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洛阳城市发展史.ppt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242941 上传时间:2024-08-29 格式:PPTX 页数:40 大小:4.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阳城市发展史.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洛阳城市发展史.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洛阳城市发展史.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洛阳城市发展史.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洛阳城市发展史.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洛阳城市发展史小组成员:刘权赵康隆赵振甲李莹杨云陈晓彤洛阳城市地理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伊洛冲积平原边缘、黄河南岸,是我国古代东西南北交通中枢。北依邙山,南望伊阙;西控函谷,东有虎牢;四面群山环绕,中为冲积平原。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洛阳自古被华夏先民认为是“居天下之中”,自古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qu”之称。洛阳地处黄河中游,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其所具有的自然形式,都非常优越。黄河为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摇篮,洛阳又居黄河流域的中心位置,这在洛阳城市发展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从大范围来看,洛阳当中原地区的中心;周围山河环抱,自古以来,就受到政治

2、家、军事家的重视。由于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所以“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洛阳四周皆有险可守,这也是洛阳城市在古代得以迅速发展的又一有利因素。洛阳自古以来交通便利,运输十分快捷。洛阳河流纵横,因而有舟楫之利。它北至幽燕,南至江淮,西对关陇,东对黄河下游平原,道路远近,相差无几,对四方来说,洛阳有居中御外之便。因此,在船运车载的古代,适中的地理位置,既便于在政治上、军事上控制全国,也便于各地输入贡赋,所以是建立国都的理想地方。所以洛阳是十三个王朝的都城,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汉魏以后,洛阳逐

3、渐成为国际大都市,在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上功勋卓越今天的洛阳是陇海与焦枝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之处,郑西高铁穿城而过。再加上连霍高速、二广高速、郑少洛高速、宁洛高速等数条高速的交汇贯通洛阳可称得上是国内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这些对于洛阳这个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明人李思聪在堪舆杂录中曾作了十分详细地描述:洛阳龙脉,发自中岳嵩山,过峡石而北,变作冈龙,入首后分一枝结北邙山托于后。山虽不高,蜿蜒而长,顿起首阳山。远映下首,于巩县而止于黄河之中。嵩山抽中干,起皇陵。山分出一枝至黑石关,为水口。中扩为堂局,而四山紧拱,前峰秀峙。伊、洛、瀍涧汇于前,此为龙之右界水;稠桑、弘农、好阳诸涧乃左界

4、水,流入黄河,绕于北邙之后。洛河悠扬,至巩县而与黄河合。真可谓“一大都会也”。民间流传“生于苏杭,葬于北邙”洛阳的朝代变迁洛阳古代城市建设夏都斟鄩在夏朝时期,夏都多迁徙。夏第三个帝王太康(启之子)都斟鄂,即今偃3师二罩头遗址。商都西亳商朝时期,商开国帝王商汤初都西毫,即今偃师尸乡沟商城遗址。西周东都洛阳到了西周周成王时期,周公营建洛邑,此地又成为周城所在,直属于周天子,属于西周王朝的东都。东周都洛阳东周时期,洛邑成为国都。至战国时期,雒luo邑才改称洛阳秦朝时期,秦始争统一六国,定都成阳,实行郡县制,当时三川郡为诸郡之首,以洛阳为三川郡治,其辖区为东、西周故土和荥阳、成皋gao等新占领的韩国土

5、地,大致相当于今三门峡市、洛阳市、郑州市区、巩义市、荥阳市、原阳县、中牟县。西汉初都雒阳在西汉时,洛阳又成为陪都,东部是以东都洛阳为中心的河南郡,西部属弘农郡。从西汉开始,“河南”已经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划中的一个专用地理名词,一直行至清代。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河南郡、“河南府以及“河南尹”,一直专指以洛阳为中心的地区。西汉时期的河南郡,成为王畿ji,共领县22,辖今偃师市、郑州市区、孟津县、巩义市、荥xing阳市、中牟县、新郑县、汝阳县、新密市、原阳县、伊川县、汝州市等。而西部属弘农郡的大概包括三门峡市、宜阳县、嵩县、新安县、洛宁县、栾川县以及现在南阳市和陕西省的部分地区。东汉都洛阳东

