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清代易学.ppt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4242728 上传时间:2024-08-29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9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易学.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清代易学.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清代易学.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清代易学.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清代易学.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清代清代易易学学清代清代易易学学n n明王朝的覆灭,对当时的读书人产生了很大刺激,人们从不同角度探取明亡的教训。因此,明清之际思想界出现了一个比较自由、活跃的阶段。“一时才俊之士,痛矫时文之陋,薄今爱古,弃虚崇实,挽回风气,幡然一变。”(经学历史经学复盛时代)故清初在“薄今爱古,弃虚崇实”风气的影响下,汉易又被重视起来。清代清代易易学学n n面对这种形势,为便于统治,康熙在此问题上,面对这种形势,为便于统治,康熙在此问题上,采取了比较明智的态度。他没有像唐太宗修采取了比较明智的态度。他没有像唐太宗修五五经正义经正义那样,采取一边倒的方针,那样,采取一边倒的方针,周易周易只只用王弼本,致使郑玄用

2、王弼本,致使郑玄易易失传。也没有如明成失传。也没有如明成祖修祖修五经大全五经大全那样,那样,周易周易只取程、朱本,只取程、朱本,结果造成明儒的偏陋。而是看到了作为结果造成明儒的偏陋。而是看到了作为“五经之五经之首首”的的周易周易,当时,当时“门户交争,务求相胜门户交争,务求相胜”的实际情况,于是,在的实际情况,于是,在周易周易经文的训释上,经文的训释上,采取了调和折中的方针,命李光地采取了调和折中的方针,命李光地“采摭群言采摭群言”,撰成,撰成周易折中周易折中。清代清代易易学学n n“冠以冠以 图图 说,殿以说,殿以启蒙启蒙,未尝不用,未尝不用 数数,而不以盛谈,而不以盛谈 河河 洛洛,致晦玩

3、占、观象之,致晦玩占、观象之原。冠以原。冠以程传程传,次以,次以本义本义,未尝不主,未尝不主 理理,而不以屏斥谶纬,并废,而不以屏斥谶纬,并废 互体互体 变爻之变爻之用。其诸家训解,或不合于伊川、紫阳而实足发用。其诸家训解,或不合于伊川、紫阳而实足发明经义者,皆兼收并采,不病异同明经义者,皆兼收并采,不病异同盖数百年盖数百年分朋立异之见,至是而尽融分朋立异之见,至是而尽融”(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总目 经部经部 易类六易类六之之周易折中周易折中简介简介)。因此,这本。因此,这本上起汉、晋,下至元、明,共辑录名家达二百一上起汉、晋,下至元、明,共辑录名家达二百一十八家之多的易学巨著,自清初至民国年

4、间,对十八家之多的易学巨著,自清初至民国年间,对研易者产生了极大影响。研易者产生了极大影响。清代清代易易学学n n乾隆进一步执行康熙的方针,又命傅恒等学人撰周易述义,“所解皆融会群言,撷取精要,不条列姓名,亦不驳辩得失大旨以切于实用为本”。并清楚地表明:“诸臣仰承指授,于宋易汉易酌取其平,探羲文之奥蕴,以决王郑之是非,千古易学,可自此更无异议矣!”清代清代易易学学n n现在,让我们看看这种自称现在,让我们看看这种自称“综括汉唐以来诸说综括汉唐以来诸说之全而取其粹之全而取其粹”的作品的作品(周易述义周易述义序言序言),是如,是如何注释何注释周易周易经文的。如经文的。如周易述义周易述义注注屯屯卦卦

5、辞卦卦辞“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说:说:“内震外坎,动而遇险,故为内震外坎,动而遇险,故为屯屯,中互,中互艮坤,震阳始,坤顺之,故艮坤,震阳始,坤顺之,故 元亨元亨,坎润下,坎润下,艮止之,故艮止之,故 贞贞 也。坤为众,震帅之,故也。坤为众,震帅之,故 有有攸往攸往,遇艮而止,故曰,遇艮而止,故曰 勿用勿用。初得民,故。初得民,故为为 侯侯,五与同德,故,五与同德,故 建建 之也。多难之世,之也。多难之世,安民为先,必以仁心达为仁政,因民所宜而静养安民为先,必以仁心达为仁政,因民所宜而静养之。慎勿急功好大,兴役行师。之。慎勿急功好大,兴役行师。”清代清代

6、易易学学n n纵观清代两百余年,易学研究人才辈出,著作极丰。我们仅据清史稿艺术志的记载统计,当时清人解易之书就有一百五十余家,达一千七百多卷。但真正构成清人治易特色的,我们认为还是清儒对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代一些著名易学家谈易之文的辑录、整理和考证。特别是对汉易的校勘和辑录,更成为清代易学家的突出贡献。清代清代易易学学n n当初最早专门辑录汉易佚文者,为宋人王应麟,当初最早专门辑录汉易佚文者,为宋人王应麟,他刻意搜求当时郑玄他刻意搜求当时郑玄易易遗文,辑成遗文,辑成周易郑周易郑康成注康成注一卷。清人惠栋继承其业,增补遗漏,一卷。清人惠栋继承其业,增补遗漏,著著增补周易郑注增补周易郑注一卷、一卷、

