾,重点工作一茬接一茬,上半年就完成的重点工作,到了年底来排名,时间一长印象就淡了。对此,霞流镇实行中心工作一事一评比,以规定的截止时间为限,由分管领导负责统计各村工作完成情况,逐一量化排名,在镇村工作群和镇、村宣传栏中予以公示。镇党政办明确专人负责汇总统计各项工作的排名情况,作为年底村级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依据,有效避免了打感情分、印象分的显失公平问题。五项“小”制度是霞流镇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举措,蕴藏着基层治理“大”智慧。推行半年多来,村、社区干部的组织纪律性、工作执行力得到明显增强,并逐步转化为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社会治理的实际成效,形成了创先
12、争优的浓厚氛围。装好基层治理队伍“驱动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基层党组织要坚持党建引领,装好基层治理队伍“驱动能”,把治理力量传递到“神经末梢”,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紧盯关键少数,选好基层治理队伍“领头雁”。“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大背景下,领头雁这个“关键少数”至关重要。要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主动深入基层一线调研,了解现任村(社区)领导班子运行情况、村(社区)干部履职情况、后备力量储备
13、等情况,为选优配强“领头雁”打好坚实基础。要把好“入口关”,必须坚持严的主基调,对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过筛子”,严把人选审核、资格联审、档案审查,全面精准掌握人选情况,将不符合任职资格人选或不宜继续任职的村“两委”成员拒之门外。要注重加强“领头雁”人选在重大问题上能否始终与中央保持一致,在工作行动上能否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在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上能否始终坚持不打折扣,把对党忠诚、政治坚定、担当作为的优秀人才作“领头雁”的首要选择,真正建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助力“头雁领跑雁群高飞”。加强人才培育,打造基层治理队伍“主力军”。“木桶原理”又称“短板理论”,指的是一个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
14、根木条。村(社区)干部好似这“木桶木板”,优化村(社区)干部这个“主力军”结构,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要发现储备、培训培养、选拔使用基层治理队伍,必须扩大选人视野,重点从年轻党员、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等群体中发现政治素质高、群众口碑好、带富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基层治理后备力量,扩容基层治理队伍蓄水池,始终保持水源充足。要立足基层治理队伍需求,制定科学培训计划、规划合适培训课程,重点围绕政治理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基层治理建设等内容,构建加压式、补短式、点单式培养体系,进一步培育出“适销对路”的基层治理人才。通过“理论培训实践锻炼”的方式,让村(社区)干部在“理论课堂”“基层一线”中
15、提升本领、增长才干、促进成长,打造一支能征善战、善作善成的基层治理队伍“主力军”。发挥党建引领,激活基层治理队伍“动力源”。基层党组织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和保障,只有建强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组织优势、组织力量和组织功能,才能让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担重任、唱主角。要健全村(社区)党干部联系群众机制,切实凝聚辖区单位、在职党员、热心居民力量,建强基层组织,打造基层治理“共同体”。要着力提升服务群众能力,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群众,主动下沉参与基层治理,架起群众与党员干部的信息“高速路”和服务“连心桥”,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要把党组织建设与基层治理结合起来,切实发挥党的领导、组织、协调作用,不断引导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群众广泛参与,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和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化“生硬的”基层管理为“和谐的”的基层治理,变“户自为战”为“并肩作战”,进一步激活基层治理队伍“动力源”,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让基层治理有效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