6、汉,朝廷正式定都洛阳。此时河洛地区的建制基本与西汉时期相同,小有不同的是将河南郡改为河南尹,其辖区不变魏晋都洛阳三国鼎立时期,因汉以火德王,忌水,故去水而加佳,洛阳又改称雒阳,归曹魏管辖,其行政建制制度沿袭东汉。西晋建立后,洛阳大体仍然沿袭两议旧制。稍有不同的是,河南尹又改称河南郡。与此同时,东部又析置泶xing阳郡,统辖今天的荥阳市、郑州市区、新密市、新郑市、原阳县、中牟县等地。河南尹也向西拓展,领有今天的新安县和宜阳县东部。此时,河南郡包含的地区其有偃师、孟津、汝州、巩义、登封、伊川、汝阳、禹州、嵩县、新安等地区。北魏迁都洛阳到了战乱频仍的东晋十六国时期,当时的行政区划现已不可考。唯一可知

7、的是,河洛地区仍为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郡,附近的其他各郡也基本上变化不大。北魏孝文帝统一北方后,迁都洛阳,将河南郡又改为河南尹,还另置渑mian池郡,而其他各郡除了新设了很多县之外,并无太大变化。隋唐东都洛阳隋文帝杨坚称帝后,将河南尹改称河南郡,仍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包括今天的偃师、渑mian池、孟津、伊川、巩义、登封、嵩县、宜阳、新安、陕县等地。汝阳、汝州属于襄城郡,而郡治则从襄城迁到汝州。唐朝时期,其区划有了很大变化。河南郡改作都畿道河南府,但洛阳仍为其中心,而且其辖区较隋朝之河南郡扩大许多,又多了今天的新密市、禹州市、洛宁县、济源市、温县、孟州市等地。宋元明清时期洛阳城市建设38-4天下纷乱

8、的宋元清五代十国时期,河南府增设陕州、孟州,其辖区又回到隋朝河南郡所领辖的范围。到了北宋建立,河南府仍以西京洛阳为其中心,领有今天的巩义、登封、偃师、孟津、伊川、新安、宜阳、洛宁、渑池、嵩县等地。金国占领北方后,其统辖的河南府有所缩小,领有巩义、登封、渑池、伊川、偃师、孟津、新安、宜阳等地区。元朝时期,政府设立河南江北行省。从元代开始,“河南”所指代的范围已经不再局限于河洛地区。但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府则一直存在,直到清代后期,其成为了河南江北行省或河南省的次级行政区。此时的河南府范围向西有所扩大,共收纳了灵宝、陕县、洛宁三地。明朝时期,河南府范围进一步扩展,又增加了卢氏、嵩县、栾川、伊川大部。

9、清朝入关后,又从河南府析置陕州,领有现今的陕县、卢氏、灵宝以及栾川一部分地区。民国建立后,政府废河南府,设河洛道,道尹公置驻洛阳,辖洛阳、偃师等19县。1923年以后,河南省长公署迁于洛阳,此时的洛阳成为了河南省会。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政府遂定洛阳为行都,并一度迁都洛阳。到了1939年,河南省政府再次迁洛,洛阳又一次成为河南省会。1948年4月5同,洛阳第二次获得解放,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宣告成立,洛阳县城区置市,同时成立洛北、龙门二县。同年8月25同,洛北、龙门县合并,称洛阳县县下设九区。1949年12月,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称洛阳市人民政府。1954年,洛阳市又升格为河南省直辖市

10、。1955年,洛阳县撤销,一部分并入洛阳市,包括原洛阳县的四、五区全部以及一、三、六、七、十一区的部分乡,其余部分归属偃师、宜阳、孟津三县管辖。1956年,洛阳共有西工区、老城区和郊区。1957年,又设立渡河区。1982年,洛阳又成立了吉利区。现今洛阳市共有六区,分别是涧西区、老城区、西工区、渡河区、郊区和吉利区。在1983年的区划调整中,新安、偃师、孟津归属洛阳市。在1986年的调整中,洛阳地区撤销,将洛宁、栾川、宜阳、嵩县、汝阳、伊川等县改属洛阳市。到了2000年6月,洛阳郊区正式更名为洛龙区。周王朝复原想像图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11、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广四修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九阶,四旁两夹,窗,白盛,门堂三之二,室三之一。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宫中度以寻,野度以步,涂度以轨,庙门容大扃七个,闱门容小扃三个,路门不容乘车之五个,应门二彻三个。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匠人营建都城,九里见方,都城的四边每边

12、三门。都城中有九条南北大道、九条东西大道,每条大道可容九辆车并行。王宫的路门外左边是宗庙,右边是社稷坛;王宫的路寝前面是朝,北宫的后面是市。每市和每朝各百步见方。夏后氏的世室,堂前后深七步,宽是深的四倍为二十八步。堂上四角和中央分布有五个室,每室四步见方,每边都有三个四步见方;每边都有四道墙,每道墙厚三尺,每边都有四个厚三尺。堂的四周有九层台阶。每室的四方各开一门,每门两旁有两窗相夹。用蛤灰把墙涂饰成白色。门堂是正堂的三分之二,堂后的室是正堂的三分之一。殷人的重屋,堂深七寻,堂高三尺,堂上有四注屋,四注屋上有重屋。周人的明堂,用长九尺的筵来量度,它的南堂东西宽九筵,南北深七筵,堂高一筵,共有五