7、周易郑注爻辰图周易郑注爻辰图一卷。然而惠氏最著名的著作,当推他的一卷。然而惠氏最著名的著作,当推他的易汉易汉学学。此书共八卷,其中辑孟喜。此书共八卷,其中辑孟喜易易两卷,虞两卷,虞翻翻易易一卷,京房一卷,京房易易两卷,郑玄两卷,郑玄易易一一卷,荀爽卷,荀爽易易一卷,最后一卷是惠栋据汉易而一卷,最后一卷是惠栋据汉易而辨宋人辨宋人“图图”“”“书书”。这是一部系统介绍汉易各。这是一部系统介绍汉易各大家概貌的著作,当时对汉易的训释和传播,起大家概貌的著作,当时对汉易的训释和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了很大的作用。天一阁天一阁n n天一阁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

8、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范钦平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天一阁天一阁n n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下诏开始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于是乾隆皇帝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天一阁也从此名闻全国。明清以来,文人学者都为能登此楼阅览而自豪。天一阁天一阁n n天一阁藏书制度规定:天一阁藏书制度规定:“烟酒切忌登楼烟酒切忌登楼”、“代代不分书,书不出阁不分书

9、,书不出阁”、还规定藏书柜门钥匙由子、还规定藏书柜门钥匙由子孙多房掌管,非各房齐集不得开锁,外姓人不得孙多房掌管,非各房齐集不得开锁,外姓人不得入阁,入阁,“外姓人不得入阁外姓人不得入阁”一条,使得天一阁的一条,使得天一阁的藏书不为外人所知,直到藏书不为外人所知,直到17631763年(清康熙年(清康熙1212年)年)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才有幸成为外姓人登阁第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才有幸成为外姓人登阁第一人!允许黄宗羲登阁的是范钦曾子孙(四世孙)一人!允许黄宗羲登阁的是范钦曾子孙(四世孙)范光燮。自此以后天一阁才进入相对开放的时代,范光燮。自此以后天一阁才进入相对开放的时代,但仍只有一些真正的大

10、学者才会被允许登天一阁但仍只有一些真正的大学者才会被允许登天一阁参观。参观。清代清代易易学学n n另一位清人张惠言于惠栋之后,对前人易说进行了一次规模更大的辑录和整理,他辑周易虞氏义九卷,虞氏消息两卷,虞氏易礼两卷,虞氏易事两卷,虞氏易言两卷,虞氏易候一卷,虞氏易变表两卷,周易郑氏注两卷,周易荀氏九家义一卷,清代清代易易学学n n易图条辨一卷,易纬略义三卷,易义别录十四卷。其中易义别录中辑孟喜易一卷,姚信易一卷,翟子玄易一卷,蜀才易一卷,京房易一卷,陆绩易一卷,干宝易两卷,马融易一卷,宋衷、刘景升易一卷,王肃易一卷,董遇易一卷,王、刘易一卷,子夏易一卷。清代清代易易学学n n张氏所辑各家易文,

11、尤以汉人虞翻之易最为详备可观。张惠言此作,是清人继惠栋之后,对汉易作的最全面的发掘与整理,故清人阮元认为张惠言之举,使两汉易学,特别是虞氏之易“自仲翔以来,绵绵延延千四百余载,至今日而昭然复明。呜呼,可谓盛矣!”(张惠言周易虞氏义阮元序言)清代清代易易学学n n如对宋人“图”“书”及“先天八卦”的考证,就反映出清儒治易的求实学风。他们认为,周易未经秦火,不应“图”“书”独失,而为道家藏匿两千余年,至宋才由陈抟出来传授,故王夫之撰周易稗疏,毛奇龄撰图书原舛编,黄宗羲撰易学象数论,黄宗炎撰图书辨惑,皆对宋人“图”“书”之说进行了考证,力驳“图”“书”之谬。至胡渭,又撰易图明辨十卷,专门考辨宋人“图

12、”“书”原委。清代清代易易学学n n清儒作为历代易学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者,他们还清儒作为历代易学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者,他们还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乾隆年间随着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乾隆年间随着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的修成,的修成,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总目也问世了。也问世了。n n因为因为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汉代刘向、刘歆之后,我国是汉代刘向、刘歆之后,我国规模最为宏大的一次古籍整理。规模最为宏大的一次古籍整理。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以下简称总目总目)便成了目前我国最大的一部便成了目前我国最大的一部书目。它共有二百卷之多,书目。它共有二百卷之多,“经部经部”下首先是下首先是“易类易类”六卷及六卷及“