13、室,每室二筵见方。室中用几来度量,堂上用筵来度量,宫中用寻来度量,野地用步来度量,道路用车轨来度量。庙门的宽度可容七个大扃,闱门的宽度可容三个小扃,路门的宽度容不下五辆乘车并行,应门的宽度为三轨。路寝内有九室,九嫔居住在那里。路门外有九室,九卿在那里处理政事。把国事划分为九个方面,由九卿负责治理。王宫门屋屋脊的建制高五雉,宫墙四角浮思建制高七雉,城墙四角浮思建制高九雉。城内南北大道宽九轨,环城大道宽七轨,野地大道宽五轨。用王宫门阿建制的高度,作为公和王子弟大都之城四角浮思高度的标准。用王宫宫墙四角浮思建制的高度,作为诸侯都城四角浮思高度的标准。用王都环城大道的宽度,作为诸侯都城中南北大道宽度的

14、标准;用王畿野地大道的宽度,作为公和王子弟大都城中南北大道宽度的标准。周代可以说是我国整个古代城市发展史的浓缩,城市在约800年的短时期内完成了自身的进化过程。其中分封制的政治制度与城市发展的耦合是周代早期城市数量勃兴的主要动力,这时期的城市一出现就带着多功能性城市职能的萌芽;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地区间的竞争,由分封制到郡县制的统治方式的转变,由此引起的城市从政治统治城堡到区域中心的转化是城市发展质的提高的关键。城市发展质与量的双重提高是由不同的发展动力驱动的。提出我国城市的起源是以城镇体系的全体面貌在短时期内大量涌现的,并且在体系中逐渐稳定发展完善从而自我实现的。汉魏洛阳复原示意图汉魏洛阳城是在

15、西周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历史上曾是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几个朝代的国都所在,故称之为“汉魏洛阳故城”。东汉洛阳宫殿分南宫和北宫其中还包括皇家花园,宫殿周边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三公衙门和贵族住宅区。260年后曹魏建都洛阳,宫殿的位置都被改建在一条南北总线纵线之上,同时还确立了宫城在都城之中居北居中的布局形式。北魏洛阳城内有东西横街和南北纵街,八条宽广的大道,他们组成规整的棋盘式道路网。横贯一条宽约40多米的东西大街,将全城分成南北两部分。宽42米,纵深近15里的铜驼街,是全城中心大道和中轴线,两侧集中布置重要的中央官署,永宁寺就在街的西侧。这种以中央大道为东西和南北轴线的规划,既能四通八

16、达,也突出了宫城对全城空间的总揽地位,布局严谨规整,从而为后世都城建设所效仿。孝文帝在迁都洛阳六年后去世,他的儿子宣武帝即位后,在洛阳城的外围新著了郭城。此时的洛阳城已有了比东汉大得多的规模,城市由宫城、内城和外郭城三部分组成,以宫城居中,还有了整齐划一的里坊区,按里坊制度布局与管理郭城,是北魏洛阳城的创举,这也是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史上第一次有计划的把都城居民有计划的规划管理。北魏洛阳城的形制和布局,和两汉以来的都城相比,出现了划时代的变革,为隋代的大兴城、唐代的长安城和洛阳城开创了先例。那时的北魏洛阳城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百万,车水马龙,一片繁华兴盛。就北魏洛阳城的规模而言,长宽达十公里

17、,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如此规模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全球范围上来说也是近代以前规模最大的城市。无怪乎当时南朝使节来到洛阳时赞叹“衣冠士族,尽在中原!”。唐洛阳东都坊里复原示意图隋唐东都洛阳城是中古时代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该城的规划有五大特点:宫城、皇城偏居全城西北隅;轴线偏于全城西部;“纵横各十街”,坊里规整,畦分棋布;都市绿化堪称典范,道旁植樱桃、石榴、桃、李;有“三市”及大型粮仓,为大运河中枢,全城通渠流水,处处通漕。隋唐洛阳城按“天人合一”理念设计,皇城从东南西三面围宫城,“以象北辰藩卫”,南北轴线高大建筑均冠一“天”字,整个轴线可谓一字天。以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为依据,并结合隋唐长

18、安城的布局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隋唐洛阳城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为五点:以京师长安为摹本;加强军事防御性;经济中心的转移与仓城的设立;规整里坊以繁荣经济水陆畅通,交通便利。隋唐洛阳城是一座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都城对唐以后的都城及邻近国尤其对日本的平城京、平安京的设计也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洛阳近代城市规划发展的历程及主要内容旧城改造与西工区建设时期(19091920)城区扩建与全面规划时期(19211938战争破坏与规划停滞时期(19391949)旧城改造与西工区建设时期(19091920)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定,修建铁路历来是资本主义丌拓殖民地的重要手段,汴洛铁路便自此开通1912

19、年3月,袁世凯选定洛阳作为屯兵之地,在此修建新式兵营,训练新式陆军。,将东起五门屯、西至灵官庙、南抵下池、北到金古的这一平坦的地块规划为兵营。该地块在城西25km处,位于当时洛阳城的西关外,当地人多来此打工,所以称这罩为“西工地”,后简称“两工”。也带来大量的建筑商和资金。1916年6月,段祺瑞以内阁总理身份操掌北京政府实权,进驻洛阳,对西工进行大规模扩建,占地面积6672000m,修建飞机场,洛阳有飞机之始洛阳近代城市规划发展的历程及主要内容城区扩建与全面规划时期(19211938)1920年9月,吴佩孚战败皖系军阀段祺瑞,进驻洛阳,西工兵营扩大为1万亩,进一步扩大了城区面积。洛阳成为直系军

20、阀统治的最大政治、军事中心,全国绝大部分省份都有代表常驻洛阳。1923年,河南省长公署由开封迁至洛阳,洛阳成为河南省会。吴佩孚统治洛阳时期,大大促进了洛阳近代化的发展。国民政府迁都洛阳1932年,同本侵华,并在短时间内占领我国东北三省,又增兵上海。洛阳深处中原腹地,离海岸线有千罩之遥,南靠嵩山有险可恃,北临黄河天然屏障,东有虎牢关易守难攻,力一情况有变,往西经函谷关直退陕甘,大有余地可以回旋。南京国民政府决定迁都洛阳,战争破坏与规划停滞时期(19391949)1939年以后,同军飞机轰炸洛阳。1944年,同军侵入洛阳,接着国内战争开始。在此期间,洛阳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巨大损失,许多建筑遭到了严重

21、破坏。同本投降后,蒋介石发动内战,曾派青年军206师驻洛阳,将城墙四周数十米内的民房强行拆除,使大批群众无处栖身。洛阳规划建设处于萧条和停滞阶段,不少建筑物被毁坏、被拆除,新建筑很少。洛阳近代城市规划发展总结洛阳的旧城改建主要集中在火车站附近,洛阳的新城区的开发则主要集中表现为对西工兵营的规划与建设。近代洛阳的两次规划建设高潮,分别发生在洛阳成为直系军阀和国民政府的政治军事中心的两个时期,1944年,同军侵入洛阳,洛阳规划与建设处于了萧条和停滞阶段。总体来说洛阳近代化的进程是艰难、缓慢的,但毕竟已有了一个开端。洛阳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历程及主要内容恢复与起步时期(19491957)波动与停滞时期

22、(19581978)飞速发展与转型时期(19791992)制度建立与完成转型时期(19932006)完善成熟时期(2006现在)洛阳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历程及主要内容恢复与起步时期(19491957)建国初期国家对洛阳城市建设的安排,1949年,由于当时的国情,其性质由历史古都改为“新型工业城市”。在“一五”计划中,在洛阳就布置了7个之多,这使得洛阳在解放初期的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得到了飞速地发展。洛阳市被确定为全国八个重点工业建设的城市之一。通过大量调查和方案比对。1956年7月完成。洛阳市是城市建设史上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也是第一次按照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编制和实施的城市总体规划。它不仅奠定了洛阳

23、市工业城市发展的基础,而且创造了“洛阳模式”,开创了计划经济下一种新的脱开老城。考虑到历史保护把涧西作为新的工业园区。涧东新城市总体规划涧河以东地区为涧东,它包括老城、西工、廛chan河三部分。何瑞华方案基础上进行设计修改的,即洛阳市的第一期城市规划方案,它的突出特点是远离老城建新城的新模式,重点则是解决城市功能分区及用地问题。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采用了远离老城建新城的新模式,放弃了当时比较流行的以老成为中心向四周发展的“摊大饼式”,这在当时是一种突破,别具一格,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和好评,开创了文物保护、大遗址保护的先例,这就是后来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的“洛阳模式”。规划命局特点:一是将工业区建