13、易类存目易类存目”四卷,总计十卷。是四卷,总计十卷。是对对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所收历代易学著作的简明提要。所收历代易学著作的简明提要。提要包括该书的作者、卷数、内容概略及编纂者提要包括该书的作者、卷数、内容概略及编纂者对该书的评价等。对该书的评价等。四库全书介绍四库全书介绍n n盛世修书盛世修书,这是中国的传统。宋太宗命令大臣学士这是中国的传统。宋太宗命令大臣学士修修太平广记太平广记500500卷、卷、太平御览太平御览10001000卷、卷、文苑英华文苑英华10001000卷。宋真宗进一步继承这个传卷。宋真宗进一步继承这个传统统,修修册府元龟册府元龟10001000卷。称为宋代四大书。明卷。称为宋

14、代四大书。明代永乐皇帝诏修代永乐皇帝诏修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成为中华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非常值得骄傲的一部大书。清代康熙皇帝遗产中非常值得骄傲的一部大书。清代康熙皇帝诏修诏修全唐诗全唐诗、佩文韵府佩文韵府、康熙字典康熙字典等。康熙皇帝的第三个儿子成亲王胤祉让他的门等。康熙皇帝的第三个儿子成亲王胤祉让他的门客陈梦雷修了一部客陈梦雷修了一部1000010000卷的大书卷的大书古今图书集成古今图书集成,雍正四年用铜活字排印雍正四年用铜活字排印50205020册。乾隆皇帝是一册。乾隆皇帝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帝王位非常有作为的帝王,修一部大书修一部大书,已成为某种客观已成为某种客观需要。需要。四库

15、全书介绍四库全书介绍n n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六日第一份四库全书即文渊阁四库全书告成,大约用了9年的时间。其后又陆续抄成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三部,合起来称北四阁。接着又抄三部,分藏于扬州大观堂文汇阁、镇江金山寺文宗阁、浙江西湖圣因寺文澜阁。到乾隆五十五年六月南三阁才全部发下,距开始已近18年。后来又经过几次返工、抽改、补空函,直到嘉庆初年才结束,实际经历了20多年。四库全书介绍四库全书介绍n n圆明园文源阁四库全书毁干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文宗阁、文汇阁两部咸丰三年毁于太平军,片纸不留。文澜阁书咸丰十年毁于太平军,丁氏兄弟奋力抢救,战乱之后,连年借抄,几乎补全。文渊阁书1933年迁上海,后到重庆、

16、南京,最后到台湾。现存台北“故宫”。文溯阁书1914年迁京,1925年迁回沈阳,1966年迁甘肃。文津阁书1914年运京,1915年移交京师图书馆,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四库全书介绍四库全书介绍n n对四库全书褒贬不一,非议很多,甚至有人认为乾隆皇帝“寓禁于征”。抽毁是修书中出现的,开始还没有这种计划或预谋。四库全书抽毁篡改原书,自应批判。四库全书介绍四库全书介绍n n第一,纂修第一,纂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伟大的文化工程。是伟大的文化工程。n n第二第二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传统学术的一大总是中国传统学术的一大总结,是中国传统目录学第一大书,第一大成果,结,是中国传统目录学第一大书,第一大

17、成果,至今是无与伦比、难以超越的典范,这是修至今是无与伦比、难以超越的典范,这是修四四库全书库全书的一大成就。的一大成就。n n第三第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等都导源于等都导源于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四库学四库学”这门学问这门学问也是以也是以四库全书四库全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历史上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历史上以一部书、一项文化工程、一个人形成专门学问以一部书、一项文化工程、一个人形成专门学问的并不太多。的并不太多。“四库学四库学”已成为专门学问已成为专门学问 。清代清代易易学学n n如总目经部易类一对两千余年易学研究之弊端进行总结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

18、、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编纂者认为:“夫六十四卦大象皆有君子以字,其爻象则多戒占者,圣人之情,见乎辞矣。其余皆易之一端,非其本也。”清代清代易易学学n n对明人胡广“奉敕”之作周易大全进行简介时,编纂者沉痛地总结说:“且二百余年,以此取士,一代之令甲在焉,录存其书,见有明儒者之经学,其初之不敢放轶者,由于此,其后之不免固陋者,亦由于此然古注疏终不可废也,是当明盛时,识者已忧其弊矣,观于是编,未始非千古得失之林也。”(易类五)清代清代易易学学n n“大抵汉唐之易,只成训诂;宋明之易,多簸弄聪明。训诂非易而易在,聪明乱易而易亡。”这些话,清楚地道出了总目易类编者的学术观点。清代清代易易学学n n清代虽然只有两百多年的时间,但在我国易学研究史中,却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n n如果说我国两千余年的易学研究,确为汉、宋两大家,清儒则以其敢于争鸣的学风和丰富的易学著作,成为我国汉、宋及诸家易学的会辑者、总结者。尤其是他们对泯灭达一千四五百年之久的汉易的发掘和整理,更是功垂后人,永存易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历史考古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