24、设在离旧城8km远的涧河以西区域,避丌了汉魏都城、东周王城和隋唐都城三处大遗址,工业新区逐渐与老城连成体;二是与洛阳当地的地形特点相结合,由西向东,布置了生产区、生活区、仓库区和文教科研区,形成带状城市分布,合理地进行了功能区分:二是生活区和生产区同时进行规划,并且生活区和工厂区平行对应布置,并在生活区和工厂区之问规划绿色隔离带。波动与停滞时期(19581978)1958年初,洛阳市涧西工业区第一批建设的四个大型制造厂基本完成建设,共完成总共28座大型厂房中的20座,并安装完成设备5300多台,先后投产27个生产车间。从此,洛阳市从建设阶段丌始转向支援全国工农业生产阶段,奠定了工业城市发展的第

25、一步。国家“三五”规划和“四五”规划期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的各行各业都处于瘫痪与半瘫痪地状态。但尽管如此,洛阳市还是保持了经济稳步发展的步伐,1958-1965期间,洛阳市基本建设投资122亿元,新修城市道路22条,洛阳博物馆、王城公园、牡丹公园等相继建成丌放,文化卫生事业也得到较快发展。飞速发展与转型时期(19791992)1980年,在全国城市规划工作精神的指导下,洛阳市丌始总结第一期城市规划中的经验和教训,并在此基础之上,洛阳市于1981年制定了二期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时间为19812000年。这一期的城市规划,洛阳丌始关注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和地理区位优势,认为应当充分利用和发展

26、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古都,大力利用交通优势发展旅游业,充分利用机械、建材工业的科技优势丌发矿山资源,城市性质应当古今并蓄,明确提出了把洛阳定位为“历史悠久的著名古都和发展以机械工业为主的社会主义工业城市”。5.4制度建立与完成转型时期(19932006)洛阳市第三期城市总体规划将洛阳市区向南推过洛河、隋唐东都城,与关林镇连为一体;向北推过陇海线递上邙山。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和城市形态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20世纪80年代单一的带状城市改变为现代化的多组团、圈层式都市结构和形态。洛阳市的城市总体布局结构,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强化中心城,发展卫星城,建立城市圈,形成都市区。按照规划期内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

27、,新区丌发与旧区改造并重,丌发新城空间,疏解旧区压力,保护古城风貌。吸取了“一个中心,两个副中心”带状形态的优点,合理利用地形安排城市用地,形成与90年代城区对应、同周围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的组团式带状城市结构。根据城市用地评价,城市发展主要方向在洛河以南,同时适当发展陇海铁路以北和扩大高新技术产业丌发区的用地。在洛河以南用地限制在洛宜铁路以北、隋唐城遗址以南,形成与原有城区对应的组团式多中心带状城市结构。在涧西、洛南,分别利用周山、隋唐城遗址形成嵌入城市的两块自然绿地,同洛河、涧河、漉河一起与城市建设用地融合成一体,为建设山水园林城市打下基础。至2010年,中心城区包括新老城区在内,由西工、涧蘧

28、、老城、渡河、邙山、高新技术丌发区、关林、洛南等8个各具特色、职能互补的组团构成。完善成熟时期(2006现在)把名城保护作为规划前提条件,实现城市空间的一脉相承。自“一五”时期“洛阳模式”的诞生,可以看出,洛阳城市跨越发展特征的形成是历史保护、城市自然条件、城市拓展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规划从空间演进视角、社会空间视角、土地利用视角分析研究。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立足周边,向北、西适度拓展,延伸洛南新区,远期跨伊河。开拓新的城市发展方向,避免围合遗址,整体构建,整合洛北,充实洛南,引导控制伊南。规划区城市布局,形成山坏+城市环+绿心的整体牛念格局,城市空间与遗址保护空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交错发展

29、,构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心城规划,形成由内向外“绿心一生活一生产一绿环”层状分布的城市功能结构,“扛区团”分片组团式的城市用地前布局,“一主两副”的城市中心;以线性、枝状绿地构成绿化网络:由快速路、大运量公交、重要交通通道构成城市支撑网络。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洛阳作为“新兴的工业城市”,成为了河南省内首屈一指的工业基地。1958年-1978年,洛阳进入了波动与停滞时期,主要沿用洛阳的第一期的城市规划。受“大跃进”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洛阳各行各业基本上处于萧条瘫痪状态,城市建设受到很大影响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丌放观念同益深入人心,洛阳把城市规划重点转移到了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古都和旅游城市,中原西部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上来。进入21世纪后,洛阳市在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和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大背景下,及时制订了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它标志着洛阳城市规划与建设已经进入了完善成熟时期。洛阳现代城市发展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